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共5则)

时间:2019-05-14 10:2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第一篇: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科学就是探秘,探秘就是乐趣。”培养幼儿爱好自然科学,需要珍视孩了们可贵的好奇心,激起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愿望,并加以谆谆诱导。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通过活动,幼儿从感觉反馈中感到周围世界是自己发现的,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因而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建立和发展,并产生继续探索操作的愿望。

幼儿都有他们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特定方式,对幼儿来说,更好地引导他们观察有关自然环境中有生命物质、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可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使幼儿乐意参加科学活动,喜欢动、植物,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发展。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过程中,科学探索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如今,教师的传统观念已被逐步打破,由以往教师讲科学、幼儿学科学,转变为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教师成为幼儿学科学的指导者,幼儿真正成为学科学的小主人。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而科学探索活动逐渐成为幼儿学科学的重要方式。

第一、要扩大幼儿的眼界,使幼儿获得早期科学经验的积累。

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通过他们的观察、操作,直接感知和接触周围世界的事物而取得的经验叫早期科学经验。对幼儿来说,这些早期科学经验就是他们早期接触的世界,是他们所感知的事物给他们留下的印象。例如:母鸡会下蛋,公鸡会啼叫;鱼儿离不开水;鸟因为有翅膀,所以才会飞;风力会使风车转动,也可以使帆船前进;物体之间的摩擦可以产生热等……,这些都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对于幼儿科学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通过开展科学探索活动,幼儿逐渐学会一些实际的操作能力,其中包括动物饲养管理、植物栽培管理、科学小实验及小制作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有利于幼儿在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中锻炼机体的灵活性;还有利于发挥个别幼儿的才能,使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善于思考,思维活跃,并富有创造性。

第三、科学探索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想象力。

自然界充满着许多诱人的奥秘,富于好奇心的孩子们总是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或是亲手拨弄一下探个究竟,而科学教育往往以科学探索活动为主,操作性强,幼儿能在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中,无所顾忌地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促使幼儿在操作中不断地开动脑筋,寻求答案。

操作探索活动是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提高探索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要有意识的为幼儿提供更多机会,鼓励幼儿有意识的运用视觉、听觉、触摸觉等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发现问题,并将幼儿的操作转化为动脑,多方面把握事物的整体属性,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如在活动“奇妙的磁铁”中,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先设问幼儿:“磁铁有什么本领?”“是否所有的东西都能吸起来?”孩子们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并在随后的操作中验证了猜测的结果是对或错,他们都说出了操作时的发现,狄子祺说:“我发现了磁铁能把铁钉吸起来,而不能吸乒乓球”;苏宇航说:我发现磁铁能吸镙帽,而不能吸纸片;沈雁玲说:“磁铁能吸铁丝”;徐凯文说:“磁铁能吸夹子、铁丝、钉子,不能吸玻璃珠子、乒乓球、塑料雪花片”;程舒婷说:“所有铁的东西磁铁都能吸起来。”……

幼儿自己动手实践发现了秘密,他们多自信呀。这样的活动,幼儿思路开阔,兴趣浓厚,在活动中幼儿都会全身心地投入,没有孩子是旁观者,也没有一个说:“我不会。”能力强的孩子学得更主动、更积极,能够用多种方法去探索,发现的问题更多。在操作时,孩子们是那么专注、投入,在用铁丝绕乒乓球时,较难操作,有的幼儿觉得自己做较难,就与小朋友合作完成,这一方面,反映了小朋友参与尝试活动时的用心,同时,也自然地体现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不但获得了有关知识,而且,大大地发展了幼儿的个性,培养了幼儿爱科学、爱探索的主动性。

可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不可低估的,只要我们能在活动前广泛地收集多种材料,给幼儿创造一个尽可能丰富的物质环境,幼儿就能自如地在探索过程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通过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如愉快、喜爱、同情、厌恶、善良、冷淡等都称为情绪和情感。情感是人的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人类从事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巴甫洛夫说过:“科学需要人们最大的努力和热情。当你工作和研究的时候,必须具有强烈的热情。”,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相对独立地进行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我能做、我会做”的积极态度。

幼儿对科学的情感不会从天而降,也不可能自然产生或突然发展,它需要在科学教育的具体探索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精心地孕育和培养。

对于一个科学活动,什么样的才是成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我以前想象的是完美,教师表现的完美才成功,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知道了,对于科学活动来说,孩子感兴趣、孩子愿意做的,能让孩子真正体验到探索的活动就是成功的科学活动,也许最终孩子探索没有成功,但是至少他去尝试了,他学会了如何去探索,如何去用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这才是科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即萌发幼儿的科学意识,培养幼儿的良好的探究能力。

第二篇: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从而能随时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能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并从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幼儿科学活动中探索能力的培养,也就是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让幼儿自主活动,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从而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

一、培养探索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幼儿没有兴趣,就缺乏真正的动机,而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求知欲望的生长点。因此,我们在提高幼儿兴趣的同时,首先必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1.结合自身的体验和特点,引导幼儿探索。

科学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雨雪雷电,下至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幼儿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问这问那,什么事都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为了培养幼儿不怕说错、做错,没有顾忌地展开思维活动,让幼儿的思维处于开放的活跃的状态,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我总是与孩子们一起聊天:“为什么一天中会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人在冬天呼吸时会呼出白气来?”“宇宙、天空会是怎样的呢?”„„孩子们在与教师没有顾忌、相当宽松的环境中,逐渐养成了敢说敢表达自己心中想法的习惯。如:在秋天,我带孩子们到野外秋游,让孩子们寻找大自然中的“秋宝宝”,感受一下秋天的美景。孩子们格外兴奋,纷纷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秋宝宝”。有的说:“我发现梧桐树叶落下来了”;有的说:“美丽的菊花开了”;有的说:“秋天的田野里,到处是金闪闪的”;还有的说:“秋天的空气最新鲜、最舒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找到了答案,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孩子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愿都得以体现。又如:为了让幼儿辨别生熟鸡蛋,我先给每个幼儿提供了生熟两个鸡蛋,引导幼儿自己旋转鸡蛋玩,从中发现生熟鸡蛋的转速不一样,转得快的是熟鸡蛋,也可引导幼儿把鸡蛋放在耳边摇晃,了解有声响的是生鸡蛋,没有声响的是熟鸡蛋。通过动手操作,积极动脑而获得的经验总是令人难忘的,而成功的喜悦又会激起幼儿更高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还如科学小实验“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我提出只用一只手,替乒乓球和瓶子“搬家”,幼儿尝试了一下,有的说用胶布把瓶口粘住,有的说把瓶子倒过来放,还有的说用胶水把乒乓球粘在瓶子里,从老师的操作中看到了乒乓球不停地作圆周运动时就不会掉下来的现象,他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同时对现象产生了兴趣,激发了动手探索的愿望,在他们探索尝试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观察操作直到获得成功。他们从中了解了生活中的离心力现象,孩子们也就越来越喜欢探索科学现象,养成了探索事物的兴趣,培养了敏感、好奇、好问的习惯。2.创设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幼儿探索。

环境是一种氛围,环境具有熏陶影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萌发幼儿的创新精神,特别需要营造鼓励和强化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的氛围。幼儿对他所生活的环境会非常关注,因此,我们在活动室内设置了科学活动区、自然角等有益操作的环境,张贴一些生动、直观的科技挂图,配备一些试管、量杯、颜料、天平,放大镜、温度计、指南针、电线、开关、磁铁以及制作的万花筒、摇筒、响筒等。使幼儿能时时处处处于观察探索的环境中。在认识磁铁时,我在科学区里提供了大量的铁制品和其他材料制成的物品,先让幼儿用磁铁去吸各种各样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磁铁的奥秘,再提供材料让幼儿去探索:为什么有的东西磁铁吸不起来,而如果在布片下放一块铁,那么布片就会被吸起来呢?从而让幼儿了解磁铁的传导性。在活动中我常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在鼓励、表扬、支持、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有更多的自主、自由的机会。而幼儿的活动更积极、更主动。我还经常围绕主题活动,布置诸如“风的形成”“好玩的水”“有趣的镜子”等,让幼儿感知科学的奥妙,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我为幼儿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镜子,有使图像变大的放大镜,有看得远的望远镜,有变化多端的多棱镜,有使人发笑的哈哈镜(凹、凸面镜),还有色彩斑斓的万花筒。幼儿在摆弄这些镜子时,不仅了解到各种各样的镜子及其产生的许多科学现象,而且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再如开设自然角,选择一些常见且易于管理的树木、花卉、蔬菜,如小麦、蚕豆、水仙花等,还可以饲养一些小鸡、小兔、小金鱼、小乌龟等,让幼儿经常地亲近自然,认识自然,让幼儿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新情况,增长新知识。

二、学习探索方法,提高幼儿的探索水平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可见,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只有积极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教给他们正确的探索方法,幼儿的探究水平才会得到提高,幼儿的创新行为才能更全面更深入。1.提供能启发幼儿探究并实现教育目标的材料。

材料既是引发幼儿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我让幼儿在自主选择材料的操作活动中探索、发现和创新。如“风的形成”,幼儿对于风,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们也知道风有时大,有时小,但他们对风的产生,大风和小风的不同却不了解,于是我给幼儿提供了各种可能制造风的用品(如扇子、书、塑料板、纸片、小灯笼、气球、风车等),让幼儿自己操作出风来。幼儿在玩一玩、找一找的过程中发现,当用力扇扇子时,产生的风就大,灯笼(或气球)的摆动幅度就大,风车就转得快。这样,幼儿亲身体验了风的大小。我还让幼儿体验用扇子扇风和用电风扇吹风有什么不同,从而知道了现代电器给人们带来好处。

又让幼儿观看录像,让幼儿知道适宜的风会给人们带来好处,如果是狂风,则飞沙走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带来灾害。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在比较的过程中了解了风有大小之分及与人类的关系。又如小实验“会变的颜色”,我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份各色的水粉颜料,让幼儿动手操作,从中感知两种以上的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放在一起,会变出各种各样的色彩,幼儿亲自进行配色、涂色、重叠、分合,发现颜色的不断变化,使幼儿亲身体会到“变化”的存在及其具体特征。还有:向幼儿建议用放大镜观察他们的手指,他们将会理解为什么饭前要洗手;要让幼儿知道为什么夜晚要比白天黑,就要启发他们思考夜晚和白天有什么不同,进而思考为什么夜晚会比白天黑;在观察水结冰,冰化水的过程中,使幼儿了解温度变化对于水、冰的作用;在拍球时,引导幼儿发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等等,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操作探索中,获得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意识。

2.组织使幼儿探索行为更细致更深入的操作。

操作探索活动是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更多机会,鼓励幼儿有意识地运用视觉、听觉、触摸觉等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发现问题,并将幼儿的操作转化为动脑,多方面把握事物的整体属性,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科学活动“有趣的人体关节”中,我以“关节娃娃”这一亲切形象的词语来组织活动,通过让幼儿跑跑、跳跳、弯腰、转身等身体动作,让幼儿感知人体上的关节,并让幼儿在人体图上标出关节部位,提出了“是不是只有关节才会动?”“人体还有什么地方会动?”“这些地方的动与关节的动有什么不同?”他们带着这些问题操作,发现除了关节会动,眼皮、心脏等地方也会动,但它们不像关节那样灵活,动的幅度那么大。幼儿在获取有关关节的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探索的积极性。又如活动“神奇的万花筒”,通过观察万花筒,了解万花筒的简单构造,并学会拆、装万花筒的简单技能。我先请幼儿玩玩,看看万花筒外面是什么样的,里面是什么样的,然后提问:“万花筒为什么会这么好看呢?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秘密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好吗?”于是孩子们两人一伙,三个一群的进行着研究,当拆开万花筒外壳时,发现有三片镜子,有小花片,接着又发现了塑料盒。噢,原来如此!幼儿自己动手实践发现了秘密,他们多自信呀。这样的活动,幼儿思路开阔,兴趣浓厚,在活动中幼儿都全身心地投入,没有孩子是旁观者,也没有一个说“我不会”。在这项活动中,幼儿不但获得了有关万花筒的知识,而且大大地发展了幼儿的个性,培养了幼儿爱科学、爱探索的主动性。操作中,幼儿得出的观察结果都是一些容易接受的浅显的科学知识,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了幼儿探索的习惯。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仅要给幼儿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学科学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就幼儿而言,探索的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作好幼儿学科学的引路人,引导幼儿去探索,学习怎样去获得答案,通过幼儿自身的生活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第三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索的能力[范文模版]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探索能力摘要:小学生,是未来的希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我国教育部对科学课标做出了修订,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理应受到重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就要引导他们从小就了解科学概念、科学技能以及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并了解社会与科学的关系以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出具有探索科学的强烈兴趣和愿望的、具有一定操作实践能力的、具有独特科学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而这些科技素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小抓起。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基本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教育学生。从小启迪孩子们的科学意识,激发其探索欲望和主动求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科学探索 培养

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好似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脸一样.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环境不同,形成的个体差异也不同。下面我谈谈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科学教育活动是学生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人体和健康、动植物、环境教育、自然科学现象等。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的概念也是模糊的,所以我们应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认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知道各种用品的使用价值。如:有趣的吸铁石,天上的彩虹,各种各样的纽扣等都是孩子学习的基础,对于科学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给学生充分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他们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游戏中,学生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在愉快中学科学,效果更佳。例如:在认识“沉与浮”活动中,我和学生寻找许多尝试沉浮的材料,先让他们试一试哪些材料要沉?哪些能浮起?再想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浮在水面的能沉下去。在操作中,孩子们思维活跃,个个跃跃欲试。有的做了一只纸船把钉子放进去,使钉子浮起来;有的在木头上放石子,使木头沉下去„多么丰富的想象啊!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学效果也好。

三、开展科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实验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其科学兴趣,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小实验的过程中,我努力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动者。如教学《液体》一课时,做实验前先让学生猜测实验现象,然后让学生进行验证,这样学生兴趣很浓。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玩乐中学习。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创造状态。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对象性活动情境,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设置的教案框架里,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探索。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状态,表现出热情、活跃、积极、关注等积极的情绪体验。

四、加强指导,提高探究素养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大量、丰富的操作材料能影响学生,满足学生人人都能操作、探索的需要,因此,我们平常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操作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首先强调探究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不至于迷失方向,玩高兴了要有所收获才行。其次交给活动的方法,有的活动如果不教给方法是很危险的,比如做“热水在冷水中是下沉还是上浮,冷水在热水中是下沉还是上浮。”这个实验,不指导方法很容易让学生烫伤。再次要制定必要的规则,比如倾听的规则、“停”的规则、及时记录的规则等。关注孩子在探究的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善于与同伴合作,是否勇于承担责任,是否尊重事实,是否有独到的见解„„指导学生带着目的去探究,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得出的结论尊重事实等,长此以往就能提高学生的探究素养。

五、注意适时的鼓励,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对孩子的求异行为应加以鼓励,不要横加指责,不要过多的限制,以免学生产生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一般是口头表扬,动作、眼神暗示等,现在我们还可以在课件中设计表扬环节,如孩子答对某个问题后,电脑中出现五角星、小红花、红旗等表扬的画面,还可以加上你真棒、太好了等语音,这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定,电脑中的表扬对学生是一种新的刺激,很有激励作用。总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学生一样的探索者,尽量了解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教育中,激起学生强烈主动的探索欲望。

第四篇: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

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在操作中学科学

皮亚杰曾经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既可以培养幼儿学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又可以提高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学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运用实物、图片等各种材料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既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科普知识,又能增加课堂上练习的密度和广度。例如,我在进行“物体怎样能移动”的科学教育活动时,我将各种形状的纸盒、积木、铁块分别放在桌子上。提出问题: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它们动起来?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发现。幼儿兴趣盎然,有的用手拍,有的用拳头打,有的用嘴吹,头顶,手向上抛等,每个孩子都想了不少的办法,然后让幼儿自己来讲述、总结自己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讲述,幼儿懂得了用力大时东西动得快,移动得远,用力小就移动得慢而近,用力很小时重的东西不动。通过操作,幼儿获得了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浅显知识,获取了有关物体移动需要力的经验。幼儿在“打打闹闹”中既获得了知识,又拓展了幼儿探索的思路,培养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二、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学科学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独立进行选择、独立操作,独立进行观察发现,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秋天到了,满地都是金黄色的叶子,“秋游”时,我和幼儿一起捡回许多叶子,组织了“有趣的叶子”的科学教育活动,让幼儿把捡到的树叶带到活动室里独立进行比较、分类。分类完毕后让幼儿向大家汇报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类,用的是什么方法。幼儿汇报的结果异彩纷呈。有的是按叶子的形状进行分类,有的是按叶子的颜色进行分类,有的是按叶子的大小进行分类,还有的小朋友想到用叶子的厚度进行分类。我没有想到的,孩子都想到了。我表扬了孩子们的聪明能干和丰富的想像力与观察力。孩子们十分高兴,自信心油然而生,真正体验到“我能做”的积极情感。在进行《有趣的食物链》的科学环保课程时,我运用了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先让幼儿通过电视了解食物链的基本知识,又通过自己制作动物卡片,并通过用线将卡片连接起来,形成食物链的形式,让孩子通过看、听、动手做进一步促进幼儿的认知活动,让他们知道大自然和人类应该是和谐的生活,而不应该去破坏大自然的平衡,孩子们初步具有了环保意识,并想出了很多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办法,使之更具创造性的学习。

三、在操作活动中,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动手操作,既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发现新的问题、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在冬天组织“水和冰”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让幼儿在离园时,把小缸子里注入水并剪一个好看的图案放在水中,再放一根毛线,把小缸子放在室外,第二天来园时,小朋友们发现,原来的水变成“冰锣”了。我让幼儿动手玩冰锣,摸一摸,敲一敲。然后把“冰锣”拿到室内,小朋友发现冰开始滴水,冰又变成了水。这时,小朋友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通过讨论,每个孩子都知道了由于夜里气温低,水变成了冰。室内温度高,冰又融化成为水的道理。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没有一个小朋友是旁观者,也没有一个孩子会说“我不会”,能力强的幼儿学习的更主动,更积极,发现的问题也更多。

几年来,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开展操作活动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操作活动是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如何使操作活动顺利展开,如何让幼儿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在“玩”中学习,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

1、教师须仔细考虑,周密安排。从活动方案的生成,活动条件的创造,材料的准备,问题的提出,到幼儿探索过程中的切入等等,都要经过深入细致的考虑,这样才能组织好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2、操作活动既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又是教师引导幼儿学科学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自身要以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来感染幼儿,并参与幼儿的操作活动。教师的参与会使幼儿感到亲切,会使幼儿感到大家都是平等的,产生被尊重感,心理得到自由释放,因而就会集中精力,积极地去尝试、去探索。

3、为保证操作活动得以顺利展开,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这样才能真正指导幼儿的活动。

4、教师要克服怕麻烦的思想。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开展操作活动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大量的物质材料,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任何一丝一毫的怕麻烦的思想都会影响操作活动的开展。

最后,教师还要注意观察,积累资料,不断总结深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

第五篇:探索科学真谛培养创新能力

探索科学真谛培养创新能力

——大班幼儿“动手做”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想

安溪县剑斗中心园钟宝花

一、问题的提出

(一)迎合知识化经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竞争日渐激烈,唯有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并超载。同时,“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指出了人才、知识的重要性,其中,人才所具备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尤为重要。今天的幼儿又是将来的建设者和科技人才,因此,如何使儿童从小具备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具备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品质和能力,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对传统科学教育及科学教育现状的认识和反思

传统的科学教育重教师的传授、轻幼儿主动的学习,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潜在智慧的启迪,重间接经验的记忆、轻实践经验的积累,重统一学习结果的达标、轻幼儿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

随着教改的深入,伴随着相关的实践研究及理论指导,广大教师开始重新审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多让幼儿进行操作、实践,但总体上活动的主动仍然是教师;同时,幼儿在操作、实践活动中,教师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指导的方法,导致所投材料失之针对性,活动设计仍以知识为中心,严重影响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压抑着幼儿好奇、好问及强烈的探索欲望。而现代科学教育更注重科学的学习方式,结合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改革的理念,我们意识到,“动手做”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重要性。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应注重开发幼儿与世界接触的功能,调动一切因素,让孩子学会发现世界、理解世界,让幼儿学会用研究来获得知识;而教师则要学会陪伴幼儿,而不是向幼儿灌输他们所掌握的真理。教师更多的要让幼儿掌握“做”的方法,提高“做”的能力,体验“做”的情感,从而获得对科学的探索精神等终身受益的法宝。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大班幼儿“动手做”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多角度多层面设臵情境,引导幼儿提出假设,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得出结论,表达表现,以此来探索有利于幼儿科学精神培养和实践尝试能力发展的科学教育模式,同时促进教师在幼儿“动手做”科学教育中的自我提高。

(二)研究内容

1、大班幼儿“动手做”科学教育活动模式的研究;

2、“动手做”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研究;

3、“动手做”科学教育中教师指导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1、借鉴美国科学家“动手做(Hands on)”的教育思想,以及法国“动手做”科学活动的经验,从而提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确定研究的目标与方法。

2、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边实践,边总结,边调整,逐步深入,验证效果,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操作性。

(四)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1)搜集、查阅有关理论资料;

(2)制定研究的计划和方案;

(3)初步开展大班幼儿“动手做”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设计和环境创设研讨。

2、实施阶段

(1)紧紧把握大班幼儿“动手做”科学教育活动内容及环境创设等,展开实践研讨活动;

(2)专题研讨形成相关的经验总结;

(3)开展实践活动中案例剖析研究。

3、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归纳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2)撰写和整理各类课题研究报告。

三、研究成果与分析

(一)探寻幼儿“动手做”科学教育活动的模式

法国“动手做”科学活动强调: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儿童动手、动脑,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展的整个过程,让幼儿学会用研究来获得知识。因此,幼儿“动手做”科学教育活动模式的探究至关重要。根据“动手做”的原则,我们采用以下模式:

设疑—假设—动手操作—表达与表现。

1、设臵疑问

(1)教师设疑:

①语言设疑引起幼儿“动手做”。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在动手做活动中多数幼儿满足于摆弄玩具,他们还不懂得如何去积极思考,更不用说去发现这其中的科学规律和科学奥秘,这时语言设

疑尤为重要。教师使用巧妙的语言启发幼儿思考科学的道理,在操作中学会迁移。

②材料设疑引起幼儿“动手做”。

材料是幼儿动手做的基本素材,使其本身具有设疑的功能是“动手做”活动展开的关键,教师首先要研究的问题是材料对幼儿动手探索的作用。如材料的摆放、出现时间的先后,这些小细节都要斟酌,才能使材料真正起到促进幼儿积极探索的作用。

③障碍设疑鼓励幼儿“动手做”。

障碍设疑是“动手做”活动最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引导幼儿向更深层次进行积极的思考、操作;当幼儿有具体的想法时,教师则提供材料,让其动手操作,使幼儿在“动手做”中去感悟、体会、验证科学的知识,为幼儿在积极思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了机会。

(2)幼儿设疑: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需要有创造的想象力,因此,当幼儿提出疑问时,教师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理解问题的提出。

①挖掘问题的关键,进行提练。

孩子天生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对事物的疑问往往是一闪而过,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问题的闪光点,对问题进行小结、提练,引导质疑,鼓励幼儿对问题的“再创造”,使之成为幼儿可动手探索的一个内容。

②创造“小问号”角。

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问题”的环境氛围,促使他们敢于、勇于、善于提出问题,让幼儿把问题放在“小问号”角,引起大家探讨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选择多数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形成某一主题的探讨。

2、提出假设

这一环节是幼儿自己动手做;构建知识的前提,是开启幼儿心智的重要途径,关键在于教师要给幼儿提供思考的空间。

(1)在教师创设情境设疑后,教师并不直接给幼儿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探索,先猜想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并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引导幼儿在动手之前先动脑,增强行动的计划性,使动手做有明确的指向和目的。

(2)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尽情地假设,即使幼儿作出的假设是错误的,教师也不必马上纠正,而是让幼儿操作来推翻自己的假设;提出假设的目的就是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善于思考,在获得正确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培养了科学的探索精神。

(3)教师在鼓励幼儿有时求异的猜想时,也要善于发现。当幼儿孤立无援的时候,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的设想,同时在引导幼儿进一步运用自己的原有经验进行充分猜想的时候,要及时对幼儿的假设方案做适当的把握,以进一步激

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3、实验验证

“动手做”倡导的是让幼儿在自主的操作、探索中学到科学的知识,幼儿的猜想和假设也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能获得答案。在幼儿带着疑问进行动手做之前,要引导幼儿依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寻找相应的实验材料和工具;当幼儿在实验中失败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或者引导幼儿相互协作,让他们在“做”中学科学,提高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提高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4、表达与表现

在“动手做”操作结束后,只有通过幼儿自身的描述才是最有效的。在发展幼儿动手做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幼儿的表达与表现能力,创设机会让幼儿想说、敢说、肯说,创设轻松、自主的交流氛围,让幼儿知道说错没关系,引导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

5、“动手做”科学活动模式实施的原则

(1)幼儿为主体的原则

动手做主体是“动手做”活动中的基本特征,任何一种成功的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充分地发挥了幼儿的为主体性的,对“动手做”活动来说,这一特征尤为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自己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进行创造。

(2)内容综合性的原则

动手做的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各个领域,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已有的经验,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的体验。

(3)过程探索性的原则

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幼儿独立或相互协作地完成的过程;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与失败,教师则应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索。

(二)“动手做”科学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

1、开设活动区,为幼儿“动手做”提供情境。

为幼儿创设丰富宽松的活动区探索环境,随时满足幼儿的探究。在提供活动区内容与材料时,应注重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同时,活动的内容除了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外,教师应注重挖掘内容的科学内涵,如打牌游戏中,除了娱乐,还包含数概念的科学内涵;又如,拼图游戏,教师让幼儿自制拼图,从而使拼图区也成了“动手做”的活动区,幼儿对拼图的兴趣更浓厚了。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动手做”的兴趣。

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随时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我们不仅在班上提供各种操作材料,还创设了各种问题情境,如植物如何喝水等。幼儿可自由进出,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自主地探索,激发了探索的激情和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真正体验了研究的过程。

3、家园一起参与“动手做”。

幼儿的科学探究内容一般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开始,内容越贴近生活,幼儿就越感兴趣。因此,要让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保持一致,使家长走进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让家长寻找资料等等,发挥家园合作的力度和效度,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动手做”的活动中。

4、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动手做”。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它向幼儿展示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唤起幼儿对自然的求知和探索,为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提供了天然的场所。我园注重季节的特点、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去发现植物间的差异:如饲养动物,进行观察、比较;又如开展种植蚕豆的活动,幼儿在播种、观察生长、收获、品尝的过程中,体验了“动手做”的乐趣。

(三)教师是“动手做”科学活动中的支持者和合作者

在幼儿动手探索的同时,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有利于探索的环境,给幼儿留有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利用五官参与学习。在“动手做”的科研活动中,教师是陪伴幼儿学习的伙伴,要善于引导幼儿在教师的设疑中积极思考,为进一步的探索、表达表现打好基础。

1、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

在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不要急于过问幼儿的操作情况,而是应该相信,没有自己的干预和操纵,幼儿可以做得更好;其次,教师要及时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及时的介入,以合作者的身份一起参与探讨,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幼儿发现问题,鼓励幼儿再次创造。

2、敏感地感知幼儿的需求,以适度的方式应答幼儿。

教师要敏感地感知幼儿的需求,当必需介入时,才进行干预,而且一旦有可能,就取消干预。教师不直接介入,不随意评价,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活动法式,发现和肯定幼儿的创新思维法式,观察、分析幼儿的兴趣、需要,在幼儿求助时给予适宜的启发和合作,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他们在自己的摆弄中发现新问题,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现出来。

四、几点思考

(一)“动手做”科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得到发展。

在幼儿“动手做”活动中,教师不必急于告诉幼儿答案,应注重幼儿探索的过程,注重幼儿原有水平获得的知识经验,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过程中去;幼儿在活动中要有自己的见解,能设法解决问题,也能接受同伴的观点,善于与同伴合作与交流,探索的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2、“动手做”科学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各处能力得到发展。

通过“动手做”实践活动,幼儿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才能对研究的内容保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同时,进行“动手做”实践,验证疑问,从不成功到成功,从不理解到理解,幼儿的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发展。

(二)“动手做”科学活动对教师的影响。

开展“动手做”以来,幼儿的主动探索能力不断提高,而通过课题研究更使教师受益匪浅。

1、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科学教育活动把重点放在教学效果上,而忽略了幼儿的活动过程,通过“动手做”活动的研究,教师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的科学教育已经不能很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只有转变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重视探索过程,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才能引导幼儿学会探索、学会合作,才能使幼儿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

2、教师本身学习方式的改变。

首先,要给幼儿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幼儿科学教育对我们的要求更是如此。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决定了他们难以理解和发展事物间的关系,教师就必须引导幼儿去发现,让幼儿注意事物间不同的关系。要想具备这样的能力,就要通过多种渠道去学习,去充实,才能更好地去观察幼儿和引导幼儿。

其次,教师的反思能力要不断提高,就要在反思教育实践的同时,更注重反思幼儿活动过程,以及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进而分析幼儿的行为、调整教育活动,才能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

3、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

教师逐步意识到:应从幼儿的对话和活动中寻找适宜的课程,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是从生活中觉的事物、现象开始,因此,教师不能停留在等待和解释的层面上,而是要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互动,积极构建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动手做”内容,从而促进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

下载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

    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 幼儿学科学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探索过程......

    幼儿科学教育

    读《幼儿科学教育》有感 连江附小:林懿心 《幼儿科学教育》一书是教育学博士刘占兰的一本专著。在这本专著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幼儿科学教育框架。从教育目标到教育策 略都......

    浅谈幼儿科学教育

    浅谈幼儿科学教育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浅谈幼儿科学教育

    浅谈幼儿科学教育 宝应县夏集镇郭桥幼儿园张雅 摘要: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学前教......

    科学育儿:培养小班幼儿倾听能力

    培养倾听能力的切入点:孩子们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持之以恒的训练和教育,为孩子今后的成长学习奠定基础。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和礼貌习惯......

    文档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论文

    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论文 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思考 〔关键词〕幼儿科教选择定位 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本能”。孩子们天生爱探索对许多事物感兴趣教师要开发......

    环境科学创新人才能力培养论文

    1.环境类专业人应具有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决定了人才素质的基本成分,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和人文、心理素养;掌握环境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自制泡泡水》 2014-11-05 | 幼儿 科学 张力 科学意图: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