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湖北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
湖北省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
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湖北省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和使用的质量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预拌商品混凝土,是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和掺和料等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厂)经过计量、拌制后出售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第四条
省建设主管部门对全省预拌混凝土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预拌混凝土实施监督管理。
受建设主管部门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机构)对预拌混凝土具体实施质量监督管理。
第五条 对企业生产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建设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投诉或举报。接到投诉或举报的建设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应按有关程序和规定进行调查取证,并根据查实的情况进行处理。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六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下称企业)应取得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并在资质规定的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未取得资质的不得生产销售。
第七条 企业的混凝土专项实验室必须通过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并取得计量合格证。实验室应实行主任负责制,并设有专职技术(质保)负责人,主要人员变更时应及时将变动后的相关材料报送建设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备案。
第八条 企业应对主要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保持设备完好。搅拌计量设备的精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计量器具除按有关规定委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定外,还应做好企业的自检工作。
第九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及各项规章制度。
第十条 企业应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制定原材料、生产过程和半成品、成品的关键控制点和内控技术指标,并检查落实;
(二)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控制,采用调查、评审、统计技术等方法进行测量,评价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途径,对过程未能达到策划结果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三)对企业各种计量器具和装置的管理;
(四)对实验室主任提交的配合比进行审查确认,监督检查实验室生产配合比的验证、确定和使用情况;
(五)应对有特殊要求混凝土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管理;
(六)负责质量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第三章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 企业应按《预拌混凝土》(GB/T149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T5016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204)及《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等现行有关规范、标准控制生产过程质量。
第十二条
企业应强化对原材料(包括外加剂和掺合料)的质量控制,做好原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包括厂名或产地、品牌规格、数量、出厂质量证明书和有效期内质保书)。进场原材料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取样和检验均应遵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规定。
第十三条 企业应按有关技术标准、供货合同等要求设计配合比,并对其设计的配合比及混凝土质量负责。企业应根据本单位常用材料,通过系统试验制订出常用配合比表,并定期验证或根据材料的变化及时修正。
第十四条 同一配合比的预拌混凝土第一次搅拌前,应进行开盘鉴定,保证预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能满足施工条件和相关标准及合同约定。开盘鉴定应由施工单位组织监理(建设)单位、企业,共同在预拌混凝土生产地点进行,开盘鉴定最后结果应由参加鉴定人员代表单位签字并各自归档保存。
第十五条
企业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及其它性能进行统计分析,指导生产,控制混凝土质量,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确定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
第十六条 企业应合理调配运输车辆,控制发车间距,并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性能的不同,控制好运送时间,对运送至施工现场卸料地点的混凝土质量负责。在运输、等待和卸料过程中严禁加水。
第四章 交付与验收
第十七条 企业销售商品混凝土时,供需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按照合同约定条款和要求对预拌混凝土质量负责,并分别针对混凝土特性和要求,向使用单位提供使用说明与施工注意事项等书面材料。
第十八条 企业提供给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规定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的要求。其中企业自留试块取样必须按规范要求执行,并进行标养。28天的试块强度报告和产品质量保证书应一起提供给使用单位;施工现场应实行见证取样,按规定留取浇筑混凝土时的试块,不得以企业制作的混凝土试块代替施工现场制作的混凝土标准养护试块。
第十九条 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时,企业应当向需方提供有关质量控制资料和每车商品混凝土的发货单。
质量控制资料按开盘次数提供,内容包括: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混凝土生产配合比;混凝土初凝时间。
第二十条 每车预拌混凝土送达工地后,建设(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必须派专人根据发货单内容,对其工程名称、混凝土标记、浇筑部位、供货数量、运输车号、发车时间、到达时间等逐一核对确认。
第二十一条 企业在供货后30天内提供“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有抗渗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提供的时间可适当延长。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建设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实施动态监督检查与管理,主要检查内容:
(一)企业是否超资质承包工程范围和地点从事生产活动,是否有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的行为;
(二)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活动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正常和有效运行;
(三)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能否正常履行其职责;(四)质量控制过程记录是否齐全,技术资料是否按规定归档;
(五)混凝土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合同的要求;(六)原材料的进场检验是否按规范、标准的要求执行;原材料是否经进场复验合格后使用;
(七)应定期检定的计量设备、试验仪器是否定期通过法定部门检定;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
(八)实验室是否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检测报告是否真实;
(九)检测资料是否按年分类流水编号,是否存在抽撤、涂改现象,是否按规定签字盖章;
(十)人员资格条件是否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人员是否到位;
(十一)其它必要的内容。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按规定权限进行处理,并及时组织复查,督促落实整改;对不良行为应记入信用档案;对违反有关法规规定的行为应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二十三条 建设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在对预拌混凝土生产活动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一)进入企业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必要时,可抽查企业生产过程的相关资料和数据等;
(二)要求企业提供相关的文件和资料;(三)组织比对验证检验和抽样检验;
(四)发现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问题时,当场责令改正;
(五)其他需要采取的措施。
第二十四条 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县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超出资质承包工程范围和地点从事预拌混凝土生产活动的;
(二)未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预拌混凝土生产或检测的;(三)应定期检定的计量设备、试验仪器没有法定部门签发的有效证书或超过检定期限的;
(四)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或实验室主任签认提交的混凝土生产配合比、质量管理部门确认后输入搅拌站配料控制系统的混凝土配合比与提供给需方的混凝土配合比三者之间存在不符的;
(五)转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收集证据需要保存的有关试样和检测资料的;
(六)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活动在生产过程中无法正常和有效运行,造成规定的程序和流程运转不完整、签字手续不全、资料混乱、数据无法追溯等问题的;(七)企业相关部门或人员未能正常履行其职责,导致混凝土产生质量问题或发生质量事故的;
(八)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建设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监督管理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
(二)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影响生产的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湖北省建设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9年X月X日起施行。
第二篇: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
佛山市建设局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预拌商品混凝土的产品质量和企业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保证建设工
程质量和安全,改善城市环境,推进建筑业的技术进步,依据《建筑法》、《建筑业企业资
质管理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
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单位(包括工程
施工、监理、建设、设计单位、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遵守本规定。
前款所称预拌商品混凝土是指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
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
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系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颁发的预拌商品混凝土专业企业资质,并在资质核定的承包工程范围及地点内从事预拌商品
混凝土生产活动的企业。
混凝土专项试验室(以下简称试验室)是指企业内部专门负责原材料质量、混凝土性能
等相关检测工作的部门。
第三条 佛山市建设局(以下简称市建设局)是本市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行业的行政主
管部门,负责对全市的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管理,各区建设局负责对本
辖区内的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管理。
市建设局委托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监督机构)对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活动
实施具体监督管理。
第二章 生产管理
第四条 在我市范围内供应、生产预拌商品凝土的生产企业必须取得《预拌商品混凝土
专业企业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原则上不得设立以总企业资质承接业务的分公司,若设立分公司的,必须满足新设立公
司资质标准的要求并按新公司申报资质。
第五条 由于预拌商品混凝土产品具有特殊性,必须从原材料质量到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为确保其质量,原则上我市范围内销售、使用的预拌商品混凝土应由本市生产企业提供。
市外企业向我市建设工程提供商品混凝土的,供货前必须先到市建设局办理备案,并接受我市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管理。
市外企业备案程序:
1、企业向工程所在地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备案申请;
2、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企业进行核查,核查的内容包括企业资质条件、产品供
货半径、生产用原材料、产品质量、质量保证体系等是否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法规和技术
标准等管理规定,核查后加具意见和加盖公章;
3、企业凭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核查意见到市建设局办理备案手续;
4、由市建设局直接监管的工程,企业可直接向市建设局提交备案申请。
第六条 企业应严格执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向施工单位提供合格的预拌混凝土,并对其产品质量负责。
企业应依法与购买单位签订供货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各种原材料及混凝土的各种技术要
求(合同中必须包含有混凝土强度等级、品种、配合比、坍落度、混凝土凝结时间、生产地
等内容)。供货合同在提交施工报建资料时提交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七条 企业应当使用散装水泥,不得使用袋装水泥。
第八条 企业应有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原材料采购与检验制度、技术方案审批制度、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制度、产品质量文件审核签发制度、计量仪器设备
管理制度、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质量纠纷处理制度等。
第九条 企业应设立混凝土专项试验室,试验室应有满足产品质量检验、样品存放、养
护等的必备房间,其布局应合理并与流程相符合。试验室的设施、面积、采光、通风、温度、湿度、能源等均应满足检验任务及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周围环境、粉尘、振动、电磁辐
射等均不得影响检验工作,并按国家标准配置满足生产过程检验和出厂产品检验的需要的计
量仪器和检验设备。
第十条 试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建立检测人员岗位责任制。
第十一条 企业试验室的检验能力应与企业的生产范围及能力相适应,并能根据生产需
要进行不少于以下项目的检验:
一、砂: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颗粒级配、含水量、堆积密度、氯离子含量;
二、石: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压碎值指标、表观密度、含水量;
三、水泥:胶砂强度、细度(或比表面积)、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
四、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坍落度、含气量、凝结时间、容重、水灰比;目测保水性和粘
聚性;
五、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抗压、抗折(市政程)、抗渗;
六、混凝土外加剂:凝结时间、密度或细度、PH值、减水率;
七、粉煤灰:烧失量、细度、需水量比、含水率、安定性、游离氧化钙、三氧化硫;
八、矿粉的检验内容根据应用技术标准及专家论证要求进行设定。
第十二条 试验室应按签定的合同要求或约定提供相应的检验项目及所采用的检验标准
。合同约定的检验项目的试验应按相关国家规范的要求进行。
第十三条 检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佛山市建设系统检
测岗位培训合格证或上岗证后,方可上岗操作、填写试验报告。检测人员中从事检测工作3 年以上并具有中级技术以上职称的不得少于3人,持证上岗人员不得少于6人,检测报告的审
核人应具备工程类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检测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1、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单位;
2、年龄不得超过60周岁;
3、不得同时从事四种或者四种以上检测方法的检测工作(包括检验测试、报告编写、校对、审核等)。
第三章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第十四条 企业应按《预拌混凝土》(GB/T149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T5 016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20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及《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等现行有关规
范、标准控制生产过程质量。
第十五条 企业所用的原材料应为质量稳定的合格产品。不得使用国家和地方明令禁止
使用的原材料,不得使用立窑水泥和未经处理的海砂等。
当对混凝土性能有特殊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共同研究确定。
第十六条 企业应加强原材料的管理,要实行进货检验,各种原材料经检验合格后方可
使用,取样和检验均应遵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规定,其中,水泥、砂、石、掺合料等应按
其检验批次的30%委托有资质的监督检测单位检测,外加剂应全部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
测。
第十七条 企业应按有关技术标准、供货合同等要求设计配合比,并根据本单位常用材
料,通过系统试验制订出常用配合比表,并定期验证或根据材料的变化随时修正。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混凝土结构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混凝
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等
规范的要求。
粉煤灰在各种混凝土中替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以重量计算),要符合《粉煤灰混凝土应
用技术规范》(GB146)和《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中的规定。
不同等级的粉煤灰用于混凝土工程时要符合《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的要求,如采用比规范规定低一级的粉煤灰,需要经与规范制订者同级的专家论证和试验论
证。
使用粒化高炉矿渣粉作掺合料或同时使用粒化高炉矿渣粉和粉煤灰双掺作掺合料时,掺
量和代水泥的比例需要经与规范制订者同级的专家论证和试验论证。
第十八条 施工单位与企业签订供货合同后,应对企业的生产方案、混凝土配合比等进
行审批;不定期派出质监员对混凝土生产进行检查,并可对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进行平行抽
检,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第十九条 监理单位应不定期派出监理人员检查混凝土生产企业生产的商品混凝土质量,对企业的原材料控制、混凝土开盘鉴定、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过程管理、质量验收与质量
跟踪环节进行检查监督。
监理单位可派出人员对关键环节进行旁站监理,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凝土符合设计要
求,对搅拌站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或严重违反合同文件和工作程序规定的要发监理通知并责令
改正。
监理单位对企业负有以下监理职责:
1、审核企业生产方案和混凝土配合比;
2、不定期监督混凝土生产过程管理及出厂验收, 对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进行平行抽检
做好监理日记。
3、混凝土质量的跟踪管理:了解混凝土到施工现场的工作性,并定期进行回访。回访的内容包括混凝土供应、质量情况、改进建议、结构混凝土外观情况,若出现缺陷及时分析原
因,提出合理化建议。
以上监理资料纳入工程质量验收资料中。
第二十条 企业生产方案和混凝土配合比的审批程序。
1、生产方案(包括生产组织方案及生产技术方案)的审批程序:方案由企业在正式生
产前编制,报施工总承包单位审批后,再报监理单位审核,具体包括承接任务的情况;质保
体系组织概况及相应的资质等级;试验检测设备、生产设备情况;原材料、配合比、生产过
程、运输等管理的措施;季节性生产方案及专项生产方案;质量保证及供应的保证措施;安
全、环保、消防、文明施工措施等。
2、混凝土配合比的审批程序
对企业在供货前按合同要求将原材料试验结果、材料合格证、使用说明书、配合比设计
试验结果报施工总承包单位审批通过后,再报监理单位审批。当使用的原材料品种、规格发
生变化时,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对所调整的配合比重新审批。
第二十一条 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进行开盘鉴定,保证预拌混凝土拌合物性
能能满足施工条件和相关标准及合同约定。开盘鉴定应由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监理单
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和混凝土生产企业技术负责人,共同在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地点进行,开盘鉴定最后结果应由参加鉴定人员代表单位签字并各自归档保存。
第二十二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应按企业、监理、施工三方确认的配合比报告输入
搅拌站配料控制系统,输入数据应经试验室主任、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确认签字后方可进行
生产。
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应有完整的生产情况记录存档备查,并能和配合比通知单一一对应。
需方技术负责人或工程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有权抽查、核对混凝土搅拌站电脑配合比及生产记
录。
第二十三条 企业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及其它性能进行统计分析,指导生产,控制混凝
土质量,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确定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第四章 交付与验收
第二十四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出厂检验的取样与试
验由企业负责,交货检验应由建设(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生产企业在施工现场进行。
交货检验项目包括现场三方见证取样检测的混凝土坍落度和混凝土抗压强度等,标准养
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试件必须在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制作和养护,不得以企业制作的出厂检
验混凝土试件或其他混凝土试件代替施工现场制作的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试件,见证记录归入施工技术档案。
混凝土强度的确定以见证取样送检的标准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为依据,各试件上应标编号,并做好记录,避免试件混淆。试件应按规定送至具有相应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检测机
构检验;其它质量指标的判定由供需双方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在合同中约定。在签定商品混凝
土供货合同时,应约定配合比和生产地点。
第二十五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时,企业应当按开盘次数向需方提供如下质
量控制资料: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经监理批复混凝
土生产配合比报告、混凝土初凝时间报告、混凝土开盘鉴定、混凝土发货单(发货单应做到
一车一单,随混凝土送料车一起送到工地,作为预拌混凝土交货验收的依据。其中“到达时
间”由购货单位在现场如实填写)。
第二十六条 混凝土的运输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14902)的规定,如需延长运送
时间,则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应通过试验验证。在运输、等待和卸料过程中严禁加水,超过运送时间未卸料的或已初凝的混凝土不得使用。
发现使用超过规定运送时间混凝土的,应向当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告。
第二十七条 企业在供货后30天内向购货单位提供《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书》,《
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书》应当按批次签发,单位工程内同一分部工程、强度等级相同、配合比基本相同、同一工作班或一次连续浇捣的混凝土为一批次,有抗渗或特殊要求的混凝
土,提供的时间可适当延长。
第五章 质量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企业承担下列任务时,应根据工程的管理归属,提前一周向建筑工程质量
监督站提交生产供应方案,方案应明确原材料供应、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技术、生产质量控
制、生产组织协调、施工交底等方面的保证措施。
(一)大体积混凝土;
(二)高强度混凝土;
(三)抗渗混凝土;
(四)2个以上(含2个)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同时供应一个工程。
第二十九条 企业如对进场的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有特殊要求的,应对施工单位进行施
工技术交底。施工、监理单位应做好交底记录并按照交底要求组织施工。
第三十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卸料时严禁加水、严禁进行二次运转、严禁二
次搅拌、严禁将超过初凝时间的混凝土用于工程。
施工单位应对预拌商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负责,严格按有关规范、技术标准的要求,根
据商品混凝土的特点制定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按照规定行审批后,组织施工,混凝土施工
结束后,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规范、标准要求加强养护,保证养护效果。
若企业在生产过程存在严重管理混乱,可能导致发生质量事故的,建设、监理、施工单
位有权提出更换企业,并报质量监督机构。
第三十一条 监理单位应切实履行对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责任,应将预拌混凝土的订
货、配合比设计、进场、交货检验、浇捣和养护等一系列过程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对
施工单位就本工程所使用预拌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审核,审核同意后予以
签认。
第三十二条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商品混凝土质量有疑义时,可以抽查生
产企业配合比及生产记录、设备计量检验记录和抽样检测,生产企业应予以配合,发现问题
应及时上报市、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第六章 质量责任
第三十三条 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按《建设工
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程序予以处罚,并对
企业实施重点监控,记入企业《诚信手册》。拒不整改或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将予以通
报批评。
(一)超出资质承包工程范围和地点从事预拌混凝土生产活动的;
(二)未按国家有关标准和省、市有关文件要求进行预拌混凝土生产或检测的;
(三)应定期检定的计量设备、试验仪器没有法定部门签发的有效证书或超过检定期限的或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进行检测的;
(四)企业有以下弄虚作假行为: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实际生产的混凝土配合比与提供
给需方的混凝土配合比不符的;对检验样品弄虚作假的;替代施工单位制作和检验工程标准
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
(五)转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收集证据需要保存的有关试样和检测资料的;
(六)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活动在生产过程中无法正常和有效运行,造成规定的程
序和流程运转不完整、签字手续不全、资料混乱、数据无法追溯等问题的;
(七)企业相关部门或人员不到位或未能正常履行其职责,导致混凝土产生质量问题或
发生质量事故的;
(八)企业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或使用已淘汰或禁止使用原材料的;
(九)混凝土最少水泥用量低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
(十)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施工单位对商品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和养护质量负责。施工单位未对进场
商品混凝土进行验收、取样送(标养)检或者未按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浇筑、振捣和养护,使
用拒不整改或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产品等行为,以及因上述原
因或人为因素造成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的,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予以
处罚。
预拌商品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后,施工单位应及时组织验收,并在规范允许的时间内浇
注完毕,若因施工单位自身原因,致使浇注商品混凝土时超过规范允许的时间,其损失由施
工单位负责。
第三十三条 监理单位未认真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或因监理的失职造成混凝土工程
质量事故的,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 企业生产的预拌混凝土因质量问题造成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 准的,经调查确属企业责任的,其返工、补强等的费用,由生产企业负责,并按合同约定赔
偿需方因此造成的其他损失。
第三十五条 市质监站每季度不少于1次对全市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抽查,主要内容包括:原材料和混凝土抽检、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混
凝土质量评定、质保资料检查,每季监督抽检情况报市建设局,并进行通报。
市建设局在质监站监督抽检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原材料及混凝土的质量状
况,不定期组织对企业和施工现场进行动态监督检查。抽检内容按《佛山市预拌商品混凝土
企业检查评分汇总表》进行。
监督抽检作为企业质量业绩考评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并记入企业诚信手册。诚信分
低于60分的企业,根据市建设局有关诚信管理的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由市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八条 各区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各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三篇:湖北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鄂建设规[2009]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湖北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运输和施工活动,以及实施对该活动的质量监督管理,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预拌商品混凝土(下称商品混凝土),是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和掺和料等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过计量、拌制后出售,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第四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商品混凝土质量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商品混凝土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市(州)、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机构)对商品混凝土质量具体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基本规定
第五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并在资质规定的范围内组织商品混凝土生产经营活动,未取得资质的不得生产销售商品混凝土。
第六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设立质量管理部门和试验室(如设立商品混凝土搅拌分站的,必须独立设置试验室),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及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第七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对主要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保持设备完好。搅拌计量设备的精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计量器具除按规定委托法定计量部门进行检定(或校准)外,还应做好企业的自检工作。第八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按规定配备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并持证上岗。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应加强原材料和生产、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商品混凝土供应质量。
第三章 生产和运输质量控制
第九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按国家有关混凝土标准、规范要求组织生产,对商品混凝土生产、运输过程质量负责。
第十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严格控制原材料(包括外加剂和掺合料)质量,做好原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包括厂名或产地、品牌规格、数量、出厂质量证明书和有效期内质保书)。进场原材料取样和检验均应遵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规定,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十一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按有关技术标准、供货合同等要求设计配合比。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可根据常用材料,通过系统试验制订出常用配合比表,但应定期验证或根据材料的变化及时修正,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应依据充分、方法正确、手续齐全。
第十二条 商品混凝土配合比首次使用时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由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试验、质检、生产等部门人员参加。开盘鉴定应做好相关记录,合格后方可生产。
第十三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定期对商品混凝土强度及其它性能进行统计分析,按国家有关规定控制商品混凝土质量,采取措施改进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及质量保证能力。
第十四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科学调配运输车辆,保证商品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商品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严禁加水。
第四章 交付与验收
第十五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销售商品混凝土时,供需双方应按有关规定签订书面合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针对商品混凝土特性和要求,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并提供使用说明书和施工注意事项等资料。
第十六条 商品混凝土出厂检验由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负责。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 按照《预拌混凝土》(GB/T14902)规定,对出厂检验的商品混凝土强度试件进行留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并出具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试件应予以清晰标识并逐一登记,试件编号应连续,不得出现缺号、重号以及无标识的试件。第十七条 商品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必须进行交货检验。
(一)交货检验由建设(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共同进行。
(二)交货时,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向施工单位提供每车商品混凝土的发货单。
(三)交货检验三方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及合同要求,确认商品混凝土的品种、类别、数量、质量指标等,并在发货单上签字。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四)用于交货检验的商品混凝土试件应按有关标准及见证取样规定进行取样、制作和养护,并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其强度作为相应代表批量商品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依据。
(五)施工现场不得留有未标识的商品混凝土试件,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不得代替施工单位制作、养护商品混凝土试件。
第十八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在供货后应按合同规定时间向施工单位提供“商品混凝土出厂合格证”和有关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第五章 施工质量控制
第十九条 施工单位应按照规范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对商品混凝土施工质量负责。在商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或施工单位因故停工,均应及时通知对方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十条 商品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任何人不得随意加水或采取其它措施变更配合比。如确有需要进行坍落度调整的,必须由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调整。
第二十一条 监理单位应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商品混凝土浇筑、养护、检验过程进行监理。重点工程或特殊部位商品混凝土施工,必要时监理单位可到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现场监理。交货检验、商品混凝土浇筑时,监理单位应履行旁站监理的职责,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应及时纠正。
第二十二条 施工、监理单位发现商品混凝土有质量问题,应及时上报工程所在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监督机构应加强对商品混凝土生产、运输和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监督机构对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和施工质量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可抽查其生产过程的相关资料和数据等;
(二)要求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提供相关的文件和资料;
(三)组织试验能力比对及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抽样检验;
(四)对商品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抽查;
(五)发现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问题时,责令改正;
(六)其他需要采取的措施。
第二十五条 监督人员对每次检查的情况应做好记录,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按规定权限进行处理,并督促整改;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报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处罚,并将不良行为记入信用档案后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商品混凝土生产、运输和施工过程中有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均有权向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投诉或举报。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接到投诉或举报后,应按有关程序和规定进行调查取证,并根据查实的情况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 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工作人员在日常监督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第四篇:西藏自治区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区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标准,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西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销售、使用等活动以及负责监督管理的单位和个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预拌商品混凝土(以下简称商品混凝土),是指由水泥、骨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材料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具有胶结成形特性的拌合物。
第四条 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商品混凝土质量的监督管理。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所属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机构)负责对本辖区内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运输及使用具体实施管理。
第五条 鼓励具备条件的建筑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
第二章 生产、运输管理 第六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取得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并在资质规定的范围内组织商品混凝土生产经营活动,未取得资质的企业不得生产、销售商品混凝土。
第七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编制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及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制度。公开建立材料、生产、设备、销售等台账。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现行的国家技术标准和资质等级要求生产商品混凝土。规章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领导及部门岗位责任制和人员岗位职责、重要岗位持证上岗制度,人员技术培训制度;
(二)质量检查、技术管理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三)原材料进场检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控制制度;
(四)混凝土出厂检验、运输、交货检验制度;
(五)计量系统的定期校验制度;
(六)配料计量控制制度;
(七)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八)其他必要的制度。
第八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设立混凝土专项试验室,并通过计量认证,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进行严格管理。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试验室向企业所在地监督机构备案,并接受监督机构监督。
(一)商品混凝土生产试验室应执行国家颁布的现行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承担本企业内部的试验工作并出具检验报告,不得对外承担工程质量检测业务;
(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试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检测人员岗位责任制;
(三)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试验室要建立完善的试验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等检验资料应按统一分类、编号,编号应连续,不得随意抽撤、涂改,检验资料应及时归档;
(四)试验室的检验能力应与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生产范围及能力相适应;
(五)试验室的仪器设备配臵应能满足相应检测能力的要求,应按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
(六)试验室环境条件应符合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七)数据采集: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建立数据自动采集系统。
第九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配合比设计、使用和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条件,按照或参照相关标准及规范要求;
(二)商品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商品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设计、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
(三)用于实际生产的配合比必须由试验室签发,生产操作人员不得变更配合比数据。配合比调整必须由试验室下达指令,并留有配合比变更通知,存档备查;
(四)对高强、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使用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参与配合比设计。
第十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原材料使用管理制度。在原材料进场时做好原材料进货记录,并按照有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原材料进货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进货日期、质量证明书编号、样品编号等信息。
第十一条 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储存和使用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合理设计原材料储存位臵和仓位,及时调整原材料的使用日期,防止材料因堆放时间过长而影响质量。原材料须按规定按照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或贮存,并应建立定期抽查、检查记录。
第十二条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楼)必须符合《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2000)和《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2005)的规定。操作系统应能自动采集每盘混凝土各种原材料实际用量数据,并至少保存三个月。
第十三条 生产用各类计量器具必须按规定由法定计量部门定期检定或校准。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定期做好保养、维护和自校工作,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十四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按《商品混凝土》(GB/T14902-201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T50164-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0204-201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及《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等现行有关规范、标准控制生产过程质量。
第十五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宜使用散装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具有相应的环保措施。
第十六条 鼓励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采用技术创新等手段提高产品质量。
第十七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负责商品混凝土的运输,科学调配运输车辆,保证商品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并对运输过程中的商品混凝土质量负责。
第十八条 严禁向运输车内的商品混凝土任意加水和外加剂。
第十九条 商品混凝土运输应满足以下规定:
(一)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筒内积水排尽;
(二)运输车在运送时应能保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并保证施工所必须的稠度;
(三)运输车在冬季应有保温措施,夏季气温过高时应有隔热措施。
第三章
使用管理
第二十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供应商品混凝土时,应向使用单位提供下列资料:
(一)商品混凝土配合比(参考性数据报告);
(二)商品混凝土发货单(发货单内容:砼强度等级、方量、出料时间、出机口温度等。须做到一车一单,随送料车一起送到工地,作为商品混凝土交货验收的依据之一);
(三)商品混凝土出厂合格;
(四)本批次或一定时效内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及其它原材料的检测报告。
第二十一条 商品混凝土出厂合格证按标准规定或合同要求分批签发,明确重要的技术参数。对于新产品或有特殊要求的产品,还应附有使用说明书。
第二十二条 施工单位必须购买和使用具有相应资质并已备案企业生产的商品混凝土。施工单位应在约定的交货时间前完成浇筑准备工作,对进场的每一车商品混凝土在监理(建设)单位的见证下进行交货检验和验收。验收项目主要包括:
(一)查验商品混凝土类别、数量和配合比;
(二)查验商品混凝土的拌和时间,记录搅拌车的进场时间。商品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超过技术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时间的,不得使用;
(三)检查商品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四)交货检验的有关内容;
(五)坍落度不能满足合同约定和规范要求时,可在不改变水灰比情况下由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技术人员作一次性调整并记录。在调整完毕经再次测定仍达不到要求的,该车商品混凝土不得使用。经验收合格的,使用单位、监理(建设)单位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在发货单上签字。
第二十三条 监理(建设)单位应对交货检验及泵送、浇筑过程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实施监理。商品混凝土未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签字同意,不得在工程上使用。
第二十四条 商品混凝土的浇筑、养护有特殊要求的,建设(监理)单位应在混凝土供应前组织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使用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根据混凝土特性和施工现场具体条件制定混凝土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和监理。
第四章 检验管理
第二十五条 商品混凝土质量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
出厂检验由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负责。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按照《商品混凝土》(GB/T14902-2012)规定,对出厂检验的混凝土强度试件进行留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并出具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
交货检验应由监理(建设)单位组织使用、生产单位在施工现场混凝土运输车卸料点进行。交货检验项目包括现场三方见证取样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制作试件等,标准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试件必须在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制作和养护,不得以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制作的出厂检验混凝土试件或其他未标识混凝土试件代替施工现场制作的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试件,见证记录归入施工技术档案。
建筑规模在3000m及以上或投资在800万元及以上的工程项目,监管单位必须督促监理、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建立标准养护室。
第二十六条 用于交货检验的商品混凝土试样取样频率应符合《商品混凝土》(GB/T14902-201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的规定。
2第二十七条 工程竣工时,使用单位应将以下资料作为商品混凝土质量保证资料:
(一)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及其专项试验室备案资格证书复印件;
(二)商品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三)商品混凝土所有原材料的合格证和检验检测报告;
(四)商品混凝土强度检验检测报告。其他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检测报告如:抗渗、抗冻、耐酸、耐碱、耐热等;
(五)商品混凝土出厂质量合格证;
(六)商品混凝土浇筑方案或技术交底等资料;
(七)单位工程混凝土的用量汇总表、交货检验记录。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监督机构应加强对商品混凝土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对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使用单位的施工情况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进行巡查和抽查。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一)企业是否超资质范围从事生产活动,是否有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的行为;
(二)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活动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正常和有效运行;
(三)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能否正常履行职责;
(四)质量控制过程记录是否齐全,技术资料是否按规定归档;
(五)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运输和施工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合同的要求;
(六)定期对拌合站进行原材料抽检,原材料的进场检验是否按规范、标准的要求执行;原材料是否经进场复验合格后使用;
(七)应定期检定的计量设备、试验仪器是否定期通过法定部门检定;试验室的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
(八)试验室是否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检测报告是否真实;
(九)检测资料是否按年分类流水编号,是否存在抽撤、涂改现象,是否按规定签字盖章;
(十)人员资格条件是否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人员是否到位;
(十一)商品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各方进行交货验收、检验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十二)检查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规程等执行情况。第二十九条 监督机构对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和施工质量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生产场内或场外的检查。必要时,可抽查其生产过程的相关资料和数据等;
(二)要求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提供相关的文件和资料;
(三)组织试验能力验证及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抽样检验;
(四)对商品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抽查;
(五)对以下内容可跟踪见证抽检:
1、商品混凝土出厂、交货时的坍落度;
2、商品混凝土出厂、交货时的试件留臵及强度检验;
3、用于商品混凝土的水泥、骨料、水、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的质量情况。
(六)发现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问题,应责令改正;
(七)其他需要采取的措施。
第三十条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在24小时内向所在监督机构口头报告,并在3日内以书面方式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质量事故隐瞒不报:
(一)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易性不符合要求,导致现场无法施工;
(二)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记入企业信用档案。
(一)未办理相应资质或超出资质范围从事商品混凝土生产活动的;
(二)未按国家、自治区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商品混凝土生产或检测的;
(三)未按规定对计量设备、试验仪器进行检定或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进行检测的;
(四)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生产过程随意调整配合比的;对检验样品弄虚作假的;替代施工单位制作和检验工程标准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
(五)隐匿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为收集证据需要保存的有关试样和检测资料的;
(六)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活动在生产过程中无法正常和有效运行,造成规定的程序和流程运转不完整、签字手续不全、资料混乱、数据无法追溯等问题的;
(七)企业相关部门或人员不到位或未能正常履行其职责,导致商品混凝土产生质量问题或致使工程发生质量事故的;
(八)企业使用不合格及已淘汰或禁止使用的原材料的;
(九)未依法签订供需合同向使用单位供应产品的;
(十)运输过程中任意加水、拌筒不按规定低速转动的。第三十二条 使用单位对商品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养护质量负责。使用单位有以下行为的,由工程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记入信用档案。
(一)未对进场商品混凝土进行验收、取样、送检或者未按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浇筑、振捣和养护;
(二)使用拒不整改或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产品等行为;
(三)因上述原因或人为因素造成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的。
第三十三条 监理单位未认真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或因监理的失职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由工程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计入信用档案。
第三十四条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使用单位明示或暗示生产企业使用不合格材料,明示或暗示生产企业出具虚假合格证,篡改或伪造合格证的。由工程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计入信用档案。第三十五条 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监督管理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
(二)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 商品混凝土质量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协商解决,也可由监督机构调解;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立的,可依法申请仲裁或起诉。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昆明市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
昆明市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2003年)
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41号
2003年1月29日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4月1日起施行。
二○○三年二月十九日
第一条
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改善城市环境,减少城市污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预拌商品混凝土是指由水泥、砂石、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和掺和料等成分按一定比例,经集中计量拌制后通过专用运输车辆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昆明市行政区域内预拌商品混凝土的使用和生产。
第四条 昆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的行政部门。市城市管理、公安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自2003年4月1日起,昆明市城市规划主城建成区范围内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主城建成区外、主城规划区范围以内,3000平方米及其以上的房屋建设、市政建设等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
自2004年4月1日起,昆明市城市规划主城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
第六条
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必须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建设工程,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建设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昆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
(一)因道路交通原因,运送预拌商品混凝土的专用车辆无法到达施工现场的;
(二)因建设工程的特殊需要,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无法生产的;
(三)其他确需在施工现场搅拌的。
第七条
建设单位在申办工程报建和招标投标,办理施工许可证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第五条规定予以审查。凡工程预算或合同中不按规定使用商品混凝土的,不得参加招标投标。
第八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需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的企业,必须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办相应的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资质等级证书,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后,方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核定的资质等级和经营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九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供应的预拌商品混凝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严格履行供应合同中各项经济、技术条款,并提供与技术要求相符的试验报告。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对其供应的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负责。
第十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应当以现场制作的试块作为单位工程混凝土强度的评定依据。具体评定依据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在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并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
第十二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和运输应当符合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的要求。预拌商品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应当保证车况良好、安全运输和车容整洁,并采取相应的防漏措施。混凝土专用运输车辆应当在规定的场地内冲洗,不得将冲洗的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管网和河道内。
第十三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使用的专用运输车辆、混凝土输送泵车需入城时,由昆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证明,报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入城通行证。
第十四条
对于紧急抢险、救灾工程所需的预拌商品混凝土,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服从昆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调度。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未经批准擅自在施工现场自行搅拌混凝土的,由昆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并按实际搅拌混凝土的使用量处以每立方米80元的罚款,但每次罚款最高不得超过10万元。
第十六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昆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处罚:
(一)未取得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资质等级证书,生产、销售预拌商品混凝土的,予以取缔,并处以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二)超越批准的资质等级和经营范围生产、销售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处以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并责令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三)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生产的预拌商品混凝土造成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由生产企业负责返工、修理,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情节严重的,责令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十三条规定的,由城市管理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查处。
第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九条
本规定的责令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和吊销资质证书的行政处罚,由颁布资质证书的机关决定;其他行政处罚,由昆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法定职权决定。
第二十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昆明市各县(市)、东川区城镇规划区内的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3年4月1日起施行。原昆政发[1997]61号《昆明市建设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