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整体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2017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整体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总体形势的同我们的总体经济形势紧密相连,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我国GDP总值虽然再创历史新高为82.7万亿,名义增速为11.15%,不变价增速6.9%,较上年有所回升,增速谷底反弹。通过详细数据分析发现我们的2017年的总体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年末变现更为明显,对一季度的会有一定的惯性冲击。国家在推出海南全境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后,加速在中原地区加速推进周口阜阳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建设更是具有更为紧迫,更为深远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全国宏观总体形势1)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 全年的社会总需求101.06万亿,扣款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5.00%,为2009年跟踪以来的最低增长速度,其中国内总序为97.79万亿,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5.84%;其中12月国内总需求名义增速1.84%,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0.24%,为2009年进行月度跟踪以来的最低增速。分项来看,12月的国内消费增速将为9.4%,为历史新低;投资方面12月投资增速为-2.29%为2008年跟踪以来首次出现投资负增长。投资到位资全年为投资总额99.70%,为2006年以来首次投资资金到位资金低于投资,12月份到位走进仅为当月投资 1.04倍,也为相对较大水平。年末较低的消费增长和较低投资资金到位率必然影响2018年1季度竞争增长。2)财政收入年末放缓,财政赤字快速增长,债务负担,企业经营年末下降严重。国加财政赤字达到3.08万亿元,再次历史新高,较2012年增长3.6倍,2013-2017年政府财政赤字累计达到10.45万亿,年末债务余额28.15万亿,较上年增长24.72%,为年度GDP34.55%;,2017年债务付息达到6185亿元,为政府财政收入的3.58%;支出的3.04%。较高的财政赤字积累现在了后期的政府支持经济增长的能力,并带来的较为严重的债务负担。企业收入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同口径增长11.1%,按照历史数据为全年增长1.10%;利润同口径增长21.%,按照历史数据增长9.28%;其中4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90%,利润同比下降13.4%;12月份月销售收入下降30.31%,利润下降23.99%。四季度的工业经济影响的下滑会对1季度经济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二、农村与农业形势1)农村收入情况综合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2017年全国居民总收入为37.35万亿,较上年增长10.03%,居民总收入占到全部GDP45.16%,占比较上年下降0.4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收入总额7.75万亿,较上年增长6.23%;农村居民占到居民总收入的20.74%。农村居民收方面,外出务工总收入为7.29万亿,较上年增8.70%,占到农村居民总收入的94.12%,非外出务工收入4552亿元,较上年下降22.11%;农民农村地区经营收入占到农业增加值6.95%,农业产业销售利润率仅为3.97%,明显低于工业6.46%销售利润率,农村非外出务工人员年度人均收入2530元/吨,非外出务工人收入处于政府规定的贫困线以下。从人均平均收入收水平来看,我国1.15亿非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绝大部分出与贫困状态。2)造成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人收入下降直接原因。在于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其中2016/17年粮食作物价格下降带来总收入下降10.7%,粮食作物的种植亏损1201亿元,实现农民完全就业人数仅为4741万人,较上年下降28.8%;同时农民利润的下降影响社会总需求8479亿元,影响国家财政收入1424亿元;截止2017年12月末的粮食价格和产量测算,2017/18年的的带来农民的种粮亏损扩大大1812亿元,农民可支配收入进一步下降612亿元,应社会总需求3385亿元。2017年农产品综合价格指数为190.5,较上年下降8.59%;菜篮子价格指数为189.6%,较上年下降10.2%;但是考虑总体种产量增长幅度不大,农民的总收入下降基本同农产品价格指数的下滑幅度接近。总数的下降在7%左右。扣除成本提升农业产业的生产增的净收入的大幅下下降基本属实。受种养业收益下降的影响,农村地区的投入明显下降,2017年农村总投入仅为9554亿元,较上年下降4.12%,农村地区的投资总额连续三年下降,平均投资降幅为3.87%,较2014年农村总投入下降11.18%。农村投入的大幅下降必然影响的农民经营总收入和农民的可支配收入的下降。3)对外贸易逆差压制农村经营性收入。2017年全国农产品贸易总额13567亿元,较上年增长11.08%,占到农业总产值的11.83%。其中,农产品贸易逆差为33596亿元,较上年增长34.1%,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增长影响的农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者的收入水平;逆差占到农业产值的2.93%,农业增加值的5.13%,占到农业产业劳动者总收入的73.7%,较上年提高30.9个百分点。贸易逆差持续快速增长显示我国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在持续大幅下滑。4)农业农民收入较低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地区人均资产占有量的严重不足。农业部初步统计,目前,我国集体所有的资源性资产达66.9亿亩,经营性资产约3万亿元。农村劳动力为3.52亿人,人均经营性资产不不到1万元,扣除外出务工人员1.72亿人,农村地区劳动人口1.80亿人,人均经营性资产的1.7万元。作为对比,全国国有企业总资产为151.7万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112.3万亿;农村经营性资源仅为全国有资产的总额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央行数据显示,2017年末全国经营性总资203.3万亿,1.80亿农村农村经营劳动者仅占社会总资产的1.47%。城镇地区经营劳动者人均经营资产占有量为34.08万元,其中,国有工业企业的人均资产占有量为277万元。城乡劳动者人均经营资产巨大差距决定人均城乡居民人均人均经营收入的巨大差距。5)当前的社会保证制度再进一步固化城乡差距。2017年全国农民养老金的缴纳总额为3288亿元,占到农村地区自主经营收入72.2%,考虑农民医保的缴纳,农村地区的国家收缴比重可能超过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总额;政府向农民发放的养老金总额2398.7亿元,农村地区养老金的收缴和发放比重为1.37倍;农地区领取老金的人员人均缴纳645元/年,老年农民人均领取养老金1571元/年。城镇城地区养老金缴纳总额为4.28万亿,退休职工领取3.79万亿,人均领取比重为37538元/年,城乡养老金的人均差距为23.9倍;考虑政府财政支付的养老金部分,预计总额为4.40万亿,城镇地区人均养老金的收缴和发放比重为0.86倍,城镇地区的人均养老金的总额为43504元,城乡人均养老金的差距为27.7倍。农村地区居民社保医保的缴纳已经严重影响本地经营农民消费能力影响,农村地区的总需求的增长。老年领取的巨大差距,完全二次分配制度上固化城乡居民收入的巨大差距,这是当前农地无法有效流转,农业生产力水平无法实现较快增速的核心问题。农村地区老年人及年轻非外出务工人极低的后入水平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导致我们我国经济增长的放缓。
三、问题解决建议措施农村人均资产经营性资本占有量严重偏低和严重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是导致农村地区贫困的根本原因。解决城乡居民人均资产占有量的差距决定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如果尽快解决城乡居民、不同社会群体的人均资产占有量的巨大差距,我们经济问题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竟会陷入困境,为此我们解决问题在于给予农民的平等的公民权利,允许农村居民地区居民到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多的地区从事就业实现落户,享有当地居民平等的就业,子女就业、社会保障权利,通过人口与资本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实现人均经营资产占有量的基本均衡这是解决城乡差距关键措施。我们必须尽快消除居民户口差异带来的就业,购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差别待遇,从而推动不同地区的劳动力的有效流入,解决城镇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的关键,这是解决城乡差距的关键。1)国家大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道路、电力、网络设施、水利设施、农村城镇物流设施,便利农产品的进入沿海和大中城市市场,沿海和城市的非农产品有效配送到农地区,实现有效产出和消费对接。放开放活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对于农地区的中小企业只要没有环境污染,我们都应支持的这些企业的发展,对于经营规范,产品交易结算实现有效的电子结算和物联网全程追溯的企业,企业经营者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我们可以给予必要的原材料购买的部分信用贷款,贷款额度同企业产品交易额度和频率进行发放。同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服务,交通物流与运输补贴,推动农产品及加工品有效进入市场,让农产品转变为商品,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城镇地区农产品消费支出,提升社会总体销售能力。2)农业产业投资的重点在于加速构建专业化的农业服务体系。通过专业化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生产者,这是推动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关键和核心,大规模土地流转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错误政策,可能危机农业产业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取决于单位面积盈利水平和农村地区收入水平、农业生产力水平,以家庭为核心的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完善的农业产业社会服务体系,劳动者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的社会机制,从而形成适度集散管理农业经营体系是实现农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3)农业服务业为工商企业进入农业推动推动农业生产核心环节。农业服务业具有较强专业性和技术性产业。进入风险小于直接进入种养风险,但是缺少必要技术支持,进入风险远远高于一般行业进入风险。农业服务应该由当前单独产前、产中服务,拓展到产后服务,做好产品的收购、加工、流通服务实现从事生产到消费的全程有效服务;对应的信贷、担保、保险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直接农业升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服务实现各种环节的高度专业化生产和经营,从而大幅度提升农业产的总体效率。同时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系统纵向连接农资、农业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横向形成全国,甚至全球的网络系统,形成全球全国横向一体化,产业纵向一体化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和产业一体化实现产业服务体系信息资源有效衔接,确保农产品行业的健康发展。4)农业服务是一项技术密集型和高度专业化服务,农业服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全国一体化高度专业化服务提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通过产业化、市场化生产服务、大幅度提升生产的收入水平;流通服务实现有效的产需对接,满足不成层次社会需求,使得行业企业获得更加有效收入提升,进一步带动农业投入总量提升,从而实现企业、农户经营者收入得到有效提升;消费者需求的得到有效满足,国家农产品供应安全和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国家减少的农业产业的财政支持,增加税收总量。5)通过有效的制度改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从第一产业及农林牧渔的投资占比构成情况中,国家总体资源的配置投向农业增多,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的总体健康发展。加快改革,给民营企业平等权利,给公民更多自由权利,从而释放民营企业投资创新积极性才是实现经济恢复较快增长的关键。要改变当前经济困境,我们不应局限于一城一地,但是必须先从重点难点地区进行试验各项政策,减少政策调整对经济与社会冲击,但是总体要求必须全面充分释放民众积极性、主动性,本人建议在河南周口、安徽阜阳、亳州构建中国中原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探索解决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加速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当前因为户籍制度、家庭背景差异导致社会不公平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加强制度改革消除资源的权利分配的局面,让政府和官员权利主要用于服务民众,而非与民争利;权利职能行使必须在制度约束框架之内进行,这是解决当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改革的重要方面。6)完善信息公开与发布,加强行业研究确保国家农业产业的安全运行。国家统计部门要更加充分有效发布国家经济与社会信息,当前我们的信息发布不完备,而且信息不断虚化,过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业主产区农产品价格,城镇食品价格,农村与城市统计小麦、玉米、稻谷人均消费量均停止公布,分省人均主要食品季度消费量都不予提供,1-2月统计局没有分行业投资具体数据和民间投资数据。海关数据方面我们应对社会全面开放,而不是海关将其作为商品进行高价出售。海关应该及时发布全部进口数据不仅是总量,而且是应该公布到企业,既包括出口商、产品来源途径、也要包括进口、国内流向,都应向社会公开,便于我们对进口农产品的对国内农业产业的影响的追踪和研究,确保国家产业安全。其次,完善整合或者构建涉农研究机构,加强农业、农民问题的研究,掌握农村、农业真实现状、国际市场对中国农业产业的影响力,为我们企业、政府、农业生产者、消费者提供应真实现象服务,便利社会的各项决策。7)周口、阜阳中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需要加速推进当前我国经济和发展面临诸多的困境,我们不仅需要2014年以来全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需要我们一带一路减少,推动我们企业进行全球的资源配置,需要雄安新区建设规划解决大城市规模不经济,需要进行全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市场高度解读的海南全全岛自由贸易区和全域的自由贸易建设推动中国经济的全球化,更需要的中原地区设立周口阜阳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解决中国农业区的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这是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我们的全部的革命和建设一直根本解决问题,这是解决中华民族复兴根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需要尽快推动。本人近期将会对周口阜阳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提出全面的建议。希望相关单位和国家机关给予应有支持,推动这项伟大工程尽快得到落实。马文峰:北京梭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东方艾格高级分析师,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中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第二篇: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等诸多挑战,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增产2.3%,是“八五”时期以来增产最快的时期: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扭转前两年生产下滑的趋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一举打破了“十五”时期徘徊的局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畜牧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步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到本乡镇以外务工经商3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由1.12亿人增加到1.47亿人,年均增加875万人,比“十五”时期年均增加人数多145万人;平均月收入由872元提高到1417元,年均增长12.9%,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低水平徘徊的局面;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55元增加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8.3%,比“十五”时期平均提高3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由36.1%上升到40%,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十五”时期。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均新增1369千公顷,比“十五”时期年均新增量提高20%以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6.8亿人,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国沼气用户达3600多万户,比“十五”时期末增加一倍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比“十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国“两基”入口覆盖率接近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扭转了“十五”时期下滑的局面;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8.3亿人,补偿支出使7.6亿人次受益,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4.7倍和6.2倍;2009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759.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赢得了主动,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坚持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和安排,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是党和政府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在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指导下,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推动城乡公平税赋、推动工农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坚持工业反映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十一五”期间,在这一基本方针的指导下,加大“三农”投入,增加农业补贴,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消农业税费,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统筹城乡配套改革,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坚持不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的关键举措。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国家加大了对农业支持和保护的力度,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资金投入。“十一五”期间,从提出实行“三个高于”、“三个继续高于”、“三个明显高于”到“三个大幅度增加”、“确保三个优先”,方向更加明确,要求更加具体,力度不断加大。在上述政策措施的推动下,2006~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从3397亿元增加到8183亿元,“三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4.5%提高到17.5%,实现了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基本要求,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较快发展。
第三篇:当前我市金融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赶超发展战略,积极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努力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促进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上半年全市金融运行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务迅速扩张,存贷款超常规增长。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33亿元,较年初增
加109.8亿元,增长17.6%,同比多增46.6亿元,无论是增速还是增量均创历史新高。贷款方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68.7亿元,较年初增加72.5亿元,增速达24.5%。贷款新增额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列南昌、赣州、九江、上饶之后,居第五位。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87.6亿元,较年初增加24.5亿元,增长38.8%;农业贷款余额77.8亿元,较年初增加16.5亿元,增长26.9%;票据融资余额35.5亿元,比年初增加19.1亿元,翻了一番。至6月末,全市异地融资余额达到56.5亿元。
(一)围绕工业发展,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今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按照《金融支持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指导意见》的要求,围绕“两高一前移”的信贷工作目标,充分抓住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大幅增加中小企业信贷投放。6月末,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87.6亿元,较年初增加24.5亿元,增长38.8%,超出全市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4.3个百分点,超出全省中小企业贷款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贷款主要投向医药、陶瓷、纺织等十大产业基地和工业园企业,重点支持了百神药业、新明珠、新中源、青龙高科、三龙电气、东鹏陶瓷、宝源彩纺、金源纺织等重点骨干企业的发展。为促进中小企业贷款投放,相关部门全力推进企业信贷营销大会履约进程,至6月末,履约金额达48.7亿元,履约率达到了70.9%。同时,为满足企业临时性资金需求,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票据融资业务,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余额达35.5亿元,比年初增加19.1亿元。票据融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融资对象逐步向宜春当地企业集中,6月末,当地企业(出票人或持票人在宜春的企业)票据融资余额达27亿元,较年初新增13.6亿元,增长101%。
(二)紧扣民生保障,大力支持民生工程。6月末,全市农业贷款余额达77.8亿元,较年初增加16.5亿元,同比多增8.4亿元,为历年之最。辖内农村信用社发挥了金融支农主力军的作用,紧紧抓住涉农贷款这个“牛鼻子”,积极扶持农村种养户、农产品加工户和个体工商户发展,6月末,农业贷款余额达74.5亿元,较年初新增14.4亿元,增长24%。同时,农业银行宜春市分行充分利用被确定为全省农行系统服务“三农”试点行的有利时机,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全面启动农户和涉农企业贷款,6月末,农业贷款余额达3.1亿元,较年初增加2.2亿元,同比多增2亿元。2009年来,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保持了较快的发放速度,1—6月,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3.2亿元,其中财政贴息贷款2.3亿元,超额完成全年1.87亿元的发放任务。金融机构在支持经济适用住房方面进展较好,1—6月,金融机构向410户中低收入家庭发放经济适用住房按揭贷款1700万元。
(三)关注发展后劲,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发展。6月末,全市基础设施贷款余额56.8亿元,较年初增加7.8亿元,增长15.8%。全市城市投资管理公司和国有资产营运公司得到了银行的大力支持,策应了宜春城市建设的较快发展,如丰城市城投公司就获贷2.7亿元。随着二季度房地产销量的增加、售价的回升,各金融机构加大了住房信贷的发放力度。至6月末,全市按揭贷款余额为46.7亿元,较年初增加9.8亿元,同比多增4亿元。住房开发贷款出现反弹,6月末,全市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达到10.5亿元,较年初增加1.7亿元。
(四)策应“三大战役”,大力支持中心城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做强“心”经济,发展中心城的战略要求,全市金融机构适度将信贷资金向中心城区倾斜。6月末,中心城区各项贷款余额99.1亿元(含票据贴现),按可比口径统计,较年初增加29.9亿元,同比多增24.2亿元,增加额创历史纪录。一是全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向明月山机场a、b线发放贷款1.2亿元,后续贷款2亿元将在三季度发放;向秀江西岸防洪堤、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等项目发放贷款1.7亿元。二是大力支持经济开发区做大做强,向园区企业发放贷款2亿元。三是着力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累计发放中心城区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5043万元,其中个人创业贷款1443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3600万元。
二、下半年需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问题。上半年,我市信贷增长率为24.5%,远远超过全市11.8%的gdp增长率。大规模的信贷投入为全市抗
第四篇: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现状分析
中国农业补贴现状
我国将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统称为农业补贴政策当中的“四补贴”。在2002年时,国家为了提高粮食质量,保证粮食数量,对农民推荐使用优质的种子而给予的良种补贴。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良种补贴224亿元。粮食直补是在2004年时,国家为了增加从事粮食生产农民的收入将原来的粮食风险基金直接发到农民手中。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151亿元。在2004年时,国家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进行农机具的购置而安排的农机具购置补贴。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机具购置补贴215亿元。在2006年时,根据农业生产资料(化肥、柴油)价格变化情况,国家对我国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给予农资综合补贴。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农资综合补贴1078亿元。同时,当前的农业补贴还包括畜牧良种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和退牧还草补贴等。中国农业补贴存在的问题
2.1补贴目标不明确
农业补贴政策在中央一号文件当中多次出现,其农业补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鼓励农民多产粮、多调粮和产好粮的重要举措,有关农业的政策是否有效实施直接关系到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并且强农惠民政策的重要内容,就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现代农业框架,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从这些政策当中可以看出农业补贴政策的根本目标是增产增收,但短期目标或者更为详细的目标内容则没有政策的规定。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的农业补贴政策目标不明确,不够细致。
2.2补贴结构不合理
流通环节补贴较多,生产环节补贴较少。由于我国的农业补贴对象大多为国有粮食企业,而对国有粮食企业的农业补贴属于流通环节,缺少对位于生产环节农民的农业补贴。有限的资金流向于流通环节的各个部分当中,尚可保证流动环节基本保持平衡。但与此同时,没有足够丰富的资金支持农业科研方面的发展,其推广方面的补贴资金较少,导致生产环节补贴较少。
2.3补贴法律制度不完善
农业补贴是对农业的有效支持和保障,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政策。为了使农业补贴系统更加完善和有效,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加以规范。然而,我国的农业补贴一般是根据相关政策所衍生出的附加政策,每年情况均有变动。农业补贴对象缺乏明确规定,没有完整的体系加以整理和归纳。补贴数额更是随意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省之间的经济差异和自然差异。农业补贴政策虽出自于中央一号文件,但没有正规的法律条文进行规范。可见,财政部门对农业补贴缺乏规划性和长远性。
完善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对策
3.1明确农业补贴政策目标
首先,明确农业补贴政策的根本目标,就是增加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中央文件对总体政策目标进行规范和明确,保证农业补贴目标的清晰性。其次,中央在制定农业补贴政策根本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目标细致化,而不是笼统地给出政策框架指出农业补贴的相关内容。
3.2优化农业补贴结构
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应适度提高农业补贴水平。我国农业需补贴的领域较多,一是优化“绿箱”结构,加大一般服务支持力度,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增加农业科技及教育投入,注重农产品检验检疫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助推农业转型及可持续发展。二是充分利用“黄箱”空间。健全灵敏高效的价格支持体系,除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外,对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需尽快建立目标或参考价格制度,指导农业生产。
3.3加强农业补贴资金监管
农业补贴的巨额资金,其核算发放,涉及财政、农业、外贸、民政和银行等多个部门机构。须依据法律形式,界定职责分工,协调配合。改革条块分割的资金管理模式,考虑适当简化程序,降低运行成本。
3.4加强与农业补贴有关的法律制度建设
要进一步加快农业补贴法律制度的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快贫困救援及农业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建设。与此同时,应借鉴发达农业国家的先进农业政策,站在长远角度对农业补贴的额度及范围进行综合考察,具有发展眼光地去看待农业补贴问题,而不是局限于短期农业政策。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分析
形势与政策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创立100周年,党在这一百年里,带领人们打败帝国主义,赶跑国民党,实现民族的独立,然后帮助人民逐渐富裕起来,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必然会把我们引领至更好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起初建立在一个十分复杂凶险的环境,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我国的侵略和财富掠夺,那时的中国,人民孱弱,民族衰败,国家腐朽,无数中国人只能被迫接受这种压迫。但是,这个社会始终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919年五月,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标志着一场新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始,并由此引起了一场广泛的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接着,中国的反抗不断发生,在这大大小小无组织的反抗中,收效甚微,所以,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需要有一个组织来带领人民,来结束这耻辱的压迫。于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举行,期间因为国民党间谍的影响,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选举产生了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举行。大会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于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扩大,但是党员们没有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人民服务,结束中国人民悲惨的情况,于是就开始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取得了优异成果。但是,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
于是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大逃亡时期,并且不断反思自己的问题,为下一次更好的真切帮助人民,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1927年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6年12月12日,双十二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历经波折,再次在为国人独立发光发热。
接着,无数场战役的胜利,无数位先烈的牺牲,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中国抗日胜利,14年抗战在党的领导下终获胜利。但是很无奈,国民党再次意图吞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成果,于是解放战争,成功帮助共产党军人扩大很多,证实了只有为了人民的军队才会取得最终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天安门举行,被称为开国大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接着,三大改造,抗美援朝,五年计划,中国真正开始屹立于世界之巅。
虽然大跃进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但是,在意识到错误后,有积极的改正问题,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共九大在北京举行。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和安理会中被非法剥夺了20多年的席位得到了恢复。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共十三大在北京召开。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定今后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确定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并在总结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概括。
1992年10月12日至19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举行,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和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于是,在我国不断发展下,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中国彻底开始富强起来。
如今,在习近平的领导下,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党的一百周年,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党的岁月充满了曲折,充满了挑战,但是未曾忘的是那最初的信仰,因此,这一路虽然曲折,但是始终光明。
而且,党这一路以来的成就始终是有目共睹,民生事业的不断前进,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军工领域的不断突破,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都是在一件件的发生,一件件的突破。
更不用说疫情期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突出贡献,虽然一直承认我党的优越性,相信我党会把中国料理的井井有条,中国疫情期间的一切,充满热血,但是认为是一个执政党理所应当做的事。但是当外国疫情爆发,才能真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当今社会组织上的优越性先进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超越了。它是真真切切做到了写在党规上的一切,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始终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党领导人民解放军等其他力量。
也因此,对党的热爱更加纯粹,而忠诚。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更要有所作为。首先不变的是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文化素质,思想道德提高,才能真正热爱这个伟大美丽的祖国,文化水平的提高,才能,为这个党和国家献出更多有益的能量。然后我们更要关注世界,在这日新月异的国际形势下,不断的去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拥抱外面绚丽的世界,去有所思有所得有所为,这样才能够在第一时间去第一战线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造就和谐的自我,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奉献青春与智慧。我们才能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所以,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要始终有理想、有抱负,要珍惜大好时光学习,奋斗。始终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