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调查问卷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本问卷旨在了解你的一些基本学习情况,以便于我们在研究之后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改进学习。所有的题目仅作为我们研究使用,不会和你们的学习成绩有任何联系。希望你能根据自己的经历,如实填写,你的意见将会成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况,以及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的重要依据,感谢你的参与和配合!
你所在的年级是: 年级
1.你愿意主动举手发言并希望老师让你回答课堂提问()A是 B否
2.你的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较多的采用方式是()A自问自答 B师问生答 C生问生答 D生问师答 3.在课堂上,你最喜欢哪种提问方法?()
A 老师按成绩提问 B 老师按小组提问 C 自由提问 4.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你希望采用的回答方式是()A个别答 B齐答 C 无所谓
当课堂上老师提问听不明白时,你会怎么做?()A 自己思考 B 问同学 C 问老师 D 不管它
5.课堂上,老师给你们留出提问时间的机会()A经常 B较少 C几乎不
6.对于课堂提问,你属于以下哪种情形较多()A有欲望并主动提出问题 B有欲望,但不敢提问
C想提问,但没有机会 D老师没有要求我们提问 E不愿意 7.老师设置的问题,你经过探索,思维能力进步情况()A有极大的提高 B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C没有一点提高 8.希望课堂上要求被回答的类型()A自己组织回答 B老师说前半句,学生说后半句 C选择性问题,只要求回答是或否或者是这个是那个。9.你希望在你回答时,你数学老师的反应是()A经常简单赞扬 B经常简单赞扬,加以点评 C重复你的回答,加以表扬 D不太赞扬 E经常给予批评 10.你希望在你回答出现错误时,你数学老师是()A打断你的讲话,及时纠正错误 B请他人回答 C重复你的错误,提醒注意,引导你自我修正 D延长等待时间,期待你自我修正 E给出部分正确答案,希望你补充其余答案 11.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A老师启发问题提出者自己找出答案 B老师自己回答 C几个同学回答后再总结归纳出答案
12.如果你认为老师的提问很枯燥,主要原因是()A 老师的提问内容我听不懂 B 老师过多的提问和讲解,形式太单一 C 老师的提问语言太乏味,缺少吸引力
13.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数学老师是什么样的?你觉得他在课堂上如何提问才能真正的帮助到你的数学学习?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报告
发布:金朝东 时间:2012/5/12 20:36:59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
论:
0
1052 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报告 贺兰四中数学课题研究小组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研究这一课题,能对全校初中数学实施新课程的教与学状况有一个清晰地了解。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找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我们的新课程教学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没有大的、质的突破。课堂教学仍然出现了数学味不浓、满堂灌、忽视人脑及老师等新的问题。所以我校申报的课题《新课程实施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结合课题,我们课题组于2011年9月份对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情况,从而推进我们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贺兰四中七、八、九年级学生
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现状学生调查问卷(1)
贺兰四中数学课题组 负责人:金朝东
亲爱的同学:
我们这张问卷主要是为了解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现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问卷不记名,不评分,不涉及具体的老师,你可以放心并真实的回答,谢谢你的合作!
1、课堂上教师经常指名哪些学生回答()A、成绩好的 B、中等生 C、差生 D、其它
2、你在小组讨论中担任的角色()A、主角 B、配角 C、从不参与,听听而已
3、老师对回答错了的学生一般态度是()
A、鼓励 B、讽刺 C、置之不理
4、遇到学习困难时最先想到的是()
A、老师 B、同伴 C、家长
5、你认为现在的课堂气氛怎样()A、宽松平等 B、有些沉闷 C、没有趣味
6、你认为学习快乐吗?()A、快乐 B、有时快乐 C、不快乐
7、你认为老师喜欢你吗?()A、喜欢 B、有时喜欢 C、不喜欢
8、你能经常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喜悦吗?()
A、经常 B、有时 C、从没有
9、课堂教学中你有机会评价老师的教学吗?()
A、有 B、没 有
10、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吗?()
A、能 B、不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2)
亲爱的同学:
你好!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以便于我们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将该问题反馈给一线教师,让一线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调整与改进,促进我校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组织了这一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的支持与协助。本次调查不用填写姓名,所有问题只用于统计分析,你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个问题所给出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或在“ ”中填写。你的回答将代表众多和你一样的贺兰四中全体学生,并将对改善我校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衷心感谢你的支持和协助!
祝你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贺兰县第四中学数学学科组
2011年9月21日 基本信息: 年级: 性别: 年龄:
以下问题均是在数学这一学科的范围下进行的,请你认真填写: 1.通过教师的教学,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2.通过教师的教学,培养了自己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3.通过教师的教学,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自己的思维更加开阔,创新意识得以提高。(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4.通过教师的教学,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5.通过教师的教学,学会了主动思考,探究问题。()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的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关注到大多数学生。()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8.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集体回答的较多。()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9.参与了课堂中的活动后,我收获很大。()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10.课本的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很吸引人。()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11.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没有一点关系。()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12.课本内容体现了学科的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联。()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13.对于课本中安排的活动,我。()
A每个都做 B有选择地做 C做了大部分 D做了少部分 E基本不做
14.课本中的插图或照片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知识。()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15.课本中的语言简练、明白、生动、通俗易懂。()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16.课本中的习题太少了。()
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17.课本中的习题太容易了。()
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18.老师布置日常家庭作业数量太少了。()
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19.我总能主动去学习数学。()
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20.课堂上,教师能用多媒体设备或教学用具助我理解。()A完全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确定 D比较不符合 E完全不符合
21.你的老师在使用教材时。()
A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 B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加或删减 C根据实际
情况,变动教材顺序 E其他 你阅读课本的时间在。()
A老师讲课之前 B上课时 C课后,做作业前 D做作业不会时 E复习时 你在预习时看懂课本的程度。()
A完全看懂 B基本看懂 C大部分看懂 D少部分看懂 E基本看不懂
24.你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
A老师讲,学生听 B通过向老师提出问题来学习C利用多媒体等进行交流和学习
D小组同学在一起讨论来学习E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25.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采取的学习方式。()A看课本 B与老师讨论 C与同学讨论 D查阅网络 E查阅参考书
26.你在学习数学时,持什么态度?()
A兴趣浓厚,十分想学 B有兴趣,愿意学 C没有兴趣,不想学习D毫无兴趣,不愿学习
27.我喜欢的老师是怎样的?()(可多选)
A.幽默、风趣 B.一讲到底 C.一堂课全让我们自己学习D.不拖堂
E.耐心辅导学生 F.采取各种方法激发我们学习积极性
G.经常用电脑给我们上课 H.作业少
28.你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结果统计表 统计人:崔杏 王少杰
根据贺兰四中学生在两张问卷调查反应的情况,现对调查表进行统计,算出每题选某一项的同学人数及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制成如下统计表。七年级110人,八年级102人,九年级
90人 调查结果分析
(一)总体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们努力将课改的新理念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但是大部分课堂仍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因为学校、家长和社会看的是升学率。于是学生和老师加班加点,重复练习,打疲劳战,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结果家长、老师和学生都痛苦不堪。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有效建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得不到明显提高。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有效教学,创设有意义、有效率的问题情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习兴趣等方面。
(二)存在的问题
1、情境创设不当,缺乏针对性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创设情境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缺少针对性,失去了应有的价值。2010年我们到银川唐中旁听了全区优质课评比,其中有一名来自灵武的老师讲分数这一节课。他是这样引课的: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分期分批固沙造林,一期工程计划在一定期限固沙造林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结果提前4个月完成任务。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顷?
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如果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公顷,那么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要____________个月,实际完
成一期工程用了____________个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
接着我们来做一做
(1)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__________度。
(2)一箱苹果售价a元,箱子与苹果的总质量为m kg,箱子的质量为n kg,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多少元?
(3)有两块棉田,有一块x公顷,收棉花m千克,第二块y公顷,收棉花n千克,这两块
棉田平均每公顷的棉产量是多少?(4)文林书店库存一批图书,其中一种图书的原价是每册a元,现降价x元销售,当这种图书的库存全部售出时,其销售额为b元。降价销售开始时,文林书店这种图书的库存量是
多少?
通过上面的式子,同学们自己总结一下什么是分式?分式有哪些特征?
这位老师单引课就用了20分钟,后来老师准备的拔高题和小结都没有时间讲。学生本来就不擅长做应用题,而且这节课的重、难点不多,只是掌握分式的概念和理解分式的意义。相对于一节课40分钟而言,用一半的时间才将新课的内容“千呼万唤始出来”,实在没有必要,也没多少价值可言。我们的情境必须有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铺垫性的特点。避免有些应用无效的情境设置,这种情境设置不但淡化了教学内容,弱化了学生思维,还有一种画蛇添足的现象。在设置情境时要思考: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特别在设置时要有效率观。若花了很多时间才能达到效果的情境设置宁可不用,以免降低课堂效率。所以,创设情境不宜过多,过于展开,用时也不要太长,以免冲淡主题。
2、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老师从“满堂灌”到了“满堂问”,应该说这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满堂问”绝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课堂提问的功能是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使学生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我们学校有一个老师在讲公开课的时候,一节课共提问了50几个学生,表面上看是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但实际上老师提的大部分问题问得毫无张力,太过琐碎,没有给学生留下回旋的空间,留下腾挪的余地,当然学生的思维也就缺少弹性的空间。为此,老师要把握问题的起点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得到。再者问题要有层次性,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多角度的探究。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最多的是中等生和尖子生,对差生的提问较少。比如调查问卷(1)中的第一题,课堂上教师经常指名哪些学生回
答:()
A成绩好的 B中等生 C 差生 D其他
三个年级中选C的是27.11%,其实,学困生更应得到老师的关注。
3、合作探究追求形式,不重实效
调查问卷(1)中的第二题:你在小组讨论中担任的角色()
A主角 B配角 C 从不参与,听听而已
选B的是45.07%,选C的是17%。新课程实施后,课本中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题目。但是,在某些老师的课堂上,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引导和点拨,师生之间的交流停留较低的层次,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往往是各说各的,更有甚者说闲话,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处于一种缺乏指导的自由放任的状态,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悠闲,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也只有一两个学生,永远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搭车,从而使得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结论脱节,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我们学校的杜旭老师讲过一节很精彩的公开课:《一定能摸到红球吗?》,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问学生:种子种到土里一定能发芽吗?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前后四个人讨论。同学们热情很高,每个人都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不随波逐流。有同学说不一定,如果不浇水,种子就旱死了;有人说如果这是一颗煮熟的种子呢?也有人说如果把种子和空气隔离,种子就不会发芽„„同学们的热情空前高涨,积极性全都被调动起来了。杜旭老师在这节课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到了不唯书,不唯师,灵活处理教材,依据新大纲、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改革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树立了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4、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化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态度的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师评价是“中药的引子”,也是化学的“催化剂”。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开放性的评价,其评价主体是多元和立体型的。在学生为主体的今天,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观产生误解,开始走向了另一极端,把评价重量的砝码压在了“以学生为主体”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评价”作用。这也是很不理智的,将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也有的教师教学评价指向不明确,如课堂上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都用“很好”等鼓励话语来评价,给其他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带来干扰。教师的评价要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正确点加以肯定,对不足之处也要指出并加以引导,否则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就会发生偏移。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希望评价的手段能对全体学生有感触,有体悟,有启发,有反思、有促进,有发展,这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三)解决策略
1、正确处理好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是教学系统中的条件关系。教材是教师的教学用材、研究用材、发展用材。教材是有限的,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开发、使用是无限的。教师要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研究教材体系及相应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灵活地把握和驾驭教材,能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把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重新整合,甚至可以创造性地改造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传递者和执行者,更是教材创新的开发者。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行为。调查问卷(2)中,21题:你的老师在使用教材时,_____()A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B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加或删减C根据实际情
况,变动教材顺序 D其他
选A的有20.53%,选B的有47.68%,选C的有20.53%。可以看到还有一部分教师没能灵活的运用教材。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整式》中,教材首先给出了整式产生的背景:
1、一个塑料三角尺如图所示,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
2、小明房间的窗户如图所示,其中上方的装饰物由两个四分之一圆和一个半圆组成(它们的半径相同)
(1)装饰物所占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2)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 我班的学生大多数不喜欢做应用题,他们对应用题有恐惧心理。所以我在讲这节课时,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我在黑板上写了若干单项式,多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判断,最终得到定义,教学效果显著。等这一章小结复习的时候,我们回过头处理,就不觉得很难了。
1、设计趣味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查问卷(2)的26题:你在学习数学时,持什么态度?()
A兴趣浓厚,十分想学 B有兴趣,愿意学 C没有兴趣,不想学习D毫无兴趣,不愿学习
七年级学生选A的有31.11%,选B的有33.33%,选C的有33.33% 从选C的比例上我们可以看到,新入学的七年级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这是非常可怕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一定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由于数学课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问题联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生活热点、焦点问题,如果老师能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理解这些生活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就会大大提高。
例.250是多大的数?直接提出这个问题学生不一定关心。怎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呢?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师:“用一张报纸对折50次,你们想想大概多厚?”
生:“怕有几尺厚吧。” 师:“差远了,你们往多的地方想。”
生:“能有几丈吗?” 师:“再大胆些。”
有的学生怯生生地说:“总不能有几千米高吧?”
师:“你把对折50次以后的这叠纸放在地面上,另一头就远远超过月球了。也就是说,今
天晚.......们可以顺着它爬上月球。”
学生在疑惑中开始了指数的学习。通过对指数式的计算,学生发现这叠纸的高度竟是到月球
距离的几百倍。
有一次我听一位九年级老师讲相似图形。他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十九世纪阳光明媚的一天,一位数学家旅行到了埃及金字塔脚下,得知村里教堂的神父出了这样一则告示:能测算出法老胡夫金子塔(最高的一座)高度的人将得到神父重赏,当时还没有人能得到这份重赏。这位科学家略一思索,马上胸有成竹地表示能迅速地得到答案。他叫人找来一根竹竿、一根皮尺,把竹竿插在地上。在阳光的照射下,竹竿拖出一条长长的影子,他用皮尺量出了竿长和影长,然后又量出金字塔的影长。不一会,他就准确地报出了金字塔的高度。终于得到了神父的重赏。听完故事,学生都用惊奇和疑惑的目光注视着老师,似乎在问,这种简单的办法怎么能测算出那么高不可攀的庞大建筑的高度呢?老师在学生殷切的盼望中说:“大家别急,通过本章的学习就会彻底明白上述问题。并且你们也会像科学家一样测算出学校旗杆的高度或其他高大建筑物的高度。”学生听了这些兴致大增,对本节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概率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摸奖游戏”。游戏规则是:一个盒内装有10个红球和10个白球,共20个球。每次游戏从盒中摸出10个球,摸出的红球每个计10分,白球每个计5分,再累计摸出的10个球的总得分。由老师坐庄,得分及输赢情况
如下表:
得分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输赢 +50 +5 +1平-1-1-1平+1 +5 +50 在摸奖的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都跃跃欲试,然而没过多久,30个学生中就有28人输了,只有2人为平,没有一个人赢过。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计算其概率,结果发现,输的概率为82.1%,平的概率为15.6%,赢的概率只有2.3%,赢的概率实在太小,因此,时间一长,每个人只能是输。这样一来,学生通过“问题情境”亲身经历明白了“摸奖”的现实意义,也同时明白了与此相类似的“赌博”的欺骗性。这样,学生就被概率的现实作用深深的吸引住了,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2、设计开放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上海市出租车现行收费标准为:3公里以下(含3公里)收起步费10元,3公里以上至10公里(含10公里)部分每公里收费2元,10公里以上部分每公里收费3元。如果小王所乘的公里数分别是① 6公里,② 15公里,那么他所需付出的出租车费用分别是多少?(为
解题方便,途中等候费忽略不计。)这是一个从生活实际出发的应用题,它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相互沟通,计算虽极其简单,但却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求出所需费用。
如果对此应用题进一步增加设问:
③ 如果小王所乘的公里数为x,那么他所需付出的出租车费用是多少?
④ 如果小王从甲地乘出租车到乙地有18公里,而他有两种乘车方案。方案一:从甲地乘一辆出租车到达乙地;方案二:先从甲地上车,行驶到10公里处下车,再换乘另一辆出租车到达乙地,分两次付费。试问:小王选择哪一种乘车方案省钱?
⑤ 甲、乙、丙三人合乘一辆出租车,并商定车费要合理分担。如果甲在全程三分之一处下车,乙在全程三分之二处下车,丙一人坐到终点,全程共计车费48元。你认为他们如何分
摊车费比较合理?
那么上述应用题通过引用开放性设计后,就变成了一个综合性开放题,使得原本就有一定价值的实际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发展性。
数学开放题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并使其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高。而开放题的发展性特点,则可以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智慧潜力。伴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开阔,信息流量更加丰富,知识结构更加
完善,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
3、拉近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
调查问卷(1)的5题:你认为现在的课堂气氛怎样()
A、宽松平等 B、有些沉闷 C、没有趣味
选B的是23.94%,选C的是6.69%。学生能否对一门课程发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欢迎任课的老师,学生总是把对教师的情感泛化到所教的学科上去。在学校里,发生“爱屋及乌”或“厌恶和尚恨及袈裟”的现象并不少见。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所任教学科的喜欢的一致率为95%,而不喜欢的一致率为80%。要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关键是建
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情感交流,是数学教育活动的“催化剂”。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动机中有一种重要成份是交往动机,交往动机的纽带是情感。交往动机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两种相反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动机就会起积极作用,学生就会特别努力地学习他所喜欢的教师的课程;如果师生关系不良,交往动机就会起消极作用,学生就会不愿意学习甚至放弃该教师所教的课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挚的师生情意是一种经久不息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教育力量。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师生关系良好,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感到焦虑、恐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马特拉对此进行了研究,表明教师与所教学生的性格有很高的相关性。教师乐观、大方、自信、平和、宽容、善良、坚强、勤奋等品格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许多教育案例表明,教师良好的性格会对学生产生终生的有益的影响。而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5、培养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人们认识世界传承文明的两扇窗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根本目的。无论是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离不开读和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进行有效教学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采取以下做法:
(1)七年级学生应重点培养阅读习惯上。课堂上由老师带领阅读,分析某些章节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对于学生感到难以理解的数学名词或句子,可试着让学生先做一些解释,随后
老师点拨。
(2)当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阅读即将学习的内容,把难懂的地方做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带着问题集中精力听讲。
(3)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辨析数学用语、数学名词和数学符号,如“提高了”与“提高到”,“都不是”与“不都是”,“或”与“且”,“不小于”与“大于”,“利润”和“利润率”,“不超过”和“不低于”等等。重点指导学生把数学文字语言与数学符号语
言以及图形语言进行转换。
(4)指导学生通过写阅读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知识,办数学手抄,理顺重点、难点,总
结解题方法。
(5)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数学结构,分清定义、公理、性质、法则、定理、推论的内涵与
外延,弄清逻辑关系。、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缜密求证。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对于学生接触到的新问题,引领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跳出常规的窠臼,大胆猜想,仔细论证。如果学生猜错了或论证不完善,教师也应该极力表扬,并耐心启发,因势利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
路。
总之,课程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它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有收获、有困惑、有思考„„相信只要每一位老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新课改一定能
“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三篇: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调查问卷(学生)
英语课堂提问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这是一份不记名调查问卷,对你们不会有任何影响,请你们按照实际情况认真填写,谢谢。
以下问题都是针对英语课堂提出,请你根据自己的初中英语课堂,认真回答题目,谢谢。
1.你觉得老师在英语课堂上经常提问吗?()
A:经常B:偶尔C很少
2.在英语课堂上,你觉得老师经常提问哪些人?()
A:成绩好的那几个同学B:成绩不好的那几个C:大多数同学
3.在英语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方式是?()
A:随机抽取同学回答B:固定提问几个同学C:按号数提问同学
D:依照座位顺序提问同学
4.你喜欢英语老师的提问方式吗?()
A:很喜欢B:一般喜欢C:不喜欢
5.你喜欢被老师提问到吗?()
A:很喜欢B:喜欢C:不喜欢
6.如果知道答案你会主动回答问题吗?()
A主动B:不主动C:被迫回答
7.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对你重要吗?()
A重要B:偶尔重要C:不重要
8.你觉得老师的提问对于课堂的学习以及你精神的集中有帮助吗?()A:很有帮助B:偶尔有帮助C:没帮助
9.如果老师只提问固定的几个同学,你有没有感觉到自己被老师忽略?()A:很失落B:有时候会C:一点都不会
10.你觉得哪种提问方式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A:提问全班大多数人B:提问成绩好的同学就好了C:不提问
11.假如你成绩一般,你喜欢老师老是提问那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吗?()A:喜欢,老师省事,你也省事B:不喜欢C:无所谓
12.你觉得老师提问的题目类型对你想不想回答老师的问题重要吗?()A:很重要B:偶尔重要C:不重要
13.你希望老师在你回答完题目后,对答案进行解释吗?()
A:很希望B:希望C:不希望
14.如果知道老师会提问到自己,你会?()
A:很认真听课,找出所要回答问题的答案B:无所谓,提问到就随便回答
15.你觉得老师提问的问题老是太难,你回答不出来吗?()
A:经常B:偶尔C: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调查问卷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
1.你喜欢上语文课吗?()a.是 b.一般 c.不 d.说不上 2.你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a.有趣的 b.枯燥的 c.可有可无的 3.在课堂上,你最喜欢哪种提问方法?()a.自由提问 b.讨论交流式的提问
c.同学你问我答全班共同参与 d.男女分开提问 4.语文老师的提问与没有层次性?()a.有 b.没有 c.不清楚
5.当课堂上老师提问听不明白时,你会怎么做?()a.自己思考 b.问同学 c.问老师 d.不管了 6.你认为课堂提问对你的学习()
a.有促进作用 b.没有促进作用 c.促进不大 d.浪费时间 7.你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次数多吗?()
a.不多,刚好 b.太多,罗嗦 c.占用我们自由思考的时间 8.你喜欢小组一起制定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从来没有过,不太适应 d.我很想尝试这种方法
9、在提问方法上,你认为老师的作用应该是()a.指导者 b.检查者 c.师生共同参与者。
10.你喜欢在课堂内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已的想法吗?()
a.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那是很快乐的事 b.我想发表,但有点不好意思,如果回答 了我会很快乐 c.不喜欢
11.你愿意参与老师的提问吗?为什么?()
a.愿意,能回答老师的提问,我很高兴 b.愿意,因为我可以尽情的表达我的想法 c.感兴趣我会参与,不感兴趣我就不管不顾 d.师过多的提问和讲解,形式太单一,我觉得没意思,不愿意参与 12.语文课堂上老师允许你提出自己的疑问吗?()
a.经常留时间 b.一般不让 c.根本没机会 13.你希望语文课堂是怎样的?()
a.快乐的 b.学习型的 c充满智慧的 d.无所谓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研究
要注重课堂的艺术效果,那么就要注重艺术的设计课堂上的问题,艺术的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提问设计艺术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应掌握提问设计艺术。善于提问,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善于启发指导学生回答问题,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主要组成因素。下面就问题的设计和引导学生回答谈谈我的看法。
(一)艺术设计提问
课堂提问是师生间口头交流信息的一种活动,它的设计能比较直观、综合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怎么样去设计课堂提问?首先要明确设计提问的基本要求。
1.要注意科学性
教师设计的提问要难易适度,保证科学性。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或答得没劲。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全盘考虑,注意提问的坡度。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铺垫性提问,即设计提问要考虑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引向求知的新境界。
2.要注意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乏启发性的提问是不成功的提问。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领悟和发现,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例如,一位教师教圆这个概念时,一开始就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觉得这个概念太简单,便争着回答:“圆形。”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三角形,四边形等。”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它们无法滚动!”教师又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吧!(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同学们开始茫然,继而大笑起来:“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教师再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的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至此,教师自然地引出圆的定义。
3.要注意广泛性
教师设计的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现在,有些教师往往爱提
问少数“尖子”学生,不爱提问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就使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是积极参与,而是消极对待,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提问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提问的广泛性,这样才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用心回答问题。
(二)艺术的提出问题
有人说相同的教案让不同的老师上,那么效果就会完全不一
样。我想相同的教学提问设计,不同的老师来问,效果也许完全不一样。我觉得只有教师善问,才会有学生的善答。所以我认为,除了艺术的设计问题之外还要艺术的提问。
1.分式提问
是指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这些小问题本身又不
直接牵连,而分别与大问题相扣合。回答了诸多小问题之后,再综合探索大问题。其特点是“以大领小,从小到大”。这种提问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常能收到条理清楚的教学效果。
2.阶式提问
是指将几个连贯性的问题由易到难依次提出,前一个问题是
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就像攀登台阶一样,步步升高,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求知的新天地。这种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问题,组成了层次分明的台阶,每解决一个问题,就爬上一层台阶,问题解决完了,思维便爬至顶点,预定的教学任务也就圆满完成了。
3.环式提问
是指教师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以疑引疑、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提问。有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提出另一个问题,首尾相连,一追到底。一连串的提问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此及彼,括宽思路,促进学生深刻地认识问题。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研究》的作业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于是解数学问题便成为数学学习的核心
内容。习题课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课型。通过习题课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概念完整化、具体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认知结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习题课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解题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数学技能,并通过解题教
学,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还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
一、习题课的类型和目标
数学习题课按教学的情境与目标的不同,大致可分成下述三类:
第一类习题课是在新概念、新规律建立时,为准确认识新知识的内涵、条件、范围及基本运用方法而设的习题课,这种习题课不一定单独进行,往往是与讲授新课结合在一起,可称为形成性习题课。
第二类习题课是一个单元结束时,针对本单元的学习过程,针对
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错误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设的带有提高性质的习题课,可称为小结性习题课。
第三类习题课是学完数学知识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知识,或是
对数学思维的形成及对今后的学习有着重大影响而难度又较大的知识后,为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及减轻学习困难、提高某些能力与方法的运用水平而设置的习题课,可称为专题习题课。
二、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
型,故要达到高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例如,学生初学绝对值,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困难,可设计如下一组习题帮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1、绝对值等于6的正数是_____,绝对值等于6的负数是______,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_____。
2、绝对值等于它的本身的数是_____,绝对值大于它的本身的数是_____。
3、绝对值小于3.5的整数是_____,绝对值小于5而大于
2的整数是_____。
(二)、习题选择要有典型性
数学就是要研究客观规律,而运用数学知识于实际,因其内
在联系也常常会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揭示规律,教给学生以“规律”,数学题千千万万,习题的选择要克服贪多、贪全,有时看看题目哪个也不错,都想让学生做一做,这样不分析、不归类地搞“题海战术”,其结果是题量大了,学生疲于奔命,所得无几,既增加了学习负担又降低了学习效率,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所以习题的选择一定要典型,不但要注意到知识点的覆盖面,还要让学生能通过训练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三)、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都存在一定差
异,在习题课教学中,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等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否则,将使一大批学生受到“冷落”,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困生不至于“陪坐”,优等生也能“吃得饱”,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时可设计A、B、C三组习题
A组:(1)(x+2)(x-2)(2)(1+3a)(1-3a)
(3)(x+5y)(x-5y)(4)(y+3z)(y-3z)
B组:(1)(-a+b)(-a-b)(1)(-m+3n)(m+3n)
C组:(1)16(a-b)²-9(a+b)²
(2)(a-b+c)(a+b-c)
这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A组为基础
题,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B组题为发展性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C组题为综合性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进行一题多变,达到举一反三
在平时的习题教学中,如果我们灵活地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巧妙地把一个题目化成一组要求不同或难度不断变化的题组,不仅可以使学生易于掌握应用之要领,也可使学生能从前一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中领悟到解决后一个较复杂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已知抛物线经过(1,3),(-1,4),(0,4)三点;
2、已知抛物线经过顶点(2,4),且过原点;
3、已知抛物线经过(6,0)点,且x=4时,有最小值8;
4、把抛物线y=2x²-4x-5向左又向上各平移3个单位;
5、已知y=ax²+bx+c,当x=1和x=2时都有y=5,且y的最大值是14;
上例是不断改变条件来逐步加深研讨问题的。还有一些题目也可以通过不断改变结论来加以研讨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解题做到举一反三。
(五)、教学的方式要多样化
习题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风趣感人的语言、整洁规范的板书、科学严谨的推理、生动活泼的教法、激情洋溢的教态,就会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氛,激起学生愉快的学习情趣,形成一个和谐而热烈的信息交流环境,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六)、教学要发挥主体的能动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主体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应该是由参与欲望、参
与过程、体验成功组成。在习题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习惯,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主动探索和讨论中达到问题的解决。
多年来,由于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做到了以上几点,因此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都要靠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组织与实施,如果我们采取的方法得当,调度有方,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