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襄阳汽车职院
王
军
摘 要:德育课程教学是中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国家高度重视中职德育教育,强调把德育工作放在中职教育的首位。但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中也存在着学校重视不够、教学方式单
一、教学实效性较差等现实问题。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和教学,建立和健全德育教育教学督导机制;德育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扩大德育教育的主体,建立全面合理的德育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提高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 德育课教学 现状 调查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中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目前急需的合格技术工人的重任。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不仅要有较好的技术能力和文化基础,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8〕中强调中职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中职德育教育是涉及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体现着中职教育的方向性,带有强烈的国家意志,中职德育教育的效果如何,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素质。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大纲》强调,中职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大纲》指出,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我市中职德育教育、教学的现状,搞好“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评价研究”《德育》子课题的研究,调查并反思德育教育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襄阳市《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组的统一安排,《德育》子课题组于2011年9月就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教学、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内容主要为了解我市中职学校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德育课程开设基本情况、德育课教学现状;学生对德育课程的理解、接受、学习情况;德育课对学生的作用、影响情况;德育课的教学评价现状等几个方面,力争掌握我市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基本状况,为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提供真实的依据和参考。调查选取我市的襄阳护士学校、襄城职高、保康职教中心、南漳职教中心、老河口职教中心、谷城职教中心及襄阳汽车职院等7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调查以问卷的方式,分别对教师和学生,采用我们自编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现状调查问卷》进行。学生卷分为两部分,计27题,第一部分为学生对德育课课程的了解和认识调查,第二部分为学生对德育课教学的认识和参与情况调查,主要对中职二年级学生开展调查; 教师卷共17题。本次调查共发出教师问卷115份,收回71份,有效问卷7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62%;发出学生问卷495份,收回426份、回收率86%,有效问卷419份、有效率85%。
一、调查结果:德育教学现状审视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总结分析,我市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教育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德育教育和德育课程开设情况上
通过对对各校教师问卷总结发现,超过95%的中职学校基本能按照要求开设德育必修课程;在选修课程方面,有25%的学校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19%的学校开有时事政策教育、13%的学校开设有预防艾滋病教育、8%的学校开设有毒品预防教育、9%的学校开设有环境教育、6%的学校开设有廉洁教育、20.0%的学校开设有安全教育;76%的学校德育课程周课时达到2节,甚至有14%的学校周课时超过2节,也有近10%的学校周课时不足2节;有31.6%的受调查教师认为本校德育课外活动很丰富,认为一般的有42%,认为比较贫乏的25%,表示不清楚的占1.4%。
2、大多数学生对德育课有积极的认识和较高的兴趣
据调查,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认识和看法是比较积极的。有80%的受调查学生认为中职学校开设德育课很有必要,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和指导作用,仅有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有57.8%的学生认为学习德育课懂了许多道理,对自己的日常行为有很大影响,仅有8.0%的受调查学生表示德育课程对自己根本没影响;有57.5%的受调查学生表示比较喜欢德育课,但也有32%的学生表示对德育课没多大的兴趣。
3、在对德育课教学的认识、参与和反馈上
大多数学生反映德育课教学方式单一,有57%的学生反映上德育课教师主要采用单纯的课堂理论讲解,只有28%学生反映教师采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有35%的学生反映上德育课时枯燥无味、老师讲条条,有24%的学生认为德育课内容离实际太远,同学们们不愿听,有41%的学生反映德育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师生互动较多;有39%的学生希望老师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进行教学讲授;有53%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带领进行社会调查和职业调查;有43%的表示欢迎学校和老师请用人单位谈谈他们对从业者的要求和希望;有41%的学生欢迎学校请毕业生回校来给大家聊聊自己的经历和感触;有31%的受访学生希望在课堂上老师能给学生讨论、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有40%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讲课能结合身边的实际案例,带领学生一起思考,有24%的学生表示欢迎老师在课堂上组织主题辩论、模拟仿真、角色扮演等活动。
4、对德育课评价与考核方法上
在对德育的考核上,有29%的反映老师是根据学生在德育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有27%的反映老师是根据学生完成德育课布置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并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有18%的反映开卷理论考试与日常行为考察相结合;有16%的反映闭卷理论考试与日常行为考察相结合;认为没考核过的达10%。
有24%的学生希望德育课采取开卷考试和平常成绩及日常行为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有17%的学生认为应采取闭卷考试和平常成绩及日常行为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有14%的学生认为应采取开卷考试和平常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认为应采取闭卷考试和平常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达13%,认为应单纯采取开卷考试的达19%,赞同单纯采取闭卷考试的仅为14%。
二、反映出的问题分析
调查显示,各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育教学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学校重视不够,德育课程开设不足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要求,中职德育必修课程应按4个学期开设,每周2课时:第一学期:《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学期:《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四学期:《哲学与人生》;德育选修课程的教学时间,一般不少于64学时,选修课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根据国家形势发展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学习、顶岗实习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等。
但调查显示,部分学校的德育课程教学计划开设明显不足。根据教师调查反馈,有21%反映所在学校德育课只开了一个学期,38%反映只开设二个学期,7%反映开设了三个学期,只有不到30%反映开设了四个学期;同时对老师的调查显示,只有74%的老师反映所在学校所有教学班级均开设有德育课。在对学生的调查中(调查对象为二年级学生),有46%的学生反映所在学校德育课只开了一个学期,有28%的学生反映所在学校德育课只开了二个学期,只有26%的学生反映所在学校德育课开了三个学期;有超过56%的学生反映德育课有被其他课或活动挤占或被调停,其中有16%表示是经常性挤占或被调停;有超过32%的学生反映德育课每学期不能按教学计划完成。
2、德育课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效果较差
德育课程理论性较强,教与学均有一定难度。从调查数据的具体分析来看,有57%的学生反映老师采用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方式,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有28%,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有35%的学生表示因为老师讲条条,德育课枯燥无味;有24%的学生认为德育课内容离实际太远,不愿听;有23%的教师明确表示本校的德育交流研讨活动没有形成制度化、经常化,有14%的教师表示不清楚本校的德育交流研讨活动;有56%的学生反映上德育课时从没有其他老师来旁听。
4、学生德育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
中职德育课程的考核评价不同于其他基础课或专业课,不能单纯通过试卷考试定成绩。《大纲》明确要求“要坚决克服以考卷定成绩,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倾向”,考核评价的方式必须多样化。调查显示,甚至有10%的学生表示德育课从没考核过,有超过60%的学生希望德育课程考核评价的方式能进一步优化。
4、德育课教学效果有限,中职学生德育素质不容乐观
对教师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认为当前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较低,社会公德意识较差,缺乏理想,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出口成脏现象普遍,早恋问题严重,易沾染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厌学,无追求;学生有网瘾、抽烟、早恋、厌学、上课睡觉、骂人、打架等不良现象以及逆反心理;学生缺少责任感和感恩之心,缺乏艰苦奋斗、勤劳检朴的品质;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班集体荣誉感,学目标不明确等等。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总结,各中职学校虽然对德育教育比较重视,但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现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今后的德育教育教学中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德育教学的水平和实效,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总体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1、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和教学,建立和健全德育教育教学督导机制
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重视专业课,忽视基础课;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轻视德育教育。在当前的招生和办学环境中,各中等职业学校为了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而追求学生的就业影响,尤其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把专业课的教学作为评价学校教育工作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学校把专业技能培养摆在了首位,把育人问题摆在了次要位置,使基础课包括德育课让位于专业课;二是学校德育机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效教育工作,难于在短期内看到效果。目前各中职学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把教育教学的重心偏向专业课程,而在德育教育教学方面从人员、设施、经费等投入均明显不足,大多学校在德育制度建设方面缺乏整体规划,思路不清,制度不完善,缺乏有力的督导体制和科学的评价机制;三是多数德育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进步较慢,教学观念陈旧、方式单一,严重地制约了德育教育教学的效果。
对此,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和教学,建立和健全德育教育教学督导机制。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加大对德育教学的投入,严格按教育部要求开足德育课程;建立了科学的同行听课机制,以利于同行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反馈和整改机制;加强对德育工作者和德育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德育教育的能力和德育课的教学水平,提升德育教育教学的效果。
2、德育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更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教学 当前,德育课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教学难,教育实效不显著等现象。其中有学生的因素。当前中职生源质量整体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并且学习态度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机缺失;中职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诱惑,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由于缺乏理想追求,缺乏自制力,自信心不强,心理素质较差,中职生几乎是同龄人中的“弱势群体”,普遍具有失败心理,对未来感到迷惘,常引发自卑、孤独甚至自闭等心理,由此产生对社会、学校、老师、家长的抵触情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同时,也有教师的原因。传统的德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圣经”,单纯采用课堂灌输的方法,教学方法和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少,师生互动不够,老师很少给学生以充分讨论、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因此觉得德育课枯燥无味。
在这种情况下,德育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改变上课老师自己“唱独角戏”情况,改变单纯理论灌输的授课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由单纯的“听课”到积极参与学习。
“一堂好课应该是师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眼神与眼神的交织,语言与语言的互动,思维与思维的交流,快乐与快乐的共享,知识与知识的互导。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探索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参与型”、“讨论型”、“体验型”、“社会实践型”、“咨询型”等。从传授灌输向对话引导转变;从理论讲授转向活动拓展转变;从理论知识观点转向案例分享与交流转变;从只重视学习结果向学习过程转变;从只重视知识积累向生命成长转变;从只重视评价学生向师生互评转变;从只重视德育本位向职业渗透转变。”(阮先会)
3、建立全面合理的德育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
《大纲》指出:学生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对有关知识的了解、理解程度,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中形成的品格和态度。
评价的主体应多样化,应把学生自我考核、学生互评、教师考核和社会评价邮件结合起来。在考核的内容上应充分涵盖认知评价、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评价、行为表现评价。应把德育课课堂教学与学校的日常学生管理和学生的平常行为准则引导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对德育的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信(道德信念)和行(道德行为)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的综合考核评价,引导学生从德育理论认识向行为实践发展,实现由他律变为自律,从而推动学生的德育水平发展与综合素质提高。
“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与评价自己的机会,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学会观察、学会交流,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德育课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让每位学生都成人、都成才!”(阮先会)
4、扩大德育教育的主体,提高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的效果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平台。扩大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主体,由传统模式下的德育工作只是学工处、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的事,到所有任课教师、学生、学校的其他员工全体参与、相互监督,体现了德育工作的整体参与性和教育过程的长期性。既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合力,同时也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把德育教育涵盖到对学生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和各个环节上,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健康等都作为德育成绩的一部分,同时也体现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使德育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真正成为学生实践的指导方针和行为准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自觉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化.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6.2
2、李祖松:中职生“选择—发展”德育评价模式的实践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3、阮先会: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评价,2011.8
4、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04.5
5、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
第二篇: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计划落实情况
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计划落实情况
进行检查的通知
各区、市职教教研室,各中等职业学校:
为了推动我市中等职业学校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切实提高各校对于加强德育课程设置重要性和严肃性的认识,进一步规范德育课程设置,突出德育课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市职教室于2006年12月下旬,将对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计划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德育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严格按要求设置德育课程
2004年,市教育局对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德育课程会考制度,由各校自主进行德育课教学评价。这项改革推动了各校德育课教学方法的转变,德育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普遍注重了德育课的实践性、体验式和养成教育,做到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行为养成相统一,增强了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但是在教学专项视导和调研听课中,也发现了不严格执行德育课程计划的现象,出现了随意删减德育课程门类、总课时不足、德育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有些问题在部分学校还比较严重。因此,进一步规范德育课程设置和加强执行德育课程计划执行的自觉性,成为摆在各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课教学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从树 1
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德育课程的重要意义。
二、检查方式
1、结合检查内容进行自查
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严格对照检查内容,实事求是地对德育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情况认真进行自查,总结出落实德育课程计划、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写出自查报告,于2006年12月13日前上报市职教研室,或将自查报告发电子邮件:qiwei@qdedu.net。同时准备与自查报告相印证相关材料,以备检查。
检查的主要内容:
(1)学校对德育课重视情况。(学校工作计划、学校领导德育课听课和参加教研活动情况)
(2)落实《德育课教学计划》的情况。(《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法律基础知识》《经济政治》《哲学基础知识》《心理健康教育》《创业教育》课程周课时安排、德育课教材的使用等情况)
(3)德育课教学与学校德育活动的结合情况。
(4)德育课的期中、期末质量评估方式与内容。(期中、期末试卷、考试分析等)
(5)支持市德育中心组成员教师工作、德育课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培训及组织参加比赛获奖及本校教师举办公开课等情况。
(6)德育课教师落实教学常规、教材的处理与教法改革情况。(教案、作业批改等情况)
(7)德育课教师的配备情况。(德育课教师人数、学历、毕业专业、从事德育课教学年限等)
以上检查内容以2005年9月至今为主。
2、集中检查。
根据各校的自查情况,市职教研室将有针对性地到校检查,检查时间提前三天通知。
集中检查方式:
(1)听课1——2节(教课内容以教学进度为准)。
(2)对照检查内容查看相关资料。
(3)分别举行教师座谈会和学生问卷调查。
(4)现场反馈。
三、集中检查时间
2006年12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对检查结果的处理
检查结束后,将对受检学校做出评价。检查结果将作为各学校参加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严格执行德育课程计划、德育教学与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学校通报表扬,对于存在问题的学校,将予以通报并监督限期整改。
未尽事宜,请与市职教教研室刘其伟联系。
联系电话:89092822
附件: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通知(青职教研字[2005]15号)
青岛市职业技术教育教研室
二OO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达州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德育工作总结
一、围绕一条主线——爱国主义
1、国旗下系列讲话
2、军训
3、社会实践
4、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5、学生“干校、团校、党校”
二、突出两个重点——行为习惯和心理教育
1、日常行为习惯
(1)“六讲、五爱、十不”(2)“三别、四带、五无”
(3)法制教育:专题报告、社会调查、参加开庭会、反邪教签名活动和看法制教育专题片。
(4)值周班级、宿舍和值日班长(5)学生宣誓仪式
(6)三月文明礼貌月:礼仪学生(7)十佳学生、文明标兵、文明学生
1(8)“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签名活动
2、学《纲要》、讲《纲要》、实践《纲要》(1)“中学生与道德建设”演讲比赛
(2)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生道德修养读本》
(3)教唱“校园德育歌曲”(4)学《纲要》主题班会(5)学《纲要》知识测试
(6)向全县家长发出“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共筑道德教育网络”倡议书
(7)向师生分发和学习《达州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实施公民道德规范20字实施细则30条》
(8)《以德治校以德养性,造就一代合格人才》在市贯彻实施《纲要》研讨会上交流
3、心理健康教育(1)开设系列讲座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培训(3)建立心理咨询室(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
三、建设三支队伍—班主任、教辅人员和职工、校外德育队伍
1、班主任队伍建设(1)开展理论学习(2)听专家讲课
(3)观看国内优秀班主任事迹报告片(4)走出去参观和学习
(5)本校现在和过去优秀班主任事迹交流(6)“帮学、互学”结对子(7)加强副班主任工作指导(8)继续实行“班主任末尾淘汰制”(9)召开德育工作工作研讨会
2、教辅人员和职工建设
(1)师德标兵:把评价教师的权力交给学生(师德调查)(2)师生结对子
(3)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3、校外德育队伍建设(1)聘请法制副校长(2)校外德育辅导员
3(3)社区教育委员会(4)家长学校
四、培养四种能力
1、思想上自育能力
2、学习上自研能力
3、行为上自律能力
4、生活上自理能力
五、以“四节”为载体,培养学生五种素质 四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
五种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创新素质
达州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二零一三年二月
第四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我部对2004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新修订的《大纲》在基本保持原《大纲》的框架体例、保留原《大纲》中行之有效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各地在实施《大纲》中形成的经验做法作了必要的修改完善。新修订的《大纲》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新精神及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性文件,各地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各地要组织好新修订《大纲》的实施工作,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水平。要组织教育部门有关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和学校全体教职工学习新修订《大纲》,做好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体现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符合中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发挥好党团组织、妇联、关工委、社区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要结合实际制订新修订《大纲》实施指导意见或工作计划。教育部将适时对新修订《大纲》实施情况进行督查。
1前言 2德育目标 3德育内容 4德育原则 5德育途径
1前言
编辑
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联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各级教育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
2德育目标
编辑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具体要求如下:
1.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
3.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增强公民意识,依法办事,待人友善。
4.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
5.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人格健全,乐观向上。
6.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俭意识、廉洁意识,珍爱生命,尊重自然。
3德育内容
编辑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统领,科学设置教育教学内容。1.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2.中国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共党史与国情教育。
3.道德品行教育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与训练;生命安全、艾滋病预防、毒品预防、环境保护等专题教育。
4.法治知识教育 宪法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5.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精神教育;就业创业准备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教育。6.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方法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
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内容外,学校还要根据国家形势发展需要进行时事政策教育。
4德育原则
编辑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原则。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紧密结合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2.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尊重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3.知行统一原则。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重视情感体验和行为养成,引导学生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4.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同时要加强科学严格的管理,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
5.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原则。既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又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5德育途径
编辑
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1.课程教学
德育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德育课教学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要求,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要紧密联系实际,坚持以价值观教育引领知识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其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等课程教学要结合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工作要求,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2.实训实习
实训实习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学校要结合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抓住中职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以及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以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学校和企业要共同组织开展实训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实训实习期间的教学管理和德育工作。学生要撰写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
3.学校管理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班主任是组织班级管理和德育的直接实施者。班主任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资源,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组织、职业指导、沟通协调工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学校要加强党组织、共青团工作,举办业余党校、团校,组织学生特别是入党、入团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团的基本知识,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入党、入团。充分发挥团组织团结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要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指导建立各类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学校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都要发挥德育功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社团活动、校园安全、后勤服务、突发事件应急等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要强化全员育人理念,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自觉性,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
4.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要凝练具有职教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结合开学及毕业典礼、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仪式以及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结合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创意创效竞赛、“文明风采”竞赛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宣传学习行业劳动模范、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增强就业创业信心。培育和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要加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建设与管理,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校园网络宣传队伍,加强正面信息的网络传播,杜绝不良信息在校园网上传播,重点加强对校园网公告栏、留言板、贴吧等交互栏目的管理,发挥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帮助学生做到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及时发现并主动帮助网络成瘾学生。
5.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学校要把志愿服务纳入教育计划,要依托各类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场馆等课外活动阵地,发挥学生专业技能特长,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厂矿企业等,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要把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完善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把志愿服务活动做到社区、做进家庭。大力组织学生向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学习。
6.职业指导
学校要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7.心理辅导
学校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辅导或援助,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设施。
8.家庭和社会
家庭和社会在德育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和改进家庭教育,促使家长协助配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教育。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充分依靠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并同所在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建立固定联系,发动、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德育工作,建立完善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治安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德育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由学校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定两方面组成。1.学校工作评价
各地教育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实际情况,科学制订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深度参与的德育评价机制,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评价。德育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规章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德育课开设情况及课程教学情况、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工作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实训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情况等。学校实施本大纲的情况应作为考核校长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学质量、其他课程德育渗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及教职工育人质量的考核评价,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职务聘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内容。
评价与创建相结合。通过创建先进学校、文明班级和评选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活动,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学校、班级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2.学生品德评定
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品德评定。学校要把学生品德的评定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等的重要依据,发挥品德评定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引导作用。学校要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要求,在德育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具体评定办法。对实训实习学生的品德评定应由学校和实训实习单位共同完成。
六、德育实施 1.组织管理
各地教育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结合本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制定本大纲实施细则,定期对本大纲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学校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支持和协助校长做好德育工作。校长要把德育与其他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要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德育工作。学校要建立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责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队伍建设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严格队伍选拔标准,优化队伍结构,制订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的培养培训规划,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德育工作者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功能互补的德育工作队伍。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选聘好班主任,每班应至少配备一名班主任,可根据需要配备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工作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学校绩效工资分配要适当向班主任倾斜,教师高级岗位聘任应向优秀班主任倾斜。要充分发挥学校团组织和团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3.经费保障
德育经费要列入预算。学校德育经费包括德育教学、管理和学生日常德育活动方面的经费。教学、管理经费包括德育课教学、德育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培训、社会考察与调研、有关教研室的业务条件建设和图书资料购置、德育科研经费等。日常德育活动经费包括对学生的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社会实践、大型德育活动以及表彰奖励等所需经费。要把德育活动场所、基地建设和德育设施、设备购置维修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并从基本建设费和设备费中给予保证。
4.德育科研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德育研究项目列入科研规划,加强课题研究,定期开展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和德育工作调研,交流德育工作经验,不断提高研究和实际工作水平。要发挥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德育研究成果的鉴定、奖励、推广机制。
第五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2014年修订)
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联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各级教育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
一、德育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具体要求如下:
1.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
3.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增强公民意识,依法办事,待人友善。
4.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
5.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人格健全,乐观向上。
6.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俭意识、廉洁意识,珍爱生命,尊重自然。
二、德育内容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统领,科学设置教育教学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2.中国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共党史与国情教育。
3.道德品行教育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与训练;生命安全、艾滋病预防、毒品预防、环境保护等专题教育。
4.法治知识教育
宪法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
5.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精神教育;就业创业准备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教育。
6.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方法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
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内容外,学校还要根据国家形势发展需要进行时事政策教育。
三、德育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原则。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紧密结合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2.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尊重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3.知行统一原则。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重视情感体验和行为养成,引导学生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4.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同时要加强科学严格的管理,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
5.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原则。既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又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德育途径
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1.课程教学
德育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德育课教学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要求,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要紧密联系实际,坚持以价值观教育引领知识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其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等课程教学要结合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工作要求,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2.实训实习
实训实习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学校要结合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抓住中职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以及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以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学校和企业要共同组织开展实训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实训实习期间的教学管理和德育工作。学生要撰写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
3.学校管理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班主任是组织班级管理和德育的直接实施者。班主任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资源,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组织、职业指导、沟通协调工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学校要加强党组织、共青团工作,举办业余党校、团校,组织学生特别是入党、入团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团的基本知识,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入党、入团。充分发挥团组织团结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要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指导建立各类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学校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都要发挥德育功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社团活动、校园安全、后勤服务、突发事件应急等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要强化全员育人理念,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自觉性,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
4.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要凝练具有职教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结合开学及毕业典礼、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仪式以及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结合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创意创效竞赛、“文明风采”竞赛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宣传学习行业劳动模范、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增强就业创业信心。培育和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要加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建设与管理,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校园网络宣传队伍,加强正面信息的网络传播,杜绝不良信息在校园网上传播,重点加强对校园网公告栏、留言板、贴吧等交互栏目的管理,发挥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帮助学生做到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及时发现并主动帮助网络成瘾学生。
5.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学校要把志愿服务纳入教育计划,要依托各类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场馆等课外活动阵地,发挥学生专业技能特长,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厂矿企业等,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要把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完善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把志愿服务活动做到社区、做进家庭。大力组织学生向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学习。
6.职业指导
学校要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7.心理辅导
学校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辅导或援助,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设施。
8.家庭和社会
家庭和社会在德育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和改进家庭教育,促使家长协助配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教育。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充分依靠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并同所在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建立固定联系,发动、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德育工作,建立完善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治安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德育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由学校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定两方面组成。
1.学校工作评价
各地教育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实际情况,科学制订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深度参与的德育评价机制,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评价。德育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规章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德育课开设情况及课程教学情况、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工作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实训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情况等。学校实施本大纲的情况应作为考核校长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学质量、其他课程德育渗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及教职工育人质量的考核评价,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职务聘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内容。
评价与创建相结合。通过创建先进学校、文明班级和评选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活动,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学校、班级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2.学生品德评定
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品德评定。学校要把学生品德的评定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等的重要依据,发挥品德评定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引导作用。学校要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要求,在德育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具体评定办法。对实训实习学生的品德评定应由学校和实训实习单位共同完成。
六、德育实施
1.组织管理
各地教育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结合本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制定本大纲实施细则,定期对本大纲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学校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支持和协助校长做好德育工作。校长要把德育与其他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要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德育工作。学校要建立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责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队伍建设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严格队伍选拔标准,优化队伍结构,制订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的培养培训规划,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德育工作者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功能互补的德育工作队伍。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选聘好班主任,每班应至少配备一名班主任,可根据需要配备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工作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学校绩效工资分配要适当向班主任倾斜,教师高级岗位聘任应向优秀班主任倾斜。要充分发挥学校团组织和团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3.经费保障
德育经费要列入预算。学校德育经费包括德育教学、管理和学生日常德育活动方面的经费。教学、管理经费包括德育课教学、德育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培训、社会考察与调研、有关教研室的业务条件建设和图书资料购置、德育科研经费等。日常德育活动经费包括对学生的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社会实践、大型德育活动以及表彰奖励等所需经费。要把德育活动场所、基地建设和德育设施、设备购置维修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并从基本建设费和设备费中给予保证。
4.德育科研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德育研究项目列入科研规划,加强课题研究,定期开展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和德育工作调研,交流德育工作经验,不断提高研究和实际工作水平。要发挥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德育研究成果的鉴定、奖励、推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