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向21世纪的文艺基础理论
面向21世纪的文艺基础理论
一、认准坐标:我们选择什么
从纵向上讲,我们正面对“传统与未来”的价值选择。建设新世纪的文艺理论需要我们把目光投向过去,开凿自己脚下的理论岩层,批判地继承古代文艺理论遗产,吸纳文论传统的丰富营养;同时,文艺理论的发展又不可为传统所累,背负沉重的包袱前行,或囿于旧有模式而驻足,而应该面向现实发展,关注时代进步,把目光投向未来,开辟文艺理论建设的新境界。
从横向上说,我们要面对“自律与他律”的价值选择。文艺理论建设应该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秉承民族的文论血脉和人文精神,重新镀亮自己的理论个性,以理论的民族性来赢得理论价值的世界性;同时,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又需要广撷博采人类一切优秀的理论质素来滋补我们的文论肌体,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外民族文论的“橄榄枝”作为我们理论建构的借鉴,任何封闭意识和“国粹”心态都将和信息时代的历史潮流格格不入。这种“中化”和“西学”或“中体”与“西用”的关系,构成了一个自律和他律的观念悖论。
从理论范式上看,我们正面对文艺理论的“经典形态”“传统形态”与“当代形态”的价值选择。“经典形态”是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始人及其经典作家的理论思想,它们通常代表着文艺理论的主导思想、基本观点和权威话语模式,具有学理的典范性和观念的规范性。“传统形态”是指“五四”以后、特别是建国以来发展和积累起来的习见理论模式,它们是以文艺理论教材及专著式成果所形成的、被多数人认可的文论形态,具有理论范式的约定俗成性以及价值取向的惯性和思维定势的惰性。“当代形态”则是正在创造和发展中的文艺理论,这种文论正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例如,全球化浪潮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会给它带来异域文论、甚至是殖民文化的渗透与挤压,高科技的迅速兴起形成文艺存在方式和媒介形式的变异,还有大众审美文艺、特别是影视艺术、网络艺术和“快餐文化”形成的文艺本体变迁和观念革命的新选择等,它们使得文艺学的当代形态常常要在“适应”与“定位”的不断碰撞中,不得不作出无以选择的选择。
最后,还有理论特色的价值取向问题。面向21世纪的文艺基础理论应该是有中国特色的、切合新世纪文艺发展实际的理论。
以上4个坐标的立体交叉与相互渗透,把当前文艺基础理论研究的观念困境推到了学科建设的前沿,而对之作出怎样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文艺理论的未来。当然,认准这几个坐标并不难,从理论上找出自己的选择维度也容易做到,但要从实践上让理论选择的自我意识变成理论创造的有效成果,也许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二、构建学理:我们应该做什么
首先是要回到基础理论本体,以“元问题”研究来启动文艺学当代形态构建。
文艺理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取决于基础理论问题的局部突破带动学理的整体建构。因而,当前的文论研究应该倡导回归本体,而不是解决外围;回到问题,而不是制造概念或急于搭建体系;回到起点、找准支点以解决基础理论命题,而不是凌空蹈虚或避坑落井。
其次是面向未来,实现“一体两翼”的综合创新。
文艺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过程,它是在依托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不断拓展中,把对真理的无限追求变成无限的追求,最终使追求本身变成无限的过程。21世纪的文艺基础理论建设就是这样的一个无限追求的历史过程,而“一体两翼”的综合创新,正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基本途径。
“一体两翼”的“一体”,是指文艺理论研究要以新世纪的社会现实和文艺现状为“体”,就是让文论建设立足于中国现实文艺发展的实际,贴近实践,实事求是,回应现实的需求,瞩目变迁中的世界,让理论品格体现出鲜明的现实感和时代精神。“两翼”是指文艺理论的民族传统和外来精良。对于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主要是吸纳它的人文精神,并实现古代理论范式的现代转换。如古代文论在文艺家与现实关系上的“交感”说(心物交感、天人合一),在文艺家与文艺关系上的“言志”说(诗言志、诗缘情),在创作与作品关系上的“意境”论(意象、兴味、性灵、境界),在作品与现实关系上的“教化”说(诗教、讽喻美刺、有补于世、有为而作)等,都是富含人文内蕴和价值理性的文论传统,一旦将其转换为现代文论的有机成分与合理血脉,不仅会使新的理论建设底蕴充盈,而且还可以使古代文论在21世纪焕发新的活力。外国文艺理论对于我们的意义在于“弃其蹄毛,留其精粹”,洋为中用。一方面要将外来文论的理论质素与中国的文艺现状和理论传统结合起来,实现对其营养素的消化式吸收;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同化”与“顺应”的辩证关系,实现文艺理论的跨文化对话和中外互补。
所谓“综合创新”,即运用辩证思维的研究方法,对以往的文艺理论形态进行辩证地分析和综合,让它们根据现实的需要融合为一,铸就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的文艺理论体系框架。它要求我们通过对文艺理论的古典形态与现代形态、经典形态与新创形态的重新审视、辨识、转化和吸收,找到同历史走向和时代精神相符合的思想线索,形成对当代学理本位的思想支撑、对学术立场的重新定位和研究方法的重新选择。在这里,“综合”是创新的手段,“创新”是综合的目标。研究者应该以传统为鉴,以创新为本,光大中国既有的卓越的文艺思想品格,同时采纳外来文论有价值的丰厚资源,发扬中国文论注重整体性、蕴藉性、颖悟性的辩证思维传统和西方文论重逻辑思辨和求新求异的原创意识,而克服中国传统文论“圆而神”的和谐有余、“方以智”的锋角不足的治学缺陷,以及西方文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思想承继与观念变异“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从而创造出既把握宏观又剖析微观,既跨学科融通又中外互补,既有学派对话又回应现实问题,既总结过去又指向未来……这样一种由范畴、观念、命题和思想体系一以贯之的、具有原创性又具有科学的思想与方法论支撑的文艺基础理论体系。
另外,在理论视野上,要关注全球化、高科技和大众审美文化对文艺基础理论建设的生态滋养。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革命带来的全球化浪潮,使我国的文艺理论建设一方面受到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的挤压,另一方面也为跨文化的沟通与对话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从中所得到的应该是更广阔的思维视野、更丰赡的学术资源和更具价值的理论参照。
(编辑/刘佳)
第二篇:台球基础理论
台球基础理论1: 台球的基本动作--握杆与架桥
击球之前的架式,可以分解为以下四个动作。
一、要能够掌握住球杆的重点(球杆的平衡中心)。
二、要决定身体的位臵。
三、要决定双脚的位臵。
四、架桥。
台球的要领在于正确的姿势和动作,使球体能产生正确的转动。
握杆
在我们要决定握住球杆的何处之前,必须先了解球杆的重心点(球杆的平衡中心)。通常,球杆的重心 点是距离杆尾50公分左右之处。最适当的握杆位臵,是在重心点後方大约10公分之处。当然,球杆的重心 因球杆的长短、粗细不同而略有差异,因此一定要尽快选择一枝适合自己的球杆。当你摆好正确的姿势要瞄 准时,必须要注意脸部的位臵。所谓脸部的正确位臵,就是要经常将脸部中心摆在球杆的正上方,这样才能 正确的瞄准。保持姿势平稳的要点就是使脚部维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并且左手的架构要平稳的摆在右手握杆 处和母球联线上。
球杆的握法是摆好正确姿势的基本动作,但是握杆的方法常常因人而异。握杆的方法是从球杆的正上方 往下轻轻的握著。握的时候是以大姆指、食指、中指、无名指轻握球杆,而小指以及手掌心则好像接触到球 杆又好像没有接触到球杆,如果小指也用力握著球杆,在抽打动作时,很可能会失常而影响正确的击球。如 果你能正确的握住握杆点,那麽,你的右手几乎是成直角的,也就是说手肘到手腕必须与球杆成垂直状态。我们在做抽打动作时,是以手肘为中心,手腕像时钟的钟摆一样地前後摆动。
架桥
左手为了支撑并稳固球杆所做的动作,称为架桥。如果架桥不稳固,则击球时的瞄准点以及撞击时的力道等 等,全都会失常,有时也会发生滑杆的现象。初学者往往只将精神集中於击球动作上,而忽略了架桥动作的 重要,因此往往会有偏差甚至失误的现象。
初学者在尝试其他架桥法之前,请务必多加练习,充分地学会基本架桥法之後才运用其他的架桥法。标准的 架桥位臵是距离母球大约15公分左右,我们必须因应母球撞点的不同而调整架桥的形状。也必须因撞击母球 中心,中心上、中心下的不同,而改变架桥时手指头的高度。除了基本架桥法之外,还有V字形架桥法、扣 环式架桥法、橡皮边架桥法、指尖式架桥法、以及其他架桥法等,我们将以照片逐一介绍各种架桥的要领。
指尖架桥法:当母球与子球距离接近时,架桥与V字型架桥法相同,但必需将手指撑起,使球跨越子球(障 碍球),来撞击母球。
扣环式架桥法:以弯曲的食指和大姆指连接成圆圈包住球杆,将其余三指尽量张开,与手腕贴住台面(母球 的打点,可利用架桥的高度来改变瞄准时的撞击点)。
橡皮边架桥法:球杆臵於食指与中指之间,紧贴台面,利用台边与手指形成架桥(此用法多用於母球较接近台边时使用)。
V字型架桥法:竖起大姆指,利用它与食指的根部形成V字型,除姆指之外,其余四指贴住台面,球杆臵於 V字型凹处。
台球基础理论2: 台球的基本动作--击球
当你站好位臵、握住球杆的正确位臵、脸部位臵与架桥方式都做好之后,击球之前的预备动作已大致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抽打动作了。你在做这个动作时必须缓慢而正确,才能使球杆正确的击中你所想击中的母球撞击点而无偏差。
击打动作是你在正确撞击前的预备动作,它的要领是以弯曲的手肘为轴,然後将手腕像钟摆一样的前后摆动。摆动的次数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不过要以同样的速度前后摆动,等到力道平顺之后才可以击球,这样才能掌握住球的滚动。这时肩膀与手肘或手腕不可以用力,要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摆动。
当你以平稳的抽打动作撞击母球时,球杆尖必须从母球停止的位臵上往前推出10公分左右。这种现象称为充分推击,在你的充分推击结束前,必须稳住架桥不能稍有晃动,这也是正确击球的要点。要使母球按计划滚动,需要一段长时间的练习,并且即使是球技高超的人,也无法每次击球都能恰到好处,这正是台球的困难之处,初学者也常因此而被它深深的吸引。
台球基础理论3: 球的运动与前进方向
初学者只要能充分地学习并体会出前面所叙述有关花式台球的基本动作,就能够顺利的撞击母球了。不过初学者多半会在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就是他们会怀疑地自问:“为什么我所击出的母球不能按照我的构想前进呢?可是别人击球时,球的转动却灵活无比,究竟为什么呢?”有些球技高明的人可以轻松愉快地使母球触及二颗目标球,或是使母球撞击出去之后还能滚回来,并且将指定的目标球击落指定的球袋中。对于这种神乎其技的高手,初学者多半会羡慕得不得了。
球体的运动相当复杂,所以有人称撞球运动为“用脑的运动”。当我们在研究到底要撞击母球的那一个部份才能使它随心所欲的转动之前,必须先了解球体的运动原理,并且经过反覆的练习,不断的修正期望与实际的误差,才能在试行错误中学会击球的要领。我们在下面就要针对基本撞击法与球的转动加以说明。
如果在撞击母球时漫不经心,是不可能得分的,并且也不容易增进自己的球技。若是要让直径六公分左右的小球,在自己撞击之后顺着自己的意思转动的话,一定要好好记住这些球的特性。下面有好几项重要的因素使球产生了千变万化的转动与前途:
撞点:应当撞击母球的何处?
厚度:母球触及目标球时,双方的重叠程度。
力道:击球时所用的力道。
角度:母球撞击到橡皮边或目标时的入射角、反射角与分离角等的角度。
这四项影响到击球运动的结果。
撞点
母球有无数的撞点。球技越高明的人,就越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微妙的撞点而使母球本身产生极其微妙的转动,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只要能够照着图片上的九个基本撞点,就能使母球有效地转运了
(1)撞击中心点
(2)撞击中心上(推杆球)
(3)撞击中心下(拉杆球)
(4)撞击右侧(右旋转球)
(5)撞击左侧(左旋转球)
(6)撞击右上(右旋转推杆球)
(7)撞击左上(左旋转推杆球)
(8)撞击右下(右旋转拉杆球)
(9)撞击左下(左旋转拉杆球)
能够明白母球的撞点与转动,就已经开始真正接触到花式台球了。你可以以撞点的基础去掌握台球的要领。母球撞点基本上分为击中心点(CenterShot)、击中心偏上处(推杆球)、击中心偏下处(拉杆球)、击右侧(右旋转球)、击左侧(左旋转球)、击右上角(右转推杆球)、击左上角(左转推杆球)、击右下角(右转拉杆球)、击左下角(左转拉杆球)等九个撞点。
推杆球就是撞击母球的上方,母球被撞击之后会一边向前滚动一边前进。等到母球碰触了目标球之后,还会随着该目标球的前进方向往前滚动。拉杆球则是撞击母球的下方,母球被撞击之后会一边向后滚动一边前进。等到它碰到了目标球之后还会向后退。旋转球就是撞击母球的侧面,母球被撞击之後会一边像陀螺一样一边旋转一边前进。我们可以照着在母球上撞击不同的撞点,而使它在前进时产生许多不同的变化,而且碰触到目标球之后也有许多不同的变化。
在落袋花式撞球的比赛场合中,必须使母球撞击目标球并且将目标球击落球袋,因此必须考虑到目标球被撞击之后的前进路线。所以在这两种不同的比赛中,在对于母球的撞点上,必须有不同的选择。要练习撞击母球时,必须从练习撞击中心点开始。当你使母球前进回转以及侧面回转时,母球被撞击之后会产生很微妙的的变化,比赛选手在自己的球技逐渐进步时,也要去慢慢地掌握住那种细微的变化。至于初学者,还是必须先熟悉中心点的撞击后,才学习其他撞点的撞击。如果是玩落袋花式撞球时,大概有一半以上是利用中心点撞击法来击球的。
当你在握住球杆准备击球时,要尽量使球杆保持水平。初学者在击球时多半会撞击比中心点稍微低一点的地方,这很容易造成失误或犯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右手的架桥过高或是过低所引起的。要知道自己击球时是否击中母球的中心点,可以将母球以直角击向橡皮边就可以知道了。如果是以正确的抽打动作撞击母球中心点时,母球在碰到橡皮边之后仍然会以直角弹回来。如果在弹回来时并不是直角而偏向左侧或右侧时,就表示击球时并没有击到中心点。不过如果你是撞击到垂直轴(中心点偏上或偏下也属於垂直轴之内)上的任一点时,母球仍然会以直角反弹回来。
基本的点虽然是只有九个,可是实际上可供撞击的撞点却是无数个,因此母球被撞击之后可能产生无数种变化。初学者必须先彻底学好中心点的撞击之后,才学习其他八个基本撞点,以及更微妙的撞点,除了按步就班的学习之外,别无捷径。
有关于推杆球(Follow燬hot,撞击母球上方)、拉杆球(DrawShot,撞球母球下方)、旋转球English,撞击母球之侧面)等。当你学会了中心点的撞击之后,如果是在玩落袋花式撞球时,就必须考虑到如何将你所瞄准的目标球顺利的击落球袋。并且为了能够继续击球,还必须考虑母球撞击到第一目标球之后应该停留在什么位臵才能轻易击落下一颗目标球。有时为了避免母球洗澡(母球落进 球袋中)也必须仔细考虑它的撞点。初学者能够逐渐掌握住击球点的要领之後,就可以反覆的练习推杆球、拉杆球、旋转球,并且也可以利用目标球和橡皮边反覆练习。台球基础理论4: 瞄准点与接触点
所谓瞄准点,就是当你击出母球时,球杆尖所对的方向,而瞄准点与母球的接触部份就称为接触点。当母球击中目标球时,目标球就会往击中那一瞬间两球中心点联线的延伸方向前进。如果这一条联线的延伸正好对著球袋,则目标球就会不偏不倚的落入球袋中。因为如果这一条延伸线正对着球袋,就表示当母球击中目标球时,母球、目标球与球袋正好在一直线上,而力量来源就是延伸线上的母球与目标球的接触点。
不过我们在前面也提到球与球袋很少同时在一条直线上。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一条“联结中心点的延长线”运用在基本的聚球技术上,而发展出可以将目标球击落球袋的技术。
再说得详细一点,就是如果我们要轻易地找出目标球上的正确瞄准点,就必须先在脑中描绘出你所想要击落的目标球与球袋之间,有一条中心点至中心点的联线,而这一条假想线与目标球外围的切点,就是最理想的瞄准点。
台球基础理论5: 假想中心点
要将目标球击落球袋时,在目标球上的瞄准点是固定的,但是当母球在不同的位臵上要被用来撞击目标球时,母球方面的接触点却因位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当母球、目标球与球袋三者并不在一条直线上时,你要假想目标球与球袋上有一条联结二者中心点的延长线,而你向目标球击出母球时,如果母球与目标球的接触点正好在这一条想像的联线上时,目标球就会朝向球袋前进。而在接触瞬间时母球的中心点就是假想中心点。说得更清楚一点,我们可以在目标球与球袋的中心点联线上假想有一颗球与目标球正好紧密地靠在一起,而这颗假想球的中心点必须是在这条假想联线上。
当你击球的时候,就要把母球击向这一颗假想球的位臵上。当母球被击出而在这个位臵上碰触到目标球时,在碰触的那一瞬间,母球、目标球与球袋正好在一直线上,目标球就会顺利的掉落你所瞄准的球袋之内。
假想中心点的设定,或是将母球击向此一假想点对於初学者来说是不容易的,可能需要花许多时间才逐渐熟悉其中的要领。另外,母球速度的变化与旋转击球程度的不同,将会使目标球产生极微妙的变化。当你撞击母球的左侧或右侧时,在它碰上障碍物(其他的球或是橡皮边)之前都会顺著击球时球杆尖所指方向前进。初学者在希望母球碰击目标球的右侧时,经常会在无意间将球杆向右侧击出。因为我们要将目标球击落球袋中时,必须将母球击向假想点。
你必须先记住这些基本的撞击法以及撞击的厚度会影响到目标球的前进路线,因为这是使你球技进步的唯一捷径。至於复杂的计算,以及控制母球到容易击落下一颗球的位臵,熟练就会了。
台球基础理论6: 击球的力道
1)撞击力较弱时
(2)以平常的力量撞击时
(3)以较强的力量撞击时(前进路线稍有弧度)
要将母球击出时的力道,以科学的方法如照片或图片来说明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以抽象的方法来解释,例如用强击、中击、弱击或普通撞击这一类含糊而不明确的字眼来说明。
如果要照着力道来控制母球,就必须体会出撞击时的速度感,并且加以反覆练习,除此之外别无捷径。每次击球时力道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即使只是细微的差别都会使母球和目标球产生微妙的变化,因此只能从实际的撞球中心去慢慢体会了。
无论是落袋花式撞球或开仑式撞球都必须好好控制撞球的力道,才能使下一次撞击行为更加容易。击球时的力道会影响到母球击中目标球之後的分离角,使母球撞击同一个地方,只要撞击时的力道稍有不同,分离角就会产生变化了。
击球时的强弱是因人而异的。以初学者来说几乎都是以相近的力道来撞击母球的,并且几乎都很用力,其实撞击母球时并不需要过多的力道,以过多的力道击球不见得会使球 得更远,而力道过大容易产生失误,力道过弱有时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过只要球技进步,自然会逐渐掌握住力道的要领。在撞球游戏中只要能灵活运用击球的力道与旋转击法,球技就会更进步。
台球基础理论7: 球的旋转
台球打法和其他球类打法不同,比如:足球、篮球、网球和排球等,都是直接把球踢进球门、投入篮框、打过球网等。而台球则是先打白色主球,再由主球把目标球撞进球袋或连续碰撞两个目标球方可得分。而且不但要求把球打进球袋得分,还必须考虑打进一个球后,主球能停留在理想位臵,以便接着打下一个球,如此反复才能连连取得高分,这点正说明台球的绝技就是控制主球的停留位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走位”。
所以,学打台球首先必须了解用球杆怎样打,打主球各个不同部位,球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旋转变化,当主球主动撞击被动的目标球后,两个球将要产生什么样的旋转变化和行进去向等。为了学好台球,一定要弄明白,球的运动状态与球性,不然,对着球胡乱击打,违反击球的科学规律,是很难学好打台球的,也就达不到提高技术水平的目的了。
用球杆击打主球上的点叫击点也称撞点,面对主球平视,是个圆形面,这个圆形面上到处都是可以打的击点。但是,为了方便分析研究和学习,在圆形面上以圆心为基点设中心点,并根据点位与旋转的相应关系,在中心点周围选定8个点,一共9个点。
球和球杆上的撞头都是圆球面形的,如果球杆上的撞头在圆球的边缘部位时,由于角度过斜,便要发生打滑现象(称滑杆)。说明主球的球面上,不是都是可以用球杆击打的点位,而是有一定范围限制的。可以撞击而不至于打滑的范围称安全击球区。即把主球视平面直径划分10等份,取其中6等份在球中心画个圆,称其为十分之六的同心圆,在这个范围内击球,就可以不会发生滑杆现象。如果击球技术达到高超水平,还可以超过安全区击球,也很少发生滑杆现象。仍可以向球体边缘延伸,把安全击球区再扩展到主球直径的十分之七或十分之八范围。
当球技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后,击球范围也自然随之延伸扩大,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球面,几乎处处都是可击之点,使球的运动千变万化,变幻莫测。以9个基本点扩展为17个、33个直到49个。
1、主球的旋转运动:
主球上虽然有九个基本击点,初学者练球时,要先熟悉中心、中上和中下这三个主要常用的击点。这三个击点若能打得好,无论打无袋式或落袋式台球,基本上都能解决击球得分的问题。
1)撞击主球中上点:球开始延着球杆方向,直线向前奔走得很快、很远。因为球受正旋力矩的推动,滚动旋转的磨擦又比滑行磨擦少得多,动能损失很小。
2)撞击主球中心击点:开始没有旋转,向前滑动瞬间后,因受台呢的磨擦阻力作用,渐渐产生了正旋力矩,使球与台面接触点速度减慢,球的顶点速度不变,于是球便向前旋转起来。球在哪里开始旋转,能滚到多远的距离,依击球力量的大小而不同。
3)撞击主球中下点:球一开始就具有逆旋的力矩,球则一边行进一边倒旋,由于台呢的磨擦力作用,倒旋减缓直到为零,球经过一段滑行,便过渡到正旋前进。直到减慢停止。
4)撞击主球左中或右中击点:这是一种侧旋转球的打法(亦称偏杆击球)。技术难度较大,但又是必须学会练好的侧旋球技术,并懂得在击球中会出现需要侧旋球的重要作用。当遇到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主球或目标球前进路线的时候,便会体察到运用侧旋球的特殊作用。
侧旋球是台球的一种特殊的转动。这是一种畸形旋转,在撞击目标球的前后都能改变球的路线。上面已经讲过,打主球中上点所产生的上旋,可以形成跟进球。而打中下点产生下旋,可以形成缩球。侧旋是这些技术的延伸发展。
由于平常打球,大都用的是主球中线范围上的九个击点,而形成面对主球正面瞄准击球习惯,一旦使用偏杆,往往是球杆对主球斜着打。打侧旋球要求球杆必须与台面平行,如果养成抬高后手握杆习惯,将会影响击球效果。还有击球速度和力度的控制要求都比较严格。
撞击主球左中或右中击点后,主球则以水平方向自转(左转或右转)与向前旋转的混合转动方式前进。撞击主球左中点时,从球的上方看,球是顺时针方向自转,称左旋;撞击主球右中点时,球是逆时针方向自转,称右旋。
侧旋球的主球前进线路不是直线,比如打左旋球时,主球受偏左的分力推动,开始先一点点地向右运动,然后又向左边转动。打右旋时,主球开始一点点地向左运动,然后又向右运动。由此可知,侧旋球使主球离开直线运动轨迹,因此主球与目标球之间的距离越长,瞄准的判断越是需要准确。
2、偏球相撞的旋转运动:
偏球:所谓偏球,就是不正面撞击目标球,主球只撞击目标球的偏侧部分。打偏球的目的,就是改变主球和目标球的球路,达到得分的要求。无论开仑还是落袋式台球,都常用到偏球。我们常听到的所谓厚球,薄球,又或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球,指的就是主球撞击目标球时,偏侧的程度。厚、薄或几分之几,是主球撞击目标球的有效撞击截面占球的截面的比例,厚就是撞击截面大,薄就是撞击截面小。但习惯说的数字比例,并不是面积之比,而是撞击截面在直径上所占的线度与目标球直径之比。
厚球与薄球是在实际比赛中的一种击球技术和战术,平时练习时,必须熟悉各种厚薄球在击球中以及撞击后,主球和目标球的运动状况。偏球的厚薄,大体可分为六个类型:正面、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现分别介绍于下:
正面:就是主球球心速度方向正对目标球球心,撞击截面等于目标球的视圆面。从主球前进方向看去。主球和目标球完全重合。
二分之一:主球球心速度方向偏离目标球球心,刚好与目标球侧面外边缘相切,或偏左或偏右,撞击截面线度占球截面直径之半。
三分之一:主球撞击目标球的撞击截面线度占球截面直径的三分之一,或左或右。
四分之一:主球撞击截面线度占球截面直径的四分之一,或左或右。四分之一球已经是相当薄的球。
四分之三:主球撞击截面线度,占球截面直径的四分之三,或左或右。这是相当厚的球,仅次于正面撞击。
无论打什么厚薄的偏球,瞄准的点都应该是目标球横直径延长线与主球纵向(运动方向)延长线的交点。若用这种厚薄度进行瞄准,要打各种偏球时,一定得熟悉瞄准点所在位臵和瞄准方法。
3.厚度计算法与瞄准法
因厚度不同而使母球分离的角度母球击出後在碰触到目标球的瞬间,母球与目标球重叠的比率称为“厚度”。它对于花式台球的球路(球的前进方向)来说最为重要。当你瞄准了目标球想将它击落球袋时,如果厚度产生了偏差,目标球就无法落进你所瞄准的球袋中,并且会越偏越远。在实际的比赛中,母球、目标球与球袋很难得刚好排成一条直线,多半是三者排在不规则的角度上,因此就不容易将目标球击落球袋,而且每次击球时这三者的角度与距离都不一样,所以需要一些技巧。而厚度就是在控制球路时的重要因素。
偏球的偏转:主球正面撞击目标球时,如果主球没有旋转运动,则主球的动量全部传递给目标球,主球停住,目标球沿主球原来方向向前奔去,只是主球和目标球互相换了个位臵。即前面已经讲过“定位球”事实上由于磨擦力及动量吸收,目标球前进速度要减慢一些。
当主球偏侧撞击目标球时,主球和目标球的运动方向,都偏离了主球原来的运动方向,一偏左,一偏右。在动量不被吸收的前提下(绝对弹性碰撞),且假定主球不旋转,碰撞后的主球和目标球运动方向的夹角,则为九十度,不管偏球厚薄为多少。掌握了这一点,再记住不同旋转状态下的偏转方向影响,就能比较有把握改变球路。
偏球越厚,则目标球运动方向越接近主球运动方向,目标球运动速度越高,主球则越接近横向滚出,速度越低。偏球越薄,则主球运动方向和速度越改变得小,目标球越接近横向滚出,速度越低。
主球和目标球的运动的瞬间位臵,符合以原主球运动方向为对角线的矩形定则。变即瞬间的主球与目标球的轨迹,构成了矩形的两个边,这个矩形对角,就是原主球的运动方向。依据这个定则,便可估计主球与目标球碰撞后到达的位臵。
台球基础理论8: 赢球策略
作为一个斯诺克老手,在打每一个球之前,必定要考虑好下一个球该怎么打,该如何留 位。即是说,一要选择好目标球,不是说哪个最容易进就进哪个;二要让白球在进了目标球后,能够回到预先计划的位臵上,为边疆进球创造机会。一杆连续进球得分记录可 以说是斯诺克况赛中的况赛。一个斯诺克老手,不仅会以赢下全局而开心,也会以不断 刷新自己一杆得分最高记录而兴奋。当然,要做到这些,首先要看自己击球技巧和控制白球的能力如何。所以说,要想赢斯诺克,不仅是手上功夫问题,还要看自己是否拥有 一个斯诺克头脑。台面上球的布局千变万代,该打哪个球,该如何留位,全靠自己凭经
验和头脑去当机立断。下边是一些典型实例,希望通过分析其中的一些常用策略,有助 于启发、培养斯诺克头脑。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原则:
1。进攻篇:
(1)围着分最高的黑球打:
要赢斯诺克,或刷新一杆得分最高记录,进黑球的次数是关键。围着黑球打的时候,要留意两点:一要清理黑球进入两个顶袋的通道;二是让白球始终同黑球保持一定的角度。
(2)利用有价什的蓝球做桥梁:
很多时候黑球和粉球都被红球所困,在进了红球之后,最佳留位是让白球停在蓝球偏 底线一点。这样,白球在进了蓝球后,又可以方便地接着进红球。在击打红球来走篮球的时候,经常都会需要打稍微右侧的回旋球,以扩大反弹角度,取得好的留位。如果只是打简单回旋球,白球可能回不到蓝球,或者回过头,甚至正好靠住蓝球,后果很危险。
(3)用回旋球打底线上的彩球:
运用回旋球,有时再加以左旋球或右旋球,使白球在击进了底线上 的彩球后,能够得以回向红球和高分的黑球。因此,拉杆加旋这种杆法一定要加以训练并掌握。
(4)保持彩球进袋的通道被红球所阻,有再多可进的红球都无法连续进球。所以在选择 进红球时,一定要优先考虑清理 挡彩球进袋的红球。
(5)创造更多进球机会:
在考虑回位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可以创造更多进球机会的打法。尽量使得白球停留的位臵上多过一个红球可击打,这样就可以减少失误并创造高分。
(6)留下台面中间的红球:
如果能够试图做到有很多打散的红球在台面的中间,那么连续进球就会非常顺利。一杆连续进球得高分的秘诀之一,就是让自己有一些可以进多个袋口选择的红球。假如如果有两个红球可以击打,如果有个红球可进的袋口只有一个,那尽量选择先击打该红球。
(7)保险球:
大多时候,一个高分的一杆边疆进球肯定含有一些运气好的成分在里面。不过,人人都 会有运气不佳的时候。所以,要想一杆边疆进球顺利进行,就得给自己留
一、两个保险 球以应付困难局面发生。我们知道,绒毛效应会将一个以中速或慢速横穿台面的球拉向顶端。这就意味症一个靠近顶端边垫的红球是几乎肯定可以进的。这种球最好不要轻易浪费,应该保留下来以应急。这种球可以称之为保险球。
(8)轰开红球堆:
在打球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将一堆红球顺手轰开,给自己接下去连续进球创造机会。然 而,把握轰开球堆的时机很重要,高手也很少会过早轰开红球堆。一定是先清理散开的 红球,直到台面只剩下一个或两个散开的红球时,才会考虑轰开红球堆。平时必须多加强用黑球,篮球,黄球和绿球来炸球堆的练习。
(9)打最后一个红球时考虑黄球:
一般来说,打完最后一个红球后,关键就是能否留下一个好位打黄球。
2、安全球和斯诺克
要想赢斯诺克比赛,不仅要靠扎实的基本功,娴熟的击球技巧争取多进球得分;同时,必须会运用打安全球,使接下去打的对手无法进球;甚至会运用做斯诺克,通过让对手 失误罚分而得分。所以说,斯诺克比赛,不仅比试技巧,同时还要斗智。正因为如此,斯诺克比赛乐趣无穷。下面是精选出的十八个安全球和斯诺克常见实例。
(1)安全开局:
一局的第一个球至关重要。如果轮到自己开球,一定要把球开好。好的开局可以 让自己处于主动地位。最佳的开球方法是用右旋球击打最外面的那个红球,让白球经过 三次反弹,停在绿球后面,离底边2.5厘米左右的地方。除非非常不小心,这种球不会变 形太坏。它会让对方一上台就感到无法下手。
(2)伺机而动: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开盘后的前面几杆里,双方一定是你来我往地打安全球,尽可能将 白球回到底边,直到一方犯下错误,或者试图冒险长距离进红球未得逞而丢下了缺口,或者偶然红球堆被打开,使得对方无法再将白球回到底边。
(3)不轻易给对手机会:
没有65%把握以上的话,尽量选择可以“打袋跑”的球。
(4)以守为攻:
许多选手当对手防守时把母球停留在黑球下方,这时他们也喜欢仍然通过击打红球上去而让母球停留在底库。其实如果在发球区没有红球的话,那么这种防守是一种消极的防守方法。这种情况下,对方完全 可以同样地回应一个。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白球打回到底边,越靠近边垫越好,如果能藏在某个彩球后面就更
好。
(5)做斯诺克:
通常,只将做斯诺克用做一种布局策略而不是得分手段。除非在局尾,台面上所有球的 分数加起来都不够赢。然而,有时在让对方失误罚分可以获利更大的情况下,不妨做斯诺克。许多人在拼进一个红球后,白湫回到发球区,这时如果机会不好的话,而且下面红球较散的话,那做个斯诺克的效果会比较好。
(6)反败为胜:
当红球已被打完,该打黄球。看一下计分牌,发现现在落后对手32分。而台面剩下 的球,一杆打完也只有27分。这时,必须成功做两个斯诺克才可以赢下这局。如果打进黄球、绿球同棕球后,变成落后对手23分,而台面上只剩下18分。此时,失误一次罚5分,只需要成功做一个斯诺克便可以赢球。这时,不妨玩个花招,将白球藏在黑球后面做 个斯诺克。这样,对手反而开始紧张了,打蓝球不容有误。
当然很多时候必须观察球形,如果蓝球和粉球是靠近的话,这是应该尽量把黄球,绿球和棕球打进,并在打棕球的时候走个理想的位臵便于做下一杆斯诺克。
(7)越近越妙:
做斯诺克的原则,就是将白球停在障碍球后面,而且是越近越好。
(8)先撒种子后收获:
刚开局时,如果拼进一个红球后白球回到发球区,面对这种局势,话多人会将白球轻轻推到棕球后面,做一个斯诺克。但是,由于 所有的红球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很大的目标,对手会轻易击中红球。即便未能够击中红 球,只是罚四分而已。如果将棕球击向红球,打散红球堆,白球停在黄球后面,便处于 更加主动的地位。无论对方击中红球与否,自己都会有
一、两个可进的红球。总之,做斯诺克不单是给对方制造障碍,让对方无法顺利击到目标球,失误罚分。同时,还应 该考虑给自己下一个球创造机会。
(9)化解斯诺克:
化解斯诺克的一般方法是将白球慢慢推向没有进球机会的目标球,尽量让白球紧帖上目标球,看看能束做个安全球。如果红球处在敞开位,就千万不可将白球慢慢推向红球。因为,如果白球触到了红球,会给对手留下可进的红球。此时,最好打一个弹两库的擦边球,打中了,两个球的距离会拉开;如果打不中,白球也都会跑得很远,给对方造成一定难度。
(10)曲线救国:
有时候对方做的斯诺克使得反弹角度也被封死,要化解这种斯诺克,尝试一下弧 线球或许有一线希望。方法是抬高球杆把柄,由高往下,以球杆顶端擦过白球左边,打 一个夸张的左旋球,白球就会走一个弧线,绕过棕球,撞向目标球。如果运气好,就会打中红球化解这个斯诺克。
(11)自由万岁:
遇到对方未能成功击中目标球,并且又做成一个新的斯诺克时,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毫不加思索地让对方接着打,记得多考虑自由球。
(12)顾全大局:
在化解斯诺克时,还得记住宁可打不中红球,也不给对方制造可进红球的机会。因为打不中,只损失4分。如果给对方制造可进红球的机会,可能就会输掉全局。
第三篇:经济学基础理论精华
此片乃是精华!(无敌)《经济学基础理论》
一、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一)需求分析
1、需求的概念: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和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基本要素:购买欲望、购买力和时间。
2、需求法则: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需求法则的例外:吉芬商品和炫耀商品或声望商品。
3、恩格尔曲线:表明的是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上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消费者对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要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对高档饰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要大于收入增加的幅度。
恩格尔系数:是指消费者用于购买食品方面的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率。恩格尔系数表明,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高,这个家庭或国家的收入水平越低;反之,恩格尔系数越低,这个家庭或国家的收入水平越高。
4、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需求量反映的是某一价格水平下对商品的购买量,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于价格变动而引起的,而需求则是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5、影响需求的因素:
(1)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对于高档商品和正常商品,收入增加,需求增加;(2)消费者偏好。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该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3)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价格的变化会导致需求按相同的方向发生变化,互补品价格的变化会导致需求按相反方向发生变化。
(4)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若预期价格在未来上升,会导致需求增加。
6、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为每一价格水平下所有个人需求量之和。
(二)供给分析
1、供给概念: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
供给的三个要素:厂商出售商品的欲望、出售商品的能力和时间。
2、供给法则:供给量与价格正相关的关系。供给法则表明,价格水平越高,商品的供给量越多;反之,价格水平越低,商品的供给量越少。
供给法则的例外:如历史文物、古董等不可再生的商品,还有如土地。
3、供给与供给量
供给量是指与某一价格对应的商品数量,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本身的变动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而供给指整个供给曲线,供给的变动是指由于价格不变,其他条件变动所引起供给数量的变动。
4、影响供给的因素
(1)投入要素的成本。要素成本越高,商品的供给就会越少;(2)生产的技术水平。技术水平越高,供给就越多;
(3)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供给就越多,互补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供给就越少。
(4)厂商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
5、厂商供给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
行业供给量等于该行业所有厂商的供给量之和。
(三)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商品市场的均衡
1、均衡价格的概念: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恰好相等,能够市场出清的价格。均衡价格是在市场机制的自发性作用下形成的。
市场机制:价格、供给和竞争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即为市场机制。
2、均衡数量:经济学中把这种市场出清的状态称为市场均衡,能够实现市场出清的价格为均衡价格,供给量或需求量为均衡数量。
3、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商品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很发生变化。
4、供求法则或供求定律: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按同方向发生变动;供给的变动则会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需求、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即为供给法则或供求定律。
5、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主要是对价格的干预,包括通过制定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两种方式进行。
支持价格是为了支持某一行业的发展而制定的高与均衡价格的价格,如对农产品实行支出价格的政策;
限制价格是为了防止价格过高而制定的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如对某些原材料或关键产品实行限价价格;为了限制某一行业的发展,也会对该行业的产品实行价格限制;为了保护公众的利益,对于垄断性很强的公用事业的产品或服务,政府实行限制价格;在战争期间或出现饥荒时候,为了稳定市场,也要限制价格等。
2007年考题分析
15、沿着个人需求曲线,当()时,需求量增加。A.价格上升 B.价格下降
C.消费者收入减少 D.消费者收入增加
16、一般情况下,低档商品的消费,()A.与收入同向变化
B.与收入反向变化 C.收入减少时下降
D.商品价格下降时上升
17、玉米价格下降一般会导致()A.玉米供给量沿着供给曲线增加 B.玉米片供给曲线左移 C.玉米供给量增加 D.玉米片供给曲线右移
64、假设供求力量自由作用。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激励生产者减少生产这种商品,同时使消费者增加消费这种商品。
2006年考题分析
15、在市场经济中,供给概念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厂商()。A.要获得利润而需要出售的商品数量 B.能够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数量
C.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出售并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 D.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16、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
A.供给增加
B.供给量增加 C.供给减少
D.供给量减少
64、需求法则表明,需求量大小与商品价格高低呈正相关关系。
65、一个国家或者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高,这个国家的收入水平就越低。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
(一)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状态
1、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如果仅仅是某一种产品实现了均衡或某一种市场,如产品市场或要素市场实现了均衡,经济学中称之为局部均衡。如果作为市场主体的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既实现了消费者均衡,厂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既实现了生产者均衡,在此基础上,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也同时实现了均衡,即各种产品和要素即不存在过剩,也不存在短缺,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产品和生产要素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一般均衡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才有可能实现。
2、帕累托最优状态
当经济社会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资源的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任何人的福利增加,也不可能使任何人的福利减少,社会既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这一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被称为帕累托标准,资源最优配置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状态。
帕累托标准或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需要一定条件。包括交换的帕累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条件、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条件。
这些条件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实现。
3、经济效率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经济效率的代名词。
(二)市场失灵
1、市场失灵
假如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实现经济的一般均衡和自由的最优配置,即为市场失灵。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是在经济中存在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充分。
2、垄断
垄断是指一个或少数几个厂商对某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完全的或某种程度的控制。
垄断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对关键资源或关键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2)专利制度;(3)规模经济,这是形成自然垄断的重要原因;(4)准入制度,如军事工业、通讯、银行等;(5)市场竞争本身的发展会导致生产集中,而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自然形成垄断。
垄断导致市场失灵的表现:(1)垄断厂商制定的高价格和低产量,导致生产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2)剥夺消费者利益,导致分配性低效率的存在,从而无法实现消费者均衡;(3)技术性低效率,从而无法实现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生产者均衡难以实现;(4)导致寻租的产生,导致经济效率的降低。
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微观政策有:
(1)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避免垄断的市场结构产生,是一种重要的管制措施,如企业分拆;(2)对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管制;(3)对垄断企业进行税收调节;(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5)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
3、外部性
外部性的含义:当市场主体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好的或坏的影响,而又不能使市场主体得到相应的补偿或给于其他成员赔偿的时候,就会产生外部性或外部影响。
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如雇员培训而跳槽
和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如企业生产中排放大量烟尘和污水。
正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水平低于最优水平,而负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高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并给其他经济主体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损失。都表明帕累托标准未能实现。
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与产权不清晰有关。
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传统的关于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通过合并企业使外部影响内部化;消除外部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明晰产权。
4、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概念:是指任何人如果增加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的产品。
公共物品的特征包括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在任意一个给定的产出水平上,如果增加一个人消费该产品,并不需要增加该产品产量,因而也不会增加成本,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如广播、电视等;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经济社会客观上存在公共物品,就不能阻止任何人不支付价格也能消费该产品,既存在免费“搭便车”现象。如国防和公安。
市场机制是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它只有在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方面起完全的调节作用,而对于公共物品,由于它失去了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市场调节就是有限的,或者无效。
对于公共物品,一般选择由政府来生产。
5、信息不充分或信息不对称
绝对意义上的信息不对称和相对意义上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通常会导致产品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会导致委托代理问题。如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的逆向选择,保险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即公司经营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等。
了解政府对于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法。
6、市场与政府
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 大市场和小政府。2007年考题分析
18、当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实现经济的一般均衡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这种情况叫做()
A.看不见的手
B.信息不充分 C.市场失灵
D.垄断
19、在负的外部性的例子中,有效的政府政策是()A.适当减少其赋税
B.适当增加其赋税 C.适当增加其补贴
D.对企业进行国有化
46、垄断形成的主要原因有()。A.规模经济
B.准入制度 C.收入的非公平分配 D.专利制度 E.对关键资源或关键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
65、一般均衡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2006年考题分析
18、当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实现经济的一般均衡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这种情况叫做()
A.看不见的手
B.信息不充分 C.市场失灵
D.垄断
19、在负的外部性的例子中,有效的政府政策是()A.适当减少其赋税
B.适当增加其赋税 C.适当增加其补贴
D.对企业进行国有化
46、垄断形成的主要原因有()。A.规模经济
B.准入制度 C.收入的非公平分配 D.专利制度 E.对关键资源或关键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
65、一般均衡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
17、经济处以一般均衡状态是指()。A.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B.要素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C.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
D.所有经济单位即各种产品和要素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状态
46、垄断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为()。A.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B.分配性低效率
C.技术性低效率
E.出现寻租现象
D.垄断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三、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
(一)宏观经济均衡
两部门社会的国民收入及其均衡。三部门社会的国民收入及其均衡 四部门社会的国民收入及其均衡
经济社会的宏观经济均衡条件: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或总需求等于总供给,也就是说投资等于储蓄。
(二)经济活动水平的衡量
在现实生活中,衡量一国国民收入或总产出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即增加值之和。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常住居民所获得的初次分配总收入,它是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所得。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三)GDP的核算方法
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资本折旧
(四)名义和实际GDP 名义:按当年价计算 实际:按基年的不变价计算
GDP缩减指数:也称GDP隐含缩减指数,是指在给定的一年中,名义GDP与概念实际GDP的比率。
GDP缩减指数与通货膨胀率的换算关系:
(五)潜在GDP和产出缺口
潜在GDP:也称潜在产出或潜在国名收入。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也可以定位为充分就业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
产出缺口:是指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不一致,即GDP缺口=实际产出-潜在出产。
若实际GDP高于潜在GDP,称正缺口,说明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已经被过度利用,在此情况下,通常会出现资源短缺或通货膨胀,此时经济过热;若实际GDP小于潜在GDP,称负缺口,表明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既存在失业或通货
紧缩,此时经济过冷。
(六)以GDP为核心核算国民收入的缺陷
这种核算体系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的经济产出;也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的福利水平。
200年考题分析
20、经过GDP缩减指数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净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21、如果某年的GDP缩减指数为1.05,这表明该年()。A.通货膨胀率为105% B.通货膨胀率为5% C.GDP增长5% D.名义GDP为实际GDP的105%
47、若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下列表述()是正确的。A.将人们取得的生产要素加总
B.将生产出来供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加总 C.将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总
D.所有厂商的收入减去使用的中间投入品的成本加总 E.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口-出口 2006年考题分析
18、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后成为国民生产净值。A.中间消耗
B.固定资产折旧
C.生产税净额
D.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收入
19、如果一国的实际GDP大于潜在GDP,表明该国()。A.经济增长过快
B.出现了通货紧缩 C.产出出现了负缺口
D.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47、从社会最终产品的总需求看,支出法GDP的组成部分包括()。A.消费需求
B.投资需求 C.利息支出
D.政府需求 E.净出口
四、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总需求
凯尔斯定律: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即在短期中,总需求的增加或减少,只能引起国民收入或总产出的相应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
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即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净出口,即
Y=AD=C+I+G+NX 上式就是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的公式,也被称为收入恒等式。
期中,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为内生变量,也被称为是短期内拉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二)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的总收入恰好与总支出相等时的总产出或国民收入。
表现在图形上,即AD线与45度线相交的点所决定的国民收入才是均衡产出。
存货变动机制:如果实际国民收入大于均衡国民收入,这时经济中一定存在着需求不足或供给过剩,这就意味着实际存货水平大于正常存货水平,即非正常存货大于0,此时,厂商就会减少产量;反之,若实际国民收入小于国民收入,这时经济中存在过度需求或供给不足,厂商的实际存货水平下于正常存货水平,即非正常存货小于0,这意味着厂商的产品供不应求,厂商就会增加产量,从而增加总产出。
(三)消费函数
影响消费的因素:收入水平始终是影响消费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消费函数:如果把消费需求看成是收入的函数,可以一般地表示为C=f(Y)。如果把收入之外的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也考虑在内,并假定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就可以得出消费函数:
C=C0+cY C0称为自发消费或自主消费,c为边际消费倾向,即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收入所引致的消费变动量。
平均消费倾向:消费与国民收入的比率。
(四)储蓄函数
储蓄也是收入的函数。S=-C0+(1-c)Y 其中,C0为自发消费,是一个负值,表示当收入为零时,消费者不得不动
用过去的储蓄用于消费,故当前的储蓄为负。
1-c为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收入所引致的储蓄的变动量,称为边际储蓄倾向。
可见,边际储蓄倾向等于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
(五)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产出公式:总收入等于自主消费与投资二者相加后除以边际储蓄倾向。可见,均衡国民收入与自发消费和投资需求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
注意掌握简单的计算。
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投资等于储蓄
结论:均衡产出的多少既取决于自发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大小,也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因此,当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出不能实现充分就业时,也可以提高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或降低边际储蓄倾向。反之,当经济出现过热,通货膨胀严重时,则可以通过抑制消费和投资以及降低边际消费倾向或提高边际储蓄倾向的方法抑制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六)政府部门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
其他条件不变,具有注入效应的变量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具有漏出效应的变量税收的增加则会减少国民收入;反之亦然。
因此,当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出不能实现充分就业时,要增加国民收入,刺激经济增长,就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的方法;反之则相反。
(七)投资乘数
乘数是指经济中作为自变量的总需求中的任何一种需求发生变动时,作为因变量的国民收入的最终变动幅度。
投资乘数:是指变动一个单位的投资所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其计算公式表现为边际储蓄倾向(或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八)其他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变动一个单位的政府购买所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其计算公式同投资乘数
税收乘数:变动一个单位的税收所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其计算公式表示为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比率(负值)。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公式同税收乘数(正值)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在实行平衡预算时,即政府支出和税收以相同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所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其结果为1。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意味着政府如果实行平衡预算,就不可能试图通过增
加政府支出的办法使国民收入实现多倍的增长,因此也就不能刺激经济增长和实现充分就业;如果政府试图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的方法刺激经济增长和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实行赤字预算,而不能实行平衡预算。
(九)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的功能:交易媒介、储藏手段、核算单位和延期支付手段。
货币:是指在银行体系外流通的通货以及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通常用M1表示。也称为交易货币。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即银行储蓄帐户上的存款、由证券交易经纪人经营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帐户存款、有商业银行经营的货币市场存款帐户中的存款等)。
持有货币的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处于交易动机,即为应付日常的交易活动所持有的货币数量。一般看作是收入的函数。
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也被称为谨慎性需求,是指人们处于谨慎动机,即为应付经济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所持有的货币数量。从全社会看,它仍看作是收入的函数,二者正相关。
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指处于投机动机,准备在有利的实际买卖有价证券以获得更高收益所持有的货币数量。它是利率的减函数
实际上,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就是人们想利用利率水平和有价证券价格水平的变化进行投机而牟取收益所持有的货币数量。
货币需求函数L=kY-hi 其中,k是L对Y的敏感稀疏,即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国民收入变动一个单位所导致的货币需求的变动量;h是L对i的敏感系数,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表示利率变动一个百分点所导致的货币需求的变动量。
凯恩斯陷阱:表示当利率下降到很低水平时,货币需求会趋向无穷大。
(十)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函数
1、货币供给的概念
货币供给: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通货和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不能直接控制的个人和厂商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的概念。
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通货和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即M1;广义的货币供给除包含M1外,还包括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
货币供给有名义货币供给和实际货币供给之分。如果对货币供给进行了价格调整,即为实际货币供给。
2、货币供给的决定
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名义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与利率水平无关,因此是一个外生变量。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如果货币当局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增加了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曲线向后平移,货币存量增加;反之,如果货币当局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减少了货币供给,货币存量减少。
货币供给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是指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或通货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及存款准备金之和;货币乘数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基础货币所导致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货币乘数为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由货币当局规定的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
货币乘数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的条件是:(1)商业银行不存在超额准备金;(2)银行客户应将其一切货币收入都存入活期存款帐户
结论:存款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货币供给量越少;反之亦然。
(十一)货币市场的均衡和利率
利率:在经济学中,利率被视为货币的价格或借入货币的价格。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也称货币利率,它所衡量的是每一元借出货币在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货币收益;实际利率是在名义利率的基础上根据通货膨胀影响矫正过的利率,通常把它定义为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此时利率称为均衡利率。货币市场的供求机制:如果市场利率水平高于均衡利率,货币供给量就会大于货币需求量,这时,货币供大于求的压力会迫使利率水平下降;反之,如果市场利率水平低于均衡利率,货币需求量会大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不应求的压力又会使利率水平上升。最终,货币市场的供求机制会迫使市场利率趋向于均衡利率。
(十二)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关系
1、投资函数:如果把非利率因素对投资影响视为常数,并假定投资与利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就得到投资函数I=I0-bi 其中,b是利率每变动一个百分点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数量,称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或投资的利率弹性。
2、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利率水平越低,投资需求越大,总需求就越大,因此,总需求的增加必然导致国民收入增多;反之,利率水平越高,投资需求越小,从而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就减少。因此,利率是影响国民收入和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杠杆。
当经济中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不景气,失业增多,货币当局就可以通过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的办法来增加总需求,进而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反之,当经济中出现过度需求,从而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时,则可以用提高利率的方法抑制投资需求,进而抑制经济过快增长,降低通货膨胀率。
只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条件下的利率才是均衡利率。2007年试题分析
23、坐标的纵轴代表总需求,横轴代表总产出或国民收入。45度线表示了()之间的等量关系。
A.实际产出和均衡产出 B.总需求和国民收入 C.国民收入和总产出
D.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24、当你去书店买书时,你将货币作为()使用。A.交换媒介
B.计量单位 C.价值储藏
D.延期支付手段
66、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利率水平越高,投资需求越大,总需求就越大,从而国民收入越多。
2006年试题分析
20、当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出不能实现充分就业时,要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可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提高边际储蓄倾向
B.提高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 C.降低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
D.提高利率水平
21、货币的四种主要功能中,()是货币最主要的功能,其它功能都是这一功能的延伸。
A.作为货币储藏手段的功能
B.作为交易媒介的功能 C.作为核算单位的功能
D.作为延期支付手段的功能
2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水平将会()。A.不变
B.增长
C.下降
D.升降不定
48、如果其它条件不变,降低利率水平,将导致()。A.投资需求增加
B.失业增加
C.失业减少 D.国民收入减少 E.国民收入增加
66、均衡产出是指经济社会的总收入恰好与总支出相等时的总产出或国民收入。
67、在影响消费需求的诸多因素中,价格水平是影响消费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保持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持续即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含常规波动的、可持续的、稳定的经济增速;均衡的含义是指在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结构的平衡。
2、充分就业
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在经济学中,充分就业虽然是指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就业状况,但并不排除摩擦性失业的存在,如果经济中仅仅存在摩擦性失业,此时的失业率成为自然失业率。
如果实际失业率不超过自然失业率,社会经济即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3、稳定价格水平目标
4、平衡国际收支
5、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奥肯定律:实际GDP增长率每高于潜在GDP增长率1个百分点,失业率会下降0.5个百分点。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稳定价格水平之间的矛盾关系或替代关系。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要降低失业率(即要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通常就要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反之,要降低通胀率,也要以较高的失业率或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
(二)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内涵
财政政策的概念:是指政府通过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工具:一是政府支出;二是税收。政府支出又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的基本类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的方法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而实行的扩张经济的政策。因此,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在产出出现负缺口,经济过冷的时候采用。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正好相反。注意:扩张性财政政策需要以举国债为前提。
2、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
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中存在的能够自动减轻需求波动对经济运用的冲击和经济波动的机制。主要包括
(1)税收制度(2)政府转移支付制度(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三)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内涵
货币政策的概念:是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通过抑制货币供给,并通过变动货币供给来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需求和总需求,并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基本类型: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进而刺激私人投资和总需求 紧缩性货币政策:正好相反。
一般性货币工具: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二是在贴现率;三是公开市场业务。也被称为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选择性货币工具: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其它货币政策工具:如道义劝告。
2、具体措施
扩张性货币政策措施: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或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紧缩性货币政策措施: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或卖出有价证券。
3、内在稳定器
(1)利息率效应,即凯恩斯效应(2)货币余额效应
(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应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利率作用的方向是相反的。其中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会使得利率上升,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利率水平下降。
第四篇:音乐教育基础理论
一、简答题
1、现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内容的“感受与鉴赏”是指哪些教学内容?
2、现行高中音乐课程由哪几个模块组成?各占几个学分?
3、教学程序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4、当代教学评价改革的国际特点有哪些?
5、举例说明柯达依教学法中的节奏唱名法。
6、什么是奥尔夫的声势教学法?
7、《音乐课程标准》的十大理念是什么?
8、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是指什么?
9、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内容中关于“表现”的教学内容有哪些?
10、举六种以上音乐课的导入手段
11、教学目标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12、现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内容包含哪几个领域?
13、说课要“说清”什么?
14、当代教学评价改革的国际特点有哪些?
15、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内容中关于“创造”的教学内容有哪些?
二、论述题
1、举例说明音乐新教材的特点(例子请不要与教材的一样)。
2、举例说明音乐教学评价的理念及针对学生的评价手段。
3、如何理解《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当今音乐课程的性质定位?
第五篇:财务会计基础理论
财务会计基础理论
[摘要]:会计基本原理理论研究和说明会计最核心的概念和原理,财务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受制于会计实务的发展水平和会计理论工作者的认识水平。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的结构应包括会计假设、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准则、会计要素、会计环境等内容。
[关键词]:会计理论 会计假设 会计信息 会计目标 会计准则 会计环境等
财务会计是以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程序,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并主要采取通用财务报告形式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一种管理活动。财务会计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受制于会计实务的发展水平和会计理论工作者的认识水平,且国内外会计学界说法不一,大部分采用了理论结构概念框架的方法,即按照会计假设、会计信息、会计职能、会计要素、会计目标、会计准则等构成来研究。
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会计假设
会计基础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假设。由于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比较复杂,会计核算的基础条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会给会计确认和计量带来很大困难,如不加以假设,企业的会计工作将无法正常进行。会计基础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假设是假定会计活动都必然是为某一特定主体进行的,该主体不仅和其他主体完全独立,而且独立于本主之外。这一假设明确了会计活动的空间界限,使得会计活动能在清晰的范围之内得以进行。持续经营假设是假设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按目前正常状况持续经营下去。这一假设使企业日常的会计确认、计量活动有了依据和基础。会计分期假设是假设企业可以将其持续经营的连续期间人为的划分为一段段较短的相等期间,而按较短期间确定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信息是准确的。这一假设为会计分期提供报告提供了依据,进而为确立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奠定了理论基础。货币计量假设认定采用货币作为会计计量尺度是最准确的和最佳的选择。这一假设使会计活动有了统一的计量标准,使得会计的具体对象可以相互之间互比,使得会计报告能高度概括会计信息,使得会计报告更便于理解。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是会计活动的特殊产品,这些产品必须符合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检验会计信息是否合格的尺度。质量标准确定后,会计活动才有章可循,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才可以检查和评价。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可简洁概括为: 真实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真实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清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
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期间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上述要求所以称为基本要求,是说这些要求是最一般的要求,这些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国际化的需要。
财务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的核算职能就是为经济管理搜集、处理、存储和输送各种会计信息。会计监督是指通过调节、指导、控制等方式,对客观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有效笥进行考核与评价,并采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响,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传统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主要是事后的核算与监督。随着管理要求的提高,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已经拓展到事中与事前领域。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是紧密联系的,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过程。会计职能是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会计的要求密切相关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范围不断扩大,会计职能也将不断增多。而从现代会计发展趋势来看,会计的职能应总结为“反映”和“管理”两大职能比较合适。
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
当人们明确了会计目标即会计任务的基本要求,解决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确定了会计处理基础,进而就要对会计信息所含的具体内容进行确认。会计信息所应包含的内容即会计应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包含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经济业务虽千差万别,但却可以按其基本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即分成若干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内容的高度概括。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方式被称为会计等式。会计要素的确定使得会计的日常处理变得有规律可循和简单化。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直接决定了会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格式。我国会计准则把会计要素归纳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其数学表达式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财务会计的工作要求—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会计目标既是一个理论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即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或境界,整个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部是建立在财务会计目标的基础之上。会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会计目标虽然是人们主观认识的结果,但它并不是一个纯主观的范畴,会受到特定历史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性质。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会计的技术规范—会计准则
什么是会计准则?至今国内外会计界看法不一,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会计准则是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对财务会计进行业务处理提出的规范要求和判断标准,是财务会计的一种技术规范。会计准则是会计实践工作经验的抽象和总结,它又反过来指导和规范会计实践,为会计人员处理具体业务提供操作规则。对于一个成熟的社会来说,会计准则不仅是技术标准,在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带有经济性和政治性把会计准则划分为基础会计准则、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编报准则和具体业务准则三个层次。
财务会计的社会背景—会计环境
会计环境是影响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各种内外部条件或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法律、科技等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管理体制、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会计环境对会计既可能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会计的发展,也可能产生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从而制约会计的发展。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既影响会计目的、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方法和会计检验,又影响会计实践及会计目标的实现,还会通过科学哲学和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影响会计理论研究本身。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还是双向的、相互的,也就是会计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环境。
财务会计的处理技术—会计程序
会计程序又称为会计核算基本规程或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是对会计过程环节的科学归纳。会计核算的方法通常被概括为: 设置帐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其相互之间的构稽关系设置帐户是会计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基本起点,也就是在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范围内进行更具体的归类。复式记账是把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记录到账簿中的具体方式。复式记账方法使得会计上的任何一笔业务都能在至少两个账户里进行登记,使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被反映得更全面。会计必须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证据作为记账的依据,所以填制和审核凭证就成了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必须要经过的一个基本环节。账户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账簿,账簿是会计信息的具体载体。账簿把反映在会计凭证中的经济业务更系统更规范地集中起来,所以登记账簿也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成本是费用的对象化结果,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成本计算是企业会计必须要涉及的内容,自然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成本计算和填制审核凭证以及登记账簿存在交叉往复内容。会计信息首要的质量要求就是真实性,所以财产清查就成了会计核算的必要环节和方法,财产清查和填制审核凭证以及登记账簿也存在交叉往复内容。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会计报告,会计报告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就是会计报表,会计报表的编制涉及较强的技术性,所以编制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也是会计一个循环过程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