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分组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4 10:2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分组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分组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第一篇:论文分组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分组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朱玉峰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 271200 摘要:课堂中利用分组讨论可以提高有限时间内学生学习、交流、表达的频度与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优势互补,也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分组讨论教学;问题精选;形式丰富;环节设计

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共同探索和交流分享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课堂中利用分组讨论可以提高有限时间内学生学习、交流、表达的频度与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优势互补,也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应用,我也尝试运用分组讨论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优化学生分组

编学习小组,是分组教学质量的保证,小组的优化组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性别、品德等差异。我们的班额是50人左右,最好建立8-9人的学习小组,使组内各成员间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助互促。同时选出一个品学兼优,组织、协调、表达能力都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把他培养成小组的“小先生”,老师的“小助手”。

二、精选讨论问题

设计讨论的问题的前提是一定要紧紧扣住地理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在此基础上设计围绕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问题。设计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问题的设计要步步深入,要有启发性、层次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特别要注意:

1、要作一定的引导。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

2、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讨的时间。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此时是开展分组讨论的最好时机。如果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丰富讨论形式

灵活运用分组讨论的不同方式是吸引学生参与讨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

1、协商法

讨论时,小组成员可以先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见解或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可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这既发挥了每一个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又汇集了同学们的共同智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互补法 在小组中每个成员独立思考后,随机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成员以他的意见为参照,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最终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全班组与组之间的探讨,在这种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们更容易发现差异,发生思维的碰撞。

3、提问法

可小组内提问,也可小组间提问,可学生之间点名提问,也可男女生相互提问等等。这样的方法增强了趣味性,如加入一些竞争机制,则使学生产生较高的积极性,也培养了集体荣誉感。本来一堂比较枯糙的课就这样变得容易理解,且锻炼了同学的思维能力。

4、主持人和“小先生”法

班长或课代表担任主持人,进行问题提问,主持学习过程。小组长担任小先生,全面阐释本组的学习观点,展现本组的研究学习成果。这样,更有利于学习知识的落实和掌握。

四、设计教学环节

1.精心准备

教师的准备:教师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彻底摒弃“填鸭式”教学。备课时要以备知识为主变为备学生为主,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准备分组学习的内容(包括讨论题、学习主题、绘、填图表、自测练习等)和方法时,一定要把握一重要原则,即不仅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还要能启迪思维、激发兴趣,并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有适当的坡度和跨度。

学生的准备:回来分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2.耐心指导 分完组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方法指导非常必要。先培训小组长如何带领小组预习、提问、讨论、记录、总结,如何协调组内成员间的关系和传递师生间的信息等。然后指导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步骤和方法,可花上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讨论“面对问题如何查找资料”、“到什么地方去查询资料”“如何积极参与讨论并尊重他人的观点”、“组内成员如何分工”、“怎样参与竞争和正视成败”、“不善表达的同学作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清楚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和行为法则。

3.灵活实施

分组教学活动把小组间的竞争机制引进课堂,会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这也就要求教师这个导演具有高超的驾驭能力,如准确灵活地调控时间、节奏,收放自如地调节课堂气氛,机制灵巧地应对突发情况,如我在讲《陆地上的自然带》一节时,让学生分组去查找某一种自然带的相关文字、图表、影像等资料,选出一人做导游,带领大家游览该自然带风光,老师担任主持人,进行最佳导游评选。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学生所学的知识远远超出课本的一小段话。

教师在灵活调控课堂时,还要会灵活处理各类课型,我的做法是:学习新课时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讨论,竞赛课堂测评;习题课先给各小组分配一些代表性的错题,给予适当辅导,课堂竞赛“小老师”如何应用知识及解题思路、技巧;复习课给各小组章节任务,经课前预习,课堂竞赛整理知识结构的准确性、归纳知识点的全面性、在地图上填写地理事物的准确性等。有一些课题如“环境人口容量”组织学生以乐观者和悲观者的立场进行辩论;“爱护地球-我们的家园”组织演讲比赛„„等,经常“花样”翻新,激起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效益。

4、适度评价 分组教学活动中,大量的时间和教学内容都留给了学生,因此更需要及时评价,其中教师更多的应给予激励性评价,如在讨论过程中随时指出哪组速度快、哪组思路好、那个同学点子高、那个同学资料新等等,结束课堂时评出当天方法最优组、效率最高组、协作最好组、进步最大组、效果最佳组„„等,让70%以上学生得到表扬和肯定,即使对不足之处或问题,亦给予善意的批评矫正,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自身的价值,体验到老师的关爱和认同,对自己充满希望和自信,培育出全班蓬勃上进的朝气和活力。同时也应鼓励小组成员间通过自我评价来自我调节,通过互相评价来取长补短。

总之,分组讨论法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对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效率的提高有较显著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胡云富;高中数学“分组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年11期

(2)陈艳;论中小学体育教学单元构建与分组教学[J];体育教学;2008年01期(3)陈金霖;分组教学应注意“七要”[J];体育师友;1992年04期(4)杨文娣;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11期

第二篇:分组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1999年高校扩招后,大学英语教学班规模加大,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减少,大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难以提高,使得很多学生过早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该文通过研究分组教学的优势,总结了分组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班;语言交际能力;分组教学法;教学

1大学英语教学实行分组教学的原因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在三级目标体系中,基础目标是针对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需求确定的,提高目标是针对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好、英语需求较高的学生确定的,发展目标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特殊需要以及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多元需求确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

1.1教学环境的驱使

我国自1999年开始进行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学改革,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适龄青年的15%。高校扩招直接导致高校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在学生数量激增,师资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很多高校对公共课实行50人以上的大班教学,包括大学英语。大班教学,增加了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教育指导的对象,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然而,大学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只有小班教学才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训练,才是大学英语教学最理想的教学模式。因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之时(Rogers,1969),尤其是以交际使用为目的的语言学习更是如此。

1.2教学内容的驱使

现在很多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多为每册书十个单元,每个单元除了括PrereadingActivities,TextA,TextB和AdditionalTheme-relatedActivities四个部分外,还附有大量的课后习题。每节课有限的教学时间使得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安排在课文讲解和分析上,导致教学形式单一。教师要完成正常的教学计划,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互动。而语言教学的实质不是向学生机械地传授语言知识,而是要创造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为学生主动地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提供便利(Benson,1997)。

1.3教学目标的驱使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要想完成大学英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就要加大学生课堂实践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而人数激增的大班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各自的座位上,课堂实践活动仅仅局限在少量的师生互动,教师因为时间关系,很难与每个学生进行互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锻炼机会大大减少,最终导致语言交际能力差,难以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2大学英语教学实行分组教学的必要性

分组教学出现在19世纪末。由于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和资产阶级自由竞争的需要,不仅要求教育培养大批人才,而且要求教育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于是出现了分组的教学形式。50年代后期,由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和培养尖端人才的需要,分组教学在美、英、法等发达国家再次受到重视。分组教学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基础,以实现既定的学习任务为目标,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考核标准的学习过程,被认为是现代教学中最重要、最成功的教育改革。在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性发展的今天,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Richards,Rodgers,1986)。教师的任务不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及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由学生自己决定(Rogers,1969)。但大班授课的形式严重的束缚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因为班级人数过多,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仍是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占用了课堂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学习积极性大大减弱,主观能动的学习能力减弱,英语应用能力下降。离开教师和课本,学生便失去了方向,茫然不知所措。很多学生课后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去学。本来是检验在校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四、六级等级考试,也成为大学生的负担。背单词,做题海,完全背离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很多大学生在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后,不再主动进行英语方面的学习,语言知识的迅速退化,使得十几年学习英语的努力付诸东流。

3大学英语教学实行分组教学的可行性

大学生正处于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过渡阶段,他们的学习特点具有复杂的学习心理特征,这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大学生学习目的性强,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现实性。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使得他们把很多的精力放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有些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继续报名,期待取得更好的成绩。每年,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托福、雅思、GRE等语言考试,帮助自己将来毕业后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获得一席之地。语言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学生是具有独特兴趣、目的和需求的不同个体(Richards,Rodgers,1986)。大学生对英语教学环境要求很高,他们愿意汲取更多更广更丰富的知识,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背景文化,希望在课堂教学中被教师重视,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在英语学习中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行分组教学可以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得到大学生的欢迎与支持。

4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行分组教学的优势

4.1提高出勤率和听课率

大学的大班教学,课堂纪律松弛,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面对人数过多的大班,教师无法一一顾及,有些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会做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看小说,玩手机,甚至是公然在课堂上睡觉。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也经常存在,而教师不可能每次上课都点名,检查人数。尽管有相应的考勤机制,也会有学生点过名就溜走,或点名的时候替没来的学生答到,给教学秩序带来很大的不便。分组教学,出勤已经不再是学生的个人行为,不仅受到教师的制约,也受到同组同学的监督和牵制。个人迟到、早退、无故旷课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整体成绩。分组教学,能够让出勤率一目了然。以小组为单位,发言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也会更好的避免学生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听课率。

4.2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分组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分组教学把教学对象从个体变成了小组。分组学习是一个集体性的活动,把教学任务分配给各小组,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展开充分讨论和交流的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监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小组个体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来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组教学还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讲解为重点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互动的机会,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帮助他们形成自学的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检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分组教学还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提高了语言输入的效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比较,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有利于个体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在课后进行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从而实现英语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5结语

作者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经验,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验证,分组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王坦,2002)。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利用分组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大学英语教育的大班教学通过分组教学创造和谐、民主、愉快、互动性强的课堂气氛,真正的提高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第三篇: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一)讨论世界城市分布纬度与海陆特点。由学生自主读取全球夜间灯光分布遥感影像图,教师引导得出规律,世界上很多大城市都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而这些地区均有气候适中、降水适度的气候特点。很多沿海地区分布的城市密度大,规模也比较大,在中低纬度和沿海地区几乎分布着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

(二)绘制我国400mm等降水量线。课堂所用降水数据为我国454个测量站点常年测量所得年降水量数据,数据中包含各站点的经纬度、海拔及年降水量数据。在Arcmap中载入中国国家边界线图层,以及测量站点数据。对测试站点数据按照设定区间进行分级,由站点分布情况绘制粗略400mm等降水量线(同时可绘制200mm、800mm及1600mm等降水量线)。由图可得我国降水由东岸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而我国的城市分布密度也正是与之相随。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将中国地图面要素分为两部分(本操作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划分相同),将得到的两个面图层分别与中国地级以上居民点点图层相交(Intersect),其中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城市,共有49个,降水量在400mm以上的城市,共有275个。我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降水在400mm以下的只有包头、乌鲁木齐和兰州3个城市。

(三)高纬寒冷地区与热带雨林地区的城市分布。高纬寒冷地区人口分布少,很难形成很大的城市。热带雨林地区过分湿热,不适于人类居住,因此人口稀少,城市密度小。过分干旱、寒冷、湿热的地区都不适合人类居住,不利于城市形成和发展,分布规模较小。

(四)归纳填写表格。

二、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一)处理初始数据。在Arcmap中加载一级河流线图层,利用的融合(Dissolve)功能将NAME字段为相同名称的数据条合并,可得长江包含的四段河流,依次为: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以及长江。选中属性表中相应内容,导出长江线图层。选中四段河流,使用merge功能合成一个字段,以便进行下一步操作。

(二)对河流进行缓冲区分析。对长江线要素进行缓冲区分析(Buffer),缓冲半径为1千米,将缓冲区间与我国地级以上居民区图层进行交叉(Intersect),得到缓冲区内的城市点图层,这个点图层里的城市代表位于长江两岸的较大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以及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芜湖、南昌、长沙等中等城市。

(三)河流交汇处形成城市。高亮显示长江与主要支流交汇的城市:岷江流入长江,交汇点宜宾;嘉陵江流入长江,交汇点重庆;汉江流入长江,交汇点武汉。河流交汇地点人流物流集散中转频繁,频繁的河流水运也带来了城市的繁荣。

(四)河流的其他影响。河流两岸也会形成城市,如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在多瑙河两侧一端叫布达,另一端叫佩斯,两边的地区同时发展,共同繁荣,形成了匈牙利最为繁华的城市。另外河流的河口也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河流入海口,支流入主流的河口都是如此,由于腹地非常宽广,如我国广州位于珠江入海口,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天津位于海河入海口河口的位置,这些大城市正是借助河港、海港得以发展壮大。

(五)课后练习。对照课堂中对长江及其支流的数据分析,对黄河进行类似的数据分析,熟悉课堂中涉及的相关Arcmap操作流程,同时复习课堂内容。

三、结论

GIS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主学习空间,在课堂中利用GIS技术教学可以把学生领入一个崭新严谨的数据时代,学生在逐渐熟练GIS软件数据分析操作以后,可以自行探究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培养较高的地理素养。本文对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作了一个简单的探索,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以PPT作为辅助工具,具体的授课流程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第四篇:分组循环机制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 要 针对乒乓球学习入门时的球感、步法、反应等基本功练习较为枯燥和乏味且频繁地捡球等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一问题。提出分组循环机制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设计和操作方法,并分析其优势,最后给出分组循环机制在乒乓球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分组循环 乒乓球教学 应用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隔网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且运动量可大可小,老少皆宜,是适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一项体育教学项目。然而,在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因入门时的球感、步法、反应等基本功练习较为枯燥和乏味,且频繁地捡球抹杀了乒乓球的趣味性,使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很难持久。因此,丰富多变且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乒乓球教学的初级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分组循环流动机制引入乒乓球教学中,效果良好,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一、分组循环机制在乒乓球教学中的设计循环circulate;circle :以环形、回路或轨道运行;沿曲折的路线运行,特指运行一周而回到原处。分组循环是指在乒乓球教学中,先对全班学生(42人为例)进行分组,每组6人,共七组。组别按一、二、三、四、五、六、七排序,一、七组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每组成员相对固定,且为一个学习、练习集体,要求练习伙伴只能是组内成员。教学一段时间后,小组内进行教学比赛,教学比赛分出小组成员名次,每组的成员根据比赛的名次,1、2名进入前一组,3、4名不动,5、6名后退一组。

二、分组循环机制在乒乓球教学中的操作

(一)先对教学总学时划分为若干周期,如果总课时是64课时的话,一般8课时为一周期较为理想,每个周期安排一次小组比赛,根据比赛名次进行升降流动,部分学生在下一个周期进入新小组学习、练习。

(二)在乒乓球教学的初级阶段可以随机分组或学生自由组合,组成七组,教师给每组排序。向学生说明一、七组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

(三)在一个学习周期内,相对独立的学习小组的成员必须在组内找学习、练习伙伴,不可到其他小组去找,这样方便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四)在乒乓球教学的初期,教师一定要讲解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和简单的比赛规则,使学生能够看懂和欣赏乒乓球比赛。从而更加喜爱乒乓球运动并热衷于乒乓球比赛。

(五)多安排小组内部的学习交流和好差组员之间的互动,给机会让水平较高的学生指导较差的学生,形成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三、分组循环机制在乒乓球教学中的优势

(一)分组可以便于教师的管理。

把42人的一个班级,划分为7个学习小组,组内讨论问题操作相对简单,效率高,更加节约时间。同组组员找练习伙伴也更容易,因人员相对固定,选择目标较少,较为快速。教师使用一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容易。使得教师在管理上更加省时、高效。

(二)更好的锻炼学生对各种球路的适应。

在一个学习周期8课时的合作时间里,每组学生内部的各同学之间进行练习配合,相互之间了解和适应彼此的球路。一个学习分组循环机制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时 锋1 时 朵2(1.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 江苏省 210046 2.南京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 210022)摘 要 针对乒乓球学习入门时的球感、步法、反应等基本功练习较为枯燥和乏味且频繁地捡球等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一问题。提出分组循环机制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设计和操作方法,并分析其优势,最后给出分组循环机制在乒乓球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分组循环 乒乓球教学 应用周期结束后,人员的流动会重新建组,大部分学生又要找新的练习伙伴,再一次适应新伙伴的球路。不断变换学习小组,不断变换练习伙伴,使学生在循环机制环境中不断适应不同球路,有利于提高乒乓球技术水平。

(三)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对抗的乐趣,提高竞争的意识。

竞争意识是现代人才必备的一种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的一个方面。分组循环流动机制中的流动方向依据是小组内比赛结果(1、2名进入前一组,3、4名不动,5、6名后退一组),所以,其形式含有一个虚拟的升降竞争机制,每位有上进心的学生自然想升而不愿降,比赛也是想赢而不想输。这样,可激励学生学习上的更大进步。乒乓球运动本身就是对抗性项目,它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竞赛之中。所以,要想提高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就要使学生会欣赏乒乓球比赛,并亲身体验乒乓球比赛的乐趣,竞争的乐趣。这也是分组循环流动机制的一大优势。

(四)学生在练习配合中增进感情,体会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也可说是团队意识,也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另一种素质。小组内的学习讨论,好帮差练习等环节,可以使学生相互之间更加熟悉,增进感情,体会合作意识。流动到新的学习小组,又会对新的组员进行交流和了解,几次循环流动后,同一个乒乓球班的学生相互之间的认识和了解就更加深刻了,整班的学习气氛就不会因为陌生而沉闷。

(五)发挥小组内高水平技术学生的带头作用。

42人一班的乒乓球教学,对一位体育教师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要想使学生快速提高技术水平,最好是一对一指导和陪练。但一位体育教师没有时间做到一对一的陪练和指导每一位学生。好帮差练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不足。好帮差练习,一方面,对每组内较差的学生来说,水平好的学生对他们的指导和陪练,减少了学习的困惑和频繁捡球的厌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无疑对技术的快速掌握提供了保证。同时,技术好的学生无疑给技术差的学生树立了榜样,刺激技术差的学生产生学好技术的愿望和动力。另一方面可以为较高水平的学生提供指导和陪练机会,这种经历可以使其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和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陪练本身也是一种技能,对学生控制球的力度、旋转、落点能力有较好的锻炼作用。

四、分组循环机制在乒乓球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分组循环机制的应用必须结合一些以小组为学习集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发挥其优势,否则,意义不大。

(二)分组循环机制可以在时间上灵活应用,如总学时是64,可以安排32学时应用,32学时不用。划分若干学习周期,也可长可短,8学时为一周期可以,10学时也可以,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掌握和安排。需要提醒的是,每一次循环流动要通过小组比赛的话,比赛是会占用教学时间的,所以,学习周期尽量不要安排的太短,否则,学习和练习基本技术的时间太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

第五篇:翻转课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创新整合点

本节课实现了地理课堂的顺利翻转。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笔者给学生量身定做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提供了配套学习资源(微课),以便准确指导学生学习;制作了适合课堂使用的微视频,通过网上旅游、模拟旅游、激情展示、情境联想、自主探究、资料搜集等学习环节,加大了学生对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青藏地区的概述,主要讲述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它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所以学习内容要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

●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及探究能力。在认识本区域之前,学生对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已经研究了多次,其自主学习能力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渴望使用信息技术,也具备了一定的运用能力。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地图和微视频,在活动体验中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并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 教学过程

1.学情了解,释疑解惑

学生活动:小组长检查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并做出评价。小组协作解决任务单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成效检测。

教师活动:对于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2.情境导入,目标认读

师: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同学们对青藏地区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但从“自主学习检测”来看,还不能深刻理解青藏地区高寒所带来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网上旅游”和“模拟旅游”两种方式来加深对青藏地区的了解,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3.网上旅游,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播放微视频――青藏地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并提示学生谈谈所见、所闻、所思。

学生活动:展示交流――根据哪些特色景观来判别青藏地区。

4.模拟旅游,合作探究

师:青藏地区是地球上一个神秘诱人的地区,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模拟高原之旅的“活动”,请同学们从自己的视角去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学生了解活动安排。

师: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要充分利用青藏地区的地形图、范围图、水系图,以及课本上的青藏地区和成都对比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资源分布图等。探究内容如图1所示。

学生先对照地图自主探究,遇有疑问,与同桌讨论,然后小组内对照地图交流、展示。接着教师让几位学生到电子白板前对照多媒体课件,指图交流各自对不同问题的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探究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探究内容如图2所示。

学生根据探究任务,先自主探究,把疑惑之处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点拨:青藏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地势高、气候寒,热量条件只适合草类生长,只能发展牧业;个别海拔较低、热量相对丰富的河谷地带水热条件组合相对较好,适宜发展种植业。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思考青藏地区河谷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学生边观看有关“河谷农业”的微视频,边思考问题(如图3)。

师: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其水源条件也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所以河流两岸的冲积平原适宜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那青藏地区居民在吃、穿、住等方面具有哪些独特的高原色彩呢?

学生探究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探究内容如图4所示。

师: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来青藏地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这虽然促进了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对于保护好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请同学们献计献策。

学生在组内进行合作交流。

● 教学反思

1.我的收获

(1)任务前置,课堂高效

该课内容由课前学习任务单作引导,加上可供自学的配套的学习资源(微课),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2)信息化教学前移

从身边的自然现象、日常生活常识入手,能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有用,也能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4)构建开放地理课堂

大胆放手,将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将提问的权利和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将学习、认识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构建了一个自主开放的课堂。

(5)评价重视过程

本节课对学习的评价重视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并获得感情和体验,强调学生全员参与。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华。

2.我的思考

(1)进一步加强教材整合研究的思考

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他们在自学质疑后提出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怎样基于翻转课堂合理规划课时内容、组织教材整合,将是地理学科教研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如何在课程表中设置自学质疑课的思考

如何依据翻转课堂的理念,合理设置地理学科自学质疑课、训练展示课的课时数目及时间,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3)进一步提升微课录制质量的思考

如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和内容特点,提高微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需要通过外出学习、专家指导以及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来实现。

(4)进一步拓展课时难点的研究的思考

课时难点的准确确定是微课质量的基础,是落实个性化指导的前提。而课时难点的确定基础是对课标要求、学生基础、课时内容的深入研究。因此,要加强对地理学科课标的学习,深化学生起点能力、已有知识及认知风格分析,加大教材逻辑关系研究,逐步形成系统的地理学科微课体系。

(5)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研究的思考

在整合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还应是帮助学生成长的得力助手;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做地理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点 评

很明显,石颖老师受到当前翻转课堂的理念与方法的影响,尝试在“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中,将原来课中的教学内容移到课前,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的形式加以落实。如今的课中时间,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通过释疑解惑、模拟旅游、教师点拨、课堂检测等一系列的活动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完成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这样的做法既体现了石颖老师对翻转课堂理念的理解与实践,又体现了翻转课堂在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上鲜活生动的教学重组。就冲这一点,我给石颖老师先点个赞。

众所周知,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以微课的形式来呈现,那些相对稳定的需要重复讲解的核心概念、基本的事实与定律、基本的方法与规律、具体的过程演示与操作步骤等比较适合以微课的形式来呈现,而思辨性较强的内容、情感性同鸣的内容、必须立足于现场的激发灵感方面的内容,则不宜通过微课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望石颖老师在准备课前教学内容时加以区分与注意。

从石颖老师的教学设计上看,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确实是浓墨重彩的,也是非常精彩的一个教学环节。它不但强调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的应用,还注重了学生亲身参与探索实践中所获得的情感与体验。在多元评价的设计上,既有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学点评的过程,也有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这样的评价设计是完整的,也是有实际效果的。

下载论文分组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分组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启发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1(精选5篇)

    启发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古代就有,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到近代盛行的发现学习法、读图导学法、等等,都属于启发式教......

    课堂体育社会化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通过对江西省5所高校各抽取学生166名,教师l6名进行问卷调查,对课堂体育的各因素对大学生个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课堂体育能使他们学会互相尊重,养成良好的社......

    分组教学在中职美术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分组教学法在中职美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广西钦州商贸学校 龚琪琪 摘要:分组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在其中选择一、两名综合素质较......

    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云安中学李天桂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的运用于现代教育中,如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

    浅谈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大全]

    浅谈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地理教学 摘 要: 在《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明确指出:课程与技术应用的整合在于将技术作为工具导入教学,以提高某一内容领......

    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杨村九中云凤芝 内容提要 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以其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新颖、课堂信息量大、节约课堂时间等优势 ,确立了现代教学......

    心理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对于教学过程中教师掌握良好的教学策略,运用各种多样的学科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多样性,同时也使得......

    地理故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故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转) 首次分享者:又 已被分享12次 评论(0) 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删除 许多故事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