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实验研究(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5 02:1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实验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实验研究》。

第一篇: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实验研究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实验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国民素质的基础,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才能增强国家的竞争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学生体质下降,学生的形态目前已经落后于日本,对于伟大的中华民族来说,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扭转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改变学生体质落后的局面,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乃至全中国人民都关注的问题。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包括身体即生理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身体素质占有重要地位,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发展体能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努力提高学生全面的发展,达到“健康第一”的教育目标。研究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探索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规律,寻求解决的策略和措施,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促进学校体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体育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研究体育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当学生对体育课有浓厚的兴趣,就形成了爱好。当兴趣发展成为从事实际活动的倾向性,就成为一种特殊的动机。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所以浓厚的兴趣爱好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体能教学正是建立在满足学生的个体兴趣爱好基础上,而改革教育行为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习与锻炼,并加以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我要学”的崭新局面。掌握运动技能,最终达到增强学生体能。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在激发学生初始兴趣的基础上,经过教师的引导、学习和训练,再经过比赛、实践的锻炼,才能使学生逐渐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形成永久的兴趣,最后达到体质增强。为此我们提出的“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研究”这一课题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研究概况及趋势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却愈来愈令人担忧。有的学生肺活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继续增多、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学生心理问题增多,对于这些状况大家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多方通过调查分析探讨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原因很多,其中学校方面主要是政策执行不到位、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以及体育活动缺乏科学性与实效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也及时改进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和对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对于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研究大部分处在研究阶段,真正有高质量可行性研究成果的还不多。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结合目前体育课现状进行前期的资料收集,归纳梳理,寻找体育课课导致学生体能不能有效增强的一些问题。

2、针对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制定与此相对应的一些实用有效的实践策略方法。更科学地设计体育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3、实践策略实施一段时间后,通过对学生体能测试数据的对比,进行讨论研究,再去发现问题并重新制定或完善解决问题的实践策略方法。

四、课题研究重点:

体育课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能的实践研究。

五、课题预计突破的难点:

1、探讨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和组织形式如何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生体能的目的。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造就一支既具有较高现代学科教学论修养、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又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高质量的学者型教师队伍。

六、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校七年级学生为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人数共30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有关体育课教学文献资料来支撑本课题研究的结论。

2)访谈法 通过与一些体育老师及体育教研员专家面对面交谈的方式来了解情况,搜集与本研究有关的信息。

3)实验法 沁园中学七年级24个教学班,分成两组进行实施前与实施后自身对照实验。测试项目:50米跑、立定跳远、实心球 1分钟跳短绳 800米

4)经验总结法 实验的各个阶段对所列问题的解决或者未能解决进行分析阐述概括总结,为实验的螺旋上升提供理论支撑。

七、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3年9月

研究课题资料,开展论证与申报,拟定研究方案,填报《申报评审书》,组织研究力量,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建立课题研究网络,制定课题管理办法。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1月 开题论证:2013年11月,举行开题论证会,制定研究计划,进入实质性研究。

中期论证:2014年2月,撰写中期研究报告,进行中期论证,交流研究论文。接受专家中期评估验收,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

(3)总结阶段: 2014年4月——2014年5月 撰写结题报告、论文,展示成果,进行结题鉴定。

第二篇: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吕新波(体育教师)

摘要: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体育教学 健康 促进心理健康

1:前言

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解释为“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由此可见,作为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的学校体育教学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社会的发展,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范畴。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其中以人际关系敏感、行为异常、心理承受障碍等表现较常见,有的还有抑郁、焦虑、厌学、自杀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怎样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进学生身心两健,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2:当前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

据有关文献报道大约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

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致于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多数学校也偏重于抓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或没有普及,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调整心态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挫折易造成心理疾病。同时,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学生的许多意志品质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如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3:优化体育教学情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3.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互帮合作快乐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着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学习的习惯。互相帮助、探讨学习,使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也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3.2、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精神。教学中运用游戏,能够使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奋勇拼搏。如:集体跳长绳游戏比赛,接力跑游戏等集体游戏活动。通过对游戏规则的了解和参与游戏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夺取胜利的精神品质,同时让学生在比赛中也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3.3、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心。体育活动中以小团体为主的练习活动,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相互产生 亲切感和依赖感。在活动中,教师应经常注意学生的活动,关心学生的情绪状态。如可以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 鼓励、肯定、赞赏,也可以发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号,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及优美的示范动作唤起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育学生自信心的肥沃土地。

4:课堂教法灵活,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4.1、开发学习动力系统,产生良好心理定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最大动力。教学中,可通过目标设置法,创设情境法,价值追求法等,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锻炼、健身的动机;通过成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教学“引趣”法等,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改变或改善学生的体育态度,养成体育习惯,产生良性心理定势。在课的准备部分,可采用音乐舞蹈、游戏、多媒体视听等多种方法导入,而不是通常四列横队听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如一节篮球教学课,改变教师先讲解示范,再组织学生练习的老方法,可先安排观看NBA比赛的精彩片断,引导他们以这些精彩动作为榜样,努力学好本课篮球技术,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大大增强。

4.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体育学习心理。

4.2.1.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主体意识有内在需要的趋向,当满足这种内在需要时,人会产生愉快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欲望,启发诱导学生多动脑,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而学?学了有什么用?怎样学才能学得快学得好?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怎么办等等,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和学得会、学得懂、学得愉快。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并充分争取机会,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在实践中的创新成果。比如课前给同学们交待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让他们自编自导地准备徒手操、专门性准备活动和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在每节课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可让学生轮流领做,真正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自觉、更认真地上好每节课,同时通过多次的锻炼,克服思想上的紧

张心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消除学生闭锁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 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使其学习心理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4.2.2.引导学生能逐步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任何学习活动的成功,均是在不断修正自身不足的过程中实现的。自我评价是个人前进的一大动力,为此,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乐于接受他人批评和建议的心理倾向,有意识地识引导学生经常分析和检查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要求。

4.2.3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多受家庭溺爱,任性、自我控制力差,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或参赛失利以及遇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情绪很容易会发生波动,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迎面接力跑比赛气氛活跃、竞争激烈,失败一方学生往往不能正视失败,或垂头丧气,或不从自己这组找原因,而反说胜的一方违反规则。如都采取强制措施,情况虽暂时能得到改变,但学生反而会产生逆反操心理,在以后的活动中又会再犯。教师应在指导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不断修心自己的心态。如冷静思考法: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首先要学会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反复思考,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间隔沟通法:当与同学发生矛盾及争执时,可先把问题放在那里,间隔一段时间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机会再进行沟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转移自慰法:当碰到不顺心之事时,调整一下聚焦内容,多想想让自已高兴、愉快的事等等,不断增强自我调节力。

5.把心理健康融于体育教学课堂上

5.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

体育理论课一直是学校的薄弱环节,学校的体育教学应该给予重视。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缺以不可,其中身体健康是其它两个方面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能使生理健康产生更大的价值。同时,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健康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及时而恰当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并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在运动中寻求快乐,陶冶情操。

5.2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因人而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对孤僻、怪异的学生适宜选择篮球、足球、排球、集体接力、拔河等项目;对优柔寡断的可让他们多参加球类的活动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对腼腆、胆怯的学生可选择武术、体操(单杠、双杠、跳马等)、以及篮球、足球等项目的锻炼;对急燥、易怒的学生适宜选择下棋、太极拳、慢跑、长距离的步行以及游泳等项目;对缺乏信心的学生应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项目,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对遇事紧张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参加激烈的比赛,特别是足篮排项目;对自负、逞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项目,如健美操、技巧、长跑、跳高、跨栏等项目。

5.3多样性和多选择性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多样性是指体育教师所能展现给学生的不仅是丰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富于变化的方式和方法,而多样性是需要通过多选择来显示其存在的价值。这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或让学生自己选择,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都能得以发挥,在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运动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能。

5.4合理的运动负荷与心理健康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因素有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持续的时间和运动频率,从运动类型来说,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令人愉快有趣的运动,有氧运动,回避人际竞争运动,可以自定步调的运动;从运动强度来讲,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强度能够改善情绪状态和焦虑、抑郁、紧张和疲劳,相反,大强度的运动却可能增加紧张、疲劳;而运动持续时间,研究认为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60—90分钟也会产生良好的锻炼效果。

6.结论

6.1体育运动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特长,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非分的妄想,并能发展自身的潜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端正自我意识。

6.2体育活动能让学生乐于同他人交往,融于集体中,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做到人际关系和谐。体育能使学生情绪稳定,能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6.3体育教学是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学校体育应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7.参考文献:

7.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4月第一版

7.2祝蓓里, 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7.3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7.4体育与健康 [Ⅰ.Ⅱ.Ⅲ]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

常春雷

【摘要】: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 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本文通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

个性发展

前言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大批一模一样的人才,而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内教育界也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因为良好个性的形成,学校教育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新一轮的教改也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

一.对个性的理解

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第一,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第二,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第三,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这些特征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从构成方式上讲,个性其实是一个系统,其由三个子系统组成:(1)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3)自我意识——指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等方面,如自尊心、自信心等。

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体育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其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理想场所。

二、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目前我国体育教育的思想观念严重滞后,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教学中只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结果,而忽视学生个体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与表现出的独立性、创新能力,教师也不注重这方面的开发。仍然以顺从、听话、作为老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在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崇尚师道尊严。教师指挥一切,控制一切,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学生,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限制

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许这样,不许那样”不绝于耳边,失去了“创新”的灵气。一切按教师安排循规蹈矩,学生压根儿没有被尊重的感觉,久而久之没有了独立性,只有被动的选择。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学生,在体育活动时常常表现出自信心不足、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和进取精神不强,缺乏强烈的进取心和创新欲望。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的主体意识基本丧失,于是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目前的体育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应试教育”的翻版。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不得不去竞技运动领域“借”来秒表和皮尺,要想提高学生成绩,当然又不得不去全盘引进运动训练的方法、手段等。其结果呢?不外乎有两种可能,其一,部分学生对近乎严酷的运动训练手段和方法望而生畏,极易产生“喜欢体育运动”却“厌恶上体育课”这一扭曲的现象。其二,体育教学常常使学生的某些个性特征如勇敢、顽强、公平竞争、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等品质仅仅停留在所从事的某些运动项目本身,而未能透过这些运动项目深入、内化到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做不到这一点,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永远只能是肤浅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也只能是片面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以人对人的方式对待孩子,要善于发现他心中能响应我们召唤那一隅”。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也只能是片面的。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破除迄今在我国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的划一性、僵硬性、封闭性,课程结构的单一性和教材结构的非合理性等等。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留给学生必要的自我设计、练习、探究、评价和思考的时空。把严密的课堂组织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结合起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确立尊重学生个人、个性、启发学生自律、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感,也就是确立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个性的原则。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实施办法

著名儿童教育家杨景兰教授说过:“孩子们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各具有特色,只要我们正确地加以引导,孩子们的潜能意识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在课内的各项活动中暴露无遗。根据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和爱好本来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的内容过于竞技化,教学的方法过于刻板等因素,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能够坚持的就更少。更谈不上终身体育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应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每节体育课中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权威、是教学的中心这种观念的影响,而

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也就无法得到发展。新课程把教师和学生都做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不同需求等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①重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身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实践,以健康为目标的学校体育应努力满足学生的身体活动实践,上课提倡教师精讲让学生多练,例如 用启发诱导法教学,由教师提出任务,启发学生去探求完成任务的具体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再如学生练习跳高,除了教师教的方法之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允许学生创造性地偿试其它方法过杆。球类教学多用竞赛法、游戏法等多种形式组织练习,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感性认识,又让学生在对动作的体会中创造性地掌握动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个性的目的。

②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是指如何把学到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应用到身体活动中去,例如有氧运动能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其中耐久跑就是很有效的一种练习方法,但如果让学生反复绕着操场跑道跑学生是不太情愿的。这样一种具有良好健身价值的教学内容,应该怎么样让学生接受呢?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喜爱的球类、游戏、比赛等形式同样可以达到锻炼目的,与其强迫学生长时间进行枯燥无味的耐久跑,不如让学生多参加自己有兴趣的又同样有健身价值的球类等运动。当然即便是进行耐久跑教学,也可能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越野跑、定时跑、让距离跑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多练自己兴趣的能经常坚持的运动项目,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目的。这既提高了学生应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③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在不断地发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了充分挖掘这些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要让学生自己去重新掌握、重新建立和重新发现真理、现化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智慧产生于行动。让学生主动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准备活动中让学生设计徒手操或游戏内容,上课时分组做准备活动,可以发现学生们设计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大家练习的兴趣也很浓厚,有的组做游戏、有的组花样跑,学生们的积极性高涨、上课的气氛热烈,教学效果也很好。再如在复习课的教学时,让学生主动探索更好更快地达成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象力,以及不甘落后勇于创新的精神都得到培养。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5.重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形成的水平。在体育运动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体育社会环境。

6.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入心理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目的是要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身心状态达到最适宜的程度,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对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

7.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 首先应该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选用的教材,应生动有趣,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再者,应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自己的性格。最后,以体育活动为媒介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被动驱使为主动追求。

四、结论

素质教育是优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技能和社会能力,并充分展示其个性特长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个性差异”的个性化教育。这意味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对体育教学来说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学习、钻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学研究,以满足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要以高尚的师德、正确的言行,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给学生做出表率,才能使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杜军.《试论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学生体育个性的培养》[J].体育教学, 2002年第六期.[2]朱龙《.试析现代体育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方式》[J].中国学校体育学,2003年第六期.[3]张俊鹏 ,金羽中.《中学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个性发展的调查》[N].体坛报, 2003.3.25.[4]陈华俊.《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5]李孝磊.《 “师生易位授课法” 在体育教学中的尝试》[J].体育教学, 2003年第2期.[6]:《体育理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8 [7]:盛昌繁《激发学生兴趣的技巧》 体育教学 2004.4 [8]:季浏 胡增荦 《体育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第四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闽侯县竹岐中心小学张维锋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小学体育改为“体育与健康课”,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着重从学生兴趣出发,养成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关健词体育教学学生个性

教育学认为个性是个体在其自身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使其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的综合特性,它应该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方面。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采取多样化教学,让学生感受成功快乐的喜悦,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并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主观能动性。老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孩子的灵性,在倡导孩子的终身发展的实践中试图做一些适合学生个性爱好的研究和探索,引导儿童在教学环境中尽可能地自由发展、表现个性、表达自我。

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重视老师的示范和讲解,强调的是学生“跟我学”,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同时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使学生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快乐体育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只有改变教学方法,因村施教,积极鼓励、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跳绳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长跳绳和短跳绳;并启发学生:用这些绳,还能想出什么样的方法来跳?于是正、反跳、跑跳,双人跳„„各种方法层出不穷。还可以启发他们用绳来做游戏,学生通过尝试,创编出许多游戏方法,用绳来摆数字、摆各种图形;用绳做起跳线、起跳线;将绳围成圈做游戏等许多有价值的创新游戏泉涌而出,扩充了学生的想像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使整个课堂充满情趣,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地位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寓体育于玩之中,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个体对事物、事件、人际关系以及各种活动的探索而反映出的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教学中,我把教材精心设计成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亲自“玩耍”,在动中思、玩中学,从中获取知识,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发展身心的目的。例如在教授“立定跳远”一课时,我以“青蛙过河”的游戏方式编排,使小学生兴致浓厚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起到了较好的德育教育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乐趣和成功感,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从而培养锻炼习惯、意识,发展运动能力,真正达到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的目的。

三、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因材施教

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老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采用适宜的方式和

方法去引导和培养,使之得到充分发展。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在体育运动中,我们不能只顾“满堂灌”,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体育行为、思想的特点,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所以,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比如有的学生善跳;有的学生善于跑;有的学生有压力学得好,有的则相反;有的学生爆发力好;有的学生柔韧性好等等。针对以上情况帮助他们选择一种或两种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方法和技能。实践证明,这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强,更能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同时,在教学中高标准,严要求,能使学生形成严格、认真、勇敢、顽固的个性特征。

四、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要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可增强学生责任感。如在教学“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母鸡为了保护小鸡与老鹰搏斗,表现了伟大的“母爱”,小鸡在母鸡的带领下协同与老鹰搏斗,体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又如队列队形练习,开展“我是一名好战士”的小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我是好当家”活动,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接受教育,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个性和人格,让每个小孩子都成为课堂上一名快乐的主角!

素质教育是优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技能和社会能力,并充分展示其个性特长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个性差异”的个性化教育。作为一名学校体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学习、钻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学研究,以满足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要以高尚的师德、正确的言行,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给学生做出表率,才能使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加强。

第五篇: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的方法探析

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的方法探析

摘 要:学校体育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到强身健体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运动教学的目的。科学地发展学生体能教育,使学生健康的成长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更是教师的责任,所以,学生体能的发展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核心。本文主要探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的方法。

关键字:小学 体育教学 发展体能 方法

我国小学生体能的发展在近几年都是呈现下降趋势,这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体育教师改变曾经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观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体育课中,通过学习各种体育技能,使身体素质和基本的活动能力都得到提升,实现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所以,在发展体能的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方法来全面指导教师向学生教授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

一、小学体育中体能教学的内容及目标

(一)体能的内容

体能,总体指的就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它指运动员在一项体育比赛中发挥的最大限度体力,它体现了运动员能量的代谢水平。也指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其中主要包括力量、速度、反应能力、耐力和柔韧性等基本身体素质,以及人体健走、跑步、跳跃、投掷、攀登、爬越、悬垂和支撑等基本活动能力。

(二)体能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组成。相对而言,理论课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以教师为主;实践课系统性很强,以学生的配合为主。小学体育中体能教学的目标对每一个学生而言,其目的是通过体育训练达到四项标准:① 身体的标准。适应各种环境、不同天气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病症时能够有很好的抵抗力和康复力,同时,能够承受得住各种生活压力和疲劳感;②技能的标准。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生活的效率和质量。③健康标准。具备基本的健康养生知识,有利于缓解大脑负荷,提高大脑的运作效率;④思想标准。在自我不断成长、完善、实现的过程中,形成平等、公平、公共的思想意识。综上所述,全方面发展体能教学,使学生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和拼搏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思想体系。

二、探析教学中发展体能的方法

(一)发展体能教学的重要前提

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发展体能教学的重要前提。这个师生关系的建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一方面只有师生之间共患难、共流汗、共欢喜,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平等地位,做到彼此间信任与尊重。毕竟,一个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体现的不仅仅是他的教学素养,更加能够体现他的人格魅力,在这种教育环境下,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教师的综合知识素养很重要。在学生眼中,教师是一个万能的角色。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绝大部分取决于教师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何况,如今的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广,视野也更加开阔,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的与学生交流,树立好榜样。最后,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重视沟通。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有耐心、人性化的处理,当然也要坚持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的树立自己的威信。

(二)发展体能教学的方法

1、承重法

利用重物进行体育练习来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叫做承重法。在教学中称为物体负重练习。承重法主要是利用不同的运动器材以及自身的体重,来锻炼自己身体不同部位使其力量增强。比较常见的运动器材有:哑铃、杠铃、实心铁球等,自身体重的常用练习方式有:引体向上、倒立、俯卧撑、深蹲等。小学体育课中教师在安排练习时,一定要清楚学生的骨骼特点,科学指导学生练习。承重法必须以静力性力量来辅助动力性力量,也可以利用两者间的相互交替。学生在选择承重练习时,最好不要超过学生所能承受力量的三分之二,这样不仅能够保证练习的质量,还能让学生的安全有所保障。小学生的练习的内容不宜太多,一般选择隔日练习且每次不超过10分钟。在练习过后需适当放松肌肉,避免过早老化,提升学生的力量机能。

2、连续法

连续法是长时间内,保持一样的强度不间断练习。可以达到让学生在生理承受情况保持平稳的状态下全面锻炼身体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连续法练习时间长、运动量大的特点做出合理指导。避免学生因运动量过大,产生的不良后果。例如:当练习的强度相对较大时,就应该控制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当练习的时间过长时,就要控制好练习强度。这样才能一定程度上保证连续法的意义。连续法是比较枯燥的,教师在安排练习时,可以加强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体能发展的效率。

3、游戏法

游戏本身就具备智力开发和兴趣提升的意义。目前,所有小学都开设了体育这门课程,如果把游戏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去,肯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法是通过自主发挥、团结合作来完成任务的一种可行性很强的方法,它是被允许组织的。体能训练是一件极其辛苦、乏味的事情,如果方法不改变,很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或者一些伤痛的发生。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游戏法在发展体能教学中,被赋予了很高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游戏一般存在情景和竞争的因素,它遵循很简单的规则,可以规定动作和难易程度,使所有参与者运动起来能够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保证了体能练习的强度。体能发展中适当的使用游戏法,使学生对体育课充满热情和期待,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也可以防止运动带来的挫伤。

结束语

现代教育很重视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实施有科学性、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合理的方法,是改善体能教学提高学生体能综合能力的必要选择,教师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练习,加强学生对体能的认知,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其身心都得到健康的成长,是学校以及体育教师教学体育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陈亮.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的实践研究[J].辽宁教育,2012,(12)

[2]钱明.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特点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1)

[3]许良.我国学生体能发展趋势及其干预措施[J].体育学刊,2009,16(9)

[4]颜皎.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师(下旬),2012,(2)

下载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实验研究(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实验研究(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研究 【内容摘要】: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极为普遍,因为体育教学本身具有促进学生适应能力 培养的作用,也是学校教育中培养社会型人才的题......

    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学校都十分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千生一面”的现象正逐步得到改变;造就一大批富......

    初中体育与健康《发展你的体能》教案

    初中体育与健康《发展你的体能》教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改变以往教学中以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传统教学模......

    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摘要: 所谓的合格的教育体系绝不仅仅是知识型的灌输式教育,更应包涵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

    在初中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在初中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核心素养,是指一种学生必须具备的有助于个人身心发展的品质。近年来,国家对核心素养逐渐重视,核心素养也慢慢地渗透到学......

    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科学方法与手段研究

    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科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模式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学生要具有灵活的头脑,更需要他们具有强健的体......

    高校体育教学实验研究论文

    摘要:高校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方法不注重学生情感引导,不仅不利于健美操技术动作的教学,也不利于健美操情感引导功能的发挥。本文首先对情感引导教学法进行了介绍,并对现阶段高校健......

    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摘 要】教育的目标旨在学生的发展,发展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也是衡量教育水平和成效的重要标志。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