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摘要: 所谓的合格的教育体系绝不仅仅是知识型的灌输式教育,更应包涵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此外,初中阶段作为身体与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初中体育教育的现状,针对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育;初中;促进体育锻炼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呼声逐渐增大,教育形式逐渐由所谓的应试教育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以减少“高分低能”式“人才”的产出。所谓的素质教育指的是指一种以提高被教育者各类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体育教育作为一项基础课程,将极大促进学生建立健康的身心,并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但现阶段我国的体育教育情况仍不理想,普遍存在学生体学活动参与度不高、体育教师的引导力度不够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体育上课的质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及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成为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一、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因素分析
1.体育课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方式,倘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枯燥,将极大削弱学生对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最终势必会出现学生自身不想上体育课的现象,受教育方对教育的厌烦将会是教育中的最大问题。此外,如果初中阶段的体育教育仅局限于跑步、跳远等传统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体育课在学生心中的印象就成了又苦又无聊的课程,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即使安排了充足的体育教学时间也是事倍功半。
2.体育场地不健全,体育设施落后。一套完整合格的体育教育需要有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与专业的体育教师作为必要因素,如果没有这些“硬件”条件作为保证,将使体育教学的质量大打折扣,也使得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折扣。在部分地区,由于经济的相对落后或者对体育教育的忽视,使得体育教育的资金无法保证,也使得提高体育教育水平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3.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思想是支配人的行为的重要内部因素,虽然我国的教育模式正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型,但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仍深入人心,大多数人都对各项素质教育采取忽视态度。学生自身都将学习作为自己入学的唯一任务,只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对体育课程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对对体育教育进行了选择性的忽略。
4.优质体育教师资源匮乏。虽然我国的教育模式正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型,但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仍深入人心,大多数人都对各项素质教育采取忽视态度。这也使得国家对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强度极低,对体育教育的资金投入也存在严重不足。体育教师资源的匮乏与投入体育教育的资金不足严重导致了初中体育教育不到位,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培养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此外,在部分地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教学能力低下,无法满足初中体育素质教育的需求[1]。
二、加强初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对策
1.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加强其趣味性[1]。兴趣是提高初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一旦学生产生了兴趣,将使被动锻炼变成主动锻炼。适当丰富教学内容,使体育锻炼的形式多样化,也能为学生带来更大的体育锻炼形式选择的空间,使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锻炼方式。
2.加大对体育场地及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保证,专业的体育场地、完备的体育设施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还能提高体育教育的专业性,防止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在体育场地及设施的保养上还应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保证合格完备的体育教育过程能够长足发展。
3.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同,适宜的体育锻炼方式也不同。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了解,进而对每个学生安排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项目,防止出现因锻炼强度过大而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抵触态度现象的发生[2]。4.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从思想上深化大众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思想观念是左右人们行为的根本源头[3],因此从思想上使大家接受并支持素质教育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从学校领导层、学生家长及学生自身强化全面发展的理念,建立一套真正合格的教育体系的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5.将素质拓展游戏引入体育教学中。游戏元素的融入,将使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大大提升。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利用“双球同运”、“投篮竞赛”、“运动的篮筐”等游戏,对学生的运球技巧及投篮能力进行锻炼。
6.鼓励对体育教育方向人才的培养。充足的体育教育人才数量是保证体育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关专业人才数量的增多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加强行业内的竞争,进而促使优秀人才的产出,从而提高体育教育事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扩大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量;第二,加大对优秀体育老师的奖励制度,加强行业吸引力;第三,适当提升体育教育的课时,淡化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观念;第四,提高中学体育老师的招聘数量[4]。
总结:
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与科技竞争日渐激烈,教育事业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所谓的合格的教育体系应包涵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虽一直被推广却仍未取代传统应试教育在大众心中的位置,其中的明显表现就是初中体育教育的不到位。由于体育设施、体育场地及体育教育模式的限制,使得初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对学生自身的成长状况与身心健康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只有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加强其趣味性;加大对体育场地及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因材施教”等方面出发才能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季飞进.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3(3):43-43.[2] 周锐.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J].体育时空, 2016(15).[3] 邓义民.浅析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J].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7(2):00016-00016.[4]陈香.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J].西部素质教育, 2015, 1(13):75-75.
第二篇:在参与式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参与式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按照新课程基本理念改革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让所有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目的是使每个有着不同背景、个性、知识经验和智能类型的人都能有效参与。因此,参与式教学力求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方法调动参与者平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进而形成能力,在参与中掌握方法,体验各种丰富的情感,形成新的价值观。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课程资源,创建“参与”环境。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顺利的获取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确,自己发现的东西印象最深刻,也最易弄懂其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那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绝对是难以培养出创造性人才的。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参与式的教学法主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学生发现新问题,共同商讨解决,可谓集思广益,调动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当学生体验到成功的甜头,都愿意主动去学,再加上教师、同学不断鼓励和帮助,增加了对学习的信心。
二、在“操作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 ,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切参与的机会,尽量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还要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并用,在活动中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探索,主动参与到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一课时,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2.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3.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到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4.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三、掌握学生认识规律,允许个别差异让他们都参与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展初级阶段,思维水平比较低,对事物认识只能凭借直观,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理解问题的程度、水平有较大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用其认识方法去取代学生的认识过程。而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所以,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灵活运用教材,让学生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促进学生学习要想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充分运用起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1、看。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既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有效手段,又是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利用数学课本,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参与学习,在参与中学会读书方法。
2、听。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无论是自己懂还是不懂的地方都要认真听;而且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特别是与自己思路不同处。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专门进行了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老师口述应用题, 学生直接写出算式和听同学解答并判断、纠正等方式。这样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3、想。首先要使学生善于想,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点拨外,更要靠教师去“激励”、“促动”,促使学生去动脑想问题,教学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尤其是指导学生在看书时,要边看边动脑,边看边动笔,让学生逐步学会自读课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说。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说,要鼓励学生说,哪怕学生说的是错误的,让学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特别对于学困生,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
五、形成合作竞争的学习关系,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每个人,包括小学生在内,都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着力从小培养他们适应竞争的能力十分重要。这也是数学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因此我们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假设一个个竞争的情境,在教学中引入单键机制,引导小学生参与竞争,逐步培养其竞争能力,并使学生在竞争中发现他人、尊重他人,在合作中平等竞争,合理竞争。如在《数的整除》复习课时,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对数的整除中的概念进行整理,充分体现小组内的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各小组展示汇报成果,展开激烈的辩论。在结束这节复习课之前,教师为学生再次提供一次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机会,刚才争得面红耳赤的同学,客观的评价对方小组的整理结果。在这种既合作又竞争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喜欢合作、善于合作。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浓厚了,学习成绩也就相应提高了。最终达到了双重教育的效果。
总之,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中来,并在参与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味到学习的乐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为进一步进入高层次的数学领域学习奠定可靠的基础。
本文刊载于《学生新报》2011年11月10日
第三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闽侯县竹岐中心小学张维锋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小学体育改为“体育与健康课”,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着重从学生兴趣出发,养成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关健词体育教学学生个性
教育学认为个性是个体在其自身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使其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的综合特性,它应该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方面。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采取多样化教学,让学生感受成功快乐的喜悦,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并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主观能动性。老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孩子的灵性,在倡导孩子的终身发展的实践中试图做一些适合学生个性爱好的研究和探索,引导儿童在教学环境中尽可能地自由发展、表现个性、表达自我。
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重视老师的示范和讲解,强调的是学生“跟我学”,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同时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使学生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快乐体育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只有改变教学方法,因村施教,积极鼓励、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跳绳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长跳绳和短跳绳;并启发学生:用这些绳,还能想出什么样的方法来跳?于是正、反跳、跑跳,双人跳„„各种方法层出不穷。还可以启发他们用绳来做游戏,学生通过尝试,创编出许多游戏方法,用绳来摆数字、摆各种图形;用绳做起跳线、起跳线;将绳围成圈做游戏等许多有价值的创新游戏泉涌而出,扩充了学生的想像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使整个课堂充满情趣,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地位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寓体育于玩之中,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个体对事物、事件、人际关系以及各种活动的探索而反映出的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教学中,我把教材精心设计成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亲自“玩耍”,在动中思、玩中学,从中获取知识,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发展身心的目的。例如在教授“立定跳远”一课时,我以“青蛙过河”的游戏方式编排,使小学生兴致浓厚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起到了较好的德育教育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乐趣和成功感,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从而培养锻炼习惯、意识,发展运动能力,真正达到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的目的。
三、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因材施教
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老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采用适宜的方式和
方法去引导和培养,使之得到充分发展。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在体育运动中,我们不能只顾“满堂灌”,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体育行为、思想的特点,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所以,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比如有的学生善跳;有的学生善于跑;有的学生有压力学得好,有的则相反;有的学生爆发力好;有的学生柔韧性好等等。针对以上情况帮助他们选择一种或两种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方法和技能。实践证明,这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强,更能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同时,在教学中高标准,严要求,能使学生形成严格、认真、勇敢、顽固的个性特征。
四、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要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可增强学生责任感。如在教学“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母鸡为了保护小鸡与老鹰搏斗,表现了伟大的“母爱”,小鸡在母鸡的带领下协同与老鹰搏斗,体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又如队列队形练习,开展“我是一名好战士”的小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我是好当家”活动,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接受教育,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个性和人格,让每个小孩子都成为课堂上一名快乐的主角!
素质教育是优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技能和社会能力,并充分展示其个性特长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个性差异”的个性化教育。作为一名学校体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学习、钻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学研究,以满足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要以高尚的师德、正确的言行,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给学生做出表率,才能使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加强。
第四篇:谈谈如何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数学教学
谈谈如何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数学教学
陵水县椰林一小 陈小燕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往往受到学生主体性发展情况的制约,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则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表现,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这里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提出来权当抛砖引玉。
一.给每一个孩子以同样的表现机会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在小组合作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讨论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孩子普遍不爱表现,课堂上不爱发言,久而久之对学习的兴趣就没了。课堂上教师就要特别重视调动性格内向的孩子发言。首先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发言的学生,使性格内向的学生受到感染,感到安全、产生表现的欲望。其次,教师要随时随地关注这类学生,及时捕捉他想表现的瞬间,让他们表现。再次,教师对他们的表现要多给以表扬、肯定,不要讽刺、挖苦、打击,更不要表现出不耐烦,即使回答得不完整,或回答错了,也要鼓励他的勇敢,久而久之,他们也会走出封闭的世界,走入活跃的行列。
去年,我们班里有一个十分文静内向的小女孩叫朱小艳,平时的数学课上她不太动脑思考,也很少发言。我在教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时,当学生认识完厘米后,我叫同学们在小组内测量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然后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很多同学都抢着发言,但是答案都差不多,他们都是用‘0’作为起点开始量的,我鼓励说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却没有学生回答。突然,我发现朱小艳同学怯生生的想举手又不敢举的样子,我马上用充满信任的目光激励她说:“小艳同学,你来说一说,老师相信你肯定有一个巧妙的与同学们不同的方法的。”这句话犹如一针“强心剂”给朱小艳百倍的信心和勇气。只见她慢慢地站起来说:“我是把后面的‘3’当作测量的起点的。这样再看终点到几,找出他们之间的差数,就是这个物体的长度了。”听她说完,我心中的喜悦无以言表,非常高兴地说:“你很有创意,从今天开始,就这样下去,你会非常出色的。”当大家听到她的特殊的测量方法和我的赞赏时,赞许的掌声也不由自主地响了起来。从那以后我发现她对数学学习又多了一份热爱和自信,很多数学活动她都能主动地参与,并能大胆地提出数学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懂得尊重、欣赏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有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存在的价值,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
二.让孩子们学得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特别是创设一些有趣味性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好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里,赋予枯燥乏味的数学以“生命”,让妙趣横生的“动感”数学进入课堂,能使学生以良好的情趣投入到学习中去。我在教学生认识11----20各数时就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游戏,让20名同学每人胸前都佩戴一张数字卡片,教师说要求学生活动。如: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比19大的数出列;分别介绍自己(说组成);两位数原动转两圈;找相邻的数做朋友;15后面第三个数教大家做动作等。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红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红就找隔壁的老奶奶来帮忙想想办法。老奶奶说这好办,就收了小红的30个硬币,给了小红4张1元钱纸币。小红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亏。这时,我提出问题:“小红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就积极地展开了探索活动:从课本的附面中剪出假的硬币和纸币,然后将10个硬币放在一起换成1张1元,30个1角硬币刚好换3张1元,从而解决了问题,并得出元和角之间的关系,即1元=10角。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用数学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思维。
四.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搭建学生主动参与的舞台
在教学中,要解决好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充分利用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创设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尽情地感受新知,尽情地训练思维,尽情地构建新知。如我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首先就是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事物(茶桶、魔方、鞋盒、小球等)入手,让学生用手摸等方式去感知这些物体的外部特征,再把相同形状的物体摆在一起,再通过组内摸一摸、推一推、滚一滚、搭一搭、拼一拼等形式,进一步去巩固和强化这些物体的特征。这样,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通过他们自身操作感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落实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五.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学生只有真正获得了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是自主学习。那么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做到少讲,精讲。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教师只是引导、启发。其次,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并要相信自己的学生,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学习、探索。我在教学实践中就有一次很深刻的体会,那是前个星期一,本来按教学进度应该教到时、分、秒这部分内容的,不过我觉得这些内容有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需要安排很多活动让学生亲身去体验,而我那天感冒咳嗽很厉害,喉咙又哑,讲话非常困难,我只好跳到后面,先教6的乘法口诀。因为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2、3、4、5的乘法口诀,对于6的口诀学生应该比较熟悉。让我想不到的是,这次喉咙哑得可真有意义,正由于那堂课我讲得极少,学生的表现却异常的活跃。一开始我就出示那个方格图让学生估算有多少个方格,学生估算出来的答案却不一致,他们就自己提出要一排一排地数,而又发现了每排的方格个数都同样多,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列出乘法算式来,接着他们又想到还可以编口诀呢,于是他们就颇有兴趣地自己编出口诀,小组之间还进行互相检查,并懂得讨论、交流找出口诀里面所含的规律,指出每个口诀所表示的意义,最后他们还提出了很多生活中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来,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学习乐趣,这可真是个意外的收获,让我兴奋不已!仔细想想,就是因为在这一堂课里,学生不仅有听的时间,主要是我给足了学生观察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动口的时间,甚至尝试错误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探索,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也领悟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懂得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六.注重过程,注重体验
体验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觉、去验证、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思维形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而这种形象思维是借助对客观事物的表象而产生的,如果离开了客观实际,表象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体验”之法就是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的情境,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如:教学“一分能干什么”时,我让学生在1分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摸自己的脉搏,数数跳动多少次;可读多少个字;能写多少个字等去体验1分钟有多长。又如,教学“米、厘米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分别用手势、张开双臂等方式表示1厘米、1米的长度,进而让学生用手指、双臂作量器度量周围实物。最后让学生练习目侧,从而体验1厘米、1米的实际意义。
总之,要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数学教学,教师应努力做到:尊重人人参与的权利,树立人人参与的意识,激发人人参与的热情,培养人人参与的能力,创设人人参与的氛围,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注意人人参与的过程,展示人人参与的成果。
第五篇: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讨论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讨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7-086-01
摘要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提倡德智体美综合发展,体育是练就身体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从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学生主动参与性 有效策略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性是学习的动力。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只有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他们才会愿意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也同样重要。一方面,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激励他们头脑中的运动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中,这对学生的学习方面也有很大益?;另一方面,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体育教师的一个自我提升过程。只有体育老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才能将体育教学的优势和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二、初中学生参与体育课程主动性较低的原因
(一)学生缺乏体育学习积极性
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难以培养长期体育锻炼的习惯,也没有体育学习的意识。因此,让他们一下子就接受体育教学,并积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是难以实现的;此外,初中生平时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课程较多,他们无暇体育的学习,很多学生甚至将体育作为一门紧张学习中的调剂品。在体育课上也只是被动去运动,并没有主动参与的习惯。
(二)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较单一,教学方式也缺乏多样性。学生每次上体育课就是跑步,做体操。长期以往,学生对于这种无聊单调的体育教学内容感到厌烦,自然而然地就会丧失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再者,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都是集体跑步,集体体操训练。这样一来,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竞争性。学生认为反正都是一个整体,做得好与坏无伤大雅。因此,学生对于体育这门课程没有什么期待,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强
在任何教学中,学生都应该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扮演一个学习引导者的角色。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似乎被调换了。在体育课上,都是体育老师一味要求学生该怎样做,该做些什么。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也是由教师决定的,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需求。这样一来,体育课堂并未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地位,反而是学生在整个课堂中都是被动接受,没有主动参与的机会。时间一长,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这不利于学生的体育学习。
三、提升初中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主观意识
虽说初中课程紧张,学生几乎没有业余活动时间。但是,如果可以有效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扩大体育教学的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其他学科的压力,还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这门课程,降低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负担,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站在体育教师的立场来说,他们需要扩展体育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尽量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同时,在体育课堂中,还可以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竞争性,给他们一定的压力,从而收获无限的动力。让他们真正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
(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现阶段,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单调,且长期得不到创新。学生在这种长时间枯燥地学习中,能够准确预测到接下来体育课中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一来,会让学生对于体育这门课程没有好奇性。换言之,体育课程没有神秘性,这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因此,体育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课堂内容,并且可以制作一个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体育爱好,从而对症下药,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学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升学习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体育水平。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初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阶段。这段时期学生有自己清晰的,想要学习的内容。他们对于学习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因此,像我上文已经。说到过的,在体育学习中,应当明确好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我们需要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育需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制定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小结
综上,初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学习主动参与性;其次,就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单调,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等,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十分注意这些潜在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此一来,才能让学生真正作为体育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