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师范学院2006年毕业生第二次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10:5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泉州师范学院2006年毕业生第二次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泉州师范学院2006年毕业生第二次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泉州师范学院2006年毕业生第二次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泉州师范学院2006年毕业生第二次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院长 陈笃彬 2006年6月7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泉州师范学院2006年毕业生工作会议。刚才,张副书记对今年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了总体部署,双霖同志传达了我省2006年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的精神,子信同志对做好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请大家回去以后,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的精神,做好2006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下面我就今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认真总结2005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的成功经验

我校2005年应届毕业生共计2111人。其中师范类毕业生1335人(其中本科毕业生821人,专科毕业生514人),非师范类毕业生776人(本科毕业生153人,专科毕业生623人)。在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各有关部门,二级学院积极贯彻上级部门有关文件精神,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止2005年12月31日,全校就业率已达95.12%,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29%,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08%;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97.83%,非师范类就业率为90.46%。全校就业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面对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学校领导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上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组织协调,积极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校坚持按照教育部“两个不低于”、“三个到位”和“四化”的要求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制定了岗位职责和考评等制度。学校领 导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必须突出就业工作的重要地位。在一些大型的招聘活动中,学校领导都亲临现场,直接指导。

二是加强就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毕业生准确定位、科学择业。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的就业观。学校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三是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到位。学校形成了党委行政统一指挥、部门各司其职、全体教职员工合力参与的工作格局。学校各部门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服务水平,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健康发展,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要切实提高对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严峻形势的认识 在看到去年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要认清今年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一是毕业生数大量增加,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全国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75万人,达到413万人。我省今年大中专毕业生约17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近12万人,比2005年净增2万人,加上近几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全省约有20万毕业生需要就业。而我国社会就业所面临的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这“三峰叠加”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就业形势严峻。我校今年应届毕业生人数也达到的3622人,也是历年之最。应届毕业生中有师范类本科723人,专科478 2 人;非师类本科生528人,高职生1893人。

二是传统就业领域趋于饱和,就业市场竞争压力巨大。泉州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内地毕业生极具吸引力,这无疑将对我校毕业生传统的就业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且这一冲击将长期存在,内地毕业生的大量涌进使传统就业领域趋于饱和,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泉州作为我省师范类毕业生的最大就业市场,需求量下降,且我们面对的是北师大、华东师大、福建师大等老牌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巨大竞争压力,因此,今年我校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也加大。

三是毕业生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我校部分专业的设置,招生规模以及培养方式上仍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市场上需求量大的工科类、技术类毕业生我校较少。

四是毕业生就业观念有待转变,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当前,不少中小企业、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企业生产一线需要大量的毕业生,而相当多的毕业生仍把就业目标定位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和管理岗位,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五是政府相关的促进就业的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落实。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各政策措施需要具体细化,落到实处,才能解除广大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三、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做好200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

2006年我校毕业生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保证毕业生就业人数稳定增长,确保我校各类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全省水平;力争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人数有显著增长,探索建立符合我校实际的有利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虽然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但我们相信,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

(一)提高认识,坚持齐抓共管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省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我校新一轮创业的关键一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重大。

第一、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海西大业,以人为本;发展大计,人才为先。毕业生顺利就业,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毕业生的就业,二者相辅相承。

第二、毕业生就业事关社会的安定稳定与和谐发展。高校毕业生具有知识层次高、思维活跃、社会影响面大的特点,与其它就业群体比具有特殊性。培养一个大学生,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都付出很多,其就业问题牵动千家万户。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实现,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稳定与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第三、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的大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泉州师院组建以来,学校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促进内涵与外延建设的共同发展,提高了办学水平,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得到了社会较高的评价。当前学校上下团结一致,正为“十一五”期间学校的新一轮发展奋力拼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实现学校三大奋斗目标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坚持齐抓共管。要明确责任,落实好“一把手”工程。各有关部门的一把手,各二级学院的院长、书记要亲自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拓展就业市场渠道,广开就业门路,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服务水平,形成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服务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宣传,落实基层就业政策

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和2006年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把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创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宣传党和政府有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宣传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唱响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

要做好福建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每年招募500名左右的高校毕业生到乡镇从事支医、支农、支教和扶贫工作)、“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职业见习计划”(主要针对毕业后6个月以仍未就业的毕业生)的宣传工作。

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发展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准确定位、科学择业。要组织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活动,聘请了校内外专家、学者和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校友来校开设就业指导讲座,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毕业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基层,引导毕业生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增强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和艰苦行业就业的主动性,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建功立业。

要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和省委、省政府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三)加强指导,提高服务水平

就业指导中心要与各二级学院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心理咨询中心和校内外相关资源,开展学生素质测评,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辅导讲座,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帮助他们确立面向基层的职业意向。要组织参加 福建省第二届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节活动,从而推动我校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广泛深入开展。要把开设就业指导课列入计划,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水平。要加强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各二级学院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争取年底前把所有人员培训一遍,提高其分析就业形势、宣传就业政策、把握毕业生就业心理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从而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福建毕业生就业公共网和各人才中介机构信息网的资源,完善我校毕业生就业网的建设,组织参加或举办网上招聘会,为毕业生择业和用人单位选人提供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要密切关注和收集各类人才招聘会和用人单位信息,利用短信、网络等平台为毕业生提供相关就业服务;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咨询、就业推荐、就业手续办理系列服务;要关注贫困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其顺利就业提供必要的服务与支持;要坚持学校放假,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线,责任到人,做好暑期毕业生联系与就业服务工作。

(四)以评促建,推进教育改革

要以迎接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努力提高我校办学水平。要把我校各二级学院、各专业的就业评估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此推动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各二级学院要根据评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要加强对教育发展形势的分析和预测,保持合理的招生规模;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对于一些市场需求较少或我校培养质量不符合市场要求的专业,要减少或停止招生;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从抓实验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入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力。

(五)各负其责,确保毕业生文明离校

学生工作队伍要深入广大毕业生中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教育,及时掌握毕业生思想动态,帮助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务、财务等部分要做好毕业生的有关财物结算工作,该还的还,该补的补,务必在离校前给毕业生一个明白账;要充分发挥党员和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组织他们开展值班和服务工作,使其成为我们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的得力助手。校办要做好统一办理离校手续的协调工作;各学院在毕业生离校前要组织各专业各班级开好师生座谈会,认真组织毕业典礼;后勤要安排好毕业生离校时送他们到车站的车辆。总之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责任重大,各有关部门,各二级学院要各负其责,切不可掉以轻心。

同志们,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我校发展的全局,各有关部门、各二级学院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我校“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交上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第二篇:在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按照校党委、校行政的部署,今天我们召开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既是国家和省有关大学生就业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会、落实会,也是做好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动员会、推进会,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开创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刚才校党委副书记芮鸿岩同志代表校党政作了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系统阐述了我校今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我完全赞成。会议表彰了一批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5个学院交流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在此,我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工作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向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宏观上看,毕业生总量逐年增加,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缓解。从中观上看,毕业生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与社会需求结构不相吻合。从微观上看,毕业生个体就业观念落后、职业目标缺失、就业期望值过高的问题,就业准备不足带来的岗位对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都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前不久召开了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要求高校“深化改革,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全面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还将就此下发文件。江苏省政府、扬州市政府也相继召开了贯彻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校党委常委会多次研究了毕业生就业工作,调整充实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订《扬州大学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必将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就如何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强化以人为本,提高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大学生身上,寄托着成千上万家庭的希望,特别对于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来说,解决一个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能使一家人脱贫。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家长们的教育投资就得不到回报,人民群众对高校扩招的感激之情就会变成对学校对政府的“抱怨”之声,我们党的先进性就无法体现,“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

就业也是办学之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教育部门每年都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并将就业率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招生计划挂钩,这将对学校的形象和地位产生巨大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学生根本利益的立场出发,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从保证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落实责任、落实措施,实现毕业生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实现就业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毕业生就业的适应力和竞争能力

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有效需求岗位不足、毕业生总量供大于求的客观背景,也有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供求失衡的内在因素。部分专业社会需求已趋饱和,但毕业生存量很大;部分专业生源异常充沛而社会需求大为减少,招生火爆与毕业就业困难的矛盾较为突出。

学科专业结构决定着各类人才培养的比例,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我们一定要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方法。主动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和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以及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建立完善专业设置、招生、培养与就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决定着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学生的素质拓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专业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我们要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竞争能力的角度出发,将素质拓展工作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大辅修专业、辅修课程的选择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分析职业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发展引导和个性发展引导,促进更多的学生形成差异性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

三、明确岗位责任,构建和完善校内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

在2007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提出,要构建“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高校就业工作体系,要求高校通过明确各个层面的职责,发挥各自的功能,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实现招生、培养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领导主抓”就是要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强调主要领导负主要责任,实施“一把手工程”。校党政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总体规划、整体协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负总责”,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分解,将就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中心统筹”就是要求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好全校学生的就业教育指导,负责校内外人才市场的构建和联动、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学校的社会资源运用以及就业工作各环节的管理。“院系为主”就是要求各学院树立主导意识,努力形成本单位学科专业的领先优势、特色优势、差异性优势;发挥主体功能,强化人才培养责任主体、毕业生就业责任主体的“双重主体”作用;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是学院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副院长要切实承担起责任,班子成员要带队跑市场、帮助毕业生找工作,辅导员、班主任、专业主任要落实具体任务、促进毕业生就业。“全员参与”就是要通过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和就业工作激励机制,使全体教职员工立足于岗位育人,着眼于学生生涯发展和素质拓展,致力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使更多的人热心于做毕业生求职的“参谋”和“红娘”,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献计献策,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和信息化。

总之,我们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到与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年终述职与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四、优化指导服务,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指导,优化服务,健全队伍,对于促进毕业生就业具有直接的推进作用。我们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具体工作。

1、加强指导。就业指导应是从新生入学起就开始接受的人生发展指导,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我们要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课、就业指导课列入必选课,并给予相应的学分。组织开展大学生生涯规划设计竞赛活动,为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找准职业发展目标提供帮助,并为其实现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除参加规定的教学实践外,应让他们更早地参加与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的社会活动,以丰富人生阅历,体味人才内涵,取得工作经历,积累实践经验。组织毕业求职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求职要领,增强自信,提高应对、应变能力。

2、优化服务。我们要在现有学生工作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健全信息网络,丰富网络功能,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政策发布、指导咨询、网上招聘、远程面试五位一体的校内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各学院要建立并正常维护就业指导网站,使其成为“知识之窗”、“信息之窗”、“职业之窗”,成为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健全与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主要数据库,常年与校友、用人单位、地方就业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场馆条件,积极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加强与地方人才中心、大中型企业的联系,举办联合人才市场和专场招聘活动。与上级业务部门加强衔接,积极开拓互联网上人才市场,为学生提供迅速、便捷的服务。在咨询服务中要做到关心、热心、耐心,进一步提高就业咨询质量。

3、健全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工作队伍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备专职人员,注重提高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各学院都要在辅导员中落实专人负责就业工作,保证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要加强就业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队伍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满腔热情和敬业精神投入工作。要有计划地安排就业工作人员参加系统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取得就业指导和生涯发展辅导资质,成为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努力提高就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同志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事关学校全局的一项长期性任务。学校各级党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要按照本次会议精神,立即行动起来,抓住关键环节,落实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努力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顺利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切实抓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努力开创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努力创造我校“十一五”事业发展的新辉煌!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2月20日)

同志们:

学校在开学第一周就召开2009年毕业生工作会议,可见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刚才三位同志交流了他们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经验、体会,讲的很好,对做好今年工作有很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今天的会也是做好就业经验交流学习机会。朱书记对学校2008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了很好的回顾,从提高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认识的角度对如何做好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要求,并解读了国家和市政府相关就业政策,加深了我们对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无微不至、为民之情的关怀和开拓就业渠道的理解。下面我想就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几点想法。

一、把思想认识和工作要求统一到中央、市委的要求上来 今年大学生就业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形势非常严峻,从中央到市委、市政府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程度前所未有。去年12月份胡锦涛、温总理都十分关心大学生的就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今年1月7日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定了7项措施,上海市政府、市教委也为此专门研究出台了促进就业的有关政策。可以说这些政策为我们做好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刚才朱书记代表学校讲了我校就业的严峻形势和对如何做好工作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和工作的目标。今年学校向用人单位发出12000份通知,但签约的只有7.6%。学校要求,我们各级部门

一定要高度重视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把思想认识和工作要求统一到中央、市委的要求上来,要充分认识到:

第一,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我们的政治责任、首要责任。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不容我们掉以轻心;难题相当突出,也不容我们稍有忽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牵动了总书记、总理的心,引起了党和政府的最大关心。各院系及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对就业工作给予必要的重视,切实纳入今年本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第二,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也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的要求。就业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整个就业问题的重头戏。大学生就业,不但关系到一批批未来栋梁的上岗成才,而且关系着多少家庭的忧乐。一个家庭培养一名大学生非常不容易,很多的家庭更倾其所有或举债供孩子上大学,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们就业之后有一个好的前途、出路,至少生活上,能够保持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但如果毕业了却就不了业,那么学生本人的心理,他们的父母、家庭,都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这一个深刻而敏感的课题。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解决大学生就业作为一个重要民生问题加以关注,尤其要关心那些来自困难家庭的大学生。同时也要加强毕业班的正确就业观的教育,去基层一线就业锻炼。

第三,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还是关系学校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今年国家面临的严峻的经济社会形势,我们在多个会议中重点阐述,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维护社会稳定今年的头等大事,而大学生

就业问题又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关系我校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发展稳定的基础,而大学生的就业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就业情况如何反映了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认可度,也反映了社会对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好坏的认可度,客观上将会影响学校今后的发展空间,并由此会带来稳定问题。因此,我们把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作为一把手工程。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请各学院、系部党政主要负责人负起这份政治责任。宣传部门要加强人人关心大学生就业的舆论氛围,把朱书记讲话挂在网上,特别是学校的要求可以摘要写登载在报纸上,起到稳定人心、形成做好学生工作合力的效果。

二、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措施,切实保证毕业生就业率

国务院、市政府都已经制定了各种措施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刚才朱书记也介绍了我们学校推进就业工作将采取的各项措施,关键就在于如何落实,切实保证毕业生就业率。这里我想强调两点。

首先,我们要把大学生就业作为第一责任、首要任务,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我们要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处室抓落实、相关处室配合抓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机制。各院系“一把手”要靠前指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毕业生就业重大问题,结合本院系的实际情况,制定推进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据我们了解,有些院系已经制定了具体的推进就业工作的各项规定和奖励措施。如香料学院规定每位党员、教师必须负责完成1个学生的签约,骨干教师必须完成3-5个学生的签约,对完成任务的教研室和党

支部将给予相应的奖励。除了在政策上鼓励支持就业工作外,我们各级领导还应深入班级,关心、帮助和指导每一个学生的就业。我们的辅导员、班导师更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入学生,了解每个毕业生的就业进展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到每一位毕业生。各院系的各级领导务必要以学校确定的95%的就业率为目标,明确责任制,并以此作为考核我们今年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来推进今年学校的就业工作。

其次,要形成人人关心学生就业,人人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的良好氛围。全体教职员工要充分认识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时刻“以学生为本”,树立高度的主人翁精神,把为学生找工作当成为自己孩子找工作一样对待,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千方百计、千山万水,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人员包括教师、家长、校友,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社会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尤其是我们的专业老师要充分利用与企业的密切关系,要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信息。同时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典型,对那些积极参与、指导、帮助学生就业的教职工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三,要加强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教育。一要将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就业的关心和重视传达到广大毕业生,把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心送到每位大学生的心中;二要组织毕业班学生认真学习了解全国和上海市政府关于做好本届毕业生的政策,并进行认真解读,希望学生能充分享受政策,选择好就业岗位。三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

业观,正确地看待形势,正确地对待自己和社会,能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就业在基层、在生产一线,发挥作用,锻炼成才。

第四,各级党组织高度关注学生就业情况,牢牢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使一切事情都在把控之中。特别要关注就业困难、心理脆弱的学生,及时化解就业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用非常措施维护好学校的稳定。

三、关注社会对毕业生就业需求,思考我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不仅需要我们有效地开辟拓展有效的学生就业渠道,保证完成今年学生就业工作,同时在推进学生就业的实际过程中,还要注意总结和分析社会企业需要哪一类的毕业生,从而从中汲取对我校发展特别对学科建设专业发展有价值的参考。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国家紧密结合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在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这个调查主要以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作依据),撤销了一批产销不对路的专业,今年公布的就有11个专业。因此我们一定要以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为出发点,来推进我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按照我校办学定位和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来推进学校的发展。我们要求形成人人关心大学生就业的工作格局,这本身也有利于使我们教授亲身感受一下我校学生在社会上的受欢迎度,在接受社会挑选的过程中,更好地促进我们深层次思考我校学科专业、自身发展和建设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的人才来,把我校办成一所人民满意的高校。

同志们,决心已定,政策已明,现在关键狠抓落实。只要我们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振奋精神,排除万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就一定会做好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

第四篇:在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蒋胜祥

2008年12月12日

同志们:

200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结束,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交流2008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当前和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部署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08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回顾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职能部门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全体就业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我们圆满地完成了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预定的目标和任务。2008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1.49万人,比2007年增加2.19万人,增幅为11.3%。截止8月底,2008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24%,比2007年上升0.77个百分点,已就业毕业生超过20万人,就业人数比2007年增加2万多人。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有 14.2万多毕业生在非公企业实现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66.08%,比2007年增加1.6万人,增加0.78个百分点。2008年,我们在总体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数量大幅攀升,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增多等不利情况下,克服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了“保持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保持就业人数增加,特别是到艰苦行业到基层就业人数进一步增加”的目标。回顾2008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在诸多方面有新的进展和突破。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就业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省政府建立了由分管省长牵头的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小组。2008年,根据政府换届等情况,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充实。

杭州、宁波、舟山等地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并出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政策和工作措施。各级教育、人事、劳动、工商、公安等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有力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高校积极推进学校内部就业工作体系的建设。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就业工作制度;各高校通过规范“就业工作联席会”、“就业工作研讨会”等多形式的会议,研究、部署就业工作,制定详细的就业工作计划、目标;大部分高校建立了校院两级或校院系三级的就业管理体系,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考核院系的重要指标,通过学校与学院签订“就业工作责任书”等形式实施院系目标责任制,建立就业考评机制。目前,各高校已普遍建立了由学校领导、就业指导部门、二级学院、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专业教师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这个工作体系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网上就业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了向广大高校毕业生和各用人单位提供较为完备的求职、招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省政府的重视下,教育厅建立了“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11月20日已正式启动运行,标志着我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各高校普遍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基础上,初步实现省级、高校与国家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互联互通。许多高校完善了集信息化、电子化为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设施,充实网上功能,实现网上视频招聘,切实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都加大了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就业信息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网络求职、网络招聘等网络信息交流活动中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几年来,我们着力建立共享、规范、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较好地发挥了市场在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2008年,除了由我厅主办的6场全省性200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外,还与中小企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3场招聘会。从我厅主办的6场招聘会数据统计来看,共有近1900家单位提供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约7.7万名学生参加,效果良好。

各地和各高校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有的举办周末市场,有的采取零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既有常设市场,也有规模市场,多方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需要。特别是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拘形式、便捷实用、针对性强、服务到位、效果明显。宁波大学等高校经多年实践,已形成了大型市场规模化、特色市场多元化、小型市场常规化、网络市场广泛化的就业市场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高校每年举办大型招聘会200多场,小型或专场招聘会达3000多场次。

网上与网下、有形与无形就业市场互动互补的运行模式,为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对称与匹配,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序开展。在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指引下,依托浙江省得天独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创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高校立足学校自身实际、主动出击、积极引导,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形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开展的良好局面。

省政府设立的1亿元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已进入实质性运作,已审核批准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推广等项目1192个,受惠大学生近5000人。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积极出台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资助办法。杭州市去年拨款300万,设立创业资助资金,今年又注入3亿资金,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并对参加培训的应届毕业生给予4000元到4500元不等的资助。杭州市西湖区设立“西湖区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给予大学生创业企业20万元以下一次性创业资助资金;萧山区出台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资助种类包括商业贷款贴息和项目无偿资助,最高资助额达10万元;富阳市今年首次启动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6名高校毕业生共获创业资助30万元。宁波市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创新资助、规费减免、人事代理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其中创新资金支持采取创新资助和创业扶持两种方式,创新资助金额每项最高可达60万元,个别重大项目可达100万元,创业扶持金额每项一般为20—40万元。绍兴市、湖州市等地也纷纷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为推动校企合作,我厅分别与省中小企业局、台州市政府签订共同推动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工作。引导高校根据学校实际和专业特色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推进地方通过设置创业基金等方式引导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实践,推动地方与高校开展毕业生创业实训。

浙江大学、温州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在推动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上积极尝试,取得良好效果。经过多年工作,各高校形成了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全真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模拟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混合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等三种各具特色的创业创新教育模式,得到教育部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成效明显。各地各高校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作为就业服务工作的重点,为他们尽快找到就业岗位。2008年,我们面向高校贫困家庭毕业生开展了就业工作“援助工程”。联手《钱江晚报》、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等媒体对优秀贫困生就业进行专门推荐活动,全省共推荐213名“寒门学子”,截至8月底,213名优秀贫困生全部实现就业。联手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杭州、宁波两个中心城市分别组织了“寒门学子”专场招聘会,共有近500多家企业参加,包括非寒门学子毕业生在内有26000人参加招聘,其中近一半毕业生当场达成就业意向。

各高校对“双困”毕业生也尽心尽力,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及时就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建立贫困毕业生动态信息库,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相关职业资格、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资本。向企业募集“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救助项目”经费,组建“自强社”,开辟“就业绿色通道”等,为贫困毕业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指导和帮助。中国计量学院用于援助2008届经济困难毕业生的经费补助累计超过45万元,受补助人数累计550多人次。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省迅速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了灾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积极联系省人事、劳动部门,向在浙江省内高校的167名灾区毕业生提供专门的就业岗位,召开专门就业见面会,经过努力,167名毕业生全部顺利就业。同时,根据教育部要求,拟定“对口援助广元地震灾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实施方案。面向全国177所高校发函征集了13732名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信息。面向浙江省内475个企事业单位发函征集“爱心岗位”,为广元地震灾区毕业生总共提供了“爱心岗位”767个,超额完成教育部要求的300个岗位任务。

(五)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工作顺利推进。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08年共招募310名大学生志愿者分赴四川和我省欠发达地区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当地亟需的其他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共招募8400名大学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

浙江理工大学积极收集脚踏实地在基层就业的成功校友先进事迹,建设成初具规模的“成才校友楷模室”,让大学生通过这些身边的企业成长轨迹、校友基层就业的经历,真切感受到基层去,到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区、企业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基层就业,实现人生价值。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丽水学院、台州学院等高校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有70%以上的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全省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呈上升趋势。

(六)就业指导服务更趋完善。为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全部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并对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研究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衢州学院在建立就业指导课教研室的基础上,规范课程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尝试实施“企业课堂”项目,传授课堂知识与课外活动、实践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浙江海洋学院在就业指导课作为校级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2008年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把就业指导课程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8年,教育厅组织人员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新情况和教育部下发的课程大纲修订教材。另外,按照“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开展了就业指导教师专题培训,切实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素质。针对《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实施,4月份,委托浙大光华法学院举办了两期短训班,对高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两法”培训。原计划两期培训班培训200名骨干就业指导教师,由于学校报名踊跃,最后实际培训376人,反映良好。

(七)就业工作的督查与监管得到强化。2008年上半年,根据教育部要求,我们在全省高校范围内开展了就业工作督查,在各高校自查、自评、自我整改的基础上,教育厅组织4个督查组对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14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抽查。抽查过程中,督查专家听取了学校的自查报告,实地考察了就业指导场地(办公场所、招聘场地、就业网站),查阅有关资料,召开学生和教师座谈会,提出督查意见,要求各高校根据专家督查意见进行整改,进一步促使各高校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为杜绝就业率问题弄虚作假,根据刘希平同志的要求,我们委托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核实2007年全省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本次调查,共选取了上报就业率大于85%的66所高校,对10195名2007年应届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从调查总队反馈的结果表明:“上报的就业率数据比较真实反映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上报就业率与抽查就业率仅差0.49个百分点。

(八)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我们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强化了毕业生就业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导向作用。

以社会需求引导专业设置。我们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机械、电子、化工、医药等我省四大主导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重点培育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的专业,重视发展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专业。

以社会需求调控专业设置。实施就业率和专业布点数与招生规模、新增专业、财政拨款硬挂钩,分类提出了严格控制、严格限制、从紧控制的指导性意见。把就业率最低的10个专业进行限制,减少或者暂停招生。

各高校围绕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因材施教、分层教育、特色教育上取得成效。在专业教育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校推行并完善弹性学制、学分制、辅修专业等教学管理制度,以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双证书”制度得到积极实施。高职院校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一目标,与行业、企业建立了大批实习基地,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习时间,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推进。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大部分高职学校2008届毕业生双证率高达90%以上,大多数毕业生手中持有至少2种职业资格证书,因而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

(九)与地区和部门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为推动校企合作,我厅与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信息产业厅、中小企业局、台州市在推动校企合作、就业实习和见习基地建设、网络招聘与现场招聘、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教师培训派遣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2008年5月,在温州召开了“长三角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合作会”,以此为契机,加强了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兄弟省市的交流,并开展以“大学生创业”为核心内容的项目合作,进一步推动了长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职业指导、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互动。

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温州医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都主动出击,与各地政府、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个别高校领导重视不够,就业工作“三到位”没有真正落实,工作体系建设不完善;就业队伍流动性相对较大,就业指导水平有待提高;招考师范类、医学类毕业生的时间相对较晚,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节奏不够协调等,需要我们加以改进。

总之,2008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诸多困难,取得了显著成绩和重要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重视、关心的结果,是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广大就业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长期来关心、支持、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奋斗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正确认识与把握经济与就业形势

当前,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准确判断、全面把握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要充分认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对保持经济增长和促进充分就业带来的积极因素,从而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影响更加明显。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至今未出现转机迹象,全球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的欧、美、日发达国家的经济仍然处于衰退威胁之中。从中国经济内部讲,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年的持续高增长,也存在周期性调整的压力,今年下半年以来,投资、出口增幅明显下降。受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中国的就业形势也非常严峻。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全国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5.5%,这是多年来在第三季度持续增长用工需求的情况下第一次出现下滑,而且这种影响还在进一步发展。当前的经济形势已经对我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现在,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持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我省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23.26万人,比2008年增加1.77万人,增长8.2%。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从11月20日以来,我省组织的几场招聘会情况来看,参加招聘单位数和单位提供的岗位数明显减少,竞争更趋激烈。据不完全统计,和往年相比,今年浙江省人才市场招聘的单位及招聘岗位减少了近30%。在激烈的竞争状态下,出现了研究生与本科生争岗位、本科生与专科生高职生争岗的现象。在出现“上压下”的现象的同时,高校毕业生的薪酬也降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战胜困难的有利因素。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有效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果断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继公布4万亿投资计划后,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保持经济继续增长、扩大内需、促进就业的政策。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四大新政策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新闻媒体也积极响应,正确引导。三是高校毕业生正确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在对待就业上更加务实,更加理性。

因此,同志们要辩证地认识当前形势,既要看到形势的严峻性和这种严峻形势延续一段时间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看到积极因素,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抓住机遇,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千百万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我们一定要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高度,从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殊重要战略意义,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认清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2009年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靠前指挥,进一步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

各地人事、劳动、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在新形势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认真开展调研,抓紧研判就业形势,提出应对措施,各部门要相互协作,互相支持,迅速动员部署,明确责任要求。

高等学校要加强领导和机构建设,落实“一把手”工程,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的要求实现“三到位”,特别是个别没有做到“三到位”的学校,必须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职能部门和院系目标责任制,加强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要求是校级专职人员配备不低于1:500,经费投入不少于所收学费的1%,要有常设的专用场地。高校的书记、校长要深入职能部门和院系,加强指导;院系负责同志要深入班级进行具体指导,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服务真正落实到每一位毕业生。教育厅将对就业工作薄弱环节和薄弱学校进行督促、指导。

(二)提高就业市场效率,充分发挥“网上就业市场”的作用

2009年,要联合劳动、人事等部门着力建立共享、规范、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在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要继续开展针对全省高校毕业生的各种类型的就业招聘活动,特别要坚持以校园市场为主体,多形式开展就业招聘活动,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要安排专门场地举办专门的校内招聘,要建立经常性的便于学生和企业沟通对话的专门场所。以举办中小规模专业化、行业化的招聘为主,注重效率和效果,加强职业匹配服务,提高就业服务效率。

各高校要深入各行各业收集信息、寻找岗位,特别要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调动全校力量特别是职能部门、院系以及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导师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要创造条件,寻找机会,采取多种措施,广泛收集需求信息,确保毕业生现场和网上招聘活动持续开展,通过信息服务和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岗位信息。

目前,“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初步具备了网上就业服务的功能,实现大学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的良性对接。根据网站建设要求,2009年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网上办公两大模块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网站功能,使“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全面发挥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网上办公的三大职能,有关职能部门和各高校要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共享资源,把这个网站打造成一个“365天不落幕”的网上就业市场。

(三)继续努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009年,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协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工作。共同开展大学生“创意行动计划”,通过共同开展创新创意计划活动,投入资金支持,帮助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活动。

各高校要加大创业教育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要推动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实践,尽可能地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支持。

我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只求一时之成效,更要着眼长远,为培育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建设创新型经济体奠定人才基础。

(四)继续开展“就业援助工程”,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 2009年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困难更多,更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帮助,要在做好就业面上工作的同时,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困难,更好地指导推荐他们就业。

“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其家庭就会雪上加霜,所以我们要特别用情、用心、用力,为他们尽快找到就业岗位。要继续面向高校贫困家庭毕业生开展就业工作“援助工程”行动。联手新闻媒体对优秀贫困生就业进行专门推荐活动,举办“寒门学子”专场招聘会;联合人事、劳动等部门,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实习与见习提供良好保障。

各高校要认真开展摸底排查,要建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档案库,班主任、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要全面掌握这些毕业生的详细信息,了解他们在就业工作中的困难和需求,要采取“一帮一”的方式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和重点推荐,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困难。鉴于今年的特殊情况,要求各高校从教育部规定的学生困难资助经费中提取一定的资金,给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发放求职补助,为他们顺利就业提供帮助。

各地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应积极为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开展服务,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系列服务,优先安排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有关部门要把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并就业困难、确有就业需求且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范围,摸清人员底数,建立专门台账,确定专人联系,推荐符合其需求的岗位,落实就业援助的相关政策。要积极组织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就业见习,按规定落实培训、鉴定补贴和见习基本生活补助。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各地要对离校回原籍的零就业家庭未就业毕业生实施重点帮扶,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岗位帮助。

此外,我们对未来三年四川广元籍在浙毕业生做了摸底统计。目前在浙江高校就读的广元籍毕业生共139人,其中05级学生44人、06级学生46人、07级学生49人。各地、各高校要把未来三年广元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纳入当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程”,进行重点帮扶和援助,完善灾区毕业生就业援助体系。

(五)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大学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不仅仅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需要,更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是我们将来人才辈出的一个根本途径,必由之路。

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吸纳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广阔空间在基层。各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抓好落实,努力营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制度化环境。要继续组织实施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和“一村(社区)一大学生计划”等项目,及时总结经验,使现有项目可持续发展。要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力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要落实好相关政策,完善相关措施,为实现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或自主创业创造必要条件和政策环境。

(六)进一步加大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要把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建设,通过加强教育系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使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实现“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

一是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主渠道作用。这也是我们2009年工作的一项重点。2009年,争取所有高校将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同时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确保必需的课时,经过3-5年的完善,全部过渡到公共必修课教学计划;要加快推进就业指导课程教材建设。对现有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教材《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修订,着力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将职业生涯规划、素质能力测评、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心理引导、择业方法技巧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有机统一起来,充实和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独立的教研机构,通过教研室等教研机构制定具体教学计划,使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水平,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既抓好集体授课,又着力增强就业个性化指导,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

二是要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校院(系)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这里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既包括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又包括日常就业工作人员。高等学校要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和工作人员从事就业工作,加大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重视院系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增强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努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指导能力和实践水平,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校院(系)结合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三是要重视发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就业指导专家的作用。2009年,省教育厅要建立浙江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家库,为各高校共享专家资源提供方便。

(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我们必须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的需求,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各高校要继续深化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市场需求调研,立足校情,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各高校要切实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要明确意识到只有提高毕业生的质量才能促进我们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与社会相关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更加主动地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

各地人事、劳动、教育等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支持,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组织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参加实习、见习。2005年开始,我省在试点的基础上,选择一批规模较大、岗位较多、管理规范的企事业单位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到目前为止,全省已经建立了21家部省级基地和近200家地市级基地,接纳见习高校毕业生超过5000人。2009年,各高校要更广泛地加强与各用人单位的经常性联系和合作,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争取形成一批示范性的基地,组织更多的毕业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职院校必须把推进双证书制度作为学校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作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最重要的手段。要围绕毕业生获取双证书,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构建实习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要配合有关部门对需要职业技能培训的高校毕业生开展相关的培训。各地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要指导高职院校把职业资格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对需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高校毕业生开展相关培训。政府相关部门与高校要通力合作,努力使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相关专业的80%以上的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八)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就业安全和高校稳定 就业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下,就业给毕业生带来的思想压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要加强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开展以当前就业形势为重点的就业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要引导学生,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首先要找到一个岗位,先解决自食其力的问题,后考虑自身发展问题。抓住毕业生离校之前的这段时间,帮助毕业生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做好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对毕业生就业要关心到每个人,逐个帮扶和指导。

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安全教育和文明离校教育,确保校园稳定和毕业生文明离校。要简化环节、方便快捷地为毕业生办理派遣等手续,善始善终地做好服务工作。要把维护稳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对在就业工作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要及时进行排查和处理,化解矛盾,确保学生安全、校园稳定。

同志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难的工作,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厉,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努力争取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

第五篇:在XX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XX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6月13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3年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省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推动我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贯彻落实。刚才洪凤琼局长通报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并对我区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请各单位、各部门高度重视,按照今天会议精神,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下面,结合会议主题,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加上2012年接转未就业的12万人,就业总量近720万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接近14万人,XX市将有超过2.4万名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创历史新高,同时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就业岗位的有效需求不足,就业能力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之大前所未有。

近年来,我区在找准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重点和难点问

-1-题上下了很多功夫,从转变思想、强化服务到部门联动、大力推进,形成了符合XX实际的“就业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生动具体地开展了“就业岗位进高校、就业信息进高校、就业援助进高校、小额贷款进高校、创业培训进高校、创业孵化进高校”活动;在全市率先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园,拓建了具有校园孵化器功能的XX林业大学创业园区,辟建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2013年,XX区大学生创业园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整体而言,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有序、整体向好,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压力巨大。从就业人数看,今年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比2012年增加了2000多人。XX区作为主城区之一,承担着很大的就业总量压力。从就业结构看,部分高校毕业生专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相适应,“招工难”和“就业难”的矛盾并存,难以有效解决。从就业质量看,历年来,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宁可在城区“打工”,也不愿意到地州等中小城镇就业,促使城区就业总量不断扩大,导致了就业质量难以提高。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完成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一政治任务,全区各部门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全国、全省、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来,充分认清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严峻性、艰巨性,充分利用当前全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对高校毕业生等人才需求旺盛等的有利条件,抓住XX-2-市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产业园区发展、招商引资等带来的就业机遇,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民生任务、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确保今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推动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当前,已进入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的高峰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任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全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一)以“贯彻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为主线,分层分类明确任务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云南省、XX市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一些具体政策。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一些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一些政策执行了但效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针对此,区里调整充实了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以落实政策为主线,明确了责任部门,划分了工作职责,把全区就业工作的主要精力用在政策落实上。落实好政策,高校生就业创业工作也就做好了

-3-大半。会后,请各部门抓紧时间对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关于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进行一次梳理、自查,确保各项政策用足用活。同时,要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新变化,结合各自实际,对各项政策提出补充、完善建议,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二)以“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为重点,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是要以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等项目为契机,加大宣传招募、组织实施工作,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要根据我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空缺和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大基层考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形成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XX市鼓励非国有企业就近就地吸纳安置劳动者就业奖励办法(试行)》等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三是要引导国有企业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发更多就业岗位;要以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为契机,努力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三)以“推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为驱动点,支持高校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高校毕业生既是求职者,也是就业岗位的创造者,要充分-4-发挥高校生的智力、专业优势,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并带动更多的人就业。一是要加强高校生创业培训,把创业培训资源向高校倾斜,向高校毕业生倾斜,进一步加强与具有优质培训资源的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力度,特别要把培训与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创业意识,使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认真落实创业培训补贴、税收减免政策,精心组织实施“小额担保贷款”、“贷免扶补”等扶持政策,开通大学生创业服务绿色通道,降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门槛,简化有关手续,及时提供项目开发、创业指导、风险评估等跟踪服务,尽可能地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创造良好条件。三是要提升XX区大学生创业园为载体,汇集各种资源,拓展孵化领域,进一步提高管理指导水平,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孵化”机制,为入园创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优质化的创业服务,提高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率。

(四)以“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为着力点,实现供需对接

一是积极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实名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将未就业高校生纳入失业人员管理,摸清就业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免费职业指导、技能培训、档案托管等公共就业服务。

-5-二是要综合运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项政策和一系列服务措施,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周)”、“校企对接进校园”等面向大学生的专场招聘活动,为还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信息和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等针对性服务,使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三是要抓住关键环节,切实做好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工作。开展就业援助,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及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建立专门台帐,实行“一对一”重点指导,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帮扶措施,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四是鼓励更多的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申报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的见习岗位,增加见习基地和见习岗位数量,确保每一位有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都有机会参加就业见习。五是要大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享受平等的就业机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等工作,会同监察、税务、工商等相关部门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的力度,依法打击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及时纠正招聘中的歧视行为。

三、加强领导,强化督查,全力以赴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圆满完成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为做好高校毕业生-6-就业创业各项工作,近期我区调整充实了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目的就是有效整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资源,共同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今天参会的都是各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从今天开始,各单位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明确目标责任并抓紧抓好。各单位分管负责同志要亲自抓,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实招、见实效。同时,要抓紧研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长远措施,从完善制度、创新就业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二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是某个部门的事,不能各自为阵、单打独斗,是在座各部门的大事、要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够把工作做好。区人社局要发挥好牵头作用,会同各有关部门研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组织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大力收集和开发符合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的就业岗位,开展免费职业介绍,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年底前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区发改局、科信局在安排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项目和制定产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扩大就业的需要,探索建立投资带动就业评估机制,更好地发挥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区教育局要切实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区农林局要积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努力开辟高校

-7-毕业生到农技站所等基层单位就业的新渠道;区财政局要加大资金投入,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各项就业政策落实和就业服务工作开展所需经费;其他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支持、配合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三是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环境。区委宣传部、区人社局、区属各街道要利用多种载体和形式,大力宣传新时期就业方针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让每一个用人单位、每一个高校毕业生都知晓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享受政策,切实发挥政策实效。要通过政策宣传,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鼓励高校毕业生进企业、下基层就业。

四是要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为做好2013年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区委、区政府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目督管理,适时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督查,检查政策落实情况和工作推进情况,对落实不力的,要追究责任。

同志们,今年的高校生就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凝神聚力,克难攻坚,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力以赴做好我区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建设幸福XX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载在泉州师范学院2006年毕业生第二次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泉州师范学院2006年毕业生第二次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定稿]

    同志们:忻州师范学院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现在开始!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李换珍同志专程前来参加我们的会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她的光临和省教育厅长期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表示衷......

    在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克强在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克强 一、2013年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取得新成效 一是以改进政风推动廉政建设。 二是以深化改革促进源头反腐。 三是以强化监督规......

    在全市第二次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市规划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全市经济社会继续呈现出快速、协调、持续发展的良好发......

    在全市第二次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市规划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全市经济社会继续呈现出快速、协调、持续发展的良好发......

    在全市第二次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市规划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全市经济社会继续呈现出快速、协调、持续发展的良好发......

    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同志们:刚才x书记传达了教育部周济部长和省教育厅xx厅长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讲话的主要精神,下面,针对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并结合我校****年的毕业生就业工......

    大学校长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深化认识 明确责任 夯实基础 拓展市场 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同志们: 就业工作是学校的民生工程,......

    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精选范文: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共2篇)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这次会议是省政府召开的专题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