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亳州市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暂行规定
关于印发《亳州市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的通知
亳建〔2008〕47号
各县、区建委,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强制性条文,制定《亳州市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三月十日
亳州市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市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确保建设工程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预拌商品混凝土系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份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第三条 凡在本市范围内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经营的企业(以下简称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预拌商品混凝土使用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质量管理部门,应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市建设委员会是本市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市质量监督站负责本市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督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相应资质证书,方可根据资质等级规定的范围组织生产。第六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配备与资质登记相适应的试验室,所有原材料在进入搅拌时,应当根据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按批进行验收和检验,并作记录,合格后方能使用。试验室应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配,对混凝土强度分批进行评定和统计分析,以此作为评价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的依据。试验室应建立完整的检测试验台帐并应单独建立不合格试验项目台帐,当出现质量不合格的检验项目时,应及时报告企业的技术质量负责人,严禁质量不合格的混凝土出厂。
第七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在核准的营业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质量保证体系,生产工艺设备、专项试验室、计量检测手段、计量设备检定程序、工序质量控制等必须符合相应的要求,混凝土的生产和运输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的要求。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对其生产的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负责。第八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掺用的外加剂应按进场批次抽样检验。其质量应用技术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50119-2003)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防止出现外加剂与水泥不相容的质量问题;混凝土掺合料应符合《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和《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的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的规定。
第九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在达到设计强度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优化配合比,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对于有控制混凝土收缩和水泥水化热要求的混凝土,应做干缩试验和水泥的水化试验,防止混凝土出现开裂。第十条 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必须满足强制性条文和施工要求,由供需双方合同约定。初凝时间应能满足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
第十一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供需双方在商品混凝土使用前,应严格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对商品混凝土的技术性要求、质量标准要求、计量方法和供货时间以及其他特别要求,应在合同中予以明确。第十二条 混凝土拌和料出厂时,必须向需方提供相关资料: 交货时供方必须向需方提供每一运输车预拌混凝土的发货单。
供方应按工程名称、混凝土品种、强度等级向需方提供《预拌商品混凝土出厂合格证》和合同要求提供混凝土有关性能指标。
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原材料的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资料等。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
第十三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根据技术标准和合同的规定对出厂的混凝土的坍落度、拌和物性能和强度等进行出厂检验,检验结果应作记录并存档备查,坍落度不能满足合同要求时,商品混凝土不得使用。使用单位认为合同规定的坍落度无法满足泵送要求而需增大坍落度时,应当征得监理(建设)单位同意后书面通知生产单位调整。混凝土坍落度的实际值由使用单位在交货地点实测并经供方确认。混凝土强度的实际值由使用单位在浇筑地点经监理、供货方见证下取样、制作,拆模后送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单位养护、试验,试验结果作为评定该批混凝土强度的依据。取样及实测方法应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出厂后,不得随意加水或任意改变水灰比。
第十四条 使用单位应按合同要求对每批进场的预拌商品混凝土进行进场检验,各项技术性能验收合格方能使用,并应对整个浇筑过程及浇筑后的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和负责。
第十五条 使用单位进行预拌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的要求,为减少裂缝,对所浇筑的预拌商品混凝土应在初凝前进行第二次复振和表面磨平搓毛。
第十六条 使用单位应对浇筑后的预拌商品混凝土保湿养护不少于14天。可采用喷洒养护剂或蓄水、覆盖细砂、覆盖麻袋后浇水等方法进行养护;停止养护后不应立即曝晒,避免混凝土急剧干燥。
第十七条 监理单位在工程监理过程中,必须对与预拌商品混凝土有关的设计要求、品质和质量文件、施工单位的浇筑和养护过程进行全面监理。
第十八条 在预拌商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监理人员必须实施全过程的旁站监理,并做好旁站记录。发现施工企业有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行为的,旁站监理人员有权责令施工企业立即整改;发现其施工活动已经或者可能危及工程质量的,应当及时向专业监理工程师或者总监理工程师报告,由监理工程师下达局部暂停施工指令或者采取其他应急措施,确保商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对有特殊要求或大体积混凝土,应派专人对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旁站监理。
第十九条 市质量监督站每年应组织对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主要检查内容为混凝土生产企业资质状况、产品生产范围、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转情况和混凝土技术资料;核查质量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生产工艺设备的运行、质量检测的空白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检查专项试验室的运行和计量设备检定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执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规程情况;检查设计文件、生产方案、质量监控措施及各类技术交底资料等。
第二十条 市质量监督站结合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实际情况和原材料及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状况,不定期组织对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和施工现场进行动态监督检查,动态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原材料的质量保证书和检验复试报告; 原材料质量抽检;
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专项试验室运行和计量系统误差检查; 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和混凝土强度抽检。
第二十一条 当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给予不良行为记录,并在网上公布。
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生产工艺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控制情况不符合相关要求,造成产品质量低下或不稳定的;
经市质量监督站专项监督检查和动态监督检查两次(含两次)以上不合格的; 由于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不合格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 其它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条文行为的。
第二十二条 当混凝土质量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暂行规定
城市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预拌混凝土生产、使用和监督管理活动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预拌混凝土,是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是建筑结构工程主要的组成部分。
第四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是有独立法人资格,已取得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混凝土专业企业资质并通过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混凝土企业专项实验室的现场能力确认,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混凝土生产活动的企业。
第五条 本规定所称混凝土企业专项实验室是指有资质的混凝土企业内部设臵的、负责质量检验、保证其质量体系符合相关规定的部门。第六条 本规定所称实验室现场能力确认是指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混凝土企业专项实验室管理体系、人员资格、试验能力和环境条件已具备开展内部试验业务的确认。
第七条 城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预拌混凝土质量的统一监督管理。
市直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预拌混凝土质量的监督管理。
市直各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所属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具体负责对本辖区内预拌混凝土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生产、运输管理
第八条 城市混凝土企业应通过住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实验室能力认证并取得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后,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按国家有关混凝土标准、规范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第九条 城市混凝土企业应建立健全原材料使用管理制度。在原材料进场时做好原材料进场记录,并按照有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十条 城市预拌混凝土原材料储存和使用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合理设计原材料储存位臵和仓位。原材料须按规定按照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或贮存,并应建立定期抽查、检查及记录制度。
第十一条 城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楼)必须符合《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和《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的规定。操作系统应能自动采集每盘混凝土各种原材料实际用量数据,并长期保存。
第十二条 城市预拌混凝土运输应满足以下规定:
(一)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筒内积水排尽;
(二)运输车在运送时应能保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须的和易性;
(三)运输车在冬季应有保温措施;
(四)运输过程中严禁在混凝土中加水;
(五)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卸出至施工现场接收的时间间隔不应大于90分钟。
第十三条 城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编制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及各项规章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领导及部门岗位责任制和人员岗位职责、重要岗位持证上岗制度,人员技术培训制度;
(二)质量检查、技术管理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三)原材料进场检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控制制度;
(四)混凝土出厂检验、运输、交货检验制度;
(五)计量系统的定期计量校验制度;
(六)配料计量控制制度;
(七)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八)其他必要的制度。
第十四条
城市预拌混凝土运输应满足以下规定:
(一)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筒内积水排尽;
(二)运输车在运送时应能保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须的稠度;
(三)运输车在冬期应有保温措施,夏季气温过高时应有隔热措施。
第十五条 城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设立混凝土专项试验室,并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进行严格管理。二级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试验室向城市质监总站实施备案,三级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试验室向企业所在地设区市监督机构备案。
(一)预拌混凝土生产试验室应执行国家颁布的现行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承担本企业内部的试验工作并出具检验报告,不得对外承担工程质量检测业务;
(二)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试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检测人员岗位责任制。
1、二级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试验室主任应具有5年以上试验室工作经历,具有相关专业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并具备授权签字人资格;从事相关的检测项目工作3年以上,已接受相关检测技术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检测岗位证书的专职检测人员应满足检测工作需要,且不少于6人。
2、三级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试验室主任应具有3年以上试验室工作经历,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并具备授权签字人资格;从事相关的检测项目工作2年以上,已接受相关检测技术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检测岗位证书的专职检测人员应满足检测工作需要,不少于4人。
(三)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试验室要建立完善的试验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等检验资料应按统一分类、编号,编号应连续,不得随意抽撤、涂改,检验资料应及时归档;
(四)试验室的检验能力应与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生产范围及能力相适应;
(五)试验室的仪器设备配臵应能满足相应检测能力的要求,应按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
(六)试验室环境条件应符合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标养室面积应能满足生产和试验的要求,二级企业不少于20平方米、三级企业不少于15平方米;
(七)数据采集: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建立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并与设区市监督机构联网,实现检测数据的传输。第十六条 城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配合比设计、使用和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条件,按照(或参照)相关标准及规范要求;
(二)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预拌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
(三)用于实际生产的配合比必须由试验室签发,生产操作人员不得变更配合比数据。配合比调整必须由试验室下达指令,并留有配合比变更通知,存档备查。
(四)住宅工程使用的预拌混凝土中掺合料总掺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30%;
(五)对高强、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建设单位、使用单位和监理单位宜参与配合比设计。
第三章
检验与验收
第十七条
城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供应预拌混凝土时,应向使用单位提供下列资料:
(一)预拌混凝土配合比(参考性数据报告);
(二)预拌混凝土发货单(须做到一车一单,随送料车一起送到工地,作为预拌混凝土交货验收的依据之一);
(三)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及原材料检验报告。
(四)预拌混凝土出厂检验强度报告。第十八条 城市预拌混凝土质量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
(一)出厂检验由混凝土企业负责。混凝土企业应按照《预拌混凝土》(GB/T14902)规定,按批次对出厂的混凝土质量进行检验,并及时出具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书(见附件1)。
(二)交货检验应在施工现场混凝土运输车卸料点进行。对进场的每一车混凝土均应在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生产单位的见证下进行交货检验。交货检验主要包括:
1.查验预拌混凝土的类别、强度等级、数量和配合比; 2.查验预拌混凝土的拌和时间,记录搅拌车的进场时间,计算运输时间;
3.检验预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并做好记录;
4.制作试块,检验预拌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及长期性能。预拌混凝土交货验收后,在监理、混凝土企业的见证下,由施工企业按照规范要求在混凝土浇注的工程部位随机取样并制作试块,经各方签字认可。施工企业应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试块进行标准养护(或三方约定的其他单位养护)。试块应在监理单位、见证取样员的见证下共同送至有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试验,试块接收记录由三方共同会签。试块接收记录及见证记录归入施工技术档案并长期保存。第十九条 工程竣工前,混凝土企业应按混凝土分部工程向需方提交完善以下技术资料:
(一)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及实验室能力认证证书复印件(须加盖企业公章);
(二)预拌(商品)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强度、耐久性及长期性能等);
(三)原材料复试报告;
(四)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以上资料不完善的,工程不得竣工验收、备案。
第二十条
本市施工单位应在约定的交货时间前完成浇筑准备工作,对进场的每一车预拌混凝土在监理(建设)单位的见证下进行交货检验和验收。验收项目主要包括:
(一)查验预拌混凝土类别、数量和配合比;
(二)查验预拌混凝土的拌和时间,记录搅拌车的进场时间。预拌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超过技术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时间的,不得使用;
(三)检查预拌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四)交货检验的有关内容;
(五)坍落度不能满足合同约定和规范要求时,可在不改变水灰比情况下由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技术人员作一次性调整并记录。在调整完毕经再次测定仍达不到要求的,该车预拌混凝土不得使用。经验收合格的,使用单位、监理(建设)单位和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在发货单上签字。
第四章
质量控制
第二十一条
城市预拌混凝土质量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
出厂检验由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负责。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按照《预拌混凝土》(GB/T14902)规定,对出厂检验的混凝土强度试件进行留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并出具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
交货检验应由监理(建设)单位组织使用、生产单位在施工现场混凝土运输车卸料点进行。交货检验项目包括现场三方见证取样检测的混凝土坍落度和混凝土抗压强度等,标准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试件必须在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制作和养护,不得以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制作的出厂检验混凝土试件或其他未标识混凝土试件代替施工现场制作的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试件,见证记录归入施工技术档案。
第二十二条 城市混凝土企业应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制定原材料、生产过程和半成品、成品的关键控制点和内控技术指标,并检查落实;
(二)对企业各种计量器具和装臵的管理;
(三)监督检查实验室生产配合比的验证、确定和使用情况;
(四)应对有特殊要求预拌混凝土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全过程进行控制管理;
(五)负责质量事故的分析和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 城市混凝土企业如对所供应的混凝土浇注和养护有特殊要求的,应对施工企业作出书面技术交底,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应将交底文件存档,并按照交底要求组织施工。
第二十四条 我市施工企业应根据混凝土的特点按照有关规范确定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方案并严格实施,同时要确保模板和支撑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对施工质量负责。预拌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卸料点后,施工企业严禁加水,严禁将已经初凝的预拌混凝土用于工程。
第二十五条 城市监理单位应当查验工程所用混凝土企业的资质证书。对预拌混凝土的生产配合比进行审核,参加预拌混凝土的交货验收,对混凝土试块的取样和送检实施见证,并履行签字职责。监理单位可以对混凝土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及试配、运输方式、运输时间、生产质量控制等实施延伸监理。
第二十六条 工程竣工时,使用单位应将以下资料作为预拌混凝土质量保证资料:
(一)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及其专项试验室备案资格证书复印件;
(二)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三)预拌混凝土所有原材料的合格证和检验检测报告;
(四)预拌混凝土强度检验检测报告。其他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检测报告如:抗渗、抗冻、耐酸、耐碱、耐热等;
(五)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合格证。
第五章
质量责任
第二十七条 城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记入企业信用档案。
(一)超出资质范围从事预拌混凝土生产活动的;
(二)未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预拌混凝土生产或检测的;
(三)未按规定对计量设备、试验仪器进行检定或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进行检测的;
(四)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生产过程随意调整配合比的;对检验样品弄虚作假的;替代施工单位制作和检验工程标准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
(五)隐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收集证据需要保存的有关试样和检测资料的;
(六)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活动在生产过程中无法正常和有效运行,造成规定的程序和流程运转不完整、签字手续不全、资料混乱、数据无法追溯等问题的;
(七)企业相关部门或人员不到位或未能正常履行其职责,导致预拌混凝土产生质量问题或致使工程发生质量事故的;
(八)企业使用不合格及已淘汰或禁止使用的原材料的;
(九)未依法签订供需合同向使用单位供应产品的;
(十)运输过程中任意加水、拌筒不按规定低速转动的。
第二十八条 城市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监督机构应责令限期整改,认定上报其不良行为记录,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
(一)指定施工企业使用无资质或处于停业整顿期内的混凝土企业生产的混凝土;
(二)指定或暗示混凝土企业使用不合格材料、出具虚假质保书、篡改或伪造质保书。
第二十九条 城市施工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所属的监督机构应责令限期整改,认定上报其不良行为记录,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
(一)施工企业未与混凝土企业签订采购合同的;
(二)采购合同中未载明混凝土技术和质量内容或采购合同中载明的技术和质量内容违反相关规范、规程、标准的;
(三)未按规定对进场混凝土进行交货验收、见证取样、标准养护、见证送检的。
(四)浇注、振捣、养护违反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的。
(五)对进场的预拌混凝土加水、二次运转、二次搅拌的,将已经初凝的预拌混凝土用于工程的。
(六)使用无资质或处于停业整顿期内的混凝土企业生产的预拌混凝土的。
第三十条 城市监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监督机构应责令限期整改,认定上报其不良行为记录,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
(一)对预拌混凝土交货检验及泵送、浇筑过程未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实施监理的;
(二)对交货检验流于形式,让不符合标准和合同要求的混凝土使用于工程的;
(三)未按规定进行开盘鉴定的;
(四)不按规定执行见证取样制度的;
(五)发现质量事故隐患未及时要求施工企业、预拌混凝土企业整改或停止施工的;
(六)未依照法律、法规要求实施监理、或因监理的失职造成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事故的。
第三十一条 城市混凝土生产与销售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监督机构应责令予以查封处理,认定上报其不良行为记录,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
(一)超出资质许可范围从事预拌混凝土生产活动的;
(二)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人员、设备、管理手段不能满足预拌混凝土生产要求的;
(三)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或使用已淘汰、禁用原材料的;
(四)未按照规范要求的批次及批量对原材料进行试验的;
(五)配合比的设计不严谨或不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生产,偷工减料的;
(六)未按规定对计量设备、试验仪器进行检定或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进行试验的;
(七)出具虚假试验报告、生产过程随意调整配合比、对检验样品弄虚作假、替代施工企业制作检验工程标准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
(八)无法提供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查验保存的有关试样和试验资料的;
(九)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试验活动在生产过程中无法正常和有效运行,造成规定的程序和流程运转不完整、签字手续不齐全、技术资料混乱、有关数据无法追溯等问题的;
(十)企业相关部门或人员不到位或未能正常履行其职责,导致预拌混凝土产生质量问题或致使工程发生质量事故的;
(十一)未签订销售合同向使用单位供应产品的;
(十二)其他影响质量的行为。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城市监督机构应加强对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和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对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使用单位的施工情况和预拌混凝土的质量进行巡查和抽查。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一)企业是否超资质范围从事生产活动,是否有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的行为;
(二)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活动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正常和有效运行;
(三)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能否正常履行职责;
(四)质量控制过程记录是否齐全,技术资料是否按规定归档;
(五)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运输和施工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合同的要求;
(六)原材料的进场检验是否按规范、标准的要求执行;原材料是否经进场复验合格后使用;
(七)应定期检定的计量设备、试验仪器是否定期通过法定部门检定;试验室的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
(八)试验室是否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检测报告是否真实;
(九)检测资料是否按年分类流水编号,是否存在抽撤、涂改现象,是否按规定签字盖章;
(十)人员资格条件是否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人员是否到位;
(十一)预拌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各方进行交货验收、检验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第三十三条 城市监督机构对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和施工质量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生产场内或场外的检查。必要时,可抽查其生产过程的相关资料和数据等;
(二)要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提供相关的文件和资料;
(三)组织试验能力验证及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抽样检验;
(四)对预拌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抽查;
(五)对以下内容可跟踪见证抽检:
1、预拌混凝土出厂、交货时的坍落度;
2、预拌混凝土出厂、交货时的试件留臵及强度检验;
3、用于预拌混凝土的水泥、集料、水、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的质量情况。
(六)发现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问题,应责令改正;
(七)其他需要采取的措施。
第三十四条 城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监督机构对预拌混凝土质量和施工质量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可调取其相关文件和资料;
(二)组织试验能力验证;
(三)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抽查;
(四)对以下内容可跟踪见证抽检:
1.预拌混凝土出厂、交货时的坍落度;
2.预拌混凝土出厂、交货时留臵试件的制作及强度检验; 3.预拌混凝土的水泥、集料、水、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的质量情况。
(五)发现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问题,应责令改正;
(六)对实验室人员的上岗资格和能力进行抽查;
(七)其他需要采取的措施。第三十五条 本市对拒不整改、在限期内整改达不到要求的混凝土企业,监督机构应报请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其作出停业整顿或吊销资质的行政处罚。因预拌混凝土质量问题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六条 本市对混凝土企业生产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投诉或举报。接到投诉或举报的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应按有关程序和规定进行调查取证,并根据查实的情况进行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由城市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楚雄彝族自治州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暂行规定
第12号
《楚雄彝族自治州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09年4月29日十届州人民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OO九年六月二日
楚雄彝族自治州预拌商品混凝土
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减少城市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节约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云南省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预拌商品混凝土是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等按一定成份,经集中计量拌制后通过专用运输车辆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第三条 本行政区域内被国家、省有关部门列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县市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适用本规定。
未被国家、省有关部门列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县,具备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和使用条件的,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 州、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州、县市经济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和规划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预拌商品混凝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发改、财政、环保、规划、交通、质监、工商、税务、城管、公安交通管理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发展预拌商品混凝土。
发展预拌商品混凝土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
第六条 凡在被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列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县市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区范围内的各类建设工程(含房屋建筑、交通、市政、水利、电力、通信等工程),浇筑混凝土总量在100 立方米(含本数)以上或者房屋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含本数)以上,应当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其他县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建设工程鼓励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
第七条
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区范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建设单位(业主)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可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
(一)因建设工程的特殊需要,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无法生产的;
(二)因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足,在施工期内无法满足使用单位需要的;
(三)因道路交通原因,运送预拌商品混凝土专用车辆无 法到达施工现场的;
(四)因抢险救灾等特殊原因确需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的;(五)因其他原因需要现场搅拌混凝土的。
对申请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书面申请次日起3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作出是否准许的批复;遇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复。
对申请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审批,按照工程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
第八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审查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时,对不按本规定明确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的,不予审查。
第九条
建设单位在申办工程报建和招标投标,办理施工许可证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规定第六条规定予以审查。凡工程预算或者合同中不按规定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的,不办理工程报建、招标投标手续和施工许可证。
第十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制定预拌商品混凝土价格,应当根据设计标号、市场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在合理的范围内确定,并每月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报送备案;价格波动在正负10%时,应当适时报送。
价格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预拌商品混凝土价格的监督,保护合理竞争,防止低于成本价倾销和哄抬预拌商品混凝土价格,禁止价格垄断。
第十一条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当每2个月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预拌商品混凝土的价格信息。
第十二条
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应当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资质等级证书,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后,方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核定的资质等级和经营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使用散装水泥。第十四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按照供需合同的约定供应预拌商品混凝土,供需合同采用标准文本,合同中应当注明供应价格、供应数量、设计标号、运输操作规程、质量责任、起止日期和其它技术参数、贷款结算方式、违约责任等有关内容,并提供与技术要求相符的试验报告。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供应企业应当对其供应的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负责。
第十五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应当以工程施工现场取样制作的试块作为单位工程混凝土强度的评定依据。具体评定依据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第十六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接受建设、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十七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和运输应当符合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的要求。运输预拌商品混凝土应当使用专用运输车辆,采取相应的防漏措施,并保证车容整洁。混凝土专用运输车辆应当在规定的场地内冲洗,不得将冲洗的污水 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管网和河道内。
第十八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使用的专用运输车辆、输送泵车途经城区进行运输的,由预拌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办理入城通行手续。
第十九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一)未取得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资质证书,生产、销售预拌商品混凝土的;
(二)超越批准的资质等级和经营范围,生产、销售预拌商品混凝土的;
(三)生产预拌商品混凝土不执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不符合质量标准的;
(四)由于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问题,造成建设工程质量不合格的;
(五)不使用或不完全使用散装水泥的。
第二十条 建设、施工单位未经批准擅自在施工现场自行搅拌混凝土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并按相关规定给予查处;造成环境污染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第二十一条
建设、施工单位违反本规定,不使用或者不完全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十八条规定的,由城市管理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四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施行。1998年12月24日州人民政府发布的《楚雄城区建设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管理试行办法》(州政发〔1998〕188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东营市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东营市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东营市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的管理,提高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保证建设工程结构的安全。依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预拌混凝土》(GB14902)强制性标准条文,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的供需活动的单位,均应遵守本细则。
第三条 东营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市质监站)负责对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预拌商品混凝土和与之有关的各方实施质量监督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
第四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按建设部建建〔2001〕第82号文件《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并在规定的范围内生产经营。新建、迁建以及临时性集中搅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也应按规定报批并经审查通过,方可生产经营。
第五条 为保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不得由需方供应,所需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及其他掺合料等组分材料必须由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自行采购。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不得接受来料加工业务。
第六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生产质量控制相适应的预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试验室应取得省建管局颁发的《预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资质。
第七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所有计量设备必须按检定周期进行校检,并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使用。
第八条 主要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性能、操作方法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分类、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定货与交货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九条不得使用混凝土使用单位供应的原材料。
第十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分为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拌合物性能控制、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混凝土产品质量控制四个分项,其质量控制参照本细则附件执行。
第三章建设、施工、监理单位
第十一条混凝土使用单位不得供应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所用原材料,提供混凝土配合比;不得明示或暗示施工企业、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使用不合格的预拌商品混凝土原材料。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图纸设计要求、施工技术、工程验收标准和合同约定,对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十三条对涉及结构安全的预拌商品混凝土试块、试件等,施工单位应当在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工程见证取样的有关规定现场取样,并送当
地工程质量检测站进行检测。
第十四条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规定,代表建设单位对预拌商品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不得在工程上使用。
第十五条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预拌商品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的使用与记录实施监理。
第四章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监督
第十六条市质监站要定期组织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对其人员素质、工艺条件、技术装备、管理制度、质保体系进行考核。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接受市质监站对其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并支持与配合。对市质监站提出的质量问题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认真整改,并写出“质量问题整改报告”报市质监站。
第十七条市质监站应对预拌商品混凝土按下列内容进行审查与监督检测管理:
1、所用原材料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是否按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复试,存放是否符合要求等。
2、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及产品性能的要求。
3、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制备、运输及检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及运输设备的状况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5、有关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原材料合格证、批量检验报告;平行比对试验、单位工程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按规定留置的试件强度和性能检验报告;生产过程混凝土配合比调整通知单;反映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的统计资料;市质检站按规定对预拌商品混凝土用原材料、生产产品质量的抽检报告等。
6、已输送到工地(浇筑现场)的产品质量。
7、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善,试验室的作用是否得到有效的发挥。加强试验室的人员和技术投入,所有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的检测试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试验室技术负责人须精通预拌商品混凝土搅拌生产和质量控制技术,具有预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管理能力并具有工程专业中级以上专业人员担任,必须专职不得兼任。
8、对于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使用的外加剂必须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通过试验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不同品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应进行相容性试验,满足要求后使用。选用的外加剂要有产品说明书,并标明产品主要成分;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检验报告,以及对水泥适应性检验报告。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
第十八条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的监督管理实行备案和月报告制度。供应前,供、需双方须签订合同,并在签订合同后15日内报市质监站备案;每月10号前应如实向质量监督部门统计上报生产、销售和产品质量情况。
第十九条各级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加强对拌制商品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抽检数量不少于生产批30%),抽检报告应存入工程建设和监督档案,作为工程隐蔽、结构验收和备案的依据。
第二十条市质监站要定期组织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经营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标准宣贯工作,帮助企业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为企业服务;检测站要定期组织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质保比对,及时公布本市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状况和原材料、产品的抽样检测情况。
第二十一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预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监督及合同备案管理由市质监站负责,县(区)质监站应配合做好本辖区内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现场和工程施工现场产品
质量的抽检工作。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二条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违反本细则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或吊销资质等级证书,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使用不合格的预拌商品混凝土原材料的。
2、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低劣的。
3、造成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
第二十三条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违反本细则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通报批评,记入企业信用档案;
1、生产管理不善,质保体系不健全,生产工艺、技术、质量不符合有关规定的。
2、使用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供应材料的。
3、合同未备案的。
4、其他违反规定的。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细则规定,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预拌商品混凝土,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未对预拌商品混凝土进行现场取样与检验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使用单位明示或暗示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使用不合格预拌商品混凝土原材料的,责令改正,并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工程监理单位未履行职责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责令改正,不良行为记入信用档案。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二十七条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在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构不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细则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法
一、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等级划分
1、预拌商品混凝土控制分为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拌合物性能控制、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混凝土产品质量控制四个分项。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和拌合物性能、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混凝土产品质量四个分项应达到合格标准。
2、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等级按批进行评定。验收批由其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验收批的划分及评定方法根据相应规范标准执行。当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和拌合物性能、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混凝土产品质量四个分项全部合格,质量保证资料基本符合时,该批预拌混凝土质量等级评为合格;当四个分项中有一个分项以上(含一个)不合格,或质量保证资料不合格时,该批预拌混凝土质量
等级评为不合格。
3、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和拌合物性能、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混凝土产品质量四个分项分别有保证项目和基本项目。(详见本附则二至五项)
二、原材料质量
4、保证项目
4.1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原材料进场必须根据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按批取样、检验。检验的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和配合比设计要求。
4.2拌制商品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及规格必须符合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设计的规定。原材料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和原材料实物必须一致,并能符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规定。
4.3工程质量检测站要加强对拌制商品混凝土所用原材料抽样检测,水泥和外加剂的抽样数量每月不少于一次,骨料和掺和料的抽样数量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5、基本项目
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或贮存,并标有醒目的标志。
5.1水泥筒仓必须有醒目的标示,标有生产厂家、水泥品种、等级、出厂日期等;不同的水泥严禁混仓。同一工程连续拌制混凝土时,应使用同一厂家相同品种、等级的水泥;水泥贮存期超过三个月时,使用前必须重新检验,并按复试结果使用,水泥贮存时应保持密封、干燥、防止受潮。
5.2掺和料必须设置专用筒仓,并有醒目的标示,标明品种等。掺和料贮存时应保持密封、干燥、防止受潮。
5.3砂、石必须按品种规格分别存放,堆放和运输场地必须硬化,并有醒目的指示铭牌,标明规格、品种。
5.4外加剂的包装及存放条件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标志要清晰,不得混放。外加剂的使用要严格遵照使用说明书和检验报告的要求。
三、混凝土配合比和拌合物性能
6、保证项目
混凝土配合比和拌合物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以及合同的要求。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重新设计或调整。
⑴、合同有特殊要求时;
⑵、原材料的产地或品种有显著变化时;
⑶、根据统计资料反映的信息,混凝土质量出现异常时;
⑷、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
7、基本项目
7.1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应根据生产实际储备一定数量的混凝土配合比及相关资料。
7.2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调整并作好记录。
7.3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将混凝土配合比统一编号,汇编成册。每年应根据上一的实际生产情况和资料对各种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验算、设计、试配、确定,并重新汇编成册。
四、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
8、保证项目
8.1拌制商品混凝土必须严格执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有关要求。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应包括日期、工程名称、混凝土强度等级及耐久性的要求、坍落度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编号、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配合比和每盘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实际用量等内容。生产过程中发生各种变化需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时,应有试验室人员负责,并重新签发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或配合比调整记录。
8.2混凝土生产的主要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搅拌机技术条件》(GB9142)、《混凝土搅拌站》(GB10172)及《预拌商品混凝土专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等的规定。
8.3搅拌台计量器具必须按规定定期检定、检查。搅拌台计量器具应每年不小于一次计量部门进行检定,当计量器具经过中修、大修或搬迁后也应进行检定。控制室微机操作人员经培训后持证上岗,对每一运输车混凝土生产要有记录保存。
9、基本项目
9.1混凝土计量、搅拌、坍落度抽检记录应齐全。应包括日期、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编号、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每盘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称量的标准值、实际数量、偏差、搅拌时间、拌和物稠度等。
9.2企业计量部门应加强对计量器具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
9.3每个工作台班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并作好记录。
9.4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规定,原材料的每盘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计量误差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原材料品种水泥集料水料外加剂掺和 每盘计量允许偏差(%)±2±3±2±2±2注:该项指标仅适用于微机控制计量的搅拌站。
9.5搅拌混凝土所用各种原材料的实际称量应逐盘记录。
9.6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搅拌叶片的间隙应使混凝土拌和物搅拌均匀。
9.7混凝土的运送要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
五、混凝土产品质量
10、保证项目
10.1混凝土的取样应按生产台班进行,每个台班取样不少于一次,并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和易性、坍落度等项目检验。
10.2混凝土试件制作和留置也应按台班进行,每台班不少于两组试件、采用标准养护;其中每台班必须保证留置28d龄期试件;试验方法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107)的有关规定。
10.3质检机构应随机抽检预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产品质量,做好搅拌地和浇筑点的结合,抽检数量每周不少于一次,同时做到单位工程混凝土试件抽检数量不少于五组。
11、基本项目
11.1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和《预拌混凝土》(GB14902)的规定。预拌商品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应对拌合物的性能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
11.2混凝土拌和物的含气量、氯化物总含量等其他质量指标,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其检验频率按国家标准及合同进行。
11.3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还应进行耐久性试验。
第五篇: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
佛山市建设局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预拌商品混凝土的产品质量和企业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保证建设工
程质量和安全,改善城市环境,推进建筑业的技术进步,依据《建筑法》、《建筑业企业资
质管理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
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单位(包括工程
施工、监理、建设、设计单位、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遵守本规定。
前款所称预拌商品混凝土是指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
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
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系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颁发的预拌商品混凝土专业企业资质,并在资质核定的承包工程范围及地点内从事预拌商品
混凝土生产活动的企业。
混凝土专项试验室(以下简称试验室)是指企业内部专门负责原材料质量、混凝土性能
等相关检测工作的部门。
第三条 佛山市建设局(以下简称市建设局)是本市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行业的行政主
管部门,负责对全市的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管理,各区建设局负责对本
辖区内的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管理。
市建设局委托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监督机构)对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活动
实施具体监督管理。
第二章 生产管理
第四条 在我市范围内供应、生产预拌商品凝土的生产企业必须取得《预拌商品混凝土
专业企业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原则上不得设立以总企业资质承接业务的分公司,若设立分公司的,必须满足新设立公
司资质标准的要求并按新公司申报资质。
第五条 由于预拌商品混凝土产品具有特殊性,必须从原材料质量到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为确保其质量,原则上我市范围内销售、使用的预拌商品混凝土应由本市生产企业提供。
市外企业向我市建设工程提供商品混凝土的,供货前必须先到市建设局办理备案,并接受我市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管理。
市外企业备案程序:
1、企业向工程所在地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备案申请;
2、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企业进行核查,核查的内容包括企业资质条件、产品供
货半径、生产用原材料、产品质量、质量保证体系等是否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法规和技术
标准等管理规定,核查后加具意见和加盖公章;
3、企业凭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核查意见到市建设局办理备案手续;
4、由市建设局直接监管的工程,企业可直接向市建设局提交备案申请。
第六条 企业应严格执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向施工单位提供合格的预拌混凝土,并对其产品质量负责。
企业应依法与购买单位签订供货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各种原材料及混凝土的各种技术要
求(合同中必须包含有混凝土强度等级、品种、配合比、坍落度、混凝土凝结时间、生产地
等内容)。供货合同在提交施工报建资料时提交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七条 企业应当使用散装水泥,不得使用袋装水泥。
第八条 企业应有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原材料采购与检验制度、技术方案审批制度、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制度、产品质量文件审核签发制度、计量仪器设备
管理制度、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质量纠纷处理制度等。
第九条 企业应设立混凝土专项试验室,试验室应有满足产品质量检验、样品存放、养
护等的必备房间,其布局应合理并与流程相符合。试验室的设施、面积、采光、通风、温度、湿度、能源等均应满足检验任务及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周围环境、粉尘、振动、电磁辐
射等均不得影响检验工作,并按国家标准配置满足生产过程检验和出厂产品检验的需要的计
量仪器和检验设备。
第十条 试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建立检测人员岗位责任制。
第十一条 企业试验室的检验能力应与企业的生产范围及能力相适应,并能根据生产需
要进行不少于以下项目的检验:
一、砂: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颗粒级配、含水量、堆积密度、氯离子含量;
二、石: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压碎值指标、表观密度、含水量;
三、水泥:胶砂强度、细度(或比表面积)、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
四、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坍落度、含气量、凝结时间、容重、水灰比;目测保水性和粘
聚性;
五、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抗压、抗折(市政程)、抗渗;
六、混凝土外加剂:凝结时间、密度或细度、PH值、减水率;
七、粉煤灰:烧失量、细度、需水量比、含水率、安定性、游离氧化钙、三氧化硫;
八、矿粉的检验内容根据应用技术标准及专家论证要求进行设定。
第十二条 试验室应按签定的合同要求或约定提供相应的检验项目及所采用的检验标准
。合同约定的检验项目的试验应按相关国家规范的要求进行。
第十三条 检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佛山市建设系统检
测岗位培训合格证或上岗证后,方可上岗操作、填写试验报告。检测人员中从事检测工作3 年以上并具有中级技术以上职称的不得少于3人,持证上岗人员不得少于6人,检测报告的审
核人应具备工程类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检测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1、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单位;
2、年龄不得超过60周岁;
3、不得同时从事四种或者四种以上检测方法的检测工作(包括检验测试、报告编写、校对、审核等)。
第三章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第十四条 企业应按《预拌混凝土》(GB/T149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T5 016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20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及《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等现行有关规
范、标准控制生产过程质量。
第十五条 企业所用的原材料应为质量稳定的合格产品。不得使用国家和地方明令禁止
使用的原材料,不得使用立窑水泥和未经处理的海砂等。
当对混凝土性能有特殊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共同研究确定。
第十六条 企业应加强原材料的管理,要实行进货检验,各种原材料经检验合格后方可
使用,取样和检验均应遵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规定,其中,水泥、砂、石、掺合料等应按
其检验批次的30%委托有资质的监督检测单位检测,外加剂应全部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
测。
第十七条 企业应按有关技术标准、供货合同等要求设计配合比,并根据本单位常用材
料,通过系统试验制订出常用配合比表,并定期验证或根据材料的变化随时修正。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混凝土结构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混凝
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等
规范的要求。
粉煤灰在各种混凝土中替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以重量计算),要符合《粉煤灰混凝土应
用技术规范》(GB146)和《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中的规定。
不同等级的粉煤灰用于混凝土工程时要符合《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的要求,如采用比规范规定低一级的粉煤灰,需要经与规范制订者同级的专家论证和试验论
证。
使用粒化高炉矿渣粉作掺合料或同时使用粒化高炉矿渣粉和粉煤灰双掺作掺合料时,掺
量和代水泥的比例需要经与规范制订者同级的专家论证和试验论证。
第十八条 施工单位与企业签订供货合同后,应对企业的生产方案、混凝土配合比等进
行审批;不定期派出质监员对混凝土生产进行检查,并可对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进行平行抽
检,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第十九条 监理单位应不定期派出监理人员检查混凝土生产企业生产的商品混凝土质量,对企业的原材料控制、混凝土开盘鉴定、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过程管理、质量验收与质量
跟踪环节进行检查监督。
监理单位可派出人员对关键环节进行旁站监理,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凝土符合设计要
求,对搅拌站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或严重违反合同文件和工作程序规定的要发监理通知并责令
改正。
监理单位对企业负有以下监理职责:
1、审核企业生产方案和混凝土配合比;
2、不定期监督混凝土生产过程管理及出厂验收, 对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进行平行抽检
做好监理日记。
3、混凝土质量的跟踪管理:了解混凝土到施工现场的工作性,并定期进行回访。回访的内容包括混凝土供应、质量情况、改进建议、结构混凝土外观情况,若出现缺陷及时分析原
因,提出合理化建议。
以上监理资料纳入工程质量验收资料中。
第二十条 企业生产方案和混凝土配合比的审批程序。
1、生产方案(包括生产组织方案及生产技术方案)的审批程序:方案由企业在正式生
产前编制,报施工总承包单位审批后,再报监理单位审核,具体包括承接任务的情况;质保
体系组织概况及相应的资质等级;试验检测设备、生产设备情况;原材料、配合比、生产过
程、运输等管理的措施;季节性生产方案及专项生产方案;质量保证及供应的保证措施;安
全、环保、消防、文明施工措施等。
2、混凝土配合比的审批程序
对企业在供货前按合同要求将原材料试验结果、材料合格证、使用说明书、配合比设计
试验结果报施工总承包单位审批通过后,再报监理单位审批。当使用的原材料品种、规格发
生变化时,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对所调整的配合比重新审批。
第二十一条 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进行开盘鉴定,保证预拌混凝土拌合物性
能能满足施工条件和相关标准及合同约定。开盘鉴定应由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监理单
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和混凝土生产企业技术负责人,共同在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地点进行,开盘鉴定最后结果应由参加鉴定人员代表单位签字并各自归档保存。
第二十二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应按企业、监理、施工三方确认的配合比报告输入
搅拌站配料控制系统,输入数据应经试验室主任、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确认签字后方可进行
生产。
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应有完整的生产情况记录存档备查,并能和配合比通知单一一对应。
需方技术负责人或工程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有权抽查、核对混凝土搅拌站电脑配合比及生产记
录。
第二十三条 企业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及其它性能进行统计分析,指导生产,控制混凝
土质量,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确定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第四章 交付与验收
第二十四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出厂检验的取样与试
验由企业负责,交货检验应由建设(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生产企业在施工现场进行。
交货检验项目包括现场三方见证取样检测的混凝土坍落度和混凝土抗压强度等,标准养
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试件必须在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制作和养护,不得以企业制作的出厂检
验混凝土试件或其他混凝土试件代替施工现场制作的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试件,见证记录归入施工技术档案。
混凝土强度的确定以见证取样送检的标准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为依据,各试件上应标编号,并做好记录,避免试件混淆。试件应按规定送至具有相应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检测机
构检验;其它质量指标的判定由供需双方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在合同中约定。在签定商品混凝
土供货合同时,应约定配合比和生产地点。
第二十五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时,企业应当按开盘次数向需方提供如下质
量控制资料: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经监理批复混凝
土生产配合比报告、混凝土初凝时间报告、混凝土开盘鉴定、混凝土发货单(发货单应做到
一车一单,随混凝土送料车一起送到工地,作为预拌混凝土交货验收的依据。其中“到达时
间”由购货单位在现场如实填写)。
第二十六条 混凝土的运输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14902)的规定,如需延长运送
时间,则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应通过试验验证。在运输、等待和卸料过程中严禁加水,超过运送时间未卸料的或已初凝的混凝土不得使用。
发现使用超过规定运送时间混凝土的,应向当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告。
第二十七条 企业在供货后30天内向购货单位提供《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书》,《
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书》应当按批次签发,单位工程内同一分部工程、强度等级相同、配合比基本相同、同一工作班或一次连续浇捣的混凝土为一批次,有抗渗或特殊要求的混凝
土,提供的时间可适当延长。
第五章 质量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企业承担下列任务时,应根据工程的管理归属,提前一周向建筑工程质量
监督站提交生产供应方案,方案应明确原材料供应、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技术、生产质量控
制、生产组织协调、施工交底等方面的保证措施。
(一)大体积混凝土;
(二)高强度混凝土;
(三)抗渗混凝土;
(四)2个以上(含2个)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同时供应一个工程。
第二十九条 企业如对进场的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有特殊要求的,应对施工单位进行施
工技术交底。施工、监理单位应做好交底记录并按照交底要求组织施工。
第三十条 预拌商品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卸料时严禁加水、严禁进行二次运转、严禁二
次搅拌、严禁将超过初凝时间的混凝土用于工程。
施工单位应对预拌商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负责,严格按有关规范、技术标准的要求,根
据商品混凝土的特点制定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按照规定行审批后,组织施工,混凝土施工
结束后,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规范、标准要求加强养护,保证养护效果。
若企业在生产过程存在严重管理混乱,可能导致发生质量事故的,建设、监理、施工单
位有权提出更换企业,并报质量监督机构。
第三十一条 监理单位应切实履行对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责任,应将预拌混凝土的订
货、配合比设计、进场、交货检验、浇捣和养护等一系列过程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对
施工单位就本工程所使用预拌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审核,审核同意后予以
签认。
第三十二条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商品混凝土质量有疑义时,可以抽查生
产企业配合比及生产记录、设备计量检验记录和抽样检测,生产企业应予以配合,发现问题
应及时上报市、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第六章 质量责任
第三十三条 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按《建设工
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程序予以处罚,并对
企业实施重点监控,记入企业《诚信手册》。拒不整改或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将予以通
报批评。
(一)超出资质承包工程范围和地点从事预拌混凝土生产活动的;
(二)未按国家有关标准和省、市有关文件要求进行预拌混凝土生产或检测的;
(三)应定期检定的计量设备、试验仪器没有法定部门签发的有效证书或超过检定期限的或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进行检测的;
(四)企业有以下弄虚作假行为: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实际生产的混凝土配合比与提供
给需方的混凝土配合比不符的;对检验样品弄虚作假的;替代施工单位制作和检验工程标准
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
(五)转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收集证据需要保存的有关试样和检测资料的;
(六)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活动在生产过程中无法正常和有效运行,造成规定的程
序和流程运转不完整、签字手续不全、资料混乱、数据无法追溯等问题的;
(七)企业相关部门或人员不到位或未能正常履行其职责,导致混凝土产生质量问题或
发生质量事故的;
(八)企业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或使用已淘汰或禁止使用原材料的;
(九)混凝土最少水泥用量低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
(十)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施工单位对商品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和养护质量负责。施工单位未对进场
商品混凝土进行验收、取样送(标养)检或者未按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浇筑、振捣和养护,使
用拒不整改或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产品等行为,以及因上述原
因或人为因素造成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的,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予以
处罚。
预拌商品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后,施工单位应及时组织验收,并在规范允许的时间内浇
注完毕,若因施工单位自身原因,致使浇注商品混凝土时超过规范允许的时间,其损失由施
工单位负责。
第三十三条 监理单位未认真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或因监理的失职造成混凝土工程
质量事故的,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 企业生产的预拌混凝土因质量问题造成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 准的,经调查确属企业责任的,其返工、补强等的费用,由生产企业负责,并按合同约定赔
偿需方因此造成的其他损失。
第三十五条 市质监站每季度不少于1次对全市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抽查,主要内容包括:原材料和混凝土抽检、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混
凝土质量评定、质保资料检查,每季监督抽检情况报市建设局,并进行通报。
市建设局在质监站监督抽检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原材料及混凝土的质量状
况,不定期组织对企业和施工现场进行动态监督检查。抽检内容按《佛山市预拌商品混凝土
企业检查评分汇总表》进行。
监督抽检作为企业质量业绩考评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并记入企业诚信手册。诚信分
低于60分的企业,根据市建设局有关诚信管理的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由市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八条 各区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各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