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怎样通过体育课堂课外教学提高初中学生身体素质(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11:5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1怎样通过体育课堂课外教学提高初中学生身体素质(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1怎样通过体育课堂课外教学提高初中学生身体素质(范文模版)》。

第一篇:21怎样通过体育课堂课外教学提高初中学生身体素质(范文模版)

21怎样通过体育课堂课外教学提高初中学生身体素质

丁录海

由于从山师大毕业后就一直在乡下高中任教,一教也就过了10个年头。教的时间长了,也就把高中的学生的身体状况印到了自己的脑海里了。在07年调到五莲二中后,可能是县城的孩子,不像乡下的学生那样,每日三餐都在食堂中度过,而是家人的精心准备。由于营养等缘故吧!使他们的身体素质中的身高方面提前发育,总是给我一个好像还在高中教学体育的错觉。但是在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上,因为他们的年龄和身体素质各方面等因素的原因,不能使同样的锻炼手段和方法。从而将自己原先的方法和手段全部推翻,去汲取和学习更有利于初中学段的学生身体发育的训练方法。下面是我从07年以来在初中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几点认识。

一、全面加强身体锻炼

由于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在此期间,其肌肉、骨骼各关节的解剖结构及其功能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所以进行全面身体素质的锻炼对形态、机能的发育有很大的好处,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体育锻炼能使机体在生物学改造过程中产生形态上复杂的变化。在运动的影响下,使得骨的皮层加厚,骨质增粗,关节软骨骨化,骨节增长。关节更加灵活,能促进骨的新陈代谢。肌肉变得发达,体积增加,长度加长,能使皮下脂肪变薄,身体发育的匀称和协调。因此,身体素质与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身体素质越高,其学习和生活、运动就越灵敏越能高效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根据初中生在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是重要的。

加强学生的力量练习。在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中,通过球类、体操、短跑等各种体育教材,已发展他们的速度、平衡、协调性等素质。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力量的练习:增强腹肌、腰背肌力量,以保持身体的正常形态,如果背肌力量较弱,就会有不同程度的驼背;腹肌松弛,已引起内脏器官的变化,甚至影响消化。采用仰卧起坐、起跳、侧起、侧跳等运动,是增强腹直肌、髂腰肌、腰背肌等肌肉力量的有效方法。有一条很重要,根据初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的特点,不要过多的做相对静止的绝对力量。加强柔韧素质的练习。柔韧性是指人体各个关节活动的幅度。从人体解剖结构看,初中阶段学生的关节各方面环节较松软,在我们的教学测试柔韧素质中,会发现初中生的柔韧性较差。这与我们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对柔韧性练习不够有关。过多的注重了耐力素质,而忽视了柔韧性素质的锻炼,会导致其协调性的发展。在发展柔韧性的练习方法上,主动的,被动的;有静力和有动力的,要综合运用。如技巧运动、跨栏跑、青年拳等都是初中教学段一些发展柔韧性的教材,从而达到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改革体育课的形式和内容

体育课教学的目的、任务是要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培养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卫生保健医疗体育知识,从而去积极的、科学的锻炼。在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优秀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的同时,也使每个学生较熟练的掌握1—2想终生受益的运动项目。从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锻炼方法以及培养学生根据自身身体素质方面去独立锻炼的能力。这是改革体育课教学目的任务的设想。如果仍以综合科的形式去进行教学就很难达到这一点。

通过根据学生身体发育这一特征改变体育课教学的做法,提高了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较好的把握1—2项使之终身受益的运动项目的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加强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育课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促进了业余体育运动队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适应初中学生的体育课形式、内容改革的需要。教学方法也必须相应地改革长期以来体育课以课堂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法难以实现新的体育教学任务,所以教学方法必须以适应新的教学形式和服从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为出发点。这种教学方法应贯穿初中三学年体育的全过程。我校体育教师使用这种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促进了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和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外,又有助于增进师生感情,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对初中生的体育教学中注意他们性格的个性差异及其表现进行因材施教,对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从性格方面看,初中学生比较典型的个性特征有外向型、内向型、抑制性。内向型一般表现为情绪稳定,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能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自制力及改变能力较强,意志力较强。外向型一般表现为动作敏捷、开朗大方并且大胆,做动作急于求表现。抑制性一般表现为应变力较差,反应慢,练习时自信心不强。

对于以上三种类型的同学,在备课和教学中要做到细心,更有甚者要背到个人和耐心指导:对于内向型的同学,要充分利用内在的心理因素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组织能力,使之成为课中的骨干,老师的得力助手;外向型的同学需要培养他们自制力和善于控制自己的能力,在练习时严格控制运动量,以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抑制性的同学,教师要特别地热心指导他们的练习,使他们建立完成动作的信心及培养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总之,身为人师,身教言教。让初中的学生能从每堂体育课中学到一些锻炼身体。能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长久的完成初中体育课程,并是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才是,激发我不断地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而努力的动力。

(山东省五莲县第二中学)

第二篇:如何通过体育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领导力

如何通过体育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领导力

谈到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首先我们将领导能力进行剖析,那么到底什么是领导力呢?领导力是领导者向追随者表达意愿并要求服从、尊重、忠诚及合作的能力。而学生领导力与青少年领导力大致同义,特指那些处于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在校学生的领导力。

特雷莎和哈斯蒂等人指出,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能够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同时,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学生的领导力的培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集体型项目和个人项目相比,能够为学生创设集体比赛的情境,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生的领导力所包含的内容非常的广泛,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需要从这些不同的组成方面来着手。领导能力具体有五个部分组成:学生对领导和领导力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多样的信息即领导力信息;学生需要确定自己为领导者的立场、想法和情感,即领导力态度;而沟通能力是领导人的一个基础部分,需要一生的学习和发展,也是领导者的一项关键才能;学生可以依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就需要学生具有非凡的决策能力;最后是压力管理能力,青少年学生需要回应和处理他们作为领导者时所需要面临的压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介绍他们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扮演的角色,发挥学生自身的领导潜力以及不同的领导风格;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较明显的区别是更为强调学生的活动性特点,为学生提供沟通的平台,进行结对或互助学习,以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还可以通过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主活动的空间,供学生自主决策、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教师主动为学生制造压力,让学生学会处理应对压力。

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体育教学中领导力的培养原则,具体原则如下:

1.主体性原则。任何素质培训需要重视两个方面:培训者的有效性以及参训者的主动参与性。而参训者的主动性对培训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主体性原则是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领导力的基本原则。教师要根据领导力的相关素质,以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理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表现的空间,提供充分展示其自主性的机会,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2.基础性原则。是指在将学生领导力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过程都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游戏等。

3.体验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和体验情境,使学生在充分参与的基础上获得切身的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参与,在参与中得到充分展示。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领导力培养,要始终贯彻和遵循体验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在培养学生领导力的过程中,要注意强调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通过提高其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发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先学会自我领导,进而领导他人。对学生的领导力进行,培养不是真的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领导者或是管理者,是培养学生未来作为领袖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影响力,是一种未来领导力。因此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一定要以学生未来发展为前提。另一方面,要站在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让学生认识到领导力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社会对青少年领导力所提出的各种要求。

所以,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领导力要遵循这些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帮助下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未来领导力。

掌握了它的教学设计原则,现在来具体的分析一下体育课中领导力培养的途径即如何通过体育教学设计来直接提高学生的领导力。主要从七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

1.体育游戏体验。由于学生是活泼好动的,所以游戏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良好平台,领导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特点,精心挑选和设计一些关于领导力的游戏,穿插在体育课教学的热身部分,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潜移默化的将领导力素质的理念灌输给学生。比如“两人三足跑”等的游戏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而且能够对他们的沟通能力进行巩固和强化。

在游戏设置中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热身的游戏选取一定要有针对性,而不是随便的一个没有目的的游戏;而且游戏要有新颖性和趣味性,重点在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游戏之后要注意分享和总结。

2.轮流担任体育委员或小组长。担任领导角色进行实践是体验学习的具体形式,对于领导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每节课都是固定的体育委员整队、集合、协助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和整理器材,在实践的都是那么几个人,而其他的人没有机会去实践,在体育教学中,采取领导者任命与轮换相结合的形式,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点名一般会被认为是一个领导者的特权,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信心,以便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进行课堂个领导者的体验,尽可能的让每名学生都有担任小组长的机会,让学生在团体互动中实践自己的领导技能和策略,不断加深对自我能力的认识。

在这个方面需要把握三点:一是教师要对学生积极鼓励,对于担任领导者角色的同学,教师要对其多加关心、爱护和鼓励。适当的表扬与辅导可以很快地帮助学生进入领导者的角色,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增进自信心,达到锻炼的目的;二是下放权力,教师要适度的下放一些权力,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从而更加大胆的做好自己的角色;三是精心辅导,当学生的因为没有经历或者胆小而不敢实践时,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来帮助他们,让他们大胆迈出领导者的步伐。

3.榜样教育。人的很多技能都是和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得来的,个体获得什么样的行为及行为的表现如何都依赖于榜样的作用。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理解领导能力有重要作用,以学生为榜样进行示范,并进行表扬与肯定,不仅能够增强示范者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而且能够发挥榜样教育的效能。因为都是同学,他们的年龄、身体素质和学习经验都比较接近,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练习的兴趣和信心,而且会进一步激发榜样自身的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努力。

4.组内合作自主学练。有学者的研究证明,合作性活动和团队合作活动能够帮助或者有利于促进学生领导力的发展,组内合作自主学练是培养学生领导力常用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领导,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在群体互动中领到他人能力的提升,在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团体决策能力等都能在领导能力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各小组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很大,可以决定学习的方法,还可以促进组内不同角色的发挥。

5.体验式比赛。组织技能比赛与体育游戏体验的作用基本相同,在培养学生的领导力的过程中也是备受推崇的,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等领导技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具体的做法就是教师首先讲授和示范技能动作的要领,明确练习的方法,以及动作的标准,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学习与练习。在小组练习结束后,将学生有序的集中到一起,然后进行组间评比,并且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让组员相互讨论,总结和分享在小组内比赛的表现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组长的领导能力、组员沟通能力等。

6.积极反思。只有不断地思考,用脑去学习,才能有很大的进步。所以有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是领导力开发不可或缺的因素。愉悦的活动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对于活动中蕴含的重要内容仍需要进行引导、分享和反思。体育教学组织的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能够为学生的领导力的培养创设各种体验和学习的情境。但一般来说,学 生的中心会放在短暂的游戏体验中,不会想的太多。因此,总结和分享的环节至关重要。具体的做法就是让个别小组或学生分享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对领导力素质或行为的关注或思考,并尝试建立领导力的意识和感受。

7.领导实践。在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所要培养素质的基本要求,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的方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领导力的培养亦是如此。教师要不断改变过去掌控者的角色,体育教师在讲授完运动技能后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自主学练的方式为提供领导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运用领导实践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或素质时,一定要注意 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差异,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不同的人接受能力不同,而且性格也不同,需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渐渐地引导。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领导力至关重要,好的体育教学设计可以不断地帮助学生提高领导力,让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最终能够做一个生活的领导者。

小组成员:覃业娥

2014213072

林诗洁

2014213101

李文君

2014212985

李亚博

2014213006

钱晓凯

2014213084

张玉玲

2014213028

2014213041

梁国锋

2014213062

陶继根

2014213051

第三篇:浅析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摘要]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练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合格人材的具体体现。体育课的目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观念教育和运动能力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 体育课堂 教学质量 体育观念 运动能力

体育是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 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练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合格人材的具体体现。所以,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长时间来致力研究、探讨,努力解决的课题。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我认为:要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备好课,然后要上好课。

一、备好课

大多数人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用不着备课,上课时,教师安排学生运动就是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 体能训练的课,它与其他科的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否则无法达到目的。那么,怎样才算备好课呢?我认为备好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能定出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第二,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任务、重点、难点,为解决重点、难点设计好辅助性练习内容,让学生顺利掌握重点,攻克难点。

第三,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的实际,确定最佳的组织、教学方法。

二、上好课

要认真上好体育课,使学生感到技术动作容易学,身体锻炼乐无穷,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怎样上好每节体育课呢?

第一,动作讲解言简意赅、具体形象。言简意赅、具体形象的动作讲解,学生容易抓住动作要点较快领会动作。因此,教师在讲解动作时,应突出重点和触类旁通,并尽量把一些抽象概念通过准精练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使之具体、生动和形象。例如,教学前滚翻动作时,使用低头、抬臂、抬臀、前移(重心)、蹬地、着垫(脑后)等词语来讲解,并把动作过程比喻成“皮球滚动”。这样的讲解,学生容易在脑海里建立起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较快理解和掌握动作。

第二,示范动作准确、轻松优美。教师准确、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会使学习伊始便在大脑中留下正确的动作印象,并产生动作优美易学的感觉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一定要熟练掌握所教动作,并在上课前演练几次,确保在课中示范时做到动作准确、轻松优美,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身教,为后段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组织教学的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例如:弯道跑教学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我暂时不讲,只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即身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慢、中、快)体会动作,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基本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这时我就把学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

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臂前内往和外,左臂离身前后摆,摆臂幅度外大内较小,右肩稍前沿线跑。这就是弯道跑的动作要领。

又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分析动作时,教师分别请一个动作准,一个动作错误(带普遍性)的同学示范后,问:“刚才两位同学所做的动作,好在哪里,错在哪里?”在学生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后,教师用鼓励的语气教学,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组织教学的形式、方法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例如耐力跑练习,采用3分钟变换跑。方法是篮球场跑“区”型,每跑一圈变换一种跑姿。可采用左右侧向并步跑、左右交叉步跑,后退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这种方法由于跑姿和跑动路线的不断变化,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兴奋性,3分钟跑下来虽然个个都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可没有一个人叫累。又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投完后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通过投篮比赛练习,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第五,合理安排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一堂好的体育课应该是既能使学生较快地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又能使学生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长发育规律、运动的能力,合理安排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在正常条件下,准备部分脉搏应在110次/分至130次/分之间,平均120次/分,基本部分130次/分至150次/分之间,最高峰170次/分,平均140次/分左右,结束部分130次/分至至90次/分,平均110次/分左右,课的密度35%,平均脉搏124次/分左右。这样使运动曲线、练习密度、运动理比较科学合理,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

中学阶段,加强体育课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前体育课提倡的成功教育、快乐教育,从某方面来说,我认为也就是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引导人们实现远大理想的第一步,一个学生某门功课、某个运动项目比较突出,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钦佩,他就会产生优越感,花更多时间去钻研,就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和学有所长。美国教育学家杜崴也曾经说过,“教师应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建设、引导和帮助,创造儿童喜爱的环境”。体育课的目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观念教育和运动能力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策略初探

.[摘要]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积极探索研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紧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呢?本文从七个方面探讨了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 兴趣 培养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积极探索研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总是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追求、尝试、体验,由此产生求知欲望,所以兴趣是推动人们获得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人的兴趣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具有可塑性的,同时,能随着人的意志和需要而不断转移。同样,学生的体育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呢?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学习有无参与的欲望和兴趣,对练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直接兴趣,而有些内容因机械重复、枯燥乏味,会让学生在心理上顿生厌倦、索然无味之感,如中长距离跑等。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正确引导,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这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的途径。

一、启发学生自觉性,培养学生兴趣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晓之以理,使学生明确上体育课的重要性,明白德智皆寄于体的道理: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只有获得强健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繁重的学习;只有打好身体基础,才能够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从而目标明确,认真上好体育课,形成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好奇心强,厌恶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练习方法。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练习手段,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中长跑这类教学内容,可用计时跑、变速跑、越野跑、领先跑等手段,发展耐久跑的能力。

三、优美的直观示范,引发学生兴趣

体育教学离不开动作示范,若教师基本功扎实,动作示范正确优美,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练习兴趣,能有效提升练习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动作的激趣作用,提高示范动作的质量,使其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特殊效果。

四、合理布置场地器材,诱发学生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练习器材,使场地整洁、线条醒目、器材整齐有序,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美感和安全感,诱发参与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口诀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记忆兴趣

体育教学内容丰富,许多技术动作要领讲起来繁杂难记。若将复杂的技术要领归纳为几句口诀,便于学生学习记忆、掌握。如将投掷的最后用力动作简化为“蹬、转、送、撑、挺、推、拨”七个字,便于学生理解动作;在篮球教学中将三步上篮技术要领归纳为“一大、二小、三高跳”,学生就能明白动作要领,迅速记住。

六、充分肯定成绩,提升学生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平等、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和对任教者产生好感,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运用身体语言如表情、点头、眼神、微笑等,激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使他们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加深对体育课的兴趣,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在快乐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

七、因人而异,保持不同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等差异,区别对待,“一刀切”的要求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偏高,会让水平低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达到,容易挫伤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已获得的练习兴趣丧失;而要求偏低,又使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觉得无须努力,同样不感兴趣。因此,要维护不同学生的练习兴趣,所提出的要求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总之,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紧要,激发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重要的是要找出学生对所练习内容缺乏兴趣的症结所在,采用相应的激趣方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四篇: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

现代的有效教学比传统的有效教学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指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运动技能以及对社会的适应性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师上课轻松,组织有条理;器材和场地利用率高,无资源浪费。因而,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要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使体育课堂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一、制约体育有效教学的因素

判断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是要看学生是否有能力的提高、技能的增长,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学生进步大,说明课堂有效性很高,反之,有效性很低,甚至没有。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出制约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不切实际

教师如果在备课的时候,忽视了对上课时间的考虑,而把教学目标制定得非常细致和具体,就会使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的限制无法完成。给学生安排过重的负担是与新课标的思想背道而驰的,因此要适度给学生放松一下。

2、忽视运动技能教学

在很多中学里,体育课就意味着学生可以自由玩耍。教师只是负责监管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事实上,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是整节课的灵魂与精髓,应该贯穿在整个体育课堂中。如果教师忽略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那么就会阻碍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不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教师要关注技能教学,使学生体验到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后所获得的愉悦心情。

3、片面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不少体育教师认为,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一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来无可厚非,可是如果片面强调兴趣而不重视自身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也是错误的。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出现了学生自由玩耍,教师不加理会的局面。这样的体育教学虽然受到某些学生的喜欢,可是却没有完成任何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属于无效课堂。

4、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不少体育教师忽视了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只是一味追求学生的好评,不重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更不要谈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了。为了让学生高兴,体育教师允许学生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时间长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任何的提高,教学内容基本为零,课堂有效性成为空谈。

5、忽视方法设计

也有不少体育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在课堂教学中也很注意实施,可 1

是却不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也不注意教学过程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他们把体育教学目的简单地理解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动作要领。

二、教师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关。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

体育课的特点是不停学习与不停的实践的反复循环,老师一味的口令指挥学生进行学练久久之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学实践给我的体会是老师的主动参与会极大地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也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程度。教师的适时参与、有目的的有声引导,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教学效率。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一定是环境下要放下架子、勇敢地投入到学生的练习中去,用行动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我们也可以在实心球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比谁抛的远、素质课上比谁跳绳跳的多、篮球课上的三对三或是罚篮(定点投篮)等,只要有老师参与的项目学生都会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

三、整合器材(场地),大胆创新,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

场地和器材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有作用,随着学生的发展体育场地和器材的不断丰富,现在我们的体育课内容丰富起来了。学生对场地、器材有了兴趣,必然会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一批新型的器材填补了学生体育器材的空白,如,飞盘、轮滑等,同时器材的改进也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如,软式排球。同时在原有的条件下也可以通过改变利用方式和手段提高利用率和学习有效性,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天然资源包括学校校园的自然资源及附近公园,如,斜坡、楼梯等,通过这些的利用改变了传统体育课一定在操场上的思维模式,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如有时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斜坡台阶进行跑步训练,学生练习很放松,很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四、改革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的统一起来,促进中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大面积提高。

1、分层次分段教学。体育实践课通常在操场上进行,具有的空间大,外界的干扰素多的特点,而体育教学只有组织得十分严密,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场地器材布置合理,才能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如根据不同的体能情况授课有助于区别对待,又有一定的灵活行。分组可以是固定的,即某一节或某个单元,始终按体能分组形式组织教学,有时可以是临时的,可根据教材,课的类型,随时进行分组。如耐久跑教学中,按体能分成好中差三组。又如跨越式跳高复习课教学中按学生实际能跳的高度,临时组成三个高度进行教学。真正做到使个层次的学生能跳起来摘到自己的“桃子”,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每个层次都应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平分标准。

2、按技术分组教学。根据学生对某一技术的达标程度进行分组。分组教学从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考虑,具有灵活性,实效性,针对性,但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适合于复习课的教学,对技术要求不高的教材授课和身体素质训练等不适用。

3、按性别分组教学。性别差异是学生在体育中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差异。男生在速度,灵敏性,力量上占优势,而女生在柔韧,协调性方面占优势,男生积极,灵活反应快,但是自控能力差,女生细致,好静自控能力强,但是惰性大,怕累。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将男女方程两组,明确各组的目标,有区别的进行练习。B在分组练习的基础上,公开各组的标准。让男生集中精力,勇于超越;让女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赶超男生,确立自信心。C男生组和女生组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以促进男女生练习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还可考虑到学生性别间生理和心理的差别,如中学选修内容教学中男生选择武术足球手球等,女生选择羽毛球,健美操,艺术操等。

4、按体形分组教学。中学生的提醒大致可分为矮小型;肥胖型;瘦高型。学生不同的体形往往具有不同的动作行为特征。在体育课上矮小型善于技巧练习,身体比较灵活柔韧性较好,但缺乏力量。肥胖型适合力量型项目,如投掷类练习。瘦高型学生善于跳高,跨栏,跳远。体育课的教学应对此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

五、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反思与建议

1、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从细节入手

有句话说的好:“细节决定成败”,在我们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往往有些细节会直接影响课的结果。一些教师就是没有重视相关细节性的东西,近而导致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降低。因此,研究教育细节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其重要意义。

2、提高有效性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有效性

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掌控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有效性的高低直接受到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就好比船上的旅客、教师就是舵手,课堂就是艘船。舵手出了问题,船也不会行走的更远。

3、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以学生为研究主体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都离不开“学生”这个对象,没有学生作为你研究的服务对象,那么你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抓住学生的变化就能更好地促进我们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4、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能离开学生兴趣的培养

实践中得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近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健, 韩照明.浅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J].新课程(教师版),2007,(5)

[2] 宋秋前.教学有效性问题浅析 [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

[3] 赵岩英, 刘茂祥.素质教育北京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外延浅析 [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04)

[4] 张克裘.关于“有效教学”若干问题之浅见[j].江苏教育研究,2006(8)

[5] 沈小碚.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本条件 [J].教学与管理,2000(10)

[6] 姚利民.论有效教学的特征 [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

第五篇:初中地理课教学如何通过评价提高教学实效

初中地理课教学如何通过评价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教学评价?都涉及哪些领域?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察和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涉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智能、品德发展等各个领域。说起教学评价,人们自然会与测试联系在一起,尽管评价与测试有关联,但评价不等同于测试,它较测试有更广泛的涵义和更多样的功能。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对评价改革的要求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更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1、教学评价优化教学过程

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过程、进行测试与评价,似乎已成了一个固定的教学流程。然而,在重视教学评价的今天,这个流程中的几个要素的位次已发生了变化,测试与评价不再仅仅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的检测,而是直接参与了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过程的调整。测试与评价对教学的影响程度,与评价结果的“利害”程度相关联。在“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对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也有了新的思考。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要发挥教学评估的导向作用,才能使各项教学活动不偏离新课程的标准,保证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行。与此同时,由于“中考”等因素的影响,与

其它学科相比,地理教学受“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观念及模式影响很大、近年来,地理学科的中考命题,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强调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具体表现为强调考查学生的空间判断能力、阅读图表能力、联系实际能力、整合信息能力等,这些要求直接影响到初中的地理教学,甚至整个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过程中重心的偏向。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教学评价的教学导向功能,为全面提高教学实效而努力。

”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讲得多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多精彩”,这是课改以来广大教师在教学评价理念方面最突出的变化。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强调的是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课堂上,“情绪”是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参与”是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的前提保证;“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分享体验、感受成功的学习过程。新课程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促使评价者和授课者对课堂上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能否进行主动探索、自由表达;是否勇于质疑、善于合作;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行为是否自觉;学习环境是否民主、宽松;学习氛围是否和谐、融洽等活动状态和气氛更加关注。在教学评价的引导下,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都能做更深入的挖掘,积极创设利于学生安全、平等交流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2、教学评价促进教师发展

教学评价作为一种手段或方法,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用来判定学生

在教育变量上的变化。当然,这些教育变量是教师关注的、被认为是重要的或必要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它们应该包括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学习中的变化。对这些教育变量的评价,并非一次测试与评价可以达到的。不同目的评价,有着不同测试的内容和测试方法与之相对应。因此,教师要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就必须具备驾驭教学评价这种手段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素质全面地、持续地提高。教学评价本身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师可以从教学评价的结果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尺度和方法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挺高了,那么学生的水平也就提高了。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

3、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如何使用教学评价的结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要求,使得教学评价由过去只重视一个 “教学效果”的教学评价,发展成为定位于三个学习目标的达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课堂上,学生既要有丰富的知识的获得,还要有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体系并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还应在真实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主动跟进,积极投入,感受真挚的情感和探索体验。超越传统的评价要求,促进新课程下的地理课堂也在以往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掌握了应有的知识;是否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是否有满足、成功、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等,都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中对单位时间内(一节课)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4、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更高要求。能力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迁移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评价既可以体现于知识和技能型评价的试卷中,也可以超越试卷,形式多样。比如地理小论文的编写。在初一世界地理学习任务完成后,如果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大洲、一个国家、一个岛屿、一个高原等,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关于这个大洲、国家、岛屿、高原等的介绍文章。”来考查学生,看谁写得最精彩。这样考查,其效果未必比一张笔试试卷逊色。再比如,学生学习了世界的人口内容后,让学生自编一张以“人口”为主题的小报,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一定会别有一番收获。

能力评价可以更好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但评价的主观性往往更加突出一些,但只要正确对待,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会得到较好的解决。同时,在能力评价的实施中,我们可以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使得评价更公开、公正,并且可以做到让同学们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向他人学习、自我完善,使得评价过程成为一种更好形式的学习、提高过程。学生的成长、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渐进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有一个过程性的积累,以便于总体上把握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的发展、变化轨迹,及时调整学生的发展方向,改进和完善学习方式,扬长避短。这样,可以使学习成为一种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

5、教学评价与实践、生活

实践、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又一种方式,也表明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更加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很多书本上没有遇到的问题。例如,我曾经给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了周边生态环境调查实践,参与的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积极性较高。在对他们进行了一定的知识与方法的指导后,他们开始了自主的学习过程。他们查阅了有关周边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制定了学习计划,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虽然同学们交上来的不是什么高质量的论文,但反映了他们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参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地理学基本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较好的体

现。

总之,教学评价,是一项意义十分重大的工作,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评价将新理念的精神用于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运用和发挥好它的作用和功能,使得评价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可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评价,和学生一起提高教学效率。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下载21怎样通过体育课堂课外教学提高初中学生身体素质(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1怎样通过体育课堂课外教学提高初中学生身体素质(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地理课教学如何通过评价提高教学实效

    初中地理课教学如何通过评价提高教学实效初中地理是针对初中生也就是刚刚接触地理学科的学生开设,由于学生对此知识了解不多,而且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所以通过评价来教学效果应该......

    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计算能力

    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是每个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然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差。许多孩子在计算时,缺乏基本的计算技巧和良好......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 怎样提高中学生的体育兴趣5篇

    怎样提高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内容提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成绩好与不好,除了与身体素质有关外,还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有关。本文通过对中学生体育课提不起兴趣产生的原......

    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主要特点

    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主要特点 1、身体素质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1987年通过对学生进行50米......

    初中体育教学经验总结1

    初中体育教学经验总结 襄垣二中张爱军 “体育与健康”是以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这就给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

    初中体育教学案例1

    教学案例: 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案例 周卫东 莲池镇胡楼中学 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 以“健康为主,安全第一”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

    初中体育教学随笔1

    初中体育教学随笔 2014-2015年度 潘彦明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教师必须获取大量的信息,包括课前、课后、课中的学生的各种信息,信息传递的渠道必然保......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我国的青少年群体普遍存在缺乏体育锻炼的问题,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重担带来的后果就是体育锻炼被忽视。而初中阶段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