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促思.(数学论文)

时间:2019-05-14 11:4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问促思.(数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问促思.(数学论文)》。

第一篇:以问促思.(数学论文)

以问促思,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南宁市玉洞小学

青桂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有价值的问题下,自己动手操作 动脑思考 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就会成为发现者。从而在探索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对数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即对问题背后的内在脉络有清晰的理解,对数学知识中蕴涵的重要数学思想 数学本质有切实的体会。在此基础上,结合知识内容,精心考虑安排什么样的问题、问到什么程度、哪些必须问、哪些可以由学生来问、怎样使问题留有思考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一、以问促思,提高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

1.创设有针对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引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学“生活中的大数”这一内容时,课的开始我为学生提供了与大数目有关的现实情境:看夜空中的星星,看海底世界的鱼等。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受大数目的机会,通过这些情境,学生可以具体感受到成千上万的数大约有多少。另外,教学中还注意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遇到的大数目:电视塔的高,长江的长、珠穆朗玛峰的高等。这些活动都是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进行的。每一个学生都兴趣勃勃地向同学和教师展示自己了解的大数目情况。在参与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都有机会谈自己的想法,都有机会观察和体验大数目,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切实体验到大数 目的特征,建立了形象的有关大数目的感性认识。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的数感,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当提到大数目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只是一些无意义的数字,而能和现实情境联系起来,学生对数的认识就有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2.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

只要能造成学生的认知矛盾,就能引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就会出现发展,这样的问题就是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多提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创设困难,把空间让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安排多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来学习,充分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引导学生解决困难,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第一个教学环节,我出示这样一个题目“运发纸箱公司设计纸箱,用来装24个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你能帮助设计吗?”同时明确给学生:可以借助24个小正方体模型来摆,也可以通过表格形式展示,还可以在脑子里想,直接写出数据。在这个活动的安排上,我让学生自己处理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活动中搜集数据、解释数据、运用方法进行假设、猜想、推论并得到结果。学生利用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各种方法及思维过程,在各种思考方法的碰撞中学习有序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长方体的表面积不同情况是有长、宽、高的不同情况来决定的”这一实质的理解。

二.以问促思,提高学生对数学算理的理解

放宽思考问题的范围

由于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作为教师应该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放宽思考问题的范围,不要局限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利用小棒、计数器等多种材料探究计算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很多独出心裁的方法,不一定都有价值,但这里边有孩子们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的理解。以62—48=? 为例,学生想到的方法有:(1)计数器个位的2不够减8,用十位的一个珠子减8剩2,2加在个位上,十位上还剩下5,5减4等于1,所以等于14;(2)小棒单根的2不够减8,打开一捆,12—8=4,5捆减4捆等于1捆,合起来是14;(3)把48想成50,62—50=12,12+2=14;(4)把48分成40和8,62—40=22,22—8=14;(5)把62分成50和12,50—48=2,12+2=14;(6)把48想成42,62—42=20,少减了6,应该再减去6,20—6=14;(7)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探索,出现了多种方法,在提出问题和相互讨论中他们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三、以问促思,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1.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问题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向学生提供了数学学习与理解的动力,让学生有进一步学习与探索的渴望,从而为学生解决新问题提供一种知识、策略、能力上的动力。知识间的沟通,可以很好地活跃学生思维,仅为发展学生思维的灵动性。

例如,在应用题复习中,出示这样一道应用题:张师傅原计划16天生产零件800个,结果4天生产了320个。照这样计算,可以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教师提问学生:“请同学们从多角度进行思考,看一看你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来解答这道题?”这种开阔学生思路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思维,进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后,产生了多种解法:(1)归一法:16—800/(320 4);(2)倍比法:16—4X(800 320);(3)分数法:16—4(320 800);(4)比例解:设实际 天完成,800/(16—)=320/4.以上练习,起到了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使学生沟通了归

一、倍比、比例等知识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解答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与优中选优的意识。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

学生只有在质疑问难的活动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逐渐养成深入思考、深层理解的习惯,提高数学理解能力。所以,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要鼓励学生把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并和同学讨论,让学生有充分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去发现、去理解、去创造。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第二个教学环节时,我提出问题:在这六种方法这中,你向公司推荐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有的学生推荐“1X1X1X24”这种(理由:竖着放占地面积小,横着放平稳),有的反对(理由:比较长不容易摆放),有的推荐”2x2x6” “4x1x6”等。这时我问学生:作为公司会考虑什么问题?(价钱),和我们设计的方案有关吗?在选择了两种方案“1X1X24”、“4X3X2”计算后,我提出:你们研究一下,“4X3X2”这种是不是几种方案中最省材料的一种?这个问题的提出,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他要考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每人一个一个算,还是小组合作?怎样合作?这个质疑问难的过程,给学生创设了有效合作的氛围,以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更加加深了对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大小,是由长方体的不同形状来决定”这一实质的理解。

四、以问促思,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再创造能力

1.提供能争辩的问题

新课标(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为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的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深层次。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的第三个环节时,我将矛盾冲突层层深入,促使学生思维碰撞时时激起,创新火花常常闪现。提出:如果是装64个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怎样选择最省材的一种?这个问题的提出逼迫学生不再一一尝试,创造出思维的空间,使学生要从具体中去抽象,逐渐建立数学模型。当时课上情况是,有的学生就一一试算,有的就坐在座位上已有答案,提出越接近正方体的长方体,表 4 面积就越小,也就越省材料。我提问:你根据什么证明“4X4X4” 这种最省材?有没有方法检验?这就让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数学的解释,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数学意识。同时,在学生相互争辩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全体都学会的目的。

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也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真实地应用于整合自己知识的机会,并在活动中促进相关主题的深入理解。在教学中,提出需要动手解决的问题,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勤于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加深对问题深层理解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让学生把圆对折成半圆,在两个半圆的圆周上各涂上红色和蓝色并剪开(平均分),把圆分割成若干个近似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提出问题,用这些纸片拼接成平面图形,鼓励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设计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多种方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从而对圆的面积的推导有了多角度的理解。这样问题的设计一方面可以评判学生是否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达到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通过研究,我体会到:“以问促思”是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最主要、最关键的途径,一个好的问题能凸显数学理解的本质,建构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和有效的合作者。在问题的引领下、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师生、生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与经验,交流着比才的情感与体检,丰富着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第二篇:以趣促思 发展能力

以趣促思 发展能力

语文是文字与思想相结合的学科,它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我一向秉承“读――思――议”的教学思路,即让学生读后深“思”,“思”后生“疑”,然后通过“议”来释“疑”,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发展相融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活其思维,更好地发展能力。

一、利用感性材料,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支持、推动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巨大内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觉地“思”、自主地“议”?这就需要兴趣的支持。而兴趣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和思考。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初步具备抽象逻辑思维,但他们的学习兴趣仍需依靠感性材料的支持。由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挂图、幻灯片、录音及教学课件等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月光曲》可做这样的设计:先播放《月光曲》,让学生仔细聆听、想象,然后说说自己由音乐而产生的联想。当学生海阔天空地谈出自己的理解时,教师结合已创设的情境导入新课:“这么奥妙的《月光曲》是怎样产生的呢?它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跟大家听到的、感受到的一样吗?”学生兴趣被激活,为体验自己的想法阅读起课文来。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出示贝多芬演奏《月光曲》的场面,进行引导:正在演奏的贝多芬此时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教师组织阅读讨论,并以优美精练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贝多芬的创作情感。最后,教师又一次播放《月光曲》,让学生再度置身音乐的美妙旋律之中,对比着这两次聆听的不同感受,深化了中心。《月光曲》的反复聆听,挂图的适时使用,使学生从抽象的文字描述中解脱出来,在欣赏中萌生学的兴趣,自觉地以自身的感情体验带动学习的过程。

二、创设个性空间,激发多元思维

创设个性空间,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了解自己所要了解的问题。

备课时,教师往往能正确把握课文的教学目的和训练的重难点,对授课时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组织问题,如何回答问题做到成竹在胸。但在实际操作中要避免以“问答式”的教学模式,把自己设计的问题强加给他们,取代学生的思考,扼杀学生提问的权利。学生具有无限的创新潜力,他们的提问往往展示出独特的思想角度,让他们自己发问,更能激起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个性思维和表现的欲望得到释放,思维也会日趋多元化。教学的过程,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对学生没有涉及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补充,完全体现了学生的个体性。

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也给教师“释疑”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未及时,教师的主导性应该怎样发挥?其实,这也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契机。在《梅花魂》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深有体会:让学生在了解预习要求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很多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挖掘文章的内涵进行提问:梅花魂的含义是什么?文中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写梅花是为了表达什么?……这些都是我预料中的问题,学生都得到满意解答。但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写爷爷到码头送别的场面,‘海风拂动着爷爷的银发’的情景说明了什么?”我当时有些措手不及,不过,我还是灵活地挖掘集体的智慧,结合“梅花魂”的内涵引导学生思考:“风拂动银发,爷爷孤独地站在码头目送着亲人远去,这样的场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当你与亲人或朋友分别的时候,你的心情会怎样?”这样的引导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思维也活跃了。他们通过积极地讨论,联系自身的实际谈出了自己不少的独特见解。根据学生汇报的结论,教师做了这样的总结:一个孤独的老人,目送着亲人的远去,他的心也随孙女所携带的《墨梅图》,随着那块绣梅手绢,回到了祖国。这样的一个细节描写,更能突出外祖父身处异国的苍凉和眷恋祖国的赤子之情。这时,学生理解了文中的情感,也懂得把握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由此可见,从生疑到释疑的过程,就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加工、内化的过程。在参与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思想很自然地由“要我学”转到“我要学”“我要懂”。

三、设计说话训练,增加实践机会

“学”是为了“用”,很多学生在读、写方面能力很强,但是,一旦面对说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所以,我在教学中也做了一番尝试。

说话,只在基础训练的“口语交际”中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在课文理解的过程也应适当地加入一些说话训练,实现由“读”到“说”的过渡。《草船借箭》一课,可以引导学生口头复述“借箭经过”;《穷人》的教学,可让学生根据故事的结局进行合理的想象,续说故事可能会有怎样的发展;教学《菩萨蛮?大柏地》时,可让学生结合“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这一诗句描述这一美丽的景色,体会诗情……学生有了说的机会,尝到了说的乐趣,自然也说得流畅起来。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创造实践机会,使学生乐说,提高学生口头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生就是这样: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机会就闪光。我相信,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实践锻炼”的教学思路,以趣促思,学生的主体性就会得到发挥,更好地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语文素质。

第三篇:以读促思 读中感悟

以读促思 读中感悟

——《船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江苏省盐城市大冈小学 朱荣山

【教材简介】

本文叙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安然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展现了人物忠于职守、舍己为人、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目标预设】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四次命令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沉着果敢、镇定指挥、以身殉职的高尚品质和忠于职守、先人后己、保护弱小的做人之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叙事写人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及惊心动魄、悲壮感人的场面描写。【教学重点】

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教学难点】

体会、感悟船长的风采、精神。【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将着眼整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自主探究,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强化语言实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中体验。【设计思路】

复习导入,揭示目标——聆听命令,感悟人物——创设情境,激情品味——总结升华,拓展提炼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要求】

读通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雨果的经典作品《船长》,(学生齐读课题)船长哈尔威已经在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文中或其他成语进行刻画。)是呀,一位面对死亡镇定自若的船长,一位忠于职守的船长,一位舍己救人的船长已经深深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这一课让我们走进文本,研读雨果给我们带来的感人的故事,聆听船长的声音,再次感受船长的崇高精神。[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文本,找到学习的线路]

二、聆听命令,感悟人物

(一)播放录音,品析第一次命令

1、船长的声音:“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

船长是怎样下达这个命令的?(大声吼道)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当时局面混乱)

出示第2自然段,突出当时混乱的场面,体会哈尔威是个怎样的船长?指多名学生朗读“顷刻间„„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从“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体会当时的混乱场面,所以船长要大声吼道。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在这船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而船长最先想到的又是什么?

2、指名读船长的命令,除了大声吼,你还能听出船长怎样的语气?(果断、不可违抗„„)船上只有60个人吗?(不是,实际上船上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读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感动、敬佩,船长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3、指导朗读,带着这种敬佩再读船长的话,相机板书:镇定果断 舍己救人。

[设计意图:创设出一个能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的情境,激发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思考,去体会人们(不仅是船长)的各种表现,从而真正走进文中的世界,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随着阅读的逐步深入,船长的英雄形象也必然会在学生心中渐渐高大、丰满起来。]

(二)播放录音,品析第二次命令

1、播放船长的第二次命令:“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作为船长,他的职责是保护乘客的安全,而此时,哈尔威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命令?学生回答,出示第5自然段,边读边悟。甲板上情况用哪个词语形容?(一窝蜂)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你从这些词句中读出了什么?(险些把小艇弄翻了;拼命维持秩序;简直像疯了,乱得不可开交)(情况紧急,可能船毁人亡,千钧一发)

2、个别朗读船长的命令,读出威严与震慑力。

船长下达这个命令的原因是“诺曼底号“展开自救的时间十分紧迫,仅仅„„(学生续)

3、分角色读船长和船员的对话 怎么读?(快速而有力)为什么?(提醒学生快读,急促而有力,争分夺秒)从这段话你又看出这是一名怎样的船长?相机板书:果敢机智 关心妇女

这段对话仅仅是船长和船员在对话吗?(不是,其实是每个人都想知道的情况,每个人都因此而真切体会到自己处境的危险„„)

4、轻声自读22~~25自然段

出示相应内容,学生认真地读,问:命令下达后情况怎样?课文中有一个成语可看出(井然有序)为什么人们会自觉听从哈尔威船长的话?

出示“„„„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指名朗读,问:伟大的灵魂指什么?他的意志指什么?

有人说男人是怕被打死才守秩序的,你认为呢?船长会开枪吗?为什么?人们遵守秩序的原因是什么?(被船长的言行所感染、所震撼,没有人会违背他的意愿)

出示“哈尔威巍然屹立„„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配乐,老师范读。学生也跟着音乐朗读一遍,感受船长巍然屹立的高大形象。出示船长站立船头的图片,逐渐高大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来体会船长的威严镇定,临危不惧。通过朗读,让学生在思维的撞击和课文的诵读中,对课文内容的深刻领悟,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三)播放录音,品析第三次命令

1、播放船长的第三次命令:“快救克莱芒!”

问:这句话体现出哈尔威是怎样的人?(板书:关爱孩子)

小结:在自救整个过程中,哈尔威船长始终没离开自己的岗位。为了乘客和船员的安全,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三、创设情境,激情品味

1、师反复吟诵:“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头先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没了„„”如果你就是“诺曼底”号上的乘客,此时已经被救上了“玛丽”号巨轮,可回头望去„„(生有感情地读)如果你是“诺曼底”号上的船员,你们在船长哈尔威的指挥下,挽救了所有乘客的生命,此时你们也脱离了险境,可回头望去„„(再指名读)如果你就是那个见习水手克莱芒,在船长的关爱下,此时也已经脱离了险境,可回头望去„„(指名学生再读,反复体会船长的人格伟大)

2、出示哈尔威船长,逐渐放大!同时播放音乐,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第29自然段。

师:看着船长渐渐消失的身影,这一刻你的心里又会有怎么的疑问呢?讨论船长为何不自救?(老师作适当补充:哈尔威船长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了与诺曼底号共存亡,他选择了死亡。这是他个人的美好品质,我们要学习这样的精神,但是,更提倡珍惜生命,能获救的情况应该自救)

3、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朗读

师导:船长哈尔威多么崇高,多么伟大,大作家雨果在文章的结尾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同学们,这样的英雄怎能不激起我们的情感,那么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对哈尔威船长表达你的心声吧。播放音乐,学生根据作业纸的提示写出心中想要说的话。学生交流心里话。

[设计意图:品味船长随着船下沉时的情境,感受当时人们的心情,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船长人性的美,为他的人性美而感动。]

四、总结升华,拓展提炼

1、师总结:是的,面对生死的考验,我们看到了人们的害怕,看到了人们的惊慌,但,在船长哈尔威的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看到了他的英雄本色。板书:(忠于职守 履行做人之道)

全班学生齐声呼唤船长的名字——哈尔威船长!

2、布置作业

(1).查查大作家雨果的资料,读读他的有关书籍。(2).背诵课文中感人的片段。

[设计意图:夯实学生的语文积累,在感悟人物品质的同时获得的享受。]

板书设计:

镇定果断

船长

舍己为人

忠于职守

第四篇:以考促学范文

以考促学

以研促思

——四棵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

简报

11月13日中午,我们四棵小学各年级组进行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研讨活动。每个年级的教师对自己任教的学科进行客观、详细的质量分析,年级组长针对性做好记录。通过互相交流、集体讨论,挖掘学生错误背后潜藏着的学习行为、习惯、思维等问题,并以此来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期中质量分析研讨活动的开展促使了大家在实践中反思,同时成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励大家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

第五篇: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以读促写读思结合

主动参与 自主探究 以读促写 读思结合

——“三多一主”读写教改实验课题

中期成果汇报

淇县教体局教学教研室 殷雪芹 赵树琴

一、研究背景

当前的语文教学仍然是一种应试教学,考什么,学什么。‚考点‛教学、‚题海‛教学将生动的语文课搞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它完全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严重影响了语文学习的质量,将语文教学引入了死胡同。在此情况下,进行‚三多一主‛读写教改实验(即‚多读多写多思,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适应新课改形势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进而从内因上解决人的驱动力问题,给学生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找到一条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目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发展学生的各项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思习惯,提高学生读写效率,构建和逐步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内容

1、开发主体潜能(1)树立主体意识。

(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2、培养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学习和工作的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而读写更是靠思维来进行。日本文部省响亮的提出:塑造思考的心灵。《学习的革命》作者指出:‚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

3、养成良好的习惯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学会生存》一书作者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自学就等于拥有了一个终身相伴的老师:

(1)阅读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凡开卷必须做到‚圈、点、勾、划、查、摘、批‛。

(2)写作的习惯:养成写日记、写心得、写提纲和修改文章的习惯。(3)思考的习惯:无论读或者写,都要开动脑子,问个为什么,想个怎么办,来个回头望。

4、提高读写效率

读写效率是本课题实验目标的集中而又具体的体现,它与前三项构成一种因果关系。(1)阅读的速度与质量:阅读的速度与质量:速度:每分钟阅读400字。质量:①、能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②、能把握文中关键句的意义与作用。③、能理清文章的思路与结构。④、能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⑤、能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习作的速度与质量:速度:一小时能写500字左右的文章。质量:①、语言规范、准确、得体;②、思想健康,材料充实,感情真挚,③、条理清晰;④、符合文体要求。只要达到了上述标准,就意味着该实验目标已经完成。

(三)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内容,本课题将综合采用文献法、科学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和教育实验等方法开展研究。

课题研究途径:

(1)为完成实验目标一(即开发主体潜能),我们采取了‚构建开放型教学模式‛的措施。具体操作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的习惯;教会学生自主求知的方法;构建开放型主体教学模式。

(2)为完成实验目标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我们采取了‚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措施。我们开设‚教师开放课‛和‚学生开放课‛,为课内课外架起了立交桥,这样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听,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热望。

(3)为完成实验目标三(养成良好的读、写、思习惯)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为学生架设自主读写的桥梁。组织学生采用多种写作形式去阅读,用以提高阅读质量,达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不仅如此,我们还给学生有一个硬性规定:不动笔墨不读书,带着写作任务去读书;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建立读书摘抄笔记。还鼓励学生,向当地报刊投稿。

(4)为完成实验目标四(提高读写效率),我们在前三个目标的基础上,量化了读写的标准,即:阅读的速度与质量。

四、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构建了 ‚主体目标,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1、‚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落实的理念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全面落实‚三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让学生在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人文关怀,处处为学生的科学发展观着想。

2、‚主体目标,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特点

①‚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认识的特点。小组合作探究提倡把学生看成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把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看作是教育的前提和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倡导把学生看成是有巨大潜能的人,教育的目标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倡将学生看成是有个别差异的人,教育着眼于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②‚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心理特点。学生本身的自主活动,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愿望,就是要引发学生的认识需要,培养学生形成‚以学为乐‛的态度。

③‚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特点。这种模式中的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还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不只是为了教,更是为了学,教师根据学案模板通过备教材、备学生,了解学生怎样学习、怎样理解、怎样思考,不仅了解学生懂不懂、会不会,还了解学生是怎样懂的、怎样会的,必要时给予即时纠偏、点评、激励。学生根据预习模板,积极主动地书写预习笔记,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进而反馈提高。

这一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概括为‚三个环节、三种课型、四个层面‛,被简称为‚三三四‛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个环节是:

1、课前——预习交流;

2、课中——合作展示;

3、课后——反思拓展。

(二)三种课型是:

1、预习指导课;

2、展示交流课;

3、总结反馈课。

(三)四个层面是:

课前预习交流——

1、备(知识链接);

2、读(自读教材,感悟教材的知识点);

3、试(试做练习,找出新知识中的难点);

4、想(想出问题,并试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中合作展示——

1、议(议论交流);

2、达(达到目标);

3、练(全面练习);

4、评(正确评价)。

课后反思拓展——

1、习(全面复习);

2、思(反思总结);

3、问(不懂再问);

4、延(拓展延伸)。

该模式以‚预习笔记为载体,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展示,自主反思。每个学生都有一本预习笔记,根据 ‚预习模板‛要求,学生最初在教师的指导下写预习笔记,熟练后自己写。这一做法,变单纯的教师备课为学生参与备课,变单纯的教师设计教学为学生参与设计教学,变单纯的教师制订学案为学生自己设计学案。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睡觉的少了,举手发言的多了;课下打闹闲聊的少了,交流讨论的多了。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幸福的殿堂,校园真正成了学生成长的乐园。

3、‚主体目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课堂教学改革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①、上课要求:微笑授课,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能体现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为优秀,30分钟以上为良好,29分钟以下为一般;教师板书条理,能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在黑板上,版面设计美观科学,讲普通话。

②业务理论学习要求:实验教师每周写一篇学习笔记,不准抄袭,要写上课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写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③备课要求:实验教师备课必须按照教学模板书写学案,杜绝抄袭教参及现成的教案,主要把上课的措施显现出来,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活动的多样性。

要求教师书写学案的模板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学生学案(供学生学习使用)

1、基本知识点(即学习目标,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不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应用‚能说出 ‛、‚会运用 ××解决××问题 ‛等明确语言给出学习目标。)

2、知识链接(即学习本节课需要的基础知识准备)

3、基本技能训练(这一环节着重于运用哪些题目进行练习,以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果是新授课,应该有新知解读、尝试练习、达标测试、归纳小结等环节,以帮助学生实现自学的目的;如果是复习课,应重点设计训练题目。)

4、综合探究提高(本环节着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知识能力迁移。)

第二部分:教师教案(供教师上课组织教学使用,简述上课过程)

应包括教学过程的导入、展示、讲评、训练、小结等环节,如具体说明学生展示方法、课堂检查学习效果的方法、布臵课外预习等。

第三部分:教学反思(课后总结本节课的得失,养成书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有助于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在学案设计模板总的指导下,学生课前预习模板如下: 学生课前‚预习模板‛:

(一)扫除字词障碍

通过初读课文,圈点出文中的生字、生词以及多音字,并按自学要求自主学习。

(二)深情朗读

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清晰、流利并带有感情。(注意诗歌、散文的朗诵技巧,如重音、语速的轻重缓急等)

(三)感知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大致内容,文章主旨。

(四)赏析精华

知道文章的精华所在,并能带领同学们通过相关问题(如重点字、词、句,修辞,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品味精华。

(五)拓展延伸——(联系课外,延伸知识)

(六)感悟积累——(谈感悟、说收获;也可提出臵疑)

学生在预习课上根据‚预习模板‛写出预习笔记,在展示课上交流。我们把学习的钥匙教给了学生,学生‚怎么自学‛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当然针对不同的课型,几个板块不见得一定要面面俱到,有的可有可无,不能说少了几个板快,或是没有展示某个板块的课就是一节不成功的课。可操作性、灵活性、伸缩性是‚模板教学‛的一大特色。

实验初期,我们也顾虑重重,怕学生把握不住重难点,怕学生学不透彻。因此,课堂上实验教师总觉得学生表达的不准确,说的不到位,忍不住想替学生说。但这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抱着试试的心态,让学生自学《克隆之谜》一课,课上当老师问到学生这篇课文中哪些是重难点,学生的回答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们不仅说出了重难点,而且说出了要重点掌握的原因。本应该在第一课时完成的任务,因为同学们的拓展延伸,没有完成,准备下一节课上,当老师再次去上课时,同学们兴奋地说他们已经利用课余时间学完了,而且因为老师不在场,他们的课堂反而更加精彩。我想我们再也不能低估学生了,更不能因为老师的存在而影响了课堂的质量,我们要相信学生,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他们精彩展示的舞台。‚模板教学‛给了学生自信的翅膀,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知识的天空中快乐的飞翔。学生不再依赖老师,课堂不再一潭死水,三尺讲台变成了学生的舞台,‚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老师的讲课声变成了学生的讨论声、发言声、读书声、歌声、笑声和掌声…… 实验中,我们对相关项目做过多次的调查统计:教师讲课超过20分钟的占4﹪,在15-19分钟之间的占43﹪,在13分钟以下的占53﹪;学生自主质疑,每节课只提1个问题的学生占3﹪,每节课提2个问题的学生占65%,每节课提3个问题以上占32%。

(二)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是学习和工作的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而读写更是靠思维来进行。实验中,师生的开放课正是基于这种关系开设的,原则上我们每月开设两节师生的开放课,每次确立一个专题。教师的开放课,恰似把学生引进了一个崭新的知识殿堂:最新科技信息使同学们赞不绝口;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使同学们产生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时兴的畅销书刊、流行的影视作品,使同学们开阔了视听;各地的人情风茂,使同学们跃跃欲往。学生的开放课,更是百花齐放:对美文的欣赏;对佳作的推介;对观点的评析;对价值的探讨;对结局的想象;对结论的不同见解……如‚十七大‛期间,我们开展了‚我为爷爷奶奶读报告‛的活动;结合迎奥运我们鼓励学生自愿参加全国小学生迎奥运金牌作文大赛,同学们为了写好作文,在报上、网上、书上广泛收集奥运资料,并自行组织上了一节开放课,最终学生都写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在学生阅读完《西游记》后,组织上了一节学生开放课。学生畅所欲言:‚《西游记》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名著,它主要写孙悟空和师弟们一起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伏魔,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取经成功。故事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形象人人皆知。在故事中,白骨精使用阴谋诡计,要吃唐僧肉。为了保护唐僧,徒儿们英勇奋战,尤其是孙悟空出生入死,好几回都差点打死白骨精,但都被唐僧误会。这些描写令人犹如身临其境,都觉得唐僧很糊涂。‛‚通过阅读这部名著,我发现这其中也蕴涵着很多的人生道理。其实人生就是如此,在不断的遭遇挫折。有人喜欢顺利,希望一生都不被绊倒,不流泪,不疼痛,不危险,不过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这一辈子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挫折不是魔鬼,顺利并不是天使,它们都是我们的朋友,要伴我们走完一生。‛‚ 在生活中,没遭受过挫折的人根本是不存在的,‚你怕狼,就不要到树林里去!问题是,我们不到树林里去,就发现不了很多的东西。所以,我们只能接受挫折,善待挫折,战胜挫折;所以,我们要懂得如何善待挫折,勇敢地面对困难,取得成功。‛这些无不渗透着思维的独立性、逻辑性、敏捷性、批判性、创造性。值得一提的是,师生的开放课确实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热望和读书的热情。

(三)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写、思习惯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坚持在完成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阅读书籍有时规定内容,有时内容自定(内容一般来说紧跟课堂教学,如本单元是写祖国壮丽山河的,不妨让学生课外阅读一些写景类的文章;又如,当学生为陆游的爱国诗篇《示儿》深深感动时,及时的向他们推荐陆游的诗词,进一步感受他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每学期我们都要给学生推荐5至6本中外名著要求学生集体阅读。五年级上期我们让学生阅读了:《乌丢丢的奇遇》、《昆虫记》、《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上下五千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五年级下期我们让学生阅读了《中国神话》、《告诉世界,我能行!》、《夏洛的网》、《老人与海》、《不可思议的小豆豆》、《伊索寓言》等书籍:六年级上期我们让学生阅读了:《青铜葵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画说五千年--‚未解之谜‛》、《列那狐的故事》、《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书籍;本学期我们让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哈姆莱特》、《非法智慧》等书籍。每位学生都制定了自己的阅读计划和时间表,并建立了‚课外阅读登记卡‛(全面记录自己每天阅读情况),每周评选‚读书之星‛。

在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和美文诵读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学初我们把要求诵读的内容印发给每个学生,通过定期开展经典诵读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检查学生诵读情况。苏教版教材选文优美,是学生阅读的典范,为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我们在每单元学习完后都在班上开展美文诵读比赛,每学期在学校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美文诵读比赛,通过竞争机制激发了学生读书和学习语文的热情。并且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做到‚背一句、诵一段、读一篇、写一则。‛‚背一句‛:要求每个学生每天挤出时间背一句名言警句或醒言格句,通过背诵,强化学生语言积累;‚诵一段‛:要求学生每天早晨大声诵读二十分钟,通过诵读培养语感,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读一篇‛:要求语文教师每天的语文课誊出半个小时的时间让学生广泛阅读开阔学生视野。每天早读以‚我发现、我汇报‛的形式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检查,然后,课前五分钟,以新闻形式进行播报,此时内容除了播报课外阅读收获之外,学生可安排自由论谈,谈班级好风气,好现象等;‚写一则‛:要求学生在三读的基础上,写好一则读书笔记,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为增加练笔的数量,除正常练习的缩写、扩写(续写)、读后感外,学生还坚持每天记日记,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很多孩子还别出心裁地为一篇篇文章配上了充满个性的插图,并为一本本日记编写了目录,这样的日记不仅记录了他们的成长足迹,还为以后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仅如此,在平时写作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好文章,就及时推荐,鼓励发表,激发学生持久的、内在的创作热情。实验伊始,面对学生懒得动脑,不愿写作的情景,我们选出一些较佳习作,认真评改,邮给《小学生读写报》社。不久,大家就在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纸上,看到了实验班韩礼涛同学的名字。大家都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也纷纷摩拳擦掌,欲与韩某试比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迄今,实验班已有三十几篇作文在《小学生读写报》上相继发表,二十几个学生参加了县环保局举办的环保征文活动,三十多个学生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征文活动并获奖。同学们都说:现在我们再也不觉得写作是一个包袱,它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学与问自古就被认为具有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会学,更要让学生会问,才能使其具有‚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学习能力。为了让疑读不流于形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增强学生的发问意识,使其具有善于发现的眼光。如学习了《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学生掌握了选材的详略处理:与中心有重要关系的材料详写,次要的略写,无关的不写。而《学会合作》一课为什么不只举一例说明‚合作‛的重要性,而要举两个例子。这样表达中心有什么好处?把握这一点有助于理解演讲稿的特点。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越俎代疱,更不能撒手放羊,它是一个需要师生双方配合的过程,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年来,我们按照实验程序,多次对学生的读写作了追踪调查统计,学生阅读过的作品,都有‚圈、点、勾、划、批‛,阅读的课外读物,每学期人均6本以上。五个实验班200名学生中,记读书笔记超过300页(64开)的学生有182人,260-290页的学生有10人,260页以下的8人。

(四)提高了学生的读写效率 在班里开展读书活动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们读书后不知道如何提取书中的有效信息,读完书提问时对书中明显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只能知道大致的情节。还有些孩子居然怀疑古人的结论说:‚我否定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说法,因为有些书我读了好多遍,仍然不能理解,特别是有些句子的含义,更难以理解。‛面对孩子们出现的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了实验老师们的反思,如何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效率呢?

我们认为看一本书,就如同打开一台电脑,先要确定目标,然后用鼠标点击。书前的目录体现了书的基本内容和脉络,因此掌握了目录,就掌握了知识的大概。此外还要注意书的前言、章节的导引段落、总结段落。比如读我们的语文课本,要先浏览全部教材,知道全书几个大的单元,每个单元的主要课文有哪些,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习这个单元的目的是什么,重点应该掌握什么等。这样读书的目标就明确了,明确了目标在读书的过程中就知道该侧重什么,该提取什么样的信息。

我们还发现有些孩子在阅读时,习惯逐句逐字的细读。这样‚细嚼慢咽‛固然易于消化,但对有些文章而言,一概采用这种方法,就显得不合适了。因此,我们告诉学生:阅读时要注意‚搜索‛,抓住关键词、重点句。比如:首句,有些文章开头起到概括内容,揭示中心或表达感受的作用。中心句,抓住中心句也就把握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中心。同理各段的中心句就是各段的中心。警句,警句含义深刻,富有哲理,启人心智。反复句,为了更好的表情达意,有些文章会有意识的重复某些句子,如抓住这些句子的分析就很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感情。结句,文章的结尾句常起到总结全文,抒发感情,引人思考的作用。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抓住这些语句将对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还要做好读书笔记,把所读书中最精彩、最重要的词句摘记下来。摘录有两种:一种是招录原文的某些部分,另一种是用自己的话记下需要摘录的内容。摘录能加强记忆,近人孙德谦说:‚自一经手抄,可使过目不忘,较之泛泛浏览迥乎不同。‛还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积累资料,丰富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应及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可不求连贯、不求成文。这是读写结合的最佳途径,是锻炼思维品质,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根据读写的量化标准,我们每学期将进行两次读写效率测试,每次测试活动都是在周五下午进行。测试前,教师让学生采用抽签方式,从已准备好的文章中抽取自己要阅读的文章。学生按规定的速度阅读后,即刻写出文章的内容要点、表达顺序等。测试写作效率时,实验教师将命题、半命题、自命题三种形式的写作训练交替进行。每次一种形式,循环进行。读写测试过后,实验教师都要将有关情况作总结统计。

经过一年的读、写、思训练,实验班学生的读写效率较以前、较对照班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一年来,课题组发表、出版、交流专业论文15篇;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作文竞赛、读写活动,获市以上奖68人,学生在各类报纸投稿发表32篇。

‚三多一主‛读写教改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发展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素质,能从内因上解决人的驱动力问题;改革语文教学,遵循语文学习规律,能开拓语文学习的前景;培养主体性品质,有效提高语文水平,要靠多读多写多思来完成。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多读多写多思,树立学生主体地位。‛能从内因上解决人的驱动力问题,能开阔语文学习空间,能有效提高语文水平。

下载以问促思.(数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问促思.(数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读促思 读中悟趣 (《活化石》教学设计

    以读促思 读中悟趣 ──《活化石》教学设计 云南省建水县临安镇中心学校 杨保鸿 一、教材简析 《活化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八组以“爱科学,学科学”......

    以导促学 学以致用

    以导促学 学以致用 [教材分析与设想]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人物专访式的记叙文。文章通过“客人”拜访失聪后的贝多......

    以案促改

    “以案促改”学习自查报告 根据学校“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活动的安排部署,通过学习反面教材,同时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从而深刻感受到了只有认真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时刻牢筑反腐......

    以考促学 以考促教

    摘 要:淮海工学院以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在教学实践中推出了艺术设计课程考试改革新方案,积极探索多元化、能力化、过程化的课程考核模式,发挥课程考试在教学过程......

    以美育促教育

    构建具有时代性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 ——以美育促德育,以德育益智育 龙港区完全中学 2004年9月 以美育促教育,以德育益智育 充分领会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

    以美育德以德促学

    【摘要】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每个人、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色。以美育德,以德......

    以案促改

    “以案促改”自我剖析材料 郭 丽 官坡中心小学 2017.9 “以案促改”自我剖析材料 从事教育的我,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时刻不忘自己的教师身份,做到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凡是......

    以开放促改革

    尊敬的党组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张“以开放促改革”的路线图问世。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迅速作出相应部署: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全面推进新疆对外开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