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策略与思考
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策略与思考
这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针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我做个肤浅的思考。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策略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建立了由“校长室—德育处—班主任—值周老师—学生干部”共同参与管理队伍,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目的。
(二)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之有效的制度是学校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寄宿制特点学校制定有《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物品采购制度》、《饭堂工友工作职责》、《生活指导老师管理制度》、《学生宿舍卫生细则》、《文明宿舍评比办法》、《损坏公物赔偿制度》、《寄宿生一日行为常规》、《寄宿生作息制度》、《寄宿生请假制度》、《晚间停电管理办法》等制度。
(三)抓好学校的安全卫生工作。
安全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学校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学校能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理念,切实把学校的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1、学校成立寄宿生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确立校长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地位。
2、认真完善和落实各种安全卫生工作制度。(1)《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学生的床架是否牢固,教室、宿舍电线是否完好等;(2)《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保证了学生的饮食安全;(3)根据《夜间值班教师工作制度》要求,除治安员外每晚都有两名教师值班,每半小时巡视学生一次,直到第二天学生起床为止;(4)《学生宿舍卫生细则》的落实可预防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发生;(5)《寄宿生请假制度》严格规范了学生请假办法,每次请假都汇报家长,只有班主任和家长双方都同意学生才能请假,防止了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6)针对农村地区晚间经常停电的特点,制定《晚间停电管理办法》,规定晚上下班老师必须带好学校统一发放的手电筒,教育学生遇上突然停电时要保持冷静,经老师带队才能离开教室,预防楼道踩踏事故的发生,同时学校在所
有的楼梯、走廊安装应急照明灯,购买发电机组,保证停电后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正常进行;(7)《生活指导老师管理制度》规定学生的饭后活动时间由生活老师进行走动式管理,预防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强安全教育和演练,每周星期五下午学生放学回家前由德育处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后才能离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踩踏、消防、地震等演练。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1、以制度学习为入口,规范学生的行为。每学期的第一周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组织寄宿生细致学习《寄宿生一日行为常规》、《寄宿生作息制度》、《寄宿生请假制度》、《学生宿舍卫生细则》、《文明宿舍评比办法》、《损坏公物赔偿制度》等制度,使学生明确在校内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通过组织各种评比和竞赛,提高学生的生活自我管理水平。学校每周都进行文明宿舍评比,对获得文明宿舍称号的宿舍颁发锦旗,奖给两包洗衣粉;每学期的举行一次整理床铺比赛,一次洗衣服比赛,期末每班评出文明卫生小标兵5名。通过各种榜样的力量和相应的鼓励,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得到不断规范和提高。
3、充分利用学生参与管理学校。学校成立有由学生自愿组成的各种管理组织,如“纪律巡视组”,负责在课余时间巡视学校,看有没有同学违反校规,如有及时制止或汇报值周老师;“卫生巡视组”负责检查学校清洁卫生,发现同学有不卫生行为及时制止,对不卫生的地方进行整治;“体育活动组”负责组织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由于是由学生自己组成的管理队伍,正好弥补了教师管理时存在的漏洞,因而管理效果很好
(五)、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寄宿生除了上课和休息之外,有很多的课余时间,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拓宽视野、发挥特长、强身健体的关键,为此学校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每天晚饭后的5点30分到6点10分是校园小广播站广播时间,广播内容有:美文共享、幽默笑话、校园信息、好人好事、音乐欣赏、关心时事等内容,使学生在茶余饭后享受到文化的熏陶。
2、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每天晚饭后在值周老师和体育组学生干部的组织下,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技,同时坚持学生晨练制度,使学生强身健体、发挥特长,在县里举行的运动会中我校的寄宿生屡获奖项。
3、每周星期组织一次学生观看优秀教育影片,通过影片的感染,使学生热爱祖国,明辨是非善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每天晚饭后开放图书室和阅览室,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5、每班每周有一节信息技术课,使学生会使用电脑来帮助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体验现代信息技术之奇妙。
6、每月开展一次文艺晚会,所有节目都是由学生自导自演,会场虽然布置简陋,但却不乏精彩感人之节目。
(六)为学生创设优质的生活环境
1、加强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优雅美丽、充满书香气息,达到潜移默化、环境育人的目的。
2、积极改善学生住宿条件,使学生住得舒心。
3、学校饭堂坚持公益性非营利原则,坚持保本经营,科学配餐、丰富多样的饭菜,使学生吃饱吃好。
二、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值得思考和亟需改进的地方
1、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制度。
2、加强研究,促进发展,把寄宿制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开展一系列探讨性的活动专题,相互交流,相互促进,集思广益。
3、家长接送学生上学、放学的车本身很多是“三无”车辆、农用车、报废车等,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需要政府、交通、学校等部门的联合整治。
4、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村屯都有了网吧,学生双休日回家时有个别学生迷恋网吧,甚至夜不归宿,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此,除了学校需加强对学生进行教育、家长加强对子女进行监督外,有关部门应联合加强整治这些村屯网吧。
5、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临时住房问题无法解决,影响了对寄宿生的管理,上级应拨款建造教师临时住房,每间面积20平方米左右即可。
6、按照学生人数,配备配足专职医疗保健人员。
7、学校无专职合格治安员,治安员工资无专项资金,影响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
第二篇: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与思考
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与思考
一、建立农村寄宿制中心学校势在必行
临高县是个人多地广的市县,全县境内多为平原地带,自然村分布较广,人口居住极为分散,加之受历史上村村办学的传统的影响,形成了村村办小学,过于分散的学校布局结构。这种不合理的布局结构,使原本严重不足的教育资源更是捉襟见肘。绝大多数农村小学设施十分落后,现代化设备无从谈起,有近四分之三的农村小学无法保证起码的开齐功课开足课时,师资严重紧缺,加之教师素质不高,70%为民办代课教师,正规师范生相对太少,这种现状导致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成绩不尽人意,学生流失严重,学校趋于崩溃边缘,城乡教育差异越来越大,干部群众对此极为不满。临高是个贫困县,贫困农村教育的客观现状,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使调整布局结构、整合教育资源、创办农村寄宿制中心学校,成为了我县各级领导振兴基础教育的必然选择。为此,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充分利用危改契机,于2005年实行全县小学校布局调整,2006年消除D级危房,村小合并,撤掉麻雀学校,兴建了8所(文澜江、东英、博厚、博北、美良、五联、和舍、五峰)农村寄宿制中心校。从而提高了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解决了农村学生每天走十几里路上学的困难,给他们争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同时又减轻了农村筹资办学的负担。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措施得力,发展迅速
我县农村小学经过布局调整后,建立了8所寄宿制中心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同心同德,开拓创新,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提高了办学效益,教育教学稳步提高,显现了勃勃生机的景象,在教学质量、体育、文艺诸多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有:
1、教育资源使用效益。创建寄宿制中心学校前的学校多数都是“袖珍”学校,村村有小学,使有限的资金过于分散使用,难以形成规模较大的办学效益。撤销部分学校建成寄宿制中心学校后,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改善办学环境,更新教育设备,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益。
2、优化农村教师队伍。创建中心校以前,由于教师缺编,全县农村小学专任教师紧缺,大多数都是开语文、数学两门功课,几乎没有专职的图、音、体、英、美等的教师,教师上课较随便,相当部分教师为了赶集或干农活,自己随时调课或随便不上课者屡有出现。创建中心校,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两年多时间内招聘了903名新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特别是中心校优先聘用优质教师,分流不合格教师,配足配强各学科教师,优化了教师队伍,保证了课程的开设率。
3、我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学生每天十几里路上学的奔波,给农村孩子争取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同时,通过学校里的集体生活,培养了使用学生集体荣誉感,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学会了文明礼仪的习惯。
4、学校抓课余生活,打造住宿生“快乐校园”。由于住宿生在校时间长,空余时间多,学校想方设法开展课外兴趣活动,为住宿生开展了艺术培训、表演、美术、舞蹈、书法、读书等活动彰显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的特长。
5、创建寄宿制中心学校,农村小学撤并,减轻了农村办学的负担。农民不再为改善村小学条件,修缮校舍、购置设备等集资和投工投劳面烦脑。同时,孩子远离父母到学校住校,让家长有了更多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专心做好工作。
三、浅谈住宿生的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共创平安学校
住校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繁杂琐碎,做好住校生安全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保证学生安心学习,而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让成百上千的家长能安居乐业,保证他们把精力集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因此,学校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从“细”处考虑,从“精”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1、抓学生档案管理,一个萝卜一个坑。学校住校生档案管理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那么如何建立“住校生”专项档案管理呢?建立住校生档案管理,要做好学生基本情况造册,并且是每人一本,以方便查找。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所在年级、户主姓名、家庭住址以及租住房屋地址、家庭情况、思想道德状况、学习状况、行为习惯、生活状况、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状况、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以及当前监护人联系办法等,对学生进行全面掌握。
2、制定值班制度。值班室每日必须有两名带班领导和值班教师;备有直拨电话、常用药品、本校教师电话本,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值班教师每晚在学生就寝后,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寝室,做到“三问”(问人数、问纪律、问学生身体情况);“三看”(看睡姿、看盖被、看有无异常情况)清点学生人数,情况如实载入点名册中。
3、制定住校生请假制度。住校生请假问题不可忽视,这一环节弄不好会容易出问题,责任重大。因此,学校要制定明确的住校生请假制度。怎么做呢?我们不妨这样制定:住校生请假必须先到总务室(住校生主管领导室)领取请假条表,然后到宿舍管理员签名,经同意再到
4、建立宿舍、学校、家长联络平台。小学生年龄小,且住校人数多,单靠教师的管理,无法做到顾全大局。建立宿舍、学校、家长联络平台,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住校生管理,可以有效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譬如,深夜学生生病,是学校最头疼的事。虽然每晚都有巡逻教师,但夜间学生睡觉,我们不可能叫门询问,影响学生的美梦。所以,学生夜间有异常情况,我们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设立寝室联络员,学生夜间有异常情况,联络员可以在第一时间报告给值班教师,值班教师在及时处理的同时,再通知带班领导和家长或委托监护人,可以使我们全方位协调处理异常事件,确保学生的住宿安全。
(二)、抓宿舍管理,规范化学生生活行为
宿舍是住校生走出教室之后的“家”,同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这里也需要和谐,需要温暖,需要快乐,学校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幸福温馨的环境,使他们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学习,让他们在这个“家”里享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真情也回报真情,提升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因此加强宿舍管理对于学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加强宿舍管理,规范化学生生活行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制定宿舍各种管理制度。制订《文明宿舍评选方案》、《内务检查记录表》、《寝室公约》、《寄宿生作息制度》等制度,利用开学典礼、每周升降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班会等时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学习等让学生人人知晓学校校规校纪,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2、抓宿舍军事化管理,训练学生做到“六个一”和“六个无”。即:寝室内务整理达到“六个一”:毛巾叠成一条线、口杯摆放一条线、牙刷倾斜一条线、被子摆向一条线、鞋子摆放一条线、盆桶摆放一条线;室内整洁做到“六个无”:地面无纸屑、墙上无印迹、室内无垃圾、桌内无杂物、窗台桌面无积灰、桌面无涂刻。使宿舍就像在军营里的一样整洁。通过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克服生活懒散、拖沓、杂乱无章的生活作风。形成生活有节奏、有规律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一生受益无穷。
3、抓宿舍文化管理,举行“我的宿舍我当家”宿舍文化评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剪、贴、画,为了自己的宿舍环境创造“亮点”,感受到作为寝室主人的快乐,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实现对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
(三)、抓课余生活管理,打造“快乐校园”。
抓好住校生业余生活,将其开展得有声有色,不但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快乐健康成长,而且也能让家长从子女身上看到我们住校生的管理及成效,对学校的管理感到称心。
那么如何将课余生活开展得有声有色呢?这就需要学校每位教师都来积极构想住校生的课余活动。如班主任、科任教师考虑如何加强学生的辅导和转化;体育教师思考怎样开展住校生的体育游戏,体育锻炼、计划等;艺术教师思考怎样进行艺术培训、表演、美术展览等等,这不仅指学生成绩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因此,住校生管理不仅是学校管理层的事,也是全体教职工的事。
四、存在突出的问题与思考
我县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四年来,实现了资源的优化组合,学校办学效益也有了提高,但寄宿制学校创办毕竟刚刚起步,与标准化、规范化、军事化建设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有:
1、办学条件滞后
创建农村寄宿制中心学校,在全县财政资金比较有限的情况下,但也基本解决了中心校的教室、宿舍、食堂、操场等的基本建设。而学校的装备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学校教学设施装备相当落后。同时在有限的装备资源中,使用效益相当低下,尤其是实验仪器室、图书、电脑、多媒体等的功能室应用极为有限,难以发挥现代教学效能。
2、教育行政部门缺少对寄宿制学校的指导
由于我县创办寄宿制学校是个新生事物,学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全县8所寄宿制中心校大部分将学生的保安全、保生活作为学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十分重视了学生的生活和安全管理,开展教研教改及新课开发力度不够。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也忽视了对寄宿学校的正确指导。
3、住宿生的管理人员编制严重紧缺。全县8所寄宿制学校的工勤人员简直是“0”,一所600多名住校生的学校没有生活管理员,没有保育员,没有校警,没有校医,住校生24小时的管理均靠上课老师兼管,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在校教师当天值班管理住校生,次日又要上好一天的功课,导致教师工作量加大,负担过重,管教质量不佳。
4、寄宿制学校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住校生在学校吃、住、学习,单单仅教几节课是不行,要多开设课外兴趣班活动,以满足住宿生课外时间的需要,让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因此,中心校要合理配足图、音、体、美、计算机等的术科教师,不断拓宽培养学生的特长。
5、住宿生的管理经费没有保障。住校生一天24小时吃住在校,用水、用电、门窗门板及厕所维修等的费用开支大,而目前学校的公用经费(与没有住宿学校生均拨款一样)十分有限,根据四年来的管理经验,每生一年的管理费用两百元左右,久而久之将造成学校负新债。为此,建议通过三种途径保证寄宿生的管理资金:(1)建立财政专项资金,按生均拔款;(2)动员社会办学和企业团体投入教育。发挥基金会的作用,支持寄宿制学校发展;(3)建立健全逐年递增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寄宿制学校的正常运转。
第三篇: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结
车田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结
边远山区农村人口比较分散,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留守儿童较多,农村小学寄宿制就是应对这种形势而采取的学校布局调整。如何使这些寄宿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我校通过创建寄宿制学校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我校寄宿制的建设与管理谈几点看法:
一、我校寄宿生基本情况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及主管局的统一部署,我校于二0一0年秋季开始对车田村委会、龙兑村委会教育资源进行布局调整,原车田小学、龙兑小学合并实行寄宿制学校管理。目前全校共有学生387人,教学班10个,原龙兑小学93人全部住校,85%学生来自边远山村。
二、推行寄宿制建设的步骤与做法
(一)推行寄宿制建设,统一思想是前提。
虽然寄宿制建设有很多优越性,但推行小学寄宿制初期,社会、家长、学生对它的认识还不够,甚至部分老师对它的理解也不深,作为新生事物,人们对它还不能完全接受。为此,在寄宿制的创建初期,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加大宣传让群众了解,让社会认可。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三会”、“两访”、“小手牵大手”等形式积极进行有益的宣传动员工作。“三会”,即分别召开教师、家长、学生动员会,首先对教职工、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进行动员,让他们认识到推行寄宿制建设的必要性;“两访”一是访家长、二是访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家长和即将要并入的学生知道寄宿制学校的优越性;“小手牵大手”,即通过在校学生向社会和家长宣传,让整个社会进一步认识和支持寄宿制学校建设。
(二)强化食宿管理工作,是办好寄宿制学校的重要保障。
1、强化食堂和宿舍工作人员管理。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高度重视食堂和宿舍的管理工作,在教师工作分工时首先考虑配足、配齐、配强食堂和宿舍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这两支队伍的特殊作用,学校先后制定了《食堂工作人员管 1
理制度》、《食堂工作人员从业管理制度》、《住宿生管理制度》、《值周教师值周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把对寄宿生的管理放在学校管理工作之首位。
2、打造安全、卫生、舒适、温馨的宿舍文化,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家”的感觉。、学生在寝室里住的时间占了他一天生活时间的大部分。为此创设安全、卫生、舒适、温馨的住宿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尤为重要。我校为寄宿生提供创设适合小学生“两休”的铁架床,统一物品摆放要求,值日老师、守夜教师每天检查学生寝室设施的安全状况,并给寝室开窗通风;每晚检查和巡视学生的就寝情况,提醒学生及时入睡和帮助学生盖好被子等。及时消除宿舍存在的安全隐患。班主任和生活老师每天两次不定时深入学生宿舍检查宿舍内务,帮助指导寄宿生整理寝室物品摆放和美化工作。
(三)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寄宿制办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本学年,从撤点并校以来我校就紧紧围绕寄宿生的“衣、食、住、行、导、育”六方面内容开展实践研究,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促进他们良好品质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使他们健康成长。
1、管“穿”。寄宿生每周只能返家一次。为此,我们的班主任、生活、值日、值周老师对学生的穿衣监督指导尤为重要,每天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提醒他们更换添加衣服、鞋袜。同时帮助或指导学生学会洗涤小件衣物,确保寄宿生穿戴干净、整洁。
2、管“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儿童虽然离开了父母,但不能让他们觉得学校缺了父母般细致的指导和关怀。为此,我们安排专人(每周的值周教师,主要以班主任为主)教育、指导他们学会如何安全有秩序打菜饭,培养他们良好、卫生、文明的就餐习惯。丰富学校进餐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恩、文明礼貌、珍惜粮食等教育,学校从一切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出发,适时为他们改善营养,以保证每个寄宿生吃饱、吃好,健康成长。
3、管“住”。科学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寄宿生能有充裕的时间休息,这段时间主要是由值周教师负责。
4、管“行”。我校寄宿生的家大部分来自边远山村,一般离校较远,交通不便,山路近则8、9公里,远则15公里,他们往返于家校途中的安全令家长
很不放心。为了确保学生放学回家的人身安全,学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要求每个班的学生在放学回家都要履行家长接送签收手续,并要求每个班级要做好记录。同时在每周学生返校时间要求值日教师提前到校做好清点学生到校情况的工作。
5、管“导”。每天安排两名教师值周。两名值周教师中,作为学生的生活、思想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工作。
6、管“育”。即教育,重点是自理能力的培育。我们立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群体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和自强自律、开拓创新精神的培育。学校从寄宿生特点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做到生活在哪里,安全课堂到哪里。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以生活常识传授为基点,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核心,以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为根本,以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开展校本课程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取得的成绩:
由于我们方法正确,措施到位,学校寄宿制管理工作实现了“两个转变、三个变化、三个提高,一个促进”。
(一)家长的两个转变:
1、有疑虑变为了有信心。
2、担心变为了放心。在动员并龙兑小学并入时,许多家长是不赞成的,可是现在家长的观念都改变了。
(二)寄宿生的三个变化:
1、不安变为了愉悦。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学生有了“家”的感觉,生活、学习安稳有序。
2、从依赖到学会自理。我校多数寄宿生进校前是不爱洗澡刷牙和叠被的,现在他们都已学会了自理,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3、郁闷变为了开朗。如今在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寄宿生们的欢声笑语。
(三)两个提高:
(1)寄宿生学习成绩得到进一步提高。
(2)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尽管学校寄宿管理工作增加了老师们的负担,但却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自理能力明显的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一是远道学生交通安全保障难。我校寄宿生覆盖10个村,居住地距学校有10公里以上的占学生总数的40%,其中15公里以上的约占15%。每逢周末放假,虽然学校教育学生及其家长拒乘“三无”车辆和农用车。但是,由于山区交通不便,学生及其家长违规乘坐“三无”车辆和农用车的现象仍屡禁不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是教师超负荷工作精力难支。学生吃住都在学校,学校对学生管理的时间就由8小时变为24小时。所以,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特别是值日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大多在14小时以上。很多教师极度疲劳,教师的教学教研时间严重不足。
三是学生食宿改善困难。由于学校基础设施普遍不足,特别是冬天学生的热水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四是学校的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学生住校以后水电维修开支过大。针对以上寄宿制学生管理中的难题,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1、培养一支合格的生活老师队伍。教师编制适度向农村寄宿制学校倾斜,为学校培养一批责任心强、敢抓敢管的专业的生活老师队伍(寄宿生管理员),保证学校寄宿生管理工作的正规、安定、稳定,化解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压力。
2、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联防机制,努力消除学生上学交通安全等各种安全隐患,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杜绝乘坐“三无”车辆和农用车现象。
3、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寝室、餐厅、楼道、墙面、管理等文化氛围,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教育与进步。
宜良县车田小学 2011年8月18日
第四篇: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与管理
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与管理
一、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现状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是国家为扶持西部贫困地区“两基”攻坚而设立的专项工程,主要是帮助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以农村初中为主的寄宿制学校。巫溪县从2004年启动“两基”攻坚工程以来,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科学规划、合理部署,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寄宿制学校数量较多。巫溪县地理位置偏远、幅员辽阔、山多坡陡、交通不便、住户分散的县情,决定了该县必须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推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县现有20所中学和 47 所中心小学为寄宿制学校,占中小学总数的73.6 %,高中、初中和小学寄宿生分别达到6192人、25044 人和10229人,占在校高、初中和小学生的比例分别为70.8%、91.6%和 23.3 %。
(2)社会认可度较高。寄宿制学校由于集中了师资、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了规模效应,其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明显高于非寄宿制学校。在对住宿生进行管理的同时,许多老师会对住宿生进行额外辅导,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这是一些父母无法办到的。同时,实施寄宿制管理,也有效解决了边远艰苦的农村小学生上学难、寄宿难的问题,增强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社会满意度较高。
(3)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的基础较好。为顺利推进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巫溪县教育局不仅狠抓规划,将寄宿制工程规划落实到乡镇、学校、项目,做到了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并且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增加教育投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寄宿制学校经费紧张的问题。2004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了中央和重庆市寄宿制专款5000多万元,合理使用对口支援、社会捐助资金,正是这些建设资金的充分使用,改变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面貌。除此以外,巫溪县教育局还成立了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寄宿制工程建设日常工作和项目管理,保证了对寄宿制学校工作的督导和考核力度,有效促进了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金投入少,经费短缺
农村由于受社会经济水平和地域条件的的制约,投入到教育中的能力有限。在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教育附加费和社会集资被取消,而我国对于学校的基本建设和教育事业经费的分配则是按学生人头数来拨付的,因此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显得捉襟见肘。由于寄宿制学校要满足基本的住宿条件必须配备食堂、宿舍等基本的学生生活设施,以及每学期支付大量的燃料费、学生医疗费用等,相比非寄宿制学校而言,寄宿制学校存在的经费缺口更大。为切实做好寄宿制学校的新建和改建工作,国家“两基”攻坚办也对项目学校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以保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对西部地区的农村学生率先实行义务教育政府买单的政策。重庆市政府也从2006年春季开始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将继续享受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活费补助。这些举措使得重庆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状况大为改观。但在具体建设中,寄宿制学校的的发展仍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缺口,这种现象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尤为突出。巫溪县地处三峡库区,偏远山区的教育成本较高,基础教育
1经费的投入不足,仍是困扰当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在调研组成员所走访的长渡小学、宁厂镇小学等几所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学校领导普遍谈到,学校寄宿制教育的建设与发展缺乏相应的教育资金的投入,导致住宿条件差、宿舍设施简陋,煤炭与水电存耗费量大、寄宿制的学生医药费用无法保障等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并且,多数学校都背负着债务负担,每年要向银行或企业支付巨额的贷款利息,从而导致学校运转困难,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教师素质不高,师资结构不合理
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师学历普遍偏较低,素质不高,缺乏专职后勤人员,师资结构不合理。首先,人员编制不足,后勤管理人员缺乏。许多寄宿制小学没有专职的学生生活管理、卫生保健和安全保卫人员编制,并且寄宿制学校都没有设置心理健康工作岗位。为了保证寄宿制学生的安全、照顾他们的生活,许多小学的班主任不得不身兼数职,既是生活老师,也是卫生保健人员或者安全保卫人员。而小学的班主任一般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平时还要兼顾教学任务,繁重的课程任务和工作压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也制约了农村寄宿制小学的长远发展。其次,师资结构不合理,缺少音、体、美等课程的教师。许多小学教师数量过剩,但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却严重缺乏授课教师。调研组走访的几所小学,均没有专职的音乐、美术等素质课程的教师,而是由平时教学任务较轻的老师兼任。这不仅埋没了部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也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再次,部分教师素质欠缺,师德意识不强。许多乡村教师学历较低,基础较差,知识面狭窄,人文素质不高,缺乏相应的教学胜任能力。并且,由于工作年限短、工作经验不丰富以及乡村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等原因,部分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精神,师德修养不高,在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除此以外,按照巫溪县教育局的规划部署,目前必须保留的村级学校为202所,其中教学班为517个,共有10890名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村级校将因经费短缺以及生源减少而自然消亡,小学教师将逐渐过剩,且多为新招教师,素质普遍较低;城区学校则因学生不断增加,需要不断补充教师。所以,巫溪县教育局采取公开考核,择优选用的方式,选拔优秀的乡村教师去城镇教书。虽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小学的师资水平,加大了城乡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差距,阻碍了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三)学校管理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由于管理理念落后,缺乏相关的保障制度,部分寄宿制小学处于管理无序、混乱、现行管理体制与学校发展计划相冲突的状态。第一,部分小学校长缺乏先进的理念指导,管理水平低下。由于经济条件和地域限制,校长们一般没有经过专门的岗位培训与指导。在工作过程中,他们往往凭借经验办事,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方式简单粗放。而巫溪县山高坡陡、地域辽阔的县情也使得学校之间交流困难、信息闭塞,教师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不畅,学校决策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第二,寄宿制小学缺乏相关的安全制度作保证。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把学生安全防范与管理作为寄宿制小学建设发展的首要任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学校布局不规范、不合理,学校在安全工作上的侥幸心理等原因,使得学校的安全保障制度行同虚设。而学校基础设施布局不规范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由于资金缺乏,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第三,寄宿制小学对学生的心理关怀力度不够。由于大部分小学没有专职的生活老师,由班主任兼任后勤管理人员。繁
重的教学任务使得班主任精力有限,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而寄宿制学生由于远离父母,容易产生孤独感甚至厌学情绪,无法有效适应学校的生活。如果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力度不够,缺乏积极引导,学生就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第四,寄宿制小学忽视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引导与发展。正如前面所描述的那样,班主任由于精力和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文体活动、课外生活。一方面,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缺乏有效引导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农村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四)办学条件差,缺乏规模效益
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简陋是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调研组成员对走访的几所寄宿制小学进行取证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学校校舍面积不达标,布局也不够合理。学生宿舍基本上由教室改造而成,缺乏学生生活服务设施,并且这些建筑基本上都是土木结构、简陋破旧的平房,房屋坚固性不强。以巫溪县农村寄宿制教育发展较好的长渡小学为例,2004年,中央专款拨付4.5万元使其发展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筑面积为168平方米;2006年,中央专款再度拨付21.6万元,增加建筑面积605平方米。现有学生人数231名,其中有113名寄宿制学生。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学校宿舍为12人间,校内设有两个食堂和一个厨房,而食堂、厨房均由教室改建而成。虽然学校对寄宿生工作的管理较为规范,并且有专门的生活教师轮流值班,但学生的居住条件仍然稍显简陋,没有储物柜、窗帘。在寄宿制教育发展较好的巫溪县人民希望小学都存在着设施简陋、布局不规范的现象,更何况其他发展条件更为薄弱的学校。在对在校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的小学进行抽样调查时,我们发现,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更为简陋。由于巫溪县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农村寄宿制小学分布较为分散,无法有效集中教学资源,发挥规模效益。这些学校不仅存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这一普遍特征,而且宿舍的采光和取暖设施均不符合标准,厕所、开水房的布局不也规范。并且学生宿舍离厕所、开水房较远,学生晚上行动极为不便,为学生的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寄宿制学校本身的一些不规范因素加上学生年龄小,自理和自卫能力较差,使得学生在住宿、吃饭、以及往返学校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三、促进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寄宿制小学的发展必须依靠国家、地方、学校的共同努力。首先,国家对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应有所区别。从宏观层面来说,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政策扶持是保证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正如在调查中所了解到的,寄宿制学校由于后勤人员的工资、水、电、煤等燃料的经费支出,学校的管理费用远远高于非寄宿制小学,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财政运行也相对困难。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资金倾斜和政策支持,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对实行税费改革后形成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缺口,应按政府核定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定额,在上级人民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从财政上保证寄宿制小学的运转。其次,地方政府应该切实贯彻国家政策,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并适当保证财政上的配套支持。重庆40多个区县由于环境、地理位置等条件的差异,经济发展程度也有所不同。如果政府仅仅按照学生人数来拨付经费,势必会导致各区域之间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所以,政府应该根据各区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发展战
略和资金配套措施,保证类似于巫溪县这类偏远山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发展。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增加对寄宿制小学中贫困学生、单亲家庭儿童、孤儿等特殊家庭学生的生活补助,缓解寄宿制小学的财政压力。再次,学校应该大力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向上级争取项目、向企业筹集资金等方式筹集更多的资金。实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对点支持与资助,开展城镇学校与农村寄宿制学校之间的教学扶持活动,支持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生活环境的改善,充分发挥寄宿制小学整合资源、教育教学的功能。
(二)促进教师队伍队伍建设,优化师资力量与结构
大力推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完善师资结构。第一,增加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编制,设置专职后勤管理人员。寄宿制学校承担着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双重任务,负责学生的教育、管理与培养等工作。因此,寄宿制小学必须配备专门的后勤管理人员,落实学生的安全保卫、生活管理、卫生保健等后勤保障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使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减少学校的安全隐患,防止因为学生年龄小,无人照看而引发的一系列安全事故。同时,增设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岗位,加强与寄宿生的交流、沟通,缓解他们因为远离家人所产生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第二,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对教职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让他们明确职能及要求,把握特点与方法,并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管理活动。从08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新一轮全员培训,用5年时间完成农村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业务培训,对农村教师实行免费培训。通过教师结对帮扶、课堂实录观摩、专家典型引领、县内外校际交流等形式,加强教学研究活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从师风师德建设开始,规范教师的行为,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第三,优化师资结构,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去农村小学工作。建立“教师信息资源库”和“教育管理干部信息资源库”,每年根据不同学校的需求情况,公开合理地选调教师;根据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结合管理干部的能力特点和政绩表现,合理配备学校领导班子;切实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师队伍,引导城镇超编学校教师到农村缺编的寄宿制小学工作。建立城镇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支教制度,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学,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师资的合理流动。除此以外,加强对英语、艺术等学科任课教师的选拔,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无专业的英语、美术教师的尴尬局面,同时,也减轻兼任多门课程教师的教学任务和课程压力,促进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完善学校管理,健全相关制度
通过加强和完善各种常规制度的建设,改革学校管理模式,从内部管理的改善来提升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效益。健全学校各类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作为学校教学和管理活动的依据。明确学校主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落实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保证信息畅通。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来提升学校管理人员,充分发挥校长和教职工的积极性,以及工作潜能。完善学校安全、教学、学生生活和卫生等方面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加强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寝室食堂和饮食卫生的管理,实现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规范化和科学
化管理。建设丰富多彩的活动阵地, 创建优良的人文环境,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切实提高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效益。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抓好安全排查,消除安全隐患。通过班会、板报、座谈会、讲座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对广大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提高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成立由校领导、班主任老师、生活老师、保安人员等组成的值班巡查组, 在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时间、场所进行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做到防微杜渐。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事后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安全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内人力、物力、财力、经费都能及时到位,从而避免损失的扩大和事故的升级恶化。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制度来发挥寄宿制小学的综合效益,促进巫溪县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建设与发展。
(四)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发挥集中办学的规模效益
在政府增加教育经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财政经费得到有效保障后,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一方面,要加强学校的配套设施建设,改建校舍,合理规划校园,设切实开展抓好农村学校的“五改”工程(改水、改厕、改食堂、改宿舍、改运动场)。通过调查摸底,对巫溪县在“两基”攻坚过程中还没有完成“五改”任务的农村寄宿制小学进行有计划地改造,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要实施城乡学校教育装备配套工程,分批次、逐步完成农村寄宿制小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音响等系统的装备建设,完善和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设备,比如购置信息技术教育设备,添置课桌椅、学生床铺、食堂餐桌等,切实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和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快“农村教育城镇化”的步伐。所谓“农村教育城镇化”就是指通过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减少村办学校,尽可能地扩大农村建制镇或传统集镇所在地学校的规模,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规模效益。根据巫溪县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和所处区域特点,进一步调整寄宿制小学布局,整合规模较小,学生人数较少的村小,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重点建设一批寄宿制小学,集中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的功能和集中办学的规模效益,在适应农村城镇化需要的同时,也加快寄宿制小学的发展步伐。
第五篇: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初探
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初探
思南县香坝小学
我校通过二年创建寄宿制学校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直参与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的我有着强烈的感触,以下就以香坝小学推行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为例,谈谈几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学校硬件建设方面
(一)加大宣传,统一思想是推行寄宿制建设前提。
虽然寄宿制建设有很多优越性,但推行初期,社会、家长、学生对它的认识还不够,甚至部分老师对它的理解也不深,作为新生事物人们对它还不能完全接受。为此,在寄宿制的创建初期,寄宿制建设要循序渐进,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加大宣传让群众了解.让社会认可。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三会”(即分别召开教师、家长、学生动员会,首先对教职工、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进行动员,让他们意识到推行寄宿制建设的必要性)“两访”(一是访家长、二是访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家长和即将要并入的学生知道寄宿制学校的优越性)、“小手牵大手”(即通过在校学生向社会和家长宣传,让整个社会进一步认识和支持寄宿制学校建设)。
(二)整合资源、搞好硬件设施是实施寄宿制建设的基础。在寄宿生并入寄宿制学校,要得到妥善安排,真正把学校变成寄宿生学习、生活的乐园与温馨的家园。建设规范、现代化的宿舍、食堂等设施是必不可少的。为此,通过教育主管部门争取国家项目投资,规划总投资1102.31万元,到目前为止,除教师周转房、行政办公用房未启动外,已完成校舍建筑面积8588平方米,其中:教学楼3937平方米、学生宿舍楼3437平方米,食堂(含浴室、锅炉房)1214平方米。已完成投资1309.03万元,2010年我校1200名学生住上了宽敞明亮、标准化的宿舍、教室。
二、寄宿学生管理方面
(一)建立长效机制,是强化学校管理工作的保障。
1、强化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工作力度。班主任和生活指导教师是学生相处最多的教师,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充分发挥其特殊作
用,制定了《生活指导教师工作制度》、《生活指导教师量化管理评分细则》《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制度》、《班主任绩效管理奖惩方案》,通过制度把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对寄宿生的管理与班级目标管理考核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规范了班主任对寄宿生管理的职责,又能激励班主任管理寄宿生的积极性。
2、建立全校齐抓共管制度。共制定管理制度14个,除了规范宿管专、兼职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流程外,还规范了从教育教学管理到住宿管理、食堂管理、活动管理,寄宿学生的学、吃、住、玩、行和安全等行为,从而使每项宿管工作都处在学校有条不紊的管理之下。
(二)实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寄宿制办学效益和品位的保证。
1、管“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儿童虽然离开了父母,但不能让他们觉得学校缺了父母般细致的指导和关怀。为此,我们安排专人(生活指导教师)7人教育、指导他们学会与食堂人员配合,如何有秩序打饭、打菜,培养他们良好、卫生、文明的就餐习惯。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作出不同安排,固定就餐餐桌位置,保证学生有秩序地就餐。丰富学校餐厅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恩、文明礼貌、珍惜粮食等教育,学校从一切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出发,适时为他们改善营养,以保证每个寄宿生吃饱、吃好。
2、管“穿”。我校给每个寄宿生床铺都准备了一套床上用品,并每周换洗一次。但受地理条件和家庭情况的制约,寄宿生每周只能返家一次,每周常常只准备一套衣服、一双鞋、一双鞋袜。为此,我们的生活指导老师就会及时监督指导,并及时提醒他们更换衣服、鞋袜。在天气变化的情况下及时检查学生的衣服添减情况,同时帮助或指导学生学会洗涤小件衣物,确保寄宿生穿戴干净、整洁。
3、管“住”。学生在寝室里住的时间占了他一天生活时间的大部分。为此学校创设舒适的住宿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尤为重要。我校为寄宿生提供10人一间的宿舍,每间宿舍门上帖有“住校学生家校联系卡”,生活指导老师每天检查学生寝室设施的安全状况,并给寝室开窗通风;每晚检查和巡视学生的就寝情况,提醒学生及时入厕和帮助学生盖好被子等;生活指导教师帮助指导寄宿生寝室物品摆放和美化工作。同时每月至少一次对寝室进行消毒和被褥拆洗、翻晒,确保学生住得安心、舒心。.4、管“行”。我校寄宿生大部分来自流水方向的4个村,离校较远,交通不便,山路近则10里,远至近20里,他们往返于家校途中的安全令家长很不放心。为此,为了减轻家长负担,学校根据寄宿生家庭分布情况绘制了住址分布示意图,确定学生集散和情况联络
点,并将寄宿生按家庭住址编成若干组,学校选派教师来负责监督该路寄宿生往返学校途中的安全,确保了学生往返学校途中的安全。解决了家长担忧孩子上放学的途中安全的忧虑。
5、管“医”。生活指导教师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状况,学校还聘请乡卫生院医生为兼职校医,并保证24小时电话畅通,负责学生平常小病的治疗和流行病的预防工作。
6、管“学”。每天每班安排有两节晚自习,由该班语文、数学、英语教师轮流下班辅导,下班辅导教师工作作为超课时安排。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生活指导教师的特殊作用,制定了《生活指导教师工作制度》、《生活指导教师量化管理评分细则》《班主任管理寄宿生制度》、《班主任绩效管理奖惩方案》,把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寄宿生的管理与班级目标管理考核结合在一起。生活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生活、思想作指导,负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指导工作;班主任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晚自习、图书的借阅、收看电视节目和播放光碟等服务与指导工作。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这样,既规范了班主任对寄宿生管理的职责,又能激励班主任管理寄宿生的积极性。
7、管“心”。即进行心理辅导。由于寄宿生中大部分为留守儿童,为此,我们立足“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学校设立了“亲情电话”,以楼层为单位配备了生活指导老师,主要是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知道与教育,帮助本室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信心,从而健康成长。
8、管“育”。即教育,重点是能力的培育。我们立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群体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和自强自律、开拓创新精神。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做到生活在哪里,保育课堂到哪里。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以生活常识、技能传授为基点,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核心,以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为根本,以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开展校本课程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管好“育”,不仅为学生营造了校园似乐园的环境,使他们由以前的厌学变得想学、要学,且学得开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综合能力,充分挖掘了其潜能,促进学生活泼、主动、自由地发展。
三、取得的成绩
由于我们的工作方法正确,用全体教师的努力换来了“家长的两个转变”和“寄宿学生的三个变化”。家长疑虑变为了信心。去年刚开学,我校就有100多名学生在外校就读,今年开学,就转回我校70多名。担心变为了放心。刚动员拆并教学点时,许多家长是不赞
成的,可是现在,要恢复教学点的话,家长们又不赞成了;寄宿学生不安变为了愉悦。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学生有了“家”的感觉,生活、学习安稳有序。从依赖到学会自理。我校多数寄宿生进校前是不爱洗澡刷牙和叠被、洗衣的,现在他们都已学会了自理,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郁闷变为了开朗。如今在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寄宿生们的欢颜笑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肯定会面临诸多困境和难题。我们将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边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