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盲聋学生特长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过程
《盲聋学生特长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过程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对于有生理缺陷的人来说尤为突出而实际。由于听障、视障的原因导致这个弱势群体劳动能力低下,生活艰难,甚至有些人算卦讨饭、偷摸行窃。盲聋学生如何谋求生存与发展,如何扬长避短,如何减少对社会及其家庭的压力,开发他们的潜能,优化发展个性,培养生存智慧是当务之急。基于此,笔者提出了本研究课题,目的在于从小培养盲聋学生特长,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把蕴涵在学生身上的巨大能源开发出来,把“潜能”变成“现实”,为特殊学生插上梦想的翅膀,为特殊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里也说明一下,文中的特色课程是在完成国家开设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设的校本课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营造学校教育的“软环境”,提高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整体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美好的艺术情操,树立自信、自强的人生观。
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提高盲聋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残而不废的劳动者,为将来走入社会谋求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研究,构建特殊教育学校特长培养的教育模式,包括培养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展开,凸显学校教育特色。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建立健全研究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研究目标与实施措施,采取领导带头、骨干参与、重点突破的策略,学校各职能部门相互协作,形成了责任到人的研究网络,确保课题扎实开展。
(二)制订实施方案,细化任务责任
我们在制订实施方案时把握了四个点:明确起点,突出重点,体现亮点,强化支撑点,并把课题任务细化,责任到个人。
(三)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课题档案
资料的收集是我们前期课题研究的一个核心工作,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注重资料的整体性能,对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归档,同时组织教师收集资料,形成各具特色的课题资料档案。比如:(1)收集全班学生的个体信息,并建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档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以及健康状况。(2)让学生具体了解每项特长的特点、要求,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能选择出自己最感兴趣、最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内容。(3)建立特长“转学”制度。即当学生对某项特长丧失兴趣或发现某项特长不适合自己学习,提出“转学”申请后,可进入到另一个特长班学习。学校给每位教师制作了一本教科研随笔,要求研究教师针对课题进行业务学习记录,在教研例会上进行交流,课题组及时进行整理,形成案例资料,使课题做起来有理有据、得心应手。
(四)搞好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为不断提高学校教师教科研水平,学校着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每位教师做到“四个一”:即确立一种意识(为学生服务意识)、练就一手硬功(教学基本功)、发挥一个优势(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使之成为自己工作的一个亮点)、创造一种氛围(形成浓厚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形成自我完善,校本培训,专业培训这样的培训模式。为解决特长专业教师缺乏的现状,学校充分挖掘在职教师的特长,如体育教师的篮球、足球特长,美术教师的书法、串珠、鱼皮画特长,音乐教师的民乐、声乐、舞蹈特长,微机教师的机器人特长等,这些教师均被聘请为特长专业教师。学校还聘请了民乐、管乐、器乐专业教师到校任教,既有效地补充了专业教师队伍,又加强了对学生的特长指导。
(五)完善课程设置,开设特色课程
1.优化课程结构,实施个性发展。学校把改革课程结构作为实施个性发展的突破口,按照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完整的活动课程体系,建立和完善了活动课程的“六定”制度: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指导教师、定期展览成果,做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学校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大致分六类:传统文化类、德育类、学科类、体育类、文艺类、手工劳技类。在活动中注重学生潜能的挖掘,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突出人格健全,突出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某些天赋、爱好、特长和才能有发展的空间。
2.创设特色课程,发展学生特长。为了深入持久地开发每个学生潜藏的智慧和才能,促使他们以永不懈怠的强劲内驱力去实现自身的能力和精神的全面发展,学校按照学生的爱好、专长,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了40门专业特长课程,每周开展活动,每学期期末邀请家长和全体教师观摩汇报表演。在美术方面聋生以素描、水粉、蜡染、手绘、脸谱、鱼皮画、书法为主,盲生以串珠为主进行手工教学;音乐方面盲生以声乐、管乐、民乐训练为主;舞蹈方面主要是基本功、拉丁舞、民族舞训练。2013年,学校还进行了盲聋学生共同表演踢踏舞的尝试,在市运动会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体育方面聋生以篮球、乒乓球、飞镖为主,盲生以训练足球、乒乓球、门球为主,聋生还开设了机器人特长课;语文方面盲生以训练口才为主,聋生以语言训练为主;数学方面主要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为主:技能方面聋生以美容、美甲为主,盲生以按摩为主;学校还成立了舞蹈队、合唱队、管乐、民乐队等内容丰富的特长活动课,给每位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使生命的内涵获得淋漓尽致的发挥。
(六)开展各种活动,搭建展示平台
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活动,而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张扬个性。因此,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我们根据课题的需要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教育培养外,还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鼓励个性的发展。
1.在学校常规活动中优化学生个性发展。学校的常规教育活动有:班会、队会、体育活动、科技活动、日常劳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信心,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了“我能行”的信念,使他们的个性潜能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发展,使常规活动与课题相结合,让常规活动焕发新的生命力。
2.在综合类活动中实施个性化教育。学校的综合类活动是融多种教育因素于一体的活动,包括传统活动、自主活动、闲暇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它将综合性的知识与学生的能力、态度、行为融为一体。如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艺术节、联谊活动,特别是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书画展览、手抄报展览、文艺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给他们提供了展现才华的舞台。
3.特长培养由课堂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全面扩展。我们定时召开领导小组会、骨干教师研讨会,并参加哈尔滨市特殊教育的研讨课,研究活动开展得既有声势又有深度,全面推进中凸现重点,既抓课堂质量的提高,又抓学生特长在全校范围内的普及开展。
(七)课题与学校建设相结合,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多角度育人。从大环境出发,学校将课题研究内容融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中,美术教育展室内陈列着学生的各种艺术作品,音乐厅内悬挂着学生演出时的照片,走廊和宣传栏内展板中都有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剪影,实训基地内有学生苦练技能的记录。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图片,具有激励作用的标语、名言,让学生处在一个真实的生活学习环境之中,从而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完善专业教室建设,全方位育人。课题实施过程中,学校逐渐购买了钢琴、葫芦丝、画板、画架,按摩专业、美容专业的设备,体育方面的设备等,以保证本课题的顺利开展。
通过完善专业教室、购置专业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培养特长环境;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宣传优秀学生的事迹,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特长的良好氛围。
(八)探索培养特长的教学模式
1.“走班式”教学模式是培养盲聋学生特长的一种新模式。“走班式”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打破现有的班级,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特长班级,进行特长学习,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式的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为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有效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特殊技能,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打破班级和年级界限,分类编班。由有专长的教师对学生实施有计划的专门训练,坚持每周三、周四下午训练3个小时,并要求特长课辅导教师每学期初要制订训练计划,计划包括训练目标、分阶段的训练内容和训练目标、最后的训练效果等几项内容。每次训练都要有教案,阶段训练结束要有总结和成果汇报。实践证明,固定专业辅导教师和受训学生遵循科学原则、持之以恒地进行有计划的、严格的特长训练,是培养学生特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2.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多类型为经,以多渠道为纬,交织成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立体型课程网络,构建培养特长的教育模块。多类型包括社科类、科技类、艺能类、体能类,多渠道包括活动课程渠道、学科渗透渠道、课后活动渠道、双休活动渠道、校外活动渠道。我们以“点亮希望,拓展潜能,幸福人生”的理念打造校园文化,让婉转的歌声、器乐声回荡在校园的上空,让学生活泼的舞姿活跃在黑土地上,真正让学生特长化,创造良好的特长培养氛围。
三、成果应用及效果
(一)营造了百花齐放的特色课堂
通过特长培养,学校的特色课堂百花齐放。通过寻找教学与学生潜能及兴趣的结合点,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创设了与培养学生特长相结合课堂的基本途径:从教材、教学、活动等不同侧面入手,培养学生不同方向的特长。有的放矢的课堂教学,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二)营造了一个教师主动发展的课堂
课题研究首先改变的是教师的角色,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学生学习中的顾问、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创造、参与课堂活动,在师生互教互学中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其次,教师的人才观、发展观发生了变化,把课堂的内容延伸到多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逐渐意识到应该教给这群特殊的学生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树立生存自信、提高生活质量的专业技能,教育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拥有一技之能或几技之能的技能型人才。
(三)使每个学生都习得自己喜欢的特长
“营造与培养发展学生特长相结合的课堂”和学校创设的“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积极愉悦的课堂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放飞被囚禁的热情,使每一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上都得到了发展,构建了与学生未来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学生具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成为生活的强者。
(四)课题研究完善了校本课程
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针对盲聋学生的能力与需求,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美术基础、串珠、鱼皮画、低视力教材、语言训练、康复训练等校本教材。
(五)课题研究给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学生学习特长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蓬勃开展。教师队伍精神面貌更加生机勃勃,工作状态更加神采奕奕。
第二篇:我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法和途径研究
提升我院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和措施思考
-以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为例
电子信息工程系 丁克英
【摘要】:我院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出路,也影响学院的发展。本文针对我院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的缺陷,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作为学生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坚持学生为本,完善德育教育体系,提高学工队伍能力素质和校园文化层次为主要措施,思考探索适合我院学生工作实际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 综合素质 培养方法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结构的完善与提高是学生工作的根本任务。随着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仍存在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种种缺陷。如何克服这些缺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我院学生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在对学生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提升我院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和措施。
一、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院学生均为九十年代后出生,多为独生子女.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受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观念等影响,使他们呈现出很多问题:
一是表达能力与企业需求有一定差距。很多企业在招聘时都将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作为一项必备素质,但我们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用规范的格式去写报告,不能完整描述一个项目运作的过程,欠缺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技巧。
二是责任感及团队意识不强。团队协作精神体现于细节之中,而 我们学生很多比较固执,个性色彩纷呈,不能善解人意,以自我为中心,如去企业面试时不修边幅,从而失去录用机会;在餐厅或教室等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参加社团活动只在意个人得失等等。
三是自理能力和礼仪修养较弱。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文明素养,这是他们独立走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一步。我们学生中抽烟、喝酒、熬夜上网、睡懒觉、缺乏锻炼、做事懒惰等不良生活习惯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不懂得尊重师长和同学,不了解人际交往的态度、方式、方法和礼节;心理承受能力弱,不善掌控个人情绪,不能客观看待社会,制约了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是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形象等职业素养,而我们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没有吃苦精神,主动培养的意识较弱,加之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引导,因而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较弱。
二、提升我院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我院2008年建校初期是从中专学生教育起步的,目前很多方面仍有着很深的“中专烙印”,而中专学生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学生教育的需要。针对我院学生素质的种种缺陷,应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把“三个学会”作为学生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才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
(一)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首要任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先师孔子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是做人的根本。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就要紧紧围绕这“八德”开展教育。
一要讲“孝”,即孝顺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还要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学校、感恩社会,这是大“孝”。
二要讲“悌”,即兄弟姊妹之间的友爱和相互帮助。扩而充之,对待朋友、同学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
三要讲“忠”,即要忠于祖国和人民,这是每一个国民的责任。还要教育学生“忠”也体现在要忠于集体和自己的职责。
四要讲“信”,即对人言而有信,不失信用。将来服务社会时,“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要有忠有信,不欺不骗;所做的事,有恭恭敬敬的态度,不敷衍了事。
五要讲“礼”,即要熟悉不同场合人际交往的态度、方式、方法和礼节,做到仪容端庄、服饰得体、举止优雅、表情亲切、言语文明。“礼”还体现在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各种道德规范。
六要讲“义”,即有正义感,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同学、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
七要讲“廉”,即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养成大公无私的品德。
八要讲“耻”,即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耻”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耻近乎勇”,知误就改,为当所为,是勇的表现。
(二)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从目前学生学习的现状来看,则存在不少的问题,诸如学习目标模糊、动力不足、毅力不够等问题。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转变学习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找准学习方向,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一要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和意愿。学习不仅是提升素质增强能力之道,还是一种人生追求和生活方式。面临当今社会的种种挑战,根本的措施在于加强学习,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愿和志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学习做为生命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二要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机会。要告诉学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时,千万不要犹豫,一定要赶快踏出第一步,不能丧失自己的斗志,个人心灵的富有,将是生命力的源头活水。
三要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信息社会,各种出版物和广播、电视、函授、网络等等,都是学习的媒介和渠道。只有熟悉多元的学习渠道,掌握多样学习方法的人才更易于开放和进步。
四要引导学生注重课外学习。不能把学习与获得学历或文凭画等号,获得学历与文凭以外的学习很重要,只有在获得学历基础上不断学习不断充电的人,才能够与时俱进。
(三)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生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 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都普遍和激烈,竞争让每个人都感觉到了生存和工作的压力。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必须注重学生适应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
1.自理能力
一要学会心理自理,要会调控自己情绪,能客观看待社会。二要学会学习自理,做到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三要学会生活自理,做到会做饭洗衣、会穿着打扮、会打理财物、会保护自己。
2.表达能力
熟悉各类文种写作格式,表述准确、清晰、简明。能把要介绍的内容讲述出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声音明快,语速适中,语调自然,音量适度。
3.团队意识
学会欣赏、懂得欣赏同学和朋友,不分地位和资历,平等待人;同学朋友之间互敬互重,彼此包容,善于沟通,和谐相处;要有责任意识,不仅要对错误负责,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团队负责、对团队成员负责。
4.文体素养
在校期间尽可能的掌握一门体育技能,拥有一项艺术爱好,这样可以丰富业余生活,提升人生品位,受益终生。5.职业素质
对以后从事的职业有客观认识和准确定位,并能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掌握职业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能力或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健全的职业心理和独立完善的职业人格。
三、提升我院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措施
把培养社会需求、家长满意、综合素质强的技能型实用人才作为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质就是学生适应社会生存本领的培养,因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贴近学生成长的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重视师资师德建设和基础投入,注重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培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转变教育工作理念,完善学生工作思路
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励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爱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沟通的桥梁、教育的有效手段。对我们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较为厌恶理论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常常被当做落后生看待,自尊心和上进心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伤害和打击。如果我们不能在教育中避免触动他们脆弱而敏感的心,不能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教育的效果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院学生德育教育要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是从生活、学习、发展等各个方面切实关爱学生。
二要树立服务意识。我们过多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强调管住学生,让学生听话。学生工作者做的较多的是“执规必严,违规必究”,而忽视了学生内心的需要和感受。机关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学生除了服从学院规定而别无选择。这实际上是对学生人性和个性的抹杀,容易导致学生缺乏独立人格、盲目服从或抗拒管理;出现极端或者引起某些心理障碍。我们要明白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而且还是学校教育的投资者,是学校教育资源的合法消费者。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从过去管理学生为主,转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提供帮助、为学生解决困难为主上来。三要完善德育教育体系。从2008年我院第一届学生开始,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学生、管住学生,主要的精力围绕学生的一日生活制度做工作,虽然开展或尝试了一些教育活动,但是收效不明显,究其原因,一是教育的内容不系统不全面,学生在校三年应该接受哪些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没有认真分析和梳理;二是针对我们学生的特点,开展哪些内容的教育才能使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没有认真研究。所以,要科学的制定我院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方案,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规划学生在校期间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形成切合我院学生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思路。
(二)从提高教育能力入手,抓好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目前我院学生工作队伍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系行政副主任和学生处(团委)老师组成。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这支队伍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有较强的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大局意识和服从意识也比较强,但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能力比较弱,不能满足学生现实需求和学院发展需要。主要原因,一是个人学习研究不够,能力提高不快。由于我院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一些对学生学习、生活场所负有管理职能的部门不能充分履行其管理学生事务的职责,而让学工人员成为代职者,甚至连学生的课堂秩序、阅览室、电脑室、食堂用餐秩序、卫生管理等都需要学工人员的组织和参与,致使他们很难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导致对思想素质教育的本职工作缺乏学习和深入的思考研究。二是学院政策导向有偏差,从我院建校初期,学院对这支队伍的工作要求,强调最多的是“管”,弱化了“教”和“育”。
首先,学生工作的重心应从“以管代育”转到“以教为主”上。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已满足学生日常工作的需要,当前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按照“基本管理靠制度,日常管理靠学生”的思路,基本可以完成学生管理工作。把学工队伍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学生的教育和服务上,符合现阶段我院学生工作的实际。
其次,要提高对这支队伍教育能力的要求,把会不会开展学生教 育、能不能做学生思想工作,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促进这支队伍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第三,学院要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提高教育能力的培训。要充分认识到学工队伍教育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人成才,直接关乎着学院的建设发展。
(三)认真研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学生工作考评制度 从2008年建校开始,我院在学生考核和评价方式方面一直沿用传统教育的方式,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考核,偏离了高职教育以能力为重的本质特征,因此,建立健全符合我院学生实际、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对促进学生成人成才至关重要。
首先,选择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围绕“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教育目标,制定学生在校期间不同阶段的教育培训内容,根据不同的教育培训内容,制定相应的考评标准,使学生通过接受在校三年的德育教育和培训,能够达到懂得如何做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具备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
其次,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作为学工队伍考评的主要指标。要弱化学生日常性纪律管理在学工队伍月、学期和学年绩效考核中的比重,强化学工队伍在教育能力和教育实效方面的考核比重,以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衡量学工人员的工作实效。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保障工作 校园文化是学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学院的精神和灵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院的品位与声誉,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院建院以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以校园文化影响人、塑造人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如文体活动场地简陋,素质拓展缺经费、少场地,青年教师人文素养不高、服务意识较弱等等。
首先,学校领导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要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方向,从机构上给予落实,从人员上给予保证,从经费上给予支持,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实现持续发展。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拓宽活动领域,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提高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鼓励学生成立各种校园社团,拓宽第二课堂的领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和发展的机会。组织学生运用专业技术到社区去服务,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这样既延伸了校园文化活动的范围,又让学生树立起服务社会和关注社会的意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既能锻炼才干,接受教育,还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乐观向上的性格,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等,这是形成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培养环节。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的根本是传授知识,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而培养人的根本是“爱”。我院从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到教育教学的实施者,只有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坚持以生为本,树立服务意识,我院学生工作才能不辱使命,无愧于学生的需要、家长的期望、社会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吴海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途径的探讨。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赵居礼,试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理念的转变。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3】王继辉,高职“问题”学生德育途径探析。中国电力教育,2008,(1)。【4】王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交通职业教育,2007,(1)。
第三篇:浅谈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定稿)
浅谈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道外区永源中学曹刚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责任感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那么什么是责任感呢?所谓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创造,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而学生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道德教育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责任感在学生心理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的社会现实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社会责任感,为自己想得多,为别人想得少。再加上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人护着,因而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责任感的特点。如何发挥学校的集体教育力量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得到健康的锻炼,在校集体中得到愉快地成长,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有创新意识的、能吃苦耐劳地现代好学生呢?是我们新世纪的新型的广大教师应具备的教书育人的素养。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级干部队伍共,同制订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班级要想稳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铁的制度,以及严明的班风、班貌。这就要求学生要遵守《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一个班的管理光靠班任一个人是不够的,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是十分重要的,他们代表着班级的面貌,而科代表起着桥梁作用。同时,也考虑到现在学生们的竞争意识比较薄弱,结合职业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而我采取了班干竞选“上岗”的方法,演讲时要讲出你为什么要竞选这个职务,竞选上如何去做,试用期是一个月,如果不称职就自动“下岗”,学生们刚开始觉得有意思,都争先恐后的,上岗后,却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不到一个星期有个学生就找到我说要自动“下岗”,我问其原因,回答自己不行,管理不了,而这名学生具我观察是有能力的,经了解只是因为与某学生发生矛盾才不想做的,也是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这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了,我对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及家长沟通不及时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我先将这名学生劝回,并马上与家长联系之后又找到他谈心,才使得我没有失去一个得力助手。及时的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变化很重要的,本学期我家访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电话联系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还有百分之五是由于学生家里电话不方便,只能通过书信与家长建立联系。这样也能让家长及时的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
二、努力形成班集体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现在学生的思想变化是非常快的,如夏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要是不及时的了解掌握一手的情况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而且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情绪。
调坐对于每个当过班任的来说都是非常头疼的问题,我采取的方式是二周一动,前后一星期一换,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坐到前排和后排的区别,并且这样也对每个同学都公平,可问题又来了,同桌之间出现矛盾,我看他不顺眼,就不想和他一桌。进今天好的跟一个人似的,明天就和仇敌一样。
我班有这样一个女同学,她和人说话是大喊大叫的,而且总发脾气,没有一个同学喜欢和她一桌。现在的同桌找了我几回,还哭的不得了了。我也总是找她谈话,开解她,(她父母长期不在家,她总是感到孤独,所以性格比较孤僻,无法与人沟通)她也总是说:“我想和某某一桌就好了。”终于有一天矛盾激发了,我正在给学生讲题,她在后面,与同桌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吵起来了,我一看不行,怎么办呢?现在有的时候解决问题总是运用传统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如用一些相反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对她二人说;“你们不是想调桌吗?好办,只要你们有一个月不吵架,并且相处融洽,我就给你调开,你们不用在和我说什么了。”说完我就走了,通过一个月的观察,他们有了明显的好转,关系不在紧张了,相处的融洽了,这时我问他们俩想跟谁一桌,她们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我们不调了,还在一起。我笑笑走开了。
三、加强班集体组织建设,养成学生自觉履行义务的习惯
用我们车校长说一句话:“你说了不等于做了,做的不好也等于没说,只有用实际的行动才能证明一切。”所以,只有我作到了,学生们才会学着去做。
学生们都想考个理想的学校,都想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好的学习环境是要靠大家共同去创造的,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前提是要友好的纪律和环境,学习才能提高。
纪律是要靠大家去遵守、环境是要靠大家去维护的,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去自觉的遵守纪律何谓户美好的环境,我采取了竞赛和以身示范的方法,比如:值日比赛,哪组没有扣分,就给予奖励,扣分只能受罚。看到学生都忙于其他事情,不记得打扫卫生,我首带头拿器笤帚扫地,尖刀地上有纸拣起来放到垃圾筒里等。从小事做起,给学生们起表率作用,再学习上饿采取竞赛方式及开展课外活动等等。让学生有竞争意识,这样有动力。比如:小组比赛,平时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对比看看哪组成绩上升的较快给予鼓励,这次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形成的责任感,临近期末,我们又对一学期的活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通过“感恩的心”的主题中队会进行了升华。这样不仅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起着强化训练作用,而且还会使“外显”于行为中的道德规范得到内化,转化为道德认识,然后又外化为道德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
质。
总之,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教师有责任也很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浅谈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单位:阿城区职教中心学校
姓名:侯伟莉
第四篇: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洪山嘴中学刘艳萍
㈠按年级的主题教育系列
一是起始年级:具体落实“以对学习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这一系列目标。主要围绕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开展“中学生常规知多少”教育,班级公约制定,耐挫折教育等活动。二是中间年级:具体落实“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这一系列目标。主要围绕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侧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通过各种主题班团队活动、外出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同学之间的感情和集体主义情感,增强集体凝聚力。
三是毕业年级:具体落实“以对家庭负责为起点,学会孝敬;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报答”,这两个系列目标。主要围绕什么是合格的毕业生,侧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人。开展“为家庭争光、为学校添彩”活动,举办家长学校活动,开展“颗颗红心献祖国”主题教育,开展公民知识教育等。
㈡“因材施教”的分层教育系列
一是优秀学生:以少年团校、青年党校为阵地,定期组织积极分子上团课、党课,对他们进行团史、党史、国情教育,通过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学习,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的航标,引导他们在鲜明的政治追求中加速成长。每年培养、发展一批团员,对高中年级中特别优秀的符合入党条件的学生及时吸收到党组织内。二是特长学生:创造机会,提供舞台,让他们发展特长、施展才华。有管理才能的,在班级层面上积极施行班干部竞选制产生班委会和团支委;在学校层面上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竞选产生学生会干部,并积极开展自我管理活动;在寄宿生管理方面成立舍管会,充分发挥舍长作用。有写作才能的,通过成立文学社,开展各种文学创作,编写校报并积极对内对外宣传。有书画、艺术特长的,每年举办艺术节,让他们一展身手。有演讲才能的,通过举办各种演讲比赛,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
三是特殊学生:建立特殊学生档案,通过召开特殊学生会议、特殊学生家长会议,组织特殊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开展结对帮教,进行心理疏导等办法,加强教育,促其转化。㈢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的自我教育系列
德育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但德育实践需要的是那种既有理性、又有激情、更有魅力的实践;需要的是那种意境式、生活化、养成性的实践;需要的是那种入耳、入脑、入心的实践!围绕“培养有责任感的现代中国人”这一育人理念,以“八心”为切入点,我校寓德育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润物无声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自我感悟中得到教育,在自我教育中成长发展。
去工厂、去敬老院、去街头、去公共绿化地带,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组织学生参加农忙劳动。——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勤”(勤劳刻苦)的品质。
参观参观科技成果展览,去生态开发园了解生态环境,——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聪”(聪明好学)的品质。
到贫困家庭去走访,与贫困学生结对等,——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俭”
(朴素节俭)的品质。
组织军训,参观军营,了解军人的生活,远足扫墓,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恒”(意志坚强)的品质。
组织学生“走出校园,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厂矿企业感受企业巨变,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奋”(积极向上)的品质。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实施班干部竞选上岗制、班长轮值制、公物保管制等制度,校运会、艺术节等重大活动的筹办让学生负责,——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勇”(果敢无畏)的品质。
开展“双学”活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群”(合群合作)的品质。
参与普法宣传,举办法制讲座,开展“做合格公民”活动,——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重”(自尊自爱)的品质。
㈣立足课堂的德育渗透系列
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的环节蕴含着大量的德育资源,教书与育人犹如形与影、光与热,密不可分。当然,对课堂教学而言,德育资源不是硬性添加上去的,而是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各学科教材所内含的德育因素,自然地、有机地、不显痕迹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为此,我们在进行德育渗透时,努力坚持“五要五不要”的教学原则:要依据教育大纲和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不以智代德;要紧扣教材,不画蛇添足;要融会贯通,不牵强附合;要情理交融,不空洞说教;要切合学生心理实际,不搞成人化教育。同时,我们还构建了德育渗透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三动” ——动手、动口、动脑;突出“三论” ——讨论、争论、辩论;强化“三允许” ——允许标新立异、允许七嘴八舌、允许保留不同意见;牢抓“五点” ——兴趣点、关注点、活跃点、沟通点、碰撞点;达成“三观”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的合理需要,让学生从老师枯燥式的讲解、强制性的呆板训练中步入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自我学习的自由王国,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在不断丰富、不断升华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悟出并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科学的认知方法。
围绕“培养有责任感的学生”这一育人理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德育实践活动,也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色。面向未来,我们将更加努力,力争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基础扎实、身心健康、特长突出,具有探索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毕业生。
第五篇:浅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徐小萍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语文不感性趣,读文章语感较差,口语表达词不达意,写作文是错字连篇,词汇贫乏想象力不丰富,就连那些思路清晰,智商较高的学生也存在视野狭窄,文章空洞,而美情欠缺的问题。这一切无不反映出学生语文素养低。由此观之,语文素养之于语文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从一线教学看来,我们可以从平时的语文教学入手,寻找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些合适的途径与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苦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切实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努力使教学有新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注意感情的培养,以情激趣;培养学生广泛的好奇心;通过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课内语文学习要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等等。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可以采用设疑法,以此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悬念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关切的心情,就像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使关切的心情变成学习的兴趣。感染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入发掘课文蕴含的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兴趣。激励法,心理学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诱导法,就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诱导,把学生其它方面的兴趣吸引到语文学习上来。
二、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相结合。
(一)、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赵景瑞:《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教材中的课文篇数虽然有限,但却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例有许多是大师级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属于经典作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经得起吟咏和品味;教材中还有一些极具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作品,这些作品则能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凭借它可以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上好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1、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学生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当一个人在听话时,能通过快速的感知体验,比较准确地把握对方言语的主旨要点,体会到言语中蕴含的感情,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这就说明他有较强的语感;阅读一篇文章,能准确捕捉到文章的意旨,也说明有着很强的语感。一个人如有很强的语感,说话时方能做到得体自然,写文章时才能做到准确达意。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能力的高低,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审美能力的高低。把语感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思想亮点,是一线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与基础任务,还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语感培养的方法有:
1、联系生活,获得语感。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它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就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学生要多接触生活、多观察、多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中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践,回忆生活经历,唤起有关表象,进行有关联想和想象,从中体味言语所构成的情景,领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获得准确的语感。如,我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充分利用体验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体内容以后,我启发说:“同学们,《月光曲》的谱写过程是多么感人啊!快读一读,把文中的‘贝多芬’换成‘我’,边读边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尽情地表达出来!”学生们好奇地捧起课本,如饥似渴地朗读起来。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文本,真正把自己和文本的人物融为一体,细腻的情感如涓涓细流汩汩涌出。当读到“盲姑娘渴望亲耳听到贝多芬的演奏,却又怕哥哥难过,安慰哥哥:‘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一段时,有的同学动情地说:“多么善良的姑娘啊,她是那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有的学生说:“真没想到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上,依然有人那么喜欢我的音乐。她虽然穷,但我一定要满足她的愿望,亲自为弹奏。一曲。”当学生读到“贝多芬„„推开门„„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时,震惊地说:“是她吗?这就是那位善良的姑娘吗?那断断续续的琴声是出自她的手吗?她真是身强志坚啊!—这不正反映了贝多芬对盲姑娘的同情、关爱,反映了盲姑娘坚强、善良的品性吗?
2、诵读体味,形成语感。要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的习惯。要在充分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当今语言学习缺乏充分的朗读训练,朗读的时间,次数太少,这正是学生语感能力弱的症结所在。因此要多读典范课文,对精彩段落,精粹诗文一定要熟读成诵,潜心揣摩。要把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说说读课文后的体会,如果体会不深刻,再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作者的情趣意旨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通过诵读揣摩,得其意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那么,熟读成诵的文章,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个潜滋暗长,积少成多,由感到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样,良好的言语习惯养成了,语言修养加强了,语感也就具备了。
(二)、辅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面和量都做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广泛地涉猎书籍报刊,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随着网络的普及,还要鼓励学生上网浏览。一个小学毕业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往往需要课外阅读的配合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作为知识的运用和技能和检验。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显而易见,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读写能力,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
1、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每课书教完后,我都要找来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为学生扩展阅读,让他们扩大阅读量。让学生有新的感受、新的体验,除此之外,还上网查阅资料,为学生扩大阅读量。曾下载文章《安徒生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小学生生优秀作文。通过多读,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也使学生的思想逐渐变得深邃了。
2、多读多背,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讲过,他二十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的一位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了。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叶圣陶先生多次重申“要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在他的《精读指导举隅》一文中,力推“吟诵”。正如诗圣杜甫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教学中,注意多读书。在教《百合花》一文中,为了体会通讯员的性格特征,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表现通讯员性格特征的语句,学生找到后,反复朗读体会通讯员的性格特征,体会描写好在哪,以后怎样借鉴写法,也写出这样精彩的作品。由于注意朗读和体会,学生明确了写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三、开展语文活动,厚实文化积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早已提出:“虽有佳肴,弗知其味;虽有至道,弗知真善。”无论何种版本的教材,无不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让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积累只有通过具体的活动得以实现,活动是厚实学生文化底蕴的必要途径之一,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的。
1、每日一句的积累,古诗名句、歇后语、成语典故,名言名句作为课堂检验的重头戏,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发现了汉字里蕴含的审美价值,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情。
2、不定时的举行朗诵会,有诗朗诵,经典文本的朗诵,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诗的语言,音调和押韵,念起来给人以极大的快感”。结合课文新课标,精选优秀古诗文作品,每次分组举行,汲及写景、立志、惜时、做人等方面,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并要求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见解,此活动增加了积累,锻练了语文,陶冶了性情培养了审美能力和性趣,增加了文化更深的认识。
3、每日的一句,全班同学都参与“我喜欢的名句”活动,每天由一位同学将喜欢的名句写在相应的专栏里,其余的同学可以写也可以为自己选择,将自己喜欢的名句放到摘抄本,日记或作业本的封面,通过这项活动,使同学们从平淡的文学世界走向了心中的殿堂,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写作语文,学生的作品逐渐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4、开展阅读文学经典子籍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也是厚实学生文化底蕴的必由途径。经典在不同的时期,意义不同。特别是我国历精典子籍,处在青少年时期要应该作为学习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四书》《史记》《公羊传》等,作为教师的我们每一次阅读都是第一次接触一个世界,如同现实中接受新鲜的经验一样,许多年以后,也许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读过的书,可是它已经把种子留在了我们身上,它可以持续地在我们身上起作用。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不仅仅是看重书中的情节,更应该是书中所涉及的文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俗语书:“读一部好书,做完美人生”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在教的过程中确没能更好的去引导学生。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语文习惯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
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主要采用这样一些有效的做法:建立教学常规,在教学之初用一段时间,重点建立教学常规,为学生规定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规矩,如语文课上怎样读书,怎样提问,怎样回答„„每个老师制定的项目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教给学习方法,强化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先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再加以强化训练,例如,培养预习的习惯,教师在指导预习的步骤和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达到自动的程度,这样,预习的习惯就养成了。严格要求,坚持不懈,良好的语文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起来的,不良的语文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因此需要时间严格要求,作坚持不懈的努力。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自发展,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以活动促使学生去认真阅读积极研究,积累营养,学生才不至于“陷入与文化根基断裂的危险”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我国的经典子籍以及我们的国文,扶着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力争让学生对我们的民族语言有深厚的感情,读书有鉴别,学语文有“灵气”写文章有个性,如果语文教师能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底子”也就能放飞学生明天的梦想。当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会落到实处,语文教学改革才会有光明的前景。但愿语文学习成为老师和学生普遍感到快乐和轻松的事情,因为学生有了坚实的语文素养和自由宽广的语文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