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书法教学现状分析
中小学写字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研讨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边教学,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结论:通过多年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效果比较明显。探索大面积提高中小学生写字水平的方法。具体方法:根据我校写字、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如何将写字教学同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两者共同提高。
[关键词]写字
现状
对策
一、汉字书写的功能及其现状
写字,就是对汉字的书写,而汉字又是记录和传播知识的载体,每写一字,都要认识字的音、形、义,能读出汉字读音,正确书写汉字的字形,懂得汉字的字义。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写字”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所以,中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1]。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汉字书写的功能
汉字既是图形符号又是语言符号,阅读和书写汉字,左右脑同时得到很好的开发。“近年来,中外神经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脑处理拼音文字时,主要使用语音编码;而处理汉字信息时,除了使用语言编码,还同时使用图形编码。所谓语音编码,就是阅读时看到字母后,需要先在头脑中经过语音处理才能进而了解意义。所谓图形编码,就是阅读时看到字形后,不经过语音处理直接了解意义。这两种编码方式在人脑中所经过的神经通路不同,与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关系也不同。人脑处理拼音文字信息主要使用左脑,而处理汉字信息是左右脑并用。尤其是汉字书法,与右脑的关系更密切。因此神经心理学家称拼音文字为‘单脑文字’,称汉字为‘复脑文字’,认为汉字具有促进左脑、右脑功能平衡发展的作用。现在,许多科学家认识到,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左脑负担过重,左右脑发展不平衡。现代社会,人们从图书资料中获得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多,这种不平衡会更加严重。学习汉字,学习汉字书法,是开发右脑,促进左右脑平衡发展的途径之一。”[2]另外,运用汉字的书写能表达人的精神美,它能陶冶着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遐想。学习书法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水平,学习悠久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
(二)汉字教学面临的问题
1、电脑文字对汉字书写的影响
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飞速发展,人们对汉字的记忆好书写在快速地淡化,提笔忘字、写错别字的现象经常出现,尤其导致青少年学
生汉字识记能力下降。因为“用进废退”,青少年正处于大量识记汉字的时期,由于科技产品使用快捷、方便,导致汉字书写原有功能的消失,对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自然不熟悉,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即使写字也不注意书写的工整性、艺术性,甚至于写出的汉字难以辨认。
2、应试教育对汉字书写的影响
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还发现不少学生由于要写大量的作业,为了追求速度,无暇顾及执笔姿势正确与否,以致有些正确的姿势也开始慢慢变型。在期末复习时,有部分老师或者家长为了然给孩子考出一个好成绩,让学生把做错了的作业,擦了再写,甚至做了再擦,进行强化练习。一旦抄错做错,罚抄罚做更多遍,许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忽略了写字的姿势了。重复机械过于繁重的书面作业,极大地伤害了学生书写的积极性,破坏了他们的专注力,严重影响了写字教学的质量。同时,由于缺乏科学、具体的写字水平和能力的评判方法,鉴于当前多数语文教师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语文教学中写字能力的培养,很多地方语文教师既教语文,又教写字,显然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了,专职写字教师也只专教学生的书写技能,语文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这很难达到新课标要求。笔者认为写字教学要与语文等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
3、家长书写水平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影响
良好的写字习惯不是一段时间养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反复纠正,家长在家里反复强调才能养成。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79.6%的家长认为学生写好字主要取决于学校老师的指导,仅有38.9%的家长对孩子的写字姿势、方法进行指导。家长对老师的过分依赖,使得老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关于写字姿势、字形等方面的指导,在家里写作业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写字水平很难提高。
4、老师的重视程度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影响
孩子们写字习惯的养成不是仅靠语文老师一人,应得到各科老师的配合。但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其他科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疏忽了写字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书写姿势纠正不力,书写质量不高。有的甚至挤掉了课堂上写字的时间。学生只能在课下完成写字任务,使学生的写字过程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指导,造成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就存在了很多问题。
5、写字课利用率不高。写字课成了课表上的装饰,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起来。
二、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写字课堂教学
写好字,看似容易却艰难,好在中小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要全面提高学生书写水平,写字教师既要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还要得取得语文教师的大力配合。因为无论语文课堂的字词教学、作文指导、课堂板书、还是作业批改,无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着书写的指导,他们对学生写字能力的影响远远超过每周仅上一节课的写字教师。为了充分调动语文教师的积极性,我校组织写字、语文教师就学生写好字与掌握知识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特别是在大多数人仍然只重视基础知识学习的情况下,要不要抓学生写字,如何抓?怎样检查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讨。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学生写好字,不仅有利于在校学习,而且对将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会有很大帮助,当前专职写字教师应重点上好写字课,语文教师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放弃对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
有了正确的认识还不够,还要求每位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标中有关加强学生书写的有关内容。我校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系统的书法知识,有些“三笔字”水平比较低,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对学生产生负面作用。对此,学校聘请有名的书法教师举办讲座。内容包括:书法的意义,汉字结构,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以及笔画起笔、行笔、收笔的轻重缓急等。开展这一活动,既丰富了教师的知识容量,有利于提高教者的书写水平;又能在教学时有意无意的给学生以正确示范。另外,近几年,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天写一篇毛笔字或钢笔字,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具备一定的书法知识,注重课堂板书书写训练,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和影响
学生。写字教学中,专职写字教师责任重大,既要扎扎实实地抓好教学,又要积极开展工作,争取语文教师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写字、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让小学生了解书法,写好汉字显得尤为重要。怎样让汉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怎样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这正是教师在写字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而恰当地引导、激发、培养却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1)情感沟通,引导兴趣
成功的教学是师生心灵的对话与沟通,适时地同学生讲述历史名人学习书法的方法与经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往往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穿插讲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古今书法家的轶闻趣事。如:“王羲之'水池尽墨'的故事”,“林则徐练字的故事”,“米芾学习书法的故事”等,学习古人勤奋练字的吃苦精神,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意志。(2)优化环境,激发兴趣
环境对学生学书法兴趣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良好的环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学中除了印发学习的字样外,为了使学生开拓视野,有一个经常接触书法语言的环境,可以在教室墙壁,校园的橱窗展出学生的作品。还可以利用教室的黑板辟出一块地方,写上名言警句,每周更换一次作为每周一练内容。从有关报刊上剪
下优秀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使学生处在一个良好的氛围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学生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学习的效果就能明显的表现出来了。
(3)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实事求是地评价。
首先要肯定其优点所在,当学生听到表扬时,其情绪肯定是兴奋的,兴趣也随之而生,此时再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容易满足,每次应找出一些主要的问题和他们一起讨论、研究,避免生硬的批评、指责,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的学习兴趣(4)举办多种形式的展览。
学生好的作业在一定的场合展出,不仅对学生本人有极大的鼓舞作用,而且对未能展出的学生也会有一定的激励和促进。因此,我在教学中提供让众多学生充分展示作品的机会,如:①学生每人备有一块小黑板,在练习时鼓励学生展示自感满意的作品,教师当场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及时修正。优秀的作品可让学生在讲台前进行展示,请同学点评。这种做法能激发起学生潜在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②学生的作品每周进行对比展出,让学生在比照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起学习书法的浓厚兴趣和高涨的积极性。(5)课堂教学,调节兴趣
一般情况下,儿童注意力相对短暂,只有一、二十分钟左右,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其时间的长短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兴趣的浓淡则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个时间大约可延长一倍左右。所以,课堂内学生写字兴趣的激发和调节在儿童学习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①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穿插讲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古今书法家的轶闻趣事。如:“王羲之‘水池尽墨’'故事”,“林则徐练字的故事”,“米芾学书的故事”,“欧阳询夜宿观碑”等,学习古人勤奋练字的吃苦精神,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书法的兴趣。这样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②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之后,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法故事本身的讲述上,需要教师使用简练生动的教学语言,运用直观教具,准确地传授教学内容。这样既精炼而形象、生动而有趣味,又能保证学生课堂内兴趣的持续高涨和注意力的相对集中。
③针对儿童的年龄特征,课堂教学形式要丰富多样。如:①“笔迹鉴定”,也就是对两个字或两幅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点。这种做法符合儿童崇拜敬仰公安人员的心理特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学习兴趣自然大振。②“书法医生”评选。对于书法作业中有问题地方,选择典型加以放大,然后请学生“会诊、找毛病”,“对症下药、开处方”。最后选出“名医”,全班同学鼓掌祝贺。有趣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对汉字正确写法的印象。
④书法教学过程中,直观教学具有形象性、趣味性和生动性。一些基本笔画、汉字的形态特点,包括它们的书写动作,使用语言文字描述,往往比较抽象。如果恰当使用直观教具,就能直接而形象地再现被观察事物的间架结构和形体特点。如在教学“乙”、“九”、“风”等字的写法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在:“田字格”内直接书写,投放到大屏幕上,学生能非常清楚地看清教师书写时的提、按、顿、挫,观察出笔画及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正确把握字体笔画、结构,还能区分三个横折弯钩的异同,掌握写法。也可以指名学生去写,让其余学生仔细观察,最后由教师用红笔对学生书写的字进行评讲和修改。
⑤展览比赛,增强兴趣
中小学生的荣誉感、好胜心、竞争意识都很强,成功的喜悦往往能带给他们无穷的力量,身边好的榜样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书习字兴趣。教学中及时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励后进。对书法优秀的学生号召他们系统学习书法,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书法比赛,提高书写水平,激发学生学书习字兴趣。当获奖的同学获得表彰时,其余的同学都羡慕不已,个个精神振奋,暗下决心,准备努力学习书法,争当小小书法家。
⑥学科整合,提高兴趣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小学低段语文的识字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认识生字,而且还是开展写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场所。由于各科教师的教学目标有所侧重,因此往往会各自为战,互相割裂,无法形成合力其结果只能事半功倍。书法教师如果单枪匹马,唱独角戏,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很难有所成就。练习写字一定得识字,学习语文必须写好字。只有写字教学同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横向依托,共同进步。因此各科教师必须对学生正确地加以指导、帮助。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书法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全社会都为青少年学生汉字书写创造条件
1、举办书法培训班
2、定期举行区域性的书法展览
3、多在电视台进行汉字听写、书写大会
4、将汉字书写能力的测试成绩计入语文试卷
总之,写字教学必须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各年龄阶段的认知特征,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掌握必要的指导方法,多角度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真正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汉字书写的环境和条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练习写字的兴趣。
第二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河北滦县二中
李秀梅
近年来,随着各个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纷纷加大了对信息技术软硬件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与此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有着较大的区别,那就是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掌握要求较高,边学边操作,上机实践时间很多,而这就必须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建设,现在学生用的设备陈旧、老化,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上机操作有时人员拥挤,甚至是几个人共同使用一台机器,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把心思花在学习上。
2、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在许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同时,常常身兼数职,如机房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电教设备维修人员、甚至是打字员等,他们在工作上所付出的可能比一般的主科教师多,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科不是一门主科,他们所得到的报酬可能比别人还少,在心态上就会显得不平衡;加之这门学科又不用参加升学考试,所以在教学上积极性不高,备课、上课马马虎虎,有的甚至放之任之,让学生自已在机房玩。
3、信息技术学科教材陈旧
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常规科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其内容的变化较为频繁,而且,内容的重复性也十分强,无论是哪一个版本的教材,打开一看,从小学到高中,内容都大致差不多,只是深浅程度有点变化而已,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的知识点,学生读小学在学、上初中也在学,上高中了,还在学它,也难怪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了。
4、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认识不够
由于各地、各个学生经济条件不同,有的学生家里就有计算机,而有的学生可能还从没接触过计算机,因此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也不太好操作,通常是搞“一个水平线”教学,结果是有的同学听得嗦然无味,因为他们可能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而基础差的同学则可能根本就听不懂,这样一来,学生就更没有兴趣学习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都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并不等于他们都喜欢信息技术,原因就在于他们更多的喜欢在玩、娱乐方面,如聊天、玩游戏等。于是在课堂上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表面上在听课,实际上什么也没听进去,只等教师把课讲完后就利用剩余的时间来玩。
二、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对策:
针对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全体信息技术老师,结合本校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数年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信息素养都获得了显著的提高。我们的具体措施如下: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学 多媒体网络教室专线接入Internet)学校现有教学用计算机两百多台,每个班每周开设信息技术课达2节,实现了一人一机操作,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鼓励各班同学自办班级网页,展示学生自已的学习、活动风采,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应用能力。同时,为了帮助教师搞好信息技术教学,学校每年都订阅了《中国电脑教育报》、《电脑报》、《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报刊杂志,供老师们参考,鼓励信息技术老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课件比赛、课堂教学比赛等活动,学校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鼓励。
2、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学校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教研组,统一组织管理、研究全校的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每两周开展一次信息技术教研会,总结教学经验与得失,并要求每个信息技术教师每学期都要上一次校内公开课,来促进教师搞好信息技术教学。学校每学期都划拨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经费,派出信息技术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参加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从而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业务水平。在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考核上,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学校每学期期末考试范围,与其他学科一样,统一考核、评价,并与教师教学质量奖挂钩,这样一来,教师教学开展的积极性得以较大提高。
3、提高学生自主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针对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不重视的问题,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加以了正确引导,并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了期末考试范围,引起了学生的高度重视。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按排较难、较多的教学任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按排较少、较简单的教学任务,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吃太饱和吃不饱”的现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尝试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在学习上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积极探索对策之路,使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很多同学上大学之后,选择了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缺少现成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供我们借鉴,学校的实践与探索,只能是抛砖引玉,我们希望能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共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第三篇: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乃是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中心任务。如何保证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真正使学生获得政
治上的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无私的正义感、追求真理的理智感和圣洁的美感,这就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心理的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实施德育
系统工程,造就有优良综合素质的一代新人,这是我国当前的使命。
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心里、和政治常识有以下几个特:
1. 广大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的主流是好的,是健康向上的1.1 学生基本道德素质水平不断提高,形成良好道德风尚。近几年,尤其是 2002 年《公
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国颁布、实施以来,在学生中讲文明、讲礼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扶贫帮困、为社会献爱心活动蔚然成风。据调查统计,学生认
为乘车遇到怀抱婴儿应主动让座的占 76.75%;80.20%的学生遇到老人被车撞倒在地
时,认为应主动提供帮助;认为讲粗话,不文明,有损自己形象的占 85.70%,与前
几年同类调查相比,上升了 15.07 个百分点;认为吐痰应吐在餐巾纸或废纸里,扔
到废纸箱的占 90.08%,与1992 年相比,上升了 39 个百分点;与 1992 年相比,在拾金不昧、不贪小便宜方面上升了 3.6 个百分点;84.93%的学生认为考试不应作
弊,与 1992 年相比,提高了 14.7 个百分点。
1.2 当前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总体呈积极向上的趋势。中小学生在义利观、集体观、人际观等方面的价值取向正逐步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调查表明,把金钱作为人生
追求最重要目标的,初中生占 2.4%,高中生占 3.15%,高中生与 1992 年的同类调
查相比,下降了近9 个百分点。在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上,主张“坦诚相处,互帮
互助”的占 66.3%,比 1992 年同类调查上升了 3.9 个百分点;反映当前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以“等价交换”为原则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占 15.97%,从 92 年至今,降低了 16.4%个百分点;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上,主张“宁可牺牲一点
个人利益,也要维护集体利益”的占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1.3 学生关心时事形势、政治热情正在上升。广大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在社会实践中表现
出高涨的政治热情。近几年来已在高中生中发展了 800 多名党员,培养了 7149 名
入党积极分子,中小学生社会志愿者服务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公民道德建设
实施纲要》颁布、实施前夕形成了高潮。
1.4 在自我认识和与同伴交往方面大多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有89.7%的学生认为对自己
性格是了解的,91.45%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是了解的,有 93.71%的学生
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是了解的。大多数学生有自控能力,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这类学生占中小学生总数的 67.12%。
2.加强德育教育实效的基本要求
2.1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工作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校长有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德育的认识是否到位,措施是否正确得
力,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和成效。党和国家把学校教育的重任交给校长,是希望
校长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办事,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带领全体教师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尊定坚实的基
础。校长如果只抓成绩,不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没有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德育
素质教育好、培养好,那是校长的失职。目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之所以迟迟没有把德育列
入考核范围,不是因为德育不重要,学校不要抓,而是因为到现在还拿不出一套即便于操作
又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案。因为不考核,所以我不抓。这是一种非常功利和狭义的思想,非常
要不得。因此,作为校长一定要有对国家、对民族、对未来高度负责的社会感,要有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之首,积极而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德智体全面
发展的人,思想和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校长的认识到位了,观念正确了,那么德育的春天就来了。
2.2 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内部协作
任何事情,只有分工而没有协作是不行的,德育就是一项需要各方面大力协作的系统工程。因为教师、部门锻炼的是同一件产品,要把这件产品打造成合格的甚至优秀的产品,教师、部门不合作,目标与要求不一致,行吗?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各位教
师、各个部门共同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国家、社会、家庭共同教育的结果,而绝不是某一个教师或某一个部门的独立成果。有人说;没有协作就没德育,没有协作的德育是一种低效的甚至失败的德育。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以校长要充分认识加强内部协作对推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要采取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措施,教育、引导、促进各部门、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即重学科教学,更重德育教育,在自己的学科和实际工作中充分挖掘、着力渗透德育教育,互相之间也能及时进行情况交流,相互探究和研究,相互配合与协调,做到步调一致,使学生受到正确的、全面的、有效的教育和培养。要使教师懂得,只会教书抓学科文化成绩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孤军奋战,不愿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教师也不是一位称职的教师;如果心里只有教学,根本不重视甚至是蔑视德育的教师,则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
2.3 完善考核机制,营造浓厚的协作气氛
考核机制具有很强的领导和控制功能,考核制度合理与否对学校的德育及其成效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目前,许多学校的考核评判制度都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教师重学科成绩轻德育教育,不愿意在德育花时间和精力,使德育教育,成为悬在半空中的花架子。要改变这种情况,新的考核制度应该融入并加大德育考核的权重,根据德育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各学科和各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各教师各部门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任务和要求,并通过观察、座谈、民意测验等方法经常组织检查。看看每个教师和各个部门是否严格按照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积极开展工作,有没有允许挖掘本学科本部门的德育教育因 素,平时的言行是否符合德育的要求,是否积极配合其他教师和部门共同开展德育教育,等等,努力从制度上营造团结协作、共育新人的良好气氛,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德育效率。
第四篇:关于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现代教育现状分析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10级1班 王波 1009020137)
教育乃立国之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像英美法德日这些发达国家在崛起指出,无一不把国民教育摆在首位。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德国,在普鲁士帝国时期,小学就开始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学习的范围全面实用而科学,从此以后德国将国民教育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并在各个领域催生出一大批光辉璀璨的巨星。正应为如此,才使德国拥有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叫板英法美等强国的实力。
中国的教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宓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呢?需要的不仅是有知识和能力还要有理想、责任心和追求的人才。而在当今的中国,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升官发财的仕途经济思想,成为中国现代教育挥之不去的梦靥。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然也!这与我们的现世需求大相径庭。
我们来看看中国孩童时期的教育。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个3岁的孩子能在众人面前认出字母“o”,那么他必将得到众人的赞叹,羡慕。“这孩子真聪明”,“长大了一定有出息”等等,他的父母也会面露自豪。可在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的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 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三个月后,法院判决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因为那位母亲说,我的女儿以前看到“O”时,会说它是一个圆圈,太阳,苹果,轮子,酒窝,但是我的女儿在上了幼儿园之后就只会说是字母“O”。我的女儿被他们早早地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美国内华达州后来在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时,依据伊迪丝的案例对相关条文作了修改。美国现在的《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两项权利:
1、玩的权利;
2、问为什么的权利。中国对学前教育不太关心,可这个时期的教育却很重要,因为它有可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方向。
义务教育是大为推崇的教育,因为它可以大众化教育,普及教育,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我国对于义务教育的投入很高,虽然成效很大,但也存在弊端。义务教育似乎却成为了升学的垫脚石,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学校和老师对于学生的考试科目相当重视,限定的科目,限定的内容,限定的答案,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完全把学生限在一个框里,学生即使对所学科目不感兴趣,也必须死在这框里。因为我们要考试要进入重点高中,这样才有更大的机会进入名牌大学。对于义务教务也成了应试教育,一切只为考试,一切只为分数。这样的死读书,读死书,最后只能是读书死。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同学们会积极思考,热情地回答问题,把自己的小手举得老高老高,但到了高年级以后课堂气氛不再是那么的活跃了,同学们的思考积极性大大下降,成就老师提问无人举手回答的尴尬。到了高中以后,更是死气沉沉,到了下课十分听到的是分数,分数,还是分数。
我们的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之后,万千学子是为此忙得浑天暗地,哪知世间。我们的高中,无不是只重视升学率。学生整天埋首于纸堆中,做题、做题、还是做题!老师教的永远是知识而不是学习方法。分数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唯一目标。千军万马过高考这一独木桥,实际我们忽视了发散的思维,创新的精神甚至是快乐的童年只是为了能在高考中占一席之位。应试教育的典型特点是死记硬背,是刻板地继承人类文明的成果。但是高考制度有着它不可抹灭的优点。首先,方便统一实施考试,招生,录取。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平。可以说公平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到处可见作弊和暗箱操作,而高考却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平。大家的起点一样,时间一样,机会平等,让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有了公平出头的机会。
大学时我们深深期待的天堂,我们描绘着蓝图。但当我们成功地进入大学以后,英语是学习的重点,没过英语四级意味着找死,没过英语六级意味着差生,所以我们又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学习英语。大学教授的讲课呀,速度快如霹雳,一堂课的作业那是堆积如山呀,寝室熄灯之后,仍然是光芒四射,健笔如飞。一学期完了,谈论的是你拿奖学金了吗?所以从高校走出来的人虽多,而才少。知识的教育是人才的根本,是科技发展的基础。然而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要成为有能力的才人,还必须具有事业心、责任心和创新能力。现在都认为读了大学,而且是要上名牌大学才是好事,只在乎形式和结果,并不在乎现在的大学教育的实际效果是否理想。所以大学里对人才的培养是不成熟的,还是有应试教育的影子在里面,我们的创新能力损害殆尽了。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家庭教育。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家庭成员结构跟上世纪七十年代相比,独生子女家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许多家庭非常重视孩子的胎教和学前教育,画高金读贵族幼儿园,但是许多家庭的父母却让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劳动的艰辛,致使其生活的自理能力欠缺。有的父母双亲因为高节奏的工作习惯,而与孩子缺少交流引起孩子的自闭症,还有少数父母许诺“可怕的礼物”,以物质、金钱利益来刺激孩子的上进心和学习欲,这些都为日后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了极大的生存安全陷患。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教育资源仍然分配不公、国家教育支出分配不公。东部与西部的不公、农村与城市的不公、省立高中与县立高中的不公。这些不公体现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的不公,这样就产生了许多问题,高考大省里的学生们,拼命的学习作题,人数较少的省的学生过的是潇洒有滋味,还出现了高考移民。
中国的教育主要弊端在于应试教育,所以我们要用现代教育理念来培育中国的学生。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
四、创造性理念。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五、主体性理念。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
六、个性化理念。在教育观念上提倡平等观点、宽容精神与师生互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鼓励学习者各显神通;再次在教育方法上,注意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施行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从共性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给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生长空间。
七、开放性理念。教育观念的开放性即指民族教育要广泛吸取世界一切优秀的教育思想、理论与方法为我所用;教育方式的开放性即教育要走国际化、产业化、社会化的道路;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即教育要从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拓宽,从课堂教育向实践教育、信息网络化教育延伸,从学校教育到社区教育、社会教育拓展;教育目标的开放性即指教育旨在不断开启人的心灵世界和创造潜能,不断提升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拓展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指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物质的、精神的、现实的、虚拟的等各种资源用于教育活动,以激活教育实践;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设置教育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使教材内容由封闭、僵化变得开放、生动和更具现实包容性与新颖性;教育评价的开放性指打破传统的单一文本考试的教育评价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的更富有弹性的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
八、生态和谐理念。人才的健康成长需要宽松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滋润,现代教育主张把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教育活动内部的教师、学生、课堂、实践、教育内容与方法诸要素的亲和、融洽与和谐统一,也包括教育活动与整个育人环境设施和文化氛围的协同互动、和谐统一,促进人才的健康和谐发展。
第五篇:赵县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赵县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
一、基本情况介绍
河北省赵县地处石家庄市东南部, 全县总面积67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81个行政村,赵县共有人口50.5万,全县共有农村学校176所。赵县是河北省的一个农业大县,全县16个乡镇(办事处),281个行政村,总人口57.6万人,其中未成年人11.8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20%。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99所,国办学校192所,民办学校7所。其中,国办高中:8所; 国办初中:30所;国办小学:152所; 特教学校:1所;县直幼儿园:1所; 民办学校7所。全县在校学生107335人,其中小学49643人,初中38724人,高中18968人。
全县中小学在编在岗教职工5331人,其中专职教师学历达标率为:小学
100%,初中92%,高中87%。具有高级教师资格教师187人,中级教师资格2355人,初级教师资格2795人。
由于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二、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长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被调查的学生家长中,具有大专学历的占6%,高中以上(含中专)学历的占15%,初中学历的占89%,不难看出,受调查学生父母的学历都明显偏低,由于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因此,对孩子的家庭作业有时也力不从心,对家庭教育方法更无从谈起,因为他们自身成长的家庭环境影响了他们的后天教育,他们没有从父辈那里获得好的教育方法,因此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他们眼前一片茫然,不知如何教育子女才科学有效,不知道怎样才能教育好子女,很多家长在盲目的状态中全然不知教育的“路”到底在何方?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言行,行动鲁莽,语言粗俗,在孩子面前没有表现出家长的风范,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孩子就会慢慢地滋长一些不良的想法并体现于言行举止上。在家庭中,家长没有起到榜样作用,没有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是否顾及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这一问题时,大对数家长回答从没有顾及过,从没有想过父母吵架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和睦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试想,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加上高素质的父母与孩子经常没有安全感的家庭比较,培养出的孩子一定可想而知。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爱模仿的天性注定要受到家庭成员和家庭文化的影响。没有高素质的家长,怎么能造就高素质的孩子,不具备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方法,教育好子女又从何谈起。
而且,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很少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要少了很多。
(二)家长外出务工,使孩子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机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当前农村的经济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有较大的转变,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在调查中的3位多家长中父亲外出打工的占46%,母亲外出打工的占19%。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占21%,父母都未出去打工的占14%。家长为了生计而长年奔波在外,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缓解了一时的经济困难,基本上满足子女上学所需的花费,表面上看,他们为家庭、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了贡献,可他们忽视也忘记了更重要的事情——对子女的教育。家长片面地认为,只要满足了子女对金钱的需要,孩子就会好好学习,自己也尽到了责任。可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染上不良习惯,容易沾染上社会上的恶习,孩子被扭曲的心灵和形成的孤僻、任性、倔强的心理已很难矫正,“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观念在孩子的大脑中萌芽,靠金钱、溺爱来补偿子女只会适得其反,可谓得不偿失。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三)家长不善于与学校配合沟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许多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教育属于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培养和教育孩子属于学校的应尽之责。家长不主动与
学校沟通,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不闻不问,对学习成绩都漠不关心,更谈不上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学校表现了。在调查中发现,家长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的仅占13%。其实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成绩好、表现优秀,老师虽然可以敏锐地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或某个学习阶段的心理变化,但没有家长的配合,老师不可能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每一个学生都做到细致的说教,毕竟孩子太多。
三、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必将带来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这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居住的不稳定,子女受教育等问题使外出打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区域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尤其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的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外出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
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
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四、对策及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下一代的教育质量,而且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也有利于使更多的人们由于这一人群正在加大,问题正在凸显,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对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给予了相当的关注。通过调查与分析分析,对农村留守学生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进一步规范家长学校管理。
充分利用家长学校阵地,向家长传播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文化素质偏低,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的匮乏,成为家长合理进行家庭教育的主要障碍。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是搞好家庭教育的根本,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规范家长学校管理,很好地利用家长学校这个阵地,从提高家长的认识,转变观念入手,经常举办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第二、政府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未成年人的父母在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或者就地就业。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未成年人的父母在家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一条龙服务模式和庭院经济,或者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余出更多的时间来教育孩子,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增强安全感。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爱护,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另一方面,父母在家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一可以照顾家庭,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身体、心理变化,并配合学校对孩子给予正确的引导,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二可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所以政府部门应抓住农民工返乡的机会,加大培训力度,采取措施鼓励或奖励未成年人的父母在家大力发展种、养、加一条龙模式的经济结构及庭院经济模式,达到教育孩子与增收致富两不误。
第三、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
目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普遍没有寄宿制,即使有寄宿制的中学条件也很差,各项制度也不健全,使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应在中小学针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村,建议建立一批寄宿制学校,教育部门培训一批精干优良的师资队伍安排在寄宿学校,从学习、生活、心理成长等方面全方位关心留守儿童,使他们在远离父母的情况下,孤独的心灵找到停靠的港湾,使孩子们身有人爱、难有人帮、心有人护,既解决外出父母的后顾之忧,又使孩子们收到良好的教育。
第四、家长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和沟通。
一是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交流。家长们不妨把老师的电话记在自己的号码簿上,在烦忙工作之余打个电话询问一下孩子的近况。有些家长怕影响了老师的休息时间,孩子没出事打扰什么老师呢?其实不然,大多数老师都是有着强烈责任心与职业道德的人。她们会认真地交流孩子的情况,不错过鼓励孩子的良机。二是利用书信交流。把孩子在家的情况或者孩子学习生活上出现的一些疑问,写成纸条或者书信让孩子带到学校里。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三是通过学校举办的家长会去了解孩子一段时间以来的情况,现的问题一起与老师协商解决。总之,多与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便于更好地引导孩子,教育孩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学生与老师接触的机会,通过实行教师与留守学生一对一帮扶制度,让留守学生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教师应加大对走读留守学生的家访,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帮助自身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