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早晚管理
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日常管理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小学寄宿制产生的背景,然后笔者通过自身五年的住校生管理经验,分析了当前寄宿制学校在日常生活学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然后阐述了山区小学根据自身条件,如何解决当前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管理
现阶段,由于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或外出经商挣钱,导致一大部分农村少年儿童成为留守儿童,所以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学校建设,是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寄宿制小学特有的优势,有助于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学习,让他们得到在家无法得到的照顾和管理,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快乐健康成长。
我校是地处铜梁县最偏远的农村山区小学,学区面积广,道路崎岖,学生上学困难;而且近80%的学生家长都是由于家庭贫困常年在外务工,大部分少年儿童都是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他们放学后的学习和生活得不到健康的管理。鉴于这种情况,我校于2004年秋期开始就实施小学生寄宿制学习,出于学校工作安排,我担当学生寄宿制管理也已经5年,对寄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作了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一、当前寄宿制学校在日常生活学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地广人稀的山村小学来说,学生实行寄宿制学习确实是一件好事情,不但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减轻了农村留守老人照顾孙辈生活的负担;但是寄宿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也同时加重了学校的师资安排和住宿不便,存在许多的管理问题。
1、学生住宿条件差,宿舍不达标给住校生管理带来不便 由于寄宿制学校现在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寄宿制学校校舍面积基本上都不达标,学生宿舍也不达标,比如我校在开始实施寄宿制时,就是将教室改造成学生宿舍使用,一间宿舍同时住三四十名学生,宿舍内无供水和厕所,学生洗漱极不方便,晚上更是要跑到离宿舍一两百米的厕所进行大小便,更别说热水和澡堂了,使学生住校期间无法换衣服、洗澡;学校没有配建学生餐厅,学生只能露天就餐,这些不利因素,必然给住校生的日常管理带来不便。
2、偏远山区教师力量不足,缺乏住校生管理师资,住校学生放学后处于无人看管状态
从小学放学之后,一直到第二天小学生开始上课,这一大段时间都属于寄宿制学生在校生活和学时间,这段时间比小学生白天在学校上课的时间还长。如果学校不加强管理,这段时间的寄宿学生最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经过一天的教学活动之后,大部分教师已经离校返家,由于偏远山区的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在维持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后,往往抽不出师资力量来管理放学后住校生的活动情况,这时候的寄宿学生经常就处于一种无人看管的状态,他们随意安排着这段时间,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就容易出现如学生随意出校门、相互之间做危险游戏等问题。
3、寄宿学生缺乏纪律意识,生活懒散,生活卫生习惯差,给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在学校寄宿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因素,以及多数是留守儿童的原因,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自理能力差,他们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在家里没有进行良好的培养,所以他们在学校寄宿时,对自己的生活和卫生习惯都不注意养成,如学生的脏衣服、臭袜子乱扔乱放,有的学生住校期间从不漱口、洗脸洗脚等等,以至于一走进学生寝室,就有一股刺鼻的怪味。而且由于寄宿学生以前在家里都是由家长监管,对作息时间和作息制度没有一定的认知,所以在住校的过程中,容易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和作息安排不遵守,晚上不按时睡觉,早上又不按时起床,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住校生各项活动,生活学习懒散。
4、住宿生的管理经费没有保障,也将导致学校对住校生安排管理师资时放不开手脚
住校生一天24小时吃住在校,用水、用电、及维修等的费用开支大,管理老师的管理费没有得到落实,而目前学校的公用经费十分有限,根据近几年来的管理经验,每生一年的管理费用两百元左右,久而久之将造成学校负新债,给学校的正常运转带来了困难,这样就会导致学校不可能安排充足的师资来对住校生进行管理,造成对住校生的管理松懈。
二、解决当前住校生管理问题的方法
1、规范学校住校生管理制度,重点抽调师资对住校生进行管理 宿舍是住校生走出教室之后的家,同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这里也需要和谐,需要温暖,需要快乐,学校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幸福温馨的环境,使他们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学习,让他们在这个家里享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真情也回报真情,提升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但同时也要加强宿舍管理,规范化学生生活行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制定宿舍各种管理制度。制订《内务检查记录表》、《寝室公约》、《住校生作息制度》等制度,利用开学典礼、每周升降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班会等时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学习等让学生人人知晓学校校规校纪,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第二、抓宿舍“军事化”管理。训练学生做到:毛巾叠成一条线、口杯摆放一条线、牙刷倾斜一条线、被子摆向一条线、鞋子摆放一条线、盆桶摆放一条线;室内整洁做到:地面无纸屑、墙上无印迹、室内无垃圾、桌内无杂物、窗台桌面无积灰、桌面无涂刻。使宿舍就像在军营里的一样整洁。通过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克服生活懒散、拖沓、杂乱无章的生活作风。形成生活有节奏、有规律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一生受益无穷。
第三、增强住校生管理的师资力量。期望上级部门能够根据寄宿制学校的实际情况,配备充足的师资力量,让学校能够安排专门的住校生生活管理老师,从放学时开始,对住校生进行时时跟踪管理,不能发生管理脱节情况,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住校生在学校产生的问题。
2、开展丰富多彩的住校生文娱活动,加强对住校生的课余安排和管理
陶行知先生1921年在《中国教育实验之必要》一文中说: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学生课外生活的方向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思想、品德、道德素养的发展。所以课余生活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放学开始到学生晚上睡觉的一大段时间里,学校只有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寄宿学生在休闲和娱乐中,获得社会经验而进入社会,从而获得身心舒畅、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和个人成长,进而确立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在这几年中,我校组织住校学生分别开展过象棋比赛、篝火晚会、讲故事等等活动。
3、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硬件资源让住校学生健康成长,让学校有限的资源为住校生服好务
农村偏远山区小学的教学硬件资源虽然比不上城区学校,但是自从举办了寄宿制之后,学校就利用晚辅时间组织住校学生到图书室看书,阅读各类课外书籍,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校还利用有限的几台电脑,为住校生安排了一间亲情聊天室,让学生通过网络与家长进行视频聊天,让住校的孩子时时感受来自父母的关爱,同时也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使“亲情聊天室”真正成为住校生与父母情感交流的“亲情之家”。
4、上级部门加大寄宿制建设投入,完善寄宿学校基本设施建设,有利于住校生的生活和学习
为了改善寄宿制学校住校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只有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资金和人力保障,认真落实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让学生有符合标准的学生宿舍、学生食堂、饮用水、厕所、学生澡堂,切实解决好寄宿制学校的维修改造和学生“就餐难、如厕难、住宿难”等问题。
截止目前,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制约着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有着不利于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前提,也不利于住校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农村小学寄宿制的举办确实解决了农村广大儿童上学难的问题,为外出务工的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所以,我们只能在上级领导的关心照顾下,克服困难,摸索着为寄宿的孩子们服好务,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二篇: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
长顺县周培云
农村人口比较分散,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重新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加大了校家距离。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耽误了很多宝贵时间,来到学校又疲惫不堪,对教学影响严重;时代特色的“留守”学生又比较多,学校与监护人缺少沟通,对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容易形成行为随便的不良习惯,影响在学校的学习。然而,在路途中又隐藏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又让校方和学生家长提心吊胆。为了学生减少不安全因素,学生溶入集体生活,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又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同时,寄宿制学校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全面性教育,也让学生身心及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大多数乡镇学校都采用寄宿制。国务院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建设,同时加大对住校生的生活补贴,农村学校必然住校生增多。
一、根据一些观察调查发现,很多寄宿制乡镇中学在学生管理上存在这样一些弊端:
1、管理不完善,存在管理“缺空”。形成中午午休、下午放学后到晚自习前一段自由时间,缺乏有效管理,形成管理“缺空”,不能及时掌握学生情况,不能发挥预防为主,避免一些安全事件的发生。
2、校园课外文化生活单调,不能吸引学生转移注意力。文娱活动太少,特别是下午放学后,这一段较长的时间,学校体育场地(如球场)和设备有限,并不是大多数学生都在进行学习,而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做一些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事,或想方设法出校门。
3、住宿设施不规范,后勤服务跟不上学生需求。寝室布局、设计不合理,不能发挥最好的管理效力。有的寝室在教学楼,教学区和生活区混合,不利于管理。男女生寝室区混合,相互影响;宿区夜间不能封闭或分散,不利于管理,学生容易外出或受到外界的影响。后勤服务在许多方面也没有时代气息,与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有一定差距,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二、同时寄宿制学校又给大部分学生带来了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让他们受教育渐趋于公平性,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科目教育开展的平等性,在没有并校前,学生每天只知道语文、数学,基本没有其它知识的教育,因此所受教育既枯燥又单调。
2、享受教学资源的平等性,在没有并校前,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多媒体,包括许多实验器材的享用。
3、并校后,开阔了学生的视眼、让学生受教育更加全面性,同时也照顾了大部分留守儿童,让他们得到了良好的、更多的关爱与教育。
4、凸现了学生享受教育的平等性,在未并校前,部分边远山区的孩子,面对的是资源落后,教师知识困乏的教育。并校后,教育教学方面基本能做到能者上,弱者下。保障了教育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受到了全面性的教育。
三、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学校是全权监护人责任很大,同时关联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学校的声誉、生源,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经过肤浅思考,结合一些学校较好的管理方式,浅谈住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与大家商榷。
但要做到以下几点,必须要以夯实的经济为基础,因此需要大量社会爱心人士的参与建设,更需要一个活动能力、能统管全局、责任心较强的人完成此事。
(一)、细化管理,填补“缺空”。
寝室管理方面:政教处对各寝室学生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项目包括:学生个人信息(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在校表现情况、特殊状况),1、以班为单位分寝室,低年级寝室(一二年级)管理教师必须与学生同住,其它年级必须做到巡查三次以上(睡前清点人数和检查学生情况、中途检查学生情况、12点钟检查学生睡觉情况)。
2、成立学生寝室督查小组(由学生组织成立)每天负责检查各寝室卫生及各方面情况,并做好记录作为文明寝室评比依据。
3、成立早操出勤检查小组(由教师组成),行政领导任组长,负责清点各寝室学生起床情况和出操情况作为文明班级和文明寝室评比依据。
学校教学辅助设施方面:
1、建立学生科技馆,充分利用外援引进科技设备和相关配件,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自行自主创造发明相关产科技产品。
2、建立展览馆,把学生发明的科技产品或学生各方面作品进行分类放到展览馆中,供学生参观和操作演示。
3、建立学生棋牌室,配有象棋、围棋、五子棋等、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棋牌交流比赛。同时学校定期组织全校学生进行各种棋牌比赛并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
4、建立学生弓箭射击场,射击场采取封闭式,规定四、五、六年级学生才能参与,教师全场陪护。
5、成立足球协会,由教师担任会长。
6、成立学校篮球协会,利用休息时间加强学生篮球训练,不定期组织各种篮球比赛。
7、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放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电影或电视让学生观赏,8、开放图书室,丰富学校图书,让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图书。9开放实验室,加大实验器材的投入,让学生有所需就有相应器材,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
10、建立学生信息、的基础库,根据信息库,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情况,加强对部分学生的监控力度。学生基础数据库包含(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家长或监护人姓名、是否留守学生、留守学生家长务工地、家长或监护人联系电话、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行为表现情况)。
11、通过收集整理教师的基本信息,综合教师日常教学、科研等各种方式,建立起教师的基础信息库。根据信息库,根据教师自身条件,合理安排教师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人性化管理、规范学生行为
学生寝室内务、作息时间统一要求,规范床上用品、洗漱用具、鞋等物品的摆放。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同时,多关爱学生,平时多与学生交流,拉近距离,培育感情,学会亲其人听其话。学生有好的表现多表扬,同时报班主任、政教处进行表扬。有较大意外事件时,不但与班主任、政教处联系,还要根据登记表上的联系方式与家长或监护人联系,互通情况,这样减少环节,发挥时间效益,防止事态的扩展。寝室卫生、纪律每月进行评比,评出星级寝室,给予一定的物质方面的奖励。某些科目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较少,对学生的管理效果不佳。全校教师参与对寄宿学生的管理,增进师生相互了解,发挥管理效能。学校安排教师值班寝室,校务值日、值日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共同生活。早晨起床时间由宿管人员和值周教师一起去检查起床情况,洗漱完后分班带领学生跑操,用餐时间维持秩序,中午午休、下午放学后组织学生到科技馆或图书室、射击教室、多媒体教室、篮球场、足球场、棋牌室,由值日教师否则指导安排学生进行相关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没有了出学校的想法。上晚自习和晚上就寝时清点学生人数,对请假情况与班主任联系核实,并清查上自习和就寝纪律。老师和学生接触多了,更了解情况,更有利教师教育学生。有老师在学生身边活动,不良行为必然收敛。以上两个方案都要制定值勤记载表,由值
勤老师填写,发现学生不良行为一定要教育,不能轻视,学生的处理严格记档案,不能走过场,失去威慑力。事件采用逐级管理体制,校务值日处理日常较小事情,严重一点的事件交政教处,并充分与班主任联系沟通。值班教师、班班主任、政教处相互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当然学校也应该给值勤老师生活上的方面。(三)、丰富的课外生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校或年级组充分利用学校场地或器材,及各种功能室搞不同形式的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认为校园活动丰富多彩,生活有趣,避免了他们产生出校门的想法。各种活动的开展,这样有一部份学生参与活动,有一部份当观众,剩下还有多少会调皮呢。
(四)、规范实施,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宿舍不规范的尽量规范,即将改建或新建的,就要按标准化或高标准设计,以有利于住宿生的管理。创新开展后勤服务工作,尽量符合学生需求。引入社会化元素,比如,学校食堂可以让学生吃火锅,调整食堂就餐方式;让学生感觉伙食丰富,不到校外就餐,避免发生校外食品安全事件
(五)、学校内部必须有超市,主要经营学习用品和食品,零食必须经得起检验,但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方便学生,特别要注意商品来源的可靠性,丰富的零食品种,让学生有了自行选择零食的权利,打消了他们外出购物的想法。
第三篇: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日常管理
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日常管理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小学寄宿制产生的背景,然后笔者通过自身五年的住校生管理经验,分析了当前寄宿制学校在日常生活学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然后阐述了山区小学根据自身条件,如何解决当前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管理
现阶段,由于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或外出经商挣钱,导致一大部分农村少年儿童成为留守儿童,所以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学校建设,是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寄宿制小学特有的优势,有助于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学习,让他们得到在家无法得到的照顾和管理,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快乐健康成长。
我校是地处铜梁县最偏远的农村山区小学,学区面积广,道路崎岖,学生上学困难;而且近80%的学生家长都是由于家庭贫困常年在外务工,大部分少年儿童都是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他们放学后的学习和生活得不到健康的管理。鉴于这种情况,我校于2004年秋期开始就实施小学生寄宿制学习,出于学校工作安排,我担当学生寄宿制管理也已经5年,对寄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作了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一、当前寄宿制学校在日常生活学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地广人稀的山村小学来说,学生实行寄宿制学习确实是一件好事情,不但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减轻了农村留守老人照顾孙辈生活的负担;但是寄宿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也同时加重了学校的师资安排和住宿不便,存在许多的管理问题。
1、学生住宿条件差,宿舍不达标给住校生管理带来不便
由于寄宿制学校现在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寄宿制学校校舍面积基本上都不达标,学生宿舍也不达标,比如我校在开始实施寄宿制时,就是将教室改造成学生宿舍使用,一间宿舍同时住三四十名学生,宿舍内无供水和厕所,学生洗漱极不方便,晚上更是要跑到离宿舍一两百米的厕所进行大小便,更别说热水和澡堂了,使学生住校期间无法换衣服、洗澡;学校没有配建学生餐厅,学生只能露天就餐,这些不利因素,必然给住校生的日常管理带来不便。
2、偏远山区教师力量不足,缺乏住校生管理师资,住校学生放学后处于无人看管状态
从小学放学之后,一直到第二天小学生开始上课,这一大段时间都属于寄宿制学生在校生活和学时间,这段时间比小学生白天在学校上课的时间还长。如果学校不加强管理,这段时间的寄宿学生最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经过一天的教学活动之后,大部分教师已经离校返家,由于偏远山区的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在维持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后,往往抽不出师资力量来管理放学后住校生的活动情况,这时候的寄宿学生经常就处于一种无人看管的状态,他们随意安排着这段时间,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就容易出现如学生随意出校门、相互之间做危险游戏等问题。
3、寄宿学生缺乏纪律意识,生活懒散,生活卫生习惯差,给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在学校寄宿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因素,以及多数是留守儿童的原因,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自理能力差,他们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在家里没有进行良好的培养,所以他们在学校寄宿时,对自己的生活和卫生习惯都不注意养成,如学生的脏衣服、臭袜子乱扔乱放,有的学生住校期间从不漱口、洗脸洗脚等等,以至于一走进学生寝室,就有一股刺鼻的怪味。而且由于寄宿学生以前在家里都是由家长监管,对作息时间和作息制度没有一定的认知,所以在住校的过程中,容易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和作息安排不遵守,晚上不按时睡觉,早上又不按时起床,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住校生各项活动,生活学习懒散。
4、住宿生的管理经费没有保障,也将导致学校对住校生安排管理师资时放不开手脚
住校生一天24小时吃住在校,用水、用电、及维修等的费用开支大,管理老师的管理费没有得到落实,而目前学校的公用经费十分有限,根据近几年来的管理经验,每生一年的管理费用两百元左右,久而久之将造成学校负新债,给学校的正常运转带来了困难,这样就会导致学校不可能安排充足的师资来对住校生进行管理,造成对住校生的管理松懈。
二、解决当前住校生管理问题的方法
1、规范学校住校生管理制度,重点抽调师资对住校生进行管理
宿舍是住校生走出教室之后的家,同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这里也需要和谐,需要温暖,需要快乐,学校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幸福温馨的环境,使他们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学习,让他们在这个家里享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真情也回报真情,提升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但同时也要加强宿舍管理,规范化学生生活行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制定宿舍各种管理制度。
制订《内务检查记录表》、《寝室公约》、《住校生作息制度》等制度,利用开学典礼、每周升降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班会等时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学习等让学生人人知晓学校校规校纪,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第二、抓宿舍“军事化”管理。
训练学生做到:毛巾叠成一条线、口杯摆放一条线、牙刷倾斜一条线、被子摆向一条线、鞋子摆放一条线、盆桶摆放一条线;室内整洁做到:地面无纸屑、墙上无印迹、室内无垃圾、桌内无杂物、窗台桌面无积灰、桌面无涂刻。使宿舍就像在军营里的一样整洁。通过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克服生活懒散、拖沓、杂乱无章的生活作风。形成生活有节奏、有规律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一生受益无穷。第三、增强住校生管理的师资力量。
期望上级部门能够根据寄宿制学校的实际情况,配备充足的师资力量,让学校能够安排专门的住校生生活管理老师,从放学时开始,对住校生进行时时跟踪管理,不能发生管理脱节情况,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住校生在学校产生的问题。2、开展丰富多彩的住校生文娱活动,加强对住校生的课余安排和管理
陶行知先生1921年在《中国教育实验之必要》一文中说: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学生课外生活的方向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思想、品德、道德素养的发展。所以课余生活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放学开始到学生晚上睡觉的一大段时间里,学校只有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寄宿学生在休闲和娱乐中,获得社会经验而进入社会,从而获得身心舒畅、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和个人成长,进而确立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在这几年中,我校组织住校学生分别开展过象棋比赛、篝火晚会、讲故事等等活动。
3、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硬件资源让住校学生健康成长,让学校有限的资源为住校生服好务
农村偏远山区小学的教学硬件资源虽然比不上城区学校,但是自从举办了寄宿制之后,学校就利用晚辅时间组织住校学生到图书室看书,阅读各类课外书籍,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校还利用有限的几台电脑,为住校生安排了一间亲情聊天室,让学生通过网络与家长进行视频聊天,让住校的孩子时时感受来自父母的关爱,同时也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使“亲情聊天室”真正成为住校生与父母情感交流的“亲情之家”。
4、上级部门加大寄宿制建设投入,完善寄宿学校基本设施建设,有利于住校生的生活和学习
为了改善寄宿制学校住校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只有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资金和人力保障,认真落实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让学生有符合标准的学生宿舍、学生食堂、饮用水、厕所、学生澡堂,切实解决好寄宿制学校的维修改造和学生“就餐难、如厕难、住宿难”等问题。
截止目前,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制约着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有着不利于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前提,也不利于住校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农村小学寄宿制的举办确实解决了农村广大儿童上学难的问题,为外出务工的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所以,我们只能在上级领导的关心照顾下,克服困难,摸索着为寄宿的孩子们服好务,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四篇:浅谈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
浅谈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
[来源:巴东东壤中心小学 | 作者:刘宏宣 | 日期:2010
年3月29日 | 浏览2953 次] 字体:[大 中 小]
农村人口比较分散,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重新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加大了校家距离。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耽误了很多宝贵时间,来到学校又疲惫不堪,对教学影响严重;时代特色的“留守”学生又比较多,在家与监护人缺少沟通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容易形成行为随便的不良习惯,影响在学校的学习。然而,在路途中又隐藏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又让校方和学生家长提心吊胆。为了学生减少不安全因素,学生溶入集体生活,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又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大多数乡镇学校都采用寄宿制。国务院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建设,同时加大对住校生的生活补贴,农村学校必然住校生增多。
根据一些观察调查发现,很多寄宿制乡镇中学在学生管理上存在这样一些弊端:
一、管理不完善,存在管理“缺空”。形成中午午休、下午放学后到晚自习前一段自由时间,缺乏有效管理,形成管理“缺空”,不能及时掌握学生情况,不能发挥预防为主,避免一些事件的发
生。
二、校园课外文化生活单调,不能吸引学生转移注意力。文娱活动太少,特别是下午放学后,这一段较长的时间,学校体育场地(如球场)和设备有限,并不是大多数学生都在进行学习,而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做一些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事,或想方设法出校门。
三、住宿设施不规范,后勤服务跟不上学生需求。寝室布局、设计不合理,不能发挥最好的管理效力。有的寝室在教学楼,教学区和生活区混合,不利于管理。男女生寝室区混合,相互影响;宿区夜间不能封闭或分散,不利于管理,学生容易外出或受到外界的影响。后勤服务在许多方面也没有时代气息,与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有一定差距,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学校是全权监护人责任很大,同时关联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学校的声誉、生源,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经过肤浅思考,结合一些学校较好的管理方式,浅谈住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与大家商榷。
一、细化管理,填补“缺空”。以班为单位分寝室,政教处对寄宿学生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项目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家长或监护人姓名、是否留守学生、留守学生家长务工地、家长或监护人联系电话。学生寝室内务统一要求,规范床上用品、洗漱用具、鞋等物品的摆放。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同时,多关爱学生,平时多与学生交流,拉近距离,培育感情,定会亲其人听其话。学生有好的表现多表扬,同时报班主任、政教处进行表扬。有较大意外事件时,不但与班主任、政教处联系,还要根据登记表上的联系方式与家长或监护人联系,互通情况,这样减少环节,发挥时间效益,防止事态的扩展。寝室卫生、纪律每月进行评比,评出星级寝室,给予一定的物质方面的奖励。某些科目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较少,对学生的管理效果不佳。全校教师参与对寄宿学生的管理,增进师生相互了解,发挥管理效能。方案一:安排老师值勤,监管中午午休、下午放学后到晚自习前一段自由时间的学生活动。方案二:学校安排教师值班寝室,校务值日、值日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共同生活。早晨起床时间由宿管人员和值周教师一起去检查起床情况,洗漱完后带领学生跑操,用餐时间维持秩序,中午午休、下午放学后与学生一起活动,晚上清点学生就寝人数,对请假情况与班主任联系核实,并清查就寝纪律。老师和学生接触多了,更了解情况,更有利教师教育学生。有老师在学生身边活动,不良行为必然收敛。以上两个方案都要制定值勤记载表,由值勤老师填写,发现学生不良行为一定要教育,不能轻视,学生的处理严格记档案,不能走过场,失去威慑力。事件采用逐级管理体制,校务值日处理日常较小事情,严重一点的事件交政教处,并充分与班主任联系沟通。值班教师、班班主任、政教处相互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当然学校也
应该给值勤老师生活上的方面。
二、丰富课外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学校或年级组充分利用学校场地或器材,搞不同形式的文体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认为校园活动丰富多彩,生活有趣,避免他们产生出校门的想法。如年级组或班与班之间可以进行篮球赛、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这样有一部份学生参与活动,有一部份观众,剩下还有多少会调皮呢。远程教育模式三的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室,可以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班主任大力引导学生进阅览室看书,阅览室购一些适合他们爱好的期刊,在下午开放。
三、规范实施,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宿舍不规范的尽量规范,即将改建或新建的,就要按标准化或高标准设计,以有利于住宿生的管理。创新开展后勤服务工作,尽量符合学生需求。引入社会化元素,比如,学校食堂可小炒,满足部分经济宽裕学生的口味;卖些小吃,变换口味风格等。让学生感觉伙食丰富,不到校外就餐,避免发生校外食品安全事件。
寄宿制学生的管理要多调查研究,还可以跨学校跨区域进行交流,探索出适合本校的好方法,既能创建良好学校氛围,还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能保障学生的安全。
第五篇: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模式
探索农村寄宿制小学
学生管理模式
党的十八大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对于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麻黄梁镇中心小学始建于2006年,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地处榆林市城东35公里处的一个小镇。学校占地面积15022平米,建筑面积是3200平米,学校现设有1—4年级,8个教学班。在学学生420名,教职工20人,是一所不完全小学。
学生来自周边的24个自然村。由于小镇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家长整体素质的不高,面对社会各种诱惑,单亲儿童,留守儿童的逐年增加。同时,学生低龄化的趋势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使学校生源杂乱。
以上这些因素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在管理中,我校紧紧围绕办学理念,从四“探索”模式出发。
一、探索阶段生活目标,培养“学生自理”
1、生活区的工作从表面上看是衣、食、住、行,实际上教育与教养都包含在学生的学中和做中。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劳动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者做,勤于动手,肯于动脑。
我们的做法是对寄宿学生以指导性帮助为主,让学生在劳动技能中体现“生活自理”为此我们对各年级提出相应的要求:低年级要做到会叠被子,摆物品,整理床铺,中年级同学要做到摆放有序,学会布置寝室。指导教师只是参与其中,不起主导作用,因时、因地、因事、因人随机地进行生活管理教育,定期每周开设一节生活课,根据确定的目标为学生传授生活管理知识,坚持每月进行“内务全优”、“文明宿舍”、等评比活动。每年举行一次生活技能比武比赛(如叠被子、打水、整理生活用品等)。通过开展评比活动,检查落实目标的完成情况。
二、探索教师示范引领,培养“行为自律”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于这方面的培养。
1、制定学生行为规范,严格约束
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促使他(她)们自觉遵守校规校级,尊重他人,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对于大部分时间在学校的学生,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我校非常重视指导教师的师德建设,采取定目标、跟措施的方法,积极组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道德水准,并寓于学生的生活教育与管理之中。
三、探索安全管理机制,做到“全程监控”
1、注重学生日常学习与活动的教育。由于学生24小时在校园内,对于他们的安全教育也是全方位的,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严密组织、强化管理。对于每项活动都要认真组织好,充分调动班级干部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活动秩序。
2、接送学生工作的安全教育。接送学生安全工作时寄宿制学校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接送工作主要包括礼拜接送学生和平时临时性家长接送学生等各项工作。
3、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是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和前提。我校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方法,提高每位学生的安全意识。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才得到更好的保障。
4、进一步做好校方责任保险工作。每学年学校认真落实校方责任保险工作,校方责任险切实发挥了转移办学风险的作用,校园安全得到了切实保障。
四、探索学生生活管理机制,感受“自强有爱”
1、注重生活环境建设,营造大家庭温暖。寄宿制学校此时应转换自己的角色,充当学生的“家”,努力营造家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学校还应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开设生活课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补上家庭教育课,教育他们学会自尊、自爱、自立、自强。
2、注重亲情管理,真诚关爱学生。在生活上,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给学生关怀和温暖,使他们能在学校里感受到“父爱”和“母爱”,体验出“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亲情。在学习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亲近每一个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情感,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3、加强心理疏导,消除畏难情绪。新时期的农村孩子,大多数是娇生惯养,几代人呵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过惯了,对父母及其长辈的依赖性很强,突然离开家庭蜜罐般的生活和舒适的家庭环境必然不适应。有的孩子因长时间见不到父母而想家;有的孩子因生活不能自理而心情郁闷;有的孩子因同学之间不能很好地交流而感到孤独;还有的孩子因不适应新的环境而大哭大闹,等。同时,有的家长因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在校寄宿的学习和生活,经常到校探望,严重影响孩子的情绪。针对这些新情况,学校一方面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4、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学生个性。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体,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是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构建学生全面发展平台,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培养学生富有灵性,富有朝气,以克服寄宿制学校给学生培养带来的弊病。
总之,寄宿制学校还应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寄宿制给教育带来的缺陷,实现教育的科学育人功能,为孩子的成人成才提供一方沃土。让每位学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生活区与整个学校真正成为培养成功人士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