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师讲坛)谈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课堂教学
百师讲坛
谈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及其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目前任务仍十分繁重。深化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都应当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内容对学生加以培育,以适应跨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学科自然不能例外。从当前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指出:“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用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就是说,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因此,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小学数学具有优越的条件和负有一定的责任。
2.开发非智力因素。人们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可以一分为二,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与注意力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包括的心理因素很多,从小学生搞好学习的角度说,它主要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主导的作用。从心理活动的稳定性来看,研究与事实表明,人的智力因素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有多大的波动。而非智力因素则不然,它很不稳定,波动性非常大。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是一门集知识性、审美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性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审美性,如数学语言与解题方法的简洁美,几何图形的数字排列的对称美,数学结构与分式的统一美等等,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逻辑性则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技巧训练,如仔细审题、认真计算、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自觉检验、按时完成、正视错误、主动改正、不怕挫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和处理问题的韧劲。
3.启蒙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漫长的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积累了一整套数学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无不充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例子很多。如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实例引进数学知识或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实践第一的观点教育;通过多与少、加与减、已知与未知、精确与近似、直与曲……对学生进行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教育;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性质与性质之间,概念、性质与法则之间,和数与式、数与形,数、形、式与应用题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相互联系和发展观点的教育;通过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和几何形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对学生进行矛盾转化观点的教育。
4.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介绍我国数学家尤其是解放以来许多数学家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的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培养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5.培养科学文化素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紧紧地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性、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效率。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课堂教育过分地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该学生操作的老师代替了,该学生思考的老师讲解了,老师包揽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严重扭曲了教学行为,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束缚学生才能的发展。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主”不可偏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指点学习方法,控制与调整学生学习活动。具体地讲:
1.培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老师来培养。数学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动力。其次,讲究课堂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的本身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第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教会方法。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学法,学生借助这些学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能达到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
3.加强引导。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从教法改进角度来讲,在课堂教法上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加强思维训练和数学语言训练,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知识形式、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发展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既要引导学生发展归纳、演绎、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又要利用问题的拓广和转化,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4.适时调控。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要抓好教学信息的反馈。心理学实验证明,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某项知识形成过程中,一般要进行三、四次的信息反馈,有基础性反馈、理解性反馈、应用性反馈、系统性反馈、前馈性反馈。通过信息反馈,教师掌握和了解学生“个别差异”,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状况,及时输出不同的信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的发展水平。
第二篇:谈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课堂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指出:“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用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就是说,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
教育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因此,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小学数学具有优越的条件和负有一定的责任。
2.开发非智力因素。人们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可以一分为二,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与注意力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包括的心理因素很多,从小学生搞好学习的角度说,它主要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主导的作用。从心理活动的稳定性来看,研究与事实表明,人的智力因素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有多大的波动。而非智力因素则不然,它很不稳定,波动性非常大。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是一门集知识性、审美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性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审美性,如数学语言与解题方法的简洁美,几何图形的数字排列的对称美,数学结构与分式的统一美等等,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逻辑性则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技巧训练,如仔细审题、认真计算、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自觉检验、按时完成、正视错误、主动改正、不怕挫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和处理问题的韧劲。
3.启蒙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漫长的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积累了一整套数学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无不充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例子很多。如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实例引进数学知识或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实践第一的观点教育;通过多与少、加与减、已知与未知、精确与近似、直与曲……对学生进行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教育;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性质与性质之间,概念、性质与法则之间,和数与式、数与形,数、形、式与应用题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相互联系和发展观点的教育;通过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和几何形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对学生进行矛盾转化观点的教育。
4.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介绍我国数学家尤其是解放以来许多数学家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的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培养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5.培养科学文化素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紧紧地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性、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效率。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课堂教育过分地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该学生操作的老师代替了,该学生思考的老师讲解了,老师包揽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严重扭曲了教学行为,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束缚学生才能的发展。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主”不可偏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指点学习方法,控制与调整学生学习活动。具体地讲:
1.培养兴趣。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及其课堂教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已有多年,但目前任务仍十分复杂与繁重。深化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各门学科,都应当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内容对学生加以教育,以适应跨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学科自然也不能例外。从当前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指出:“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就是说,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小学数学具有优越的条件和负有一定的责任。
2.开发非智力因素。人们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与注意力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包括的心理因素很多,从小学生搞好学习的角度说,它主要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基本因素组成,它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主导的作用。研究与事实表明,人的智力因素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有多大的波动。而非智力因素很不稳定,波动性非常大。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是一门集知识性、审美性、逻辑性于一体的学科。知识性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审美性,如数学语言与解题方法的简洁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等等,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逻辑性则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技巧训练,如:仔细审题、认真计算、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自觉检验、按时完成、主动改正、不怕挫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和处理问题的韧劲。
3.启蒙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具体分析、讲解,浅显地提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数学知识内部的矛盾运动,从而渗透实践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我们按照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在教学“2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分数乘法和除法计算方法、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时,就充分挖掘教材编写的方法和思路的顺逆关系,有机地渗透了对立统一的观点。又例如,在教学某些数学概念(如小数和分数概念)时,从事例引入,又用概念去指导练习,让学生看到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使学生逐渐领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
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出示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成绩”统计表,教师就可借此跟学生讲讲我国运动健儿在历届奥运会上所取得成绩以及为成绩所付出努力的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还可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介绍我国数学家尤其是解放以来许多数学家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的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培养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5.培养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学习,小学生应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还应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长期以来,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过分地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指点学习方法,控制与调整学生学习活动。具体地讲:
1.培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其次,讲究课堂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快乐地进行学习。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教会方法。进行素质教育,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转化、假设、比较、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学法,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发展的目的。
3.加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教法改进角度来讲,在课堂教法上应注重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加强思维训练和数学语言训练,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知识形式、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发展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既要引导学生发展归纳、演绎、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又要利用问题的拓广和转化,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4.适时调控。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要抓好教学信息的反馈。在某项知识形成过程中,一般要进行三、四次的信息反馈,有基础性反馈、理解性反馈、应用性反馈、系统性反馈。通过信息反馈,教师掌握和了解学生“个别差异”,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状况,及时输出不同的信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的发展水平。
第四篇: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作 者:胡悦萍内容提要:本文分两个方面来逐步说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地位。第一个方面阐述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第二个方面引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发展状况。
关 键 词:音乐教育发展阶段素质作用 地位
近年来,中国的教育体系正在快速的完善中,目前正大力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进程。什么叫素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素质是天生的、人的本能;有的人却认为素质是后天得来的;还有的人认为素质就是能力。其实,素质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2)、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3)、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①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传授文化、道德、健康、艺术、思想等能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一定综合能力,一定社会适应能力,身心健康的全面人才的教育活动。它包括:音乐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身心教育等,而其中的音乐教育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媒体,以审美为特征,有目标、计划、设施的育人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近年来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则更是加速了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特别是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各地方教育部门都加强了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这其中,有的教育者由于缺乏理论的了解,过于强调对学生技巧的提高,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使一些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出现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不强等综合素质较差的现象。让教育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之前,应该明确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主要是起一个增强人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开阔人们的想象空间的作用。二十世纪初的音乐教育家我生曾说过;“音乐能养成美之观念,使趣味高尚,精神快活,感纯良高洁之快乐,并涵养协和共同之心,而作圆满之人格。磨炼听觉及发生机关,调节呼吸作用,旺盛肺之运动,因以增进肺脏之健康,又进血液之循环,而身体得以强壮。矫正鄙俚之歌谣,振作国民之元气,即为移风俗之大利器。任何学科均以儿童心意之教养为最后之目的。而音乐实最有关系能使之完成,而贯彻其目的。”这番话全面地说明了音乐教育的作用。而它主要的作用就是美育作用。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主要有:(1)、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为音乐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是非曲直的产物,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素材,如果没有长期生活经验,离开环境,就不可能创造好的艺术。(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一个人的灵魂。要正确认识和创造生活,必须要有先进的世界观。(3)、扩大学生的视野。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应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来提高他的修养。
(4)、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使之能深刻理解艺术的内涵。
中国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很久以来,很多学校和家长在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苦苦地追寻着高考分数,培养出了很多有知识,没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差,知识面窄的不健全人才,而现代社会不需要这一类型的人才。所以,素质教育应运而生。人的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来完成。而这些素质的教育都与音乐教育息息相关。
音乐教育与思想素质的关系:思想素质的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德育的过程。音乐教育是实施德育的有力工具。先儒诸子皆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起到教化的作用。这也说明了音乐教育具有的特殊的德育功能。②
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影响一代人。它可以反映人民的心声,激发人民的斗志。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入和中国的节节败退所暴露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弊端,引起了当时有识之士的反思和批判。作为传统文化的音乐也成了批判的对象之一。当时中国各地不同的文化习惯影响了音乐的交流和发展,人们迫切地需要一种能被大众接受和交流的音乐。而后来进入中国的西方音乐正好符合20世纪初人们对音乐的要求,因为它有一套相对完善和科学的体系,便于统一学习。当时中国正是民族存亡的关头,因此,团结一心拯救民族是全社会的要求。西方音乐便于人们集体传唱和调动斗志,所以,具有中西结合特点的学堂乐歌相应出现。当时虽然没有提所谓的素质教育,但事实上学堂乐歌对当时国民的素质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辛汉的《中国男儿》、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等。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的德育功能。另外,音乐教育对于人的性格和气质也有很大的影响庄重的音乐能让好动的人安静下来,激昂的音乐能让保守的人开朗起来,温柔的音乐能让人远离暴力,雄壮的音乐能让人充满力量。
音乐教育与文化素质的关系: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是通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取得的,而音乐与这两个方面都有关系。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人的右脑,而右脑发达的人具有很强的创造力。而音乐的特殊作用正是作用于人的右脑,使右脑得到充分发展,达到与左脑互补的效果,使大脑发挥更大的潜能。另外,通过音乐教育还可以发展人的非智力因素,又可通过它来增加文化教育的成果。音乐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利于人的感知、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而这些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运用有极大的帮助。这也充分显示了音乐教育在人的文化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效果的。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体现在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上。在20世纪初西洋文化比本国的文化先进的影响下,人们看不到传统音乐好的一面,20世纪对音乐的审美具有单一性,除了西方还是西方。建国后,社会情况已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待中西文化关系的态度也渐趋客观。以西方为主的审美对象的情况必须改变。毛主席看到了全面文化素质对于国民的重要性,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把音乐教育作为一大部分列入美育范畴。并且加大民族音乐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体会民族音乐独有的美,以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与身心素质的关系:人的身心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意识的成份,音乐教育可以起到推动的作用。国家教委制订、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至2000年)》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饿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利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音乐可以培养人们爱美的心理,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在电影音乐中,一个特定的场景就需要一个特定的音乐来作为背景,演员在排戏时把他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音乐的气氛中去,有了完美的揉合,才会有好的成绩。正是音乐教育培养了他们的身心素质,音乐才能帮助他们理解剧情,把握好音乐,发挥出巨大的创造力。同样,基督教中的圣咏也是把教化人们的语言加上音乐以便人们去传唱,让音乐和语言共同来提高人们的身心素质。
从上面的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的今天,大力加强音乐教育,将会为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发挥出特殊的巨大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音乐教育所发挥出来的作用让我们看到:音乐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该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名存实亡了。说它名存实亡,就是说国家的教育方针本来是进步的和重视的,可是,由于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从应试教育转向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因为,在中国,现在还有很多人还是靠文凭吃饭,学校要抓升学率,家长要孩子考上好的大学光宗耀祖,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不断提高,这样很多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使得学校放松了对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而要为了学校的生存快马加鞭的提高升学率,对于不参加高考的学科就弃置一旁。现在很多学校对于素质教育疲于应付,根本就没有精力去发展。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在一些学校里的音乐老师与其他语文、数学、化学、物理、外语等科目的老师比起来是属于下等公民,音乐课也经常被主课挤掉,音乐老师的待遇也较低。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彻底而有效的改善。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学校接到上级的通知,三天后要到学校现场办公,检查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于是,这所学校开了一个紧急的会议,加紧部署了一下,到了第二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学校里异常热闹,同学们有的在学电子琴,有的在拉二胡,有的在学习绘画,更有意思的是:学校里一夜之间竖起了一些宣传素质教育的标语。这样到了第三天,上级领导来检查,看到形势一片大好,满心欢喜,于是大加赞赏,把这所学校评为“素质教育实施先进单位”。可是领导走了之后,这个热闹的场面嘎然而止。一切又回到了过去死气沉沉的样子。这不是一个典型,相反,大多数学校都是这样应付。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应该明白素质教育在中国实施的难度有多大,我们今天谈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不能仅仅局限于它应有的地位,这无异于纸上谈兵,我们要深入地去探究“地位”二字,看见了它的现实地位,有助于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音乐教育应有的科学地位。如今,中华民族已经以崭新的姿态步入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的生活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华民族实施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国民素质教育问题。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可加快中国发展的速度,反之,这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隐患。最近国内发生的几大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几个案子中,以“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最为恶劣。那些劣奶制造者受过教育吗?肯定受过。而且他们属于很聪明的人,可是金钱的诱惑让他们泯灭了人性,丧尽了天良,把黑手伸向了刚到人世的孩子。他们的道德何在?这就与教育有关系。因为,一个健康的人是各方面教育的结合体。虽然在他们身上音乐教育薄弱的体现不够明显,但在无形中是有关联的。现在这样的人在社会上还很多,他们是中国发展中的绊脚石。要杜绝这种人的滋生,首先就要从道德教育入手。从审美教育中让受教育者知道什么是美的,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在这个时候,音乐教育就会起到一些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音乐教育中的美学渗透也是如此,它特殊的德育功能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潜意识里把学生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里,使他们接受审美教育的熏陶,完善人格的构造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如:[俄]柴可夫斯基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就是一首有着很好德育功能的音乐,崇尚善良、反对邪恶。多听类似的作品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
打个比方,素质教育好比是一个人,音乐教育好比肝脏,肝脏可以给人排毒,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器官,没有它,人就不健全,甚至不能生存。没有了音乐教育,素质教育就不健全,甚至不能实施。
①引自《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 作者:崔永日
②引自《艺术与交流》2001年第四期《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作者:宋蓓
参考书目:《艺术信息与交流》2000年第四期
《艺术与交流》2001年第四期
《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主编:曹理缭裴言
第五篇: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器乐演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创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飞翔。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不仅将器乐与演唱等并列,作为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在感受与鉴赏、创造等领域都渗透了器乐教学因素。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关键词:器乐教学
奖励
精选
兴趣
一、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1、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就是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放在首位,单纯地训练学生识谱、视唱和唱歌,教学内容单调,方法也比较简单。器乐教学只是在课外进行,学校组织少数学生学习器乐演奏,其目的也只是为了演出了比赛。
2、而现代的教育观念,尤其是素质教育认为,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普及性的艺术教育,可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其中会演奏乐器是感受、理解、欣赏、表现音乐的一种能力。所以现在要求
乐器进课堂,每位学生都会演奏一种乐器。通过器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3、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能力,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还能陶治情操,美化心灵。
二、器乐教学乐曲的选择
任何器乐教学,都是通过一定乐曲的练习进行的。而小学器乐教学乐曲教材的选择受到乐器品种的约束,特别是许多优秀的大型经典曲目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是由于该乐曲主奏乐器学生不能掌握,或由于长度和难度等原因,它们无法直接进入器乐教学课堂,而且还要尽可能避免那些枯燥无味练习曲的出现,所以应该以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歌曲与乐曲作为练习教材,最好是我们音乐课里面学过的歌曲。
站在学生的心理来看,乐曲的美感与他们的表现欲呈现出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优美的乐曲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低劣的乐曲则会磨灭学生的表演兴趣。因此,在器乐教学中,选择既适合学生器乐,又具有审美价值的乐曲,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为了拓宽学生的器乐曲目和加强操作实践,器乐教学还应该和唱歌结合起来。学生在唱歌教学中所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当他们通过学习演唱后,不仅对歌曲的曲调比较熟悉,而且对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表现也都能了解和掌握。在这种前提下,如能用自己的乐器器乐出来,既可以为大家伴奏,也可以作为自己的独奏,是提高学生器乐兴趣和发掘优秀器乐曲目的有效方法。
三.精选乐器,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学习乐器的源泉。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始,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其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乐器以及乐器的普及性。由于小学音乐课是综合性的审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因此,选用的乐器应该是简易型的乐器。但是简易不等于简单,它既要易学易奏,又必须有一定的质量保证,符合音乐审美的需要和要求。例如在音色上要优美动听、在音质上要纯净悦耳、在发音上要绝对准确。此外,在制作上也要力求工艺精细,能够给学生一个美好的视觉形象。当前,有些学校给学生使用的乐器制作粗糙,发音不准,不仅没有美感可言,而且成为学生音乐耳朵的杀手,这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音乐论文《让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飞翔》 器乐教学的乐器品种应该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和有固定音高的乐器,都可以
选择一些进行学习。例如关于《音乐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种打击乐器、竖笛、口风琴、口琴、电子琴等,都是既经济又适用的乐种。就小学音乐课的器乐教学来说,仍然存在一个合理选择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器乐教学中,必须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来选用乐器,才能保证器乐的顺利进行。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家庭经济的情况,让学生学习简易乐器的演奏。易教易学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我们分别在音乐课中引入竖笛和口风琴,因为这些携带方便,经济实惠,考虑到学生的购买能力,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我们还提倡让学生自制简易乐器,以达到乐器的普及。
在我们的器乐课堂中,学生们有时候也会感到枯燥乏味。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就应该适时的调节一下运用各种简易乐器辅助教学,便于直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那么这是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打击乐器。因为它有强烈的节奏感,丰富的表现手段为广大师生所喜爱。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击乐器实为功不可没。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不但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以较高的热情投入高学习中去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嘴与手的协调性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四.教学方法多样化,让器乐教学有声有色
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把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音乐美的探索、表现和鉴赏过程,在指导学生学习乐器技能时,尽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将器乐技巧融于音乐作品之中,通过乐器和乐曲所蕴涵的美感
来激发他们学习器乐的信心。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归纳了一下几点:
1、器乐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对器乐演奏的姿势、指法、呼吸等要点进行规范性的操作表演,使学生能够通过看和听直观性的了解该乐器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
2、器乐综合训练法:这是在以器乐为主的综合课中常选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将各种器乐教学手段与不同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独奏与合奏能力。能集中优势,用时短,收效快,便于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
3、器乐合奏指导法:由于器乐教学是通过课堂集体教学形式进行的,因此器乐练习和器乐的形式应该以齐奏、合奏为主。这些器乐形式虽然不能像个别教学那样可以集中精力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但是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品格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4、器乐演示法:只有激发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教学才会取得最佳效果。当然,器乐课堂教学也并不排斥少数有兴趣爱好专长学生的能力发挥,如安排他们领奏、休息时请他们独奏表演等,既满足了这些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也为大家提供了相互学习和观摩的机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呢走上舞台,通过演奏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器乐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
生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
5、器乐趣味游戏法:心理的实验表明:小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不长,而且不稳定,有趣的东西常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于是在教学中想法设法把游戏引进课堂。这种方法是常用的器乐教学方法之
一、能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玩玩唱唱,吹吹打打,使学生从中获益。五.建立多种奖励制度,达到器乐教学的成效当学生在器乐演奏方面有点成效的时候我们应该建立奖励制度,达到器乐教学的成效。
1、摘星制:共设五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摘星。一星要求学生能视唱二首简单的曲谱,能欣赏二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能演奏一首简易的练习曲;二星要求能视唱三首简单的曲谱,能欣赏三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能演奏一首简单的练习曲,一首简单的乐曲;三星要求视唱四首简单的曲谱,能欣赏四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能演奏二首简单的乐曲;四星要求视唱四首简单的曲谱,二首稍复杂的曲谱,能欣赏四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二首稍复杂的乐曲,能演奏二首简单的乐曲和一首稍复杂的乐曲,能为一首简单的乐谱注上正确的指法,并能演奏前八小节;五星要求视唱四首简单的曲谱,三首稍复杂的曲谱,能欣赏四首简单的民族器乐曲,三首稍复杂的乐曲,能演奏二首简单的乐曲和二首稍复杂的乐曲,能为一首简单的乐谱注上正确的指法,并能演奏前八小节,能为一首的简单的儿歌谱曲。
2、奖励制:在课堂教学中为激励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设立了各种奖励制度。如设立各组争旗台,每堂课中评出表现最突出的三组
奖励一面小红旗,积累至5面小红旗可换取相应的奖品;设立每月艺术之星,每个月各班根据器乐课中学生表现情况评出2-3名,以示激励;设立最佳“小助手”,每月根据“小助手”们在课堂上的协助表现,各年级段评出3-5名;设立特长生,每学期根据学生摘星的情况,全校评出30名。器乐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辅助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是培养演奏家、音乐家。因此,不管学生会民族的吹打乐还是会拉弦弹拔乐,不管学生会西洋的吹奏乐还是会弓弦打击乐,只要能辅助教学,为教学提供有利的服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都应该加强。这不仅能促进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更为课堂音乐艺术形象的塑造增添更亮丽的光环,给人以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1.龚春燕等主编:小学课堂新模式探索,1999年月。2.高厚永著:《民族器乐概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3.艾伯利斯等著,刘沛译:《音乐教育原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1年8月。4.多纳德.霍杰斯主编,刘沛译:《音乐心理学手册》,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6月。5.张鸿懿著:《音乐治疗学基础》,中国电子音响出版社2000年1月。6.新浪网教育篇《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知识》200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