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谋生与乐生》阅读答案
①人生其实很简单,只有两件事:谋生与乐生。②“谋生”是一个苦涩的词语,它意味着忍受、付出、疲劳、无奈、受气、披星戴月、流泪流汗„„谋生是人之为“人”必需的本事,会谋生才不会成为社会的负累,才能担当家庭的各种责任。③人一生下来就被父母教以各种谋生的必需素质。想想小时候学走路时摔倒,父母告诉我们要坚强,要自己爬起来,这已是在训练我们的谋生能力。尔后,我们不停地读书学习,学习各种各样的的知识技艺,领悟人生道理,这是在为日后的谋生做准备。参加工作后,努力地敬业、进取、适应、忍耐,承受各种身不由己的事情,这是真正的谋生。④是的,当我们必须回报,必须担起各种角色所赋予的责任时,我们就被推到谋生的角斗场之中了。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人生义务,每个人都必须履行。所以,不要怨恨和拒绝这一切,这是你应该做的,除非你不想活了,而不想活是做人最不负责任的一种想法。⑤而“乐生”却是一个愉快的词语,它意味着物质、情趣、品位、干净、爱音乐„„乐生是属于精神层次的,是一种心态,与物质没有多大关系。物质富裕的人不一定乐生,而贫穷的人也不一定不乐生。如果你能热爱生活、博爱众生,放一轮明月在心中,那么,任何苦厄便都能从容面对,并从苦中掘乐。⑥人的一生呀,烦恼总是如影随形。杨绛的《我们仨》中有一段文字:“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真是令人欷歔啊!⑦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不能一生都活在与烦恼的牵缠中。心是烦恼的根源,亦是快乐的根源。我们无法像佛一样除尽烦恼,了脱生死,达到涅槃,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操纵自己的内心,让它向着有阳光、有灯光的一面。只要心明净了,就会快乐起来。⑧学会了乐生,才不枉来人生一趟,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行到水穷尽,坐看云起时”。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 19.文中第④段的加点词语“角斗场”,有何含义?(3分)答: 20.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⑤至⑧自然段的论述思路。(4分)答: 18.答: 人要学会谋生与乐生。(第一段也可)19.答: 这个词表现了谋生的残酷,说明谋生是每个人都必须履行的人生义务。20.答: 第⑤段首先提出观点:“乐生是一种心态。”接着第⑥段以杨绛的《我们仨》为例阐明“人的一生烦恼如影随形”。然后第⑦段论述正因如此,我们要操纵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快乐起来。最后一段得出结论“要学会乐生”。
第二篇:生命中的苦与乐
生命中的苦与乐
生活是不平静的,随时都会掀起风浪,考验你的意志,锻炼你的性格。只有勇敢的人才会博浪前进。没有人无端寻求艰苦,没有人真正厌恶欢乐,最大的欢乐,通常包含在巨大的艰辛之中,犹如明珠潜入深海,宝藏掩埋山岳。
早春,当雾尚未完全消融,万物尚未苏醒的时候,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它就是报春的最早的使者,万物峥嵘的自燃之春就是从它开始的。万木丛中的花花草草也随着冬天的离去而到来。在棉花地里遍地都写着两个字:“突破”,他们经过长久的默默经营、吮吸、积累,所蓄积的全部精华,就要在一刹那间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他们经历了风吹雨打,苦中藏乐。没有希望的苦是地道的苦,苦得没有价值;有理想有希望的苦,总是苦中有甜,苦中有乐。
奈何时光如流水,既来之,则安之,在磕磕碰碰中我度过了十五年,生命如歌,有高潮,有抒情,有感伤,我们痛并快乐着。在家里有父母的呵护,我们很少受到伤害,过着享受,无忧的生活;在学校一切的一切都由自己承担,磨练我的意志,让我习惯受规矩的压迫;在学习上,我一直找寻那个“突破口”;我伤心绝望过,我信心十足过,这风雨交加的日子对于我脆弱的心灵,何尝不是一场意志的考验,身心的折磨,当我坚持认真上好一天的课程时,当我们收获很多知识时,心中涌现出无比的欢乐,庆幸自己的坚持有价值,生活也从此变得丰富,充实;我很累,很累,同时我也很快乐。
靠父辈的给予,他人的恩赐,侥幸的获取,都不能给你带来自豪,不能体现你自身的价值,所以我决定到艰苦的环境中重新起步,在恶劣的条件下接受磨练,踏着苦与乐的节拍,高唱一首生命进行曲。
生命中不是永远的快乐,也不是永远的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感谢未完待续的生命!
重庆市万州区中学初三:幸欣志
第三篇:也谈敬业与谋生
文章标题:也谈敬业与谋生
也谈敬业与谋生
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它可以是一些人所热爱的事业,也可以是一些人视为谋生的手段。作为教师本身,要辩证地看待教师职业问题。
邓小平同志强调:人民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应当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这对于保护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高效的创造力和科研竞争的意义是深远的。我们不应当脱离教师的职业和从事这一光荣职业者生活的幸福去片面地理解师德。一方面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敬业爱业,要坚守和弘扬无私的奉献精神。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教师只是社会的一个职业群体,带有不可避免的谋生色彩,教师应当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爱。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教师不可无师德,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教师的影响无疑是巨大而深远的。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无可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所以教师要敬业爱岗,应当在完成崇高使命的愉悦中升华道德;教师也应当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意识,作积极师德的践行者。教书育人是庄严神圣的事业,只有形成科学求实严谨的教风,才能以科学的知识武装学生、以科学的精神感召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教师要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从这个角度讲,教师必须敬业、乐业、精业。
从另一个层面看,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及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资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这个职业又不可避免的体现出带有谋生的功能。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看成用燃烧着的生命之光为别人带来光明的蜡烛,教师在照亮别人的时候却毁灭自己。这样的比喻也许赞颂了教师职业“无私奉献”的品格。但却是片面且消极的。一方面,它把充满创造性的教学活动理解为被动的知识输出,似乎教师将自己身上横溢的才华无私地转移到学生身上就是职业内涵的全部,结果失去创造性的教学变成了低层次的重复的简单劳作,它不仅可能销鎔教学生活原本的别开生面和新鲜光彩,使之失去应有的新意和情趣,而且可能消磨教师的生命感受、生命活力,与其说这是“赞颂”不如说是“贬低”。另一方面,它把学生成才与教师发展对立起来,似乎教师命中注定就只能在飘洒的粉笔灰中自我淹没,然而,“假如把牺牲性的行为看成是只对别人有意义而对自己毫无意义的行为,这恰恰意味着自己只不过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个显示着人的价值的人,如果一个人自身是无价值的,那么他所做的牺牲也就成为无道德价值的贡献。”因此,甘当蜡烛,为他人牺牲的“蜡烛观”虽然崇高却未免悲观而凄凉,它不仅没有给教师带来振奋和激励,倒常常使教师产生一种委屈和吃亏的体验。忽略了教师作为“人”存在的基础。所以蜡烛无私奉献说有悖于人性发展,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乐教”难以体现,“苦教”却实实在在。
但是又不能把教师职业仅仅当成谋生的手段,如此对学生的责任心就显得苍白无力。当爱被功利化后,它就不再至善至美。缺乏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勤劳”,教育的效果和功能将大打折扣。教师从事的是百年大计的神圣事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强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理当从这个高度来加强自我约束,以事业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恪守职业道德,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同时力争实现让敬业爱岗成为教师内在约束的一种自律行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极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对教师而言敬业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应坚持为人师表,行为规范,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指导,用自己丰富的学识、特有的人格魅力、深邃的人生思考,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进而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认为,教师职业不是让教师变得平庸的岗位,教师职业是充满创造性和智慧挑战的职业,教师职业是可以让学生成长成才的职业,也是可以让教师自己有所作为、“成名成家”的职业。教书既是育人又是谋生。
《也谈敬业与谋生》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也谈敬业与谋生。
第四篇:论谋生与敬业——教师心得体会
对于敬业的老师来讲,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质;教师的一生并不是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你永远也不会象杨利伟一样一飞冲天;但她应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远望是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教育是一片海,不必以扭曲自己改变本色为代价,且能收获几朵浪花,几串彩贝,几行足印,我要用我生命的绿水,去调和这一片蔚蓝!”这是一名特级教师讲过的一句话。他的话让我领悟到: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师德要求谈起,我们应该超越“谋生”的概念,敬业才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本质,当然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今天,当我面对谋生与敬业这个话题,脑海不禁思绪万千。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比我有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很荣幸,大家把这个机会给我,让我在这里敞开心扉,说说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谋生与敬业一点感悟,算是与各位同仁共勉。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同志所以最终当了教师或者参与教育服务工作,是因为这种职业首先满足了我们一种谋生的需要。谋生,即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这是人生存的起码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当老师是一种职业,是我们的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从小处说,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我们需要“善待”我们的职业;从大处讲,职业又意味着一种社会责任。任何职业都赋有自身的责任。当电工的要为设备完好,电路通畅负责;做医生的要救死扶伤,为病人的健康负责,而作为教师古人早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说,按当今时代要求,就要既教书,又育人,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谋生与敬业,这对孪生兄弟,一个葡萄藤上结出的两种不同果实。两者互为依存,互为支持。一方面谋生是基础。敬业离不开谋生为基础,离开谋生去片面追求敬业无疑于是空洞乏味的,形而上的说教,如同空中楼阁般虚幻,海市蜃楼般飘渺,毫无实际意义可言。另一方面敬业是保障。谋生离不开敬业来保驾护航。谋生必须且只能依赖于敬业做保障,教师只有100%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把教学落到实处,把教案钻得更杂实点,把每节课上得更新颖点,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向学生素质教育要创新。常规工作各方面都做细点,才能更好获得谋生的饭碗,或者说与以前谋生职位相较而言取得更高的层次地位。因此,敬业的程度深浅直接影响谋生饭碗的坚硬度如何。敬业度越高,谋生就越有保证;敬业度越低,赖以谋生职业就难免会遇到挑战。
把教书育人看成是职业的人,那他只在谋生;而把教书育人当成事业的人,那他就是在敬业。因此,教师应当把“职业”看成“事业”,把课堂视为生命活动的一个场所,进行全身心的投入——投入理想、信念,投入人格、情感,投入个性、热情。总之,就是做好教师最本质最本分的工作,即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它具体体现在教书育人、敬业爱岗、爱生护校、传业授道等多方面的工作中。如果说一个教师,仅仅是只做到不传授错误知识这点,他还只能算是完成教师最基本任务,也就是教育界所谓的完成具备基本谋生的手段而已,但离我们所崇尚的最高敬业而言,还差十万八千里。古人云:“若水三千,不止一瓢!”一个好的教师,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一个敬业爱岗的模范教师,不仅具备学富五车的渊博知识,神采飞扬的青春风采,大海般广阔的胸怀,还必须具备牺牲、果敢、奉献与忠诚般坚韧意志的师德品质。
有时和朋友们聚会时,他们往往羡慕我:“还是你好,一年有两个假期,工作稳稳当当。”对此,我总是报之一笑,也不愿解释,说多了,他们会以为我是言不由衷。要说工作量,教师的苦和累也许只有教师自己才能体会得到。然而,我们在日复一日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找到新鲜、新意的无限乐趣。课堂上,教师是知识海洋的领航员;课堂下,教师是生活的先知也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作业本上,是教师用广博的爱心抒写着鲜红的心迹;测试卷上,是教师用公平和细腻描绘明天的憧憬,勾勒出前程的锦绣。黑板上吱吱叫响的粉笔,挥洒出孩子们灿烂的童年,键盘上飞舞的手指,敲击着孩子们求知探索的欲望!虽然,我们没有值得炫耀的特权,没有让人仰慕的地位,没有优厚的待遇,却用我们的青春和赤诚谱就了一曲“百年树人”的高歌。我个人认为做到了这些就是敬业。
我们今天谈论谋生与敬业的问题,首先就要提倡敬业,那是希望更多的优秀教师从一线中涌现出来,以人为本,以创新为纲,培养出来更多的优秀学子出来;我们今天呼吁敬业精神,是强调更多的教师向教育界前辈、教育师德先进模范们学习,学什么?当然是学敬业的精髓:不仅要教书,贵在教好书;不仅是育人,贵在育栋梁;不仅在传道,贵在多学科间知识的牵引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渗透;不仅是在简单授业解惑,贵在教有课改、教有创新、教有变更、教有延伸,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即做到“授之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能这样的敬业者是辛苦而快乐的。
如今商海里不是流行一种口头禅:“产业”么?其实,教育文化也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教育的投入当然不能一以眼前的利益为目标,因为它是一项人才工程,它需要我们默耕耘,无私奉献。每个教师都不要把学校的事情简单归结为是教育部、教育局各级学校领导考虑的事情,更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试想一个对学校问题抱不闻不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心态的教师,对自身班级管理及对学生生活关心,教学上深钻教材而言岂不都是纸上谈兵,一席空话么?俗话说:“与平凡处见伟大!与细微处见真情!”,小事小问题往往可以看出大的端倪,透过身边或是处理学生等一件不起眼小事,折射反映出的可是教师的人品、素质、果敢、能力等多方面的蕴涵和体现。所以说我们提倡每位教师把学生当“产品”来做好就是指教师的敬业!把教育工作当 “产品”来做,把学校大小事都当“产品”来做彰扬的就是我们教师的敬业!
新时期学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影响学校发展的主体,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敲响敬业警钟,时刻不忘追寻敬业理想与精神,这样敬业的教师将会取得更加物有所值的高收入回报和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只有学校和每位教师事业和利益共同发展了,我们才能更好的谋生。借用中山先生那句名言作结尾:“民之所欲,长记吾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第五篇:教师论谋生与敬业
教师论谋生与敬业
对于敬业的老师来讲,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质;教师的一生并不是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你永远也不会象杨利伟一样一飞冲天;但她应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远望是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教育是一片海,不必以扭曲自己改变本色为代价,且能收获几朵浪花,几串彩贝,几行足印,我要用我生命的绿水,去调和这一片蔚蓝!”这是一名特级教师讲过的一句话。他的话让我领悟到: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师德要求谈起,我们应该超越“谋生”的概念,敬业才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本质,当然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今天,当我面对谋生与敬业这个话题,脑海不禁思绪万千。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比我有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很荣幸,大家把这个机会给我,让我在这里敞开心扉,说说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谋生与敬业一点感悟,算是与各位同仁共勉。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同志所以最终当了教师或者参与教育服务工作,是因为这种职业首先满足了我们一种谋生的需要。谋生,即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这是人生存的起码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当老师是一种职业,是我们的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从小处说,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我们需要“善待”我们的职业;从大处讲,职业又意味着一种社会责任。任何职业都赋有自身的责任。当电工的要为设备完好,电路通畅负责;做医生的要救死扶伤,为病人的健康负责,而作为教师古人早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说,按当今时代要求,就要既教书,又育人,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谋生与敬业,这对孪生兄弟,一个葡萄藤上结出的两种不同果实。两者互为依存,互为支持。一方面谋生是基础。敬业离不开谋生为基础,离开谋生去片面追求敬业无疑于是空洞乏味的,形而上的说教,如同空中楼阁般虚幻,海市蜃楼般飘渺,毫无实际意义可言。另一方面敬业是保障。谋生离不开敬业来保驾护航。谋生必须且只能依赖于敬业做保障,教师只有100%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把教学落到实处,把教案钻得更杂实
点,把每节课上得更新颖点,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向学生素质教育要创新。常规工作各方面都做细点,才能更好获得谋生的饭碗,或者说与以前谋生职位相较而言取得更高的层次地位。因此,敬业的程度深浅直接影响谋生饭碗的坚硬度如何。敬业度越高,谋生就越有保证;敬业度越低,赖以谋生职业就难免会遇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