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变化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变化
摘 要:新课程标准属于我国教材中纲领性的文件,同时也是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2003年,我国开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新修订完成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年版),该标准以核心素养为中心,要求所有的学校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
关键词: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高中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4-02
作者简介:叶依薇(1990―),女,福建厦门人,二级教师,本科。
一、新课程标准修订背景
新课程标准是我国课程中的纲领性的文件,同时也是国家针对基础教育过程提出的基本规范。2003年,我国开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经过全国大量的专家共同努力,所有课程都制定了教育标准和规范,这意味着我国正在对基础教育不断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零起点”问题
目前高一所有的学生在小学或初中都上过信息技术课,只有极少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不是很熟悉,而有些学生借助自学等手段获得了一些更高层级的知识。由此可见,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是高中信息技术的教材内容与小学、初中有一大部分内容是重复的,没有充分考虑到知识的衔接与提升。
2.教学资源的建设问题
信息技术教材要紧密地联系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学习要求,以及信息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但是很多现行教材只是针对一些软件工具如何利用和具体的实施步骤进行了大量的讲解,并没有采用信息工具处理学生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更没有考虑把实际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所以,这类信息技术教材和信息技术学科的要求不但不吻合,同时也导致信息技术变得乏味,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难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全面的释放。
3.学业评价问题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是通过计算机课程开发的,课程目标由单纯技能的训练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和评价也需要通过从理念到方法的全面转型。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指导纲要对相关的模块和方法进行全面的考核与评价,同时也未能对教学设计一些具体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只能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探索。更多的教学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把讲评、练习和测试等多个环节结合在一起进行。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新修订完成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年版),该套方案和课标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也就是说,2018级高中生即将适用新课标。新一轮的课改以立德树人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以培养学生的素养为中心,帮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精选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地落实核心素养。
二、国际信息技术课程新动向
信息技术指的是关于信息的存放、加工、提取和表达的总和,要在计算机等技术的作用下,以互联网为中心,最后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采用上述流程对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整,重塑人类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加快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
随着有线网络带宽的激增和无线网络的应用,网络的使用越来越方便快捷。信息设备日益多样化,智能手机等相关的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普及,而且使用的人数在不断地提升。智能操作技术在当前的环境下取得了?^大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电子化产品能够帮助人们进行交流,信息交流的渠道更加的多样化,同时也能够实现达到促进人们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极大降低了人们的利用难度,推进了新技术的普及。
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思维和交往的模式,催生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全新社会,而且已经超出了以往工具的含义,并赋予社会全新的价值和思想理念。信息社会公民的信息素养,关乎个体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对个人生存和社会变革的意义十分重大。
对于中国而言,“互联网+”也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当时大会的主题就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和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博览会以互联网和产品创新为其主要的亮点,同时也提出了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相关的产品,如无人车、无人机、无人工厂等。这些都是对人类发展前景的展示。
知名学者于丹教授感慨道,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乌镇处处都有互联网的痕迹,人人都懂一点互联网,80岁的爷爷奶奶在路边玩微信;买一块3块钱的糕点都可以扫二维码、用支付宝。全景区覆盖无线信号、智能的自行车租赁系统、便利的智慧信息亭、全国首家挂牌成立的互联网医院等等,互联网的科技无处不在。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互联网创新,已经是我国进行改革和创新发展、保证民生得到更大发展、完善政府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美国来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Computing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项目,重点扶持中小学开设计算机科学课程。而且提出在2015年前,培训10000名计算机教师在10000所高中开始教授计算机科学。计算思维是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是该国提出的先进教育标准,被国家教育部认同。他们认为,计算思维是每个人的基本技能,不仅仅属于计算机科学家。在阅读、写作和算术(Reading,Writing,and Arithmetic――英文简称3R)之外,应当将计算思维加到每个学生的解析能力之中。
三、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变化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和新课程标准的发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转变。从教学目标来看,由了解 “信息常识”转变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从教学内容来看,由掌握“工具技能操作”转变到“学科对个体发展的支持”;从教学方式来看,由掌握“技能操作练习”转变到“项目活动学习”;从价值取向来看,由“应用行为”转变到“学科思维”。接下来从学科概念和学科核心素养两个方面来阐述。
第二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培训心得体会
9月13日上午,我校全体老师到在东山中心小学学校参加由秀英区教育局教研室举办的“2017年国培 计划。老师们认真聆听专家的讲座《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列举了国内外教师的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许多事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我边听边做笔记,受益匪浅。讲座中一些精辟的语言,引起大家的共鸣。例如: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但可以改变对教育的理解。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教学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等。听了张老师的精彩讲座,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的教育准则是:我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平时,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就像今天我们听了张玉彬老师的课,就与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我坚信自己以后会学习学习再学习,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进步。
第三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初中英语教学目标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初中英语教学目标
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目标设计
――以冀教版九年级Unit2 Great People为例
单元目标设计是以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相互结合为基础的。可由师生共同设计目标,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应具有指导性、概括性、科学性。
1.语言知识目标:
(1)重要词汇:life、meaning、dialogue、successful、survey、neighbour、mind、century、lifetime、solve、anyone、death等。
(2)掌握重要短语:think of、be different from、succeed in、have success in、write down、be famous for、be famous as、make a mistake、give up、come up with、in the 1960s、It is said that等。
(3)功能句型:What’s the meaning of life?Why are great people so successful? I’m not sure how to answer them,but I think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live a good and happy life.What makes us happy?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stop questioning.It is said that Professor Yuan is one of the richest people in China.(4)核心?Z法:时间状语从句、定语从句。
(5)恰当运用听、说、读、写、看等技巧,学习文章所包含的基本信息、内涵及文化。
2.学习能力目标:
(1)通过任务型教学、发现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学会描述名人的生平及其所做出的贡献,并制作小组展示材料包及PPT。
(3)学会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学习,用英语描述伟人的生平。
3.文化意识与思维品质目标:
(1)通过对爱因斯坦、袁隆平、海伦?凯勒、白求恩等人的学习,了解中国、世界上的伟人及他(她)们的伟大事迹,学习他(她)们的优秀品质。
(2)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3)通过对生命意义的不同理解,探索中美文化差异,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4)培养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激发学生自立、顽强、拼搏的进取心,增强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Lesson 9 The Most Famous“farmer”in the world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学生从巩固双基-解决问题-学习能力-形成学科思维这一过程中实现的具体目标,设计时应该具体化,分层化、可操作化。
1.语言知识目标:
(1)能准确发音并运用的重要词汇和短语:farmer、research、honor、technology、graduate from、come up with、in one’s spare time、It is said that等;
记住功能句型,并会运用:The grain of this rice would be as big as a peanut so that farmers could rest in the cool shadows of big rice plants.Since then,he has devoted himself to research 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varieties.It is said that Professor Yuan is one of the richest people in China.He cares about nothing but his research.(2)能依据录音听懂文章大意,回答问题。
(3)熟读课文,运用各种阅读方法与技巧处理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4)能简单用所学英语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2.学习能力目标:
通过多媒体课件,依次展开对不同职业的讨论,从科学家Einstein到China’s most famous“farmer”-Yuan Long-ping,从国外到国内,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继而通过任务型教学,以小组合作方式对successful man这个话题进行交流、讨论。
3.文化意识与思维目标品质:
(1)鼓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通过初步感知、积极获取、认真分析、仔细概括、层级创新等,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袁隆平为世界农业及中国人民所做出的贡献,树立爱国意识,学习袁隆平在科学领域不断探索的精神及其所具有的优良品质。
(3)注意观察生活和媒体中使用的英语,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目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矫正与强化。因此,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我对于个别学生的达成目标进行了微调,如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描述successful man/great man。经过课堂教学及工具检测评估,本单元教学的预设目标基本实现,隐性的目标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观察与验证,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英语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板桥镇初级中学
第四篇: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高中政治课深度教学
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高中政治课深度教学
【摘要】未来,以适应学生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素养发展”模型,将逐渐代替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应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高中政治学科的新课程教学必须摒除改革的表层化现象,走向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深度理解的教学,以实现“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培育素养”的价值追求。本文仅就“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作一简要的解读。
【关键词】高中政治;素养发展;深度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2015/02/369)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3-0036-03
在基础教育追求“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当下,“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新一轮教学转型的方向。应对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趋势,包括政治学科在内的新课程教学要逐步走向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深度理解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学力提升与人格陶冶”的目标。本文仅就“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作一简要的解读,与同行分享。
实施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高中政治课深度教学,需要明晰3个问题:首先要想清楚,政治学科为何深度教学?其次要弄明白,何谓政治学科深度教学?再次要善探索,政治学科怎样深度教学?
一、高中政治学科为何要深度教学
1.深化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应然追求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选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关键还在“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从国际教育变革的态势看,以适应学生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素养发展”模型逐渐代替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因此,基础教育只有依据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培养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其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当前高中政治课虽在进行教学改革,但教改中的表层化现象较为突出:依赖考纲导致知识教学的碎片化和机械性、忽视能力培育,知识教学过于表层化,教学过程的发展性不足;学习方式变革的形式化、教与学关系的对立化、课堂缺乏生命的立场和发展的立场;缺乏情感深度、智慧深度、交往深度;教学过程中,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能力、学科经验呈现出“结构性沉默”的现象。因此,深化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政治课教学改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培育素养”必将成为政治课深度教学的应然追求。
2.破解以“粗放低效”为表象的教学困境的实践探索
目前,“聚焦课堂,有效教学”已成为一线政治教师教学的共识。但在“有效教学”的追求过程中有两种现象应予以正视:一是成绩有效背后的兴趣缺失;二是教学有效背后的教育缺失。教学方式的“粗放低效”,带来的是教力与学力反向增长的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政治课教学缺少了“根”与“魂”。
要破解政治教学“粗放低效”之困境,就必须改变政治课教学的目标指向。课堂教学应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的最终目标瞄准的不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在教学实践中要着力进行以“学生的学习状态或者心智发展为主要课堂样态”的探索,师生间“教”与“学”关系的重心最大可能地向学生转移。也就是说要实施深度教学,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逐渐学会和周围的人和事进行有机联系和理性分析,真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推进以“能力生根”为目标的学习方式的教学转型
2009年7月,英国教育战略学家巴伯(M.Barber)提出了一个“良好教育WE”的模式:WE=E(K+T+L),其中,K代表“知识”,T代表“思维方式”,L代表“领导才能”(包括领导自己和他人),E代表“道德品质”。这一模式启发我们: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必须有正确的目标,方向不正确,教学绝不可能是优质的。
课堂教学方式向深度教学的转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从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核心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通过深度教学给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借助丰富的知识与思维能力,能够发现意义,建构并运用知识。培育学生在21世纪里生存所必需的高阶认知能力――“学习与革新:4C”,即“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协同”(collaboration)与“创造性”(creativity)。针对这一要求,教学就不能是浅层次、符号式的,必须要潜心探索实施深度教学的新策略,让政治课教学更好地来助推学生学习的“能力生根”。
二、何谓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
钟启泉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具体化、整体性、综合性、操作性、渐进性”等基本特征。“核心素养”内涵与特征的界定,为学科教学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发出了信号,标志着我国的课程发展和教学方式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它的“基础性”,其作用在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奠基,其最根本的价值是育人。因此,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坚持德育为先,渗透价值观教育,建立“立德树人”新体系;坚持能力为重,培育核心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发展个性,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一根本宗旨为我们凸显政治学科教学的“深刻”、重建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深度教学”课堂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1.深度教学的基本内涵
深度教学(deepteaching),是相对于传统的仅侧重于教材基本知识和基本问题的记忆性、机械性教学而言的,是指能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深度理解的教学。即:强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既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学,又强调思想情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认为:深度教学,并不追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不是指教学内容越深越好,而是相对于知识的内在构成要素而言,知识教学不停留在符号层面,丰富教学的层次,实现知识教学的丰富价值。“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是密切关联的,“深度教学”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深度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状态、关注学习者对知识核心概念和原理的深层次理解、关注学习者自身对学习意义和知识的协同建构。
2.深度教学的理论依据
深度教学是由知识的性质和内在结构决定的。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在《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中说过:致力于传播知识的教育,对于什么是人类知识、它的机制、它的价值、它的局限及其可能导致的错误和幻觉等问题毫无所知,毫不关心,这是非常令人担心的!因此,教师拥有的知识观和教学观会直接影响深度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深度教学的知识观:知识的本质是逻辑、思维和意义。客观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是客观事物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识是由符号表征、逻辑形式、意义系统三个部分组成的。“客观知识”在进入教育活动之前,是作为“公共知识”并以符号的形式存在的。我们的学科教学不只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公共知识,而是要通过多元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建立个人知识。只有具有了“个人知识(individual knowledge)”的意义,才能真正具有发展价值,才能站在智慧的立场和高度上审视和把握知识,提高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教会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用所学的政治知识思考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对一些社会问题能够提出质疑,甚至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知识是教学的对象,不是教学的目的,而知识的理解才是教学的根本基础。深度教学就是要克服单一的知识记背默,学生对所学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一知半解的问题。深度教学是依据知识的“依存方式”和“成立条件”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能够深度理解。知识有特定的依存方式,它必须有背景依存:自然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逻辑依存:逻辑过程、逻辑方式、科学方法;经验依存:种族经验、个体经验。知识的加工与获取还必须具有三大基本条件:即信念条件:人对知识的判断与接受;证据条件:知识赖以形成的事实依据、逻辑依据等;真理条件:知识存在的意义增值。
(2)深度教学的教学观:教学即发展、能力为导向。知识好比是一面镜子,通过知识学生能够看到自己,并改变自己。“改变性”即发展性。知识分“事实性、概念性、程序性、元认知”知识四种基本类型。与此对应,学生必须经历“了解与认识、理解与探究、操作与体验、反思与感悟”四种基本学习方式。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动态生成的互动关系。“教”与“学”在时间序列和质的规定性上不存在先后的优劣之分。深度教学是以知识理解为载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学习、建构意义、成长发展的过程。
在深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意义转化,让“公共知识”经过学生的思维加工,进行自我建构,形成具有个性化意义的知识。学生只有把握了知识的本质,即符号所内隐的“逻辑、思想、方法和意义”时,才能把握和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新旧知识的重组与融合,形成学生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教师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转型,在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过程中,其根本的作用不是“告诉”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励”学习热情、“引领”处事方法、态度、价值观以及综合能力。
3.深度教学的价值追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本质决定着政治课深度教学的价值定位与追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本质,有三个视角: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功能来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养的课程。基于这门课程的本质特征,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应以“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培育素养”作为它的价值追求。
政治课深度教学,教师要引领、培育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从前文分析可知,学生要获取有关“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原理”的知识,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创设信念条件:即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判断与接受;其次是创设证据条件:即提供能证明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正确的事实依据、逻辑依据;再次是创设真理条件:即将马克思主义学说与学生生活实际发生关联,赋予静态的知识以新的时代内涵,使知识“流动生成”与“意义增值”。学科知识,唯有对学生成长与发展有意义和价值时,学生学习的“自主把舵”,知识的“自我建构”才有可能。
政治课深度教学,教师要提升学生未来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必备的“关键能力”或称之为“核心能力”。我们学科教学所要提升的“核心能力”主要是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是核心能力的“核心”,包括创造力和想象力。问题解决能力是思维能力运作的表征,是思维能力的外化结果,它包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课深度教学,教师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发展以核心素养为根基,又通过具体的学科采用“特定学习方式”培育而成的。政治学科教学要达成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对应思想政治素养的四个要素,就是要培养有信仰的中国公民、有思想的中国公民、有尊严的中国公民、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三、高中政治课怎样实施深度教学
实施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高中政治课深度教学,必须处理好“课改”与“改课”的关系:“课改”解决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改课”是解决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在教学转型中探索两者的契合点,让高中政治课教学呈现出“高效率、高效益和高品质”的课堂新样态。为此,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明晰深度教学的基本理念
通过上文对知识性质、结构等原理分析,有助于确立如下教学思想:零散的知识是构不成能力的;一切学习效能低下的教学,都属于表层教学;教学不能止于知识,而要进入思维。基于此,深度教学应:为意义而教,即学习的意义感,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正确的意义理解,对学习活动、方法具有较高的价值认同,对学习过程有较强参与度;为发展而教,即学习的自我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强调学生自觉建立学习内容与自我人生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的自我反思;为成果而教,即学习的效能感,学习效能感强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活动及其内容具有正确的意义理解,学习过程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体验,有效率、有收获、有成就。
2.把握深度教学的课堂特征
在深度教学的基本理念的引领下,建构起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高中政治课深度教学范式,而这种课堂教学将是:理解性的课堂,不是灌输性的课堂;建构性的课堂,不是接受性的课堂;反思性的课堂,不是表演性的课堂;探究性的课堂,不是纯知识性的课堂。
3.进行深度教学的策略探索
明确什么是政治学科的深度教学和政治学科为何要深度教学,关键是为了采取务实策略用心去推进高中政治学科的深度教学。我们在深度教学的课堂形态转型实践中,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普适性策略:即引领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结构导向学习的教学策略(深度教学的基础性策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深度教学的根本性策略);二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几种教学范式:即单元整体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切块拼接教学(具体的教学范式和方法将在后续的文章中作介绍)。
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高中政治课深度教学,是“真正的教”与“真实的学”的和谐统一。教师的“教”是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学”。它能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知识的建构、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树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能感,给教学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与高效。
参考文献:
[1] 贡和法.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5(5).[2]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 贡和法.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启迪智慧[J].新课程研究,2015(5).[4] 郭元祥.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5] 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6] 王红,吴颖民.放慢知识的脚步,回到核心基础[J].人民教育,2015(7).(本文写作过程中还参阅了郭元祥教授的讲座课件《深度教学:理念与策略》)
(编辑:胡璐)
第五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保华镇发箐中学李菊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根据具体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殊功能确定的。面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改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被确定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为了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的涵义,我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资料形成以下认识。
一、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
最新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而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等特性。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者通过特定学科的学习应达成的反映该学科特质的重要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根据具体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殊功能确定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处于上位,是指向学生整体的全面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处于下位,但同样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是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的重要途径。
二、信息技术学科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较强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之中。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具备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用法,并用来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
信息社会责任指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体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能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一)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围绕任务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通过引领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反映自己的思路,允许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就不同的方法展开讨论和争论。
(二)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通常是以任务驱动的模式展开的,在任务环节的衔接中,尤其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与新的知识产生冲突时,教师可以设计恰当而关键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在有效参与中解决核心内容中的关键问题,加深学生对所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