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操作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有效性

时间:2019-05-14 10:2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正确操作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正确操作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有效性》。

第一篇:正确操作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有效性

正确操作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有效性

摘要: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很难受到监控与保证。要想保证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就要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进行正确操作。想要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有效性可以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评价;有效;操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202-02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正是因为阅读之于语文学习的深远意义,多年来,语文界一直重视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但是,什么样的阅读指导才算是有效的呢?关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的小学语文老师可能都会这样回答:“从阅读量的积累和阅读质的提高角度入手,自然就形成了学生阅读的有效”。应该说,这样的回答真是一语中的。可是,如果我们再深入一些地探究,如何才能引导小学生做到积累阅读的量和提高阅读的质呢?相信不少老师就无语了。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一起构成了小学生阅读。因为有了教师课堂上的组织引导,小学生的课内阅读的效果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可是由于阅读的时间、空间以及阅读的兴趣指向等诸多因素的缘故,课外阅读的行为就很难受到监控,效果自然就很难有保证,因此也就形成了小学生阅读的软肋了。所以,要想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体系,通过这个评价体系来监控学生的阅读行为、了解学生阅读的得与失并进而调整学生的阅读方向,起到很好的评价、导向的作用。2012年来,做为省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评价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为22012044)的研究成员之一,笔者全程参与了该项课题的实践探究,对于如何正确操作,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有效性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下面谨就如何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进行具体操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自评

有的学者主张一个人的读书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在读书的时候要能够与作者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与之产生共鸣,要能够把握作者的脉搏。在书读完的时候又要能做到自身思想的独立,不受书中观点的左右,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人读书的时候能够做到“进得去”,而书读完的时候要“出得来”就不容易了。这一点对于小学生们来说更是如此。而要求学生自评其实就是类似于要求他们读完书了要“出得来”。但是能不能因为此项工作完成起来有难度就放弃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只有读完书了“出得来”才算是真正地把书读透。所以,在进行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时,小学语文老师要注意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自我评价的项目,适当降低自我评价的难度,引导他们把阅读引向深入,加深他们的反思。我们的做法是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老师也做同步阅读,老师阅读完后根据阅读的内容设计相应的自我评价项目,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的项目可以是故事情节,可以是主人公以及与主人公有关的一些具体事件,可以是具体事件表现主人公的什么思想品质,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态度等。事实证明,有了这些参照的评价项目,学生们自我评价起来就容易得多了,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

二、小组互评

把有着共同阅读目标的同学以四至六人组合成一个阅读兴趣小组,让他们进行小组间的互评的方式是一种不错的课外阅读评价办法。从操作的顺序来看,小组互评应该是放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做为学生自评的有效补充。从设计的出发点来看,这种评价方式其实是为了避免“当局者迷”而充分发挥“旁观者清”的效用。从目的意义来看,虽说我们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但是,有许多思想认识的问题是需要相互切磋、探讨的。也正是因为有了思维的碰撞,才有了思维深度、广度的拓展。所以说,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的时候,要注意小组间过多的相互吹捧、歌功颂德是没有意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互评时要善于“煽风点火”,要引导学生们把对问题的不同意见大胆地亮出来。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的时候,我就经常充当“裁判员”的角色,在遇到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急切希望老师的支持的时候,我总是不轻易发表倾向性的意见,而是做一些适当的提醒或是补充。结果呢,往往是同学们辩着辩着,不经意间就形成统一的意见了。

三、家长评价

我校是一所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校,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所以说,要求家长对子女的阅读做出多么深刻、精辟的评价是不现实的。实事求是的讲,从最初考虑家长参与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时候,我们更多地是希望获得社会性的支持。然而随着阅读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惊喜的发现,许多家长再也不是以前的只能是子女课外阅读的资金支持者和勉强及格的“听众”。正是因为有了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我们的家长再也不像以往闲了就做些串门、看电视、喝酒等无聊的事情,而是会变身学生课外阅读的“义务监督员”,有一大部分家长甚至会捧起久违的书,和孩子们一起认真地看起来。从同学们交上来的家长评价来看,家长的阅读能力也是随着孩子一起进步的。我曾经在班级内部组织过一次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专题家长会,在会上,我点名表扬了部分的阅读水平高的家长。没想到,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一次表扬,竟然形成了令人难于置信的正能量,点燃了班上家长们的阅读热情。

四、教师评价

与家长评价不同的是,教师评价更倾向于一种结论性的评价。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要从专家的角度对学生阅读的得与失做个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他们的不足,提出对学生接下来阅读的期望。所以说,每一次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之后,老师都要认真撰写针对性强的评语,有很多时候甚至是要布置学生对某个章节进行重复阅读。当然了,小学语文老师要完成这些工作是要花费许多时间精力的,但是,考虑到学生们能够在我们的指导下大幅度提高课外阅读能力。那么,即使是苦点累点也觉得值得了。

参考文献:

[1]金爱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对性评价开发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2]肖钰明.阅读教学的检测评价指向与操作实践[J].湖北教育,2008,(12).[3]刘红宏.加强课内外指导,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教育艺术,2011,(08).

第二篇:提高操作的有效性-课题实施方案

“提高操作的有效性”

——小专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现状

在新课标教学改革中指出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具的特点及其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尤其是一些探索性学具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组成员

1、课题研究对象:隆湖四站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

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徐昌

信息技术员:陈丽

组员:李、赵文义、蒋英、、王正林。

3、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徐昌

负责全面工作

负责四年级的教学研究工作 蒋英

负责五年级一班的教学研究工作

王正林负责五年级二班的教学研究工作 赵文义

负责六年级一班的教学研究工作 李

负责六年级二班的教学研究工作

三、课题目标:

(1)关注学生差异,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

(2)掌握数学分层测试卡的使用方法,能有效的、灵活的、恰当的、方便的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数学、身边数学的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

(4)自信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四、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了解他人的研究状况和收集各种有益资料。案例研究法:针对课堂教学案例进行专题研究 调查法:了解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情况。

观察比较法:通过对数学分层测试卡的评估检查观察比较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

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通过实践的过程,形成习惯研究的各方面要求与标准。

经验总结法:通过召开明德数学能力提升项目专题研讨会,针对数学分层测试卡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会,总结经验推广实施。

五、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1.2——2011.3)

主要工作是:制订和修改研究方案,资料收集,学习明德数学能力提升项目相关理论。

实施阶段:(2011.4——2012.3)主要工作是:

1、实验:针对本次课题的研究对实验班级学生实施研究方案。

2、在实验班级中课题的开展中,收集与研究有关的材料,适时的改进方案。

3、通过修改方案进行再实验,及时写出阶段性的专题小结等。

总结阶段:(2012.4——2012.7)

主要工作是: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结题申请报告、实验报告,整理并出刊教师论文集或明德项目简报,有关本课题的典型教案等资料,为进一步扩大实验研究的成果做好准备。

六、课题成果形式与构成

1、成果的形式:案例、论文、课堂实录、教学心得体会、教学建议等。

2、构成:

(1)理论概括性的专题论文。

(2)典型课教案、课堂实录、说课稿、教学反思。(3)阶段性小结。

(4)学生的个案跟踪材料(个人评价表)。(5)学生个性的小练笔(手抄报等)。

七、课题研究保证措施

悉心钻研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数学能力提升项目中数学分层测试卡的教学理念,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有较强的采集信息的能力,不断充实自己,随时观察学生的反馈,并根据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

2011年1月23日

隆湖四站小学数学教研组

第三篇:提高计算机操作课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提高计算机操作课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摘要要想提高计算机操作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精心设计好任务,激发学生操作兴趣;灵活选用好教法,注重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操作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有意埋下伏笔,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Computer Operation Course Teaching

LIU Huahua

(Vocational High School of Suichuan, Ji'an, Jiangxi 343900)

AbstractTo improve the computer operation of clas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can start with the following: Crafted mission,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operation;Flexible choose good teaching,pay attention to their aptitude;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time, improve the class efficiency;Intentionally lay the basis, for extracurricular knowledge expansion.Key wordscomputer;teaching;effectiveness 精心设计好任务,激发学生操作兴趣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重要的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能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注意这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在总体学习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任务设计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老师讲解为辅,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老师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第二,在设计任务时,要依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重视它与传统学科的区别。传统的基础性学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培养,计算机技术学科则更关注能力目标的培养。第三,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注意、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要将学习目标分层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出恰当的基础目标和拓展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容量、一定梯度的“任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基础目标对应的小任务,学有所得的学生接着完成下一个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拓展目标对应的任务,学有所创的学生还应继续完成创的任务。现在许多计算机教材配备的“任务”实例也写得很详尽,学生上机只要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去操作、去领会,就会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而将这种认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操作课的有趣。灵活选用好教法,注重因材施教

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多,每个部分知识都各有特点,学生之间或多或少的也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采用教学方法。选择教法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一般难度的操作,教师可以选用练习法,即让学生根据任务,独立自主地完成练习,教师适当地加以指导。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操作任务,教师可以选用演示法,即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再让学生自主学习。任务较多时,可以采用小组协助式学习法,即以几名学生为小组组成学习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在计算机技术教学中用分组教学的一般活动过程是:教师先向各小组布置研究任务,给以必要的说明,提供必要的资料和网络资源,然后由学生小组研究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最后将结果(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案、电脑作品等)展示出来。分组时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能力,强弱搭配,并且指定一名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小组长来统筹,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操作。笔者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经过实践检验,这种组内积极协作,组间激烈竞争,能使学生劲头十足,整个课堂处于浓烈的团结竞争的氛围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安排操作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计算机操作课就是要求教师悉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如果没有规划好时间,只会让学生无的放矢,效率不高。教师应合理安排好操作的时间,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追求进度,不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个(下转第232页)(上接第229页)操作接一个操作快速地学习,那将导致学生当时好象掌握了而课后全部忘记的结果。如果安排的时间过多,又会导致学生无事可做,或者操作速度过慢,时间浪费过多没有效率可言。因此,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要安排充足,并强调学生珍惜有限的练习时间,大胆操作,同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领会操作,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而将这种认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还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反思与回顾,一定的时间让教师对学生的操作及时作出评价,评价时教师要有一定的包容性,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兴趣更浓,学习劲头更足,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常课程的时间安排至少应包括三个环节,即学生练习、学生知识回顾及教师评价。有意埋下伏笔,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好的教学并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与课堂之内,要求教师更加开拓自己的视野,了解其他学科的更多知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操作方法,进一步提高知识运用能力,这也正符合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研究性学习”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地留下几处伏笔,在最后小结时及时地抛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去思考解决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锻炼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讲解WORD时有意提示了邮件合并功能,提示了该功能可以批量处理信函、信封等和邮件有关的文档,还可以批量制作请柬、成绩单和工资条等,有些学生也在课后利用这项功能完成了成绩单的制作,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计算机作为二十一世纪重要的信息处理工具,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就一定能上好一堂有效、满意的课。

参考文献

[1]李国军.中学计算机教学策略的优化.教育艺术,2010(3).

第四篇:有效性评价

课堂教学有效性在知识上表现为学会,在能力上表现为会学,在情感上表现为学得有趣。

那么,对此又如何评价呢?笔者试从学生发展的航标、学生成长的体验、学生进步的基石和学生价值的提升四个学生发展的视角来探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以探寻一种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框架。

一、学生发展的航标:教学目标有效性

评价学生发展的内涵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在这三大领域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进而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它决定着教学目标作为学生发展航标的属性。教学目标有效性评价,一是考查教学目标的表述,二是评价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投射作用。

1.教学目标表述的评价

从评价学的观点来看,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须是学生,而不能是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教学目标须用教育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育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表述,教学目标的表述须是确定的而不能是模棱两可的,行为化的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由此可见,教学目标表述主要表现在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和行为动词上。对教学目标的评价除了评价教学目标的全面性,还要对教学目标的表述进行评价。要评价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不是学生,教学目标是不是针对学生而制定的;要评价教学目标行为条件的表述中是否有信息提供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和完成行为的情景等;要评价教学目标中是否有用以评价和测量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的标准;要评价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中是否有用以描绘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的动词。

2.教学目标投射作用的评价

教学目标投射作用主要有指向作用、激励作用以及预设和生成作用,因此,必须对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投射作用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的指向作用就是从目标出发及时恰当地调控教学。教学目标的激励作用要体现在学生发展的层次上。维果茨基(Vygotsky)认为,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表现为儿童能够完成的智力任务;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若处于形成状态,儿童是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的,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因此,不能只追求课堂教学表面的热闹和形式,要开展具有挑战性、激励性和探究价值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教学目标的预设作用和生成作用使学生不但在课堂教学中获得预设性的发展,而且还要获得生成性的发展。所谓预设性的发展就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的课堂教学目标与任务以及学生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与发展目标。所谓生成性的发展意味着学生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可能性,发展的生成性就是把学生潜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二、学生成长的体验:学习过程有效性评价

学生发展视角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关注的是用 “以学论教”、“以学定教” 的方法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1.参与度

没有学生的课堂参与,就没有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能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所谓积极参与是指心理上、情感上对参与的体验,学生的参与应是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和自觉自愿的,而不是消极、被动和应付地参加。

2.思维度

学生的思维度与学生的有效参与相关。有效参与是学生认知发展、有效发展的保证,离开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结果,也就是说,那种以简单的思维和简单的活动方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只是浅层次或低效的参与。对学生思维度的评价要看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积极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如何;要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见解;要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独创性如何;要看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条理清楚和排列有序。总之,要看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得到了有效培养、有明显提高,还是仅能模仿教学所展示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要看思维能力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还是思维能力有所下降。

3.交往度

保罗·弗莱雷(P·Frdird)指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边交流活动。交流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在推动学生主动思考、言说和做事,并在学生思考、言说和做事的过程中捕捉并利用有意义的“学生资源”。因此,评价交往度应关注:师生之间能否平等对话和沟通;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确实解决了问题或产生了新的认识;师生、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情感融合以及成果共享。

4.愉悦度

愉悦度与思维度是辩证的统一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需要知识的获得,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与探索体验。对愉悦度的评价除了学生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善于倾听和思考他人的发言,并能及时抓住要点外,还要对愉悦保持的时间进行评价。

三、学生进步的基石:教学过程有效性评价

教师倾心于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必然获得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同时,教师的发展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所要达到的目的。这样,学生发展视角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不但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强调学生对课堂的参与,还要尊重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教师的教进行多元的评价。

1.对学生发展水平的判断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有判断学生发展水平的能力,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个别性。所谓发展的差异性指的是在同一班级之中,不同的学生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所谓学生发展的个别性是指每个学生的特长是不一样的。对教师判断学生发展水平能力的评价,一要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分类分层指导,设计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问题或练习,达到巩固新知识并不断拓展提高的目的,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二要看教学情境创设和教学活动设计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2.教学组织能力

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学活动过程的引领者、学生参与热情的调动者和学生学习困难的帮助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组织能力。

(1)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

教学内容组织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能抓住知识的主线,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讲有练。对教学内容组织能力的评价,一是看是否围绕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将教学目标分解到具体教学环节之中;二是看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三是看教学内容是否凸显本学科的核心概念或技能以及逻辑关系;四是看课堂知识预设和生成关系处理是否恰当,对课堂生成信息能否正确引导,并使之生成新问题和新知识;五是看有无科学性和思想性方面的错误。

(2)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教学活动是教师引领学生走向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创设一个有效的课堂活动。教师组织的活动在品质上,要难度适中,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在活动方式上要分层次推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在活动主体上要引领学生有效参与;在活动条件上,要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源,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活动。

(3)教学语言的组织能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组织能力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通过分析、解释、说明和论证等方式系统地对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本领。对教学语言的组织,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清晰、逻辑性强和形象生动。

3.诊断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能力就是教师的诊断能力。

教师诊断问题的能力往往表现在教师的生成性品质上。教师的生成性品质包括教学方法的独特性和教学的个性化,比如,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对教案的超越,对教学内容或环节的灵活处理等。对教师诊断问题能力的评价,要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课堂生成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课堂预设,满足学生思维发展需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教学应变能力

课堂上各种教育因素是多变的,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个性的世界。教师要驾驭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对应变能力的评价要看教师能否快速敏捷地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有用信息,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四、学生价值的提升: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生发展视角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而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就是要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提升学生生命的价值。

1.认知领域学习效果的评价

认知领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认知上体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认知领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采用课后测验与调查课堂学习情况的形式进行。

(1)课后测验

课后测验是对认知领域学习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即测定学生认知领域学习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它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采用课后测验评价的步骤是:确定编制试题的依据———编制试题———实施测验———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

(2)学生课堂学习评价

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

1)教师讲课速度的适应性。教师讲课速度的适应性表现在本堂课教师讲课的速度是太快、太慢,还是合适。2)教师讲课内容的适切性。教师讲课内容的适切性体现在本堂课教师讲课的容量是太多、太少,还是合适;学生对本堂课教师讲的内容是全不懂、不全懂,还是全懂;学生对本堂课教师所讲的内容的感觉是太难、难度一般,还是容易。3)课后作业完成的差异性。课后作业完成的差异性表现在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是看了书也不会、要边看书边做,还是不需要看书就能做。4)课后再学习的独立性。课后再学习的独立性表现在学生课后再学习是请教过他人,还是没有请教过他人。

2.情感领域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生的情感是制约和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情感领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学习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的评价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投入对学生情感影响的评价。

(1)学生参与学习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的评价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感上表现为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生参与学习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的评价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最能反映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欲望。对学习欲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这堂课是很喜欢、不喜欢,还是讨厌等。对学生兴趣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是课上有兴趣、课后无兴趣,课上无兴趣、课后仍然无兴趣,课上有兴趣、课后仍然有兴趣,还是课上无兴趣、课后有兴趣。

(2)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投入对学生情感影响的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情感的投入对学生情感的影响表现在民主和关爱上,对其评价就是看课堂上是否具有民主的氛围,教师是否对学生体现出一片真爱。在课堂上,教师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和关爱,没有被冷落的学生。教师要环视学生,表示关切,要观察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并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陈瑞生)

第五篇:课堂教学评价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评价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涉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智能、品德发展等各个领域。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与评价者共同参与的研究或探究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改善,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具有双重性,其一对教师“教”的评价,其二是对学生“学”的评价

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引发了我们对教育教学本质属性的重新认识,引发了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新思考和定位。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1、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学”的评价上误区-----评价是为了控制学生

(1)吹毛求疵。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批评和指责往往要多于表扬。教师习惯于居高临下,习惯于对学生拟定一个评价的统一标准,对达不到标准或偏离标准的言行举止常常轻易地提出批评,甚至予以指责、挖苦、讽刺。总是看不到学生优点,看不到学生学习上的闪光点,而是紧紧盯住学生言行中的缺点不放,一点错误和不足也不允存在。(2)一味说“好”。在当前的课堂中,很多教师都不敢负面评价学生。一律用“好”“不错”进行机械地评价。学生读课文,即使读得很一般,教师也要称赞一句:“嗯,读得不错!”回答问题时学生答得并不怎么样,一些教师偏要夸上一句“说得真好!”这样的现象在公开课教学中尤为常见。而如此一味说“好”,并不能起以激励的作用。因为这样的表扬太“廉价”了,学生不需什么努力便能获得,以致学生们对此会毫不在乎。

(3)不置可否。一些教师对学生出色的或不良的表现采取的是不置可否的态度,这也不对。不置可否的评价使做过努力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鼓励,也使不辨是非的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就当时来说,也许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上进心或迷失发展方向。

(4)程式化。不知从何时起,不少课堂里开始掀起一股运用掌声、口号声进行评价的热潮。掌声是整齐划一的“啪、啪、啪啪啪”。口号声也是整齐响亮的“嘿、嘿、你真棒!”在低年级课堂中适当运用这样的评价的方式,也许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课堂中经常采用这样的评价方式,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这样的评价是程式化的,对谁的表扬都一个样,缺乏针对性,缺乏真情。对稍具感悟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学生来说,心灵的震撼力是很小的。

(5)单向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只限于教师评价学生,是非对错全由老师评判,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这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主要体现在 第一,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评价在于给学生找到并提供成功的支撑,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教学评价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领域,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协调地发展自己,尽可能使自己在多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第三,学生的智力发展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为此,我们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智力潜能。

3、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策略(1)、营造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

一个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有利于反馈信息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教师要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在教学评价时,要注意面向全体,不能忽略了每一个学生,教师眼神要遍布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做到“眼观八方”,不仅从眼神,而且从语气、态度、表情等方面注意调控自己。(2)、注意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和谐融合

进行评价时,要避免使用过于繁琐的评价程序或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如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学习态度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就不必要让学生知道,而是由教师进行,可称为隐性的评价。有的竞争性评价,可无声地记录或粘贴在黑板或其他位置,作为显性的评价。总之,评价活动不应该过多地占用教学时间,而应该追求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和谐融合。

(3)、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指学业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不同特点,这使得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

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有所侧重的评价目标,如有的学生天性胆小,朗读或发言不够大胆,因此可把大胆发言作为主要的评价目标。再如女生一般比男生自尊心更强一些,为此在评价中要照顾到性别差异;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和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也是不同的,教师也不应该用相同的要求来对他们进行评价,而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总之,教师要重视差异、尊重差异,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4)、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延迟性评价

由于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我们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达到目标。为此可采用“延迟评价法”,即推迟对学生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

(5)、善于使用体现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评价用语

“教学评价用语”是教师对学生“学”的评价的重要表达方式,启发性评价用语

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启发性评价用语时,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如: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想探究什么问题?”

——“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资料。”

——“根据所给的信息,谁愿意帮他想一个好办法?”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解法)吗?”

赏识性评价常用语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的。为此,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该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不要等他们已经将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后,才去赏识他们。而是要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例如,在学生对问题做出不同层次的回答后,应给予一定的评价,而且应该用赏识性的评价。有很多带感情色彩的用语:

——“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一新!”

——“大家说得好,特别是XX同学,更是难能可贵,值得大家学习。”

——“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结果,而是观察思考,又有新的发现,如果能说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更了不起了。”

——“没想到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小,看来,学好数学能让我们生活得更丰富、更精彩。”

激励性评价用语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在学生的表现有明显进步时,应及时运用肯定性、激励性用语,并适当给予方法上指导,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你试一试,相信你一定能成功!”/“老师和同学们相信你一定能进步!”

——“你是如此聪明,做得不理想也没关系,尽你的全力做!好好努力,你知道关键就在这里!”

——“只要你有一颗上进的心,胜利总会属于你。”

——“相信自己,战胜自我是成功的金钥匙。

反思性评价用语

反思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却是目前数学教学中薄弱的环节之一,怎样运用反思性语言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呢?例如:

——“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你能概括出什么计算法则?”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法?”

——“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其中包含着许多丰富有趣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自己去寻找资料,看谁收获最多?”

(6)、容忍不同意意见,容忍学生犯错误,甚至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错误

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选择 理解孩子,学会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

听不到不同的声音的课堂是不正常的课堂,没有尝试过错误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

案例《一节拖堂的优质课》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

1、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教”的评价上误区-----评价是为了考核教师

课堂教学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教师与评价者共同参与的研究或探究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改善,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行政人事的管理取向被用于对教师的考核评比,其结果直接与教师奖惩晋升挂钩,教师在一堂课中的表现成为教师晋升获奖的重要依据,一堂评优课的成功往往会给教师带来很多荣誉和实惠。在这种评价中,评价的目的被异化了,本应着重于过程的评价演变成了对人即教师的鉴定和证明;选拔被当做教师评价的主要功能,而教师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常有意无意地被忽视。

尤其在公开教学和举行“评优课”的时候。这些虚假作秀的课,追求的是虚情假意的表演,危害的是“诚信”道德风范和学生真情实感的学习过程,毒害的是孩子们的纯洁心灵和他们的健康成长;最为严重的,是使人们产生了对课程改革的怀疑甚至反感,破坏了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公开课,想说爱你不容易

曾几何时,多么渴望听课,特别是听名师的课。常常为一堂好课激动不已,热血澎湃;常常为一个好的设计拍案叫绝,叹为观止。但是,也常常听到这样的感慨:这样的课好是好,可惜学不像,公开课学不像,是不是公开课的背后隐藏着一些平常上课没有的内容呢?

2、两个教学案例给我们的启发 案例一: 她认为学生掌握的较好

在一所农村小学的课堂观察深深地触动了我。这是一节三年级的关于重量单位换算的数学复习课。课堂上S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做了约30分钟的练习(每节课是40分钟),练习的内容非常单一,类似于1吨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1250千克的问题,练习的形式就是老师问学生答。根据我的判断,绝大部分同学是在猜谜一样的情境中上完了这节课。

S老师在课后的访谈中告诉我,她认为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她对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当我问:“您是如何知道学生掌握得好的?”这位老师却不知如何说才好。当我又随机地对6名学生(全班共有24名学生)问了几个我自已编的相当程度的相关问题后,发现学生们并没有真正理解重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我问一位同学:现在校园里有两堆沙子(当时学校在修建教师宿舍,确实有好几堆沙子在校园里),一堆是1吨,另外一堆是1千克,哪堆重?这位同学思考了半天没有回答,之后便用眼神向班上一位学习最好的同学求救。这位学习最好的学生想了想说:“1千克重。”惊讶的我于是不断地追问:学生死记硬背来的单位换算公式到底有什么作用?学生连最起码的单位概念都不清楚,他们是如何帮题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效吗?我们的老师知道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吗?

案例二《是启发式还是满堂灌?》是把某位教师在讲:“正方形的性质”这一节课的全部教学过程录制下来;从表面上来看该教师是通过由浅入深,层层设问,最后总结出正方形的性质的一堂启发式教学课。课后对其本堂课提问次数及提问的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共提出105个要思考的问题,其中属于记忆性提问:如:正方形有几条边?高达68.3%。提问频率达每分钟2.33 个问题。学生根本无法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这一事实说明频率过高的设问是无效的,结果一定是启而不发,不是真正的启发式而仍然是满堂灌式的教学一个典型代表。

在课堂教学中凭感觉上课,凭感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做了很多年的教师,结果业务水平几乎停滞不前。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缺乏有效评价的反馈和激励。课堂评价在这一案例中不是为了给教师的业务水平定性,而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成长。整个案例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和研究反思而逐步成长的生动过程。

3、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是以评促思促进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要充分认识自已的优势和不足。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进的计划,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教师在自我评价中的反思可以围绕以下5个内容进行。

(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的灵感和火花,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

众所周知,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3)、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

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4)、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所谓教材的难点,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5)、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写出新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特别是可以为自已下一年的同期教学提供极好的帮助,避免再走弯路,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三、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是以调控和优化教学过程追求理想的课堂学习效果为目的

1、有效课堂教学和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1)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习者应该参与教学目标的提出或确立,要让学生在“做”中进行学习。

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

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⑤

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或研究的这些问题)之间有何联系?”在评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2)学习效果原理

人在接受新知识时其学习效果一般是:以听为主(听觉感受)的人接受新知识20%;以看为主(视觉感受)的人接受新知识30%;以看和听为主(视觉和听觉感受)的人接受新知识50%;以看、听、说为主(视觉和听觉感受、参与感受)的人接受新知识70%;而通过看、听、说并亲自做的人接受新知识90%;

2、“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思想.是以追求理想的课堂学习效果为目的

(1)、“学”一是指学生能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

二是指学生是不是会学,有没有学会,主要指课堂教学的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

(2)、“教”主要是从课堂教学的四大状态(情绪、交往、思维、目标达成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从下面三个角度进行判断。

一是看师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

二是看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三是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有没有不同程度的、不同方面的收获。

(3)、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论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与救济粮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不断得以增强。

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时行练习。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争论;学生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已的思考或创意。

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是否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新的课程评价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本着为师生共同发展服务的原则,既要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情况,又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高低。

下载正确操作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正确操作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的重要性。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力......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普格县螺髻山镇铁道兵希望学校 罗如敏 【内容摘要】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利用目标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关键词】 课堂实效 校本培......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的有效性 说到订正作业,我想所有的数学老师肯定都和我有一样的深刻体会:往往是“为了订正而订正”、“不及时订正”、“反复订正”的现象广泛......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

    如何提高科学实验有效性

    如何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 王庄镇中心小学 王丙刚 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而科学实验教学就为学生科学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有效性。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前提,有了教学目标,也就有了教育的依据。我们就可以按计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