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11:5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第一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河北滦县二中

李秀梅

近年来,随着各个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纷纷加大了对信息技术软硬件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与此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有着较大的区别,那就是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掌握要求较高,边学边操作,上机实践时间很多,而这就必须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建设,现在学生用的设备陈旧、老化,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上机操作有时人员拥挤,甚至是几个人共同使用一台机器,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把心思花在学习上。

2、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在许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同时,常常身兼数职,如机房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电教设备维修人员、甚至是打字员等,他们在工作上所付出的可能比一般的主科教师多,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科不是一门主科,他们所得到的报酬可能比别人还少,在心态上就会显得不平衡;加之这门学科又不用参加升学考试,所以在教学上积极性不高,备课、上课马马虎虎,有的甚至放之任之,让学生自已在机房玩。

3、信息技术学科教材陈旧

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常规科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其内容的变化较为频繁,而且,内容的重复性也十分强,无论是哪一个版本的教材,打开一看,从小学到高中,内容都大致差不多,只是深浅程度有点变化而已,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的知识点,学生读小学在学、上初中也在学,上高中了,还在学它,也难怪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了。

4、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认识不够

由于各地、各个学生经济条件不同,有的学生家里就有计算机,而有的学生可能还从没接触过计算机,因此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也不太好操作,通常是搞“一个水平线”教学,结果是有的同学听得嗦然无味,因为他们可能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而基础差的同学则可能根本就听不懂,这样一来,学生就更没有兴趣学习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都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并不等于他们都喜欢信息技术,原因就在于他们更多的喜欢在玩、娱乐方面,如聊天、玩游戏等。于是在课堂上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表面上在听课,实际上什么也没听进去,只等教师把课讲完后就利用剩余的时间来玩。

二、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对策:

针对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全体信息技术老师,结合本校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数年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信息素养都获得了显著的提高。我们的具体措施如下: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学 多媒体网络教室专线接入Internet)学校现有教学用计算机两百多台,每个班每周开设信息技术课达2节,实现了一人一机操作,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鼓励各班同学自办班级网页,展示学生自已的学习、活动风采,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应用能力。同时,为了帮助教师搞好信息技术教学,学校每年都订阅了《中国电脑教育报》、《电脑报》、《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报刊杂志,供老师们参考,鼓励信息技术老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课件比赛、课堂教学比赛等活动,学校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鼓励。

2、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学校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教研组,统一组织管理、研究全校的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每两周开展一次信息技术教研会,总结教学经验与得失,并要求每个信息技术教师每学期都要上一次校内公开课,来促进教师搞好信息技术教学。学校每学期都划拨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经费,派出信息技术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参加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从而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业务水平。在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考核上,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学校每学期期末考试范围,与其他学科一样,统一考核、评价,并与教师教学质量奖挂钩,这样一来,教师教学开展的积极性得以较大提高。

3、提高学生自主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针对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不重视的问题,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加以了正确引导,并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了期末考试范围,引起了学生的高度重视。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按排较难、较多的教学任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按排较少、较简单的教学任务,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吃太饱和吃不饱”的现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尝试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在学习上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积极探索对策之路,使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很多同学上大学之后,选择了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缺少现成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供我们借鉴,学校的实践与探索,只能是抛砖引玉,我们希望能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共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第二篇: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信息技术这一新兴学科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是在一些农村学校中,不论是硬件设施上还是客观条件上,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如:计算机的配置不够完善;学生在学科学习上的差异等等,都阻滞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对策来解决这些不足,使我们教学工作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引领了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校已经开设了七个年头。我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深深地体会到在这一学科上,普遍存在着一些阻滞学科教学发展的问题。为了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找寻新的方法,针对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将对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作一简单阐述。

一、硬件设施配置不完善。

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过程往往受限于硬件设施的配置情况,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我们农村学校,在硬件配置上表现出多方面的不足,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工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弥补这些不足:

(一)计算机房设施不完善。农村学校的计算机房一般都是建在普通教室里,只是简单地把电脑集中地摆放在教室里,再组建成网络。不像一些城镇学校,不但设有专门的教室,而且还铺设了防静电地板。同时,由于农村学校环境的原因,导致计算机房灰尘较多。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利用课余的时间,经常组织学生打扫卫生,使计算机房内保持清洁。另外,我还定期清理主机内的灰尘,努力做到减少灰尘对计算机的危害,为延长计算机使用寿命打好基础。

(二)计算机配置较差。我校最初建立计算机教室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采购的计算机为“四通”电脑,其基本配置与兄弟学校的“联想”电脑相差较大,而且电脑的兼容性不稳定,机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有的电脑还经常开了机,有时候,在一节课中,会出现多台机器死机的情况。为此,我动手查找问题的所在,利用多种方法,使计算机处理最佳的运行状态。在计算机出现无法动作的情况下,自己亲自动手,解决问题,为更充分的利用好计算机提供保障。

(三)计算机数量配置不够。比如我校最初组建的计算机房,学生用计算机只有28台,与每班五十多人的学生数相差甚多。后来虽然添加了数台计算机,但在数量上还是不能达到学生每人一台的要求,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在组织教学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技能水平,并合理安排学生共同一台计算机,如:让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学生与相对较差的同学共用一台,这样,他们就能在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中共同进步,完成学习任务。

二、农村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上的不足。

(一)学生能力不一致。我从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看到,农村学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低年级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究其原因所在,是因为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不够,觉得计算机是神秘的东西,在操作上不够大胆,遇到一些很小的问题,便不知所措,不敢处理问题,甚至有的学生生怕会弄坏计算机。而有的学生,家中早已有了计算机,操作相对熟练,能应对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避免顾此失彼的情况,要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每个小组中,安排一位操作熟练的学生作为组长。这样,在学习中,小组成员如果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可以由组长及时帮助指导,从而使全体学生在团结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学习时间不充足。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在时间的安排上,严重不足。根据现在的课程安排,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一节。而教材中,某些课的内容偏多,学生无法在这一节课中得到巩固练习。同时,由于这一学科的特殊性,学生也无法在课后得到加强。因为农村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家中还未配置电脑。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精讲多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时间。针对一些偏多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筛选,抓住重点,让学生掌握技能。

(三)某些教学内容不适合农村学校。学校信息技术的教材,经过多次修改,基本趋于完善,但某些教学内容仍不适合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如在五年级的教材中,有三课的内容涉及“作曲大师”这个软件,要求学生能初步学会“作曲大师”的使用。可是,大部分的农村学校的计算机均未配备音箱或耳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听到声音,因此也就不能了解自己“作品”的播放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得不到调动。我在组织教学时,建立了一个共享文件夹,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共享文件夹中,然后由教师将这些学生“作品”一一播出来,让学生欣赏,使用有了学习的动力,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学生沉迷于上网与游戏。由于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计算机,所以很多学生对上网和玩游戏特别迷恋。每次上课,总有几名学生会偷偷地进行上网或玩游戏,而忽略了学习的任务。为此,我禁用了计算机上的游戏程序,同时还在服务器上安装了网络控制软件,合理控制学生上网的时间,并过滤一些不良信息与网站,为学生上网提供健康的环境。并通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健康上网的思想意识。

面对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我始终觉得我们的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解决问题,更好地组织教学,成了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首要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尽各种办法与策略,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更高层次,让学生掌握更好的技能。

第三篇:中小学校园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校园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烟台栖霞大队左文靖

当前,全国正在开展构筑全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而中小学是一个特殊的集体,在构筑“防火墙”工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中小学人员密度大,管理漏洞多,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也不强,火灾隐患比较多,容易酿成火灾事故,对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因此加强中小学消防安全工作,减少校园火灾发生,对构筑“防火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中小学幼儿园当前存在的火灾隐患及其防火对策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校园消防安全 现状分析 对策

中小学幼儿园由于人员大量集中,用电、用火频繁,而且多数学校是集教学、住宿、食堂、会议、游艺活动、理化实验室、电教等多功能公共场所,因此,消防安全工作任务较重。近年由于好多地方对校园的消防安全重形式轻落实,教师、学生缺乏必要的防火、灭火和火灾自救知识,加之一些校园成为“首长工程”,建筑工程消防审核审批手续简化,目的是“大干快上”,结果隐患百出,消防安全教育管理与校园安全建设不适应,留下先天性的灾害肿瘤。

一、当前中小学消防安全现状

(一)人员密度大,安全通道少。目前中学校对学生绝大多数采取的封闭或半封闭式管理,尤其在学生住宿问题上实行集中住宿管理。国内各中学校学生宿舍的建筑面积一般每幢在500平方米左右,有的甚至更大;一幢楼内居住学生数额400人上下。大多数中学校在兴建学生宿舍时,虽也考虑到消防安全需要而留有消防安全通道,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从防盗的角度和日常学生的人身安全出发,不少单位关闭了大多数消防安全出口或者是加设防盗门,基本上留有一两个出口用于日常进出,其它的安全出口形同虚设。如此大密度的人员聚集场所,面对仅有的少数疏散通道,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

(二)消防安全管理薄弱,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大多数中学校的消防工作有治安保卫部门负责,虽然都把防火安全工作放在校园安全管理的首要位置来抓,但主要工作都放在抓硬件设施建设上,对软件建设未予以足够的重视。部分中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由临时工承担,这些工人上岗前基本未接受过消防技能培训,责任心也不够强,职责履行不够好,经常发生不在位的现象,对于中学校存在的火灾隐患也不能及时察觉。个别师生认为只有厂矿、企事业单位、公共娱乐场所、商场、集贸市场、影剧院等场所才会发生火灾,学校无易燃易爆物质、用火用电量较少,不易发生火灾,似乎自己远离火灾,消防安全隐患意识差,平时不懂如何预防火灾,发生火灾惊慌失措,既不会逃生,也不会报火警,甚至不知火警电话为“119”,对消防安全一无所知,有的工教职员工在发生火灾时连

自救知识都不知道,更谈不上组织、引导学生疏散和救火。笔者从某中学校随机抽查15名中学生,会正确报警的仅有3人,消防安全意识令人担忧。

(三)建筑自身先天性火灾隐患多。早期修建的学校建筑,存在大量竹木建筑、砖木建筑,这些建筑的耐火等级普遍较低。由于当时建筑设计防火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尚不完备、法制不健全,消防部门对这些建筑的防火审核缺乏可操作性。学校违章设计、违章修建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建筑留下布局不合理,消防通道不畅通,易燃建筑之间防火间距不足,大型建筑无防火防烟分隔,内部装修大量使用易燃材料等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

如有的老式教学综合楼仅有1个疏散楼梯,无防火防烟分区,学校礼堂存在出口数量不够、出口过窄等问题,有的学校为维护教学、演出秩序将疏散门道封锁,例如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大火时,8个疏散门仅有1个开启,导致323人死亡,130人受伤的恶性火灾事故便是典型例子。

(四)灭火器材等消防安全设施不足。现阶段各类中学校建筑修建年代不一,有的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更早。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没有对消防安全设施的配置作专门的具体规定,后来虽然添补了部分消防设施,但因使用年代过久,现在又没有可供更换的部件而导致部分消防器材无法投入使用,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安装的消火栓,现在就没有可供更换的老式闷盖了;另外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灭火器材无法使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消火栓长期缺乏维修保养导致锈蚀,闷盖打不开、阀塞无法启闭供水,灭火器喷嘴堵塞、药剂失效损坏、丢失等现象严重。学校由于经费紧张自动灭火设施更无从谈起,然而随着学校用火用电等各方面火灾危险性的日益增加,当前学校的消防安全设施越来越不适应防火灭火的需要,消防安全设施亟待改善。

(五)学校住宅区火灾隐患多。教职员工在过道上乱堆乱放煤炭、木柴等易燃、可燃物质,私自占用防火间距,在过道上生火煮饭等,既影响了安全疏散,又人为地增大了火灾危险性;学生宿舍多数为集体宿舍,往往一个班、甚至一个年级一个寝室,寝室内摆满床铺,上下几层,几乎是铺连铺、床挨床,且摆放各种书籍等学习及生活用品,悬挂各种衣物、蚊帐,拥挤不堪,火灾一触即发。另外有的学校建筑电气线路直接穿插木质、竹质等易燃可燃建筑材料上,且多年不进行检修更换,电气线路乱得像蜘蛛网似的,绝缘层脱落、线芯裸露等问题也屡见不鲜。有的学生乱拉乱接电线在集体宿舍使用电熨斗、电热毯、录音机,甚至用电炉生火煮食物,熄灯后私自用蜡烛、煤油灯等加班学习,夏天用明火熏蚊子、有吸烟坏习惯的学生乱扔烟头等违章用火用电等问题仍然存在。

二、加强中小学消防安全的几点措施

(一)要建立健全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将消防安全工作作为—项重要内容纳入教育工作中去,建立健全各项防火安全制度,同其它工作一道部署、检查、落实、评比。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建立“校园消防安全校长负责制”,在保卫部门设立消防科(办公室)或专兼职消防干部,专门负责防火巡查,督促落实各项防火规章制度,监督整改火灾隐患。使消防工作有章可循,有人负责。二是学校要将消防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与目标管理,制定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成立以学校领导

为负责人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可以成立以校党委副书记为主任,各年级教师组组长为成员的“学校消防工作委员会”,制定“校园消防安全管理组织网络表”、“校园消防安全责任区划网络表”、《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条例》,另外还可在武保处专门增设了消防科,组建由校警组成的消防队;同时投资建立全校范围的消防自动预警、自动扑救系统,成立计算机指挥中心,从而使校园消防安全工作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管理监督体系,为广大师生构筑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三是加强学校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成立教职员工及成年学生义务消防队,并建立防火巡查制度,学校定期对本校的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设施器材、水源、电气线路及用火用电等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师生住宅区、家属楼、礼堂、厨房、实验室、教学综合楼等人员相对集中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部位)。

平时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定期更换药剂,保证消防设施完整好用。学校开展各种大型活动,要制订防火灭火预案,事先向当地消防机构申报,待消防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二)因地制宜解决消防设施。大多数学校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各项经费仅靠国家财政拨款,学校可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解决消防设施,如在建筑屋顶设置消防水箱,结合校园环境美化修建消防水池,配置手抬机动泵,与供水部门协调增大供水压力,增加消防给水网数量等。另外还要加强对现有消防器材的管理,能维修的尽量进行维修保养,使之发挥应有作用,对消防器材数量、性能、类型、完好情况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消防器材档案。指定专人管理,以防丢失、损坏。

(三)严格建筑设计防火审核制度。参照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以前修建的建筑逐步进行改造,使之达到防火要求。防火间距不符合要求的,则应提高它们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防火分隔,阻止火势蔓延,封闭一些门窗、孔洞,拆除部分旧的或易燃建筑。今后凡是新建、扩建、改建及内部装修的计算机房、实验室、食堂、礼堂等人员聚集或易发生火灾的场所,公安消防部门要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等技术规范进行防火审核,并根据灭火需要责令配置必备消防器材、解决消防水源、设置安全出口、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最低照度不低于0.51X,供电时间不少于20min),安装火灾自动灭火、报警系统等。学校建筑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最大允许长度,学校的楼梯、走道及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均应达到规定指标。在装修中杜绝使用易燃材料吊顶,电气线路,电气设备的铺设、安装均应符合相关规范。

(四)加强对学生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政府相关部门应将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教学内容,在有关教育法律中予以确定,使中、小学消防教育实现法制化、规范化。根据各层级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不同,研究编写出专业的消防教育课本。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教育培养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增长防火、灭火和火场逃生自救的知识。

(五)消防部门加大监督力度。消防机构要加大对各类中学校消防安全的监督管理,将学校列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纳入公众聚集场所进行专项治理,认真排查火灾隐患,对学校消防安全状况做到了如指掌,发现火灾隐患及时向学校提出,并责令限期改正。消防监督执法和灭火救援干部要深入各学校开展广泛的消防宣传,利用军训、少年军校等多种形式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向教职员工、学生宣传消防法律和基本常识,使之掌握预防火灾和火场逃生的基本常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六)建立教育部门、学校、消防三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合作机制。教育部门、学校、消防互相之间要经常联系,密切配合,组织开展各种消防宣传教育活动。消防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较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三方在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上的协作关系,建立消防教育领导组织和定期研究工作制度。在每年的“中小学校安全日”、“119”消防宣传日。学生寒暑假期等,教育部门、消防与学校联合开展参观消防站、参加消防知识竞赛、文艺联欢、消防夏(冬)令营等寓教寓乐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的防火意识。三方联合开展的系列消防宣传教育活动,针对性强,普及面广,效果较好,同时也通过学生辐射到全社会共同搞好消防安全工作。

总之,中小学校园安全已经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校园消防安全作为校园安全的重要部分,其关系到学校每个师生的人身安全,完善中小学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杜绝校园火灾的发生和出现师生伤亡的悲剧,已成共识。当前全省正在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积极排查和整改中小学幼儿园存在的火灾隐患,全力推动中小学幼儿园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努力提升广大师生自防自救能力。相信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学校抵御火灾的能力将显著增强,校园火灾将得到明显遏制,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定将筑得更坚、更牢。

第四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教育科学学院 07级小教专业 陈慧梅 学号:1011407018 心理健康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心理健康教育指一切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人格健全的教育活动。狭义上指在学校范围内,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专门教育。我们通常说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狭义这个观点。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推动教育科学化进程;第二,它有助于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三,它对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的课程目标主要是受教育者通过教学活动,心理素质得到培养,心理机能得到提高,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渐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概念被提出并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高的关注。许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增强,中小学生群体由于处在人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受到了高度关注。我将对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做简要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们都可以看到,我国广大中小学生虽有着热爱生命、积极进取、开朗活泼等等健康状态,但也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社交困难、吸烟酗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问题。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占19%左右。可见,虽然我国中小学生当前心理不健康的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由于我国中小学生的基数很大,所以中小学生——这些祖国未来的主人身上的各种心理问题绝对是不容忽视的。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也进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进行了初步培训,同时也加强了地区间与地区内的合作与交流。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现出来的特点有:第一,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较快;第二,城市学校比农村学校发展快;第三,部分大城市由个别学校实验发展到了成批学校实验;第四,不少地区已经由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地方教育改革举措予以推行。

但是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的。存在着五大误区。

1、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德育化的倾向,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倾向严重。很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混淆起来,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是一种思想政治工作,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有诸多差异的:就目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重在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而德育侧重于思想品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行为,以提高社会认可度;就内容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知能力辅导、情感辅导、意志力辅导、个性塑造、学习辅导以及交往辅导;德育侧重于学生的社会认知,学习社会的规范,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追求符合社会广泛认识的思想与品行;就方法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小组咨询、个别心理咨询、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德育侧重自上而下的传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向学生传达道德理念,增加学生的认同感以致内化。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虽然有着紧密联系、,但二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相互替代的。

2、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

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严重。有些中小学将心理咨询室与医务室放在一块,让校医做心理咨询工作,使学生错误地认为,只有当心理有疾病时才应该去心理咨询室,致使有一般心理问题或有发展性咨询要求的学生望而却步,这种医学化的倾向严重阻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进行。

3、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

许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上课模式与普通课科目等同,老师用填鸭式的照本宣科将各种心理健康知识机械灌输给学生,目的仅仅在于让学生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行,没有将心理健康知识付诸实践来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素质以及健全人格。

4、心理健康教育狭隘化

很多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为提高学习成绩服务的上面,主要集中在帮助学生解决考试焦虑、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而缺乏对学生的人格、气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探究。而且一些老师过分依赖心理测验数据,缺乏对被试实际情况的了解与深层心理原因的挖掘,从而对被试心理问题的诊断出现偏差。这些心理教育方式都背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5、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

某些中小学虽然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列于课表之中,但是很多仅仅是在刚开学的时候上几节课,不久就将该课堂让位给数理化等科目。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上课模式也与普通课科目等同,只是将知识机械灌输给学生,或者认为根本没必要上课,让学生自己看看课本就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小学始终把升学率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不少学校将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纸上、嘴上和墙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小学的评估也是升学率有多高,学生分数有多高。在这样的体制下,学校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考试科目的教学上,而无法顾及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清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无法真正开展的重要原因,有些学校甚至明确提出,心理健康再重要也没有学校升学率和学生的前途重要,将学校的资源向考试科目倾斜,完全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流于形式的教学严重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没有发挥其真正应有的效果很多学生因此也不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认为自己不会有心理问题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过分相信自己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觉得自己可以应付,或不愿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向别人倾诉,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不愿进行心理咨询。这都是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表现。

二、解决上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

在中小学设立独立的心理咨询室,实行心理咨询室与医务室相分离,避免学生将心理咨询室与医务室的任务相混淆。有条件的学校可对心理咨询室内的装修与布置进行完善,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心理咨询的氛围,让需要咨询的学生感到放松、自在,以减轻前来咨询的学生的紧张情绪。如桌椅舒适度、颜色、样式的选择,屋内光线的强弱,窗帘、墙壁、地面的颜色,环境的布置等等。

(二)、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力支持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规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处或基(普)教处负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有专人负责或分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研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当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对人员配备、工作规范、经费划拨、师资培训、器材完善、宣传督导等方面的措施支撑,来促进这项工作持续、健康、全面展开。

(三)、搞好心理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搞好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是要从对教师的专业化的培训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两个方面来做好工作。首先,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由于现在的中小学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数量不够、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比较缺乏,难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因此要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培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注重教师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正常、健康开展的关键。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充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首先,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指导家长以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去引导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文明、美满、和谐的校内外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其次,学校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人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针对中小学生不同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与发展目标。让学生思考、讨论、分析、选择,逐渐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小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应以心理老师为主导,运用简单的、具体的、有趣味性的活动或游戏来引导他;中学生由于对自我的认识已较为完整,在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更加多样的方法来引导他们。如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开阔心理空间,主动调节自身问题。开设心理课堂,经过对某些问题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得到心灵的启发,获得一些相应的技能。通过心理信箱、心理热线,也能让学生能吐露内心的困惑和烦恼,来宣泄掉心中的苦闷等等。

(五)、以预防为主,注重防治结合

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健全人格,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应以预防为主,注重防治结合。心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意识的正确引导和人格教育,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教授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心理自助的知识。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促进学生多种才能的发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使生活更有乐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受到锻炼,多种需要得到满足,心理紧张得到缓解,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改善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和发展。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工作 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上的研究,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类学科教育的关系。各学科可以针对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并通过学科教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营建以学科教学为载体,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每个教师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潮中探索、构建“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如在具体的实践中,语文科目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与完善人格;数学科目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科学学习策略、坚强意志品质;英语科目可培养学生大方开朗、善于交流的性格;物理科目可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学校和老师应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成已任,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力求在范围上有所拓展、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全面提高学生道德、文化、艺术等修养,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七)、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是心理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并能有的放矢地对其心理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认识的需要。心理档案中所收集的资料,为教师和学校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了科学依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要注重归纳总结学生的心理偏差,实行个别辅导和群体辅导相结合。要注意保密,由心理教师统一保管,不能随便给学生看,以免其中不宜让学生知道的内容给其带来负面影响。还要注意档案内容的收集与结果解释的科学性,对于心理测验的数据分析与解释应以专业人员为准,不能随意曲解。尤其对智力测验和心理健康测验的结果分析与评价一定要慎重、仔细,不能轻易下结论。

事实证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学校和老师应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持续、坚定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新的亮点,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助推器”,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五篇:浅议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浅议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围绕加快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中小学校的德育教育改革正稳步推进,但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试图找出影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症结,分析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定位,提出解决困惑中小学德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中小学德育教育网络,以形成德育教育齐抓共管的社会合力。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对策分析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的中小学德育教育得到持续快速发展,有效地扼制了不良风气和有害思想对中小学校园的污染和侵蚀。但是,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面对社会改革发展进程中不断涌现的种种矛盾,面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突发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传统德育教育工作理念、方法、手段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客观需求,脱轨于时代要求,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环境,导致中小学德育教育整体环境缺乏持续健康发展的后劲,主要体现在:

一是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仍然存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不协调,不适应社会变革的新变化,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悖,学校德育方法和手段滞后,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重课堂、轻实践,重校内、轻校外倾向严重。有些学校口头上强调素质教育、德育优先,而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德育教育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是以减少德育课程、挤占德育教育时间为代价。有些学校迫于社会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德育工作得不到落实,使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导致德育课程的育人功效被忽视。无论是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还是初高中的《思想品德》,都没有发挥出它们实施德育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还有的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日常行为和校规校纪教育方面,满足于不出乱子即可,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使德育教育成为“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也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更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脱离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的尴尬存在。还有一点值得注

意的是,德育教育的家校结合工作普遍比较薄弱。大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单亲家庭、隔代看管、留守、寄养等情况比较突出,家庭教育、家校联系较为弱化。

三是网络信息负面影响愈来愈深。信息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客观上互联网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新技术、新条件,丰富了当今德育教育的素材,丰富了德育教育方式和手段,尤其是大容量的信息网络传播的多媒体手段使德育教育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有助于激发中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增强自信心,也提升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当前的德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得到非常明显的提高。但是,网络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当前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网络上信息良莠不齐,可能让一些学生失去理性思维,迷失方向。网络的开放与封闭、虚拟的现实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不良网络思想文化的侵蚀,扭曲了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网络会使中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弱化,道德责任感淡化,可以说,网络文化负面效应正日趋显现。

上述存在的种种现状和问题,既有历史的陈因,也有发展中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长远目标,教育部也提出加快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作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德育教育应准确把握形势要求,抓住特点和规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进一步探索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要充分认识中小学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意大利教育家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的今天,德育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作为教育部门、学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接受挑战。学校教育长期以来没有真正解决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问题,因而在相当一部分领导观念中,认为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指标,出现了重“智”轻“德”、以“智”代“德”现象。德育与智育虽然同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达到培养人的目的,但从完成的任务看是有所侧重的,德育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识别是非善恶,形成一定的品德与良好道德行为,它主要是解决学生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即如何做人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奠基阶段,是健康人生观的可塑时期。学校理应在学生思想品德成型阶段担当重任,教育行政部门应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入

手,把培育“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扭转“唯智倾向”,构筑“道德长城”,这是改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二、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内容的相互衔接

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主要应体现道德品质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为基本内容的横向系列。在德育内容的安排上要围绕看一项德育内容,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螺旋上升。分阶段、分年级地确定教育重点,阶梯式地、连续地实施教育,形成德育的纵向系列,从而使各项教育内容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使各个阶段的教育相互衔接、协调统一。其次,要结合学校实际加大校本培训力度,针对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特点和品德发展规律,落实相应的教育内容。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实践性。反观不少优秀传统的教育内容如国情教育、理想教育等却讲得不够、不深、不具体,没有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个性差异及道德水平的基础,效果不够理想。随着新课程的步伐,新的教科书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针对性与实践性,通过对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规划,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小学德育教育体系。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注重研究中小学各个阶段德育教育的客观规律,加强中小学德育内容相互衔接的研究工作,确保连贯一致、衔接紧密、有力有序。

三、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老先生曾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教育家杜威说过:“没有离开智育的德育,也没有离开德育的智育”。这些名言都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处理好学科知识与德育的关系,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期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点,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求教学要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要强调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的观点:开发各学科的德育资源,注重学科渗透,发挥各学科课程育德优势。各学科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在备课和上课环节上,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把握好教材中学科知识与德育的结合点,注重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教材是对生活的总结、生活是对课本的延伸”这一宗旨。让每一个教师都认真参与,真正实现每一个教育者都

是德育工作者的设想。同时,要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之中,以活动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让学生以积极向上、乐观的的态度来认识周围的人和事,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良好的道德品德、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学生的心理品质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让学生长大后勇于挺起胸膛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才能让他们更加适应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缤纷多彩的社会环境。

四、进一步创新德育教育形式,丰富德育教育方法

现代德育宗旨,根本上是要使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和自觉主动的精神,而传统的德育往往凭借“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生硬的方法实施强制性的灌输,极大妨碍学生自觉自愿精神的形成,所以,创新德育方法势必成为德育改革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德育方法创新主要表现为突破以往课堂坐而论道的局限,扩大德育的空间和影响。一是利用各种媒体与现代传播工具,对学生进行德育,提高德育的覆盖面、渗透力。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知识竞赛、社会活动等,使德育活动更具有吸引力,达到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三是通过校风建设和校园建设,发挥“无形教育”的熏陶作用。在具体的德育方法改革上,针对过去空洞枯燥的说教,变“刻意”教育为“无为”教育,如采用“陶冶”、“示范”、“暗示”等方法,另外还注意借鉴国外学校德育和心理辅导的方法,把“角色扮演”、“价值澄清”、“倾听”、“体验”等方法运用到德育中来。这些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体验,故易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四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用辨证唯物的目光去闪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培育中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性和浓郁地方特色并被学生喜闻乐见的有效模式,使育人工作更加具有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

五、进一步加大家校协作力度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对孩子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可见,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家长要成为中小学生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担当起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思,给予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要重视在说理教育同时,还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道德上的表率,这样就能保持对孩子在道德上的正方向的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有些家长的一些急功近利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方法和一些崇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做法,都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起到副作用。老师和家长的联系是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积极与家长配合起来,通过家庭走访、电话联系、家校联系卡、开家长会等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思想发展、心理变化,并作好学生在校的反馈情况,让老师和父母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做出正确的指导,只有家校双方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才能筑起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稳固桥梁。

六、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监管和引导

二十一世纪的学生被称为“网络一代”。因为网络文化具有及时性、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征,再加上中小学生心理具有不成熟、不愿承担责任、又好新鲜、追求刺激、自由时髦的特点,正确引导中小学生合理地利用互联网络资源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面前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首当其冲,一方面要认真做好上网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远离舆论垃圾,明辨网络是非;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管控,对网络站点、节点、网页实现全过程的动态监控,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通过主旋律和正能量的宣传占领中小学思想道德主阵地。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门艺术性科学。笔者认为,好的教育要能启发人的自信心、梦想、知识、勇气等,让人思考以前未思考到的问题,想象曾经未曾想象的事情,启迪人们转变观念,改变思考模式。基于这个目标,在中小学德育教育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对具备更敏锐的感知能力,增强面对挑战和探索创新勇气,这样才能汇聚德育教育的最大合力。

参考文献:

[1] 张付莉.浅谈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07)

[2] 郑明友,卢光荣.新时期的德育建设[J].青年思想家.1999(03)

[3] 孙斯鸿.学校德育工作缺失、症结及对策[J].基础教育参考.2005(09)

下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

    教师队伍的现状以及实施 教材的分析与反思店 头 小 学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店头小学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及经济等多方面原因,近年来教育发展的差距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为城乡教......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类号:迷级:U D C :编号:教育学科论文论文题目: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姓名:电话:*** 时间:2012-1-5 所在单位:云南省南华县马街中学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现状

    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最时髦的学科,应该受到重视,但事实上,它却是最容易受到冷落的学科。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发展太快,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和内容的稳定性。长期以来......

    中小学书法教学现状分析

    中小学写字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研讨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边教学,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结论:通过多年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有了较大幅度......

    当代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分析与对策

    当代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分析与对策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着自己的角色,学生和老师正是纷繁角色中特殊的两种,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师生关系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善。师生......

    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精选]

    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一、舞蹈教育现状1.舞蹈教学成为深化美育的有效手段。平凉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

    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推行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时间相对减少,因此,清醒地认识当前语文教学实际,同时对其学科特点和学习目的要有准确、全面的认识,采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