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县2011年教育和科技工作要点 Microsoft Word 文档

时间:2019-05-14 11:5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遵义县2011年教育和科技工作要点 Microsoft Word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遵义县2011年教育和科技工作要点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篇:遵义县2011年教育和科技工作要点 Microsoft Word 文档

遵义县2011年教育和科技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县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加快教育发展、建设教育强县”的目标和“增比、进位、突破”的要求,按照“转变教育观念,创新学校管理,提升队伍素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的总体思路,加速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教育,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着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围绕我县主导产业,管好建好科技项目,大力推广科技成果,深入开展科普宣传,为我县经济社会全力增比进位、率先转型跨越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是我县新型学校建设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教育规划的开局之年和建设教育强县的关键之年。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统筹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一是立足实际,把握重点,关注热点,突破难点,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每位孩子能上学、上好学;建立健全家庭经济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保证其完成学业;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工程建设进度,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薄弱学校建设和“班班通”试点工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三是加速发展学前教育,完成省、市下达的幼儿招生任务,新建或改扩建镇(乡)公办幼儿园13所,创建村级公办幼儿园9所,学前一年入园(班)率达93.6%,学前三年入园(班)率达55%;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启动全省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试点工作,各项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确保县二中、三中“申示”复评成功,按期完成贵州省突破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建设项目,确保达到《贵州省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今年底通过省级验收,完成普高招生任务,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65.2%;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启动县职教中心新校园二期工程建设和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工作,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大力发展特殊教育,启动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重视发展继续教育和民族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新型学校建设,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形成各具风格的办学特色,小学毕业会考成绩较上年明显提高,中考平均成绩力争在全市上升2-3个位次,高考各科成绩平均分进入全市前3名。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完善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管理制度,完成杜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认证工作,成功创建遵义辣椒产业科技示范园。

三、工作措施

(一)突出“五大任务”,协调发展各类教育

1、加速发展学前教育。制定《遵义县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或改扩建龙坑、三岔、三合、苟江、乌江、石板、鸭溪、乐山、平正、洪关、尚嵇、茅栗、新民等13所镇(乡)公办幼儿园。以创建留守儿童之家为载体,充分利用闲置校产,新建苟江镇同心村、枫香镇花茂村、三合镇刀靶村、南白镇火车站村、三岔镇长安村、乌江镇和平村、尚嵇镇茶山村、茅栗镇复兴村、新民镇马坪村等9所村级公办幼儿园。剥离县一小、二小、三小附属幼儿园,在职教中心旧校园、县四小、五小处新建公办幼儿园。将龙坑、三岔、苟江、三合、石板等5所镇(乡)公办幼儿园建成省级镇(乡)示范幼儿园。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学前教育收费政策,建立幼儿教育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接受教育。做好全省幼儿教育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的筹备工作。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根据《贵州省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意见》,我县今年将启动贵州省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试点工作,确保2015年达到“省颁”标准。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大力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重点加强保留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两个为主”①的原则,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以县“三关”工程②为载体,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关注学困儿童、关心残疾儿童”的“小三关”活动。

3、加快发展高中教育。根据《遵义县高中教育发展规划》,以县一中为龙头,县二中、三中为两翼,带动其他高中快速发展。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县一中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县一中申报省级示范性一类普通高中,做大做强县一中品牌。继续剥离县二中、三中初中部,扎实推进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工作,确保今年复评成功。加快实施贵州省突破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建设项目,新建县一中分校和扩建县四中,确保我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工作今年12月通过省级验收。完善县七中、团溪中学、鸭溪中学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综合高中和特色高中。完善高中阶段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4、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根据县委、县政府“着力将县职教中心建设成为全省一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和“组建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推荐就业、技术推广为一体的职教基地”的要求,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择优发展”的原则,高标准规划建设县职教中心。计划投资7000万元,启动县职教中心二期工程建设,新征建设用地150亩,新建学生食堂一栋1000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一栋10000平方米,加层装修原教学楼7300平方米,改造400米标准环行跑道、塑胶操场和足球场,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和补充实训设备等。抓好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双千”③申报工作,确保今年进入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行列,2015年“双千”创建成功。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院校联办、半工半读、订单式培训办学模式,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路,努力打造精品专业。完善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制度,落实学生实习责任险政策,加强实习实训过程管理。加大招生宣传,严格兑现奖惩,全面完成我县中职招生任务。认真落实县职教中心遵义县籍在校学生、涉农专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助学金,大力鼓励我县初中毕业生就读县职教中心。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加强县职教中心职业技能鉴定站建设,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等项目,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定期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食用菌研究所和食用菌种植基地建设,加大菌种研发与推广力度,服务我县现代农业。

5、大力发展特殊教育。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在南白镇金杯大道与铝厂公路交汇处附近新建特殊教育学校1所,力争今年开工建设,2012年投入使用。继续开展助残日活动,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资助力度,大力开展随班就读,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二)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6、稳妥推进校点布局。根据《遵义县中小学校点布局和学校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按照“高中规模化、初中集中化、小学片区化、学前中心化”的原则,稳妥推进新一轮校点布局调整工作。到今年底,全县规划保留公办中小学433所(不含幼儿园),其中高级中学3所、完全中学5所、初级中学6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完全小学286所、教学点64所、中职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

7、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完善南白镇三层小学、乌江中学、三合镇刀靶小学、三合镇中学、乐山镇小学、马蹄镇中学、马蹄镇茶堰小学、枫香镇花茂学校、芝麻镇竹元小学、团溪镇中学、毛石镇中学设施设备,建好枫香镇花茂学校学生宿舍、芝麻镇竹园小学教学楼、乐山小学教学楼、马蹄镇茶堰小学综合楼,新建三合镇中学综合楼、三合镇刀靶小学教学楼、乌江中学学生宿舍、平正中学学生宿舍、马蹄镇中学学生宿舍、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完善现有高中学校办学设施,改造县一中B区校园、二中、三中塑胶操场,新建县一中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县二中综合楼、县三中综合楼和学生宿舍楼、县四中学生宿舍、鸭溪中学综合楼、团溪中学学生宿舍。彻底排查和消除学校附属设施安全隐患,特别是对破旧围墙的维修和保护。

8、拓展县城教育资源。根据《遵义200万人口中心城区教育发展规划》,结合县城南白、龙坑城区建设规划,制定《遵义县县城南白、龙坑校点布局和校园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县城南白、龙坑校点布局,划定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含幼儿园)用地红线,做好圈地工作,留足建设用地,储备发展空间。加快实施县四小、六中、七中、八中新校园一期工程和县三小扩建工程,确保今年投入使用。做好新建县六小、十小、九中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9、加大教育装备建设。根据《贵州省中小学“班班通”试点工程建设方案》,做好“班班通”试点工程,建好标准化计算机教室。完善远程教育管理制度,做好“五防”措施,确保设备安全。抓好远程教育设备维护,强化远程教育师资培训,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的应用,将远程教育优质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加大远程教育“示范点”和“双五好”站点建设,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培训工作。做好局机关局域网、无纸化办公系统、短信系统和教育网站的管理维护工作。

10、狠抓学校文化建设。根据《遵义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意见》,从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传统文化入手,加强“五化三园”④建设,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构建优美育人环境。会同相关部门制定《遵义县“十二五”绿色学校创建方案》,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结合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主题活动,扎实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和环境保护教育活动。今年,力争将苟江小学、三岔小学、枫香小学、泮水小学、石板小学、尚嵇小学、县五小、龙坑镇八里小学、三合镇中学、洪关乡臻坚民族学校、县五中、茅栗镇中学等12学校创建成为县级绿色学校,将三合小学、石板镇中学、马蹄镇中学、苟江镇中学等4所学校创建成为市级绿色学校,将团溪中学、龙坑镇民生希望小学创建成为省级绿色学校。

(三)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育人水平

1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塑师表、正师风、立师德、强师能”作为今年师德教育活动主题,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旨在教育全县广大教师弘扬高尚师德,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切实履行《遵义县做合格人民教师承诺书》,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学识魅力赢得社会的尊重,争做爱岗敬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人民教师。

12、强化教育队伍管理。认真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按照“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会同县编办合理调整教师编制,制定幼儿教师编制标准,通过招考和转岗培训补充公办幼儿园教师。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完善教师补充机制,5月招考新教师200名,8月招考县城学校缺编教师和调配各镇(乡)、各学校教师。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尊重教育,做到“八个尊重”⑤,关爱全体学生。完善教师支教、助教和轮岗交流制度,鼓励县镇教师到农村任教。完善学校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机制,加大对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支书的考核力度,本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群众公认的原则,培养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13、狠抓教师继续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制定《遵义县中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培训规划》,以加强教师学科能力建设为重点,实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稳步推进“国培计划”,定期选派校长外出学习和挂职锻炼,抓好教师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力争五年时间将全县专任教师轮训一次。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校本培训,着力提升教育水平。按照“一评三考”的要求,实行教材教法考试制度,全县教师必须过“五关”⑥,今年暑期将分两批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教材教法过关考试。制定《遵义县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逐步壮大县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队伍。

14、完善表彰奖励机制。根据《遵义县教师岗位履职考核办法(试行)》,做好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工作。根据《遵义县中学高级教师津贴考核办法(试行)》,做好中学高级(含小学中高级)教师津贴考核发放工作。积极推行“名师工程”,在全县评选100名县级名优教师、100名骨干教师、一批名优校长及学术人才。配合县委、县政府做好“十佳教师”评选工作。采取特殊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中教师、中职教师和优秀人才,为普及高中教育储备师资。鼓励省级以上名优教师、名优校长、骨干教师和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到我县任教,县城中学和县职教中心可适当引进外籍教师。实施教师安居工程,逐步推行教师周转房建设。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定期安排教师体检。教师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夕,县教育工会要做好教师慰问工作。县教育爱心基金会将加大对重病住院教师、特困教师资助力度。

(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养成教育活动,将“尊重与自律”作为今年活动的主题,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以实施“三生教育”⑦为重点,加强对学生进行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使其健康成长、成人成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切实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优良传统和民主法制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建立健全“五老”⑧队伍,充分发挥关工委、家长学校、共青团和妇联的作用,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加强对县职教中心学生进行“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敬业奉献、艰苦创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培养诚实守信、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新一代员工。

16、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发挥特长、张扬个性”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入开展大课间活动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校园集体舞,做好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今年4月将举办全县第十届“三好杯”中学生篮球赛,并组队参加全市第六届“三好杯”中学生篮球赛;6月举办全县第二届初中生篮球赛和县城小学六一趣味体育运动会;10月举办全县第十二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全县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组织学生体检,初中以上学校、县镇小学和有条件的村级学校要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查上报和初中学生体育测试过程管理评价工作。广泛开展疾病预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走进学生心灵”系列主题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高考前夕将聘请心理专家对高三学生开展高考前心理咨询活动。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载体,大力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和科技实践活动。认真贯彻《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做好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探索洪关、平正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新路子,切实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国防教育、纪律教育和“双拥”活动,做好高一新生军训工作。

17、加强教育督导检查。根据《遵义县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网络,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督导评估通报制度、督导评估奖惩制度和督导评估复查制度,将全县划为五个督学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由专职督学、兼职督学、特约督学和片区责任督学负责督导本片区镇(乡)人民政府教育履职和学校工作完成情况。根据全县教育中心工作,对建设教育强县、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标准化实验室管理、课程改革、学校常规管理和县二、三中“申示”等工作进行专项督查。按照“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思路,以创建新型学校为重点,有序开展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复评授牌近年已评估的学校,评估县五小、芝麻小学、马蹄小学、三渡小学、沙湾小学、洪关乡臻坚民族学校、永乐中学、苟江镇中学、乐山镇中学、新民镇中学等10所学校,抽查镇(乡)中心学校评估情况。

18、强化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特别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大力开发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进一步完善以校为本、以片区为纽带、以县教研室为龙头的教研网络,继续实行专兼职教研员制度,不断充实教研队伍。全县教研员要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实行推门听课制度,专职教研员每年听课不得少于60节。学校要以教研组和年级组为阵地,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学校校长要做教育科研的带头人,要深入课堂指导教学,每周听课评课不得少于2节。坚持“为了学校、服务学校、发展学校”的教育科研导向,继续抓好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三算教改实验、初中素质作文训练、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等课题研究,认真组织 “三合一套餐”、教学论文评比和优质课评选活动,努力提高科研水平,使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变。

19、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牢固树立质量兴校和质量强校意识,校长是教育质量第一责任人,必须理直气壮抓质量,毫不含糊讲升学。继续实行“局领导包保高中学校、机关干部职工包镇(乡)、中心学校包校、学校领导包班”的中高考包保联系制度,经常深入学校、深入班级了解情况,指导学校开好“两三”毕业班教师会、学生会及学生家长会,抓好适应性考试质量分析,做好“临界生”辅导和高考志愿填报工作。3月中旬召开全县提高教学质量工作会,适时召开2011年中、高考复习研讨会。根据《遵义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核方案(试行)》,做好全县中小学教育质量考核评比和表彰奖励工作。

(五)实施精细管理,不断规范办学行为

20、强化教育内部管理。按照“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要求,积极探索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完善校长任免、教师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教务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大力推进教育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加强对民办学校及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完善民办学校审批、评估和年检制度,坚决注销和取缔不合格的民办学校,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立足校情,自主探索,自主创新,加强新型学校建设,促进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走特色化办学之路,使学校既是花园又是乐园,能让学生快乐学习、身心健康、理想远大、行为规范,教职工工作顺心、生活舒心、活动开心,真正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2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根据《遵义县中小学常规管理细则(试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狠抓备、教、批、辅、考、研等教学环节。严格遵守学校作息时间,保证学生足够睡眠,教师不得布置重复性或惩罚性作业,一、二年级一般不布置强制性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七、八年级不超过1.5小时,九年级不超过2小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加强学生学籍管理,实行学籍管理电子化。规范中小学教学用书的管理和征订,做好免费教科书发放工作。

22、强化学校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层层签订责任状,继续实行安全包保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责任事故倒查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规章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加强学校安全教育,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每学期开展1-2次安全演练。狠抓校园安全管理,严防拥挤踩踏事件和学生暴力事件发生。根据《遵义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生食堂管理的意见(试行)》,抓好学校食堂及饮食饮水卫生管理工作,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做好安全、信访、维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杜绝非法上访事件发生。完善学校安全常态管理机制,全面排查和整治校园安全隐患,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努力净化育人环境。

23、强化教育经费管理。进一步完善校财局管和中小学预算制度,强化学校财务管理,管好用好公用经费,各学校大型设备采购、重大经费支出、学校基建项目必须经学校集体研究、张榜公示、上报局批准后方可实施,在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内的,必须按政府采购程序进行采购。严格执行教育经费收支两条线、财务内审和领导离任审计制度,学校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额用于学校建设和发展,今年将对县三中、平正中学、三岔镇中心学校、枫香镇中心学校、泮水镇中心学校5所学校2010年财务收支情况进行重点审计。全面落实“两免一补”⑨、中职学生免学费、高中困难学生补助、贫困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助学政策,管好用好县教育爱心基金及其它助学金,帮助家庭经济特困学生完成学业。建立财产采购、使用和报废制度,定期清产核资,妥善处置闲置校产,防止学校资产流失。会同县国资部门合理处置闲置校产,变现资金全额用于发展当地教育事业。

24、强化学校民主管理。严格执行《领导集体议事决策规则》,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强化民主监督,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和学生家长委员会,实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重大项目社会公示、重大事项会议听证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继续实行校长接待日制度,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家长会,共同建言献策,促进学校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及其他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坚持校务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确保学校管理民主、透明高效。

25、强化招生考试管理。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全县义务教育学校严禁举办重点班、实验班和初三补习班,普通高中择校严格执行“三限”⑩政策。落实全市中考制度改革精神,做好中考综合文科考试改革宣传工作。将县一中高一扶薄生招生指标按比例分配到农村初中,重点向边远薄弱初中倾斜。认真学习招生考试文件,严格执行招生考试政策,做好高考、中考、成考、自考和小学毕业会考工作。各学校不得违反招生政策,不得提前招生,不得突破计划招生,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招生,不搞违规招生宣传,不招收已被县内学校录取的学生,各校招生简章须由县招生办、基教科共同审批后方可宣传。

(六)发展科技事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6、抓好科技项目建设。以科技项目建设为主线,围绕我县主导产业,积极对接省政府支撑计划项目,认真开展科技项目遴选与申报工作,争取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项目8-10项,同时做好县级科技项目的评选、立项和管理工作。以新型工业化建设为主线,做好贵州省第二批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规划,抓好项目推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大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管理工作,创建遵义辣椒产业科技示范园,做大做强辣椒产业。以遵义银花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我县银花产业,协助银花公司做好种植基地规划建设及技术培训工作,带动其它制药企业、行业协会及种植大户发展中药产业。

27、加大科技推广应用。按照《遵义县“十二五”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规划》,管好用好科技人才,抓好全县第三批科技特派员聘任管理工作。根据《遵义市、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做好科技奖励项目推荐上报和科技成果转化鉴定工作。根据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政策,管好县内现有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县内民营科技企业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通过举办“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四进社区”、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工作。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加强地震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广大市民防震减灾意识和震时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28、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认真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贵州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和执法力度,做好专利成果转化项目申报推荐和农特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全面完成杜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认证工作。

(七)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29、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按照“增比、进位、突破”和“创业、创新、创优”的要求,以支部为单位,以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强化效能建设、促进作风转变、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认真开展“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巩固提高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成果,坚持局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职工政治业务学习制度,认真学习各级党代会、人代会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广泛开展“读好书”活动,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抓好“三会一课”,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学校校长、支部书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开展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表彰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举办“弘扬高尚师德、为党旗添光彩”主题征文比赛。抓好新农村建设、“四在农家”及“城乡结对、联动共创”等挂帮工作。

30、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快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案件查处查办力度,坚决纠正不正之风。深入推进专项治理,着力抓好工程建设、人事任免、经费管理、物资采购、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预防监督。认真贯彻《廉政准则》,狠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问题。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扎实开展警示教育和党风党纪教育,整顿干部工作作风。坚决执行县委“五严禁五不准”,狠刹滥办酒席、参与赌博、公款吃喝、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等不正之风。

31、抓实群团计生工作。按照“党建带团建、团建促队建”的思路,积极开展“五四”、“六一”、“一二•九”等节日纪念活动。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畅通诉求渠道,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办学校临聘人员和民办学校教职工的管理,开展“教工之家”创建活动,做好特困师生慰问和帮扶工作。管好用好教育爱心基金,解决师生实际困难。以中国关工委确定的三年“基层工作年”的启动年为契机,认真开展“五好⑪关工委”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学校关工委工作。充分发挥退休教师协会的作用,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支持他们开展有益、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加强计生宣传,层层签订责任状,从严查处违计案件,杜绝计划外生育。落实计生优惠政策,做好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定期开展人口国情与青春期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和关爱女孩活动。

32、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强化效能建设,完善局机关工作制度,及时办理县长信箱和效能投诉。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交必办、办必果”的要求,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继续实行领导信访包案和信访接待日制度,及时处理来电、来信、来访和上级督办案件,认真办理议案提案。全面反映工作动态,定期编印《工作简报》、《资料汇编》,办好《遵义县教育与科技》。加强档案建设和保密工作,做好综合协调、公文审核、文件归档、会议服务等工作。进一步精文简会,注重实效,大兴学习调研之风,切实履行社会承诺,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工作要点》有关术语解释

①两个为主: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就读为主。

②三关工程:关心外出务工人员、关爱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

③双千:全国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2000个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④五化三园: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学园、花园、乐园。

⑤八个尊重:尊重学生权利、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健康、尊重学生爱好、尊重学生自主、尊重学生时间、尊重学生选择、尊重学生创造。

⑥五关:师德教育关、教材教法关、教学技能关、教育管理关、教育科研关。

⑦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⑧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

⑨两免一补: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⑩三限: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

⑪五好:领导班子建设好、骨干队伍作用好、制度健全执行好、活动经常效果好、积极探索创新好。

第二篇:2008年科技工作要点

2009年多拉特乡科技工作要点

2009年我乡科技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市科技工作管理目标,总体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科技计划,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农村科技示范基地,提升农业主导产业的科技含量,打造产业品牌,推动和谐和创新型建设,为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一个主题: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

二、一项中心工作:把开展“科技创新推进年”活动作为一项科技中心工作。

工作要点:

1、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指导农牧民建立技术智能,引导农牧民加大科技投入,引进科技人才,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重点加快促进我乡种植业和养殖业。

2、加强科技创新农产品建设,发展现代农区畜牧业。立足乡域经济发展实际,挖掘本地的优势资源,发展和培育科技创新新的人才。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载体,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的目标。

3、抓好农业科技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培育科技创新示范典型。重点抓好示范基地、塔尔米示范基地、红花示范基地、塔尔米加工厂。

三、六项重点工作

(一)、继续完善我乡“四位一体”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部门协作,调动科技专家积极性,完善乡科技专干服务工作站工作制度。

2、完善乡科技信息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乡科技信息服务网络。

3、指导建立农技推广服务协会,引导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基地农员、农技员加入协会,建设互惠互利农村基层科技服务组织。

4、加强农村技术市场和农技服务规范管理。开展农村技术市场管理科技执法,建立农技服务机构备案登记制度和技术交易合同登记制度,打击技术交易的非法行为,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村科技服务效率。

(二)、认真抓好科技计划作

1、明确责任和工作目标。

(三)、加强科技计划工作,把科技长入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县委、县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目标,找准科技服务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筛选、论证、申报、实施、监督管理的工作力度。

1、重点产业领域:加工、小水果生产、规模养殖、环保能源技术应用、农产品加工等。

(四)、加大农村科技示范典型建设力度

1、指导创建科技工作示范村2个。

2、指导培育地区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1个。

3、培育县级科技示范大户2户,规模型科技示范户6户。

(五)、加强科技科普和科技宣传工作力度

1、组织开展送科技下村活动。

2、组织开展科技科普活动,即 “2009年科技活动周” 活动、“2009年科普日”活动。

3、办好《科技简报》。

第三篇:2010年科技工作要点(参考)

2010年科技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转型升级这一目标,深化江苏省科技特派员、教育部“蓝火计划”两项试点,推进“创新、创业、创意”三创载体建设,全力打造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人才集聚三大高地,加快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形成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主要工作目标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再提高3个百分点,全社会研究和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民营科技企业100家,新增省高新产品、软件产品150个;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00项,新建“二站一中心”(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个;新增上级各类科技项目计划80项;“技术开发费用150%加计抵扣”企业备案200家;专利申请超过7000件,发明专利超过1000件,授权量达到4000件。

三、工作任务

(一)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以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为主逐步转向创新驱动为主,要素支撑由物质资源为主逐步转向人才资源为主。加强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获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抢占新兴产业技术制高点,加快引进一批对产业链延伸和完善具有引导作用的科技型项目,引导新兴产业加快集群集约发展。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继续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围绕深化二项试点,建立科技合作长效机制

1、深化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扩大试点工作的要求,以产业提升和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以建立组织协调、资金投入、信息服务、中介网络等措施为保障,努力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产业得益、持续发展的校地企共建、共有、共享的长效合作机制。以强化内涵,树立品牌,孵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目标,加快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形成工业设计、加工成型、系统集成等一批重点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以加强科技项目跟踪和服务,帮助企业做好各级各类项目申报及实施为重点,细化项目合作与管理。以政策、制度、环境创新为手段,打造引才聚才新优势,吸引派出高校高层次人才以各种方式来常熟创新创业。

2、深化“蓝火计划”试点工作。增强优势科技资源整合集成能力,组织民营企业高校行、科技专家企业行活动。引进大院名校,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对接联合,合作研发,共建“两站一中心”。发挥好氟化工、玻璃模具、太阳能光伏等三个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产业壮大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在纺织服装、高分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新建3至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紧密结合我市产业技术需求,依托上海技交所等高校院所技术转移中心,集成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产权交易等服务功能,建立“创新驿站”,建立一支以科技特派员、科技助理和高新企业、龙头企业技术负责人为主的技术转移经纪人队伍,形成有形与无形相结合、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便利、快捷、高效的技术合作通道,力争纳入科技部创新驿站体系。

(三)围绕推进三创载体,提升创新型经济发展水平

1、加快创业载体建设。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汽车零部件、创意设计等为目标,全力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吸引留学归国人才、高层次专家、科技型企业家等创业发展。立足常熟经济开发区特色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引进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的研究院和中试基地,全力打造沿江高新技术创业平台。建立重点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面向孵化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为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进程。大学科技园确保年内新增入驻企业40家,争创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常熟科创园力争再引进3至4家大学研究院。

2、增强创新载体能力。围绕六大产业振兴规划和五大产业提升规划,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依托高校院所,整合科技资源,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企业研究院、两站一中心,开展前瞻性、原创性研究和战略产品研发,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力争7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都建有内部研发机构,新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注重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加快开放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化。进一步壮大高分子新材料、电气机械等两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规模,新建一批科技产业园、特色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科技园。

3、推进创意产业发展。发挥科技计划的引导作用,支持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时尚设计为重点的创意产业的研发,通过“孵小、扶强、引外”,搭建创意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测试和应用等创新服务平台。做好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鼓励创意产品申请专利权,鼓励计算机软件等版权登记,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进常熟特色的创意产业群,加快形成“知识经济”和“智慧经济”密集区。

(四)围绕实施四项工程,提高科技引领支撑能力

1、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工程。启动实施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市工作,深化“百家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集中力量支持企业创新。以技术创新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争取建立省市会商机制,省市联动,集成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针对最具成长性和爆发力的核心产品,最具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的龙头型项目,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引进转化科技成果,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着力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以科技合作提升一批优势产业科技型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能够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和密集知识产权的产学研合作项目。通过政产学研联盟,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为企业构建对接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的快速通道,帮助企业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培优扶强新增一批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围绕新材料、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等7个高新技术重点领域,积极争取和引导企业承担国省级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加强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的融合,指导企业做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服务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认定、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实施,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创业热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以创业载体孵化一批科技型初创企业。依托大学科技园和常熟科创园的科技资源、政策优势和机制体制,在场地、资金、税收等对方面入驻企业进行集成扶持,促进科技成果、创新项目产品化,并逐步推向市场,使企业成长壮大,全力打造工业企业的“第三梯队”。

2、实施人才引进培养工程。以大学科技园、常熟科创园为依托,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培养“双百双千”计划,从载体提供、资金争取、市场开拓等多方面予以扶持,强力推进掌握高端技术、具有经营头脑和国际眼光的领军型人才的集聚。通过校地合作长效机制,广泛吸纳国内院校科技人才和专家学者带成果、带技术、带项目入驻常熟。主动对接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人才计划”和“姑苏人才计划”,认真组织大学生创业大赛、国际精英创业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实现多层次、宽领域、高质量的人才引进。加强对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继续实施“百名工程硕士培养计划”,健全完善与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共享、合作办学等合作机制,鼓励各类人才进行各种在职培训、学历教育和学位教育。

3、实施科技惠民富民工程。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富民。高标准建设“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中心”,围绕水稻、设施园艺等产业,建成立足太湖稻区、辐射长三角的优质高产水稻科研开发、生产示范、种子种业一体化的核心基地,集成现代设施生产条件、生产水平、具有技术示范辐射功能的设施园艺科研、示范基地。按照“一镇一业”的原则,推进各具特色镇级农业科技园高端化发展,着力打造尚湖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沙家浜万亩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辛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等。探索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深化“一镇一村”科技支撑新农村示范工程,围绕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提升、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环境保护、农村社区管理等领域的技术需求,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工作。围绕“生态常熟、科技惠民”主题,全面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形成部门分工协作、条块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引导企业投资实验区重大建设项目,确保实验区建设积极有序推进。通过实施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新能源开发利用和节能技术推广示范工程、重大疾病临床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工程等,进一步放大示范效应,努力将常熟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富有特色的融绿色生态功能区、绿色能源示范区、循环经济先行区、结构转型先导区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城市。

4、实施知识产权示范工程。大力发展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按照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从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等方面建立高效合理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的综合管理和战略运用能力。新建企业专利信息平台15家。大力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着力优化结构,调整和运用好激励手段,增加发明专利和有效专利比重,引导和支持科技创新创业型企业加快知识产权创造、转化和产业化步伐,逐步形成若干个引领创新发展的核心专利群。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继续开展知识产权工程师和专利代理人才培养工程,引进培育和扶持壮大一批知识产权代理、交易、评估及信息服务等中介机构,引导中介机构主动对接科技型中小企业。逐步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加快形成激励创新、鼓励创业、保护创造的制度保障。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五)围绕夯实五项工作,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1、深化科技政策落实。认真做好全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总结评估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研究制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健全完善科技政策落实协商机制,重点做好高新企业税收优惠、开发费加计抵扣以及科技奖励等鼓励科技创新创业政策的兑现落实,加快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进一步落实政府首购和订购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引导企业更加自觉地走创新驱动型的发展道路。

2、推进科技金融建设。加强科技金融的结合,形成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鼓励建办各类科技创业投资公司。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抢占“创业板”。完善省科技成果风险补偿资金试点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科技型企业的贷款支持。探索开展科技保险业务,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让提供多层次的风险保障。

3、加强目标责任考核。推动建立和完善镇场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将科技工作考核纳入镇机关三个文明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促进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分解工作指标和重点任务,加强对各经济板块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产学研合作项目、成果转化、农村科技创新等产出情况的考核。

4、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围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廉洁型、服务型”机关,强化服务意识,推进政务公开,继续开展“创新强百企,科技进万家”科技政策宣传服务,完善科技政策辅导员制度,强化局与各经济板块的对接联系、村企挂钩、1126企业重点联系制度。提升科技创新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吸引和整合更多的创新资源为常熟市企业服务。

5、强化科技宣传工作。研究加强宣传工作的不同渠道和方式,完善宣传网络,畅通信息渠道,利用各种媒体积极宣传科技政策、科技进步动态、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典型事例,争取全社会对科技工作的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充分发挥科普联席会议制度在加强科普工作规划和组织重大科普活动中的作用,协调有关方面各自做好职能范围内的科普工作,继续加强科普基地建设。

第四篇:2011年全州科技工作要点

2011年全州科技工作要点

湘西自治州科学技术局

根据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和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制定2011年全州科技工作要点如下:

一、总体思路与主要目标

总体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支撑“四化两型”和“创新型湘西”建设为主线,紧密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民生改善,以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为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努力突破一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主要目标: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80项,开发新产品10项;推行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合作社、科技信息“户”联网等3种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建立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000亩,完成科技培训10万人次;认定民营科技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0%;推进产学研结合,州校(院)对接科技项目累计达150个以上;科技招商引资和银企融资力争有较大突破;专利申请量较上年增长10%以上。

二、工作重点和措施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各项工作整体推进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1、加大产学研结合创新力度。加大产学研结合创新专项实施力度,重点探索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提高产学研结合创新效率。改革完善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优先支持校企、院企联合实施项目,引导产学研紧密结合,使科技项目更好地与企业、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抓好与北京科技大学等11所合作高校及中科院专家、州人民政府专家顾问签署的科技合作项目的组织实施与跟踪服务,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承担国家、省、州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逐步形成以项目为纽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2、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专项,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工业园区、高校、科研院所组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试孵化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湘西国家锰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载体,重点推进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力争成为省级创新战略联盟。以恒远植物生化、湘泉制药等企业为平台积极培育植物资源提取、民族医药等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丰达合金、金旭冶化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联合组建锰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吉首大学建立省级重点实验室,将其打造成为我州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基地和共性技术的推广中心。依托吉凤经济开发区和县市工业园区,建立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中试孵化基地,提升州级科技服务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的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积极筹建中科院湖南技术转移中心湘西分中心,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

3、落实厅州科技会商议题。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第三次厅州会商的主要议题,围绕我州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凝练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以项目为载体,争取上级更大支持,力争通过厅州会商项目的实施突破一批制约我州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认真组织好厅州联合实施项目的督查、评估和验收,组织鉴定一批科技成果,加快推广应用一批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及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自主创新技术与产品。组织筹备好科技兴州表彰暨产学研结合创新大会。

4、加大科技计划的实施力度。积极承担国家和省级项目,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省科技重大专项、产学研结合创新联盟等方面加大项目遴选力度,储备一批有竞争力的项目,加强与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的汇报衔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计划。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国家、省、州各级计划项目,瞄准当前我州产业发展中的综合性、基础性和超前性技术难题开展攻关,加速成果转化,重点支持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节能减排、民生科技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力争在锰锌铝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深加工等领域培育一批产业集群。

5、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提和关键。聚集各类创新资源,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开展科研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撑。选择一批有基础、有条件、有特色,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创新成果予以重点支持,加速其转化。

6、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在推动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衔接协调,整合各类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切实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加大争取国家和省科技经费的支持力度,扩大我州科技投入总量。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组织工作,推动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加强对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调研和管理,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投融资平台建设,重点争取州人民政府与省高新投联合设立封闭式直投基金,吸引社会资金组建创业投资公司,扩大创业投资资本总量,突破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制约短板。

7、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充分发挥考核的杠杆作用,促进县市科技发展。加强县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指导、支持县市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实施省科技厅县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县市区域经济发展专项、县市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专项等项目。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继续配合做好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医药卫生等领域的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深入开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活动,支持企业培养和引进创新创业人才。鼓励、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向农业流动,在科技项目立项和各类人才遴选方面向科研一线和基层适当倾斜。

第五篇:江苏省2013年全省科技工作要点

2013年全省科技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3-03-03浏览次数:640【字体调整:大 中 小】

2013年,全省科技工作以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科技创新大会各项任务为重点,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努力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上探新路、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见实效、在科技体制改革上求突破,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更大贡献。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8%,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7.5%。主要推进以下七项重点任务:

1、突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实施省科技创新工程的首要任务,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启动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6000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创新主力军。深入开展“千人万企”行动,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重点政策落实力度,确保企业科技税收减免额超过200亿元。坚持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重点、市级为基础,大力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提高到85%以上,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深入推进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作,支持其配置国内外创新资源,研发重大前沿核心技术,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企业科技园。择优遴选300家科技型拟上市企业,加大集成支持力度,加快上市融资发展。大力推进企业创新国际化,设立海外技术成果转化专项,支持企业开展跨国技术研发合作与成果转化,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际创新园。

2、突出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着力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推进高新园区加快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着力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强化创新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创新核心区建设,进一步推动海内外创新资源向园区集聚。按照“一区一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方向,引导园区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完善高新区发展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绩效为主的考核评价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高新区申报建设国家级高新区,支持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支持新建若干省级高新区。高起点规划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搭建省市联动工作推进平台,指导各地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加大政策先行先试,构筑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区)、创新型乡镇建设,搭建重大创新创业载体,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新建10个以上省级创新型县(市、区)、30个以上省级创新型乡镇。推进大学科技园、特色产业基地、科技产业园和科技创业园建设,提高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加快科教结合产业创新基地建设,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创新集群。

3、突出战略高新技术领域突破,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瞄准战略高新技术领域,实施前沿先导技术创新专项,加大对代表国际发展方向、对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前沿先导技术研发支持力度,重点推进3D打印、智能机器人、高温超导、未来网络、高效储能、特种材料等10大领域的研究部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强化对世界科技发展态势的分析和跟踪,准确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全球竞争格局变化最新动向,持续做好关键技术选择的战略研究。探索项目经理制,试行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组织机制和管理模式,有效组织和利用全球创新资源,集中突破方向明确、带动性强的重大技术。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省级层面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研究,进一步统筹配置全省产业创新资源,建立健全产业研发创新体系,使之成为产业发

展的战略智库、孵化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摇篮和重大产业技术的策源地,努力赢取未来发展主动权。

4、突出产业高端跨越,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产业升级“三大计划”,着力突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产学研用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生态。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着力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和战略产品。选择特色优势突出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加大省地联合招标力度,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挥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高校院所开展企业需求导向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瞄准纳米材料科学、清洁能源、核技术等优势领域,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大幅度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深入实施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专项推进方案,集成培育产业创新集群。研究制定“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科技对文化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高新技术应用示范,推进国家“十城千辆”、“十城万盏”试点工作,支持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提升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努力打造一批千亿元级、百亿元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5、突出青年人才培养,着力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持续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加强科技创新基地、科技平台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启动建设苏南人才特区,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加强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扩大青年科技人才专项规模和支持范围,择优支持500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加快培养储备科研带头人。鼓励和支持我省杰出青年科学家承担国家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推荐申报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双创人才、企业博士等人才计划实施,实行科技计划和人才计划联动配套,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载体建设,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企业设立“企业创新岗”,推动高层次人才到企业任职或兼职。加强“科技镇长团”选派工作,进一步推动科技人员服务基层、园区和企业。

6、突出打造民生科技,着力促进科技惠民富民。实施民生科技行动计划,加强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建筑节能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示范应用,加快建设一批以“新知识普及、新技术示范、新产品应用”为核心内容的科技社区,布局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国家级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加大对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探索公益院所发展机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农业生物、信息、生态等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培育优良品种30个,示范推广面积1200万亩。强化城镇化发展的科技支撑,支持创新型乡镇开展宜居、绿色、低碳城镇综合技术集成与科技示范。进一步完善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网络,重点创建10家以上示范店面,服务农民30万人次。深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园等载体建设,组织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和送科技下乡活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7、突出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完善创新动力机制。深化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研究制定支持南京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总结推广“科技九条”、“创业七策”等政策措施。探索建立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定期为企业开展科技咨询服务的制度。选择若干科技计划,逐步开展科技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管理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布局新建10个省级科技金融合作示范区,启动省级天使投资引导资金,新建30家以上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专营机构。启动制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条例,完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健全以应用和产业化为导向的评价考核体系,引导科研活动更好地面向实际需求。完善厅市会商机制,办好产学研展洽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10年成就展等重大活动。

来源:江苏省科技厅

下载遵义县2011年教育和科技工作要点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遵义县2011年教育和科技工作要点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技术局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点范文(推荐阅读)

    科学技术局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点范文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全市科技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要点

    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要点 2010 年,全市计划生育科技工作总体任务是实施两个工程(母亲健康工程和优生促进工程)、抓好三个创建工作(巩固“国优”、“省优”县区成果、市......

    2007年江苏交通科技工作要点

    2007年江苏交通科技工作要点 2007年全省交通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交通工作会议和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的......

    2010年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要点

    国家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 征科便函„2010‟18号 国家税务总局征管科技司关于印发 《2010年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

    08年科技工作要点(5篇范例)

    巡办发[2008]30号 珙县巡场镇党政办公室 关于印发《巡场镇2008年科技工作要点》的 通 知 各村支部、村委会、乡机关各办公室: 现将《巡场镇2008年科技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认......

    1.2德州市2014年科技工作要点)

    德州市2014年科技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以政府引导、企......

    全年度全市科技工作要点参考[五篇范例]

    全年度全市科技工作要点参考范文xxxx年是新中国成立xx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市科技工作将着力构建大科技工作格局,积极推动全市高质......

    2010年红旗街道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要点

    2010年红旗街道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要点指导思想仅仅围绕计划生育工作为中心,以省科技委指导,稳定低生育水平,为育龄妇女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