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
《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美丽的心灵和人格。杨老师将“美丽”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美丽”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理解“美丽”的深层内涵。
教学思路清晰,脉络分明。整个教学流程连贯有序,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思维得到了发散训练,智力得到了发展。首先是忆美导入,通过图片和阅读描写外貌的句子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接下来就是让学生通过3--6四段的研读感受她的内在美。研读的重点是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然后集体交流,同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华情感。最后是联系全篇探讨课题的内涵,懂得这种美丽不仅跨越百年,而是一种永恒的美丽。
这节课在学法上,着力点在于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另外也是继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结合课文,我总结了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背景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度思考,从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另外,在课题中质疑、对词语质疑、对难理解的句子质疑,这样,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巩固了质疑的能力。
抓住文中空白,发挥学生想象,进行练习说话,加深对课文主人公居里夫人的理解。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的工作。”老师巧妙地改为“她不管———————————,只是默默的工作。让学生进行练习说话,学生把居里夫人遇到的困难一一说了出来,对居里夫人有了立体感的认识。
整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所收获。
第二篇:《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
《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同名散文的节选,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只在于容貌,而在于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认识居里夫人,了解他的事迹和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象居里夫人这样为科学献身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和人生价值的追求。马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们呈现了以下三个最明显的特点:
一、过程清晰
这节课,马老师将“美丽”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美丽”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理解“美丽”多重含义。教学过程分为四个大部分:走进居里——解读美丽——升华美丽——书写美丽。读、思、议、听、说、写,从易到难,从浅到深,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热情。学生的思维在整节课中始终处于激活的状态,层次分明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真正的锻炼,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了思维的乐趣。
二、学生主体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合作学习的伙伴。课堂和时间都是学生的。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马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自读自悟,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理解与感悟,鼓励学生乐于和老师同学交流分享。例如,在重点段落研读学习中,马老师没有画圈子,设框框,更没有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或者干脆代替学生去自我理解分析,而是在学生充分的品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理解和感受,从多个方面逐步深入的交流居里夫人的“美丽”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的发言几乎都抓住了所有的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谈出了理解,谈出了感受,有理有据,情真意切,同时,马老师还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感受还原到朗读之中,让学生真正实现了“读中思、读中感、读中悟”的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三、激情评价
课堂中,马老师能同学生一起沉入课文中,像朋友般倾听学生发言,适时给予学生充满激情的评价。“有思想!”“见解深刻!”“孩子们,老师祝贺你们已经走进了居里夫人!”“是的,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孩子,谢谢你给予了居里夫人如此高的评价!”……这些富于激励与真情的评价,犹如一剂最有活力的催化剂,必将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田,开启他们智慧的火花,共同培植出师生快乐成长的绿色生命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总有些遗憾的艺术。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马老师能更沉着些,更富于机智,如在借班学生出现了读书速度稍快的情况时,马老师能机智地进行及时的范读指导,教学效果或许会更令人欣喜!
作为成都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和赛课一等奖获得者,马玲老师用她的热情和执着,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中为我们留下了一行行坚实的脚印。我们相信,有了更多像马老师一样的梦想者和探索者,小学语文教学的明天一定会姹紫嫣红!
谢谢!
第三篇:《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
《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
初听这堂课,就佩服赵老师的挑战精神。《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誉居里夫人科学成就及人格魅力的文章,篇幅较长,思维跳跃性大,学生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而且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加之是新教材,这意味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潜心揣摩文本。从今天赵老师的课堂实效而言,学生已经充分悟其情——为科学献身、为人类作贡献的永恒之美;得其法——紧抓词语理解感悟人物品质,这是一堂成功的课。
本次课堂主题是词语教学。赵老师的课主题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赵老师将“美丽”一词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串起文本内在结构。由回顾居里夫人“容貌秀丽”到重点品读“精神美丽”,最后感叹她“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这样人物形象不断凸显,“美丽”含义逐步深化。学生水到渠成明白居里夫人的美丽可以跨越百年,可以穿越历史,这份美丽是永恒的!
其二,众所周知,学习语文的着眼点只能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离不开品词嚼句,离不开对语言的品读理解。所以洪老师在课堂中先教以学生“紧抓词语理解感悟人物品质”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表达个性感悟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烟熏火燎”“终日”等词,重点数字对比“一锅一锅”、“三年又九个月”、“成吨”、“0.1克镭”等来明白居里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献身精神。这样的语文训练才是扎实有效的。
在赵老师的课堂中,还有许多亮点:比如引入镭的资料介绍谈感想,更让学生明白居里夫人发现镭的不朽功绩和她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但俗话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再完美的课堂也有遗憾之处。个人觉得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个性感受,如果课堂上老师再放手些,多让学生自读自悟多表达,鼓励多元生成,那课堂气氛将更活跃些。
校本研训发言稿
----《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
任晓青
《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只在于容貌,而在于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学生很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赵老师将“美丽”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美丽”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理解“美丽”的深层含义。
1、导入自然,为居里夫人铺垫神圣的光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表扬学生让人感觉真实可信,确实达到鼓励学生的目的。有一学生朗读不佳,有不少同学窃笑之。老师的表扬很有艺术性,她说:“这位同学平实不敢发言,今天当着这么多老师的面,勇于举手,而且在读错的情况下,又勇于改正,别且在最后一次能够读得很好„„”她的表扬不向其他老师为了表扬而表扬,不过客观实际而滥发溢美之词,而是立足实际,发现学生的“亮点”,让被表扬的学生从心底感受到真正的鼓励,其他学生也心服口服。同学们能认同老师表扬价值。
3、由词到句,有句到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抓住重点词语“寻藤”,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找出文中“寻藤”的那句话,然后在把这句话放到语段中加深理解。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4、抓住文中空白,发挥学生想象,进行练习说话,加深对课文主人公居里夫人的理解。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的工作。”老师巧妙地改为“她不管————————————,只是默默的工作。” 让学生进行练习说话,学生把居里夫人遇到的困难一一说了出来,对居里夫人有了立体感的认识。
5、思路清晰,脉络分明。整个教学流程连贯有序,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思维得到了发散训练,智力得到了发展。
6、渗透学法,深度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我觉得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但是,它是有道理的。这节课在学法上,着力点在于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另外也是继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结合课文,我总结了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背景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度思考,从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另外,在课题中质疑、对词语质疑、对难理解的句子质疑,这样,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巩固了质疑的能力。
7、适时插入居里夫人“奖章玩具”的小故事,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居里夫人的故事。交流资料,共享资源显得自然而顺理成章,有效地进行了课外延伸,拓宽了语文的学习渠道。
8、老师的语言凝练优美,具有语言的艺术性,可见老师的文字功底极其深厚。
赵秀玲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精彩的课例,她的语文素养、她的扎实教学,都是我所要学的。
校本研训发言稿
----《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
王 静
第四篇:《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
《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
初听这堂课,就佩服周丹老师的挑战精神。《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誉居里夫人科学成就及人格魅力的文章,篇幅较长,思维跳跃性大,学生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而且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加之是新教材,这意味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潜心揣摩文本。从今天周老师的课堂实效而言,学生已经充分悟其情——为科学献身、为人类作贡献的永恒之美;得其法——紧抓词语理解感悟人物品质,这是一堂成功的课。
本次课堂主题是词语教学。周丹老师的课主题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周老师将“美丽”一词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串起文本内在结构。由回顾居里夫人“容貌秀丽”到重点品读“精神美丽”,最后感叹她“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这样人物形象不断凸显,“美丽”含义逐步深化。学生水到渠成明白居里夫人的美丽可以跨越百年,可以穿越历史,这份美丽是永恒的!
其二,众所周知,学习语文的着眼点只能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离不开品词嚼句,离不开对语言的品读理解。所以周丹老师在课堂中先教以学生“紧抓词语理解感悟人物品质”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表达个性感悟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烟熏火燎”“终日”等词,重点数字对比“一锅一锅”、“三年又九个月”、“成吨”、“0.1克镭”等来明白居里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献身精神。这样的语文训练才是扎实有效的。在周丹老师的课堂中,还有许多亮点:比如引入镭的资料介绍谈感想,更让学生明白居里夫人发现镭的不朽功绩和她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但俗话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再完美的课堂也有遗憾之处。个人觉得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个性感受,如果课堂上老师再放手些,多让学生自读自悟多表达,鼓励多元生成,那课堂气氛将更活跃些。
第五篇:《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
今天上午,我认真聆听了申老师执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这节课在扎实中彰显精彩,在情境中激发学生、教师与文本的情感共鸣,是一节非常好的语文课!具体看来有三个亮点:
1思路清晰,脉络分明。整个教学流程连贯有序,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思维得到了发散,智力得到了发展。文章以“美丽”一词为突破口,由外表容貌之美—坚定执著之美—献身科学之美—淡泊名利之美,有层次,有深度,人物形象不断凸显,“美丽”含义逐步深化。学生水到渠成明白居里夫人的美丽可以跨越百年,可以穿越历史,这份美丽是永恒的。
2渗透学法,培养能力。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思维跳跃性大,而且内容有一定的深度,不易理解。但申老师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去读、去悟,而不是把自身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并注重学法的指导。例如: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学生的思维能得到锻炼,同时,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感悟人物品质”的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烟熏火燎”、“终日”、“酸碱”等词;数学对比“一锅一锅”、“三年又九个月”、“成吨”、“0.1克镭”等词,明白居里夫人对科学执著的追求。这样的语言训练的扎实有效的。
3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无论从申老师的导入,还是中间的过渡语,到文章体现居里夫人一生不朽的功绩的解读,都可以看出教师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样的文化底蕴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居里夫人一生的杰出贡献。更好地体会人物形象。还有老师摘抄的读书笔记,格言,以及好书推荐,这些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听课的过程中,我也有一点思考:
1小组学习不要流于形式。刚开始学生通过默读课文,独立完成学案。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完成就开始交流,因为思考的时间过短,还没有准备充分就开始交流显得很苍促,说得不透彻,体会不深,而且声音很小。
2数字对比“成吨”、“0.1克镭”时,我觉得申老师的用词不够准确。(0.1克就像笔尖上的一小点)重量单位比较抽象,孩子们不易理解。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说一些常见的物体,更直观地进行比较。更有利于孩子理解镭提炼过程的不易,工作的繁重。更加体会出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献身精神。对居里夫人的成就是否太过于淡化处理的。如果此处搜集一些有关居里夫人成就,贡献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多一些了解,对四个“变成”的理解,对理解“里程碑”的含义会起一定的帮助的。
4学生必须引导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这也正是语文课标所提倡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自学基础。所以这节课我一直在想,这篇夹叙夹议的散文是否可以将“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儿”这一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寻找答案,然后在全班交流,讨论,集思广益,拓宽思维,形成较完善合理的认识。把问题放出去,再收回来,由学生自主去学,而不是老师牵引着学。这样学生学得较顺利,教师教得轻松,课堂气氛也会更活跃。
孩子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给他们一个舞台去展示,也许会带给我们异样的精彩!
以上是我一些粗浅的想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