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南京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10页】
【跟王先生学语文,感悟智慧真谛,享用诗意人生;】【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态度决定命运!行动改变明天!思维影响未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作为高尚的人
2018年南京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8-06-18 10:32:14 江苏省南京中考语文增加“文化常识” 2018-03-05 16:04 【导语】今年南京中考,语文考试内容将增加“文化常识”。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钟英中学滕之先老师告诉记者:“之前要求‘了解教科书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今年改为‘了解教科书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但语文学科的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仍与去年完全相同,考试范围与内容也与去年基本一致。
2018年中考数学在内容分布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部分所占分值比例约为45:40:15。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周雪兵老师表示,这与实际课时数基本相当。
南京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陈懿提醒考生,注意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关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科学技术、环境等领域发生的现象与化学的关联,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在去年的基础上,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内容有所增加,据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学政治教研员吴敏介绍,其中包括“正确认识并学会克服青春期烦恼”“从众心理与好奇心”“自尊与知耻”“磨砺意志”“人格尊严权”等。
语文 考试内容将增加“文化常识”
根据指导书,中考语文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与2017年完全相同,“考试范围与内容”也与去年基本一致,增加了《教科书》涉及的“文化常识”为考试内容。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钟英中学滕之先老师解释说,“对于一个有着九年学校母语学习经验的学生而言,特别重要的文化常识还是应当储备的。”
指导书对古诗文练习进行微调,把更经典、更精彩也更有趣的古代小作品推送到学生面前,以引发学生对课外古诗文的阅读兴趣,也通过有针对性的题目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愛满学生!让星星变成太阳!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1)【只要心中有太阳,眼前必定有阳光!】QQ南巢讲语文574161014 【跟王先生学语文,感悟智慧真谛,享用诗意人生;】【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态度决定命运!行动改变明天!思维影响未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作为高尚的人
愛满学生!让星星变成太阳!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2)【只要心中有太阳,眼前必定有阳光!】QQ南巢讲语文574161014 【跟王先生学语文,感悟智慧真谛,享用诗意人生;】【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态度决定命运!行动改变明天!思维影响未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作为高尚的人
愛满学生!让星星变成太阳!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3)【只要心中有太阳,眼前必定有阳光!】QQ南巢讲语文574161014 【跟王先生学语文,感悟智慧真谛,享用诗意人生;】【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态度决定命运!行动改变明天!思维影响未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作为高尚的人
愛满学生!让星星变成太阳!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4)【只要心中有太阳,眼前必定有阳光!】QQ南巢讲语文574161014 【跟王先生学语文,感悟智慧真谛,享用诗意人生;】【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态度决定命运!行动改变明天!思维影响未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作为高尚的人
愛满学生!让星星变成太阳!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5)【只要心中有太阳,眼前必定有阳光!】QQ南巢讲语文574161014 【跟王先生学语文,感悟智慧真谛,享用诗意人生;】【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态度决定命运!行动改变明天!思维影响未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作为高尚的人
愛满学生!让星星变成太阳!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6)【只要心中有太阳,眼前必定有阳光!】QQ南巢讲语文574161014 【跟王先生学语文,感悟智慧真谛,享用诗意人生;】【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态度决定命运!行动改变明天!思维影响未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作为高尚的人
愛满学生!让星星变成太阳!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7)【只要心中有太阳,眼前必定有阳光!】QQ南巢讲语文574161014 【跟王先生学语文,感悟智慧真谛,享用诗意人生;】【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态度决定命运!行动改变明天!思维影响未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作为高尚的人
愛满学生!让星星变成太阳!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8)【只要心中有太阳,眼前必定有阳光!】QQ南巢讲语文574161014 【跟王先生学语文,感悟智慧真谛,享用诗意人生;】【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态度决定命运!行动改变明天!思维影响未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作为高尚的人
愛满学生!让星星变成太阳!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9)【只要心中有太阳,眼前必定有阳光!】QQ南巢讲语文574161014 【跟王先生学语文,感悟智慧真谛,享用诗意人生;】【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理解力和表达力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态度决定命运!行动改变明天!思维影响未来!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作为高尚的人
中考作文评分说明
1.评卷采用三人独立评分,取其平均得分的方法,当有2人评分差距在6分以上,应交阅卷组相关负责人审核。
2.评卷以45分为基准分,酌情增减。鼓励给好文章打高分。满分或36分以下的评分应慎重。3.符合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条,可酌情加1——3分,加至满分为止。(1)构思新颖,有创意。(2)具有浓郁的个性色彩。(3)体现出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4)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
4.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3个字不扣,扣完2分为止。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60—55),十二条14点:
【写什么——内容--5点;】【怎么写之结构有1点;语言有2点;】【为什么写--立意有4点;】 书写1点,字数1点;
⑴符合题意,【写什么—— 内容---不跑题,不偏题;】 ⑵立意深刻、⑶新颖,【为什么写——立意】
⑷思想健康,【--零分作文是政治立场问题】 ⑸中心突出,【为什么写——立意】 ⑹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什么—— 内容】 ⑺感情真切,【写什么—— 内容】 ⑻内容丰富,【写什么—— 内容】 ⑼结构合理,【怎么写—— 结构】 ⑽语言准确、⑾流畅,【怎么写——语言】 ⑿有文采,【怎么写——语言】 ⒀标点正确,【书写问题】
⒁600字以上。【字数:写什么—— 内容】
二类卷(54—48),符合题意,立意正确,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有一定的生活感受,感情较真切,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基本准确、通顺,标点正确,600字左右。
三类卷(47—42),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思想健康,有一定内容,结构较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标点错误不多,不足600字,但字数相差不大。
四类卷(41—36),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感情欠真切,内容不充实,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字数相差大。
五类卷(36分以下),不符合题意,文理不通,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
愛满学生!让星星变成太阳!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10)【只要心中有太阳,眼前必定有阳光!】QQ南巢讲语文574161014
第二篇:2018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语
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殷勤/殷红 咀嚼/咬文嚼字 风调雨顺/南腔北调 ......B.儒雅/懦弱 侍奉/恃才傲物 咄咄逼人/相形见绌 ......C.卡片/关卡 屏障/屏气凝神 置之度外/度日如年 ......D.譬如/偏僻
栅栏/姗姗来迟 前仆后继/赴汤蹈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松驰 慰藉 天然气 崭露头角 记忆犹新 B.馈赠 涣散
座谈会 食不果腹 源远流长 C.精湛 遨游 俯卧撑 谈笑风声 通宵达旦 D.彰显 闲暇 水笼头 耳熟能详 真知灼见 3.古诗文默写(8分)
(1)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的幸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祝愿。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2)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
②尸魔三戏唐三藏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①_________,所以香味也不同。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②_________,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材料一:①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荀子》)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③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即于信。(《韩非子》)
④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材料二:“信用中国”网站是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窗口。该网站于2015年6月上线运行,2017年10月改版升级。新版分区设置更合理,更加突出权威性、及时性、互动性和可读性。2018年4月,该网站开通了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功能。“信用中国”网站自运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该网站日访问量超过500万人次,网民浏览、查询已累计突破9亿次。材料三:漫画(见右图)
(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0字左右。2分)
(2)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70字左右。6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父亲的长笛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作者:赵文静。有删改)
7.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4分)
8.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4分)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9.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4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10.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共12分)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②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期间,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上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③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④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誉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则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⑤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作者:纪秀生。有删改)
1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况。(4分)
1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4分)
1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4分)
材料一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汉语之美在于“精”。“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
材料二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0分)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排空:一扫而空。..
C.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暮:傍晚时分。..
③②
①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15.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16.语段
(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2分)
17.语段
(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
(一)有什么不同?(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2分)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
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A(2分)
2.B(2分)
3.(1)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2)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4.(1)①鲁滨逊和一条狗被海浪冲到荒岛上。他想记录日期却没有工具,于是就在上岸的地方竖了一个大十字架,刻下他上岛的日期,并用不同的刻痕来表示日、周、月。这样,他就有了一个独特的日历。②格列佛被风浪推送到小人国(利立浦特国)。一觉醒来,他发现自己被很多小人用细线绑在地上,挣扎不脱。在小人们的攻击和劝说下,他表示投降。
(符合画面内容,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整即可。4分)(2)①“故事情节”:孙悟空向菩提祖师学艺,悟得祖师敲他三下的暗示,半夜跪在祖师榻前求学长生之道:后来祖师传他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的口诀,他自悟自修,学成之后返回花果山。“极真之理”示例:求学之道,名师引路不可少,个人领悟和勤学更重要。②“故事情节”;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憎肉,先后变化成美丽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接近唐僧,都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了。“极真之理”示例:坏人无论如何伪装,最终都会被识破,得到应有的惩罚。(“故事情节”,意思对即可,2分;“极真之理”,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
5.①不同的花会产生不同的芳香油 ②颜色淡雅、花瓣小的花—般香味浓郁
(意思对即可。—句2分,共4分)
6.(1)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不论对个人还是国家,诚信都很重要。(意思对即可。2分)(2)画面内容示例:画面的主体内容是—个人被关在牢笼里。他手抓栏杆,表情痛苦,左
脚的铁链上连着一个写有“失信”字样的铁球。牢笼上压着许多写有“禁止“限制”字样的标牌。(“人”“牢笼”“失信”“标牌”,一点1分, 共4分;顺序合理,1分;共5分)寓意:失信者会受到惩戒。(意思对即可。1分)(共6分)(共8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共16分)
7.①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②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③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④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8.示例一:①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②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③通过描写人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意思对即可。第①②点一点1分,共2分;第③点2分。共4分)
示例二:①正面(直接)描写。(1分)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或: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意思对即可。1分)②侧面(间接)描写。(1分)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意思对即可。1分)
(共4分)
9.她的心理:①得知父亲断腿的真相后,伤心自责(为父亲对自己的隐忍和宽容而感动)。②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想让父母开心(想活跃气氛),(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父亲的心理:①女儿的理解、体贴而而欣慰。②为自己能重新吹长笛而高兴。(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共4分)
10.①从情节看,母亲的话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疑问;又是母亲的话交代父亲断腿的原因,使情节有波澜、更完整合理。②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打她、训斥她与父亲的沉默形成对比,表现父亲的隐忍和对女儿的爱,突出父亲的形象。③从主题看,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突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意思对即可。第①点2分,第②③点一点1分,共4分)
(二)(共12分)
11.①我们曾经对汉语有自信,但近现代以来,这种自信产生了动摇。②为了维护中华文 化的繁荣与发展。③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有其独特的优点。④汉语的国际地位提高。(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12.首先从人们对母语的天然情感和汉语对世界的影响两个角度,阐述我们曾对汉语有自信。(1分)然后指出近现代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动摇的原因,并列举自信动摇给汉语带来的危机和伤害。(2分)最后指出重拾汉语母语自信的必要性.(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3.材料一:第④段。这则材料突出了汉语简练的特点,可以证明“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致力的特征”。
材料二:第①段。这则材料强调语言对民族的重要性,可以证明母语“能把一些人凝
聚为一个共同体”。
(意思对即可。一则材料2分,共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14.B(2分)
15.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胜状”1分,大意1分。共2分)16.看到阴惨可怖的景致,联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人生坎坷,于是心生悲情。(意思对即可。2分)17.第一问:用滕王阁、黄鹤楼层层铺垫,衬托岳用楼。(意思对即可。2分)
第二问:语段
(二)目的就在岳阳楼本身,意在突出岳阳楼景最美、楼最雄。语段
(一)目的不在岳阳楼本身,而是由岳阳楼引起下文,表达作者的情感。(意思对即可。2分)
(共4分)
18.示例一: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二:用感叹号、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三: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四: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任选—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
19.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 信心,扬帆起航。
(言之成理即可。2分)
第三篇:2018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语
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殷勤/殷红 咀嚼/咬文嚼字 风调雨顺/南腔北调 ......B.儒雅/懦弱 侍奉/恃才傲物 咄咄逼人/相形见绌 ......C.卡片/关卡 屏障/屏气凝神 置之度外/度日如年 ......D.譬如/偏僻
栅栏/姗姗来迟 前仆后继/赴汤蹈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松驰 慰藉 天然气 崭露头角 记忆犹新 B.馈赠 涣散
座谈会 食不果腹 源远流长 C.精湛 遨游 俯卧撑 谈笑风声 通宵达旦 D.彰显 闲暇 水笼头 耳熟能详 真知灼见 3.古诗文默写(8分)
(1)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的幸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祝愿。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2)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
②尸魔三戏唐三藏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①_________,所以香味也不同。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②_________,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①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荀子》)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③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即于信。(《韩非子》)
④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材料二:“信用中国”网站是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窗口。该网站于2015年6月上线运行,2017年10月改版升级。新版分区设置更合理,更加突出权威性、及时性、互动性和可读性。2018年4月,该网站开通了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功能。“信用中国”网站自运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该网站日访问量超过500万人次,网民浏览、查询已累计突破9亿次。
材料三:漫画(见右图)
(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0字左右。2分)
(2)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70字左右。6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父亲的长笛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作者:赵文静。有删改)
7.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4分)
8.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4分)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9.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4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10.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共12分)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②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期间,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上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③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④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誉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则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⑤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作者:纪秀生。有删改)
1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况。(4分)
1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4分)
1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4分)
材料一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汉语之美在于“精”。“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
材料二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0分)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①
(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②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③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排空:一扫而空。..
C.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暮:傍晚时分。..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15.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16.语段
(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2分)
17.语段
(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
(一)有什么不同?(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2分)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
四、作文(50分)
20.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最懂我的那个人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作文。
①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张栻)
释义:巧于议论别人的人,很少省察自己。
②君子以细行修身,不以细行取人。(魏源)
释义:品德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情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A(2分)
2.B(2分)
3.(1)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2)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4.(1)①鲁滨逊和一条狗被海浪冲到荒岛上。他想记录日期却没有工具,于是就在上岸的地方竖了一个大十字架,刻下他上岛的日期,并用不同的刻痕来表示日、周、月。这样,他就有了一个独特的日历。②格列佛被风浪推送到小人国(利立浦特国)。一觉醒来,他发现自己被很多小人用细线绑在地上,挣扎不脱。在小人们的攻击和劝说下,他表示投降。
(符合画面内容,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整即可。4分)(2)①“故事情节”:孙悟空向菩提祖师学艺,悟得祖师敲他三下的暗示,半夜跪在祖师榻前求学长生之道:后来祖师传他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的口诀,他自悟自修,学成之后返回花果山。“极真之理”示例:求学之道,名师引路不可少,个人领悟和勤学更重要。②“故事情节”;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憎肉,先后变化成美丽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接近唐僧,都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了。“极真之理”示例:坏人无论如何伪装,最终都会被识破,得到应有的惩罚。(“故事情节”,意思对即可,2分;“极真之理”,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
5.①不同的花会产生不同的芳香油 ②颜色淡雅、花瓣小的花—般香味浓郁
(意思对即可。—句2分,共4分)
6.(1)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不论对个人还是国家,诚信都很重要。(意思对即可。2分)(2)画面内容示例:画面的主体内容是—个人被关在牢笼里。他手抓栏杆,表情痛苦,左
脚的铁链上连着一个写有“失信”字样的铁球。牢笼上压着许多写有“禁止“限制”字样的标牌。(“人”“牢笼”“失信”“标牌”,一点1分, 共4分;顺序合理,1分;共5分)寓意:失信者会受到惩戒。(意思对即可。1分)(共6分)(共8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共16分)
7.①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②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③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④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8.示例一:①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②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③通过描写人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意思对即可。第①②点一点1分,共2分;第③点2分。共4分)
示例二:①正面(直接)描写。(1分)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或: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意思对即可。1分)②侧面(间接)描写。(1分)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意思对即可。1分)
(共4分)9.她的心理:①得知父亲断腿的真相后,伤心自责(为父亲对自己的隐忍和宽容而感动)。②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想让父母开心(想活跃气氛),(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父亲的心理:①女儿的理解、体贴而而欣慰。②为自己能重新吹长笛而高兴。(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共4分)10.①从情节看,母亲的话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疑问;又是母亲的话交代父亲断腿的原因,使情节有波澜、更完整合理。②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打她、训斥她与父亲的沉默形成对比,表现父亲的隐忍和对女儿的爱,突出父亲的形象。③从主题看,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突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意思对即可。第①点2分,第②③点一点1分,共4分)
(二)(共12分)
11.①我们曾经对汉语有自信,但近现代以来,这种自信产生了动摇。②为了维护中华文 化的繁荣与发展。③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有其独特的优点。④汉语的国际地位提高。(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12.首先从人们对母语的天然情感和汉语对世界的影响两个角度,阐述我们曾对汉语有自信。(1分)然后指出近现代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动摇的原因,并列举自信动摇给汉语带来的危机和伤害。(2分)最后指出重拾汉语母语自信的必要性.(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3.材料一:第④段。这则材料突出了汉语简练的特点,可以证明“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致力的特征”。
材料二:第①段。这则材料强调语言对民族的重要性,可以证明母语“能把一些人凝
聚为一个共同体”。
(意思对即可。一则材料2分,共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14.B(2分)
15.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胜状”1分,大意1分。共2分)16.看到阴惨可怖的景致,联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人生坎坷,于是心生悲情。(意思对即可。2分)
17.第一问:用滕王阁、黄鹤楼层层铺垫,衬托岳用楼。(意思对即可。2分)
第二问:语段
(二)目的就在岳阳楼本身,意在突出岳阳楼景最美、楼最雄。语段
(一)目的不在岳阳楼本身,而是由岳阳楼引起下文,表达作者的情感。(意思对即可。2分)
(共4分)
18.示例一: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二:用感叹号、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三: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四: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任选—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
19.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 信心,扬帆起航。
(言之成理即可。2分)
四、作文(50分)20.(50分)
项目 类别 一类(46-50分)内容
语言
结构
书写
思想感情健康,立意深刻,内容充实,中心突出
文从字顺,语言准确生动
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二类(40-45分)三类(35-39 分)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
文从字顺,表达较好
结构完整,层次较清楚
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卷面较整洁 字迹清楚,语言通顺,病
句少
结构完整 有少量错别字,少量涂改
四类(30-34分)思想感情基本健康,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不够明确
语言基本通顺,病句不太
多
结构基本完整
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卷面不整洁
五类(20-29 分)思想感情基本健康,内容不具体,中心不明确
语言不够通顺,病句较多
字迹潦草,不易
结构不够完整
辨认,错别字较多,卷面不整洁
六类(0-19 分)思想感情不健康,内容混乱,中心不明确
语言不通顺,结构不完病句很多
整
字迹难辨认,错别字多,卷面很不整洁
说明
1.坚持三人独立评卷。2.作文满分的比例掌握在5%左右。
3.以下四项有—项突出者,可酌情加1~4分,加到满分50分为止.
(1)感情特别真挚感人,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
(2)立意新颖、深刻。
(3)构思巧妙。
(4)有文采。4.没写题目扣2分。
第四篇: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人教版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温馨提示:本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0
分)
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你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3
分)
(1)关于这两幅书法作品的字体,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1
分)
A.甲骨文
B.篆书
C.隶书
D.草书
(2)请用简体楷书将这两幅书法作品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米字格内。(2
分)
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10
分)
①2018
年,海南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港),万众
zhǔ()目。②作为最新设立也是
前景最为广阔的自贸区(港),海南有着巨大的优势。③首先,海南的地理位置
(A.独树一帜
B.得天独厚)。④从亚洲范围来看,海南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中心位置,是泛南海合作的中心,海
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⑤其次,海南的土地面积最大,即使与新加坡和迪拜等老牌国际知名自
贸港相比,未来海南也毫不逊色。⑥再者,海南是
(A.驰名中外
B.超凡脱俗)的国际旅游岛,环境优美,是镶.()嵌在中国浩瀚.()
南海上的一颗明珠。⑦海南空气清新,散发着醉人的芬芳;阳光明媚,绽放着火一般的热情。⑧非常适合居住、度假和开展商贸活动。⑨建立自贸区(港),必将使海南飞速发展,风
mǐ()全球。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zhǔ()目
镶.
嵌
浩瀚.
风
mǐ()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上。(2
分)
(3)语段中的第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2
分)
(4)仿照画线句,再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2
分)
3.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2
分)
忽一日,开炉取丹。那
A
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
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疯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
抓一把,被他一捽(zuó),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yào)星闭门闭户,四大
王无影无踪。(1)选段中的A
所指的人物是
。(1
分)
(2)本名著中,与人物
A
有关的故事还有
(写出一个即可)。(1
分)
4.下面是椰海职业学院写给椰海市公交集团公司的一封表扬信,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
题。(5
分)
表扬信
椰海市公交集团公司:
①我校学生张悦,于今年
月
日乘坐贵公司
路公交车前往学校,下车前发现身
上携带的2
万元学费被偷。②多亏司机孙师傅火眼金睛,在众人的帮助下将已下车的小偷
抓住,追回了被偷走的2
万元,替她挽回了损失。③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令我校师生十分
感动。④。
此致
敬礼
2018
年
月
日
椰海职业学院
(1)这封信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1
分)
(2)这封信中的第句有语病,应改为
。(2
分)
(3)这封信没有交代写信的目的,请在横线上补充完整。(2
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一)古诗文默写(8
分)
5.(1)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2),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3),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毛泽东《沁园春·雪》)
(5)“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这句格言强调的是做学问要善于思考。《论语》中表
达同一意思的句子是:“。”
(6)海南热带雨林景色美丽怡人,野花芬芳,树木茂盛。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所说:“。”
(二)古诗词阅读(5
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和
。词中加点的“此
事”指的是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
分)
7.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
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文言文阅读(12
分)
下面两篇文言文,任选一篇作答。(请在答题卡上将选作题打“√”。只能选答一篇,如
果两篇都答,按第一篇计分。)
Ⅰ.阅读《三峡》,完成第8~11
题。(12
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重岩叠嶂.(zhàng)
B.不见曦.月(xī)
C.乘奔御.风(yù)
D.林寒涧.肃(jiān)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沿.溯阻绝
(2)飞漱.其间
(3)晴初霜旦.
(4)属引.凄异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1.文中画线句写出了三峡的山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2
分)
Ⅱ.阅读《陋室铭》,完成第8~11
题。(12
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陋室铭.(míng)
B.苔痕.上阶绿(héng)
C.草色入帘.青(lián)
D.南阳诸葛庐.(lú)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
(4)孔子云.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文中画线句写出了陋室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2
分)
三、现代文阅读(2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2~16
题。(14
分)
晒
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
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
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
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
1000
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
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
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
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
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
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
“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
年
月
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
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
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
足愿矣。1992
年
月
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
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yīn)氲(yūn)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
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
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
有删改)
12.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2
分)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
我与母亲读“小记”
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
13.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
(1)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2)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14.选文第②段中
“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
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2
分)
15.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3
分)
16.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7~21
题。(11
分)
朱万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
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
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
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
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
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
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
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
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
A
又如,马克思、恩格
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
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
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
B
《史
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
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
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
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
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
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
C
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
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
D
经典蕴含的深
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
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17.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2
分)
18.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B.引出中心论点
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D.激发阅读兴趣
19.文章第③段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请简要回答。(2
分)
20.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21.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
ABCD
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2
分)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22.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2018
年春节期间,一段名为《牵妈妈的手》的微视频刷屏网络。视频中,习近平
平主席牵着妈妈的手陪她散步的画面,传递着温馨,散发着亲情,令人感动。
材料二:“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对儿子每天的生活有严格规定:每天起床后,衣服
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的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练
1000
个字。
材料三:2018
年
月
日,《人民日报》发布微博文章:曾是高考状元的留美硕士写下
万字书信控诉父母,将
年不回家过春节,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
度关爱”。称自己在长期压抑下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新闻一出,引发网络热议。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主题;②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③字迹工整,书写
规范,不少于
5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材料,发挥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听说省博物馆展出了一艘从海底打捞出来的古沉船,我和妈妈前往参观。一进展厅,这
艘传说中的古沉船就映入我的眼帘。我驻足凝望,思绪飞扬,心也随船起航,穿越时空,回
到了几百年前,如梦境般,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这段旅程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妈妈的催促下,我离开了。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
5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
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0
分)
1.(3
分)
(1)
(1
分)
C
(2)
(2
分)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评分标准:字体书写正确、规范给
分;字迹清晰,但不够规范给
分;书写潦草、字迹模糊、写错字不给分;书写顺序不计分】
2.(10
分)
(1)(4
分)瞩
xiāng
hàn
靡
(2)(2
分)
B
A
【评分标准:每空
分】
(3)(2
分)示例:
第⑤句
作比较
突出说明了海南是土地面积最大的自贸区(港)。
第⑥句
打比方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海南岛环境优美。
第⑦句
打比方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海南岛阳光明媚。
第③-⑧句
分类别
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海南作为自贸区(港)有着巨大的优势。
【评分标准:句序和说明方法
分,作用
分】
(4)(2
分)
示例一:①沙滩松软,触摸着人们的肌肤。
示例二:②海浪翻滚,撩动着弄潮儿的心弦。
示例三:③椰树挺立,护卫着祖国的南疆。
【评分标准:2
分。句式一致,表意正确即可给分】
3.(2
分)(1)孙悟空(孙行者、孙猴子)
(2)示例:“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评分标准:每空
分,人物及故事回答正确即可】
4.(5
分)示例:
(1)(1
分)署名和日期交换位置。
(2)(2
分)第③句
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令我校师生十分感动。
(3)(2
分)建议贵公司对孙师傅给予表扬。
【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一)古诗文默写(8
分)
5.⑴东风无力百花残
⑵塞下秋来风景异
⑶几处早莺争暖树
⑷欲与天公试比高
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⑹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评分标准:每空
分。错字、漏字、别字、添字、字序颠倒均不给分】
(二)古诗词阅读(5
分)
6.(3
分)时间
缘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评分标准:每空
分】
7.(2
分)C
(三)文言文阅读(12
分)
Ⅰ.《三峡》(12
分)
8.(2
分)
D
9.(4
分)
⑴顺流而下
⑵冲荡
⑶
早晨
⑷
延长
【评分标准:每小题
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
10.(4
分)
答案示例:
(1)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或: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
缺的地方。)(给分点:连
略无
阙)
(2)空荡的山谷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或:空旷的山谷传来猿
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给分点:响
哀转
绝)
【评分标准:每题
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
分,表意通顺准确给
分】
11.(2
分)写出了三峡的山险峻、陡峭的特点。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了铺垫。
【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Ⅱ.《陋室铭》(12
分)
8.(2
分)B
9.(4
分)⑴出名
⑵博学的人
⑶弹奏
⑷说
【评分标准:每小题
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
10.(4
分)
答案示例: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或: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给分点:斯
德馨)
(2)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给分点:丝竹
乱
案
牍
劳形)
【评分标准:每题
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
分,表意通顺准确给
分】
11.(2
分)写出了陋室自然环境的清幽。目的是为了衬托陋室的不陋。
【评分标准: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三、现代文阅读(25
分)
(一)《晒书》(14
分)
12.(2
分)回忆母亲重视读书(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评分标准: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3.(4
分)
答案示例:
(1)“钻进”是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飘落在书页上的情态,细腻而富有
情趣。
(2)“抚摩”即抚摸、用手轻轻地摸,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表现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评分标准:每小题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4.(2
分)
写出了母亲因儿子热爱读书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心理。
【评分标准: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5.(3
分)
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晒书时虽辛苦但内心充满愉悦的情态。用拟人
手法写出了我发现母亲长出白发时吃惊和担忧的心情。
【评分标准:3
分。写作手法
分,分析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6.(3
分)详写这些事,回忆了书的来历,描述了我和母亲晒书时其乐融融的场景,突出文章主题。
【评分标准:3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二)(11
分)
17.(2
分)
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评分标准: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8.(2
分)
A
19.(2
分)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评分标准: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20.(3
分)
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
【评分标准:3
分。论证方法
分,作用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21.(2
分)
放在A
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
点。
【评分标准:2
分。选择
分,分析理由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四、写作与表达(50
分)
22.写作提示:
(1)这是一道给材料作文题,所提供的三则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可选择的立意点有“孝
心”、“亲情”、“感恩”、“陪伴”、“责任”等“家风”或“家庭教育”方面。可以写记叙文,围绕自己熟悉的立意点,叙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和故事,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可以写议
论文,针对自己所选的主题,提出论点,展开论述。
(2)本题要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发挥想象,扩写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写作时要围绕
材料中的情境进行补充和扩展。“古沉船”、“回到几百年前”和“奇幻之旅”是想象的关键
点,要抓住这些关键点,通过想象,补充背景、叙述经历和故事、抒写感受。想象要合理,表达要顺畅。
第五篇:2015年安徽中考物理真题试卷(含答案)
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安庆蓝天实验学校
操瑞祥老师整理
1、音调
2、做无规则运动
3、大
4、a
5、电磁感应现象 6、5
变大 7、1.810
5000 8、1.2 9、500
10、略
11、B
12、D
13、C
14、A
15、D
16、B
17、A
18、(1)略(2)C 819、③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3)
m1m2V
20、(1)b(2)2.9 断开开关
(3)换最大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或串联一个定值电阻)
21、(1)根据二力平衡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证得:fF拉F拉G总mg2N,功率pF·vG·v2N0.5m/s1w(2)功Wpt1w2s2J
(1)Q放V·q3.2107J7(2)Qcmt1.2610J吸
22、Q吸1.26107J(3)39.4%Q放3.2107J23、(1)证明过程比较多,公式编辑器输入好麻烦,暂略。
(2)R`1R4010R总R`r44IU220V5A R总44(3)并联的用电器越多R` 越小,R`与r串联分压,用电器分压越小则实际功率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