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历史模考试卷
九年级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 姓名
1.都江堰、大运河、莫高窟、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
A.杰出的水利工程 B.木结构和石结构的杰出建筑 C.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 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中国近代史上,大片领土被割占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下列条约中,开资本主义列强宰割中国先例的是()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屈辱史,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奋起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血战等,都表现了()A.清政府不堪一击,不战而败 B.清政府无力对抗西方列强
C.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和斗争精神
D.清政府对外还能捍卫国家主权,对内还能保护民众
4.2012年CCTV―1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 会上,对道德模范郭明义的颁奖词是:“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郭明义的精神是下列哪位人物的精神 内涵在新时代的升华?()A.焦裕禄 B.王进喜 C.袁隆平D.雷锋
5.《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1979年的元旦社论提到:“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这里让人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的原因是()
A.“文化大革命”结束了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6.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新中国外交成就展览,小刘同学拟定了以下内容,你认为能够入选的是()
①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5年,万隆会议上,与会国家接受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④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近代史上,中国与前两次工业(科技)革命失之交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①“两弹一星” ②“载人航天”③“籼型”杂交水稻 ④电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建筑与三大宗教有关的是()
①希腊帕 特农神庙 ②洛阳白马寺 ③巴黎圣母院 ④麦加大清真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新航路开辟和丝绸之路开通 的共同影响是()
A.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B.促进了沿途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促进了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交往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该体系形成有关的国际会议是()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开罗会议 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材料题(6)28.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最新成果的盛会,请认真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851年,世界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召开。英国人建造了以钢和玻璃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水晶宫。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还有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材料二: 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博会上,电话、双重发电机、冰库车等大量的美国科技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
材料三 :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综合类世博会,也是历史上国际参展方最多的一届世博会。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1)材料一中的英国之所以能举办第一次世博会,是因为已经完成了什么革命?(2分)
(2)材料二中所列举的美国展品属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分)
(3)在今年的上海世博会上,我们可以宣传我们自己的哪些科技成果,请举一例说明。(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共计14分)
29.民主与法制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据此回答以下问题:(本题满分6分)
(1)近代哪次运动最先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2分)
(2)1912年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法令是什么?(2分)
(3)1954年,一届人大颁布的什么法律,规定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分)
30.在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曾说: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
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请回答:
(1)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召开两次国际会议而建立的统治世界的新秩序是什么?(2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中、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建立了
一个什么样的组织?(2分)
(3)材料中所说的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又是怎样?(2分)
(4)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政治格局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2分)
第二篇: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张婉春
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已结束,为了充分地获得考试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下面对试卷做以简要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试卷的结构分析
1、内容结构:
本次考试内容涉及中国史和世界史历史两部分,比例分别为:中国史占60%、世界史占40%。满分30分。按照考试大纲要求这次考试中国史比例稍大点。
2、目标水平结构:
根据课标和去年中考范围及要求,本次选题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测查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测查,例如历史试题中的时间、人物、事件和意义等等。
3、题型结构分析:
本次试卷设计了三种题型,即单项选择题(10分)、材料解析题(10分)、问答题(10分)。4.难度分析:
本次试卷总体来看难度适中,梯度较合理。
二、答卷情况分析
3.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审题不认真。
有的学生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如问答题第1题,问的是土地改革完成的历史意义,有些同学因为审题不清,答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选择题的第3小题,问今年是建国多少周年,个别学生由于忘记新中国成立时间而做错。
(3)部分学生的答卷态度有问题。
具体表现在:部分学生的试卷书写潦草,有乱涂乱改的情况;还有部分学生的试卷空白部分较多,连选择题都空下来不填,态度有问题。此外,还有部分学生,答题时间过短,交卷过早,没有认真答题。
三、教学分析和教学打算
1、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和反思,发现在指导学生复习时重知识结构、轻内容整合;重基础知识、轻方法总结。
2、鉴于以上问题与不足,在这之后的教学中将:
(1)重视基础知识掌握,处理好“厚”与“薄”的关系;
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使书由厚变薄;然后,有一个知识点全方位联系相关内容,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使书由薄变厚。
(2)注重能力培养,处理好思与练的关系。
要研究课标、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从中发现规律。要加强典型例题和题型的模拟训练,引导学生总结答题方法,提高对知识的迁移、归纳、分析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 2 读处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第三篇:九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分析
这次考试是海南省2009年中考调研测试题,试题共三道大题,24道小题。分为选择、填空、解答,包含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学三年中的全部内容,考查的内容均在《历史标准》要求的范围内,基础性强,重点突出,没有超标现象。
考题要求均没有超过各部分内容要求的层次。主要体现在面向全体考察最基础、最本质的历史如第1、2、3、4、5、6、7、8、9、12、13、14、15、19题。这几道题,主要考查数与式,一元二次方程,基本图形的认识。只要努力,每位学生都能解答。
二、学生答卷具体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按中考要求,除试题外还配有答题卡。第(一)大题为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总分36分,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学生得分较高,平均在20-29分。说明学生对传统题目掌握的比较好。其中第2、4、11、12题出错率较高,问题在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不够,还有就是学生学习态度不度端正,一看题目有点难,就随便写个答案上去,也不动脑想一想。
第(二)大题为填空题,都属基本题型,6道小题,满分18分,学生平均得分在12—15分,其中第16、18题出错较多,16题大多历史生只填写X≤5,他们不懂求出X≥3。第18题求:甲乙两位同学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沿同一路线行驶到距A地30千米的B地,他们离A地的距离S与行驶时间t之间的函数图像如图(图略),那么乙从出发到追上甲用了()小时。这道题目没有学生作对,因为他们函数这一块掌握的不够,不懂得根据图形如何去求函数的关系式,只有求出关系式才能觉解此题。
第(三)大题为解答题。19题的第(1)题考查代数式的综合运算,较易。很多学生都能自己去完成。(2)考查分式方程的解法,较难,全班没有学生作对,他们不知道怎样把方程中的分母去掉,不懂的怎样去找分母中的最简公分母。所以在19题中大部分学生都只得了4分。20题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中的利润问题,此题对于我班学生来说难,所以没有一位学生去做这道题。
21题画图题,共三道小题,大部分学生只完成第一小题,只有一两位学生完成第二小题,没有一位学生完成第三小题,8分的题目,大多历史生都只得了3分。22题学生总体答的良好,近乎90%同学都能根据给出的两个统计图来回答下面的问题。23、24题题目较难,得分为0分。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态度不端正,卷子上乱涂乱抹。
2、学生对基础的知识、基本的技能掌握不清,简单的问题失分较多。
3、解题思路不清,好多题方法不正确。
4、对个别题的结果处理不当,理解能力也差。
5、笔下失误较多,缺乏检查。
四、教学建议
1.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的要求.要进一步完善集备课的制度,努力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提倡并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能够根据所教学生的水平,提供有差异的教学设计方案.
2.要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教学中,例题教学要规范,每节课的练习时间要保证,能当堂消化的不带回家,对学生练习或作业或考试中的错误,教师要及时讲评和反馈.
3.要进一步加强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的管理,控制和减少学生间的差异. 4.平时教学中要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年级长得正确领导下,在上星期期中考试已圆满完成。根据教学进度计划,我们九年级五班考查的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主要是:全等三角形、轴对称、一次函数、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等章节。共27道题,分为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试题难易程度适中。
我们班20名学生总体考得还可以,100分以上10人,最低分33分。通过学生考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跟上老师的讲课,有六名学生基础极差考得在50分一下,显然已跟不上课,对老师所讲的最基本的知识都学不会。通过考试发现王楠、陈凡、丁高凯等同学,在前段时间对历史抓得不仅,没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部分题做得很差。对他们徐建强思想教育工作,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通过考试还发现学生计算能力很差、解答题书写格式不规范、字体潦草,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应用能力较差。为扭转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再去以下措施:
1、由于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差,以后加强双基的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严格要求学生。
2、平时和学生多沟通,加强了解,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
3、加强学习备精每一节课,增强课堂效率,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4、在上课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对解答题格式书写的教学和要求。
5、针对明年的中招考试,在抓基础的同时,注重尖子生的培养
第四篇: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大雪山中学九年级历史
第一次月考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 发展而来的。()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美洲
2、右图是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的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请你判断他属于哪一种人种()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棕色人种
3、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在《圣经》里被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某初中学校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奴隶制社会状况,你认为应选取的材料是()
A.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与金字塔 B.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C.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D.罗马帝国境内的城邦
4、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是维护 的利益。()A.奴隶 B.封建主 C.人民 D.奴隶主 5、2008年8月,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这项体育盛会发源于被称为“西方文明之源”的()
A.古代埃及 B.古代罗马 C.古代巴比伦 D.古代希腊
6、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古代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以下不属于此次改革内容的是()A.以才选官 B.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C.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D.强制推行初等教育
7、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的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
B.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C.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D.封建主日渐民主,完全由市民自由管理城市
8、历史学习需要对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为迎接初三的一次周测,初三(16)班的小明在复习历史的时候,列举了几组因果关系的历史事件,其中有误的是()A.布匿战争——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B.劳动——从古猿进化成人
C.丕平献土——教皇国的形成 D.琅城起义——西欧城市的兴起
9、为了防止美国波士顿爆炸案在伦敦重演,英国副首相克莱格表示,政府将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证伦敦马拉松赛安全举行。马拉松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最早源自于()
A.鸦片战争 B.布匿战争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希波战争
10、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他扫荡了小亚细亚和埃及,回师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波斯,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他是()A.伯利克里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穆罕默德
11、下列是小超在学完第三单元内容后整理的部分笔记,你认为描述正确的是()①我们平时常用的数字是由阿拉伯人改造和传播的 ②2世纪,罗马帝国疆域达到最大规模
③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④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某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这部奇书是()A.《史记》 B.《后汉书》 C.《马可·波罗行纪》 D.《汉谟拉比法典》
13、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表现了希腊人民对生活的热爱,肯定了人的力量和积极乐观的精神,表现了希腊人的朝气,因而它也被称为“赞美英雄的杰作”。这部文学名著是()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马可·波罗行纪》 D.《俄狄浦斯王》
14、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宗教内容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佛教——印度——穆罕默德 B.基督教——《古兰经》
C.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耶稣 D.基督教——巴勒斯坦地区——圣诞节
15、下列文字中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是()A.楔形文字 B.埃及象形文字 C.甲骨文 D.金文
16、“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织工场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培育了文艺复兴。”这说明文艺复兴的兴起是因为()A.达·芬奇的绘画传播了人文主义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保留了古罗马古典文化 D.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17、下列作品与作者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 B.《蒙娜丽莎》——哥伦布 C.《神曲》——但丁 D.《哈姆雷特》——达·芬奇
18、在西方国家中,最先进行新航路开辟活动的国家有()①葡萄牙 ②英国 ③西班牙 ④荷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9、历史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历史的主要推动者是()A.查理二世 B.亚历山大 C.莎士比亚 D.克伦威尔
20、下图描绘了罪恶的“三角贸易”中奴隶的悲惨处境。“三角贸易”的航程路线是()
A.欧洲——美洲——欧洲——非洲 B.欧洲——非洲——亚洲——欧洲 C.美洲——欧洲——非洲——美洲 D.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21、他领导了南美的独立战争,彻底摧毁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现在南美北部许多国家,都有他的雕像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广场、城市,他就是“南美的解放者”()
A.玻利瓦尔 B.华盛顿 C.圣马丁 D.卡斯特罗
22、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相同点是()A.腐朽的封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专制王权同议会的矛盾激化 D.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3、最早阐明了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4、以下关于拿破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1799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B.颁布《法典》,确立资产阶级立法规范 C.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利,大伤元气 D.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25、下列属于阿基米德贡献的是()
A.提出相对论 B.提出进化论 C.创造螺旋式水车 D.发明汽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50分)
26、(11 分)交通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图”示交通线】
图一
图一
图二(1)图一体现了贯穿古代亚洲、欧洲的陆路交通线是,而长期活跃在此商路的 商人被称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2 分)
(2)图二宣告东西两半球互相隔绝的历史结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得益于 ;在这一事件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4分)
【探险家的足迹】
(3)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探险家是(人名): ;实现环球航行的探险家是: ;最先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的探险家是:。(3 分)
【认识交通的作用】
(4)结合以上两图及所学知识,请你简要谈谈交通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2分)
27、(11分)从人类文明的出现到现代社会,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从未中断过,某班开展一次主题探究活动,着重探寻世界古代史上人类文明交流的形式与过程,以更好地推动当今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工作。
(1)活动准备。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员,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2分)
(2)活动过程。学生通过学习和交流得出古代世界人类文明的交流主要有两种方式(2分),并各自举出两种方式的代表性事件(每种交流方式各举两例)。(4分)
(3)活动总结。你认为今天各国的交往中应大力提倡哪种方式?(1分)为什么?(2分)
28、(14分)17—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浪潮,推动了欧美向近代社会转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皆为非法。”
——《世界通史资料选择·近代部分》
材料二: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2分)此文件奠定了英国什么政治体制的基础?(2分)
(2)指出材料二中“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是指何国?(1分)这一大国的出现开始于哪一场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2分)该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2分)请写出宣告“这个国家出现”的法律文件名称。(2分)
(3)材料三的内容源于法国的什么文献?(2分)这部文献是什么机构制定的?(1分)
29、(14分)某中学九年级(1)班历史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活动,搜集到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图一指的是什么发明?(2分)其发明者是谁?(分)
(2)写出图二发明的发明者是谁?(2分)它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2分)
(3)写出材料中图三指的是什么发明?(2分)其发明者是谁?(2分)
(4)学习了工业革命的历史后,你有何启示?(2分)
第五篇:九年级历史一模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一模考试试卷分析
阳城初中九年级历史学科组 2013年5月2日
2013年九年级历史一模试卷分析
一、考试情况分析
2013年,西峡县秋期期中考试我校共参加120人,总分为3755分,平均分为31.55分,及格人数为80人,及格率为66.67%,优秀人数为14人,优秀率为11.67%,特优人数为1人,特有率为 0.083%,本次最高分为46分,最低分为9分,差距为37分。
二、题型题量
本次考试共设计了26个小题,满分为50分,其中1—20小题为选择题,每个1分共20分,21—26为非选择题部分共30分。
三、试题特点
本次考试,容易题约占20%,中档题约15%,少难题占65%,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特别是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适当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主要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适当的涉及了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察,设问跨度大,一般就整个中学阶段历史进行综合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察层面也较高。
四、答题简析
本次历史试题考查历史学科知识和能力时,在“基础”方面作足了文章,注重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和“基础 ”能力,试题难度并没有降低。考生的答卷普遍比较不够理想,得分率最高的选择题是第7题,非选择题是第23题; 得分率最低的选择题是第1、3、6、10、13、17非选择题21、22、24题。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不扎实的考生,仍然得不到理想分数,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离尽善尽美的答卷还有较大的一段距离,这既是正常的现象,也是我们应重点分析的问题。
(1)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不扎实。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概念”的教学是薄弱环节之一,学生对“历史 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把握往往不完整、不准确,这与历史学科的综合性、联系性、复杂性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与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概念教学不重视、不扎实有关。(2)不能很好地从整体上对历史事物的变化发展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历史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总是处在 变化发展之中的,因此,必须用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即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很 多考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恰恰是局部的、静止的。(3)材料处理能力不强。
例如第21题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的 精神与物质的世界观”。
——伏尔泰《礼俗论》
材料二:早在198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得主达成共识:“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那就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以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材料三:如家文化的包容性是化解当今世界争端的有力武器。‘君子和而不同’就是典范。美国国务院访问学者王冲告诉记者。“孔子相信君子以文会友,他代表这个向世界传达这个崇尚和平处事之道。”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发现东方”和“新的世界观”分别指的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论述儒家文化包容性,新中国 成立以来,哪些政策体现了这一传统文化特点?
学生在作答第一问时候,把发现东方和丝绸之路中国商人发现西方混为一谈,很多学生答为丝绸之路其实东方被西方商人发现是新航路的开辟而不是丝绸之路。在做答第三问时候,学生大部分同学根本就没有想到题目要的是什么?题目要的是东方被发现之后西方商人来到中国学习到中国古代什么思想,应该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思想。题目有相当的难度,导致失分较多。
(4)审题能力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每考试都有很多学生由于审题不认真,或审题能力不强而失分。
五、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本次历史试卷和答卷的分析,我们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教学。我们不要刻意去追求应付中考的教学,而应踏踏实实地去完 成中学历史教学目标,这点做到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扎实了,在中招考试中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什么是 基础知识?什么是基础能力?这些需要我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去研究、去探讨。但基础教育首先应该是全面的 素质教育,是为学生走进高校或走上社会打基础的。去年的中考命题思路以及国家初中教政策的改革,都对我们 提出了加强基础教育的新要求。对中学生来说,应该强调的是在基础扎实的情况下培养“创新意识”。2.处理好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知识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知识,能力就无从说起;但没有能力,也就无法获得知识,所以知识和能力是互为载体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寻找二者之间较好的交汇点,达到 良好的教学效果。洋务运动一题给我们的启发就在于,如果没有合适的知识切入点,想挖掘能力是不可能的。
3、注重基本理论的教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指导思想,在中考答题中时时需要加以运用。如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 等。中学历史课本虽然没有明确阐述这些理论或观点,但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以挖掘。
4、“历史概念”教学要加强。历史概念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知识,是对一般历史知识的提炼和升华,是规律 性的历史知识。任何学科体系都是由学科概念组成的,真正能够运用的知识主要就是学科概念。就历史概念而言,越是范畴大的、理论性的历史概念,运用的频率越高,如社会、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学生也越 不容易把握。这在历年中考中都反映出来,今年材料解析题第24题就是明显一例。
5、注意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6、平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做习题训练,多为学生讲解与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