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2018连云港一模(七)历史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七)
历
史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甲骨文中有田、畴、禾、穑、麦等字,又有酒、鬯(音同畅,香酒)等字;有“祭鬯至百卣(音同有,酒器)”记载。这说明当时()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家庭手工业的形成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2.《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 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3.北宋大中祥符四年殿试进士新定条制:“举人纳试卷,内臣收之;先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始付考官,定等讫。”“条制”说明宋代科举考试()A.首创殿试制度
B.规定答题方式 C.力求公平公正
D.盛行徇私舞弊
4.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狼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南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浅俗可嗤。”这表明()A.中原百姓排斥北方民歌
B.政权并存引发艺术转型 C.宋词高雅易于谱曲传唱
D.民族融合推动文化发展
5.“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A.传达皇帝旨意
B.参与行政决策 C.总领全国政务
D.负责监察百官
6.鸦片战争前,少数士大夫针对鸦片泛滥情况提出:“纹银易烟出洋者不可计数。必先罢例禁,听民间自种莺粟。内产既盛,食者转利值廉,销流自广。夷至者无所得利,招亦不来,来者则竟弛关禁而厚征其税。责商必与易货,严银禁罪名。”下列选项最符合“少数士大夫”主张的是()A.严格禁止外商走私鸦片
B.鼓励民间种植与夷争利 C.反对政府介入鸦片问题
D.利用市场维护经济安全
7.下列两幅图片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同一战役的不同报道。这说明()
中国《点石斋画报·牙山大胜》
日本《风俗画报·成欢大激战之图》 A.画报不能客观反映史事
B.交战双方记载史事方式不同 C.研究历史需要甄别史料
D.史学研究不能复原历史真实
8.“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而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辛亥革命的促进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国民政府的推动
9.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罗霄山脉中段(1)有经营了一年多的群众基础;(2)党的组织有相当的基础;(3)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创造了富有斗争经验的地方武装,这是十分难得的;(4)有很好的军事根据地——井冈山;(5)影响湘赣两省。这篇文章论证了()A.国民革命成功的可能性
B.割据政权建立的可行性 C.抗日战争持久的合理性
D.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 10.美国作家斯诺曾这样记述中共抗日根据地:“许多内战时期远飏(逃窜)的地主,现在重新回家,他们可以像农民一样领受新地;这些人照样有平等的选举权,并有权参加政府的工作。商人和小资本家也一样可以参加政治生活。”这表明当时中共()A.坚持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
B.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 C.抛弃阶级斗争的基本立场
D.保障政治权利的绝对平等 11.1953年2月,中共中央指出:“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了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材料表明把农民“组织起来”主要是为了()A.满足工业化的需要
B.克服分散经营困难 C.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D.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12.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A.“和平统一”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13.公元前242年,罗马增设外务大法官,处理外国人和罗马市民之间以及外国人相互间事件,其主要职责为“依据其职权给予或不给予诉论当事人以诉讼权、抗辩权或准予恢复原状等,使合法而不合理的权利丧失其法律上的保障,而使合理而不事法的关系则获得事实上的保护,如同合法的权利一样”。这表明在罗马境内()A.公民与非公民无区别
B.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C.外国人获得司法保障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4.“他是一个探索者。经过一段热烈兴奋的思考和试验,似乎发现宇宙秘密。他把宇宙想象为一个机械装置,像绅士图书室里的流行玩具——一个用黄铜和闪光木料制作的装有发条的天国模型。它由一个上帝的工程师调试,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转动并保持平衡。”“探索者”的成就()A.奠定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础
B.有利于诠释自然现象的奥秘 C.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
D.标志着科学摆脱神学的控制
15.“1777年,英军在北美萨拉托加失败,首相诺思向国王乔治三世说明,他完全不适合留在职位上充当战争领导人,但被拒绝了。1781年英军在约克镇投降后,下院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动议,乔治三世被迫允许诺思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这反映当时英国()A.国王拥有至高无上权力
B.君主立宪制尚未建立 C.首相尚未成为内阁首脑
D.责任内阁制逐渐完善 16.埃菲尔铁塔于1887年11月26日动工,1889年3月31日竣工,铁塔的总重量约7 000吨。由18 038个精密度达到十分之一毫米的部件和250万个铆钉铆接而成。诗人保罗·韦莱纳竟说它“简直像个长脖子妖妇”,破坏了整个巴黎的艺术形象。下列对于埃菲尔铁塔的建造说法正确的是()①体现了工业革命成就
②反映了建筑材料重大变革 ③赢得了国人一致认同
④印证了工业化多元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1918~1919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无法杜绝。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58%~65%。这说明苏俄()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
B.余粮征集影响民众生活 C.经济政策不符国家需要
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
18.1935年,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合签署的反对新政的宣言写道:新政就是一帮异想天开的神经质和野心家的恶作剧,它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该宣言主要针对的是()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社会保险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
19.“他们要画的只是他们亲眼看见的物象,而且也不是在深入仔细的研究以后获得的。他们的绘画不是要唤起观众的同情或通过作品告诉观众什么道理。他们的绘画在于说明绘画仅仅作为绘画所具有的价值和重要性。”与这一观点吻合的作品是()
A
B
C
D 20.“这一事件向超级大国提出提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一个国家如何去使另一个国家相信,它在推行它的计划的时候不会走得太远;它的敌手如何才能确信,由于害怕爆发核战争,对方的这种威胁只不过是一种吓唬人的行为?”材料中“事件”()A.造成德国分裂
B.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C.引发朝鲜战争
D.反映两大阵营对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5分,第24、25题各10分。共计60分。
21.(13分)儒、法两学派思想是古代中国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性而已(如果只有本性),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荀子》
材料二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呵斥)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三 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先帝(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汉书·元帝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荀子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5分)
(2)据材料二,归纳韩非子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秦朝施政的影响。(5分)
(3)据材料三,指出汉元帝与汉宣帝治国理念的分歧及其本质。(3分)
22.(12分)中美分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世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材料二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以上材料均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5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3分)
23.(15分)世界银行是联合国下属的经营国际金融业务的机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援助机构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为了巩固并进一步发展其经济利益和领导地位,极力主张建立多边贸易体制,并希望借此取消许多国家实行的外汇管制和贸易体制。与此同时,英法等国希望通过建立国际金融机构以获得大量资金,从而为战后的经济重建提供保障。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这次会议的一个主要成果就是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后来称为“世界银行”。
材料二 但是在1948年后,欧洲各国主要依赖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来恢复战后经济。与此同时,随着大批殖民地国家获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急需大量资金来发展本国经济,由于这些国家数量众多,所需资金巨大,因此迫切需要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开辟资金来源。在这种背景下,世界银行转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利率一般低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材料三 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的国家已经是债台高筑,无力偿还世界银行的贷款。世界银行的贷款往往选择那些回报率高,经济活力大、政治环境比较稳定的发展中国家。尽管世界银行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但其中上层人物从经济增长中获得的好处较多,而下层民众在其中受益较小。此外,世界银行的一些项目破坏了当地的人文和生态环境。
——以上材料均摘自翟涛《世界银行的作用和局限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和欧洲主张成立世界银行的目的。(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银行职能的变化及其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银行的影响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60字左右)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试图保护所有公民和他们的财产。他取消了公民的债务,废止了债务奴隶制,他还通过继承法保护小户人家,使之避免破产的命运。
材料二 根据农业收入把公民分为4个等级,根据公民所属的等级决定其所要承担的义务。梭伦还鼓励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最后决策,新设立的民众法庭也对全体公民开放。这种将公民划分等级,根据等级的高下,承担一定义务的做法,很好地确立了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每个公民都是城邦中一个独立的个体,各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拥有一定的权利,享有尊严,承担相应的义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梭伦“废止债务奴隶制”的目的和手段。(4分)
(2)据材料二,归纳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并分别简析其“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石”产生的作用。(6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詹天佑的一生,与中国铁路建设相伴始终,因其设计修建铁路的成就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詹天佑深知,要建成这条完全由中国人自造的铁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要把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优秀人才,尽可能多地调集到京张铁路工地上来。詹天佑在调集人才的同时,对筑路经费进行仔细的测算核实后,向清政府申报交涉,得到满意的解决。在招聘施工单位时,也采用了招标的方法,让各工程承包人开展公平竞争,在工期、经费、质量等方面选择最佳者得标,让其承包某项工程。
——摘自经盛鸿《詹天佑评传》
材料二 京张路者,自京师达张家口,长三百七十余里。南口以北,冈峦重叠,溪涧纷歧,地险而工艰,出居庸关则八达岭横蔽于前,其上为古长城峭壁百寻,惊心怵目。君初履勘,拟由石佛寺向西北行,当凿洞六千余尺,其后乃改由东面斜行,就青龙桥施工辟峡,仅凿洞三千五百余尺耳。当是时,君所携习工程学者仅二人。昼则茧足登山,夜则绘图计工,无一息之安。既而其二人者.或以事他调,议者窃以为吾国人未有当此任者,君益冥心孤往,不以无助而少驰其志。凡十八月而山洞藏事,四年而全路告成。
——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撰写的碑文,转引自凌鸿勋《詹天佑先生年谱》
材料三 詹天佑在担任京张铁总工程师时曾说:不论成功与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而是我们的国家。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一类的说法,不应该出之于工程人员之口。
——钟少华《詹天佑先生的科技方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京张铁路修建成功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重大意义。(7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詹天佑所彰显出的“工匠精神”。(3分)
第二篇:2018连云港三模语文含答案
南通市2018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I.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成为文化世家的必要条件是家庭有着 的文化底蕴。北宋最著名的文化世家非苏氏一门莫属,父亲苏洵发奋苦读勤于笔耕的美名 _,而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在文坛的影响更是超过了父亲,真可谓 A.深厚
家喻户晓
长江后浪推前浪 B.深厚
不言而喻
这山望着那山高 C.深重
不言而喻
长江后浪推前浪 D.深重
家喻户晓
这山望着那山高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光临古都洛阳!(导游对游客)B.下一阶段的工作我已经安排好,如有疑问,欢迎垂询!(上级对员工)C.这次回母校叨扰老师,耽搁您宝贵的时间,真不好意思!(学生对老师)D.请记得按时服药,及时复诊,祝您早日康复!(医生对患者)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泰山风景区大门两侧的一组是(3 分)①摘星捧日雄踞五岳之首
蔚霞蒸云矿纳万有之灵
②水木荣春晖柳外东风花外雨
江山留胜迹秦时明月汉时关 ③山高则配天阳鲁阴齐资化育
坤厚故载物西河东海仰生成 ④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我们总是埋怨这世界太喧闹,让我们静不下心来专注一个目标、一项事业。怎样才能静下心来?。。,_。这世界的一切喧闹,原本都是心闹。
①世界再喧闹我们也要听得见自己内心的声响 ②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③静得听得见一根针掉落的声音时 ④关键看我们的内心
⑤我们才能听得见内心的梦想和希望 ⑥只有当我们的心静了
A.①②⑥③⑤④ B.①⑥②③⑤④ C.④①②⑥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 5.下列对“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会徽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会徽将篆体“老”字置于中心位置,点明协会工作与老年人有关。
B.会徽中的麦穗蕴涵丰收之意,预示中国老龄产业的光明前景。C.会徽的外沿呈圆形,寓有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工作和谐、圆满之意。D.会徽的文字与图案浑然一体,表现了对老年人青春永驻的美好祝愿。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郭璧斋先生六十寿序
曾国藩
我年伯璧斋先生,天之处之殆厚矣哉!先生少读书,有大志。既冠,补博士弟子员,旋以优等食饩。屡①②踬场屋贡入成均。试京兆,仍绌。权当阳校官数月,儒术济济,翕然景从。其居乡也,外和而中直,不恶而人...畏之。优伶杂剧,至不敢入境。,谚日:“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直其表而影曲者,吾未之闻也,先生孝友..可以施于政,尊行可以加人。
前岁已未,恭遇栗恩,臣僚得荣其亲。维时先生之家嗣观亭前辈,既由翰林官西曹,两世封赠如例。而先生犹以有事秋试,迁延不得请。于是先生橐笔乡闱,十余役矣。从游之士得其口讲指画,或皆扶摇直上,,而观亭前辈昆仲皆得庭训,而翔步词林,后先辉映,,独先生黜抑良久,曾不一骋骐骥之足,固可解乎? 夫以先..生之德之能,于科名何与轻重? 其达观内外,何尝不明青紫如糠秕? 然终不自画,诚欲有所白于时,而又恶夫庸庸者,一蹶而不复振,乃借恬退之名,以文陋而售其巧。故思有以厉之耳。以志则如彼,以遇则如此,此..岂尽有司之咎哉? 盖所谓天也。天欲厚之,则不如韫于石而光愈远;丛之丰草之中而荫愈广,而枝愈蕃。向使先生假鸿渐之羽,激昂云路,扬厉中外,讵不快于志而裨益于时? 精神有时而竭,福荫有时而单,是亦琢玉.研木之说也。谓能优游林泉,颐神弥性,如今日也 乎? 谓能泽流似续,光大门阀,如今日也乎? 本年某月,先生六十寿辰。次嗣君雨山,与余为同年发,谬相知爱.将称觞介寿,嘱余以言侑爵。吾闻君子之事亲也,可以无所不至,独称其亲之善,则不敢溢词以邻于诬。君子之于友也,四人,季者早殇,二长者并穷约不得怡。独朱氏妹所处稍裕,而少遘痼疾,又离娩厄以死。何命之不淑也!妹卒以八月晦日,不逾月而吾祖母弃养。国藩窃禄京朝,发一家书而两遭期功之丧,又何痛也!于是泣识其略,使咏春追埋清..幽,且叙其内外家之系而声以铭诗,以宣吾辈。
(有删节)[注] ①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②成均:古代大学名。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当阳校官数月
权:暂代 . B.以文陋而售其巧
售:实行 .
C.故思有以厉之耳
厉:同“励”,勉励 . D.向使先生假鸿渐之羽
假:借助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京兆,文中指当时清朝国都的所在地,古代指国都所在的地区。B.优伶,文中指戏曲演员,古代指俳优乐工,后引申指演员。C.庭训,文中指在朝廷聆听皇帝的教导。古代指父训,父教。
D.期功,古代丧服名,如李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I)直其表而影曲者,吾未之闻也,先生孝友可以施于政,尊行可以加人。(4分)(2)吾闻君子之事亲也,可以无所不至,独称其亲之善,则不敢溢词以邻于诬(5分)9.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郭壁斋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送人游蜀
马戴
别离杨柳陌,迢递蜀门行。若听清猿后,应多白发生。
虹霓侵栈道,雨雪杂江声。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10.请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 分)1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尾联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点。(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⑵ 君子食无求饱,后无求安,__ ____,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⑶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⑷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⑸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⑹ 前者呼,后者应,,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⑺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⑻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滩上
路翎
①的江岸上,纤夫们发出了一种甜美、柔和而宏阔的声音,在这个声音的每一个间歇里,有一个美丽、嘹亮的男子的声音在歌唱着
②纤夫们出现在急流左边的石滩上,形成一个向前倾斜的肉色的整体,紧张地静止着不动,因为江流非常湍急。在急流里挣扎着的沉重的大木船上,敲起了鼓来。纤夫们那肉色的、向前倾斜的紧张的整体里面,发出了年青男子的嘹亮的歌唱声,而后就是那一声柔和而宏阔的应和,那个整体向前移动了一步。
③礁石滩联接着宽阔的沙滩,再里面就是绿色的、树木丰茂的山坡了。黎明的凉爽而活泼的风在江面上和沙滩上吹着,淡蓝的洁净的天上映着日出的红光。那个强壮的、赤膊的、浓眉大眼的美丽男子,肩上披着一块破烂了的白布,因了内心的悲伤而尽情地歌唱着,虽然那歌词是异常的单调。从四周发出来的匍伏在地上的兄弟们的那一声宏大的应接,使他的整个心都颤抖着。
④他结婚才半年,因了穷苦和不幸,他的女人病倒了一已经非常的严重。
⑤天没有亮的时候,他就出门来了,没有人看顾她;然而他仍然出门了,因为他的兄弟们需要他。在这个江上,再没有人比他歌唱得更好了。
⑥他站在黎明的江边,预见着什么重大的不幸,他确信他已经摆好了架势,准备迎接命运的打击。他的思想时而飞翔在他的不幸的女人身边,忏悔着他的罪孽;时而飞进了他的辛苦的兄弟们心里,内心充满甜蜜。他慢慢地移动着,沉醉地激情地歌唱着。
⑦因而,这个早晨是如此的美丽和痛苦,....
⑧太阳升了起来。一个褴褛的老女人在沙滩上出现了,困难地奔跑了过来,一直跑到纤夫们的身边。纤夫们发出了宏大的声音,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好像整个的世界在脚下震动着。他激情地歌唱着,觉得是在无比美丽而舒适的波涛上飘浮着,⑨“这不得了呀,赵青云!你那个女人她过去了!”老女人大声叫着,跑了过来,看着他。他的脸忽然地发抖了,他的歌唱声音破碎了,他觉得有一阵眩晕。但他感觉到,他的兄弟们发出了呼声,抬着他前进了一步。
⑩他突然有燃烧的奇异的快乐,他用可怕的眼睛望着江面的远处,于是他用轻柔的、美丽的、动情的声音唱到:
江上的**呀从古到如今哟!人间的事情呀有多少问不得!
拉得牢呀依哟呀兄弟们啊的心疼!
⑾“嗨一哟!”纤夫们唱着,于是他们沉重地前进了一步。这样地,赵青云就在那种奇异的激情里继续地歌唱。老女人恐怖地看着他,跟着走了两步,突然地替他觉得悲痛,哭了起来。
⑿正赵青云望着前面,他感觉到恐怖。纤绳松弛了,纤夫们从地上散乱地爬了起来一那个坚强的沉重的整体破碎了。他什么都不明了,好像整个的世界在脚下震动着。纤夫们围绕着赵青云,赵青云呆呆地站在他们的中间。
⒀“可怜她死得惨啊!”老女人挤了进来,哭着说。
⒁“婶娘,”赵青云疲乏地说,“没得啥子好哭的!”随后他剧烈地抽搞了一下,低下头去,沉默着。老女人也停止了她的哭声。
(15)辉煌的太阳升起来了,照耀着这沉默的、静穆的、褴褛的一群。有删改 13.请根据前六段文意,分别阐释“美丽”和“痛苦”的内涵。(4 分)14.文章第9段写老女人传告死讯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6 分)15.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4 分)16.作者多次描写滩上拉纤的场面,试探究这样写的表达效果。(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中国书法与建筑
林语堂
①我们每天要目睹自己建造的房屋,在里面消磨掉大部分时光,糟糕的房屋会限制我们的生活方式,于是,人们自然就有美化这些房屋的要求。问题是怎样让砖块灰浆有一定的寓意,表达一定的美,赋予它一种精神。就像欧洲大教堂那样,用无声的语言向我们表达着一种巨大的美和崇高的精神。
②中国建筑的主要倾向是寻求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建筑从梅花枝头获得了灵感一首先变换到书法上的生动线条,而后变换到建筑的线条和形态之中。
③中国建筑甚至都受到中国书法的影响,这一点听起来似乎很难置信。这种影响可见于构架的大胆应用,比如柱子和屋顶,厌恶直线、死线。而这一点在倾斜屋顶的演变中显得更为明显。
④间架结构或露或藏,与绘画中的“笔触”问题极为相似。在绘画中,轮廓线并不仅仅是用来标志事物的模样和外形,而且表达了本身的大胆与自由。而在中国建筑中,木质框架总是显露在房屋的墙壁后面,而且大梁和小椽在屋内屋外总可以看到。
⑤这都起因于一条著名的书法原则,即“间架”。一个字的诸多笔画之中,我们总是选择一个主 要的横笔或竖笔,或一个封口的方框,为其余笔画提供一个依靠。有了这个主要笔划作为依托,其余笔划就可以围绕在它周围,或由此发散开去。即使在群体建筑的设计中,也有一个“轴线”原则,就像大部分中国宇里有轴线一样。
⑥比笔直的中轴线原则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孤形、波浪形或不规则的线条与直线相对映。这在中国式屋顶的构造上看得最为清楚。中国的每一座庙宇、宫殿或宅第,在本质上总是由柱子的直线和屋顶的曲线组合 对比而成。屋顶本身也是由屋脊的直线和往下的斜线组合对比而成的。这要归功于我们的书法。书法先生教导我们说,要有一条主线,不管是横是直是斜,我们一定要使这条主线与它周围的曲线相对比。
⑦倾斜的屋顶也许是中国建筑最为明显最无与伦比的特征。,它与书法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一个懂得中国书法要旨的人会看不出美妙的曲线原则。中国书法中,最大的困难是笔力,比如给一条完完全全笔直的线条注入力量就十分困难。另一方面,稍稍向任何一方倾斜一点,即刻就会有一种紧张感。只要看一看汉字中象征屋顶的部首,看看它优美的曲线,就知道这并非空想。
⑧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居住其中,却感觉不到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
(有删改)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段的论述层次。(6分)18.从文中看,中国书法中的线条对中国建筑的线条和形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 分)19.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6分)
七、作文(70分)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理所当然的,也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一种负担。
南通市2018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I(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古今论诗者多矣,吾独爱汤惠休称谢灵运为“初日芙渠”、沈约称王筠为“弹丸脱手”两语,最当人意。初日芙渠,非人力所能为,而精彩华妙之意,自然见于造化之妙,灵运诸诗,可以当此者亦无几。弹丸脱手虽是输写便利动无留碍然其精國快速发之在手筠亦未能尽也。然作诗审到此地,岂复更有余事。
(节选自叶梦得《石林诗话》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处)(5 分).5..22.谢灵运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 诗派。他与_(人名)合称为“大小谢”。(2分)23.从材料看,符合“初日芙渠”标准的诗歌应具有哪些特点?(3 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三国演义》中,孟获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诸葛亮决战,在盘蛇谷遭遇诸葛亮的火攻,又一次被擒,但心未臣服,还想再战。
B.《家》中,觉新与温柔体贴的瑞珏结婚后,在短时期内忘记了过去的幻梦,忘记了另一个女郎,忘记了他的前程,陶醉在自己的爱情里。
C.《药》中,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等人在茶馆闲聊时,听到康大叔转述夏瑜所说的“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阿义可怜”,都觉得夏瑜是个疯子。D.《老人与海》中,老人出海捕到了大马林鱼,他称这条鱼是他的朋友,又为这条没有东西吃的大鱼感到难过,但难过归难过,还是决定杀死它。
E.《欧也妮.葛朗台》中,庭长德.蓬风愿意到巴黎处理葛朗台弟弟的債务问题,但要葛朗台出往来的旅费,公证人克罗旭也想让他侄儿去办这件事。
25.简答题(10 分)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贾赦拿着扇子问贾琏:“人家怎么弄了来?”贾琏只说了一句:“为这
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贾琏说的是谁?为什么要说“不算什么能为”?(6分)
(2)《边城》中翠翠祖父死后,船总顺顺想把翠翠接回家中作为.二老的媳妇,杨马兵把顺顺的意
思向翠翠说过后,为她提出了什么“主张”? 这些“主张”表明了他什么目的?(4 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
莎士比亚所属的伊丽莎白时代是英国人念念不忘的日不落大英帝国,狄更斯所属的维多利亚时代同样是英国国际影响力突出的时期,莫言在当代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有同样的必然。这个奖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读者的某些焦虑,也意外加重了中国写作者们的另一种负担,即关于优秀作品能否顺利翻译进而传播的顾虑。然而,现代汉语写作的困境还远不止于此,搬开文学本身的问题,其与现代汉语自身的发展现状亦关系错综。那种理想的剥离日常的现代汉语写作的书面语,才是写作者的长远目标。早在先锋小说盛行期,就有小说家作过这种尝试,譬如孙甘露的小说语言,曾被王朔誉为上帝按着他的手写出来的。相比较而言,不少小说家麻溜的叙述文字与日常语言靠得如此之近,甚至可以直接拿来进入小说。尽管在早期新文学时期,靠近日常并不是问题,新文学的发起者们甚至还提倡从日常出发。然而百年前提倡文学语言日常化,为的是与陈旧的文言形式进行断开。如今,现代汉语作为文学语言的现代形式则已经确立,一切留步于粗糙的日常用语,与语言本身的发展规律必然相左。因为从文学语言的生长性来说,作家的写作就是探知语言的边界,并且尝试拓展边界,扩大语言的描述范围。于作家而言,贡献新语言,其价值远远超过贡献一堆 故 事。木 对 唐 诗、宋 词、元 曲 的 时 间 跨 度, 现代汉语还不过百来年,还是幼儿,若到了青壮年该是何等风景?(有删改)26.作者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有哪些?(3 分)27.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现代汉语写作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6 分)28.请结合材料内容,阐释文末画线句子的含意。(6 分)
语文 I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A 2.(3分)B 3.(3分)A 4.(3分)C 5.(3分)D
二、文言文阅读(19分)6.(3分)C(厉:同“砺”,磨砺。)7.(3分)C(文中指父训,父教。)8.(1)(4分)外形挺直但影子弯曲,我没有听说这样的情形,先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行为可以延及到政事上,高尚的品行可以对他人有益处。
评分建议:一句 1分;语句通顺,大意对即可。
(2)(5分)我听说郭雨山侍奉父亲时,可以说无微不至,只是称赞他父亲的美好时,就不敢用接近于虚妄的过分言辞。评分建议:“事”、“溢”、“邻”、“诬”,语句通顺,各1分。
9.(4分)外和中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悉心育人;重视德能;达观世务。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4分)颔联写想象中离别后友人改变的容颜,颈联写想象中友人的艰险旅途。
评分建议:每点2分,概括的内容要体现诗句插写的特征;只翻译或脱离内容答情感等,不得分。
11.(6分)《送人游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景结情):通过想象锦城的美好春景,劝慰友人不要因别离和路途遥远、艰险而悲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直接功慰友人不要因为分别而忧伤。
评分建议:每点3分,手法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8分)(1)匪我愆期
(2)敏于事而慎于言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4)扪参历井仰胁息
(5)君子不齿
(6)伛偻提携
(7)弓如霹雳弦惊
(8)寄意寒星荃不察
五、现代文阅读(-)(20分)13.(4分)①美丽:天气晴好,歌声瞭亮宏阔,团队精诚合作(2分);②痛苦:生活贫穷困苦,拉纤艰难辛苦,家庭遭遇不幸,赵青云内心的矛盾自责(2分)。评分建议:“美丽”“病苦”的内涵各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
14.(6分)①写老女人传告死讯与上文写妻子病重和赵青云预见有重大不幸相照应;②引出下文对赵青云内心悲痛而隐忍坚强的叙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渲染了小说的悲凉氛围,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4分)第一处:纤夫们声音洪大,脚步齐整,力量惊人。第二处:赵青云丧妻后内心的痛苦、精神的崩溃。
评分建议: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16.(6分)①突出了纤夫们的艰辛、坚毅、默契;②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⑧揭示了旧时底层百姓生活的悲者;④贯穿全篇,使文章前后联系紧密,浑然一体。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1!1'可。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17.(6分)首先,提出中国建筑更加注重曲线与直线相对映的观点;其次,举例分析这种对映是如何运用的;最后,强调中国书法对中国建筑的影响。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6分)①中国书法中的主笔特征促成了中国建筑中“轴线”原则的产生;②中国书法中主线与曲线相对比的特征影响了中国建筑中曲线与直线相对映的特征的形成;③中国书法中的曲线原则影响了中国建筑中倾斜的屋顶特征的形成。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6分)①建筑应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②建筑应没有雕琢的痕迹;③建筑的最高境界是建筑、白然、艺术三者高度融合。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70分)20.根据 2017 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判分。语文 II(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闻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21.(5分)弹丸脱手/虽是输写便利/动无留碍/然其精圆快速/发之在手/筠亦未能尽也。评分建议:每处1分。22.(2分)山水
谢眺 评分建议:每空1分。
23.(3分)①取材于自然;②自然地表达;③诗意精妙。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4.(5分)A E(A项中,“但心未臣服,还想再战”错,应是臣服,不敢再反了;E项中,“克罗旭也想让他侄儿去办这件事”错,克罗旭不赞同并阻止他侄儿办这件事。)25.(1)(6分)贾雨村(2分);为了讨好贾赦,贾雨村竟借端敲诈石呆子“拖欠官银”,抄来了旧扇,送给贾赦(2分),贾琏认为贾雨村利用权力,巧取豪夺,手段卑劣,不能算有能耐(2分)。
(2)(4分)主张:名分未定,不宜去生人家里(1分);等二老回来,再看二老的意思(1分)。
目的:保护翠翠的安全,维护翠翠的尊严(2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26.(3分)①中国具有了强大国际影响力;②莫言作品优秀;③作品能顺利地翻译并传播。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7.(6分)①百年前新文学时期,提倡文学语言日常化;②先锋小说盛行期,尝试使用剥离日常生活的书面语;③如今,叙述又过于接近或留步于粗糙的日常语言。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直即可。
28.(6分)①现代汉语的发展时间尚短,还未完全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②中国影响力不断增加,会促进现代汉语的传播;③作家将不断探知并拓展现代汉语的边界,贡献新的文学语言。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阅卷补充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
8.(1)直其表而影曲者,吾未之闻也,先生孝友可以施于政,尊行可以加人。(4分)“直”译为使动;“者”代“的人、的事、的情形”;“吾未之闻”译为宾语前置,或前面已译出“者”,宾语“之”承前省;“施”“加”译为施展、施加等;只要语句通顺,都可以。
(2)吾闻君子之事亲也,可以无所不至,独称其亲之善,则不敢溢词以邻于诬。(5分)“君子”可不译,也可译为“郭璧斋的儿子”。“无所不至”可译为“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到”。“溢词”可译为“溢美之词”。
9.“悉心育人”只要概括到有教育人的意思即可。“重视德能”“达观世务”根据文中“夫以先生之德之能,于科名何与轻重?其达观内外,何尝不明青紫如糠秕?”而来,不能简单概括为“淡泊名利”,所以答“淡泊名利”之类,不得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严格按照评分建议阅卷,重在纠偏学生以翻译代概括,或以情感代内容的错误做法。“改变的容颜”也可为“衰老的外貌”,“艰险旅途''也可为“变幻的天气”等,只要能围绕内容,并写出特征即可,只是翻译诗句,不得分。
11.需写出抒情方式的不同,并要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只写表达豁达的人生态度,不得分,即使写,前面也必须交代表达怎样的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防止阅巻疲劳,严格进行双评,重点清除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
五、现代文阅读(-)(20分)13.这题因“美丽''和“痛苦''的内涵比较丰富,所以各自只要从不同的角度答出两点,即可。14.这题是常规题,如果前面不结合具体内容,只答“照应上文”“引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不得分。
15.只空洞写力量大、痛苦,各得1分。
16.注意每小点应从不同的角度答题,只从一个角度重复答,答对得2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17.此题为思路题,必须思路清楚,要有层级标志。如没有层级标志,或只是用数字序号表示,答对得3分,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另概括需要结合具体内容,简单答“首先提出观点''等,不得分。
18.必须围绕“线''具体作答,答出书法怎样的线的关系影响建筑的什么,否则酌情扣分。如总答“书法上的生动线条,而后变換到建筑的线条和形态之中”不得分。19.“没有雕琢的痕迹”,也可答为“没有人为艺术的痕迹”。要能体现分说和总说的答题要点。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21、22、23题根据阅卷要求阅卷。
二、名著開读题(15分)25(1)第二问只答情节,不分析,得2分。答案要结合具体内容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26、27、28题答案在文中都比较明显,只需概括、归纳,根据答案阅卷。作文评分细则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白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 声是理所当然的,也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 声是一种负担。
一、审題与立意 1.审题和立意
材料的第一句话“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来自民间俗话。意思是大雁飞去留下鸣声,人生在世要留下名声。材料的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说明:.前一小句承接俗话,很多人将追求好名声作为自己行为处事的必然价值取向;后一小句说的是不要刻意把追求好名声作为的行事原则,不能受好名声的束缚。理解材料时,首先要明确“名声” 的含义。“名声”是指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这个评价不是一个快速得出的结论,而是经过事件、考验或经过一定的时间沉淀后形成的一种明确的评价。其次,不能把''追求好名声”理解为让人生厌的功利行为,这是人们向善的价值理念。再次,不让名声成为人生负担,不是指反对追求好名声、不要好名声。2.立意
材料中的“名声''是好的、有正能量的评价,行文时不能脱离这个立意。不管是正面的肯定或反面的批判,最终指向应落到对人或某一主体的价值追求这个核心上来。立意时应二选一,不宜作所谓的辩证思考。3.写作注意点
材料中的表述看似围绕人展开,切不可狭义理解为只写人。写作时可以扩大视野,如写经济建设、环境治理、民生工程、文化发展等多领域,这样可以避免题材的雷同,也可以让阅巻者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二、判分 1.判分原则
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 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査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
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选定文体的要求。需注意的是:若出现具有个性化文体样式的作文,如杂文、剧本、故事新编等,只要运用恰当,要敢打高分。2.判分等级
一类63~70;二类56~62;三类49~55;四类42~48;五类28~41;六类27分以下。
第三篇:2017潍坊市初中会考历史一模(精选)
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自测题
(一)历 史 试 题 2017.4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考生信息填涂清楚。所有试题答案均须涂、写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道、儒、墨、法 B.墨、儒、法、道 C.道、法、墨、儒 D.儒、道、墨、法
2.商鞅和孝文帝都是我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一位是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一位是少数民族汉化的先行者。关于他们的共同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从分裂归于统一奠定基础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C.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了向封建制转化的进程 D.都运用智慧为改革的推动扫除了障碍
3.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它实行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科举制 C.推恩令
D.行省制度 4.“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东南财富”“苏湖熟,天下足”。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文景之治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开元盛世 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5.毛泽东曾评论说:“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康熙皇帝为维护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②从荷兰手中收回宝岛台湾 ③册封**额尔德尼 ④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君主专制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贞观之治 ③明朝废除宰相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九年级历史自测题
(一)第1页(共10页)
7.金冲及教授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中写道:“我们在洋务运动时候还讲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的前途问题 D.使国人认清自己国家所处的地位
8.比较与归纳,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共同点的是
A.发生在19世纪 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9.右面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0.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11.右图是一次战役的形势图,下列对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B.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D.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2.读“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分析造成图示现象的原因有
①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②政府鼓励发展经济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号召 ④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关于其共同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 C.改变了土地所有权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改变了经营方式
九年级历史自测题
(一)第2页(共10页)
14.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假如你是这个团的导游,你不应该带他们去下列哪个城市? A.厦门 B.深圳
C.珠海 D.汕头
15.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就任新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并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B.全面落实八项主张 D.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6.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A.奉行“一边倒”,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17.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出现上述场景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入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改革开放改变了社会面貌
18.在法国罗浮宫有一黑色的石柱,讲解员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此文物产生于何处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地中海沿岸 19.“《马可·波罗行纪》对十五世纪以来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著名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曾熟读此书,并在其所读拉丁文《马可·波罗行纪》中加了45处标记,他对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富庶极为艳羡。……(杨志玖《马可·波罗在中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是完全真实可信的 B.马可·波罗的游记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C.哥伦布受到《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是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的 D.《马可·波罗行纪》最早是用中文写作的
20.欧美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许多代表性文件。法国的《人权宣言》与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 A.强调自由平等,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君主的权力受到遏制
C.人人都有生存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D.解放黑奴,遏制种族歧视
九年级历史自测题
(一)第3页(共10页)
21.学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某同学在笔记中对这次科技革命做了如下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电力等新能源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C.资本主义国家广泛运用这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生产力获得飞速发展; D.大大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22.阅读下列“苏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1913~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是因为一战的影响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
B.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是因为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出现上述变化是因为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影响 D.此曲线图说明了经济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影响经济的发展
23.20世纪9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大力推行新经济改革,他引用当年罗斯福总统的话来阐述自己改革的用意:“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这表明了他们两位 A.没有对资本主义做任何调整 C.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只维护资产阶级私人利益 D.与法西斯专制实质相同
24.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国际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某位史学家曾说:“从来没有哪一场战争具有真正的正义性;从来没有哪一场战争仅仅是战争,它更可能是某种格局的重构……”。以下说法不能阐述这一观点的是 A.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
B.1942-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但苏联红军付出了惨重的牺牲 C.二战后,伴随着经济实力的消长,原先的同盟破裂,最终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D.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25.2016年11月11日,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一天成交“1207.49亿”,震惊了世界,交易覆盖235个国家和地区。这表明当今世界
①科技成果相互渗透 ②贸易全球化 ③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④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A.①③④ C.①②③
九年级历史自测题
(一)第4页(共10页)
B.②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8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6分,共50分。
26.(18分)中华文明是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逐渐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泛爱众,而亲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1)据材料一,概括儒家的治国思想。(4分)
材料二
这是一条凿空西域的路,彼时(汉代)葡萄从这里经过,丝绸从这里经过,音乐宗教从这里经过,四大发明也从这里经过……这是一条科技之路、文化之路、交流之路,是一条大汉王朝与伯利克里的对话之路,更是一条中国和世界的沟通之路。
——某同学学完“丝绸之路”后的感慨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二中找出两处不符合史实的说法并阐述理由。(4分)
材料三
明代这一壮阔的外交行动,就是在中国已知的范围内重建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从而创造一个以“礼”为核心的和平的国际政治和贸易秩序……在马六甲设立据点,扩大了与各国商人的贸易往来;同时还调解了各国之间的纠纷,创造了和平的外交和贸易环境。
——中国侨联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博士陈永升表示
(3)据材料三,概括“这一壮阔外交行动”的目的是什么?(2分)其主要作用有哪些?(4分)
九年级历史自测题
(一)第5页(共10页)
材料四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进而民主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与西方交流中呈现出何种特点?(4分)
27.(16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主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1)据材料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决定走一条怎样的“相反的道路”?(2分)中国革命走这样一条道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
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习近平同志2015年9月3日在天安门城楼讲话
(2)“这一伟大胜利”指什么历史事件?怎样理解材料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含义?(4分)
九年级历史自测题
(一)第6页(共10页)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摘自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要采取何种政治制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制度正式开始实施的标志是什么?(2分)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并确立了新的经济所有制。新的时期,中国经济的腾飞开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创新,中国经济顺应世界的潮流,插上科技的翅膀,奋起直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充满光明。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的经济所有制”是通过何种方式建立起来的?(2分)小岗村农业创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九年级历史自测题
(一)第7页(共10页)
28.(16分)近代以来的欧洲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在铁路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更遥远的市场……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有一半属于英国……与此相伴随的是,印度和中国成为英国的茶叶种植园,美国南部成为他们的棉花种植园……”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1)19世纪初,在“陆地上的交通”革命指什么?(2分)据材料,概括“陆地交通革命”的主要作用有哪些?(4分)
材料二
西欧六国在建立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共同体时,都没有忘记战后竭力鼓吹欧洲联合的英国。丘吉尔说:“我们是和欧洲在一起,而不是属于它。我们同它利益与共,但并不被它吸纳”。……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降到第五位,而欧共体六国之间由于互减关税,实行了人员、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其经济迅猛发展,九年级历史自测题
(一)第8页(共10页)
美国对欧洲的投资的重点也转向欧共体,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英国决定向欧共体寻找出路。1961年9月正式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
——《论冷战时的英国与欧共体》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对欧共体政策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
2016年6月23日,全球金融市场最大的一只黑天鹅终于煽动了它巨大的翅膀:刚刚,英国通过公投的方式终结了跟欧盟(及其前身)长达43年的婚姻!……有些国家可能会步其后尘……西方需要重新反思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
——来自新华网
(3)你是否赞同英国退出欧盟。试运用所学知识说出你的理由。(4分)
九年级历史自测题
(一)第9页(共10页)
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自测题
(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CABDB DDDCB DCCAD DDBCA ACCDC
二、非选择题: 26.(共18分)
(1)仁的思想;以德治国(为政以德);(4分)
(2)错误1:“四大发明”,理由: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在汉代尚未发明;(2分)
错误2:“大汉王朝与伯利克里的对话之路” 理由:伯利克里生活的时代为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2分)
(3)目的:重建以中国为中心的政治经济秩序(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作用:扩大了贸易往来;创造了和平的外交贸易环境。(答出两点即可,4分)
(4)在侵略与反侵略的背景下,与救亡图存相伴随;历经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的演变,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在中西文化冲突中日益发展(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27.(共16分)
(1)“相反的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分)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中国的国情。(2分)(2)抗日战争的胜利(2分)
含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国耻,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2分)
(4)三大改造;(2分)核心: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自负盈亏。(2分)28.(共16分)
(1)革命:蒸汽机车的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或火车的发明)(2分)影响: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巩固了英国“世界市场”的地位(4分)(2)变化:从“拒绝加入”到“主动申请加入”(2分)
原因:英国经济地位的下降,需要寻求经济增长点;欧共体经济成员国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美苏冷战局面下试图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法国等欧共体成员国的发展威胁到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4分)
(3)赞同:可以实施更加灵活的政治经济政策;摆脱欧洲经济下滑对英国的影响(如欧债危机、难民危机等)。
不赞同:不符合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利于与欧盟关系的长远发展等。(此题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判断,写出理由,自圆其说,即可得分。只答赞同或不赞同,不说明的理由的不得分;说出赞同(或不赞同)两点理由即可得4分。)
九年级历史自测题
(一)第10页(共10页)
第四篇:九年级历史一模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一模考试试卷分析
阳城初中九年级历史学科组 2013年5月2日
2013年九年级历史一模试卷分析
一、考试情况分析
2013年,西峡县秋期期中考试我校共参加120人,总分为3755分,平均分为31.55分,及格人数为80人,及格率为66.67%,优秀人数为14人,优秀率为11.67%,特优人数为1人,特有率为 0.083%,本次最高分为46分,最低分为9分,差距为37分。
二、题型题量
本次考试共设计了26个小题,满分为50分,其中1—20小题为选择题,每个1分共20分,21—26为非选择题部分共30分。
三、试题特点
本次考试,容易题约占20%,中档题约15%,少难题占65%,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特别是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适当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主要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适当的涉及了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察,设问跨度大,一般就整个中学阶段历史进行综合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察层面也较高。
四、答题简析
本次历史试题考查历史学科知识和能力时,在“基础”方面作足了文章,注重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和“基础 ”能力,试题难度并没有降低。考生的答卷普遍比较不够理想,得分率最高的选择题是第7题,非选择题是第23题; 得分率最低的选择题是第1、3、6、10、13、17非选择题21、22、24题。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不扎实的考生,仍然得不到理想分数,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离尽善尽美的答卷还有较大的一段距离,这既是正常的现象,也是我们应重点分析的问题。
(1)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不扎实。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概念”的教学是薄弱环节之一,学生对“历史 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把握往往不完整、不准确,这与历史学科的综合性、联系性、复杂性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与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概念教学不重视、不扎实有关。(2)不能很好地从整体上对历史事物的变化发展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历史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总是处在 变化发展之中的,因此,必须用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即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很 多考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恰恰是局部的、静止的。(3)材料处理能力不强。
例如第21题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的 精神与物质的世界观”。
——伏尔泰《礼俗论》
材料二:早在198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得主达成共识:“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那就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以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材料三:如家文化的包容性是化解当今世界争端的有力武器。‘君子和而不同’就是典范。美国国务院访问学者王冲告诉记者。“孔子相信君子以文会友,他代表这个向世界传达这个崇尚和平处事之道。”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发现东方”和“新的世界观”分别指的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论述儒家文化包容性,新中国 成立以来,哪些政策体现了这一传统文化特点?
学生在作答第一问时候,把发现东方和丝绸之路中国商人发现西方混为一谈,很多学生答为丝绸之路其实东方被西方商人发现是新航路的开辟而不是丝绸之路。在做答第三问时候,学生大部分同学根本就没有想到题目要的是什么?题目要的是东方被发现之后西方商人来到中国学习到中国古代什么思想,应该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思想。题目有相当的难度,导致失分较多。
(4)审题能力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每考试都有很多学生由于审题不认真,或审题能力不强而失分。
五、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本次历史试卷和答卷的分析,我们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教学。我们不要刻意去追求应付中考的教学,而应踏踏实实地去完 成中学历史教学目标,这点做到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扎实了,在中招考试中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什么是 基础知识?什么是基础能力?这些需要我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去研究、去探讨。但基础教育首先应该是全面的 素质教育,是为学生走进高校或走上社会打基础的。去年的中考命题思路以及国家初中教政策的改革,都对我们 提出了加强基础教育的新要求。对中学生来说,应该强调的是在基础扎实的情况下培养“创新意识”。2.处理好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知识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知识,能力就无从说起;但没有能力,也就无法获得知识,所以知识和能力是互为载体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寻找二者之间较好的交汇点,达到 良好的教学效果。洋务运动一题给我们的启发就在于,如果没有合适的知识切入点,想挖掘能力是不可能的。
3、注重基本理论的教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指导思想,在中考答题中时时需要加以运用。如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 等。中学历史课本虽然没有明确阐述这些理论或观点,但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以挖掘。
4、“历史概念”教学要加强。历史概念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知识,是对一般历史知识的提炼和升华,是规律 性的历史知识。任何学科体系都是由学科概念组成的,真正能够运用的知识主要就是学科概念。就历史概念而言,越是范畴大的、理论性的历史概念,运用的频率越高,如社会、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学生也越 不容易把握。这在历年中考中都反映出来,今年材料解析题第24题就是明显一例。
5、注意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6、平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做习题训练,多为学生讲解与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高三历史一模考前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一模考前复习计划
1.考试范围为必修一、二、三及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历史人物》。
2.抓好两材(教材、材料)训练及知识讲解,运用限时过关检测来检查复习的效果,辅以教师讲评及知识点再讲解。
3、复习按“练——讲”结合方式进行。重拾遗忘的历史知识(概念、史实等),突破重点知识概念,训练解题思路方法;提高其历史解题的能力与技巧。
4、集中打好两大模块的专题训练:
一、一卷12个选择题(共计48分)各种类型题的专项训练,使学员初步掌握高考历史材料选择题的类型及其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二、二卷3道材料题。题号为37、40、41、或(39、40)
37题:(历史题)共计3问。34分。
1、文字型材料;(两小问,共计8分)
2、表格阅读,回答问题;(12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材料中事件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4分)
40题:(文科综合题)
历史学科的考查主要从表格材料内容出发,从中拟定题目,并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10分)
41题:(文科综合题)
材料表格比较题目,并概述材料表格所反映的事物变化过程,阐释导致变化的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