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组织艺术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组织艺术
摘 要:组织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上的教学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率。课堂组织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本文围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数学课堂;组织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其过程可以分为教学、评价和组织三个方面。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其特点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我们要用新课程理念丰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评价,是标准对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而谈论组织方式,则贯穿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教师运用教学与组织课堂的知识和技能,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运作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其目的是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既现状分析,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而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组织则强调为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和争取成就的行为,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预防问题行为的产生。
课堂教学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组织的艺术决定着教学效果的有效度。要想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任何一位教师都必须很好地组织课堂教学。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看教师如何组织有效课堂教学。那么,如何组织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教师应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的基本需要
有生存才有发展“衣食足而知礼仪”,要激发学生的多方面的求知欲望,就应注意尽量满足他(她)们的需要。由于初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沉默寡言,加上数学课程的无趣性,从而导致数学课堂无比的生硬,根本无法体现学生的活性及主动性。从而在初中的数学课上,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友善的,能使学生产生归属感的课堂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构建和谐“良师益友”
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教育的结果,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只要师生关系好,学生会原谅教师在工作中的一些差错,对老师表示理解。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往往埋怨学生学习不主动,不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把出现不良教育后果的原因推倒学生一边,而越是这样,学生在情感上离教师越远,教师的一些美好教育教学设想也就难以顺利实现。所以说,教师要慎重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们的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内、外部学习动机。才能使整个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充满激励性。则要重视知识本身的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知识,对数学思维有一定的兴趣,而不是单纯地把学习知识当成获得某种报酬的手段。
四、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在农村中学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有组织、有领导的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才会对我们的基础教育取到不可一视的知识传播作用,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如,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打瞌睡、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游戏、发短信,有的学生做怪相、哗众取宠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
五、教学中、防止学生的假听行为,增强课堂氛围
数学的课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若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防止了学生的明听实不听的现象。以创造愉悦的情境,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倒如: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提问 “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从而增强了课堂氛围。毕竟,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地位,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学业水平;平时应主动和学生交流、谈心,听取他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期望。在基层工作两年的我,体会、了解到学生普遍喜欢知识渊博,讲课生动形象,富有激情和幽默感,平易近人,能和思想比较拘束的农村中学生交朋友的数学老师;充分得到学生的信任,并且创造积极的数学课堂气氛,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促进的。同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时差距很大,究其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妨碍了他智力的有效发展,如学习积极性差,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等。因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的意志薄弱,不能吃苦,爱模仿,又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外界干扰,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应重视自身的个性修养,以积极的一面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有的学生缺乏刻苦精神,学习没干劲,成绩不理想,容易产生自卑、多疑心理,常常喜欢在课堂上“表现”一下,以期盼引起重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这种学生,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只会增加压抑情绪,甚至形成逆反心理,专门与教师对着干,影响课堂教学。因此,对差生,主要从非智力因素方面多加培养,本着“爱”的原则,抓住各自的性格特点,尽心安抚,多关心和爱护,多给予鼓励。在学习上给予耐心辅导,取得点滴进步就要充分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心思安在课堂上。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黄萍 贵州教育出版社,2007.8
[2]《数学史》朱家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第二篇:初中一年级数学课堂中有效
初中一年级数学课堂中有效“追问”的研究
“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它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组成部分。在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的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追问”无疑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有效的“追问”源于正确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机智。研究表明,高成效的教师更倾向于对正确回答了一个问题的学生提出另一个问题,以鼓励他进一步思考。因而对于一个成熟的数学教师而言,必须常常实施“追问”策略,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努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之处,这就需要教师的规范和引导,而追问正是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指导策略。教学有效的追问源于正确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机智。在实施追问的教学策略时,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要规范,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追问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地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
一、课堂追问教学的实施方法
1、学生发生错误时追问——迷途知返。
“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的确,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经验,往往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和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
教学“平方根”这一内容,学生初步理解了“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是a的平方根”这一概念,教师安排求81,0.0625的平方根后又出示了一个判断题:
(1)、9的平方根是3.(2)、3是9的平方根。学生的判断各不相同。
师:你能对你的观点加以说明吗?
生:刚刚我们得到81的平方根是9与-9;0.0625的平方根是0.25与-0.25,所以9的平方根是3与-3.所以1题是错的
生:他举得例子太特殊了,不能把所有的数都包括在内。师追问:那你想怎么说?
生: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是互为相反数的关系”。师:那对于第二个问题呢?
生:根据生1的方法,9与-9是81的平方根;0.25与-0.25是0.0625的平方根;3与-3是9的平方根。所以第二题是错的。
生:我不这样认为3的平方等于9,所以3就是9的平方根。师追问:为什么此时可以不说那个负值呢?
生:从平方根的概念上我们就可以的到“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是a的平方根”即:x2=a,x就是的a平方根,x可以是一个正的也可以是一个负的。师再次追问:你能就此题再举一个例子吗? 生:-4是16的平方根。
对于学生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不是难点,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从而挖掘到事物的本质。追问不是一般的对话,对话是平铺直叙地交流,而追问是对事物的深刻挖掘,是逼近事物本质的探究,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催化剂。在辨误教学中,只是让学生判断对或错是不够的,要通过教师的有效追问,让学生明白对或错的成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有利于从本质上去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2、学生理解重点处追问——画龙点睛。
有经验的教师经常能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判断得真准,你是怎么判断的?”“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哪位同学还有补充?”„„在不同的追问中,逐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一内容,在学生初步得出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师进行了以下设计:
请学生用准备好的4㎝、5㎝、6㎝和10㎝的小棒,任意取3根围三角形。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发现三根小棒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
教师适时地追问:“我们发现用4㎝、5㎝、10㎝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两根短的小棒加在一起还没有第三根长,所以围不成。” 教师对学生的发现予以肯定,鼓励道:“你能从边的长短关系上进行思考,想得真好!”
教师随即追问:“能围成三角形的几组小棒的三边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我认为是较短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置可否,继续追问:“对于这位同学的回答,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进一步思考后,发表意见:“我认为他回答得不够完整,应该是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师继续追问:“任意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道:“就是随意,每两条边加起来都大于第三边。教师还是不表态:“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中都有这个特点呢?” 学生在教师的再次追问下,用各种方法来验证“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的性质。
至此,教师终于露出欣喜之情,称赞道:“同学们真是太了不起了,通过我们的猜测验证,最终得到了一个重要结论: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内容看似简单,但真正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理解规律,还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阶段性的发展要求,并能尊重学生最原始的表达。学生的回答难免肤浅、粗糙,片面、零碎,甚至偏差、错误,这都是最真实的课堂现象。教师紧追不舍的一次次追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和探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举一反三,通过一次次探究和发现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理解变得更加准确、全面、细致、深刻。
(5)、学生理解不全面时追问——追求完美。
在动态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的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适时“追问”可以对主体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努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巧妙、适时的“追问”无疑是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例如:
师: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9厘米和5厘米,求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题目在黑板上显示)
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题意画一个草图予以解决?使边的长度尽可能与题意中数值相同。”
学生动手操作大部分同学可以得到周长为23厘米,因为学生习惯画出的是锐角三角形;
师追问1:“只能这样画吗?”
有一部分同学又得到周长为19厘米;
师追问2:“如果本题中的5厘米换成4厘米,这时的周长是多少?” 这时有的同学会得到22厘米或17厘米,但也会有同学得到只有22厘米的结果;
师追问3:“为什么这里只有一种结果呢?” 学生会说“以4厘米为腰不能构成三角形”;
师追问4:“考虑本题时有两种可能,但它的限制条件是什么呢?”学生可以得到构成三角形时必须满足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从而真正理解本题的内涵;
由此及彼,让学生养成演绎、归纳等数学思维品质。通过老师的追问和学生的作答,对其他同学来说,教师的讲解没有作答学生的说明更亲切易懂和切合实际。
二、课堂有效“追问”带来的收获
通过本课题组研究在实施了一段时间的课堂有效追问后,我发现在课堂的提问中我不再使用的如“是不是”、“对不对”等思维含量低的问题进行追问不止。数学课上的巧妙设问,题目类型的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大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恰当地运用有效追问,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被有效激发,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四、反思
在充满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追问者”,一个智慧的“追问者”。善于追问的老师源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和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以及对教材重难点和关键的把握了然于心;善于追问的教师就是能在无疑处设疑,于无疑处质疑,让学生从无疑处生疑,于无疑处思疑;善于追问的教师,看似“无为”却有为,是不着痕迹的点拨、引导,从而“于无为处而无不为”。追问的艺术就是教学的艺术,就是引导者的艺术。教师的有效追问,能够在学生的心田开出自然而鲜艳的花朵;教师的有效追问能够架起预设和生成的桥梁;教师的有效追问能够让课堂成为生成智慧的快乐驿站。
第三篇:初中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中函数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的函数知识比较简单,主要是一些理解性的知识,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函数以及三角形函数等。应试教育环境下,能够解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函数概念,掌握函数思想。例如: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其思维对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使学生明白函数思想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函数知识。概念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打好基础,再高的大楼都难逃倒塌的命运,学习亦是如此,没有打好基础,学习再多的知识也都是一知半解,难以在求学的道路上走长远,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概念的重要性,从而做到深入理解概念。初中函数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想象力与抽象思维,这就造成了思维冲突,为了缓解思维冲突,实现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变,教师可以结合函数图像进行授课,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还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如: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等,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来成为全面发展型复合人才。图像直观指的是,只保留实物的本质,并将其本质属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加深观察者记忆的同时,对其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刻。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学生没有时间在课堂上亲自动手画函数图像,学生基本上以听教师的讲述为主,是无法深刻理解函数知识。因此,教师为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去练习画函数图像,一遍又一遍的画,直到画好为止,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实践表明,学生动手画函数图像,其对函数知识的认识来 理解要比不画函数图像的学生要深刻。学习成绩自然就高,因此结合函数图像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知识,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的实际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样适用于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等。函数图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性质,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多种情况时,如果采用画图像的方式,则可以既准确又快速地找到答案,其解题效率远远高于文字证明,并且更加具有说服力。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函数图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作用越来越明显,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初中的函数知识比较简单,主要是一些理解性的知识,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函数以及三角形函数等。应试教育环境下,能够解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函数概念,掌握函数思想。例如: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其思维对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使学生明白函数思想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函数知识。概念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打好基础,再高的大楼都难逃倒塌的命运,学习亦是如此,没有打好基础,学习再多的知识也都是一知半解,难以在求学的道路上走长远,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概念的重要性,从而做到深入理解概念。初中函数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想象力与抽象思维,这就造成了思维冲突,为了缓解思维冲突,实现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变,教师可以结合函数图像进行授课,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还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如:抽象 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等,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来成为全面发展型复合人才。图像直观指的是,只保留实物的本质,并将其本质属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加深观察者记忆的同时,对其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刻。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学生没有时间在课堂上亲自动手画函数图像,学生基本上以听教师的讲述为主,是无法深刻理解函数知识。因此,教师为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去练习画函数图像,一遍又一遍的画,直到画好为止,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实践表明,学生动手画函数图像,其对函数知识的认识来理解要比不画函数图像的学生要深刻。学习成绩自然就高,因此结合函数图像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知识,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的实际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样适用于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等。函数图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性质,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多种情况时,如果采用画图像的方式,则可以既准确又快速地找到答案,其解题效率远远高于文字证明,并且更加具有说服力。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函数图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作用越来越明显,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调控艺术_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调控艺术
何雪兰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让学生学会,学好,又要让学生会学,达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如何调控好课堂中的45分钟,让45分钟的课堂达到 “高效”,至关重要。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何谓“高效课堂”?
何谓“高效课堂”?是不是教师把该学的知识都交给了学生就算“高效课堂”?或者说,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达标练习顺利完成就算高效课堂”?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为主,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活跃,45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
二、如何调控“小组合作—高效课堂”?(一)合理分组与科学操作
1、优化学生组合,合理划分小组
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大组(每组6人)。分组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都有A、B、C三层学生,每层有2人,然后,又按上述的分组原则,将每个大组划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3人,A、B各任小组长,两人分工合作。同时A兼大组长,负责全组工作。座位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对桌坐”。并且,座位编排兼顾了对桌互补,邻桌帮扶,这样利于组内互助与组间竞争。
2、加强小组管理
为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至关重要的是对小组加强管理。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对操作程序说明,并对学生进行集体合作精神的教育。同时给予小组长一定的权力和责任,组织本组成员在课内外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随时指导小组长的工作,培养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的进行。
3、教师进行有效的帮助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并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总结,好的加以表扬或奖励。
4、及时性激励与评价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小组评价采取加分制,即同样的问题,A、B、C不同学层的学生正确解决分别给予5、10、15、的分数不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扶差,共同促进;小组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二)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优化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学生终生受益,一群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会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课堂的最有力的保证。但是,笔者们要知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平时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独立思考。
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心理与物质的准备,才能培养不盲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
(2)表达交流。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3)善于倾听。
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说,许多教师能做到,但让学生学会倾听可能大多会忽略。学会倾听,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可在听的过程中,明晰他人与自己思维的异同,领会别人发言的中心思想,进而提高自己。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方法与习惯,是达成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4)动手实践。孔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课程标准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属于学生的教师绝不占有,能让学生实践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
2、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
(1)讨论自学式: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必要的修改、补充。⑵指定发言式:组员举手,小组长指定发言,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可继续举手发言,最后由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小组成果。⑶两两组合式: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再把意见带到小组交流,这样能体现合作的灵活性、时效性。⑷接力循环式:组员轮流发言,能促进学生平等竞争,人人参与,共同提高。⑸自由发言式:小组成员自由发言,讨论比较宽松自由,这样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但容易造成学习秩序的混乱,需要组长做好调控。⑹分工合作式:小组成员合作之前进行分工,活动开始后每位学生根据分工的不同进行实践,再把合作的结果进行汇总。这种分工合作式在新课程体现非常明显,如《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镶嵌》等章节,一人进行记录,另三人进行实验,互相配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较快得到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必要时进行讲解,随时对自学进展好的小组给予表扬,给进展较慢的小组予以鼓励。确保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形成集体的智慧。
3、测试竞赛
当学完某个单元后,由各小组自己进行相互检测。各小组成员按知识点共命一份测试题,抄写几份,上课时组与组之间互换试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交对方批改。老师根据每组试题的质量、互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出示课前准备的竞赛,评出名次,最后按名次给出该小组课堂活动成绩。(三)、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我坚信,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心理上的关注,精神上的关爱,学习上的帮助,拉近了笔者们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交流教与学的意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来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竞争的教学氛围,以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三、如何评价“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实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从实施中还是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它使我由单纯研究教材转变为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组织、反思课堂效率,极大地提高了多本身的综合能力;从学生层面看,它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被动的做,而是自己独立思考、积极合作、勇于实践,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生成自己的感受,从而有所收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兵教兵,兵练兵”的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等措施使后进生收益很大,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学习兴
趣日益浓厚。“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独立思考与群体智慧交合的成功,让孩子们品尝到了自我发现的乐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了重要作用!我自己也真正的体悟到“教”与“学”的乐趣!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总之,对“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操作我也在探索之中,认识难免粗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加强自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争取创建更“高效”的课堂。
第五篇: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小结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小结
【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初中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小结的重要性,发挥课堂小结的最佳效果,掌握并实践课堂小结的各种方法,是新时代初中数学教学需求,同时也是初中数学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结合了作者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的经验,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切入,阐述了课堂小结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对课堂小结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小结方法;应用实践
数学教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其课堂小结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和整理,快速找到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和缺点,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规律,从而进一步的促进学生搭建知识的桥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课堂小结的效果,将课堂教学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一、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必要性分析
目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课堂小结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并且被逐渐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课堂小结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当每节课或每章的教学完成之后,教师都可以通过文字、语言或表格的形式将所教内容归纳起来,这种课堂小结能够将教学前后有效的联系起来,形成清晰的教学层次,此外还可以将教学的内外在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之后进行课堂小结,也是发现教学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无论教师的教学准备有多么的完美,在教学中始终会出现一些问题,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教师可以进行弥补。此外,在进行课堂小结过程中,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生疏的知识点,教师则可以根据这些点的特点,在课堂小结中进行重点的讲解,增加学生的印象。
(三)我国初中数学的课程比较复杂,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多数学生都不能在第一时间完全的掌握。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则应该通过课堂小结的方式,来大致回顾一下之前所学的知识,为后续的教学铺设道路,避免一些学生糊里糊涂的就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常见的几种方法及实践
(一)数字法
抓住教学中关键的字词,结合相应的数字就成为了数字法小结。例如,作者在教授“有理数”的第一课时,我就将课堂小结分为了三个部分,即:一个定义、三个分类、四个法则。一个定义是指有理数的基本定义,三个分类是指可以将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零和负有理数,四个法则是指加减乘除这四个计算法则。数字法简单明了,能够帮助学生抓住数学中的重点。
(二)口诀法
在编制课堂小结时,可以将小结编制成为朗朗上口的口诀,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预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教学时,建设就可以将教学内容编为: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法则可以编为:同号正、异号负、一项为零就为零。由此可见,初中数学中的大量运算法则都可以将其编为口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加使用口诀,让学生进一步的掌握数学的运算法则。
(三)兴趣激励法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的课程环节较多,而且多数内容又非常的抽象难懂,因此,教师的教学和课堂小结都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勇于探索未知的知识。比如,在对“平面图形”进行认识时,教师则可以利用课堂小结,安排几个学生扮演不同的平面图形,然后让扮演平面图形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名字和自己所扮演平面图形的特点。这种新鲜又实用的课堂小结一下就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感到非常的有趣,都想扮演平面图形的角色,在学生扮演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知识,而且还活跃了课堂,为后续的教学搭建了坚实的基础。
(四)扩展延伸法
扩展延伸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通过扩展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一次高效的课堂小结,可以围绕一个问题点进行扩展延伸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未知的知识和更全面的数学理念。扩展延伸法主要是以一点思维,向周围可行的知识问题点上发展,以学生学习为核心,展开发散性教学。
三、结束语
如果把数学教学比作是一门艺术,那么数学课堂小结就是艺术的灵魂。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的反思、回顾和总结,能够为教师书写教学备忘录提供依据,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让教师更加了解课堂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源.初中数学教学中结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2]张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的常用方法浅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03.[3]陈燕愉.初中英语课堂小结环节的案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4]龚辉.初中数学教学与交互白板有效整合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