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初二上册语文课后同步检测题:杜甫诗三首
2015初二上册语文课后同步检测题:杜甫诗
三首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决眦()
老妪()
不胜簪()泣幽咽()邺()城戍()
青未了()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粗的词。
(1)决眦入归鸟()
(2)浑欲不胜簪()(3)老翁逾墙走()
(4)犹得备晨炊()(5)吏呼一何怒()
(6)死者长已矣()3.阅读《春望》,根据提示填空。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是:
(2)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3)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是: 4.根据你对《望岳》这首诗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语句是: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是: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是: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2015初二上册语文课后同步检测题:杜甫诗三首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2
25.《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岱宗()决眦()溅泪()簪()逾墙()戍守()......老妪()幽咽()..2.杜甫字子美,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著有“三吏”,另外两篇分别是
和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⑴齐鲁青未了(青未了:
⑶荡胸生曾云(荡胸: ⑸家书抵万金(抵:
⑺老翁逾墙走(逾:
⑼有孙母未去(去:
4.填写:
⑴《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⑵造化钟神秀(钟:))))))⑷会当凌绝顶(会当:)⑹浑欲不胜簪(浑:)⑻吏呼一何怒(一何:)⑽犹得备晨炊(犹得:
⑵《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⑶《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二、文段阅读
(一)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岱宗夫如何()(2)齐鲁青未了()....(3)造化钟神秀()(4)会当凌绝顶()...7.“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8.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________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_________________。
9.《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___________而__________,时间是从________至________,并由________遥想将来的________。
10.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南岳()和西岳()(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________的。
(二)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________,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________,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_____,________。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1.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12.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3.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14.“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第一层: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 15.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一)下面这首律诗是杜甫的《蜀相》,但排列句序乱了,请作调整,再回答问题。
①长使英雄泪满襟②出师未捷身先死
③两朝开济老臣心④三顾频烦天下计 ⑤隔叶黄鹂空好音⑥映阶碧草自春色 ⑦锦官城外柏森森⑧丞相祠堂何处寻
16.重排后的句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③句的“两朝”指蜀帝刘备和_________(人名)的两朝。
18.第④句中的“三顾”指刘备三次去请__________出山帮助自己的事,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是_________。
19.杜甫写《蜀相》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或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实践——“比一比”
将《石壕吏》改写成剧本,各小组内组织四名同学(一扮杜甫,一扮老妇,一扮差吏,一扮老翁)进行演出比赛。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略 2.唐、《新安吏》《潼关吏》 3.⑴山色不尽⑵聚集⑶心胸摇荡⑷终要,终当⑸值⑹简直⑺越过⑻多么⑼离开⑽还能够 4.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5.反映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意近即可)
二、文段阅读
(一)6.(1)泰山(2)不尽(3)指天地、大自然(4)登、乘 7.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岳 雄心和气概 9.远近朝 暮 望 登 10.泰山 衡山 华山 泰山
(二)11.老翁逾墙走 存者且偷生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12.A 13.三男邺城戌 二男新战死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4.„„新战死‖„„无完裙。‖„„
第一层:三男全被征。第二层:家中情况。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15.安史之乱中,差吏的横暴、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三、拓展延伸
(一)16.⑧⑦⑥⑤④③②① 17.刘禅 18.诸葛亮
三顾茅庐
19.仰望武侯(诸葛亮),决心以身许国,同时也希望唐朝也能有当世的良相之才出现。
(二)基本内容要与原诗吻合,可合理想像。
第三篇:《杜甫诗三首》课后练习题答案
《杜甫诗三首》课后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决眦()
老妪()
不胜簪()泣幽咽()
邺()城戍()
青未了()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粗的词。
(1)决眦入归鸟()
(2)浑欲不胜簪()(3)老翁逾墙走()
(4)犹得备晨炊()(5)吏呼一何怒()
(6)死者长已矣()3.阅读《春望》,根据提示填空。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是:
(2)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3)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是:
4.根据你对《望岳》这首诗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语句是: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是: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是:
5.阅读《石壕吏》,根据提示填空。
《石壕吏》中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是:
!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是:
。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是:
。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
。6.根据诗意,用“/”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国 破 山 河 在,城 春 草 木 深。(2)造 化 钟 神 秀,阴 阳 割 昏 晓。(3)存 者 且 偷 生,死 者 长 已 矣。
7.巍巍五岳,举世闻名。早在古代,歌咏五岳的名言佳句就不胜枚举。请任意写出其中完整的一句,并注明作者。
二、阅读
(一)课内精读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9.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A.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B.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着一“深”字,叫人满怀凄然。颔联以一特写镜头,将无情的花鸟化为有情,更突出了诗人悲痛之深切。
C.一个“望”字统领了前四句的内容。诗人的视域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像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浑浊到清晰。
D.颈联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尾联以诗人的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更显示了其愁苦之心。1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二)拓展阅读 新安吏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哭,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据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11.翻译诗中画线的句子。
12.对本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点兵场面,采用问答形式,既暴露了唐王朝兵役制度所强加给人民的不幸,又劝勉应征者和送行者以国难为重,应役出征。
B.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和忧念时局的复杂心情。C.“怜俜”是“孤独、孤单”之意,暗示瘦弱的孩子是个孤儿,已经家破人亡。D.“肥男”和“瘦男”形成对照,表明在唐朝兵役制度面前,不管出身富门还是寒门都要服兵役,也表明在唐朝人人平等。
13.这首诗与《石壕吏》一诗比较,两诗有什么共同点?
14.唐代诗人中很多人都有一个雅号,例如杜甫被誉为“诗圣”,李白被誉为“诗仙”。你还知道唐代哪些诗人的雅号?请搜集整理。
参考答案: 一级目标
1.zì yù zān yè yè shù liǎo 2.(1)眼角几乎要裂开
(2)简直。
(3)越过。
(4)还能够。
(5)多么。(6)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3.(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6.(1)国破 / 山河 / 在,城春 / 草木 / 深。
(2)造化 / 钟 / 神秀,阴阳 / 割 / 昏晓。
(3)存者 / 且偷生,死者 / 长已矣。
7.课内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者:杜甫
课外名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作者:李白
8.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9.C 10.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深切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11.(1)十七八岁的男子极为矮小,用什么本领保卫王城啊?
(2)送行的人们不要痛哭流泪,大将郭子仪爱护士卒,亲如父史,关怀备至。12.D 13.两诗均暴露了唐朝兵役制度所带经从民的不幸,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14. 示例:
诗鬼
李贺的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恢奇瑰丽,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诗豪
刘禹锡的诗清新明快,雄奇豪放,故白居易赐他“诗豪”的美誉。
诗骨
陈子昂的诗词意激昂,刚健质朴,洗尽铅华,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诗杰
王勃的诗流丽婉畅,宏放深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二级目标
1.映衬
拟人
摇曳多姿的动感
2.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的春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
3.同意。本诗以燕子为歌咏对象,实际上句句关乎自己的茫茫身世,这样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之感。4.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2、4、6、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5.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6.(1)广告需要独特的创意才能赢得市场;
(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需要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教育教学培养的应是有着个性差异的个体„„
7.写作指导:作为续写,一定要在原文的基础上展开想像、联想,既要超越于原文内容,又不能和原文的内容相冲突,要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风格、主题,甚至人物性格变化都不能与原文相差太远。范文略。中考热点聚焦 1.(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
(唐)杜 甫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登岳阳楼》、《登高》,熟读《石壕吏》,初步了解杜甫及其作品。
2.体会杜诗的景物描写中呈现的感情色彩,理解诗歌的景与情的关系。
3.了解杜诗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怀。【课文提示】
1.杜甫,字子美,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杜甫的诗歌,真实而全方位地反映了唐王朝经“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2.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沉郁”,即浓厚深沉、忧郁苍凉。杜甫的重要作品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3.杜甫与李白齐名,他们并称“李杜”,是唐代诗坛的最耀眼的双子星,是中国诗歌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正音正字】
坼chè
渚zhǔ 逾yú
邺yè
戍shù(辨析:戊wù
戌xū)
妪yù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登岳阳楼》与《登高》两首诗,都是杜甫晚年流浪途中,登高远望之作。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是歌吟岳阳楼的名作。《登岳阳楼》通过宏伟壮丽的景象来寄托诗人的情感。
开头四句极力渲染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无际的宏丽形象。看起来这与诗人的情感不一致,但实际上,当我们知道了这样的景象是“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杜甫眼中的景象,就不难明白诗句里蕴含的伤感与悲愤了。所以景象越是宏大,越是能反衬诗人的渺小和无助,越是能反衬在无限时空面前人的无足轻重。
接下去,诗人直抒胸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将自己孤苦伶仃的不幸遭遇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但诗人的伤感又不仅只为一己,他眺望万里关山,想起天下还处在兵荒马乱的动荡之中,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这样,社会衰落的哀叹与个人际遇的感伤融合。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之冠。它将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抒发了诗人长久以来积郁于心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登高》通过与悲情相一致的“悲景”来表达诗人心中的情感。
前四句以写景为主,一开头就以不凡的气势将秋天特有的寥廓与肃杀展示出来。空阔的天空下,湍急的长江滚滚东去;飙疾的秋风里萧萧落叶飘忽而下,还有凄惨的猿鸣,低徊的鸟儿„„诗人置身于这样一个背景,不仅感慨万千:自己就像一片孤叶飘零在外,终年客居异乡,如今年岁大了,疾病缠身,穷困潦倒,不禁悲从中来。
杜甫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抱负远大,一直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可是生不逢时,偏偏遇到了“安史之乱”,不仅理想成空,而且穷困潦倒,四处漂泊。虽然杜甫从没因此改变自己的初衷,但面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生活景况,他内心感慨万千!这首诗歌虽然短,却充满了社会衰落的哀叹、个人际遇的感伤、时光流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壮,尤其是渗透行间的“悲”字,渗人肌骨,动人心魄。【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杜甫的生平和作品。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课文分析】
《石壕吏》是一首传诵很广的叙事诗。诗歌很短,但承载的分量很重。诗人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通过“安史之乱”时期一个普通家庭的不幸遭遇,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的诅咒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的同情。
诗歌的主要内容是老妇对全家遭遇的控诉。“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在对比中表现了官吏的凶狠与妇人的无奈;“天明登前程,独与老翁别”,令读者回味无穷,一个家庭最终的遭遇与结局可想而知。统治集团的争权夺利给人民带来什么?是妻离子散,是家破人亡,是无尽的眼泪,是永远的伤痕。【朗读课文】
【讨论问题】(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若干讨论)
1.《登岳阳楼》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逼真地绘画出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的宏丽画面。
2.《登高》中的“无边”、“不尽”两词传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传达了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悲怆之情。
3.秋天本身并无悲喜之分。杜甫的《登高》为什么用“悲”字写秋?
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触景生情,联想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所以生发无限悲愁的情绪。
4.《石壕吏》“有吏夜捉人”中,“捉”有什么表达作用?
“捉”寄寓了批判之意。不是招兵征兵,而是捉人;不是白天光明正大地找人,而是趁夜深人睡之时搞突然袭击,可见战乱给普通民众带了的无穷苦难。
5.“夜久语声绝”四句,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反映了人民不堪忍受的巨大灾难,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
6.请举例说明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在对比中表现了官吏的凶狠与妇人的无奈,蕴涵作者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的同情。
“天明登前程,独与老翁别”,令读者回味无穷,一个家庭最终的遭遇与结局可想而知,这里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的诅咒。
7.请举例说明杜甫诗歌寓主观于客观的特色。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四句,将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通过与悲情相一致的“悲景”来表达诗人心中的情感,抒发诗人长久以来积郁于心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拓展学习】
1.简单介绍《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朗读“三吏三别”,感悟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课外预习】
1.读一遍《白居易诗两首》,扫除文字障碍。
2.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第五篇:2015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同步检测题:《大道之行也》
2015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同步检测题:《大
道之行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①选贤与能()②矜()③讲信修睦()④男有分()⑤幼有所长()⑥货恶其弃于地也()2.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4分)①与:选贤与能()遂与外人间隔()②为:天下为公()为人五()③闭: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④行:大道之行()复前行()3.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2分)①老而无子的人()②老而无夫的人()③老而无妻的人()④幼而无父的人()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5.下列加点的词与“不独亲其亲”中加点的“亲”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尉果笞广 B.恢弘志士之气 C.稍稍宾客其父 D.无案牍之劳形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2015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同步检测题:《大道之行也》,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