第一篇: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9加几》是苏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以及对20以内的两位数充分认识,并且已经学习了《10加几》,充分体会到10加几的简便,所有的这些都为在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理解——强化”“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9加几的学习是一年级学生对加法学习的延伸,也是一次飞跃。9加几的思想方法是“凑十法”,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扩展。9加几第一次也进位加法的学习,为进位加法建立起一个“模型” 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以后任何进位加法计算都是其扩展。所以,掌握9加几的思维方法——凑十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本节课是为学生建立进位加法的数学模型,即:凑十法。
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揭示凑十法之前,让学生充分参与生动丰富的数学活动,并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创造9加几的计算方法,获得数学探索的经验,即方法的多样化。
学生探索出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是方法多样化的体现,但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有价值的,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这里“有价值的数学”即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帮助的数学以及优化的数学方法,即方法的最优化。方法最优化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领。掌握最优化的“9加几”方法(凑十法),正是本节课的最终目标。
数学课堂承认个体差异,但是也可以让部分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动其他一些相对落后的学生,做到所有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根据这样的理念,这节课以活动——练习为主,在初步活动中部分学生能够发现9加几的相应最优化的算法(凑十法),再返回活动,让其他学生也得到相应的经验,最终理解“凑十法”,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的经验得到强化。【设计特色】
情景交融,动手操作,充分参与
学生自主和教师引领相结合,最终完成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二、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今天是小猴贝贝的生日,他带来1个盒子,你知道有多少格么?(师画出10格的盒子2份,出示其中的1份)(生:一共有10格)
2、游戏导入:
(1)初步感知:师:打开盒子,来考考大家的眼力,(出示图片—一盒9个桃)你知道有几个么?(生:9个)
师:你怎么这么快?(生:因为放满了是10个,比10个少1个就是9个)(2)游戏:
师:说得真好,我们来玩个游戏,我这个袋子里还有一些桃,你想取几个?(生:我想取4个桃)(师在口袋中取出4个,贴在刚才9个桃的右边)你能提个什么问题?(生:一共有几个桃?)怎样列式?(生:我列得算式是9+4=)师:你想取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列式?(生:我想取3个,我列得算式是9+3=)
师:你呢?(生:我取6个,我列得算式是9+6=)还有么?(生说出所有的9加几的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故意打乱顺序)
3、比较揭题:
师:大家列出的算式真多,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生:都是9加几)
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9加几。(揭示课题:9加几)
【在教学《9加几》这一课时的时候,我的课堂情境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并贯穿于整个课堂,采用游戏等方式,充分利用小猴贝贝的可爱形象吸引学生,启发兴趣,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乐趣。】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教学例题,探讨算法
(1)看一看:小猴取了几个呢?怎样列得算式?(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桃,盒子外4个桃)
(学生观察后:取了4个,列出算式是9 + 4)
(2)算一算:请大家想办法算一算9 + 4得多少,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同桌之间讨论)
(3)说一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生:可以数一数)
师:你怎么数的?(生:从9数到14)②(生:也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4)摆一摆:
师:用小棒怎样摆呢?
(生:先摆9根,再摆4根)
师:请大家轻轻的拿出小棒,照着摆一摆。(生摆好)师:怎样一眼就看出得数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同桌之间讨论)汇报:(生1:只要从4根里面拿出一根给9根,9根加1根是10根,10根加3根就是13根)
师:这样就把4分成了几和几?(生:4分成了1和3)
师:为什么要拿1根呢?(生:9+1=10,10加几就等于十几)说的真好,送你1朵小红花。我们一起照他的方法动一动,说一说吧!(生边动边说)可能还会有(生2:4 + 6 = 10,10 + 3 = 13)(生3:10 + 4 = 14,14-1 = 13)(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板书)
(4)议一议: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第2种方法,因为它把9加几变成了我们学过的10加几)(5)师:像这种从第二个数中拿出1个给9个凑成10的方法叫做“凑十法”。(板书)指出: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9加几。【
1、“那9+4怎么算呢?”将学生引向一个思维过程的的思考,而不是单纯的找一个9+4的结果,因为本节课的重点不在于9加几等于多少,而在于9加几怎么算,我的提问也注意到突出了这点。
2、对于9+4的算法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得出的,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能找出好多算法,每一种算法都可以说是对的,我在这里没有否定任何一种算法,但是我的评价语言有所偏向我的教学目标,对于其他三种方法是我预设的时候考虑到的,但是第三种方法是我没有预想到的,的确这个方法很好,可以说是“凑十法”的另一个用法或者说是“凑十法的变形”,但是学生在初步接触凑十法,我暂且将这种方法搁置了一下。
3、在一个学生演示“凑十法”的方法过程后,其他学生也跟着摆一摆,建立起了学生理解“凑十法”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我的语言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更清晰。并且通过讨论“为什么这样简便?”和“为什么要分成1和3?”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加深理解。】
三、尝试练习
出示“试一试”(1)出示花朵图
师:大家的表现真好,贝贝送给大家一份礼物,是什么?(生齐:花)(2)指导完成
师:你收集了哪些数学信息呢?可以求什么?
(生:我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是:红花有9朵,黄花有7朵,可以求一共有多少朵?】 师:怎样列式?(生:我要列得算式是9+7=)
怎样一眼就看出得多少呢?(生:可以把10个圈起来)
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是这样想的:从7朵黄花里面拿出1朵给红花是10朵,再加6朵就是16朵)
师:说得的真好,送你一朵小红花。请大家照他的办法完成在书上86页。(生做,师巡视指导)追问: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先把7分成1和6,9加1得10,10加6得16)
3.小结。
师: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怎样想?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把几分成1和几,9加1得10,10加几得十几)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1)收集数据:
师:让我们一起和贝贝搭积木吧!你收集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求什么?
(生:我收集的信息是左边有9个正方体,右边有6个正方体,可以求一共有几个正方体?)
(2)列式计算:
师:怎么列式?(生:我列的算式是9+6=)
怎样很快知道得数?(生:再放1块)自己试着算出得数(生独立完成)(师巡视)(3)集体订正: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是这样想的:6可以分成1和5,先算9加1得10,10加5得15)
2.“想想做做”第2题(1)列出算式:
师: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先圈出10根小棒再计算么?(生:可以)第一幅图可以怎样列式?(生:可以列成9+3)第二幅图呢?(生:可以列成:9+8)(2)自己试一试完成书上87页第2题。(生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师巡视指导)(3)集体订正: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我从3根里面拿1根给9根是10根,10根加2根得12根)9+8呢?
(生:我从8根里面拿1根给9根是10根,10根加7根得17根)
【这部分两个练习是对例题以及试一试的强化,在充分感知凑十法的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已经很轻松了。】
3.“想想做做”第3题
(1)师:大家的表现真不错,贝贝决定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么?(生:愿意)
第一关,算一算,比一比:请大家完成在书上(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师:比较每组上下两题,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每组两道算式得数相同)为什么呢?(生:因为9+2可以用9+1+1来算出得数)
【这部分练习是对凑十法进一步运用,脱离了具体的图象,由具体到抽象,并且和以前的学习的连加建立起联系,完成学生知识整体的建构,并初步体会连加中先后顺序关系,即可以先算后面两个数相加的结果。】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好,大家的表现真不错,那大家来轻松一下,我们来个转盘游戏。出示9+(1、2、3、4、5、6、7、8、9)的转盘,请学生举手抢答。
【学生到现在应该活动一下,知识在轻松的游戏过程中得到巩固】
5、第二关:排一排,算一算。(1)前后一致:
师:现在再让我们来回顾刚刚留下的算式,你感觉怎么样?(生:很乱)你想怎么样?(生:排一排)
怎样排?(生依次报出算式,师出示小黑板)你能很快说出得数么?(生:能)一起来:师报,生说。(2)发现规律: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得数越来越大)还有呢?(当生说到9加几得数都是十几时),(师点每道算式得数个位上的几和9加几的几)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9加几的几少1)这个1哪儿去了?(生:被9借走了1)为什么只借1?(生:因为9+1=10)
这种方法叫什么?(生: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
【学生计算这组算式已经很轻松,比较算式的联系是关键。学生在已有新知基础上,首尾呼应:先让学生整理算式再计算,通过观察猜测,体会其中的关系,为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数感,即相同的数加上较大的数结果也比较大。学生的发现是对“凑十法”充分理解的体现,也是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结果,但是学生的自身水平不一样,得到的发展也不一样,这样的发现并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认识到,充分体现了数学课堂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五、拓展提高,解决问题 师:最后让我们和贝贝一起去花果山玩一玩吧!你知道花果山上一共有多少只猴么?怎么列算式呢?
(生:9+3=12)
【这一环节实现了从实践—理论—实践的第二次飞跃,学生的认知水平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呢?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生畅所欲言)【课后反思】
1、本课教学力求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活动情境,使每一位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进入数学课堂并参与活动,进行思考,充分活动是学生理解数学思维过程的基础,经历了实实在在的活动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认识更加深刻。但不是每次活动后每个学生的体验都是一样的,在揭示“凑十法”之前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让一个学生演示,最后每个学生都跟着做,先发现先理解的学生带动后发现的的学生,把“凑十法“的活动基础做的很塌实,最后教师的指点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晰的理解,课后的作业反馈很好的证明了,这样做是切实有效的,所以,活动是数学课堂的基础,更是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方法的基础。
2、方法的多样化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过程以及学生创造方法的过程,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但是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评价语言做为导向把学生引向“凑十法”上面,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教师引导的理念。数学课堂上,学生是主人,但是不等于教师就放弃了自己的地位,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在关键的时候“画龙点睛”,让学生的思维由模糊到清晰,毕竟一年级的小朋友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很有限,思维的完整性也有待提高,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会后,学生想说却说不清楚,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及时“出手”,由放到收,真正做到驾御课堂,做一个很好的组织者。
3、由于课堂时间关系,在前面提到的9+5的第三种方法到最后没有再次提出来,在学生充分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将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更有利于学生 “凑十法”的理解以及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这也是这堂课不足之处。
第二篇:《9加几》教学案例
《9加几》教学案例
师:怎么计算这三个数一共是多少?(见图)生1:9+4+1=13+1=14 生2:9+1+4= 10+4=14 生3:4+1+9=4+10=14 生4:1+4+9=5+9=14 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计算方法,真了不起!不过在这些算法中,你认为哪一种计算方法能使我们算得更快一些呢?
生:我认为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4等于14简单些。师:你真聪明,会用9+1等于10,再用10加4等于14来计算。如果题目
改成9+5你会算吗?(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实例计算方法的迁移)稍停片刻
生1:我会算,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生2:我的算法和他不一样,我把9分成4和5,5加5等于10,10加4等于14。
根据以上片断,从学生学习方式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学生用小棒摆一摆9+3,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形成“凑十法”的表象,及时内化计算方法;优化算法不应太早,应该暴露不同方法的弱点,使学生对方法的优劣有切实的体会,作出自己的选择,真切地体会到“凑十法”的优越性。如果没有接受教师有意识的要求,如果没有课堂练习有意识的强化,那么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对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主动提升和超越?进而,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将现行知识体系下那些相对的比较基本的方法转化成自己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第三篇:9加几教学案例
9加几(新授课)
类别:小学数学 编号:
【教材分析】
《9加几》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自主地提出9加几的问题,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学生理解和掌握了9 加几的计算方法,就能将它迁移到后面将要学习的8加几、7加几„„的计算中去。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关键。例题分三个层次组织学生探索算法的活动。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9+4的算式;接着让学生联系情境图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算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最后给出“凑十法”的思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9加几”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十分的重要。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熟练地计算10以内加法及10加几的式题,初步积累了一些计算经验。而通过这节课的探讨,不仅使学生掌握凑十的计算规律,而且能让他们把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比如,8加几。7加几等。【教学理念】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案例设计尽量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先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算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自主的提出9加几的问题,再借助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凑十法”,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力求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较充分的发展。【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通过操作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进行正确计算。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思考,归纳“9加几”的计算规律。【课前准备】
1.教师:课件,桃子,光盘 2.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师:你们会数数吗?谁能大声数给我们听听呢?
生:1、2、3、4、5„„9 师:停,谁能接着往下数呢? 生:9、10、11、12、13、14 师:好,就到这,我们以前学习用数数的方法来了解一些事物有多少。2、10+3= 10+4= 10+5= 10+6= 10+7= 10+8= 【设计意图:复习数数与十加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9加几,在计算9加几时,更能想出凑十法。】
二、新课讲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猴妈妈发现小猴最近表现很好,它买了小猴最喜欢的水果奖励给小猴子,你们知道是什么水果吗?(桃子),恩,是桃子。猴子看见桃子可高兴了。(课件出示)(1)师:仔细观察图,桌子上的桃子是怎么摆的?
指名回答。
师: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师:你真棒,你提的问题与猴妈妈一样,猴妈妈说,如果小猴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吃桃子,猴子着急了,因为它不会,你们能不能帮它。该怎么算呢?
生:9+4=13 师:很好,你也把得数算出来了,那我们现在来验证他算的对不对?你能用小棒代替桃子在下面摆一摆,算一算吗?
学生摆小棒计算,教师巡视。
教师在黑板上摆桃子,之后问学生:老师摆的正确吗?你们是不是这样摆的? 生1:我是数数的方法算的,9、10、11、12、13。
生2:我是从盒子外面拿一个到盒子里,就成10个,加上外面的三个,正好是13个。
师:那一个?怎么拿?请你到前面来演示着说一说。生:先拿一盒放进盒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师:这个方法很新颖!这位同学刚刚从外边4个中拿走了几个?(1个)他把这一个放哪里了(给9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凑成10)?10加3得13。我明白了!师:你们的方法还真多!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可能是你对数的方法比较熟)生:拿进去一个,凑成十的方法。算起来很简便。(你真会思考)师:说了这么多解决的方法,谁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 生:9+4= 13 师板书:9+4=13(多提几个人说说凑十法的过程,然后全班一起说)
(1)谈话:小猴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到了桃子,猴妈妈又买了些花奖励给小猴和你们呢(课件出示“试一试”)。
师:一共多少朵花?9指什么颜色的花?7呢?你会计算吗? 生回答。
师:先圈出10朵,再计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思考过程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师:7为什么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2)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题都有什么共同地方?
都是9加一个数,得数也都是十几。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9加几,计算时都是把第 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然后拿9和1凑成10,10加几等于十几。
师:你想试试其他的9加几算式吗?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增加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利用猴子与桃子的故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又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较好地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
三、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光盘配音)猴子:再放一块就是10块了,你能根据这些,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学生做,教师巡视。指名回答,全班齐说。
2、“想想做做”第2题
(1)师:先圈出10根再计算(2)学生做,集体订正
(3)圈出10根后,右边剩下几,得数就等于十几。
3、“想想做做”第3题
9+1+1= 9+1+4= 9+1+8= 9+2= 9+5= 9+9=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想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式子的连加来计算的。4.“想想做做”第4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蚂蚁搬家的游戏”,课件出示。
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一个数,得数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数少1。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趣味的练习,让学生在玩中练,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找出9加几中第二个加数与得数之间的关系】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并说说这节课,在计算9加几用的是什么方法。
【教后反思】
1.重难点没有深入的探讨,引导学生计算为什么要凑成十,怎么凑,为什么只指4分成1和3,而不把4分成2和2呢?
2.再算9+4方法时,如果学生直接说出凑十法了,没有说出数数的方法,“数数”可以直接不要了,一般不要从高思维跳跃到低思维,我们老师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学生有好方法,就不要教授学生差方法了。
3.教案、讲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只是老师对着一个学生,要让全班学生动起来,吸引全班的注意力,如果一个学生说道关键点上,可以找中等生复述一遍,最后让全班齐说,这样有利于全班学生动起来,抓差生。
4.本节课教学突出了“凑十法”的教学,帮助学生转化思想。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演示,帮助学生形成“凑十法”的表象,通过口述凑十的过程,在数学语言的不断交锋、碰撞与合作中,形成操作过程的表象,把操作的程序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思维程序,通过想凑十的过程,在头脑里形成原来的操作情景,利用表象使形象的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智力活动。在教学时,让学生多次口述凑十的过程,激活学生思维,掌握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5.最后的课堂小结,我把9加几的所有算式总结在黑板上,教学生找出9加几算式中的一些规律。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其中,我们学会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我们还学会了一种更新、更快的算法,就是:得数的十位都是1,个位等于第二个加数减一。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决9加几的问题。其实教师的小结应点到为止,不要给学生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应限制学生的算法。
6.教学组织管理到位了,语言能够亲近低年级学生了。
第四篇: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卡片9+()=10,指名口答。
2.口算。
9+1+2= 9+1+= 9+1+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从这节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让学生观察画面左边。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①点数出结果。②接着数,数出结果。③用“凑十法”算出结果。④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①教师引导: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13盒饮料。回想一下,怎样算的?纸箱内有9盒饮料,箱外有4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板书:9+4)②演示9+4的口算过程。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③说明9+4的口算方法。算9+4,怎样想出得数呢?先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演示,想一想怎样算9+4得几?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因为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然后,在9+4后面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3)教师口述: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9人与女生6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待学生回答后板书)9+6。(4)让学生讲讲怎样算?得数是几?()全班交流,完成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4.小结。今天我们开始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9+4、9+6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今天这节我们具体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题:9加几)我们已经知道9+4=13、9+6=1,那么9+2、9+3怎样算?得数是多少呢?我们共同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1)摆一摆,算一算。先圈一圈,再填写思维图,直观操作和抽象思维一一对应。
2.通过游戏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巩固计算,加强训练,提高计算正确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做练习二十第1题。(1)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再填写算式。(2)说一说加的过程,集体评议、订正。注意阅读文字,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做练习二十第4题。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总结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1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磁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课前小热身:开火车说10的组成。
师:同学们火车开的真快,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来了一颗苹果树,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啦!你只要说出算式的得数就能把苹果摘下,谁来说一说,你想摘哪个苹果?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9+1+2= 9+1+5= 9+1+8=
刚才我们一共摘了几个红苹果?几个绿苹果?现在,老师用红磁铁代替红苹果,将它呈现到黑板上,老师边摆你们边数。用绿磁铁代表绿苹果,摆几个?
二、新授。
(一)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谁能用3句话来说一说图的意思?(2个学生说)
预设:左边9个红色的吸铁石,右边3个绿色的吸铁石,一共有几个吸铁石?
(二)教学算法。
师:求一共有多少个吸铁石?怎么列算式呢?
预设:9+3=
(师板书出算式9+3)
师:这个算式怎么算?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1:数一数。(师追问:你是怎么数的?)
预设2:用计数器拨一拨。(师追问:用计数器怎么拨?)
预设3:12分成9和3,所以9+3=12。(你是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预设4:把3分成1和2,9和1加起来是10,10再加2是12。
师:同学们真厉害,用这么多方法算出了9+3=12。这么多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么多方法中,这个同学是怎样计算的?请你再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追问:为什么要这么算?
预设:因为9和1可以组成10,10再加上2就是12。
师:同学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小结:也就是说我们看到9想到1,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再加2得12。(师引导说,请个别学生说,再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个别学生说,男生女生说,全班说。)
(三)巩固新知。
师:如果再加两个绿苹果,你也能用3句话说一说吗?(1个学生)
预设:左边有9个红苹果,右边有5个绿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师:怎么列式呢?师板书:9+5。怎么算?(请个别学生说后,全班一起说。)这两道题都是把9凑成10进行计算,这样的方法叫做凑10法。
师:现在小棒也来参与我们的课堂了,观察这幅图,列出加法算式,用凑10法算一算。(生在本子写,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师: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看到9想到1,把7分成1和6,9加1得10,10加6得16。
(四)小结。
仔细观察这3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9加几。(板书:9加几)
师:像这样9加几的算式还有吗?
(生举例。)
师:谁能有顺序地一口气把它说完。(ppt播放。)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加数依次增大,和也依次增大。
师:哦,你观察到第一个加数不变,加数依次增大,和也依次增大。那观察这两列数,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后面的一列数都比前面的一列数少1。
师追问:那这1跑哪去了呢?
预设:和9凑成10了。
师: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傅老师欣赏你。
拍手互动:
师生对口令,边对边拍手。
例:9加3得多少?9加3得12。
三、练习反馈。
1.9+3= 9+8= 1+8= 9+4=
4+6= 9+5= 9+6= 9-5= 9-7=
2.苹果后面藏着几?
3.看图列算式。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吗?你有什么收获呢?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知识是学生掌握11-20以数的认识、10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的知识和技能是以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将对今后的计算产生直接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认识了20以内的数,并掌握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既能联系巩固旧知识,又能更好地为学习“8加几”、“7加几”等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
2、通过圈一圈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教学评价:
1、针对目标一,主要采取观察、比较、交流计算9加几,通过观察、比较知道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2、针对目标二,注意采用交流性评价和样题评价。通过观察、比较、练习等方法,能准确计算9加几的结果。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求环节一,回忆旧知,情景引入1、复习旧知: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lO+8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3、闯关成功的我们可以去运动会场了。能快速说出2-9的分成和组成,能正确计算10加几的得数。环节二,提出问题,探索方法1、图片上有什么数字信息?22、箱子里有几盒牛奶?箱子外面有几盒牛奶?
3、提出数学问题。
4、列算式。
5、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带着问题,观察主题图,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教师指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给适当地指导。能找出图片上的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会列算式。环节三,汇报交流,梳理方法课本练习第89页例题。
1、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2、画一画,圈一圈,掌握算法;
3、说说圈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法;
4、做一做1题。1、指导学生说算法;
2、指导学生圈一圈;为什么要这样圈?
3、指导学生说算法。学生会画,会圈,会算。环节四,对比分析,感悟优法课本第89页做一做第2,3题。说说你的发现。教师指导学生做练习,总结发现:结果都是十几;得数十几中的几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掌握此规律会计算得又快又对。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总结算法: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环节五,体会应用课本练习二十第2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规律。会用凑十法较准确计算。环节六,全课小结,拓展方法学生尝试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或者你知道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凑十法的方法是什么?能说出凑十法即可。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9加几》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2.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
3.小学数学一年级《9加几》教学设计
4.9加几教学设计反思
5.9加几的课件
6.一年级上册《9加几》说课稿
7.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学反思范文
8.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学反思范文
9.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