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浙江高考数学的重点与命题趋势

时间:2019-05-14 11:3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6年浙江高考数学的重点与命题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6年浙江高考数学的重点与命题趋势》。

第一篇:2006年浙江高考数学的重点与命题趋势

2006年浙江高考数学的重点和命题趋势

浙江省普陀中学

方世跃2006、2

我省高考数学试卷自主命题已经有二年了,分析这二年的我省高考数学试卷可以发现:命题思路清晰,命题原则坚持,试题特点鲜明.它既符合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又具有良好的评价功能和导向功能.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试题总体难度适中,知识涵盖基本合理,全卷没有偏题、怪题.突出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注重数学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层次分明,梯度合理,坚持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考查,试卷中各类题型的起点难度较低,阶梯递进,由浅入深,考能力,求创新。05年试卷在04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文、理科的试卷难度差距拉大。05年与04年相比理科难度略有上升,文科难度稍有下降。由此可见,我省高考数学试卷命题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平稳过渡,适度创新”仍将是今年命题的基本原则。预计06年高考数学理科的数学难度仍将维持在05年的水平线上;而文科的数学难度将会介于04年与05年之间。.本人结合高三数学教学实际,对今年我省高考数学的重点和改革趋势谈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 函数部分

函数是数学最主要的概念之一,函数概念贯穿着中学数学的始终.函数为纲的原则肯定不会改变,代数以函数为主干,方程、不等式与函数的结合、导数与函数的结合仍将是“热点”。对函数考查的主要重点内容趋势:

(1)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对称性,反函数,最值。

(2)初等函数的图象——“以图识性”,函数或曲线图象的平移变换和对称变换。(3)解函数不等式或绝对值不等式,一类恒成立问题的参数取值范围

(4)常见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如分段函数、一元二次函数、绝对值函数、分式函数(限制在一次和简单二次分式函数)、指数及对数函数。一元二次函数及抽象函数是重中之重,有东山再起之趋势。

(5)涉及函数、数列、导数和解析几何等知识的综合题,由于考查的知识全面而深刻,将是起到考能力,求创新的压轴题作用。

二、数列部分

数列考查的主要重点内容趋势:

(1)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数列的极限等基本内容。

(2)文科数列要注意子数列问题及简单递推数列问题(重视简单线性递推)。

(3)理科数列题的重点仍将要注意递推数列,它的考查要求可能比上二年提高。而且常考常新,将有新的面貌,可能与抽象函数与数学归纳法或不等式放缩法等联系,有比较强的综合性。04年及05年理科均在压轴题上考查了有相当难度的递推数列。递推数列侧重于思考能力,猜想能力,论证能力,递推数列沟通函数,解几,数学归纳法,不等式证明,数列的极限,导数的应用等知识,综合性广,灵活性大,技巧性强,作为理科的压轴题确实比较理想的内容。

三、立体几何

上二年的立体几何考查是“一大两小”.除了“一小”是线面位置关系外,还着重考查几何画图、空间想像能力;大题是一题二法,着重考查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断与证明,角 及距离、面积与体积的计算。这些基本内容及形式不会变,但由考查论证和计算为重点,将转向既考查空间观念,又考查几何论证和计算;由以公式、定理为载体,转向对观察、实验、操作、设计等,加大向量工具的应用力度;设问方式会不断改变、新颖。由于05年的立体几何难度系数为0.44(理科),今年的载体可能会更常规、简单(如三棱柱),便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及坐标表示, 体积问题、探索性问题应关注。

四.解析几何

解几的几大重点内容的考查趋势:

(1)考查基本思想方法,注重自觉建立直角坐标系;

(2)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问题, 注重代数方法与平面几何的结合,理科试题难度将会提高,探索性问题会加强。(3)考查轨迹与参数范围题;

(4)

向量、导数与解析几何有机结合。从全国看,解析几何与向量的沟通是热点题型,向量是工具,活在形式,重在方法,本在运算。我省的数学命题两年来均考了传统的解几题.然而,解几与向量的交汇趋势已势在必行。

五、新增课程

随着数学新课程、新课标的实施,部分传统内容削弱,昔日的热点开始冷却。旧课程卷五大热点(即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数列、直线与平面、圆锥曲线)的格局已经打破,新课程卷具有下列七个新的重点、热点,即函数、不等式、平面向量、圆锥曲线、概率、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数列极限与导数(文科应删去极限)。

概率、统计是初等数学的重要基础内容,向量方法、导数方法是数学重要的基本应用工具,因此确定了它们在新课程卷中的重要地位。目前考查要求的基本趋势是控制难度,以容易题和中等题为主,分值为全卷的30%左右。

(1)概率、统计的考查仍将是背景公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题

型新,具有实用性,趣味性的应用题。文科侧重于古典概率, 理科侧重于分布列与期望、方差的计算及实际意义。概率题关注取胜策略或几何计数问题。

(2)导数题可能是常规的题目,考查导数的性质和几何意义,也有可能用它的单调性来证明不等式。

以上谈了我对于今年高考数学的几点想法,不妥和疏漏之处请批评指正。

复习参考题选

1.(理科)设函数f(x) ax1;其中aR.x1(Ⅰ)当a1时,求函数满足f(x)1时的x的集合;

(Ⅱ)求a的取值范围,使f(x)在区间(0,+∞)上是单调减函数.2.(理科)已知f(x)=2xa(x∈R)在区间[-1,1]上是增函数。x221x(Ⅰ)求实数a的值组成的集合A;

(Ⅱ)设关于x的方程f(x)=的两个非零实根为x1、x2.试问: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不等式m2+tm+1≥|x1-x2|对任意a∈A及t∈[-1,1]恒成立?若存在,求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已知定义域为[0,1]上的函数f(x)同时满足:

①对于任意x[0,1],总有f(x)0 ②f(1)=1 ③若x10,x20,x1x21,则有f(x1x2)f(x1)f(x2).(Ⅰ)试求f(0)的值.(Ⅱ)试求函数f(x)的最大值.(Ⅲ)(理科学生做,文科学生不做)

试证明:满足上述条件的函数f(x)对一切实数x,都有f(x)2x.1an1

4、(理科)设数列{an}的首项a1=a≠,且an124a1n4n为偶数,n为奇数记bna2n1,n==l,2,3,„·.(I)求a2,a3;

(II)判断数列{bn}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b1b2b3bn).(III)求lim(n14你的结论;

5、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均为2,P是意一点.

(Ⅰ)求证: 直线B1P不可能与平面ACC1A1垂直;

侧棱AA1上任

(II)当BC1B1P时,求二面角CB1PC1的大小.

6.(文科)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的右焦点为(2,0),右顶点为(3,0)。

(1)求双曲线C的方程;

(2)若直线l:ykx2与双曲线C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和B,且OAOB2(其中O为原点),求k的取值范围。

7、设F是抛物线C:y24x的焦点,过点A(-1,0)斜率为k的直线与C相交M、N两点.(I)设FM与FN的夹角为120°,求k的值;

(II)设AMAN,k[26,],求的取值范围.23

8、(理科)求证下列不等式:

(1)当x>0时,xln(1x)x 1x(2)x(0,)求证(3)nN n2 1x11ln x1xx求证 11111lnn1。23n2n从“考试大纲”谈复习建议:

今年高考数学的“考试大纲”稍有调整,提高了对向量的运用要求,对三角函数的要求提高了一个层次,比如,将过去要求的“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改为了“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理科增加了“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文科增加了“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1)、重视向量、函数,加强训练

2006年大纲将向量放在“第一”的位置,应高度重视。可着重训练平面向量关系式表征平面几何图形,即对向量的“形”的认识,可参照2005年全国高考卷二第8题、卷一第15题;将平面几何图形特征翻译为向量关系式,即对向量的“数”的认识,如2005年天津卷14题;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问题,向量融合在其中,如2005年天津卷21题、福建卷21题、湖南卷19题、全国卷一21题等。

2006年大纲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由“了解”提高到“理解”,考生在复习中应相应作出调整,要比较熟练地画出三角函数图像,理解诸性质如对称中心、对称轴、周期、单调、最值(极值)的相依关系;在大题中,要注意“化简三角函数式,再研究性质和图像”类题目。

同时,函数的连续也由“了解”上升为“理解”,这就要求考生在给出解析式的情况下,要判定函数的连续性,反之亦然。

(2)、“了解”不必盲目拔高

参数方程对理科学生而言,仅是“了解”层次,只需基本会用,不必盲目拔高;文科生要求“理解圆的参数方程”,要注意以下3点:会将圆的参数方程变成普通方程;会选择参数,将圆的普通方程变成参数方程;明白圆的参数方程中参数(角)的意义,并能由此展开相关的几何分析。

今年高考大纲数学理科将“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由“理解”降低为“了解”,考生会用就行,不必追问“为什么”,它的证明不可能在中学完成,而是属于高等数学范畴,因此不必浪费时间。

第二篇:2014年中高考命题趋势

2014年中高考命题趋势 全方面解读中、高考教育改革风向标,不难看出中高考命题大趋势---难度降低,卷面上80%分数为“核心考点”。150分的试题中,有110分是考查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这些核心考点就能得80%的分数。其次压轴题从“考难题、考运算”变为考思路、考理解。从往年的“图文并茂式”或“强大繁琐计算式”改以从思路入手,考理解、考证明。

第三篇:2014年辽宁高考数学卷命题趋势分析

2014年辽宁高考数学卷命题趋势分析

辽宁省课改从2006年秋季开始进行,到现在已经是第六年了,已经积累了四年的新课改高考经验,纵观四年辽宁高考试卷,结合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不难发现,辽宁省高考数学试题渐渐进入平和期,2013年高考数学辽宁卷,仍然会保持延续与稳定。

从高中理科数学各个模块方面来看,绝大部分模块(集合、复数、数列、三角、平面向量、函数性质、程序框图、概率统计、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与不等式等)已经成为必考的出题点,个别模块(命题与逻辑、直线与圆、线性规划、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等)每隔一年或两年命制一道独立试题。

从高中文科数学各个模块方面来看,所有模块(集合、复数、命题与逻辑、直线与圆、数列、三角、平面向量、函数性质、线性规划、程序框图、概率统计、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与不等式等)都一定会成为考试命题点。

下面,我们从各个模块角度来进行逐一分析。

1、集合模块。(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基本是三种命题方式:第一种是最简单的,给出集合中具体元素(很可能是实数),来求解指定某些集合的交集、并集与补集的运算(如2012辽宁理科1,2012辽宁文科2);第二种是略有难度的,通过不等式给出集合中的元素,然后再求解指

定某些集合的交集、并集与补集(如2009辽宁理科1,2011辽宁文科1);第三种是难度更大一些的,给出的集合是抽象集合(没有具体元素),然后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如2011辽宁理科

2)。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第二种命题方式,即通过解不等式,然后求指定集合的运算。

2、复数模块。(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有两种命题方式:一种是考察复数的运算,里面可能加入共轭复数、复数的模等概念(如2012辽宁理科2,2012辽宁文科3);另一种是考察复数的几何意义(如2011山东理2)。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第一种命题方式,即直接考察复数的运算。

3、数列模块。(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12分左右)

本模块命题方向基本固定,就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基础知识,应该特别注意的是错位相减法的考察。

试题的编排方式比较灵活,可能是两个5分的小题,还可能是一道12分的解答题,还可能是一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两个5分的小题,一个小题考察等差数列,另一个小题考察等比数列,并且是选择填空各一个。

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一道12分的解答题,并且这道解答题的第二个小问题很可能是利用错位相减法求解。

4、三角模块。(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12分左右)

本模块有命题方式多样,可能是考察三角恒等变换(201

2辽宁文科6),也可能是考察三角函数的图象(2010辽宁文科6),还有可能是三角函数的性质,甚至是解三角形,以及利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一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其中解答题是解三角形方面的问题。

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两个5分的小题,一个小题考察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另一个小题考察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并且是选择填空各一个。

5、平面向量。(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有两种命题方式:一种是向量的线性运算(如2012辽宁理科3);另一种是考察向量的坐标运算与数量积(如2011辽宁理科10)。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考察向量的坐标运算与数量积。

6、函数性质。(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出题点大部分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以及分段函数等,也由个别题目也有考察指对运算(2010 辽宁文科10)。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题目会出现在选择题,最可能是给出分段函数(指对分段),考察函数的某些性质。

7、程序框图。(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出题模式大部分是给出程序框图,再给出输入值,求最终的输出结果(2012 辽宁文科10、2012 辽宁理科9);少部分是填充不完整的程序框图(如2012 陕西理科 10)。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仍然会出现选择题,给出程序框图,再给出输入值,求最终的输出结果。

8、概率与统计。(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17分)

本模块出题大致有三个方向,一个是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如2012辽宁文科11)、一个是概率与概率分布(如2012辽宁理科19),最后一个是统计与独立性检验(如2012辽宁文科19)。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都会出现一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小题最可能出现的是古典概型,解答题最可能出现的是统计与独立性检验。

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小题最可能出现的是条件概率,解答题最可能出现的是概率与概率分布。

9、圆锥曲线。(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至少17分,最多22分)

本模块命题方向基本固定,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抛物线、双曲线,而在解答题中会出现椭圆。其中抛物线考察的重点是抛物线定义;双曲线考察主要集中在离心率,渐近线;而椭圆考察主要是集中在运算以及整理上面。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都会出现一个或两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

10、立体几何。(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至少17分,最多22分)

本模块命题方向基本在三视图、球、线面位置关系,以及定量计算(文科求长度、体积等,理科利用空间向量求角等)。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都会出现一个或两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

11、导数与不等式。(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12分)

本模块辽宁卷命题方向基本都集中在一个对数函数与二次函数相加,然后利用导数解决问题,其中构造函数思想在本题中会反复出现,甚至对某一个部分进行二次求导也比较常见。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都会出现一个12分解答题。

12、命题与逻辑。(文科必考,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命题包括四种命题及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以及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这三方面内容。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还会以全称量词与存在量

词为考察点进行命题。

13、直线与圆。(文科必考,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本模块命题包括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于垂直)、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以及圆与圆位置关系这三方面内容。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估计会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考察点进行命题。

14、线性规划。(文科必考,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内容比较简单,利用图像很容易解决。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还会出现以简单的线性规划为考查点进行命题。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还会以简单的线性规划为考察点进行命题。

15、二项式定理。(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是理科所特有的一个简单知识点。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应当会以本知识点进行命题。

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应当会出现本知识点进行命题。

16、排列组合。(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是理科所特有的一个中等知识点。

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应当会出现本知识点进行命题。

第四篇: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攻略

2019高考语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攻略

一、2018 试题 分析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考查内容遵循《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核心素养内容进行命题。在总结以往命题经验的基础上,更加体现时代性、更加重视思想性,更加重视学生素养与能力考查。试题整体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

“稳”,是指高考内容稳定,各题型分值稳定,没有较大变化。考查内容按照考试大纲对高考语文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一点没有变化。从题型看,包括论述类阅读、文学类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五部分组成,各题型和分值除了个别题型有微调外,基本保持稳定。

“变”,是指试题在稳定中又呈现出几个新的变化:

首先,从分值上看,有细微调整。诗歌鉴赏试题有变化,试题从去年的一道五选二的选择题变为四选一的题目,分值从5分降为3分,主观题分值增加了1分,诗歌鉴赏总分变为10分,比去年减少了2分。小说阅读由14分变为15分,增加1分;默写由5分变为6分,增加1分。

其次,从阅读量来看,有所提升。全国卷Ⅰ为8800字,全国卷Ⅱ8250字,全国卷Ⅲ7900字,平均约为8300字,比去年提高了几百字。

再次,从题型上看,部分题型发生较大变化。语言文字应用题一改去年成语、病句和得体分开设题的命题特点,将成语、病句修改和句子衔接试题巧妙设置在一个语段当中,既强调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考查考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一改以往连续几年设置的句子填充题,改为启事、书信等文段的修改,指向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引导考生关注语言的具体应用。同时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的流程图,从看图写话转向对语言综合使用能力的考查。文学类文本试题,全国卷三套试题的选文由去年的“二篇散文+一篇小说”形式变为三篇小说。三篇小说新变较为明显,既有现代小说,又有当代小说,既有常规小说,也有回忆性小说、科幻小说等有创新写法的小说。

作文试题的变化也较为明显。其一,新材料作文又重新杀回高考,以“幸存者偏差”为内容的全国Ⅱ卷试题,立意较为宽泛,可写性较强,同时也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对前几年对审题立意限制较多的材料作文命题的一种改进性尝试。其二,全国卷Ⅰ“给2035年的的18岁的学生写一封信”和卷Ⅲ“三个标语”为内容的试题,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自我、关注自我和社会的关系。这种与时俱进的作文命题方式,也是一个显著变化。

题型和分值的变化属于显性、表象的变化,隐藏在这显性和表象之下的,是2018高考隐性和实质的变化:更加重视考查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思维方法与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素养既包括知识,更包括能力,还包括思维。加强对核心素养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联系社会生活,突出实际应用。以往的语言运用题单纯就考点设置题目,试题灵活性与应用性不强,考查的知识性内容过多,对能力考查不够充分。今年语用题的一系列变化加强了对语言实际使用能力和语感的考查。有些平时做题很顺手的同学,遇到今年的试题,感到不适应和措手不及。

二是加大对思维的考查力度。在去年考查逻辑推断的基础上,今年的试题直接在赋分最多的作文题对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进行考查。作文试题虽立意多元,但也有深浅高低之分,能写出有深度的作文必须具备较好的思维品质。诗歌鉴赏探究题设置开放性答案,鼓励考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考,多元思考,激发发散思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设置问答题,考查思维的条理性和清晰性。语言运用的框图题通过描述图形,考查思维建模能力,也是对思维的一种考查形式。

三是加强对阅读能力考查。全国卷通过论述类文本的第二题考查对文章整体构思和结构的深入理解。小说阅读通过探究题考查阅读鉴赏评价能力。实用类阅读通过图文方式,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重点是信息的提炼、概括、整合、分析能力和跳读、浏览等能力。试题对阅读能力的考查更趋全面。

四是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考查力度。近几年的试题,一直在做这样的探索。今年的力度也很大。一是提高默写分值,考查内容都是课本名篇中的名句,有深广的文化内涵。二是联系课本内容,考查文化常识。如全国卷中的“豪右”“京师”等词语,均来自必修教材。三是重视汉语文化,加强对书面语准确表述、谦词敬辞规范用法、文段语体风格一致的考查,要求考生必须具备基本的理解语言文字文化内涵的能力。

二、2019 备考 策略

(一)命题趋势

1、试卷阅读量会进一步提升,难度稳定中有增加趋势。从2016年到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的阅读量,以全国卷为例,已经从7000多增加到8000以上。预计到2019年,阅读量仍会进一步提升,达到或接近9000字。根据高考对核心素养考查的要求与命题趋势,预计试卷会在以下几个板块增加阅读量:

一是增加论述类阅读的文字量。论述类阅读的文本内容由于以往对字数的限制,常常要压缩删减,不能呈现原貌。随着高考论述类阅读试题的改革,今后的论述类阅读势必要呈现完整的文本,通过加长文本,增加试题难度。这种改革其实已在悄然进行,今年全国卷Ⅰ的论述类文本已经达到934字。预计明年的字数将超过1000字。二是增加文学类阅读的文字量。文学类文本由于字数所限,以小说为例,所选文本要么常常删减很多内容,要么直接选择微型小说。字数增加之后,很有可能会变为长篇的节选内容。

三是增加语言运用试题的文字量。通过呈现更生动鲜活的语言素材,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灵活应用能力。

2、试卷题型的变化会进一步加强,考查能力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高考题型一般比较固定,但局部不排除作修改的可能。如今年语言运用题型的变化,默写分值的增加,都是在考纲范围之内的微调。语文高考近几年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预计2019年仍然会有不小的变化与调整。变化的点主要应在:

1、论述类阅读。阅读选材和试题形式很有可能都有大的变化,主观题也有出现的可能。

2、语言运用。语言运用一直以来都是高考语文改革的试验田,新题型也会不断涌现,旧题型改头换面也可能会出现。

3、作文。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式作文、漫画作文都有轮流出现的可能。

4、文言文试题。多年未考的实词意义推断、断句主观题、信息筛选概括有出现可能。

5、实用类阅读。几年未考的人物传记题有出现可能。从能力角度看,对知识性考查的试题会以综合性形式出现,单纯考查死记硬背性的知识性题目会越来越少。考查能力和思维的试题会越来越多。对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进行考查的试题会逐渐增加。对鉴赏、评价、应用能力考查的试题会逐渐增加。

3、对中华文化的考查会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现实联系程度会进一步扩大。这里所说的中华文化,既包括古代传统文化,又包括当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考查是近几年的趋势,如文学文化常识、名句默写、文段修改、谦敬词语修改、成语等内容。但诸如对文学文化(如对联)、思想文化(如先秦诸子思想)、制度文化、器物文化的考查都还是空白并有很大空间,题型也会更加多样。除了关注传统文化,还要关注当代社会思想文化。2018年的作文试题,与时俱进,让学生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进行写作,考查学生对社会的关注程度、对时代精神和当下理念的认识程度,是对以往高考备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做法的有效纠偏。这也提醒考生,时代精神、社会热点、理论前沿就是高考内容,需要关注,还需要思考,更需要认真准备。

(三)备考策略

1、提升阅读能力,改善阅读品质。试卷阅读量的提升,对考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与阅读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到底,是对考生的阅读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必须努力改善自身阅读品质。首先是提升阅读速度,提升阅读速度的关键不是单纯提升读速,而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根据不同文本确定合理的阅读方法。如非连续性文本要跳读、浏览和精读相结合,在阅读时可以先看后面的题目,并且带着题目的要求,在文中圈点勾画关键词和句子,重在筛选信息。文学类文本要精读细读和扫读要结合。小说文本要首先从宏观把握整体结构和写作手法,重在揣摩人物形象,学会分析鉴赏。文言文要学会把握文体特点,筛选有效信息,注意关键词语。

2、扎实复习课本,提升迁移能力。课本的复习一般在第一轮复习时进行。在以往的复习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够重视,认为高考不会直接考查书上的知识,所以复习时也就会草率和应付。这样的观点是完全不对的。高考试题虽然不会对课本知识进行直接原封不动式地考查,但一定会变换考查方式,通过某种合适方式进行考查。近几年语文试题加强了对课本知识的考查力度,我们以今年全国卷Ⅱ的文言文试题举例分析: 【全国卷Ⅱ第11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这道题是文言文阅读中的第二题,主要考查文化常识。由于该文段选自《后汉书》,联系必修四学过的《后汉书》选文《张衡传》,不难发现,其中的A选项和D选项都是课本底下的注释内容。这属于直接对课本知识进行考查的一种题型。再以文言文翻译题为例:

【全国卷Ⅱ第13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第一个句子中的关键词是“荐”,根据语境其实不难判断。王涣已经去世,人民吃饭的时候弹弦唱歌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祭奠”。如果判断不了的话,再联系必修四《窦娥冤》一课中窦娥行刑前的唱词“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这个“荐”的意思就是“祭奠”和“超度亡灵”之意。

第二个句子的关键词是“狱”,联系课文《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即可迅速获得“案件”之意。

由此可见,高考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只不过方式不是那么直接,而是较为隐晦。在复习时,一定要高度重视课本知识,尤其是文言文中的重要实词、文学文化常识、重要句式、思维经典结构等内容,要烂熟于心,随时取用。二是努力做到在微观复习的同时,积极从宏观上建构知识体系,把细小的知识点放在大的知识网络里去建构坐标,进一步培养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

第五篇: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分析

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分析

1、从命题的目的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目标下的历史命题基本上实现了由过去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方向的转变。由于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总题量只有46道题左右,分散到历史学科只有12—13道题。

如此之少的题量要想覆盖到很多的知识点是不可能的;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那什么是历史的思维能力呢?历史思维能力就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正确的时空观,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历史认识和评价能力,知识迁移和表达能力,它是形成历史意识的根本条件。从考试学的角度看,这些能力可以分为记忆(再认,再现)能力,阐释(理解、分析、比较、评价、论证、归纳、综合)能力、应用(含文字表述)能力。在这三种能力中,记忆是前提,阐释是关键,应用是目的。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务必要准。而阐释能力的形成则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科学方法。将阐释能力运用到解决具体的问题中,即为应用能力。在高考中,通常以解答题目的形式体现出来。

2、从命题的方式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历史命题,通常围绕教材的主干知识设计一些中心问题,再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设问,将这些中心问题考深、考透、考全,从而也就考察了考生对这些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这也是历史试题知识覆盖面不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教材主干知识或中心问题的考查,在选择题中常以问题链的形式出现,即一个大题干即为一个中心问题,在此之下设计3—4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小问题,试卷中单科的全部选择题也就只能考查3—4个中心问题。例如,2004年春季高考历史学科12道选择题,围绕“国家统一”和“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而抗争”这一中心主题,考查考生比较鉴别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理解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综合能力。对历史中心问题的考查,在非选择题中则通过不同性质的材料或设问,回归于同一个问题。例如,2004年新课程卷中的一道材料解析题,围绕着政治家格提秀斯的言论、国际联盟的盟约和联合国宪章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分析各自的特点,区别其异同,并最终落脚于学生对战争与和平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的看法。2005年全国文综卷中的一道材料解析题,通过设置几组不同的有关“民族主义”的背景性材料,让学生分析“民族主义”在近代史上不同国家产生的时代背景、特点,并要求学生对“民族主义”的作用作出评价。高考这一命题特点对我们的启示是:与其对知识面面俱到,还不如深入透彻地把握学科中的某几个中心问题,然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从题目设计的方法看。题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表现在诸多方面。一是材料的新颖性,即题目中的材料不直接来自教科书;二是设问的多向性,即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查并且往往是逐步深入;三是切题的灵活性,即切入题目的材料,不一定都是原始的文字材料,能够体现历史主题的地图、图表、文物、艺术品都可以作为题目的切入点,从而有利于考察考生的思维品质。四是非专业性,即题目内容不一定全是学科性质的,不需要很多的历史知识储备也可以回答,但需要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背景。例如2004年新课程卷的最后一道关于“煤炭资源”的材料解析题只归纳几种观点即可。但这个特点并不代表今后的命题方向。

在题目设计的方法上,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的就是材料解析题,它大有取代问答题主宰全卷的趋势。所谓材料解析,实则是给考生提供一种新的背景性知识,让考生通过阅读、分析、进行联想、迁移、比较。或论从史出,或以史证论。它能考查历史学科的一切能力,也可以考查跨学科综合的能力。其特点是:(1)材料的来源广泛;(2)设问灵活;(3)试题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区分度。如前述关于“民族主义”的材料题。材料解析题也可以衍生为选择题和材料问答题。

4、从体现历史学的社会功能看。试题适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即通过以史为鉴,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例如2003年文综卷“美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和我国人口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汉长城与明长城联系起来,再发散到大西北的开发以及民族关系问题上,并引伸出长城作为民族精神的新内涵”,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对话。2004年春季高考试题从珠江三角洲历史上清政府利用“十三行”行商,避开与外商直接发生关系,极力防范域外新事物的传入,防范民众视野的开拓,最终导致落后挨打,与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带来经济腾飞的变化作鲜明对比,透射出爱国主义的光辉,强烈地体现了历史学的现实性和社会教育的功能。

5、从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看。首先是突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其次是注意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一般都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如(1)政治和行政体制变革;(2)中国历史上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3)霸权主义;(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5)统一战线;(6)中国的近代化进程;(7)国际关系;(8)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开放;(9)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10)民族关系等内容。

跨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师,试题对这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十分突出。2004年的新课程卷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就没有出现三个学科综合的大题目,但这并不能代表今后命题的方向。因为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之间的联系本来就非常密切,《考试说明》中也有这种要求。这类题目的特点是强调三个学科之间的自然渗透与融合,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因而考查难度也很大。例如2002年夏季高考试题,从“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入手,考查河南开封产业结构调整;从“古丝绸之路”入手,考查亚欧大陆桥的政治、经济意义。而2004年春季试题“珠江三角洲”一题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有利条件,联系历史知识分析广州在唐代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从清政府对广州的相关规定,分析说明闭关锁国是导致中国落后的原因;从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分析广州和珠海制造加工业的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从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特殊地位,分析“一国两制”在我国政治制度创新方面的重大意义。一道题涉及到政治、历史、地理方方面面,它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快速进行思维跳跃,不断进行归纳、对比、联想,对知识进行重组,构建好答案的层次关系,形成逻辑合理的答题语言。

下载2006年浙江高考数学的重点与命题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6年浙江高考数学的重点与命题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2014年高考语文、数学命题看改革趋势

    从2014年高考语文、数学命题看改革趋势 基础·实践·素质·创新新华网北京6月7日电(记者吴晶 刘奕湛)7日高考首日,语文、数学两科考试顺利举行。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相关部署,语文......

    2011国家公务员《申论》命题趋势解读备考重点

    2011国家公务员《申论》命题趋势解读备考重点 - 国家公务员网各地网址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上海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湖南 |......

    2005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5篇模版)

    2005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 1.注重考查“双基”,着眼发展能力 “双基”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和依托。要发展、要创新,“双基”的掌握就不能局限于机械......

    专家指点高考综合科命题趋势

    专家指点高考综合科命题趋势 晨报讯 由全国高考研究院主办、光华鼎力承办的“2013高考理科(文科)综合科目命题趋势分析暨从一模到高考提分策略名师说明会”近日在北大举行。关......

    2008年高考政治命题趋势及复习建议

    2008年高考政治命题趋势及复习建议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3285 更新时间:2007-10-27 .. 一、2007年高考政治试题命题特点 综合重庆近两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和2007年高考......

    小考作文命题趋势与预测

    小考必读】2008年小考作文命题趋势与预测 家里有参加小升初的孩子,做父母的一定也很累,在为孩子的择校,补课而忙的焦头烂额,作为语文试卷中的得分致命要点——作文,大家一定尤其......

    浙江高考语文作文趋势及关键要点

    高考语文作文趋势及关键要点 浙江高考作文题趋势——思辨性和人文性。强调个人思考、理性思辨力。作文以思想性和深刻性取胜,兼具文采。 (高分作文应具备的要素:卷面整洁美观;审......

    2011上海中考数学考纲及命题趋势解析

    2011上海中考数学考纲及命题趋势解析 2011-04-19 17:09:01 来源:网络资源 通过分值分布了解考题着重点,以便复习更有方向性: 一、代数和几何的比例今年150分内代数约占90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