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档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论文
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论文 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思考 〔关键词〕幼儿科教选择定位 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本能”。孩子们天生爱探索对许多事物感兴趣教师要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以及人们对科学的动态认识使得幼儿科学教育已受到相当的重视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较幼儿科学教育更注重让幼儿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强调幼儿的亲自参与和幼儿动手操作它主张让幼儿通过自身与周围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获得经验。那么在设计一次科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到底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准确定位 1.教育内容的选择。科学教学不同于过去的常识教学在原“常识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科技、环境保护等新内容所以内容选择的范围相当大。教育内容的生活化不仅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它更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教师要发现、保护、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例如自由活动时幼儿喜欢将黑板上的磁性教具一块块排队其实他们对磁铁有所发现并在探索在玩弹力球时孩子们将它们压扁又恢复并且乐此不疲教师就应因势利导扩展成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2.教育内容的划分。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个教学内容可以适合大、中、小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同时学习的情况其实这就是教学内容的划分。例如水这个教学内容包括很多小的内容水无色无味的特征、水的流动性、水的三态、水的用途、水的沉浮以及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等水的基本特征就是小班幼儿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大班幼儿在学习时水的基本特征已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水的沉浮现象、水能使光发生折射等现象产生疑问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特点选择重点内容。如果把发现了解水的沉浮现象作为大班幼儿学习的重点内容那么了解水与物体的沉浮关系就是难点内容因此教师在活动前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观察、评估幼儿准备教学用具对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现象、状况以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尽全力做出最全面的预测确定合适的重难点内容是成功的幼儿科学教育的必要前提。
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的适当指导 1.让幼儿产生疑惑提出问题。例如在《沉与浮》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幼儿知道什么东西能沉下去、什么东西能浮上来同时提问哪些东西在特定的条件下能沉下去又浮上来又如在“电池”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幼儿玩玩具、装电池幼儿知道有的电动玩具动了可以玩了而有的还是动不了咦问题出在哪孩子们产生了疑问。幼儿产生了这些疑惑接下来的操作过程才是幼儿真正的主动探究的过程。2.让幼儿深入讨论相互交流获得正确认识。让幼儿在集体讨论中听取别人的意见用事实说明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指导相当具有艺术性提问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A、开放式提问 B、递进式提问 C、自由式提问。提问刚开始难度不大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重点是让幼儿参与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交流氛围。整个活动中教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自由组合这几种提问方式随机性相当大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笔带过也不能每个问题都追根究底更不能任幼儿自由发问、偏离重点教师要掌握好一个度。
三、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材料的提供 皮亚杰的认识结构理论认为儿童认知和智力结构的起源是物质的活动。由此可见科学教育活动的材料提供对幼儿认知能力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教育活动材料的提供应该注意三点 1.目的性2.操作性3.思考性。材料的提供必须具有引发幼儿思考的作用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每一种材料的投放教师必须仔细斟酌想想它们是否能激起幼儿思考、探索的欲望只有在具有思考性材料的刺激下幼儿才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和积极思维的精神状态。随着“ 科教兴国”的重大举措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科技在推动一个国家走向强大和进步的重要作用。因此幼儿科学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中的热门话题。为使幼儿学科学有个良好的开端使其长大成为具有科学素质的现代的和未来的公民幼儿科学教育应以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为基点。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发展智力和好奇心感受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产生学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而科学素质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在进行科学教育时如遗忘或偏重于某一方面将会偏离科学素质早期培养的基本出发点。近年来不少幼儿园对开展幼儿科学教育做着积极的尝试然而仔细分析幼儿科学教育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也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此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及对问题的一些思考。一教师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偏差。很多教师在选择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时往往过分注重其新颖性、系统性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教师的独到与创新。其实新鲜吸引人的内容并不一定适合幼儿有的内容虽然新鲜但不易为幼儿接受这样势必影响科学教育活动的效果。笔者曾看过这样一节在中班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认识指纹》。应该说这个内容是非常新颖的但由于指纹细密、不易观察的特点和教师过分精确的表述使幼儿感到生涩难懂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又如笔者曾组织幼儿进行过一次晨间谈话这天恰巧出现了沙尘暴现象。笔者从早晨入园时就发现这种现象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因此在晨谈时引导幼儿充分讨论自己亲眼看到的现象以及个人感受并在此基础上以自然生态观点向幼儿进行环境教育收效也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在户外活动中看不到幼儿摘花拔草的现象了。这种看似随意、却又有着明确目的的谈话为激发幼儿的爱心善待生灵关心、保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是幼儿常见的、熟悉的、不为他们所注意、但又能引起其兴趣的、易操作的内容。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科学的抽象性、严密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求知欲望。当然科学必须追求精确但对幼儿来说精确就是需要让幼儿初步树立科学的思想构建科学的思维方法探求科学活动的过程而非专业术语的精确表达。选择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感兴趣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迷上科学。二.活动过程中对“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观点在认识和运用上存在误解。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充要条件。”有创造性的人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偏离了常模而感到焦虑不安。在操作中的儿童亦会如此。他们用来探索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不少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导”的过多限制过死急于求成剥夺了幼儿思考、探索的机会从而扼制了幼儿创造性的发挥。探索活动是幼儿的一种主动活动也有人把这种主动活动看成是随心所欲的自由活动。持有这种错误观点的教师虽然对活动内容和目的心中有数但却不能有效地指导幼儿活动对幼儿听之任之结果违背了以幼儿为中心的根本目的。其实教学活动过程是一个相对成熟的主体指导和帮助另一个未臻成熟的主体进行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这个主体要发挥“主导”的作用即“师生皆主体教师要主导学生要主动。”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对游戏过程的指导和对游戏目标的说明以及实现目标方法的提示。幼儿的好奇心强探究事物的兴趣浓厚但能力有限所以教师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帮助教师只有发挥好主导作用以满怀期待的心理对待每一位幼儿延迟自己的判断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机会去探索、发现、创造用宽容之心来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言行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下学科学才能满足、保护、发展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三.重视正规性科学活动忽视偶发性科学活动。所谓正规性科学活动是由教师根据幼儿自然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有步骤地开展的幼儿科学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准备充分计划性、目的性强所以往往能引起教师的普遍重视。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所以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科学现象无处不在这种由外界情景所导致的围绕偶然发生的事情由幼儿自发产生的科学活动就是所说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如天上为什么会有彩虹蚯蚓吃什么壁虎在墙上为什么掉不下来„„正所谓琳琅满目、俯拾即是。偶发性活动对幼儿来说所获得的经验更直接、更有趣印象也更为深刻是引导幼儿认识世界的最佳时机。但由于教师事先既无计划又不提供材料且多数是发生在幼儿的自由活动中有时幼儿提出的问题古怪、幼稚但却让教师措手不及有的教师为了“顾全面子”在孩子面前不懂装懂或不予理睬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提问常常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科学教育也应力求达到《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让幼儿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正规性科学活动更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经常关心、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场合下产生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并及时给予支持、鼓励和指导保护幼儿科学探索的积极性.幼儿科学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产物在促进幼儿观察力、创造力、社会和情感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祖国的下一代我们应转变观念正视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与途径使幼儿科学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并希望其能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
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在操作中学科学
皮亚杰曾经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既可以培养幼儿学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又可以提高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学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运用实物、图片等各种材料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既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科普知识,又能增加课堂上练习的密度和广度。例如,我在进行“物体怎样能移动”的科学教育活动时,我将各种形状的纸盒、积木、铁块分别放在桌子上。提出问题: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它们动起来?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发现。幼儿兴趣盎然,有的用手拍,有的用拳头打,有的用嘴吹,头顶,手向上抛等,每个孩子都想了不少的办法,然后让幼儿自己来讲述、总结自己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讲述,幼儿懂得了用力大时东西动得快,移动得远,用力小就移动得慢而近,用力很小时重的东西不动。通过操作,幼儿获得了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浅显知识,获取了有关物体移动需要力的经验。幼儿在“打打闹闹”中既获得了知识,又拓展了幼儿探索的思路,培养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二、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学科学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独立进行选择、独立操作,独立进行观察发现,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秋天到了,满地都是金黄色的叶子,“秋游”时,我和幼儿一起捡回许多叶子,组织了“有趣的叶子”的科学教育活动,让幼儿把捡到的树叶带到活动室里独立进行比较、分类。分类完毕后让幼儿向大家汇报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类,用的是什么方法。幼儿汇报的结果异彩纷呈。有的是按叶子的形状进行分类,有的是按叶子的颜色进行分类,有的是按叶子的大小进行分类,还有的小朋友想到用叶子的厚度进行分类。我没有想到的,孩子都想到了。我表扬了孩子们的聪明能干和丰富的想像力与观察力。孩子们十分高兴,自信心油然而生,真正体验到“我能做”的积极情感。在进行《有趣的食物链》的科学环保课程时,我运用了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先让幼儿通过电视了解食物链的基本知识,又通过自己制作动物卡片,并通过用线将卡片连接起来,形成食物链的形式,让孩子通过看、听、动手做进一步促进幼儿的认知活动,让他们知道大自然和人类应该是和谐的生活,而不应该去破坏大自然的平衡,孩子们初步具有了环保意识,并想出了很多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办法,使之更具创造性的学习。
三、在操作活动中,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动手操作,既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发现新的问题、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在冬天组织“水和冰”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让幼儿在离园时,把小缸子里注入水并剪一个好看的图案放在水中,再放一根毛线,把小缸子放在室外,第二天来园时,小朋友们发现,原来的水变成“冰锣”了。我让幼儿动手玩冰锣,摸一摸,敲一敲。然后把“冰锣”拿到室内,小朋友发现冰开始滴水,冰又变成了水。这时,小朋友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通过讨论,每个孩子都知道了由于夜里气温低,水变成了冰。室内温度高,冰又融化成为水的道理。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没有一个小朋友是旁观者,也没有一个孩子会说“我不会”,能力强的幼儿学习的更主动,更积极,发现的问题也更多。
几年来,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开展操作活动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操作活动是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如何使操作活动顺利展开,如何让幼儿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在“玩”中学习,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
1、教师须仔细考虑,周密安排。从活动方案的生成,活动条件的创造,材料的准备,问题的提出,到幼儿探索过程中的切入等等,都要经过深入细致的考虑,这样才能组织好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2、操作活动既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又是教师引导幼儿学科学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自身要以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来感染幼儿,并参与幼儿的操作活动。教师的参与会使幼儿感到亲切,会使幼儿感到大家都是平等的,产生被尊重感,心理得到自由释放,因而就会集中精力,积极地去尝试、去探索。
3、为保证操作活动得以顺利展开,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这样才能真正指导幼儿的活动。
4、教师要克服怕麻烦的思想。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开展操作活动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大量的物质材料,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任何一丝一毫的怕麻烦的思想都会影响操作活动的开展。
最后,教师还要注意观察,积累资料,不断总结深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
第三篇: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园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教育中常采用的观察方法是:对个别物体的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
2、幼儿劳动的种类包括:园地和自然角的劳动;生活服务胜劳动;协助成人的辅助性劳动;动植物标本的制作。
3、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情感的目标非常广泛。《纲要》突出了其中两个方面: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4、幼儿园中的技术操作型活动,主要涉及两种不同的“技术”,一种是设计技术,即幼儿在进行科技小制作中要思考的方法,一种是使用技术,即幼儿在学习使用某种科技产品或工具时要掌握的操作技巧。
5、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新观念是: ①从权威评判到平等对话 ②从结果评定到过程跟进 ③从测验评价到实作评价 ④从常模标准到差异性评价
6、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班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
7、例举四种幼儿科学游戏的类型:
①、感官游戏②、图片游戏③、语言游戏④、操作游戏⑤、角色游戏⑥、音乐游戏、⑦、情景性游戏⑧、活动性游戏 ⑨、电脑游戏(任选四种)
8、科学发现室的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是:
①新颖有趣②操作方式简便易懂③结构简单且可探索④种类和数量充足
二、解释名词:
1、科学――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
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
和态度。
2、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及科学的工具或仪器设备来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及现象,使幼儿获得具
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幼儿自主探究方法――幼儿科学教育必须成为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
该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体验科学精神,获得探究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应:注重幼儿“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创
造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
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4、幼儿的“前科学概念”――概念是指幼儿对事物或现象的内在、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是认识事物的高级形式,一般用词语来表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儿童获得的概念还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概念,而只能称为
“前科学概念”,即幼儿在感知和经验的表象基础上,对同类事
物的外在的、明显的共同特征的概括,是一种概括化的表象。它
既区别于具体的经验,也区别于真正的抽象概念。
5.讲述法――是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幼儿描绘事物的外部特征,解释事物之间、现象之
间以及事物与现象之间的依存、因果关系,叙述事物与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
变化原因的一种教学方法。
6、项目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下,围绕生活中某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或“问
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的过程。它和综合主题活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生成性。即活动计划和活动
目标都不是由教师单方面事先设计好的,而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发展、共同建
构、透过形成性的评佑逐步发展起来的。
7、幼儿科学教育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幼儿
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观察、记录、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作出
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是是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是实施补救
教育和个别教育的依据,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
三、简答题:
1、简述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
①幼儿科学教育可以满足幼儿渴望了解周围世界的需要
②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思维的“实验室”
③幼儿科学教育为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更好更全面的知识基础 ④幼儿科学教育可以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
⑤幼儿科学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⑥幼儿科学教育会给幼儿的一生带来深刻影响
⑦幼儿科学教育还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幼儿并促进其早期发展
2、简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①帮助儿童获得周围世界的科学经验。
②帮助儿童获得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
③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
④激发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及学科学的兴趣;关心爱护自然的情感和态度。
3、简述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理念
①、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②、面向全体幼儿,立足幼儿发展
③、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
④、反映当代科学成果,加强STS教育
⑤、广泛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4、简述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
①幼儿科学教育可以满足幼儿渴望了解周围世界的需要
②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思维的“实验室”
③幼儿科学教育为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更好更全面的知识基础
④幼儿科学教育可以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
⑤幼儿科学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⑥幼儿科学教育会给幼儿的一生带来深刻影响
⑦幼儿科学教育还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幼儿并促进其早期发展
5、科学发现室对于幼儿学科学有何作用?
①科学发现室的空间较大、材料丰富,幼儿有充分的选择余地,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操作需要。
②科学发现室提供的材料不按年龄阶段加以区分,更适于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保证每个幼儿在自己的水平上进行探索。
③科学发现室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④科学发现室能充分展现幼儿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使幼儿在过程中得到满足。
6、简述在科学教育中教师提问的策略。
①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
②提问要有意图。
③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④要启发儿童的思考。
⑤要及时总结和复述。
⑥教师要注意倾听。
⑦认可儿童的全部答案。
⑧分析错误答案给予及时反馈。
7、简述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
①幼儿科学教育可以满足幼儿渴望了解周围世界的需要
②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思维的“实验室”
③幼儿科学教育为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更好更全面的知识基础
④幼儿科学教育可以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
⑤幼儿科学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⑥幼儿科学教育会给幼儿的一生带来深刻影响
⑦幼儿科学教育还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幼儿并促进其早期发展
8、简述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及组织领导
①探索活动常由偶然的情景引起,教师无法事先估计。
②探索的内容广泛,常常是就地取材。
③活动的时间地点不定,随机性强。
④活动的过程多样、多变,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⑤活动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内在探索动机。组织指导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要做到: ①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和了解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②对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给予热情支持
③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适当的引导与指导
四、论述题:
1.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①、将教师指导寓于幼儿自主的学习之中
②、将科学学习寓于过程性的探究之中
③、要形成鼓励幼儿探究的心理氛围
④、教师要提供能引发幼儿探究并物化教育目标的材料
⑤、教师要支持鼓励幼儿用已有的经验来进行猜想、解释、尝试解决问题 ⑥、教师提问的策略
⑦、帮助幼儿依据事实得出结论并与事先的猜想进行比较形成解释
⑧、支持和引导幼儿记录获得的信息
2.试述观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要点。
1、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2、利用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3、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观察。
4、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即要使幼儿的各种感官都参与观察活动)。
5、要教给幼儿具体的观察方法
6、引导幼儿通过对观察对象的操作、摆弄,将观察和操作相结合,以全面地观察事物并了解观察对象的变化。要尽可能地让幼儿有自己动手和操作的机会。
7、要鼓励幼儿语言表达观察中的发现(即在观察中要有意识地发展幼儿的语言)。
8、在观察中有意识地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9、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
10、指导幼儿学习用各种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第四篇:幼儿园教育论文
幼儿园的教育研究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研究活动,其组织形式有多种类型,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幼儿园教育研究的基本形式之一,在多种形式的研究中起龙头作用。幼儿园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可以有多种渠道,这里只介绍其中有代表性的两种。
1.各级规划课题
规划课题是由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简称教育科学规划办),在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根据教育科研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研究的教育科研课题。
以北京市为例,幼儿园可以申报的规划课题有三个层次的,一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为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为各区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的级别越高,获得批准的难度也越大。
幼儿园应有专人或机构(如科研室)负责园级课题的管理,以避免因为没有管理部门的检查和督促而使课题研究流于形式。
其他研究活动
1.研究性教学(或游戏)活动
研究性教学(游戏)活动是指围绕某一教学(游戏)活动中的具体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活动(有的教师习惯于称此类活动为“研究课”),它由示范、观摩、研讨等一系列研究行为组成、研究性教学活动的承担者既可以由园里指定,也可以通过教师自愿报名产生。
研究性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对一次教学或游戏活动的优劣进行判断,而是通过对具体教育行为的分析。探索如何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将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是通过分析一个人的教育行为使更多的人受到启发。因此,园长要引导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分析教育行为及其背后的教育观念上,而不是对个人能力的评判。
每一次研究性活动都应有明确的主题,所选择的教学活动的内容,也要根据主题而定,也就是说,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出所要研究的教育行为的内容。如,为了研究启发性提问,可选择语言、数学等教学内容;研究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可选择小组合作游戏或表演游戏等。此外,园长应让所有参加观摩的教师事先清楚研究的主题,这样,可使教师的观察具有目的性,获得的信息更为系统和详细。
观摩只是研究性教学活动的第一步,重要的是观摩后的研讨,即根据研究主题,就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教育行为进行讨论,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哪些教育行为体现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哪些没有。例如,研究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那么,分析的焦点就集中在教师的哪些行为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哪些行为压制了幼儿的主动性。而教师的行为既包括对学习材料的准备,也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态度、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等。研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活动结束后,应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理论,并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进行实践探索,以使对一个问题的研究更有深度、更有实效。
2.专题研讨会
根据本园工作的实际需要,就教师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是幼儿园教育研究活动的另一种重要形式。研讨的主题应具有普遍性并来源于教育实践,如,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如何进行家园合作等。
专题研讨会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在园内营造开展研究和讨论问题的学术氛围;二是通过对一个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拓宽教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
为了开好专题研讨会,会前应做好两方面准备工作。一是理论准备,即每位教师根据研讨会主题学习有关理论或资料,这样,参加研讨时就不会对问题一无所知,这是使研讨会能够开起来的重要基础。二是可以指定1~2位教师(具体人数根据情况自定)作为主发言人。主发言人在会前要做好准备,如,可预先写好发言提纲或发言稿。主发言人陈述自已的观点其他与会人员进行质疑或讨论。在这里,主发言人有点类似于射击场上的靶子,亮出自己的观点,是为了引来别人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一个好的研讨会,需要有不同观点的争论,争论越激烈,研讨可能更接近问题的本质。因此,研讨会往往难以产生一致的结论,但有了争论,有了不同的声音,研讨会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第五篇:幼儿园教育论文
春风化雨育幼苗
——渗透式幼儿情感教育初探
【内容摘要】 幼儿是品德学习的最佳期,也是情感教育最为困难的阶段,他们是纯洁的、自然的,正因为这样,幼儿的情感教育也是最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妨碍他们形成健康的、积极的人格品质。因此,情感教育在幼儿情感发展中非常重要。然而,目前仍有部分教师还模糊、错误地认为情感教育不及知识、智力发展的重要,因而缺乏情感教育的敏感性,不能自觉地、有意识地为情感教育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幼儿教育与其它学段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综合性,也就是说教师情感教育行为应该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所有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本文就情感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教师行为在情感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在情感教育中如何渗透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关键词】
幼儿
情感教育
教师行为
渗透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规程》把情感教育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手段,从理论到实践确立了情感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良好的情感不仅有助于幼儿积极的人格、个性品质的形成,还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并为其良好的社会交往提供动力基础。相反,消极的情绪,如紧张、恐惧,忧郁和烦恼、暴躁等往往使幼儿处于压力之中,影响与同伴交往的质量。幼儿良好的情感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需要成人特别是教师有意识、精心培养与指导的,因此,情感教育在幼儿情感发展中非常重要。然而,目前仍有部分教师还模糊、错误地认为情感教育不及知识、智力发展的重要,因而缺乏情感教育的敏感性,不能自觉地、有意识地为情感教育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
笔者举几个幼儿教育事例来分析现阶段对幼儿情感教育的缺失:
事例
1、一个幼儿园老师因为一个四岁的幼儿上课时爱说话,就用胶带封住了他的嘴巴,不许他说话。这个个案尽管是比较少的例外事件,但幼儿园普遍的现象是不许幼儿自由说话。
事例2:一个三岁多一点的孩子因为好动,被幼儿园老师罚站,老师不仅严励地斥责了他,还不许其他小朋友与他玩,于是,那个孩子便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
事例3:到了节日,孩子们观察到老师收到的礼物,也观察到送不同礼物得到不同的待遇。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师生关系的疏近,感受到老师的偏爱,也感受到现实的不平等。事例4:某幼儿园小班的一位家长向带班教师反映说,孩子的中午饭没吃饭,教师听后不高兴,便在以后进餐时故意给这个孩子盛超过其饭量的饭菜,并要求他必须吃完,结果是孩子受委曲。教师错误的行为给幼儿情感造成极大的伤害。
幼儿期的情感是最为纯洁的,最自然的,也是最真实的,正因为这样,幼儿期的情感教育是最为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破坏幼儿自然的情感流露,妨碍幼儿生成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不利于其一生的发展。试想如果儿童被限制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权利,那种压抑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同样,在不平等的教育生活里,幼儿是不可能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也不可能形成积极的行动。一个自尊从小受到严重打击的幼儿,怎么会积极地尊重他人。孩子是多么的无辜,在他受到伤害的同时,还不能悟出迁怒与他的原因,幼儿的情绪识别能力差,难以理解和识别教师的情感需要,情感反应,也极有可能导致误解教师的情感状态和反应,加上受言语发展水平的限制,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导致极端的表现方式,于是采用发脾气,大声嚷嚷及攻击其他小朋友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者,教师行为在幼儿情感发展上具有突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探讨教师行为对幼儿情感发展的指导和渗透,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素质的迫切要求。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综合性,因此,情感教育不像其它学段那样渗透在各个学科里,而应该渗透在日常生活和所有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那么,教师行为在幼儿情感教育中如何渗透呢?
(一)身体力行,以榜样的言行进行渗透教育。
教师是儿童重要的依恋、模仿和观察学习的重要对象,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教师影响幼儿情感发展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情绪情感染幼儿。如与幼儿一起户外活动中,教师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流血了,她自言自语:“没关系,一会儿就会止血的。”幼儿听到、看到教师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后就会以教师为榜样,也变得大胆起来。相反,如果教师自己常常有消极的情感反应,那么这同样也会对幼儿发生消极影响。例如:有的教师特别怕小虫,显得非常胆小,这样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使得他们也变得胆小、怯懦。又如,在主题活动“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中,小朋友伤心地说:“小树叶飘呀飘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又有小朋友说:“小树叶哭了”,教师说:“那我们给它们建一个新家吧。” 教师在教室里选择了一个朝阳的地方,搭一个纸箱做的房子,在旁边做一棵大树,让小朋友把拾来的树叶放回到大树妈妈的身边。教师同情、帮助弱者的行为深深地感染着幼儿,也成为他们关爱和帮助
(二)言传身教,以娴熟的教育技能进行渗透教育。
孩子的情感是容易被激发的,他们对成人情感表现的敏感程度,有时往往出乎我们的预料。有人作过一个测试,如果向孩子要某种东西,在说要的同时,也配合头部的偏侧动作和友好表情,有80﹪孩子会把东西给你,因此,在我们在教学与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的语言和表情在和幼儿情感交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不同的提问类型,将使幼儿产生不同的情感反映。如:孩子刚学游泳时,有畏惧心理,教师如果光说别害怕,效果可能不大,若用自我暗示语言说:“我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游泳池是一个让我开心的地方。”又如:文中开头所举的那两个“上课爱说话”和“好动”的孩子,教师首先要宽容他们,因为“好说”和“好动”都是幼儿年龄特点所具有的表现,教师若改变方式配以和气的表情说,“你看×××小朋友上课是怎么样的?”及告诉他们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和基本的一些学习常规,其效果就会截然不同。鼓励、正面诱导的语言能激起幼儿积极向上,跃跃欲试的活跃情绪。相反,经常批评、指责、讽刺挖苦的消极语言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这会增加情感教育的难度。
2、教师要以境激情,善于挖掘情感教育的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孩子每天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身边发生的一件件事情。我们不能小看孩子身边的琐事,他们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接受影响,产生体验,形成习惯。如:幼儿在参加升旗仪式、祝贺祖国生日,游览附近的自然环境或名胜古迹等活动中,便能很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园里每月为同月出生的小朋友集体过生日,在慰问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或说说我的好妈妈和好爸爸以及每天的游戏交往活动中,都能萌发和加深幼儿的情感,成为情感教育的契机。大艺术家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早期情感教育并不缺少内容,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在幼儿丰富的生活中去寻找和渗透。又如,在教师指导下一位母亲较好地处理了孩子之间的一次纠纷:一个攻击性很强的幼儿抓破了小朋友的脸,母亲便带儿子去商店买回一些幼儿喜欢的小食品,由儿子亲自送给被抓的小朋友,向他道歉。以后,这两个孩子再也没有发生类似事情,并成了好朋友。这虽是一件小事情,但由于处理得当,不仅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同时也非常及时地对孩子进行了一次情感教育,孩子由争吵到成为好朋友,过渡得极为自然,处理这件事成功的关键是,让孩子参与了买、挑选、赠送、道歉的全过程,借助于参与操作过程,激发了孩子的情感体验,这位攻击性很
这比简单的批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大爱无疆,以满腔的师爱进行渗透教育。
幼儿教育是一种爱的事业,孩子们情感脆弱、敏感,需要教师奉献出自己无私的爱,尤其是那些胆小无助,怯懦或丧失自信心的孩子,他们由于在不同环境中造成不同的心理,更需要教师爱的滋润,也需要通过爱的教育激发他们爱别人的情感,使幼儿由开始爱自己的父母,爱生活中熟悉的集体和老师成为将来爱祖国、爱人民、爱周围一切美好的人和事。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动作,都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教师应将爱心化为实际行动,如:教师坚持每天抚摸每个孩子的头,坚持蹲下来和孩子说说话,做到把自己的爱平均分撒给班上的小朋友。如:给贫困孩子送温暖:给他送玩具、衣服,发动家长结对帮助他,像妈妈一样带他出去玩等。孩子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也学会了爱周围的每一个人。
总之,我们教师就应该像绵绵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与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感染幼儿,使幼儿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尊老爱幼,使幼儿逐渐形成了关爱他人的健康情感与品德,从而使幼儿的情感更加丰富、健康。我们要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精神感化幼儿,使我们的爱延伸至尽情、尽性、尽意、尽心,使幼儿都能成为一个富有爱心,至情至性的孩子。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第11期《我们教给孩子怎样的道德 》。
2.中国知识出版社,《幼儿园管理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