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有效降低中小学生体育教学中的损伤率
浅谈如何有效降低中小学生体育教学中的损伤率
赵建华
(济源市特钢中学 河南 济源 454685)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这对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是有益的,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中小学生的运动损伤逐年增多,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笔者通过查阅各类资料以及长期的教学经验,找出中小学生运动损伤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对中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活动;运动损伤
引言
体育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学生的喜爱。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中,老师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由于体育活动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对此没有深刻认识,不采取必要的防范教育和预防措施,就可能会发生伤害事故。对学生来说,严重的运动损伤,将影响其健康发育、正常学习乃至今后的工作,不仅给学生身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给其家庭幸福和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带来恶劣后果,可见,学生运动损伤的破坏性是全面而深刻的,如何有效降低体育活动中的损伤率也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1.1 学校方面
场地、器材存在不安全隐患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许多学校体育器材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年久失修又没有及时更换,安装不牢固、放置不合理、场地不平整等,从而造成了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及卫生保健制度不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维修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校体育场地或者破坏体育器材、设备”,然而许多学校场地、器材缺乏管理、维修,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应当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应当适合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和体质健康状况,防止发生伤害事故”以及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根据条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然而,有些学校由于卫生保健制度不健全,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或检查不认真、没有配合治疗,而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1.2 教师方面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指导传授作用。课的组织是否合理,教材选编是否合适,教学手段是否正确,安全措施是否准备充分都会直接影响课堂能否顺利进行。课中出现损伤事故对于教师方面而言,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2.1专业思想方面
对于一位专业思想牢固的体育教师而言,备课、组织上课、课中安全方面都应有充分的准备。专业思想不牢固,上课责任心不强,随便应付一节课了事,不会充分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备教材、更不会在课中做好安全措施,那么课中就容易出现运动损伤。1.2.2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方面
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专业技术不过关,教授的动作出现技术性错误,这样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另外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仅有满腹理论和只会自己做动作,而不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也是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1.2.3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放松活动
教师在课前不应忽视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低温季节,很容易在运动中拉伤韧带、肌肉或扭伤关节。课后的放松练习也不应忽视,很多体育教师上完一节课后,放松活动随随便便,每节课的放松内容相同。而不是根据本课的教材有针对性达到放松的目的,长此下去,疲劳长期积累,特别是局部负荷后没能及时放松、消除疲劳、尽快恢复该部位机能,积劳成疾,就容易形成劳损,这也是运动损伤现象之一,而且比急性损伤更难以痊愈。1.2.4认识方面 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思想麻痹和侥幸的心理,他们认为教学工作已经多年,凭老经验不会出意外状况,从而放松思想警惕,导致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1.3 学生方面 1.3.1学生自身方面
有些损伤是由于受伤害者自身所造成的,主要表现为:身体素质太差或存有生理缺陷而未告诉老师,不能适应正常的体育教学;技术动作不正确或未按教学要求从事超出自己运动水平的练习;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听从老师的指挥,擅自行动或和同学打闹等。由于学生自身原因而造成的运动损伤或伤害事故在体育教学中屡见不鲜,这些事故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给自己的身心带来一定的伤害。因此,要加强运动安全、组织纪律性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1.3.2 其他同学方面
有些损伤是由于其他同学造成的。体育教学中一部分学生缺乏安全意识,不听从老师指挥,我行我素,同学间打打闹闹;不遵守运动规则,动作粗野,严重违犯体育道德;保护与自我保护不到位、不彻底;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没有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投掷练习等,都可造成伤害事故。降低损伤率的措施
根据体育课的任务、目的以及造成体育课运动损伤上升的几方面原因,可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损伤,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学校方面
学校要加强场地、器材的建设,消除安全隐患,使学生有一个安全、舒服的体育活动场所。学校还要制订各种规章制度,如《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制度》,《体育场馆使用制度》等,利用多种形式做安全宣传工作,其形式可以是专题讲座、黑板报、宣传栏。通过宣传使学生了解安全的相关知识,不仅让学生学会运动中的自我保护与急救方法,还要学会受伤后的处理方法与技巧,甚至学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明确哪五种情况下造成伤害事故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要用健全的制度和严谨的工作程序,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2.1 教师方面(1)降低运动损伤的关键在于体育教师,要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保健知识与保护帮助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教育时,要加强思想教育,大力宣传损伤的危害性,引导学生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2)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的内容及运动量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具体情况以及气候条件而定;准备活动要充分,有针对性的,一般要与教材相结合,并加强对易受伤部位的活动;放松活动也应根据本课的教材内容有针对性的达到放松目的。(3)教材的搭配要合理,科学,采用何种组织形式、如何分组轮换或循环练习、队形如何调动、场地
器材怎样准备,事先都应考虑好并加以落实。对练习密度、运动负荷的掌握要尽可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课堂纪律要严格,培养体育骨干来帮助体育教师维持课堂秩序,避免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4)教师传授正确的技术动作,是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体育教师事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动作的易受伤环节所在,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解示范时强化学生自我保护技能的学习,使学生从心理和能力上做好防范准备。(5)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提高关节的灵活和稳定性,使其能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率。(6)加强医务监督,对患有慢性病、发育不良和有残疾的学生,应加强了解和摸底,督促其自我保护,随时注意自己身体状况在运动中的变化。(7)加强课堂常规的规范化教育,要求学生体育课的着装要便于运动,注意场地、器材、设备的保养和维修。掌握各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卫生和体格检查的资料搜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8)当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后,体育教师应立即组织现场急救,必要时送往医院,并及时调查事发情况,查明原因,事后要进行损伤登记,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引以为戒。
2.2 学生方面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要靠师生共同来维护。因此除教师外,学生应该听从老师指挥,必须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要领与技能。在体育活动中遇到意外事故时做好自我保护,同学之间也应学会在练习中给其他同学做保护帮助。在某些练习动作中,应学会一些基本的安全要领与技能,要使保护安全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为,要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躲避危险;还要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持之以恒,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并学会有针对性地锻炼,弥补自己的不足。身体素质提高了,对于完成课的练习,自然也较容易,从而避免了运动损伤的产生;此外,学生还应配合老师做好课前的准备活动和课后的放松活动。这样,才能降低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率。结论
安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但安全不是靠不运动,害怕和躲避得来的,安全是靠爱心,责任心和缜密的工作得来的。为此,科学锻炼身体和注意运动场上的安全,应当引起我们全体师生的高度重视,尽管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锻炼常有损伤现象发生,但只要我们正确对待运动损伤的发生,以积极的态度,采取综合性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意外运动伤害的发生,让意外运动伤害远离我们,就会有效降低体育活动中的损伤率。
参考文献:
[1] 孙尔靖.在体育教学比赛中怎样预防运动损伤[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05-106.[2] 毛振明,赖天德.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和安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2006(6):24-25.[3] 教育部关于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J].中国学校体育.2005(5):14-15.[4] 王苗.石岩.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与风险防范的理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36-40.
第二篇: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剖宫产手术是临床产科常用的手术之一,在解决难产,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产科合 并症,抢救孕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迅速上 升,剖宫产率的上升使母儿近、远期患病率上升。
降低剖宫产例的方法与措施 1.1 宣传教育① 我院妇幼保健科利用办孕妇学校培训班,上街咨询,预诊等为孕妇及其丈夫、家属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剖宫产的利弊,剖宫产不是唯一绝对安全分娩方式。增加孕妇及家属对自然分娩正确认识。② 孕期保健室医护工作者非常注重加强孕期合理营 养指导及体重管理,控制母婴体重过度增长,减少了因巨大儿行剖宫产例数。③ 利用产前检查,住院待产期间通过医务人员一对一的讲解,加强围生期心理护理使孕妇及家属了解妊娠分 娩的生理过程,给孕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1.2 严格剖宫产指征,尽量杜绝无指征剖宫产,如果有以下指征,必须有主治医师核实剖 宫产指征后汇报科主任同意方可行剖宫产术,① 难产:骨盆狭窄,头盆不称,巨大儿,胎头位置异常,产程异常等;② 胎儿宫内窘迫经对症治疗无好转者;③ 疤痕子宫;④ 妊娠并发症,合 并症;⑤ 胎位异常(横位、臀位足先露、臀位臀先露体重必须大于 3000g);⑥ 社会因素:高 龄初产,珍贵儿;⑦ 其他:包括胎膜早破,过期妊娠,羊水过少。1.3 严格剖宫产手术准入制①
实行手术医师分级管理加手术权限 限制。将剖宫产列为三类手术,有指征的剖宫产术前必须有主治医师核实剖宫产指征,并汇报 科室主任同意后方可进行手术准备,必须有主治医师亲自参加手术。② 对于无指征要求剖宫产 孕妇,实行一对一逐级教育宣传,先由责任护士,责任医师宣传剖宫产的利弊,近、远期并发症,如果孕妇及孕妇家属仍要坚持要求剖宫产,必须汇报科室主任,最后由科室主任决定是否执行剖宫产手术。
2. 对于有指征剖宫产术前未讨论汇报,医护质量活动会上通报批评,并要求手术医师写出情况说明,下步改进方法。总之,剖宫产手术只是一种助产的手术方式。是解决难产和母儿并发症的一种手段,使用正确可挽救母儿生命,保证母婴安全,但终究不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理想和完美的分娩方式,而且剖宫产率上升使母儿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因此,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是遵循自然规律,回归自然,保证母婴安全的重要措施,只有加大宣传力度,使医务人员和孕产妇及孕产妇家属对剖宫产术后各种并发症及近、远期不良影响的认识,提高医护人员阴道助产水平,提高服务能力,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逐步开展一对一陪伴分娩,减少孕妇及孕妇家属对自然分娩的恐惧感,通过医患双方,社会的共同努力,最终是能达到有效、合理地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体育教学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对在校的学生来说,体育课也许是他们最主要的运动时间。由于缺乏对体育基本知识的了解,因此,他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容易导致身体的一些部位受到损伤,严重者甚至导致终身遗憾。
教师在教会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在运动中保护自己,预防运动损伤。如何教导学生保护自己预防运动损伤,笔者根据几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加强思想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上课前无心听教师讲的安全措施,练习时往往由于技术较复杂或难度较大而造成损伤。教师平时应加强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长期给学生灌输安全意识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练习时集中精力、注意安全的意识,并使之强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在上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安全上的隐患应及时地让学生知道。在课前的热身运动中,一般学生会对其产生一些不理解,为什么每次都要做这些无聊的事,这时就应该讲解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在其中插入一些预防运动创伤的知识。在遇到下雨等上室内课的时候也应该经常讲解发生运动受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结合学生、学校的实际,运用各种途径、方法大力开展学生安全教育。
二、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掌握学生状况
教师要首先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学生病史状况,以便确定参加锻炼的禁忌症,掌握哪些学生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等第一手资料,以便在教学中注意这些学生,以免发生意外。例如,患心脏、肾脏病者不宜参加剧烈体育锻炼,如比赛、快跑等。
特别是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缺乏语言表达能力,不适合此运动,身体不适但碍于“面子”不愿告诉老师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面部表情,必要时进行劝导,要及时和这些学生沟通或者通过家长的反映,进行辅导,以免发生意外。这类学生我就碰到过,她原来身体健康,在课前也没有告诉她身体不适,但在练习中发生了意外,下课后她才告诉我她近来身体一直不适,但碍于“面子”就没有告诉我,教育后她也知道自己的错。但从这件事后,我就对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都进行了解掌握,再也没有出现过同类问题。
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就是使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过渡到紧张活动状态,使身体器官和肌肉组织能够达到锻炼的基本要求。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根据锻炼内容或比赛项目而定,既有一般性又有专门性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根据学生特点,气象条件和锻炼或比赛情况而定。一般兴奋性低,锻炼者水平较高,运动时间短的项目或天气寒冷等,准备活动强度可稍大,时间稍长。相反锻炼者基础差,运动时间长或天气炎热,准备活动的强度宜小,时间可短些。总之,准备活动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异常
准备教学内容要合理,难度要适中,合适的难度会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有利于他们身体素质的发展、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学生练习没激情;难度过大,学生没信心,易受伤。所以内容准备要根据实际,科学合理安排。
教学中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主要手段。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会引起学生厌学心理,容易引起意外事故;不合理的组织更是引起以外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练习前抛实心球时,学生间距不够或不在口令下统一进行,很容易发生事故。
学生之间有较大差异,教师不要统一要求。有些动作也许对于一些体育有专长的人来说很容易,但是对于体质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就很难,不安全的因素就多了一分。这时就要求教师个别对待,在教学目标与要求方面应有所不同,采取合理有效的组织方法带领学生学习和体验,更要密切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生面红耳赤,大口喘气,满头大汗,说明运动负荷大了,应立即调节,采取减少练习次数,降低练习强度,缩短练习时间和距离等措施。如个别学生面色发白,虚汗满面,走路摇晃,说明他体力不支,应让其休息,并注意观察他的变化;在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特别应注意学生的身体变化,此时学生大都是腹空肚饿,精力体力均不充沛了,所以要控制运动总量。所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保证教学正常安全进行的重要手段。
五、即时有效的放松整理。
锻炼后,要注意做好整理、放松活动,及时消除疲劳;进行自我或相互按摩。注意保暖防止风寒侵袭;更不能用冷水浴,用温水浸泡,有益于消除运动疲劳。如发现身体异常,立即报告并尽快去医院治疗。这样有利于促进身体的恢复,以便迅速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六、课前要检查场地器材
场地是一堂实践课进行的必要条件。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还有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和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等等。
上课前老师要检查场地器材,特别是要检查器材的摆放是否合适,例如: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作标志物,尤其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让学生绊脚,更甚者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此外在投掷课后不宜将危险器材如铅球、铁饼、标枪等随意摆放在操场上,以免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学生因好玩致使人身伤害。
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时常出现,为此平时要以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教育,增加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遵守体育卫生要求的自觉性,教师要认真做好运动场器械设备的管理,从而使体育教学中的损伤减少,让体育的真正作用得到发挥。
第四篇:降低产销差率 提高有效供水
降低产销差率 提高有效供水(水务民生
政务参考)
[日期:2009-07-09]
产销差率是指供水总量和有效供水量之差与供水总量之比。
产销差率=(供水总量-有效供水量)/供水总量×100%。产销差率是一个体现供水企业产、供、销、建、管、修全过程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指标。由于技术、设 施、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产销差率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扰水务公司的突出问题。国家规定的管网漏失率标准为12%,而近几年水务公司的产销差率一直在36% 左右,超出国家规定标准24%。按公司年供水量4800万立方米计算,每年漏失的的水量达1700万立方米。按公司目前的供水成本1.115元计算,产销 差率每下降1%可减少无效供水48万,可节约供水成本54万元,如果产销差率下降10%,一年可节约供水成本540余万元。由此可见产销差率直接关系到公 司的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益。
一、影响产销差率的几种因素:
1、管道陈旧漏水严重。由于焦作市老城区的管网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主要为铸铁管和钢管甚至还有一部分水泥管。这些陈旧的管道承担着老城区的 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供水,使用年限已达50多年,管道年代久远,陈旧腐蚀,管道跑冒滴漏严重,渗漏量相当大成为管网漏损的主要原因。2008年仅管网部 探漏组探明的DN50以上(含50)管道漏点55处,合计每小时漏失水量136立方米(不含维修中心自查和用户举报),主要集中在解放、山阳辖区。今年,解放所和山阳所实行分区计量后,其产销差率分别为50%和40%。
2、抄表准确率和抄表及时率。
抄表准确率方面。一是个别抄表员责任心不强,未将二、四次水表查抄工作落实到位,存在人为估表的现象,并且由于查抄工作不到位致使有些故障水表未能及时发现和更换造成水量损失;二是水表井被占压、填埋、污水淹等原因造成此类水表被长期估抄。
抄表及时率方面。由于新装水表竣工后,从竣工图纸绘制、水表验收、到移交供水所抄表收费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在这期间是水表监管的盲区,极易被一些非法用 户钻空子。如2007年新华南街平房区水网改造时一用户的水表装上后由于其表后管道漏水,2天时间就漏水200余立方米,该用户将其管道修复后私自将水表 进行了更换,以逃避漏水水费。
来源:水务公司民生政务工作
室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3、维修及时率。
对爆管和漏水管道的维修是否及时也直接影响到产销差率。以DN100管道断裂漏水量10立方米/小时为例,提前和延误一天修复可减少和增加漏水量240立方米。
4、管网压力的科学合理。
由于焦作市地势北高南低的原因以及水务公司铺设的供水管道使用的管材有铸铁管、钢管、水泥管、玻璃钢管等种类较多,各类管材的耐压程度不同,所以将管网压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减少爆管的几率和暗漏、渗漏的水量损失也是降低产销差率的重要方面。
5、管道安装施工质量。
管道安装施工中基础处理不当,管沟不平,造成管道沉陷或沉降;夯土不实,回填土未分层填埋和夯实;管道接口质量差,橡胶圈、接口承插安装不到位等;管道埋深未在冰冻线以下致使管道冻裂造成漏水等原因,也极易造成管网的漏失。
6、偷水盗水和损坏供水管道造成水损失。
由于水价的上调和供水法规对偷盗自来水行为和损坏供水设施的制裁力度不够,造成偷水和损坏供水设施的现象较多。一些用户采取私自在供水管道上接管、将水表 倒装、拨表、开启消防栓等方式盗水;一些施工单位野蛮施工损坏供水管道造成漏水。今年2月份中站一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将DN400供水管道挖断造成数千立方 米的水量流失。
二、降低产销差率的措施和方法:
1、更换老化管网。公司定期组织管网部、维修中心、调度中心、用户服务部等相关部门评定分析老化漏水严重和抢修频率高的管段,制定管网改造更新计划,结合城市道路改造和居民区迁改造,废除一些漏损严重的陈旧管道,采用新型管材对旧管网进行改造。
2、提高抄表准确率和抄表及时率。
1)、加大对大用户水表跟踪查抄力度。对大用户水表的抄表质量、抄表环境、水表运行状、供水设施情况进行全面的跟踪查抄。对查抄中发现的故障水表、大马拉 小车水表、阀门漏水、占压表井、水表井盖损坏、丢失,水表地址信息不详等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水表计量的准确性和供水设施的完好,改善抄表环境。
2)、加强拆迁区用水管理。旧房拆迁时,往往出现水费难以回收、水表丢失、管道漏水严重等问题。对此要积极与开发商进行沟通,采取“提前介入、实时跟踪、广泛宣传、现场办公”的方式,做好水费回收、水表拆除、断堵废弃管道等工作,杜绝漏水现象,减少公司的经济损失。
3)、消除水表监管盲区。一是缩短新装水表从竣工验收到抄表收费的时间周期,做到当月装表次月抄表收费;二是把好验收关。对于验收不合格的水表不予通水; 三是对于验收合格的新装水表在未向供水所移交期间安排专人对水表进行跟踪管理和定期查抄,防止了此类水表的水量损失。如:去年在对焦南歌乐苑饭店、惠利家 超市、西苑小区建筑工地的新装水表查抄时,发现该三块水表的用水量较大,便协调相关单位及时向供水所移交水表资料,使供水所当月抄回水量1万立方米。
3、勤查快修,保障维修及时率。一是加强管线巡查,增加管线巡查频率;二是增添先进的探漏设备,加强对管网漏点的检测,对于管网漏失严重的解放区、山阳区可聘请专业的探漏公司进行探漏以提高探漏效率;三是保障抢修效率,坚持反应快、出动快、抢修快,减少爆管造成的漏损。
4、科学调度管网压力。建立完善、高效的调度系统,科学均衡的进行供水,既能让广大用户享受到充足的供水服务压力,又能减少因管网压力过高诱发的爆管故障。
5、规范施工质量。在管道施工中做到科学设计、严格选材、精心施工,确保供水管网设计合理,管材材质优良,工程质量完好,严格验收,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坚决限期进行整改,从源头上把住供水管网漏失关。
6、加大供水稽查力度。一是对偷水、转供水、擅自改变用水性质和破坏供水设施的行为积极进行查处,规范用水秩序;二是加强对公司内部员工违规违纪行为的监督和检查;三是坚持实行举报盗用水和破坏供水设施奖励制度,提高广大用户和公司员工举报偷漏水的积极性。
总之,降低产销差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从出厂水流量计、贸易结算水表、各类管材、阀门的采购、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到抄表、复核、稽查、换表等各个 环节人员都应为降低产销差而尽职尽责,同时公司还应针对每一环节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奖罚办法。只有职责明确、措施得当、奖罚分明、持之以恒,我们的产销 差率才能大幅度降低,我们的企业才能健康、持续、高速的发展。
小议产销差率的控制 期刊号:衢水通讯111期 作者: 点击:52663
所 谓的供水产销差率,也称为“未计量水百分率”,供水企业提供给城市输水配水系统的自来水总量与所有用户的用水量总量中收费部分的差值定义为产销差水。即 率=(供水总量-售水总量)/供水总量*100%。产销差率在使用上简称为产销差,它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公司的管理水平,也间接反映了一个公司的经济效益。引起产销差的原因,主要有
1、计量不准,包括用户终端计量水表和水厂的出厂水流量计;
2、供水管网陈旧老化,布局不合理、爆管、漏水严重;
3、未计 量用水的存在,含市政、消防、绿化、环卫用水;
4、误抄、估抄、漏抄现象的存在;
5、用户私自乱接供水管道、水表倒状等盗水现象存在;
6、吃滴水用户存 在。因此,为降低供水成本,我们应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一、完善水厂出厂水的计量管理
1、在现有水厂计量设施的基础上,采用便携式流量计对输水管线的流量计进行精度标定。
2、采取每一年标定一次的方式,随时修正出厂水流量计的计量误差。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现有的计量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出厂水计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强化用水计量管理工作
1、加强用户水表的管理与抄收工作。
(1)用户计量收费水表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表,进一步完善对水表进行强制性检定和定期强制性更换的工作。同时,水表档案室应建立完善的用户水表使用、更换情况档案。
(2)对大口径水表(DN50以上)、重点大用户加大查表力度,增加查表次数,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3)表径偏大、用水量与表径明显不符的水表,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进行更换。(4)提高抄表人员的素质,杜绝出现误抄、估抄、漏抄等现象。
2、加强其他用水的计量管理。
(1)加强对消防用水的计量管理,除公司和消防部门外任何人不得动用消防栓。严禁从消防栓接水供绿化、道路冲洗、洗车等行为。
(2)新旧管道碰头开口、撤换水表阀门、管道维修抢修等需要放空管道时,技术、施工部门应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尽量减少放空管道水量,以减少不必要的水量损失。
(3)对因机械外力和外部其他原因造成的突发的漏水事故进行处理时,追加罚款和追缴水费分别计费,已经追缴水费的漏失水量要从总损失水量中扣除。
三、加强供水和管网管理
1、加大供水稽查力度,严厉查处各种违章用水行为,杜绝出现私自增设加压泵加压,私自开关阀门减压等违章用水行为。实行举报违章用水有奖制度。
2、对用水大户建立定期跟踪检查走访制度,了解用户的生产状况和用水变化情况,分析用水量的变化规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
3、新建管网的管材选用、接口方式的确定、基础的处理等应当充分考虑日后的维修管理,同时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尽量减少因施工质量差而导致的管道断裂漏水现象。
4、加强供水管网的日常巡查工作,加强对阀门的维护保养工作,减少跑、冒、滴、漏现象。特别是加强对排污阀的管理,杜绝出现人为造成的跑水事故。
5、在满足用户水用的前提下,适当控制管网压力,避免出现因水压过高而造成的漏水、爆管事故。
6、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管网改造工作,制订城区管网改造计划,逐步废除、改造超期服役、存在严重漏水隐患的城区管网,减少漏水量,提高供水系统的可靠性。
7、主动积极检漏,建立快速有效的漏水反映机制,有力、有效地开展巡线、探漏、检漏工作,要有制度、有计划、有数据、有依据地组织进行。杜绝明漏,尽量查找暗漏,并有泄漏原因分析、漏量的测定和认定。对于各种的漏水事故和形成时间较长的暗、明漏水点的维修,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完不成的要注明原 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目前我公司的产销差居高不下,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因此,控制产销差,可以增加企业收入;减缓对供水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从而减少投资及操作成本;提高供水质量,供水效率,提高供水连续性;提高用户服务水平;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第五篇:体育教学运动损伤
自从事体育工作以来,我发现周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过运动损伤。据统计,在十名运动员中曾经因运动而受伤的有六名,这使得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加以重视。我想就如何预防运动损伤这个问题与同行们做个初步探讨:
运动损伤,是体育学科中又一个新的代名词,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为什么会发生运动损伤呢?原因很多,可分为直接原因和诱因。其中直接原因有: 思想上不重视,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技术上的错误:运动负荷较大;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组织方法不当;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场地设备的缺点;不良气候的影响九种。诱因有: 各项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局部解剖的生理特点两种。
1.常见运动损伤种类:青少年学生运动损伤发生概率最高的是软组织挫伤,其中以肌肉挫伤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韧带扭伤、肌腱拉伤、骨折和脱臼、震荡性损伤及其他损伤。皮肤擦伤也占较大比例。运动损伤的部位大多集中在四肢,以踝关节周围的损伤比例最高。其余部位依次为膝关节,手、脚、大腿、小腿、腰等。我们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挫伤、肌肉损伤、关节韧带损伤、腱鞘炎、骨骺损伤、髌骨劳损、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脑震荡等。因此, 运动损伤的预防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2.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
(1)运动损伤因性别呈现差异。男生的运动损伤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即使在同样的体育活动中,男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也高于女生。由于男女生在生理、心理特征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男生多喜欢参与凸显对抗性的体育活动,相反女生体育活动集中在体现个性的娱乐性体育活动。高对抗性意味着运动损伤的概率升高。
(2)运动损伤发生概率与年龄成正比。多项调查表明,个体年龄越大,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就越高。一般而言,伴随年龄成长,个体可参加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性体育活动的数量和种类呈增长态势,这决定了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升高。有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运动损伤的人数是小学生的2倍,14岁以上的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比例明显增高。
(3)运动损伤与运动项目的种类密切相关。从事的体育运动种类是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有调查表明,篮球、足球、田径项目是青少年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的项目。排球、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项目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球类、田径运动易于开展且受到学生喜爱,但其强度大,对抗性强,要求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易发生运动损伤。
(4)运动损伤在一年中呈现出不同特点。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3~5月、10~12月是青少年学生运动损伤的高峰期。原因基于两点:一是此时间段气温相对舒适,多有春季、秋季运动会等学校的体育比赛安排,青少年学生易于疲劳;二是气候冷暖交替对青少年学生生理的影响较大。3~5月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骨骼肌存在不同程度的僵硬状态;10~12月由暖变冷,气温下降,肌肉的粘滞性增加,准备活动不充分,就易发生运动损伤。
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我们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 增进身心健康, 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如果在体育锻炼时, 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 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 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 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 青少年学生常见体育运动损伤原因分析,造成青少年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五个方面。
1.气候、运动场地、运动器械差等导致运动损伤易发生
气温过高,人易发生中暑和疲劳和肌肉痉挛或虚脱;气温过低,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下降容易引起肌肉拉伤;光线不良、刮风等影响视力,易导致运动创伤。运动场地不够平整,跑动时易扭伤或跌倒受伤。地面过硬,足、腿及膝部所承受的撞击力大,容易发生慢性损伤。运动器材差影响技术动作的完成,造成动作变形,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2.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安排不合理易导致损伤
运动强度可分为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绝对强度,是指机体所承受的物理负荷量。相对强度是根据个人最大摄氧量百分数或最大心率百分值等生理指标来反映某一负荷量对身体的刺激程度。应根据体育运动人员训练水平和身体状况确定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安排。如果身体素质、动作技术都难以达到动作要求,损伤就会随之出现。
3.运动组织者对运动训练的专业常识缺乏了解
如果缺乏运动训练和预防运动损伤的专业知识,且发生损伤后不能及时救治处理和分析损伤发生原因,损伤事故时有发生便不难理解。
4.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不做准备活动或者准备活动不充分所致的损伤
很多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前缺乏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没有做或者没有充分做必要的准备活动,不能准确掌握运动要领和运动规则,造成运动损伤。有调查研究就显示由于思想松懈、安全认识不够造成的运动损伤占到了26%的比例。
5.缺乏运动,身体素质差造成损伤
对于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或者超重肥胖的学生,运动强度一大,就容易出现损伤。此外因技术动作不正确而出现的运动损伤也非常多。
三 青少年学生常见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
根据青少年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对症下药,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预防:
第一,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动性,加强专业化建设。课堂是青少年学生学习运动要领和运动损伤预防处理的重要场所。体育教师除了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外还要备好预案,做好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 运动训练和比赛中, 克服麻痹思想, 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对可能会发生的安全隐患、采取的安全措施,都做到心中有数。课上的组织方法、练习手段、运动量的大小和强度、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都应与学生实际相符合,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第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研究教材,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全面训练和基本技术教学。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要运用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基本技术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跑、跳、投等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体育活动的安排,避免单一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量较大。对于较活跃的青少年来说,即使身体出现疲劳时,仍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教学训练原则,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加。在学习新动作时,要注意正确示范,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强度和重复练习次数等要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加强易损伤部位的力量练习,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根据学生运动损伤经常发生的部位有的放矢,加强锻炼。通过提踵、足内外侧行走等重点训练膝、踝、腰、手腕及指关节,注意全身肌肉的协调发展与提高。
第三,剧烈运动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课的内容相似。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气候条件和教学训练而定,一般认为,兴奋性较低、锻炼基础或训练水平较高、运动持续时间较短或天气寒冷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相反,对于年龄小、基础差的学生在运动持续时间长或天气炎热时,强度宜小些,时间短些。准备活动结束距正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1-4分钟为宜,在运动中若间歇时间过长或教学训练专项时,都要补做准备活动或补做专项准备活动。
第四,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例如,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加强腰背肌训练外,还应加强腹肌力量训练,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为预防股后肌群拉伤,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练习等。
第五,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保护在器械体操练习中十分重要,它是一项复杂多变、空中动作较多的项目,很容易发生技术错误或失手跌下,尤其是处于身体发育期的青少年,肌肉力量弱,判断和控制能力差,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都应有人保护和帮助。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应该掌握自我保护办法。例如,身体失去平衡时,要立即向前或后跨出一步,以保持身体平衡;当人要快要跌倒时,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顺势滚翻,不可直臂撑地;从高处跳下,用前脚掌先着地后屈膝,以增强缓冲作用等。
第六,重视体育教学和活动的规范化,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和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作为中小学,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学、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实现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重视对学生运动安全、损伤预防等专业知识的培训。注重对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逐步配备、要认真做好场地、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具的管理和安全卫生检查。对已损坏地设备及时维修,禁止穿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平时要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遵守体育卫生要求的自觉性。完善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场地器材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场地器材问题而导致的运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