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尾数8大事
2018年高考周年大事(年尾数为8的周年大事)
一、中国古代史部分
1、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2155周年纪念。2、208年,赤壁之战,1810周年纪念。3、618年,隋亡唐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1400周年纪念。4、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灭亡。元亡明兴650周年纪念。
二、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1、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的签订,160周年。2、1898年,戊戌变法120周年纪念。
3、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100周年纪念。4、1928年4月,毛泽东、朱德井冈山会师90周年纪念。5、1938年,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广州保卫战、那1938年5月毛泽东主席发表了《论持久战》。80周年纪念。6、1948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战略大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决定性胜利。70周年纪念。
7、“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60周年纪念。8、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纪念。9、2008年9月25,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七号”。2008年 北京奥运会10周年纪念。
10、2008年,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是我国震级最高的地震。10周年
三、世界史部分 1、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被英国打败),430周年纪念。
2、达伽马1497—98到达印度,520周年纪念。3、1818年,马克思出生;距今200年。
3、“光荣革命” 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建立。330周年纪念。4、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发表170周年纪念。5、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150周年纪念。6、1918年11月“一战”结束1919年3月第三国际成立;100周年纪念。7、1928年,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90周年纪念。
8、慕1938年9月,慕尼黑召开,80周年。9、1948年,以色列建国,第一次中东战争,70周年纪念。10、1948年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实施70周年纪念。
第二篇:2014届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大事年表
2014届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大事年表
世界近代史(16世纪初——19世纪末)
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和租地农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1607年: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7年:牛顿经典力学建立
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17——18世纪:启蒙运动
1765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美国建立(7月4日成为国庆日)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1787年: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
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
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
1830年:空想社会主义出现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9年:进化论诞生
1870年:普法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德国统一完成、德意志帝国(1781年)宪法颁布
1875年:法国1785年宪法颁布,共和制确立
1895年:电影诞生
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
世界现代史主要叙述的三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构成了界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
1922年:苏联成立
1925年:苏联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1928年:苏联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1929: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
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始
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
1937年: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电子计算机出现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马歇尔计划、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关贸总协定建立
1949年:北约组织建立
1950年: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发展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1955年:华约组织建立,两极格局形成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改革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20世纪6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福利国家发展
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
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东盟成立
1969年:网络技术发明
1970年:日本、欧洲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
1975年:苏联经济停滞
1985年: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9年:东欧剧变、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3年:欧盟建立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出现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6——1860年:第二系鸦片战争
1860年代——1890年代:洋务运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清末新政
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
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北洋军阀统治开始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发展的黄金时期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
1924——1927:国民大革命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开始
1936年:西安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
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归中国、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1949年: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台湾问题产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一五计划开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人民代表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形成、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百方针“出
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1962年:调整恢复国民经济八字方针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岛素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出现曲折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中美建交
1980年:深圳四个经济特区建立
1988年: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
1990年:邓小平南巡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并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篇:2013年高考历史备考经验总结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备考经验总结
罗山二高历史组
为了做好2013年的高三复习备考工作,提出了本届高三复习备考总的指导思想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求实高效,打造亮点。复习备考的操作原则是:落实基础方法,构建知识框架,准确把握考点,训练思维品质,不断总结反思,确保有效复习。现将备考复习的具体方法及要求总结如下
一、特别注重了教学研究
1、研究考纲及近三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和全国高考试题:
①、认真学习考纲,认真分析研究近三年的新课标试题以及2011年2012年的有关省市试题,把握各考点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能力要求、出现几率、命题 走向,然后针对各单元情况分类归纳,从中精选出一些题目用于课堂教学,以确保教学针对性。
②、重视对教材中重点知识的研究,深入理解知识的来路去脉,从教材中挖掘考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落实考点要求。比如中国古代史已进入第一轮复习阶段时,老师在授课中需要指导学生采用知识点比较联系、阅读古文材料、反复记忆等多种方式,为高三的历史专项复习打下基础。
首先,知识点比较联系。较之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来说,中国古代史由于年代久远,朝代多变,人物繁多,因而呈现出知识纷繁复杂的特点,这也就对学生的记忆力提出了挑战。但这并不代表对其束手无策,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等知识点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从而最终达到记忆的目的。
其次,古文材料的阅读。古代史的复习,自然少不了古文的阅读,而且通过对历年高考历史真题的研究,不难发现古代文献材料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老师在此方面要给予一定的重视。
第三,重复记忆与回忆。由于古代史知识点比较散乱,所以需要大量记忆,一劳永逸是绝对不可能的,想要将知识点记忆牢固,重复记忆才是解决此问题的最好办法,千万不要怕麻烦。比如在复习第二专题时,再对第一专题的内容进行一次重复记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再有就是回忆,与前者不同的地方就是,这次要同学们在空闲的时间内合住书去思考去想老师讲过的内容或者需要背诵的内容,这种方法是老师尤其需要提倡的,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可以采用此方法。
2、加强对学生的学情研究
分阶段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学习历史的障碍所在,以及对本学科教学的合理化建议,以促使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现分层教学和有效教学,实施个别化教育方案;
要注意和学生建立起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复习备考中的教学辅助资料研究对资料的使用要做到,服务于教学但不冲淡教学,对其中的题目,备课时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精选其中能够训练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能力且适合学生实际情况,对高考有很强针对性的适量题目安排给学生。在选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题型、方法和覆盖面。总之,在拥有众多资料的情况下,必须要清醒头脑,有的放矢做好复习备考工作。
4、关于复习中对学生历史答题习惯培养的研究在认真分析研究2011年和2012年各省历史考题的基础上,今后复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
①如何审题?②如何形成解题思路?③如何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④如何防范错误?⑤如何规范表达过程?⑥如何合理分配考试时间?等等。
通过合理引导、准确示范、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习惯。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要始终体现在每一节的教学中,每一份试题中。在认真研读教材、考纲和考题变化的基础上,对复习的内容要进行“二度消化”,要重在落实基础,准在落实考点,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应侧重于同步教学的内容,但对历史学科整个教学内容从一开始复习的时候就必须有所覆盖。在起初阶段,对还没有复习到的内容的题目可以力求常识性、基础性和工具性,随着复习的深入进行,再逐步过渡到接近高考难度的程度上来。如此长期训练下来,才能有望在2013年高考中有所突破,再创新高。
二、学会精练 高考典型原题
历史科目在第三阶段的备考策略,重点是“四忌和四要”。
第一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复习是要突破高频考点、重难点和易错易混点,焦老师总结,近三年高频考点:西周政治、科举选官、古代中西方思想、经济政策、科技史等;重难点:罗马法的解读、明清进步思潮、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等;易混易错点:儒学发展不同阶段的内涵及特点、四国代议制的共性和个性等,这些主干知识需要讲清讲全讲准讲透。
第二是忌大而空,泛泛而谈。而是要小而精,并关注热点和现实问题,小专题应根据高考命题方向来设计,新史观和历史问题的有效结合。也可以根据学生需要来设计,比如学生对重要时间及概念掌握不清,可以专题梳理。一些长效和现实热点也要梳理,比如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价值取向等。拓展阅读:历史突出自主复习确立备考优势
第三是试题训练,忌选垃圾题,而是要精练高考典型原题。垃圾题要么简单重复,要么偏难谬怪,会混淆思维,甚至误导学生。但高考原题是高考专家依据课标和考纲精雕细琢的产物,真正体现高考试题的规律和方向,学生做高考题,就如同和高考命题人对话。精选精练高考试题,尤其是近三年的新课改区高考原题。
最后一“忌”是在训练答题技巧时,忌题海战术,要分类训练,找寻规律。收官阶段的题海战术,不仅浪费时间,还会让考生迷失方向。教师应该按高考题型分类训练,找出同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和规律。如选择题可分为材料类和图表类,有针对性的训练,总结解题规律。观点类试题可以按照观点、论证和结论三部分专项训练。材料性问答题要侧重训练学生的阅读及提取信息能力,知识迁移和逻辑表述能力,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以及学科语言的运用能力。
第四篇:2013历史高考备考经验总结
清水县第六中学 2013高考历史备考经验总结
历史学科组
张锋
2013年文科综合(新课标全国卷II)历史部分试题分析
一、2013年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结构和题型基本保持去年风格
题量、分值不变:今年的历史试题仍为18道。其中,选择题12道,每题4分;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两道共37分,第40题25分,第41题为开放性试题总分12分;选做题共四道,分值均为15分,考生选择任意一题作答即可。
选择题方面,针对材料的选项设置迷惑性大,有一定的难度。由于非选择题侧重世界史,所以选择题有8道属于中国史,有4道属于世界史。选做题的命制延续了传统风格,但仍然没有摆脱难易度差异明显的困局。四道试题中,第47题继续保持了选修三一贯的难度,难在要大量结合所学知识、难在知识取舍的角度。
二、2013年历史试题体现的特点:
1、选材凸显主干知识,重点内容反复考,尤其注重考查历史概念。
考查内容皆为历史主干知识,部分为往年常考知识点,如中央集权制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雅典民主政治进程、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等。
也加强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历史概念它源于史实,具有确定不移的时间、空间和历史特征,即它的具体性;另一方面,它又高于史实,揭示了史实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构成了体现历史发展线索和规律的基本因素。如25题对土地兼并、33题对联邦制和邦联制及共和制的考查等。
2、注重对历史方法和历史理论的考查、注重新史观的理解、史论结合的原则的考查。
今年历史试题体现了重视多角度多视角对历史问题认识的考查,如第24题对历史文献和口传史料的认识;其次体现了遵循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得考查,如第29,30、33题的考查;
历史学科考查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当前的社会,知道世界发展的潮流,从而感悟人生的意义、明确个体的责任”。也会涉及学术界研究的前沿问题,反映主流史学理论、史学观点和现代意识的。如第40题通过爱因斯坦热在东西方的兴起 ,以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和古今贯通的方式,考
查考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第41题以中国古代皇帝和英国国王和首相的官邸为主题,通过文明史观的角度和中外关联的方式,考查了考生论证和探讨历史的能力。
3、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2013年历史试题以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为核心,考查思维的灵活性如第25、26题;以试题的综合性,突出对历史思维深刻性的考查,如第30、31题;以答案的非唯一性,考查思维的创新性和开创性,如第41题。
4、2013年历史材料解析题出现新变化是一大亮点
首先,总体看阅读难度降低,学科素养、学科思维能力、理论方法要求提升;侧重中外关联、古今贯通考。
其次,关注人类在历程中的科技与文化成就成为新的命题热点。今年的试题延续了2012年试题第40题的风格,通过爱因斯坦热考查中西科技成就与差别;第41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一是材料形式完全是图片,二是设问由评论改为比较分析。12分评论题改变的原因可能是,评论题已经失去了考查的意义。今年的12分题,无需评析,只需比较分析,相对难度会下降。但对学生而言,由于考场时间紧、学生紧张,有个别同学考场应变能力差,影响了审题能力的发挥,对成绩会有一定的影响。
二、备考经验总结
为了做好2013年的高三复习备考工作,提出了本届高三复习备考总的指导思想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求实高效,打造亮点。复习备考的操作原则是:落实基础方法,构建知识框架,准确把握考点,训练思维品质,不断总结反思,确保有效复习。
一、备考复习的具体方法及要求
(一)、特别注重了教学研究
1、研究考纲及近三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和全国高考试题:
①、认真学习考纲,认真分析研究近三年的新课标试题以及2011年2012年的有关省市试题,把握各考点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能力要求、出现几率、命题
走向,然后针对各单元情况分类归纳,从中精选出一些题目用于课堂教学,以确保教学针对性。
②、重视对教材中重点知识的研究,深入理解知识的来路去脉,从教材中挖掘考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落实考点要求。
比如中国古代史已进入第一轮复习阶段时,老师在授课中需要指导学生采用知识点比较联系、阅读古文材料、反复记忆等多种方式,为高三的历史专项复习打下基础。
首先,知识点比较联系。较之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来说,中国古代史由于年代久远,朝代多变,人物繁多,因而呈现出知识纷繁复杂的特点,这也就对学生的记忆力提出了挑战。但这并不代表对其束手无策,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古代史中西北地区的民族关系问题,汉、唐、元三大朝代均在西北地区休养生息,那么当我们复习到唐朝的民族关系时就要与汉代进行比较,依次类推,进行元与唐的比较,元与汉的比较;各个朝代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等知识点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从而最终达到记忆的目的。其次,古文材料的阅读。古代史的复习,自然少不了古文的阅读,而且通过对历年高考历史真题的研究,不难发现古代文献材料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老师在此方面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充分理解课本中所有的古文材料是第一步,再者就是对所做过的历史试卷中一些材料进行分析。那么如何加强古文基础呢?这就要与语文的复习相结合,语文考试中因为有文言文阅读这类题型,所以对文言文的复习也就成为语文整体复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因此要求学生应该好好把握这个机会,攻破历史古文阅读难关。
第三,重复记忆与回忆。由于古代史知识点比较散乱,所以需要大量记忆,一劳永逸是绝对不可能的,想要将知识点记忆牢固,重复记忆才是解决此问题的最好办法,千万不要怕麻烦。比如在复习第二专题时,再对第一专题的内容进行一次重复记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再有就是回忆,与前者不同的地方就是,这次要同学们在空闲的时间内合住书去思考去想老师讲过的内容或者需要背诵的内容,这种方法是老师尤其需要提倡的,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可以采用此方法。
2、加强对学生的学情研究
分阶段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学习历史的障碍所在,以及对本学科教学的合理化建议,以促使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现分层教学和有效教学,实施个别化教育方案;要注意和学生建立起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复习备考中的教学辅助资料研究
对资料的使用要做到,服务于教学但不冲淡教学,对其中的题目,备课时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精选其中能够训练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能力且适合学生实际情况,对高考有很强针对性的适量题目安排给学生。在选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题型、方法和覆盖面。总之,在拥有众多资料的情况下,必须要清醒头脑,有的放矢做好复习备考工作。
4、关于复习中对学生历史答题习惯培养的研究
在认真分析研究2011年和2012年各省历史考题的基础上,今后复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①如何审题?②如何形成解题思路?③如何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④如何防范错误?⑤如何规范表达过程?⑥如何合理分配考试时间?等等。通过合理引导、准确示范、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习惯。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要始终体现在每一节的教学中,每一份试题中。在认真研读教材、考纲和考题变化的基础上,对复习的内容要进行“二度消化”,要重在落实基础,准在落实考点,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应侧重于同步教学的内容,但对历史学科整个教学内容从一开始复习的时候就必须有所覆盖。在起初阶段,对还没有复习到的内容的题目可以力求常识性、基础性和工具性,随着复习的深入进行,再逐步过渡到接近高考难度的程度上来。如此长期训练下来,才能有望在2013年高考中有所突破,再创新高。
第五篇:2014年高考语文备考复习资料8
年高考语文备考复习资料——作文素材积累
2013年三月现代诗歌积累版
(八)阶 段
作者:赫曼赫塞[德国]
正如花会凋谢 正如青春消逝 生命的每一个阶段
亦复如是
生命
会在每一个阶段召唤我们
心啊 预备告别过去 重新开始
心啊 勇敢地寻找 寻找新的境地
我们必须离乡背井 否则便要受到终身监禁
心啊 就是这般 要不断 告别 辞行
2013年高考作文最热点素材
铺张浪费,经济发展不能承受之奢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
数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让我们离饥馑年代越来越远,现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解决了吃饱问题,而开始着眼于吃得健康与否的问题。但是,粮食安全从来就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头等大事,粮食的特殊性和相对稀缺性,决定了粮食也是与全社会成员利益息息相关的公共资源。一个人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占有和享有粮食,但没有权利浪费粮食。不仅没有权利浪费,如果浪费还应面临制度措施的惩罚。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的国家,作为一个自诩勤劳节俭的民族,我们的传统,我们的历史,我们身体血液里流淌的文化因子,都让我们本能排斥铺张浪费。三百多年前的《朱子家训》对此有着点睛之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要想刹住“舌尖浪费”之风,必须要有全社会的正能量。首先要有敬畏劳动者之心,敬畏劳动者就是珍惜粮食,若连粮食都不能珍惜的官员,谈何以民为本?若连粮食都不能珍惜的人,谈何国富民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一切发展都是建立在充裕的粮仓之上,没有盈实的仓廪,何以保障中国梦的实现?
诚然,制度和监督是外力的遏制,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是不能丢的,“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历史戒律更要时时谨记,所以,只有社会传递“勤俭节约“的正能量,发扬共产党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每个人在内心拥有“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荣辱观,才能在内外结合下刹住“舌尖上的浪费”这股不正之风。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