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转自论文部落发表论文
浅谈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吕哲
摘 要:“教师讲,学生学”是传统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从参与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出发,对初中数学的参与式教学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应用;培养能力
“教师讲,学生学”是传统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而数学的抽象和严密使其显得呆板且无趣。理论上,我们常常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客体,但是在实践中,学生却常常处于从属地位。因此,改革数学教学势在必行,将参与式教学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数理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光中先生认为在承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为参与式教学;牛东亚先生认为在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活动为学习载体,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发展教师探索、反思、求精的专业素质的教学方法是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其核心就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教学民主的理念,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主体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双边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那么如何将参与式教学的方法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和教师在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收获成果?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1.平等互动
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的角色被大多数人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充当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显得格外的重要,使学生的创新才能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案例,设置不同的问题和探究方向。从桌椅的摆放到教师的行为举止,都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走下讲台,在学生之间讲解和走动,学生成立小组,互相合作,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领悟要学习的内容。
2.尊重认知
现实中,学生生理的个体差异、对数学的兴趣和喜好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造成学生对知识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课堂内外,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伤害学生心灵,要用充满人情味和鼓励性的话语,这样的语言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切忌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因而,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可以把学生分为基础组、提高组、竞赛组三个小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
3.注重灵活
教师可以将布置作业的形式多样化,避免简单的写与算,使单调、枯燥的教学形式得到改进,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过年收到的压岁钱存入银行
转自论文部落发表论文
若干年后收到的利息是多少,也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每天存一元钱,若干年后的存款是多少等等。学习轻松了,成绩提高了,思维也就开阔了,学生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张扬。
4.熟练技巧
教师在运用参与式教学时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教材特点以及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任务要求创设更多的参与方式并灵活地加以运用,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有效性为己任。教师需在课前准备、活动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再墨守成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取失败的教训,与他人分享成功的经验;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勇敢面对学生可能提出的教学错误,并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教学中,不仅要要求学生开发潜力,也要不断地学习,开发自身的潜力。
二、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参与能力培养
参与能力主要是解决学生对待数学这门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问题。心理学告诉我们积极参与乃是人的情感问题与态度问题。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师对待这一问题十分不够重视。不可设想,一个对数学情感冷漠、态度消极的学生怎么能够学好数学。因此,在实施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探究、交流、合作中得到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创新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要解决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两个问题。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把主要精力用在给学生讲解知识上,缺乏激励学生发展和提高主体性思维参与的意义、观念、措施和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了被动重复前人结论的活动,没有自己的思考,缺乏创造性。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懂得寻找解决问题的立脚点和出发点,从而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牢固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王光中.让学生真正担任主体角色[J].课程·教材·教法,1990(5).[2]牛东亚.参与式教学的反思策略[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7).
第二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应用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应用
碧云中学教师——张灼花
所谓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英国,最初并不是一种教学法,后来引进到教育教学领域中来,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构造者。参与式教学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将参与式教学法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能帮助所有的参与者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良好的知识发现、构建、交流的环境。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各科教学中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新课标形式下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初中教学中的使用。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当主角,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学过程的导演者和主持人,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推行参与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探索新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在数学教学中探索参与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将面临的新的课题。那么,在初中教学中如何实践参与式教学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为有以下几点:
一、参与式教学的成功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
参与式教学有利于课堂活跃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但形成学生参与的氛围,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需要比以往教学工作量大许多的课前准备。这种课前准备,不仅需要教师方面的准备,也需要我们在前节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准备任务,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参与学习”也有一定的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课前准备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以“实数分类”的教学为例,课前准备可有以下部分:
1、学生对“分类”、“分类法”的侧面了解。关于这点,我设计让学生观察新华书店图书摆放书的特点,并说说如此摆放的好处。这是提前两天让学生进行准备的课外调查内容。
2、对所学有理数、无理数、整数、分数相关概念的了解,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并说说这样分类的好处。
3、课前尝试找出各种分类方法的依据或标准,这些方法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异同。
二、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参与式教学的成功需要我们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特定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在一节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而且还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各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情境之中,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积极主动地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一种欢快和喜爱,没有付出紧张的精神努力去发现真理,并在真理面前感动、激动和惊奇,那么就谈不上热 爱科学、热爱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下讲台,用亲切的语言,平等的身份、商议的口气、换位的思想,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使他们产生想说、敢说、想做的欲望,从而滋生出参与学习的动机,慢慢就会自觉地行动起来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寓言、故事、和游戏等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东西带入课堂,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喜爱他学习的课程,从而达到积极参与的目的。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唤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或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三、教师要善于组织、调控教学活动
要想实现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活动,作为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应该让学生有非常明确的参与目的;师生之间相互都要有严肃认真而又积极参与的态度;教师的前期指导和说明要清楚;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对象的参与方法,不是照搬,流于形式,要监督每一个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去;要了解学生参与前后的自我主张,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的语言要准确合理,并且要符合学生概念的理解水平;在互动过程中,利用教育时机,关注学生的生命情感意识的培养。
四、参与式教学要确实做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性激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参与式教学将学生置于参与式教学营造出的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中,能真正感受到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乐于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使感官、视觉、思维都可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从而逐渐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参与式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参与式教学需要学生进入到各种学习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合作,并逐渐提高自身的与 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小组的汇报、组间的竞争,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式教学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果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那么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五、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获取知识的权力还给学生
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直正理解。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参与式教学理念更是敲醒了我:只要是能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教学,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只要是能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获取知识的教学,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多留给学生一些感受成功的喜悦的机会,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永保学习兴趣。
六、赏识学生,鼓励参与
皮亚杰说过:“一切真理都是由学生自己获得的,或由他重新发 现的,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并不是让学生如何接受知识和能力,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实践,主动体验,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动手操作,口语交流,动脑思考,从而在参与中获取知识,不断发展自我。要想让学生放下包袱,积极参与,爱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是一种超越血缘、亲情的,是崇高的、理智的、公平的,不论学生的性别、丑俊、贫富,学习优劣。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暗含期待”而不是一锤定音,充满激情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如在学习《不等式组应用题》时,我让一名性格内向的女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她本来胆子小,声音低,大部分同学都听不清,我又鼓励她再说一遍,还是不够理想,此时该同学已是面红耳赤,头也越来越低。我想,本来她说不好就信心不足,就不能再说她的不足了,这样会影 响她以后的学习。便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听到了这位同学对此题解法的优点是什么?有的同学说她发音很标准,有的同学说她思路基本正确,从那以后这名女同学学习更认真了,上课举手发言的次数也明显增多。
七、要重视发展学生个性。
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往往超出了大人的想象,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参与式教学理念与新课程理念是相一致的,将参与式教学活动与合作探究活动相结合,对于新课程的实施,无疑是一种进步。每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方法都需要教师大胆的尝试,我希望教师们都能参与到这些尝试中,把自己的体验与大家分享。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需要我们将参与式教学灵活动用于数学课堂。
第三篇: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参与式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参与教学为核心。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与态度,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学会自我调控、不断反思,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与活力。
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就是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法。因为这种方式能唤醒、挖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能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毋庸置疑,合作学习的意义绝不只在于教学方式上的标新立异,而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一些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但讲课时却收不到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未掌握系统的运行和控制规律,不善于随机应变地采取调控措施。为此,教师需在课堂中巧妙的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去,拓展其发展空间,挖掘其创造潜能,开发其创造力。
一、构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平台,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新知识形成过程的感知当中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出,知识的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一个数学概念、定理等的建立和形成,必须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消化、改造,使之适合他们自己的数学结构,才能被理解掌握。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使学生体验数学,发现数学问题,从而自行获得和运用知识,启动学生的创新意识。
案例1 圆的概念的教学。
1、实验,获得感性认识。①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一枚小图钉将一定长度的细线的一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让铅笔在纸上慢慢移动,画得图形为圆;②教师在电脑屏幕上运用几何画板演示操作到定点距离之定值r的动点轨迹。
2、提出问题,观察思考讨论。圆上的点有何特征?当细线的长a发生改变时轨迹如何变化?根据上述操作过程,你能给圆下一个定义吗?
3、揭示本质,给出定义。
上述过程中,圆的概念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获得的,这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参与实验、主动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的思维活动中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乐趣,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联系实际生活设计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把参与主体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
教师在初中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选择与学生现代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材料,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赋予现行教材内容以新的活力。
案例2 轴对称及平移的教学。
对“轴对称”概念的讲授,教师可以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蝴蝶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轴对称”的定义,接着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图形、实物是轴对称的,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在讲利用平移图形设计图案时,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漂亮图案,向学生展示数学中图形的美感,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利用平移图形设计的图案,结合数学的结构美向学生展示了数学的美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这样,学生认为数学真是奇妙无穷,这其中无数的宝藏等待他们去开发和利用,结果学习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也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实施分层教学,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初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因而,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把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为基础组,B组
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
四、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不能拘泥于形式,要以提高主体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为己任
教师在运用参与式教学时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教材特点以及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任务要求创设更多的参与方式并灵活地加以运用,以提高学习主体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有效性为己任。
那么,什么是学习主体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有效性?我认为: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是学习主体参与教学中的一个问题中的两个方面:
1、积极参与主要是解决学生对待数学这门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问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积极参与乃是人的情感问题与态度问题。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师对待这一问题是十分不够重视。不可设想,一个对数学情感冷漠,态度消极的学生怎么还能够学好数学。因此,在实施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探究、交流、合作中得到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有效参与是旨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解决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两个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把主要精力用在给学生讲解知识上,缺乏激励学生发展和提高主体性思维参与的意义、观念、措施和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了被动重复前人结论的活动,没有自己的思考,缺乏创造性。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想方设法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与空间,帮助他们获得学习策略,并给予学习群体以充分表现的机会。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学生营造参与性高、活动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具有个性化的,这种个性化决定了不同的个体学习方式的差异性。因此,很难有一种适合于所有学生、所有内容的参与式方式,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适时地选择参与式方法。同时,参与式的运用不能程序化,应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变化参与式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从中受益。
第四篇:参与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四坝镇九年制学校 张剑平
所谓的“参与式”教学也就是学生卷入了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的交流互动式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从课堂设计中导入、流程以及最后的小结,一切都以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去学、想学、懂学、爱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参与的过程”和“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课程理念,学习要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地自主参与,要实现这些理念,就必须改变我们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初中是学生开始学习物理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实施倡参与式教学,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有着关键的作用,并且通过自我参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可为其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现在我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实施参与式教学谈一些体会。
一、“参与式”教学首先要创设情境
“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参与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那么学生怎样才能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伊始应首先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有指向性的疑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部刺激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从而强化理解与记忆。问题情景的设计过程,是激发学生大脑中原有的情感结构以及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在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的过程;并且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的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而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正是引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外部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入。例如在“光的折射”一课参与中,可先让全体学生做一实验,在碗中放一硬币,放在一定的位置,眼睛刚好看不见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原来看不见的硬币倒入水以后看见了,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此时教师提出要圆满地解释这一现象,就是这一课大家要研究的课题“光的折射”。又如在“惯性 惯性现象”一节,可首先演示“击出木板,鸡蛋落入水杯”的惊险实验,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向学生展示一幅“两个学生在行驶的火车上,沿列车行驶的同向或反向跳远” 的投影片,并提出如下思考题:这两位同学谁会跳得更远一些呢?同学们想得出正确答案吗?想揭开实验中鸡蛋没随木板飞出而落入杯中的奥秘吗?参与“惯性 惯性定律”后,我们将得出满意的答案。
二、“参与式”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与式”教学还要求让学生亲自、主动地去参与,让学生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给学生一种科学有效的探索真理的途径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技能,不能只满足于验证一条规律或发现一则已被证实的理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作用不是把学生当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责任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参与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地参与,相信学生的能力,所有需要学生自己参与的问题,教师不可包办,所有学生能够自己探索的过程,教师不必指导,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参与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如果给予指导,也应该把握分寸,不要替代学生。教师除了为学生营造一个师生、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外,还要克服喜欢“循规蹈矩”、歧视“思维怪异”学生的倾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发展创新思维。教师要使学生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激活状态,使学习成为其自主活动。
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要当好引导者、参与者。当好引导者,就要求教师只当“导演”,放弃做“演员”特别是“明星”的想法。只有当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时,教师才予以点拨,当学生的参与偏离了目标时,教师才予以矫正。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当好参与者,就要甘做演员的“配角”,将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学生参与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参与的关键点上,当好一名“优生”,引导大家一起思考问题,并给参与活动提供必要的参与手段和共享信息资源;在学生参与出现问题时,当好一名“差生”,去引起大家的思考与争议,引起师生共同的辩论和评估,引起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在学习《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作如下安排:首先在课前教师布置任务提出研究课题:参与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自行选用实验室中的器材,制定实验电路,确定实验科学方法,设计实验步骤,绘制实验记录表格,明确数据处理方法等;这些都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课上将学生的各种设计,由教师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确定可操作的实验方案,四人一组协作进行分组实验,得出及处理数据,学生自己归纳结论,教师总结;在实验及归纳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可适当适时进行指点。最后,学生课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这样就使学生始终处于自我探索和自我发现状态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一阶段常用的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实验、讨论、设计、推导等方法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参与物理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和教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流,自我调节,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和一个思维活跃、鼓励创新的环境。学生的思维在开放、发散中涨落,在求异、探索中又趋于有序;这即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参与式”教学要强调过程和方法的体验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是认知的一种状态,而物理知识的获取则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与状态相比较,过程的内涵更为丰富,它不仅贯穿着辛勤的探索和周密的理性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家的严谨求实、不懈探索、勇于怀疑、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而且还能在过程的经历中,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各种能力。
因此,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参与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是与物理知识和技能学习同等重要的。是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传统教育所忽视的。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参与式学习,它重视学生自己获取知识,重视学生经历式地从事相关活动而更有成效。例如“液体压强”的一节中,老的处理方法一般都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归纳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缺少参与的体验,对科学参与的理解不深,如果适当的改变一下,教师可选择一些简易的器材:开有小孔的塑料饮料瓶、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薄膜、水、硫酸铜溶液等,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液体压强的实验,再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这样处理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感悟等各种能力。
通过实实在在的参与过程,增进学生对科学参与的理解,达到科学参与的“认知性、技能性和体验性”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参与能力,并且同时获取知识和技能,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参与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过去物理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识、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扭曲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创新学习的意识、思维和能力,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表现出竞争力差,知识面窄,能力单一,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的激情和能力。要改变这种状态,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去教会学生如何复制知识,而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使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大力开展“参与式”教学。
第五篇:参与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洋泾中学生物组
谢红宝
一、参与教学的依据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普遍认识到学科知识、社会要求和学生发展是学科教育目标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而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其实质是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就是以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力为载体,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从而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倡导探究式学习,其实质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和交流能力等,为此,教育改革应以此立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上下功夫,在激活学生思维上下功夫,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二、参与教学的原则
1、活动性:主体参与和活动有密切的联系,活动是主体参与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主体参与过程与活动过程同步,保证每个学生在教学中的最优发展。主体参与可以使教学的集体目标转化成个体学生的意向,可以使群体的教学活动转化成个体学生的自觉活动,这种转化实现了教学活动“对象的具体化”从而达到以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的。
2、自由性:学生在教学中的自由表现是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即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主掌握,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中处在平等地位,学生能够在教师面前随意表达,并有与教师进行沟通的权利。自由意味着权利与责任。学生作为教学中人格独立的主体,他们应该有自己自主参与教学的权利。学生的责任感往往是他们在自由活动之中培养起来的,学生在教学中责任就是他们必须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3、民主性:主体参与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客观上不对等但主观上平等民主的关系,实施民主性教学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教育场,在这种场合中生师生会产生许多正向的互动作用,教师要把自己外在的权威转化成为内在的权威,注重塑造的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内在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建立一种资源分享的伙伴式师生关系,诚心诚意信任和鼓励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需要性:需要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内在机制,教学中学生的需要包括不被成人批评的需要、获得物质性奖励的需要、获得精神性奖励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我发展的需要等。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需要的类型和欲望,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激发他们学习动机,使他们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提升。
三、参与教学的应用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而又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评价课堂教学的优劣,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参与程度怎样。根据参与教学的原则,应让学生多动,从中担任主角。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1、多动脑质疑:现行高中生物教材,文字简练,内容抽象,缺乏趣味,单靠教师讲解,许多学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现象不了解其原理,知道过程不清楚其实质和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进行点拨,促进学生多动脑,勤思考,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前集疑多动脑:
上课之前由课代表收集学生的质疑,是我日常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教师针对问题启发,不仅激活课堂气氛,也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关键,作为学生要提出一定质量或一定层次的问题,必须经过积极思维主动研究。作为教师要有针对性引导启发,必须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在课前提出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学过的知识不理解提出质疑,例如,光分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以及光反应与暗反应相互关系、有氧与无氧呼吸的相互关系。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染体单体与四分体与DNA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神经传导形式中的突触传导、动作电位以及相关物质和电位变化等问题,这是学生经常或反复提出的问题。第二对身边现象产生疑惑提出质疑,例如有些知识没有学之前,有同学提出父母均是A型血,为何自己却是O型血,有同学提出父母均正常,自己为何患色盲,还有同学提出手触到针尖是先感到疼痛,还是先缩手等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急于去解答,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或通过讨论后,把问题想清楚,通过层层启发,激活解题思路找出答案。
(2)挖掘潜疑多动脑。
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角色应该从主要为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推动者。作为推动者,教师应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潜在的疑问,加强教学的启发性,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积极思维从而有疑可问,有疑想问。例如在遗传物质教学中关于DNA含量和DNA复制问题,在教材表格中所列数据是某些生物细胞中DNA含量,而在鲤鱼的肾细胞中和人的红细胞中却没有写明相关数据。另外在DNA复制模式图中,其复制的原料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图中有三个磷酸基相连,教材中对此结构图也没有文字说明,象这样潜在的疑点教材中还有很多,学生一般不会注意或提出,但它客观存在,教师要抓住时机,有意识进行点拨。通过经常训练,不仅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问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2、多动口解疑。
当代高中生“说”的能力以及心理素质都较差,为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创造性思维,也为学生创造登台亮相展示自我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的原则、凡是能由学生发现的问题就不要由教师给,凡是能由学生表达的就不要由教师说,要充分考虑给学生讲话的机会,让他们拥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1)解答疑问多动口。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的一种简单迅速反馈活动,有目的地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安定课堂秩序,也是为学生提供讲话机会的主要途径,更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我根据提问的不同作用,分别启发学生有话可话、有话想说。例如,新课之前激发性的提问,可引起学生好奇兴趣而说话。教学过程中探讨性提问可诱发学生求知欲望而说话,新课结束后检查性的提问可满足学生求胜心理而说话。
(2)讨论交流多动口。
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讨论,是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体现,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即使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在这种环境氛围中也能任意发挥,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在讨论活动中,我认为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作为组织者,就应该准备好讨论的内容。例如,根据学生提出的质疑进行分门归类再反馈给学生,根据复习内容,设计相关专题有针对性讨论,并组织好交流汇报。同时根据问题的难易度考虑不同对象进行交流,难度较小的问题以学习困难学生为主,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中等学生为主,难度较大的问题以优良学生为主,这样既避免“答不出”而浪费时间,又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都有表现和成功的机会。作为参与者,教师要始终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通过经常讨论交流,集思广益相互学习,不仅解决疑难问题,也提高了说话表达能力。
3、多动手探疑。
受传统教学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都很缺乏。实践证明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里,学生要想形成自己的观点,不仅要积极思考,发表意见,还需要积极动手操作,通过动手促进动脑,手脑结合才能有所创新和发现,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多动手的机会。
(1)实验操作多动手。
实验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提供学生动手的最好时机。学生参与实验,必须改变教师讲什么学生做什么,教材怎么写学生怎么做的观念。如果从学生动手机会考虑,凡是能够做的实验,都应该设法让学生自己做。例如,酶催化的特点和条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发酵、植物向光性等实验、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其次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考虑,应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例如,让学生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过程中的技巧等方面进行探究,教师在实验中的作用只是指导和启发,旨在促进和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2)收集信息多动手。
生命科学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在急剧增加,而我们中学生的基础教材是不可能及时反映这些成果和动态。此外科学的发展,逐渐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可能涉及到诸多学科知识,如何全面系统把握所学知识,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这也为多动手提供了一定的途径和空间,根据学科内和学科间产生的新问题:例如,基因组的研究、转基因生物、克隆器官、人类干细胞研究、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问题,可先让学生在课前积极查阅相关书箱,报刊或网站,通过搜集资料,寻找答案,并加以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课堂上阐述交流,使资源共享,总之,学生参与收集信息也是一个探疑解疑的过程,同时也锻炼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参与教学的思考
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已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研究的领头学科。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这不仅是普通公民所关注的问题,更是每个高中生所必备的知识。目前由于高考制度的限制和影响,高中生物课,普遍受到学生的轻视,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生物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情感沟通,学生喜欢。
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喜好情感,必须建立师生之间情感。因为学生可以把对教师的积极情感转移到对教师所任的学科上。学生是否喜欢上生物课,关键是情感的调动,所以我非常重视绪论课的情感沟通和情感教育,通过绪论课,让学生了解生物课学什么、所学内容的价值、当前生物学发展趋势及动态、我国科学家在生物领域所取得成就及其在国际上地位、学习生物知识与择业有何关系等,总之,通过绪论课的调动,要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至少留下深刻的印象。
2、联系实际,学生有用。
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一般都较有兴趣,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心理,例如,营养与健康问题,可让学生思考自己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有何影响,一周内吃了多少加工食品,对健康有何影响。其次计划生育问题,让学生了解晚婚晚育的含义,最佳生育年龄段与后代健康关系,还有环境污染问题,联系近年来反复出现的沙尘暴现象,蓝藻大爆发,水葫芦泛滥等现象,请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对生活常识,自然界发生现象都能解释,并清楚认识到这些知识不考试也有用,甚至伴随一生,终生享用。
3、生动活泼,学生有趣。
在教学中注意创情颢,提出悬念,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伴性遗传”教学中,已知红绿色盲在人群中占一定的比例,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备课时要做有心人,注意寻找患红绿色盲的学生,事先了解该生情况,在组织教学时,让该学生现身说法,介绍本人及家庭成员中患此病的情况,从而引出课题,这种场面,生动活泼有新意,把学生思维从课间休息的纷纭头绪中很快吸引到课堂上来,为教学的展开创造良好的心理势态。
4、相关教法学生易懂。
通过不同教具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如用塑料电线缠绕,折叠,制作多肽链,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用不同颜色塑料薄片和图钉制作染色体和着丝点,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染色单体及其相互关系。用吹塑纸制作细胞膜结构,理解物质转运方式与细胞膜上蛋白质功能的关系。其次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例如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能量变化的理解,对DNA双螺旋结构和DNA复制过程和方式的理解等,总之,根据不同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容易理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