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教学论文 在《哲学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19-05-14 11:4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政治教学论文 在《哲学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政治教学论文 在《哲学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一篇:高三政治教学论文 在《哲学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4高三政治教学论文 在《哲学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 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高中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把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教学手段和创新评价机制三者作为一个系统来处理。

创新能力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能产生对其自身来说具有新价值的事物或新思想的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哲学思维深入人心,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新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注意什么问题,运用什么教学方法呢?笔者认为:

一、师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

心理学认为,“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意识指导下进行的,而动机则是推动人行动的心理动因。”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因而要求师生都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方能更好实施创新教学。

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这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前提。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首先要求教师树立创造的教学观,做一名创造型的教师,能胜任对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在教学方法上,应变教“学问”为教“思创”,注重学生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角色上,应由“教”变为“导”,引导学生去认知,指导学生去操作,劝导学生去参与,诱导学生去创造。其次,要树立全面的、发展的学生观。应相信学生都是有创造潜能的,只要引导得当,都可培养创新能力的。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让学生感受创新乐趣,形成创新意识,这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关键。创新教学模式,就要打破常规,使学生产生新兴奋点,感受创新的乐趣。学生初次接触《哲学与生活》,大多带着陌生而又好奇的心态。这时,教师若抓住时机,营造创新的气氛,无疑能起到“先入为主”的功效,为今后培养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精心设计趣味性材料,如哲学故事、名人名语等,学生品尝这些材料后,情趣倍增,产生“趣味哲学”的意识,并领略“生活处处有哲学”的道理,从而诱发学习哲学的欲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处理教材、合理选择材料,创设新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以教法的创新带动学法的创新。

二、哲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总结中,笔者认为,下列做法,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方法一:勇于挑战常识,摆脱固定观念束缚,激发学生创新内动力。

常识,多为先人总结出来并大众化承认的心理定势,“习惯成自然”,它同固定观念一样,成为创新的障碍。因此,在哲学教学中,通过辩论,挑战常识,突破固定观念,使之升华,无疑是创新的表现。如“水往低处流”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经验或常识,容易被当作“确是如此”加以完全肯定。但通过引导学生收集材料,换角度论证,就马上发现它只是一定时空范围的经验。其实,通过辩论,学生很快得出新结论:“人们通过改变事物作用的形式,可使水往高得走”。这样,学生启动了创新思维,明确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性及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辩证分析能力和应试能力。

方法二:善于设疑激趣,开展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科学联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学工作首先要使学生对所教学科有浓厚的兴趣,让每节

教学课件 课都有新感觉、新体验、新兴趣点。正如卢梭所说的,“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①

在哲学教学过程中,开展问题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励创新。问题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科学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通过师生互动,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和模糊观点的一种方法。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善于从看来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去发现问题,这是问题教学的起点。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②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从侧向、多向、逆向等思维方式去重新审视某个观点或命题,或针对一个问题提出多种解题方法,或针对某个答案提出更佳的解决方案。在哲学教学中,教师可就教材本身的材料“就地取材”,创设新情景,变换新角度,引发新思维。如在讲《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人教版)一框时,我引导学生仔细思考:矛盾双方斗争的形式和结果有哪些情形?开始,许多学生认为,矛盾斗争就是双方你死我活,两败俱伤。这显然陷入单向思维而阻碍了创新,于是我启发:从维持事物存在角度去思考,再从促使矛盾解决、事物消亡的角度去思考。经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答案多样化了,学生谈到三种情况:矛盾双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矛盾双方势均力敌或两败俱伤,暂时缓和;矛盾双方同归于尽。显然,这些结论都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表现,更是思维创新的表现。

开展问题教学,必须创设问题情景,设疑激趣,让学生在乐趣中引发联想,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创新。比如在讲“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同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联系着”观点时,我引用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个成语故事,提出“火与鱼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这个问题,学生顿时兴趣大增,我适时结合图示(见下图)讲解,引导学生运用联想,通过二维组合,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懂得了联系的普遍性和条件性。

(城门)火——(池中)水——(水中)鱼

(对比联想)

(接近联想)

必须注意,开展问题教学决不是要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转化为一个个具体问题(习题)去解决,否则会陷入题海战术中。

方法三:结合解题演练,培养创新思维。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③

如果学生过分迷信书本,迷信答案,那简直成了“书呆子”。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在解题演练中,学会举一仿三,触类旁通,激发创新思维,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

1.巧设命题,留出思考余地,激活逆向思维。

任何事物都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的统一,培养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逆向思维,即从已知条件出发,寻求事物的另一面,得出新结论。如在讲完“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后,我设置了一道辩析题:“人心齐,泰山移”。一段时间的准备后,通过提问,发现同学主要用正向思维,委少用逆向思维。最后,我加以引导,归纳下列思路:(1)事物运动是绝对的,泰山总处于“移”之中,不因“人心齐不齐”而“移”;(2)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改造自然,故“人心齐”能“泰山移”;(3)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在自然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同学们在启发下,结合辩析题的答题方法和特点,做出了较满意的答案。通过这样演练,激活逆向思维,带动创新。2.变换问题思维角度,寻求“一题多解”,激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一个要求是对已知观点进行多角度、多方面思考,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达到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我曾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动画),情节是这样:墙壁上,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半,突然掉落下来,这已经是它第六次失败了。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同学们被它吸

教学课件 引住了,我及时提出问题,请根据动画情景,分析“失败越多,离成功越近”的观点,经过讨论,同学们激活了发散思维,形成三种不同思路:

思路一:从对立统一观点来看,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是有条件的,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条件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到正确方法,否则,失败再多,也难成功。

思路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如果主观与客观相背离,失败再多,也难成功。

思路三:从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来讲,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取得积极效果,取决于是否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是看失败的多少。

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学会了多角度思维,也从蚂蚁的失败教训中明白一个道理:碰到挫折,要开动脑筋,不断变换思维角度,不能盲干。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也得到有效的贯彻。

方法四: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新思维时空,让学生在参与中实践创新。

课堂教学由于时间、地点和条件影响,使教学双边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为此,应结合研究性学习、讨论会、辩论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更加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有句名言:“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可见,开展合作学习,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好方法。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使学生掌握深刻而常用的知识,必须使学习有一个巩固的“大后方”,要把知识建筑在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上,重视课外阅读和课外科技活动。他认为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会发现许多不懂的东西,从而产生求知欲,主张为学生提供足够自由支配的时间。④ 据此,笔者认为,不但课堂教学要注意“留白”,还学生思维的时间,而且课余要着重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开展合作学习,实践创新。

三、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并建立一种比较合理的创新评价机制,能有效推动学生持久地开展创新思维。“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规律,这是任何教学首要的、最高的规律。”⑤

没有个性的人是不可能有创新能力的。所谓个性,是指具有不从众的意识、思维和行动,具有独到的眼光,独具一格的表达方式,独树一帜的风格等。这些独有的个性,朝良好的方向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效果,便成了创新。个性若受到阻碍,创新便得不到保证。现有考试选择题答案的单一化,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对主观题的答案要带头质疑,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形成多元化答案,才有利于反映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以生为本,尊重个性,说到底就是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提倡适合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把思维的空间让给学生,使其在掌握“双基”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兴趣与爱好,体验成功,开发潜能。

高考也不是要选拔高分低能的学生进入大学深造;创新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同时,更需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建立创新的评价机制。“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说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当务之急。创新能力并不是优生的专利,有些“差”生只是由于其创新能力被扼杀、被埋没而已。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无论是培优还是扶差,都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课件

第二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要营造有利学生思维素质提高的氛围和环境

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氛围和环境,对于学校来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营造出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生机勃勃的氛围和环境。这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全面激活学生主体思维的氛围和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心、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辩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对他们的创新成果给予积极肯定和扶持,鼓励他们努力探索、努力发现、努力创造。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倡导、推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以身示教,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的效仿者。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己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关爱学生,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自觉地正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

三、强化教育教学活动

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科学思维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地向全面发展的方面健康发展,各方面的教育应当把关注和改善学生的思维状态作为共同的着眼点。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因此,在数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动,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勇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手工制作,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青少年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广而不深的,情节简单而不稳定。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创设激发想象力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3、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志

自我意志是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对青少年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学生才能充满信心地进行创造,发挥巨大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要创造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要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照顾每一名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视自己为集体的一员,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

4、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指人格构成诸要素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平衡发展。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勇于实践、勤奋好问、谦虚诚实的个性品质,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都有助于创新潜能的开发。

5、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趋向,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这种乐趣能够使人们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对科学有浓厚兴趣,从科学研究中感受到无穷乐趣,才坚持不懈的研究,创造了巨大的科学价值。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适当的思维训练,揭示思维方式演进的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目的。

所以说,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是为学生的主体思维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条件。经过学校、教师的努力,必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出现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有利局面。

第三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摘 要: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方法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他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作如下阐述。

一、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首先要注重智力的开发

人的智力发展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智力器官的机能发育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可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要让学生了解如何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规律和形体结构,使学生选择跑、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方法。教师在讲解示范时,亦可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而获得学习上由体育到智育的迁移。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外,还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同样重要。

二、创新教育要多样化

1、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体育教学有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2、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新课改中,体育教学内容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调整,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注意授课内容的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投入课堂,发展创新思维。

三、创新教育要加强自主性教学

体育教学的要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组织、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这些要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因此,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从整体观点出发,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喜欢学生顺从一点,学生越顺从、越听话越好。实际上,顺从和不顺从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在创造性领域里往往具有一种不顺从和不随俗的特点。我们应辩证地去看待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否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与能力,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陈腐论调至今仍有着很大的市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关系。教师不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是学生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创立能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身体活动,这是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首先,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活动量和生理负荷是显而易见的,但身体活动同时还兼有传授知识、发展技能、体验情感等作用。因此,创新教育应以运动负荷量、知识的信息量、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的量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其次,学生的进步还表现在所学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及感受——理解——创造的思维前进上。再者,身高、体重、肌肉类型及神经类型的不同对于运动技能掌握的影响很明显,体育课中的个体差异大于文化课中的个体差异。因此,创新教育在内容、难度、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要给学生选择的权利。

总之,创新教育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体育教学同样能利用自身的独特性为这一宏伟目标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北京教育,2000,05。

2、《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北京教育,2000,08。

3、《培养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核心》.山东教育科研,2000,064。

4、《创新教育与教师观念更新》.探索与求是,2000,04。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拓展学生思维的智力核心,创新能力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学生只能在宽松环境下才能思维活跃。创新并不是天才的专利,每个人都有创新精神。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新发现给予表扬、鼓励,为学生营造敢想、敢问、敢说的课堂教学气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

⑴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

⑵师生平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教师就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爱护而不排斥,帮助而不指责,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保护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并把微笑、鼓励、活泼的风格,适度的幽默带进课堂,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信任中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主动吸取知识的营养,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⑶民主评价学生。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环境的影响相当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尤其是以班级形式存在的集体环境氛围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的能否形成。

4.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启迪,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

二、创建教学模式,诱发学生参与

教师要彻底改变教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诱发学生积极参与,使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的多项交流过程。

①教师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出使学生容易接受并感兴趣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②提问要有新颖性和多面性,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不要急于说出答案,需展开讨论,尤其是注意不能用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勤于提问,变传统的“一言堂”为学生自主发挥创造机会。

2.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尤其要重视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训练。发散性表现为对一个问题能从多种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然后从多方面提出新假设或寻求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发散思维可使学生拓宽思维领域,开阔眼界,追寻不同事物、事物的不同方面存在的联系,调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获取众多有利信息,开放性地提出多种解决方法、设想、途径或答案;使学生善于调动知识储备,灵活转换视角,跳出常规套路,获得超越构思,求得与众不同的新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不同凡俗的新的观念,表现自我的独创意识;使学生善于朝着人们思维习惯相反的方向思考,开辟新的领域,发现新的问题,以表现自己对已有认识、已有结论的超越 为搞好发散思维训练,教师就得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正确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则应运而生。

三、加强学法指导,形成创新思维

学习创新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同时教师应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行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行为规则。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想学,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为大胆质疑,认真鼓励,积极引导,培养好学生的创新精神。

2.变“任务学习”为“发展学习”。许多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不愿更深地探索未知领域,因而学生的潜能被埋没了,结果培养出了许多知识程度相当,各门功课水平类似的学生,他们由于缺乏某一方面的兴趣和特长,将来极少能有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小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

3.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事实证明,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不仅学得快,而且有利于创新。在实践中学生易于遇到新困难和产生新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四、注重课外阅读,发展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但不是唯一阵地。增加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必要的补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学生课内所学到知识和技能向课外延伸迁移运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如可以通过阅读在学生间开展演讲会、辩论赛、读书报告会等,可以创办文学社,可以开展个人或集体采访、调查,还可以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思考探究或在自行试验和制作中去大胆创新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和积累教学经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科学布置作业,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五篇: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论文摘要]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在生活和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强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使学生以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的合作者。教师必须精心备课,对所设置的教学问题必须具有趣味性、新奇性、生活性、开放性和适宜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提出一些问题,透过圆形金鱼缸看鱼,鱼会变大,筷子斜插入水中,侧面会看到筷子在分界处弯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会产生兴趣,达到一定的效果。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首先在教学中要狠抓“双基”的落实,让学生学透知识,练实知识,用活知识。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克服定向思维,培养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的变通能力,对于一个问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注重解决问题的唯一性。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中的许多问题,往往是开放的,多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在习题教学中要加强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同解等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方式。例如,有这样一道开放题:现有一杯纯净水和一杯食盐水,仪器不限,用那些方法可以鉴别它们,通过各小组的热烈讨论和交流,利用密度、浮力、蒸发结晶、凝固点、导电性等知识,同学们得出了10多种方法,并用实验加以证明,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例如有一重为10斤的一个瓶子,用手拿着不动。手与瓶子的摩擦力为多少?当手握瓶子的力增大,此时,瓶子与手之间的摩擦力是否增大。一般的学生会认为摩擦力会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这是一种定向思维。如果用逆向思维去分析瓶子的状态未变。即静止(受平衡力的作用)f=G,就不难理解。通过这些思维方式的训练和解题的指导,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从实验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科学实验离不开观察,观察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每个科学实验都有其明确的实验目标。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对每个实验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观察和观察什么?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具体内容。例如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教师提出让学生观察水在沸腾前后实验现象。实验后有的学生就观察到沸腾前气泡上升中变小,消失,沸腾后气泡会变大,破裂,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又如,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时,指导学生观察:当金属盒中的橡皮膜在不同深度,不同液体,不同方向时,分别观察U型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使学生掌握实验观察的具体方法。如顺序观察法,对比观察法,重点观察法,全面与重点观察法,归纳观察法等。

在平时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提问题,也提不出问题,不管是实验还是作业都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观察,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把课本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出一些问题。

三、注重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阶段的实验大多数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用人为控制的实验条件去验证这些结论,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这样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例如,探索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让学生按照探究的过程进行,在实验中强化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在这个实验中,最难的是电路的设计,教师可采用让学生独立设计——小组讨论合作——各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补充。整合完成设计的方法,让学生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通过评估与交流,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加强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开始时,可先让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用2只开关控制一个灯泡,并且闭合任一只开关都能使灯泡发光等,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采取少给器材,设置故障电路,把仪器调乱,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解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实验误差,改进实验等。又如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除按教材上的方法外,教师可提出问题,用一只已知阻值的电阻代替电压表,其他器材不变,设计实验,然后教师再深入引导学生。如果在这个实验中,电压表的量程小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时,怎样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通过这样的引导和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与创造能力

第二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广阔天地,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为此,建立了课外兴趣小组。这里学生可以进行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自制教具等。例如自制密度计,用电磁继电器控制的防盗指示灯等。每个学期,对学生的这些作品进行评比和展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鼓舞了学生的创造性。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下载高三政治教学论文 在《哲学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政治教学论文 在《哲学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摘要:中职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个重任自然就落在每一位职校教师身上。所以,教师要紧跟市场的脉搏,转变教学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键词:转变......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是当前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本文结合幼教特点,力求从以下......

    在陶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泥”激趣以“陶”创新 ——以陶艺教学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的初探 内容摘要: 关键词:陶艺培养创新思维 在知识暴涨的二十一世纪,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在科技的带动下迅猛的发展。社......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明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日渐端倪的今天更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对新世纪的中学生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素质要求中,其核心是新时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李文康 (宝鸡市陈仓区坪头中学,陕西宝鸡,721312) 摘要: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 创意源自生活,小到你平时走路,大到天马行空。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然也少不了课......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在初中教育中,语文占有了越来越大的比例,这促使更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对初中语文教育投入较多的关注力度。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