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数学 第六章 6.3 不等式的证明(二)(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11:4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数学 第六章 6.3 不等式的证明(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数学 第六章 6.3 不等式的证明(二)》。

第一篇: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数学 第六章 6.3 不等式的证明(二)

6.3 不等式的证明(二)巩固·夯实基础

一、自主梳理

1.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导出待证不等式的方法叫综合法,概括为“由因导果”.2.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从待证不等式出发,分析并寻求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的方法叫分析法,概括为“执果索因”.除三种基本方法外,还有以下常用方法:

(1)反证法:是先假设结论不成立,并由此出发,推出与题设条件或已经知道的结论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说明结论成立.(2)换元法:原不等式的代数式,经适当的三角代换或代数换元,能使证明的过程简化.(3)放缩法:借助于不等式的传递性,要证a>b,只需证a>c,c>b,或借助于其他途径放缩,如舍项、添项等.值得注意的是,放缩法是高考的“热点”,特别在解答题中,注意使用.(4)构造函数法、导数法在证明不等式时,也经常使用.(5)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在数列中的运用也应引起重视.链接·提示

不等式证明方法多,证法灵活,其中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是基本方法,要熟练掌握,其他方法作为辅助,这些方法之间不能截然分开,要综合运用.二、点击双基

1.(2006上海春季高考)若a、b、c∈R,a>b,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A.1a<1b

B.a2>b2

C.ac12>

bc1

2D.a|c|>b|c| 解析:由不等式的性质容易得答案C.答案:C 2.(理)(2005北京春季高考)若不等式(-1)a<2+围是()A.[-2,32n

(1)nn1对任意n∈N*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

B.[-2,32)

C.[-3,32]

D.(-3,32)解析:当n为正偶数时,a<2-1n,又2-121n为增函数,1n

∴a<2-

而-2-答案:A 1n=32.当n为正奇数时,-a<2+

1n,a>-2-

1n.32为增函数,-2-<-2,∴a≥-2.故a∈[-2,).(文)(经典回放)若1a<1b<0,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baA.a2<b2

B.ab<b2

C.+

ab>2

D.|a|+|b|>|a+b|

解析:由1a<1b<0,知b<a<0.∴A不正确.答案:A 3.(2006湖北八校联考)设函数f(x)是定义在R上,周期为3的奇函数,若f(1)<1,f(2)=()A.a<122a1a1,则且a≠-1

B.-1

C.a<-1或a>0

D.-1

∴2a1a13a <1.a1>0,即3a(a+1)>0.∴a<-1或a>0.故选C.答案:C 4.(2005上海春季高考)同学们都知道,在一次考试后,如果按顺序去掉一些高分,那么班级的平均分将降低;反之,如果按顺序去掉一些低分,那么班级的平均分将提高.这两个事实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为:若有限数列a1,a2,„,an满足a1≤a2≤„≤an,则________(结论用数学式子表示).解析:设原有人数为n,去掉n-m个人(1≤m

m个人的平均分为.依题意,a1a2amm≤

a1a2ann,am1am2annma1a2amm≥

a1a2anna1a2ann

答案:≤(1≤m

am1am2annm≥a1a2ann(1≤m

【例1】 设实数x、y满足y+x=0,0<a<1.求证:loga(a+a)

2x

y

18.剖析:不等式左端含x、y,而右端不含x、y,故从左向右变形时应消去x、y.证明:∵ax>0,ay>0,∴ax+ay≥2axy=2axx.

∵x-x2=x

214-(x-121)2≤

114,0<a<1,∴a+a≥2a4=2a8.

1y

∴loga(a+a)

18.1讲评:本题的证题思路可由分析法获得.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要证a+a≥2·a8即可. 【例2】 已知a、b、c∈R,且a+b+c=1.求证:

(1+a)(1+b)(1+c)≥8(1-a)(1-b)(1-c).剖析:在条件“a+b+c=1”的作用下,将不等式的“真面目”隐含了,给证明不等式带来困难,若用“a+b+c”换成“1”,则还原出原不等式的“真面目”,从而抓住实质,解决问题.证明:∵a、b、c∈R+且a+b+c=1,∴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即证[(a+b+c)+a]·[(a+b+c)+b][(a+b+c)+c]≥8[(a+b+c)-a]·[(a+b+c)-b]·[(a+b+c)-c],也就是证[(a+b)+(c+a)][(a+b)+(b+c)]·[(c+a)+(b+c)]≥8(b+c)(c+a)(a+b).①

∵(a+b)+(b+c)≥2(ab)(bc)>0,(b+c)+(c+a)≥2(bc)(ca)>0,(c+a)+(a+b)≥2(ca)(ab)>0,三式相乘得①式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例3】 已知a、b∈R.求证:|ab|1|ab|+

xy≤|a|1|a|+

|b|1|b|.证法一:当|a+b|=0时,原不等式成立.当|a+b|≠0时, |ab| 1|ab|=111|ab|≤111|a||b|=

|a||b|1|a||b|

=|a|1|a||b||a|1|a|+

|b|1|a||b|

≤+|b|1|b|.x证法二:构造函数f(x)=

研究其单调性, 1x(x≥0),f′(x)=1xx(1x)2=

1(1x)2>0.∴f(x)在[0,+∞]上单调递增.∵|a+b|≤|a|+|b|,∴|ab|1|ab||a|1|a|≤|a||b|1|a||b|=

|a|1|a||b|+

|b|1|a||b|

≤+|b|1|b|.讲评:证法一是放缩法,证法二是单调性法,这样直接证可以吗? |ab| 1|ab|≤|a||b|1|a||b|.分式放缩时,分子、分母能同时放大或缩小吗? 应用·习题精练

巩固篇

1.若x>0,y>0,且2x+8y=1,则xy有()

16412A.最大值64

B.最小值64

C.最大值2x

D.最小值

解析:1=+8y≥22x8y=8

1xy,∴xy≥64.答案:B 22222.已知m+n=1,a+b=2,则am+bn的最大值是()A.1

B.32

C.2

D.以上都不对

解析:三角代换:令m=cosα,n=sinα,a=2cosβ,b=2sinβ.am+bn=2cos(α+β)≤2.答案:C 3.已知01且ab>1,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A.logb1b1b 1b 1101b1b

1b

1b

C.logabloga-b+c;③a-b+c,①②成立.又|a|-|b|<|a+b|<-c,∴|a|<|b|-c④成立.当a=3,b=-3,c=-1时,虽|a+b|=0<-c,但3>3-1=2,3>-3+1,故③⑤不成立.答案:①②④

25.已知a>b>c且a+b+c=0,求证:bac<3a.证明:要证222bac<3a,只需证b-ac<3a,即证b2+a(a+b)<3a2,即证(a-b)(2a+b)>0,即证(a-b)(a-c)>0.∵a>b>c,∴(a-b)(a-c)>0成立.∴原不等式成立.6.已知a+b+c=0,求证:ab+bc+ca≤0.证法一:(综合法)∵a+b+c=0,∴(a+b+c)2=0.展开得ab+bc+ca=-

∴ab+bc+ca≤0.证法二:(分析法)要证ab+bc+ca≤0,∵a+b+c=0,故只需证ab+bc+ca≤(a+b+c)2,即证a2+b2+c2+ab+bc+ca≥0,亦即证12abc2222, [(a+b)2+(b+c)2+(c+a)2]≥0.

而这是显然的,由于以上相应各步均可逆,∴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三:∵a+b+c=0,∴-c=a+b.∴ab+bc+ca=ab+(b+a)c=ab-(a+b)=-a-b-ab=-[(a+

∴ab+bc+ca≤0.提高篇

7.设a、b、c均为实数,求证:证明:∵a、b、c均为实数,∴1212a12b

222

b2)+

3b42]≤0.

++

12c≥

1bc+

1ca+

1ab.(12a+12b)≥

12ab

1ab,当a=b时等号成立;

1212(12b+12c12a)≥

12bc≥

1bc1ca,当b=c时等号成立;

(12c+)≥

12ca12a≥

1,当c=a时等号成立.

11bc1ca1ab

三个不等式相加即得号成立.+

2b+

2c≥++,当且仅当a=b=c时等8.(全新创编题)有一位同学写了一个不等式

x1cxc22≥

1cc(x∈R),她发现当c=1,2,3时,不等式都成立,试问:不等式是否对任何正实数c都成立?为什么? 解:设f(x)=x1cxc22,z=

2xc(z≥c),则f(x)-1cc=(zc1)(zzcc),原不等式成立.则(zc1)(zzc1cc)≥0,1c1c

只需zc-1≥0x2≥

-c-c≤0≤cc≥1.故原不等式对任何正数c不都成立.教学参考

一、教学思路

1.若已知x+y=a或22

2xa22+

yb22=1常用三角代换.2.放缩时,最重要的是放缩适度,特别地,认真总结放缩的技巧,充分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均值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和题设条件是进行放缩的关键.3.函数的有关知识如值域、单调性,在证明不等式时也应考虑.4.分析法与综合法相互转换、互相渗透、互为前提,充分利用这一辩证关系,可以增加解题的思路,开阔视野;放缩法和换元法的合理运用,可以摆脱习惯思维方法的局限,转换解题途径;反证法是逆向思维的过程,它能增大思维的发散量,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5.证明不等式是学习不等式的主要目的之一,复习中应时刻强化“考试要求”中所陈述的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作差、作商)、综合法、分析法.在熟练掌握这三种基本方法的同时,还应根据题目的特点,试探着使用数学归纳法、判别式法、换元法、函数法、反证法等证明通法,以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和方法.二、注意问题

1.在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分析法和综合法是不能分离的,如果使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难以入手时,常用分析法探索证题途径,之后用综合法的形式写出它的证明过程,以适应学生习

惯的思维规律.有时问题证明难度较大,常使用分析综合法,实现两头往中间靠以达到证题目的.2.由于高考试题不会出现单一的不等式的证明题,常常与函数、数列、三角、方程综合在一起,不等式的证明除常用的三种方法外,还需学会其他方法,如函数的单调性法、判别式法、换元法(特别是三角换元)、放缩法以及数学归纳法等,注意它们之间的知识交汇联系.三、参考资料

【例1】 已知a、b为正数,求证:

(1)若a+1>b,则对于任何大于1的正数x,恒有ax+(2)若对于任何大于1的正数x,恒有ax+

xx1xx1>b成立;

>b成立,则a+1>b.剖析:对带条件的不等式的证明,条件的利用常有两种方法:(1)证明过程中代入条件;(2)由条件变形得出要证的不等式.证明:(1)ax+xx11x1=a(x-1)+

+1+a≥2a+1+a=(a+1)2.∵a+1>b(b>0), 22

∴(a+1)>b.(2)∵ax+

而ax+xx1x>b对于大于1的实数x恒成立,即x>1时,[ax+

1x1xx1]min>b, x1=a(x-1)+1+1+a≥2a+1+a=(a+1)2,1a

当且仅当a(x-1)=x1,即x=1+>1时取等号.故[ax+

xx1]min=(a+1)2.则(a+1)2>b,即a+1>b.【例2】(2005湖南高考,文)已知数列{log2(an-1)}(n∈N)为等差数列,且a1=3,a3=9.(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证明1a2a1*+1a3a2+„+

1an1an<1.(1)解:设等差数列{log2(an-1)}的公差为d,由a1=3,a3=9得2(log22+d)=log22+log28得d=1.所以log2(an-1)=1+(n-1)×1=n,即an=2n+1.(2)证明:∵1an1an1a2a1=

12n12n=

12n,∴+1a3a2+„+

1an1an

=12+1122+„+1212n12n

=2(21)=1-12n<1.

第二篇:高中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不等式的证明(二)

不等式的证明(二)

【知识点精讲】

1.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证实结论的否定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证明方法。

2.换元法:换元法是指结构较为复杂、量与量之间关系不很明了的命题,通过恰当引入新变量,代换原题中的部分式子,简化原有结构,使其转化为便于研究的形式。

用换元法证明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新元的约束条件及整体置换策略

3.放缩法:欲证A>B,可通过适当放大或缩小,借助一个或多个中间量,使得B

4.构造法:构造二次方程用“Δ”,构造函数用函数单调性,构造图形用数形结合方法。

【例题选讲】

(一).复习:不等式证明三种主要方法,然后讲P89例1例2 例1

(P89)

1设实数x.y 满足y+x=0,0

2xy例2.已知a.b.cR,且a+b+c=1,求证(1+a)(1+b)(1+c)8(1-a)(1-b)(1-c)

1。2(二)其它方法: 2例

3、已知f(x)xpxq,求证:|f(1)|,|f(2)|,|f(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分析】由于题目的结论是:三个函数值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1”,情况较复杂,会出现多个异向不等式组成2的不等式组,一一证明十分繁冗,而结论的反面构成三个同向不等式,结构简单,故采用反证法为宜。【证明】(反证法)假设|f(1)|,|f(2)|,|f(3)|都小于

1,则 2|f(1)|2|f(2)||f(3)|2,而 |f(1)|2|f(2)||f(3)||f(1)f(3)2f(2)|

|(1pq)(93pq)(84p2q)|2,相互矛盾

∴|f(1)|,|f(2)|,|f(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1。2[思维点拔]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推导出的矛盾可能多种多样。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假设矛盾,有的与事实相违背等等,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例

4、(1)设x,yR,且x2y21,求证:|x22xyy2|2 ; 322(2)设a,b,cR,且abc1,求证:abc【证明】(1)设xrsin,yrcos,且|r|1 则|x22xyy2|r2|cos22sincossin2|,=r|cos2sin2|(2)设a22r2|sin(24)|2。

111,b,c,333∵abc1,∴0。于是abc

[思维点拔](1)本题运用了三角换元法。三角代换是最常见的变量代换,凡条件为 222121()(222)。333xyr或222xyr222x2y2或221等均可三角换元。(2)换元法是不等式证明中的重要变形ab73方法,常用的换元手段除三角换元法外,还有平均值代换、比值代换、对称代换、增量代换。例

5、.已知xyz5,x2y2z29求证:x,y,z都属于[1,]。【证明】由已知得:z5xy,代入x2y2z29中得:

x2(y5)xy25y80

∵xR,∴△≥0,即(y5)24(y25y8)0

7777,即y∈ [1,]。同理可证x∈ [1,],z∈ [1,]。33331222变式:设abc1,abc1,且abc,求证:c0

3解得1y因为ab1c,所以a2b22ab1c22c,而ab1c 所以abcc,所以a,b为方程x2(1c)xc2c0(1)的二实根 而abc,故方程(1)有均大于c的二不等实根。记f(x)x2(1c)xc2c,则 22220,1c1c0。解得c,32f(c)0[思维点拔] 在比较法、综合法无效时,如果能利用主元素法把原式整理成关于某函数的二次式,可考虑用判别式,要注意根的范围和题目本身的条件限制。【课堂小结】

3.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证实结论的否定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证明方法。

4.换元法:换元法是指结构较为复杂、量与量之间关系不很明了的命题,通过恰当引入新变量,代换原题 中的部分式子,简化原有结构,使其转化为便于研究的形式。

用换元法证明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新元的约束条件及整体置换策略

3.放缩法:欲证A>B,可通过适当放大或缩小,借助一个或多个中间量,使得B

4.构造法:构造二次方程用“Δ”,构造函数用函数单调性,构造图形用数形结合方法。

【作业布置】

第三篇: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不等式的证明

不等式的证明

(一)●知识梳理

1.均值定理:a+b≥2ab; ab≤(ab2)2(a、b∈R+),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2.比较法:a-b>0a>b,a-b<0a<b.3.作商法:a>0,b>0,ab>1a>b.特别提示

1.比较法证明不等式是不等式证明的最基本的方法.作差后需要判断差的符号,作差变形的方向常常是因式分解后,把差写成积的形式或配成完全平方式.2.比商法要注意使用条件,若●点击双基

1.若a、b是正数,则

ab2ab>1不能推出a>b.这里要注意a、b两数的符号.、ab、2abab、a2b22这四个数的大小顺序是

A.ab≤ab22≤2abab≤

a2b22

B.a2b2≤ab≤

ab2≤

2abab2

C.2abab≤ab≤ab22≤

a2b2

D.ab≤ab2≤

ab22≤

2abab

解析:可设a=1,b=2,则ab2=43232,ab=2,2ababa2=,14252b2===2.5.答案:C

2.设0<x<1,则a=2x,b=1+x,c=A.a

解析:∵0<x<1,B.b

11x中最大的一个是 C.c

D.不能确定

∴1+x>2x=4x>2x.∴只需比较1+x与∵1+x-∴1+x<11x11x11x2的大小.=-

x2=.1x11x1x<0,答案:C 3.(2005年春季上海,15)若a、b、c是常数,则“a>0且b2-4ac<0”是“对任意x∈R,有ax2+bx+c>0”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必要条件 解析:当a>0,b2-4ac<0时,ax2+bx+c>0.反之,ax+bx+c>0对x∈R成立不能推出a>0,b-4ac<0.反例:a=b=0,c=2.故选A.答案:A 4.(理)已知|a+b|<-c(a、b、c∈R),给出下列不等式:

①a<-b-c;②a>-b+c;③a<b-c;④|a|<|b|-c;⑤|a|<-|b|-c.其中一定成立的不等式是____________.(把成立的不等式的序号都填上)解析:∵|a+b|<-c,∴c<a+b<-c.∴-b+c<a<-b-c.故①②成立,③不成立.∵|a+b|<-c,|a+b|≥|a|-|b|,∴|a|-|b|<-c.∴|a|<|b|-c.故④成立,⑤不成立.答案:①②④

(文)若a、b∈R,有下列不等式:①a+3>2a;②a+b≥2(a-b-1);③a+b>a3b2+a2b3;④a+1a

222

552

2≥2.其中一定成立的是__________.解析:①a2+3-2a=(a-1)2+2>0,∴a2+3>2a;

②a2+b2-2a+2b+2=(a-1)2+(b+1)2≥0,∴a2+b2≥2(a-b-1);

③a+b-ab-ab=a(a-b)+b(b-a)=(a2-b2)(a3-b3)=(a+b)(a-b)2(a2+ab+b2).∵(a-b)≥0,a+ab+b≥0,但a+b符号不确定,∴a5+b5>a3b2+a2b3不正确; ④a∈R时,a+答案:①② 1a22

255322

332

2≥2不正确.5.船在流水中在甲地和乙地间来回行驶一次的平均速度v1和在静水中的速度v2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解析:设甲地至乙地的距离为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2,水流速度为v(v2>v>0),则船在流水中在甲乙间来回行驶一次的时间

t=sv2v+sv2v=v2v22v2s2v22,平均速度v1=22st2=

vv2.∵v1-v2=∴v1<v2.v2vv22-v2=-

v2v2<0,答案:v1<v2 ●典例剖析

【例1】 设a>0,b>0,求证:(a21b)2(b111a)2≥a2+b2.剖析:不等式两端都是多项式的形式,故可用比差法证明或比商法证明.证法一:左边-右边=

(a)(b)ab(ab)(aabb)ab(ab)(a2abb)(aab(ab)33-(a+b)

==

b)(abab)2≥0.ab∴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二:左边>0,右边>0,左边右边=(ab)(aab(aabb)b)=

aabbab≥

2ababab=1.∴原不等式成立.评述:用比较法证不等式,一般要经历作差(或商)、变形、判断三个步骤.变形的主要手段是通分、因式分解或配方.在变形过程中,也可利用基本不等式放缩,如证法二.下面的例3则是公式法与配方法的综合应用.【例2】 已知a、b、x、y∈R且求证:xxa+

1a>

1b,x>y.>yyb.剖析:观察待证不等式的特征,用比较法或分析法较适合.证法一:(作差比较法)

∵又xxa1a-1byyb(xa)(yb)=

bxay,>且a、b∈R+,∴b>a>0.又x>y>0,∴bx>ay.∴bxay(xa)(yb)>0,即

xxa>

yyb.证法二:(分析法)∵x、y、a、b∈R,∴要证+

xxa>

yyb,只需证明x(y+b)>y(x+a),即证xb>ya.而由1a>1b>0,∴b>a>0.又x>y>0,知xb>ya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思考讨论

该例若用函数的单调性应如何构造函数? 解法一:令f(x)=再令g(x)=∵1axxa,易证f(x)在(0,+∞)上为增函数,从而

xxa>

yyb.mmx,易证g(x)在(0,+∞)上单调递减.+>1b,a、b∈R.∴a<b.mma∴g(a)>g(b),即>

mmb,命题得证.xy解法二:原不等式即为

axa1>

byb1,为此构造函数f(x)=

xx1,x∈(0,+∞).xa易证f(x)在(0,+∞)上为单调增函数,而xy>

yb,∴axa1>byb1,即

xxa>

yyb.【例3】 某食品厂定期购买面粉.已知该厂每天需用面粉6 t,每吨面粉的价格为1800元,面粉的保管等其他费用为平均每吨每天3元,购面粉每次需支付运费900元.(1)求该厂多少天购买一次面粉,才能使平均每天所支付的总费用最少?(2)若提供面粉的公司规定:当一次购买面粉不少于210 t时,其价格可享受9折优惠(即原价的90%),问该厂是否考虑利用此优惠条件?请说明理由.解:(1)设该厂应每隔x天购买一次面粉,其购买量为6x t,由题意知,面粉的保管等其他费用为3[6x+6(x-1)+„+6×2+6×1]=9x(x+1).设平均每天所支付的总费用为y1元,则y1=900x1x[9x(x+1)+900]+6×1800 =+9x+10809≥

2900x9x+10809 =10989.当且仅当9x=900x,即x=10时取等号,即该厂应每隔10天购买一次面粉,才能使平均每天所支付的总费用最少.(2)若厂家利用此优惠条件,则至少每隔35天,购买一次面粉,平均每天支付的总费用为y2元,则

y2==1x[9x(x+1)+900]+6×1800×0.90 +9x+9729(x≥35).100x900x令f(x)=x+(x≥35),x2>x1≥35,则 f(x1)-f(x2)=(x1+=

100x1)-(x2+

100x2)

(x2x1)(100x1x2)x1x2

∵x2>x1≥35,∴x2-x1>0,x1x2>0,100-x1x2<0.∴f(x1)-f(x2)<0,f(x1)<f(x2),即f(x)=x+100x,当x≥35时为增函数.∴当x=35时,f(x)有最小值,此时y2<10989.∴该厂应该接受此优惠条件.●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1.设x>0,y>0,且xy-(x+y)=1,则 A.x+y≤22+2

B.x+y≥22+2 D.x+y≥(2+1)

2C.x+y≤(2+1)解析:∵x>0,y>0,∴xy≤(由xy-(x+y)=1得(∴x+y≥2+22.答案:B

xy2xy2).2)2-(x+y)≥1.2.已知x、y∈R,M=x2+y2+1,N=x+y+xy,则M与N的大小关系是 A.M≥N

B.M≤N

C.M=N

D.不能确定

解析:M-N=x+y+1-(x+y+xy)==121222[(x2+y2-2xy)+(x2-2x+1)+(y2-2y+1)] [(x-y)2+(x-1)2+(y-1)2]≥0.答案:A 3.设a>0,b>0,a+解析:a+

22b22b2=1,则a1b2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12b2b22=1a+

=

32.a2∴a1b2=2·a·答案:32412b2212332=2·2=.≤2·

ab24.若记号“※”表示求两个实数a和b的算术平均数的运算,即a※b=,则两边均含有运算符号“※”和“+”,且对于任意3个实数a、b、c都能成立的一个等式可以是____________.解析:∵a※b=ab2ba2,b※a=,∴a※b+c=b※a+c.答案:a※b+c=b※a+c.思考:对于运算“※”分配律成立吗? 即a※(b+c)=a※b+a※c.答案:不成立

5.当m>n时,求证:m3-m2n-3mn2>2m2n-6mn2+n3.

证明:∵(m3-m2n-3mn2)-(2m2n-6mn2+n3)=m3-3m2n+3mn2-n3=(m-n)3,3又m>n,∴m-n>0.∴(m-n)>0,即(m3-m2n-3mn2)-(2m2n-6mn2+n3)>0.故m-mn-3mn>2mn-6mn+n.

6.已知a>1,λ>0,求证:loga(a+λ)>loga+λ(a+2λ).证明:loga(a+λ)-log(a+λ)(a+2λ)=lg(a)lga2322223-lg(a2)lg(a)

=lg(a)lgalg(a2)lgalg(a)

∵a>1,λ>0,∴lga>0,lg(a+2λ)>0,且lga≠lg(a+2λ).∴lga·lg(a+2λ)<[(=[lg(a2lgalg(a2)2lg(a)22)]2a)2]<[

2]=lg(a+λ).∴lg(a)lgalg(a2)lgalg(a)2>0.∴loga(a+λ)>log(a+λ)(a+2λ).培养能力

7.已知x>0,y>0,若不等式x+y≤mxy恒成立,求实数m的最小值.分析:∵x+y≤mxy恒成立,xxyxxyyy∴m≥恒成立.∴m的最小值就是的最大值.解:∵x+y≤mxy恒成立,xxyy∴m≥恒成立.∵x>0,y>0,∴xy≥(x2xx2yyy)2=

x2y.∴xxyy≤=2.∴m的最小值为2.评述:分离参数法是求参数的范围问题常用的方法,化归是解这类问题常用的手段.8.有点难度哟!

求证:在非Rt△ABC中,若a>b,ha、hb分别表示a、b边上的高,则必有a+ha>b+hb.证明:设S表示△ABC的面积,则 S=12aha=12bhb=12absinC.∴ha=bsinC,hb=asinC.∴(a+ha)-(b+hb)=a+bsinC-b-asinC =(a-b)(1-sinC).∵C≠π2,∴1-sinC>0.∴(a-b)(1-sinC)>0.∴a+ha>b+hb.探究创新

9.设二次函数f(x)=ax+bx+c(a>0),方程f(x)-x=0的两根x1、x2满足1<x1<x2<1a2.(1)当x∈(0,x1)时,证明x<f(x)<x1;(2)设函数f(x)的图象关于直线x=x0对称,求证x0<证明:(1)令F(x)=f(x)-x,∵x1、x2是方程f(x)-x=0的根,∴F(x)=a(x-x1)(x-x2).当x∈(0,x1)时,由于x1<x2,∴(x-x1)(x-x2)>0.又a>0,得F(x)=a(x-x1)(x-x2)>0,即x<f(x).又x1-f(x)=x1-[x+F(x)]=x1-x+a(x1-x)(x-x2)=(x1-x)[1+a(x-x2)],∵0<x<x1<x2<1ax12.,x1-x>0,1+a(x-x2)=1+ax-ax2>1-ax2>0,∴x1-f(x)>0,即f(x)<x1.综上,可知x<f(x)<x1.(2)由题意知x0=-

b2a.∵x1、x2是方程f(x)-x=0的根,即x1、x2是方程ax2+(b-1)x+c=0的根,∴x1+x2=-∴x0=-b2ab1a.=.ax1ax212a=a(x1x2)12aax12ax12.又∵ax2<1,∴x0<=●思悟小结

1.比较法有两种形式:一是作差,二是作商.用作差法证明不等式是证明不等式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它的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步骤是:作差(商)→变形→判断.变形的目的是为了判断.若是作差,就判断与0的大小关系,为了便于判断,往往把形式变为积或完全平方式.若是作商,两边为正,就判断与1的大小关系.3.有时要先对不等式作等价变形再进行证明,有时几种证明方法综合使用.4.在应用均值定理求最值时,要把握定理成立的三个条件,就是“一正——各项均为正;二定——积或和为定值;三相等——等号能否取得”.若忽略了某个条件,就会出现错误.●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

1.在证明不等式的各种方法中,作差比较法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它是利用不等式两边的差是正数还是负数来证明不等式,其应用非常广泛,一定要熟练掌握.2.对于公式a+b≥2ab,ab≤(ab2)2要讲清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条件及内在联系,两个公式也体现了ab和a+b的转化关系.拓展题例

【例1】设a、b∈R,关于x的方程x2+ax+b=0的实根为α、β.若|a|+|b|<1,求证:|α|<1,|β|<1.证法一:∵α+β=-a,αβ=b,∴|α+β|+|αβ|=|a|+|b|<1.∴|α|-|β|+|α||β|<1,(|α|-1)(|β|+1)<0.∴|α|<1.同理,|β|<1.证法二:设f(x)=x+ax+b,则有

f(1)=1+a+b>1-(|a|+|b|)>1-1=0,f(-1)=1-a+b>1-(|a|+|b|)>0.∵0≤|a|<1,∴-1<a<1.∴-122<-a2<12.∴方程f(x)=0的两实根在(-1,1)内,即|α|<1,|β|<1.评述:证法一先利用韦达定理,再用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恰好能分解因式;证法二考虑根的分布,证两根在(-1,1)内.【例2】 是否存在常数C,使得不等式数x、y恒成立?试证明你的结论.解:当x=y时,可由不等式得出C=下面分两个方面证明.先证≥2xy.再证xx2yx2xy23x2xy+

yx2y≤C≤

xx2y+

y2xy对任意正

.+yx2y≤

23,此不等式3x(x+2y)+3y(2x+y)≤2(2x+y)(x+2y)x2+y2+y2xy≥

23,22此不等式3x(2x+y)+3y(x+2y)≥2(x+2y)(2x+y)2xy≤x+y.综上,可知存在常数C=

23,使对任何正数x、y不等式恒成立.6.3 不等式的证明

(二)●知识梳理

1.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导出待证不等式的方法叫综合法,概括为“由因导果”.2.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从待证不等式出发,分析并寻求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 的方法叫分析法,概括为“执果索因”.3.放缩法证明不等式.4.利用单调性证明不等式.5.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利用“Δ”法证明不等式.6.数形结合法证明不等式.7.反证法、换元法等.特别提示

不等式证明方法多,证法灵活,其中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是基本方法,要熟练掌握,其他方法作为辅助,这些方法之间不能截然分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点击双基

1.(2005年春季北京,8)若不等式(-1)a<2+数a的取值范围是

A.[-2,C.[-3,3232n

(1)nn1对任意n∈N恒成立,则实

*))

B.(-2,D.(-3,3232))

解析:当n为正偶数时,a<2-1n,2-121n为增函数,∴a<2-=32.1n当n为正奇数时,-a<2+而-2-1n,a>-2-

1n1n.为增函数,-2-

32<-2,∴a≥-2.故a∈[-2,答案:A).2.(2003年南京市质检题)若<

a11b<0,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B.ab<b D.|a|+|b|>|a+b|

2A.a<b C.ba2

21b

+ab>2

1a解析:由<<0,知b<a<0.∴A不正确.答案:A 3.分析法是从要证的不等式出发,寻求使它成立的 A.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答案:A

B.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4.(理)在等差数列{an}与等比数列{bn}中,a1=b1>0,an=bn>0,则am与bm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解析:若d=0或q=1,则am=bm.若d≠0,画出an=a1+(n-1)d与bn=b1·q

y n-

1的图象,O1m n x 易知am>bm,故am≥bm.答案:am≥bm

(文)在等差数列{an}与等比数列{bn}中,a1=b1>0,a2n+1=b2n+1>0(n=1,2,3,„),则an+1与bn+1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解析:an+1=a1a2n121ab1ab≥a1a2n1=b1b2n1=bn+1.答案:an+1≥bn+1 5.若a>b>c,则

+

1bc1bc_______

3ac.(填“>”“=”“<”)

1ab解析:a>b>c,(1+)(a-c)=(+

1bc)[(a-b)+(b-c)]

≥2(ab)(bc)1·2(ab)(bc)=4.3ac∴ab+1bc≥

4ac>.答案:> ●典例剖析

【例1】 设实数x、y满足y+x2=0,0<a<1.求证:loga(ax+ay)<loga2+

18.剖析:不等式左端含x、y,而右端不含x、y,故从左向右变形时应消去x、y.xy证明:∵a>0,a>0,∴ax+ay≥2axy=2axx.∵x-x2=xy

214-(x-112)2≤

114,0<a<1,∴a+a≥2a4=2a8.1∴loga(a+a)<loga2a8=loga2+xy

18.1评述:本题的证题思路可由分析法获得.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要证a+a≥2·a8即可. 【例2】 已知a、b、c∈R,且a+b+c=1.求证:(1+a)(1+b)(1+c)≥8(1-a)(1-b)(1-c).剖析:在条件“a+b+c=1”的作用下,将不等式的“真面目”隐含了,给证明不等式带来困难,若用“a+b+c”换成“1”,则还原出原不等式的“真面目”,从而抓住实质,解决

+

xy

问题.证明:∵a、b、c∈R且a+b+c=1,∴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即证[(a+b+c)+a]·[(a+b+c)+b][(a+b+c)+c]≥8[(a+b+c)-a]·[(a+b+c)-b]·[(a+b+c)-c].也就是证[(a+b)+(c+a)][(a+b)+(b+c)]·[(c+a)+(b+c)]≥8(b+c)(c+a)(a+b).①

∵(a+b)+(b+c)≥2(ab)(bc)>0,(b+c)+(c+a)≥2(bc)(ca)>0,(c+a)+(a+b)≥2(ca)(ab)>0,三式相乘得①式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例3】 已知a>1,n≥2,n∈N*.求证:na-1<a1n+

.a1n证法一:要证na-1<即证a<(a1n,+1).n令a-1=t>0,则a=t+1.也就是证t+1<(1+∵(1+tntntn)n.+„+Cnn(tn)n=1+C1na1nn)n>1+t,即na-1<成立.证法二:设a=xn,x>1.于是只要证即证xnx1n>x-1,n-11x1n-1>n.联想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1+x+„+xn-

2=

xn1x1,① ② 倒序x+x+„+1=nxn1x1.①+②得2·x1x1=(1+xn-1)+(x+xn-2)+„+(xn-1+1)

>2xn1+2xn1+„+2xn1>2n.∴xn1x1>n.思考讨论

本不等式是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吗?读者可尝试一下.●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1.已知a、b是不相等的正数,x=

a2b,y=ab,则x、y的关系是

A.x>y 解析:∵x2=y2=a+b=12 B.y>x

2C.x>2y

D.不能确定

(a+b)2=

12(a+b+2ab),(a+b+a+b)>

(a+b+2ab)=x2,又x>0,y>0.∴y>x.答案:B 2.对实数a和x而言,不等式x+13ax>5ax+9a成立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解析:(x3+13a2x)-(5ax2+9a3)=x3-5ax2+13a2x-9a3 =(x-a)(x2-4ax+9a2)

=(x-a)[(x-2a)+5a]>0.∵当x≠2a≠0时,有(x-2a)2+5a2>0.由题意故只需x-a>0即x>a,以上过程可逆.答案:x>a

3.已知a>b>c且a+b+c=0,求证:b2ac<3a.22证明:要证b2ac<3a,只需证b-ac<3a,22

3即证b2+a(a+b)<3a2,即证(a-b)(2a+b)>0,即证(a-b)(a-c)>0.∵a>b>c,∴(a-b)·(a-c)>0成立.∴原不等式成立.4.已知a+b+c=0,求证:ab+bc+ca≤0.证法一:(综合法)∵a+b+c=0,∴(a+b+c)=0.展开得ab+bc+ca=-∴ab+bc+ca≤0.证法二:(分析法)要证ab+bc+ca≤0,∵a+b+c=0,故只需证ab+bc+ca≤(a+b+c)2,即证a+b+c+ab+bc+ca≥0,亦即证122222

a2b2c22,[(a+b)+(b+c)+(c+a)]≥0.

而这是显然的,由于以上相应各步均可逆,∴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三:∵a+b+c=0,∴-c=a+b.∴ab+bc+ca=ab+(b+a)c=ab-(a+b)2

=-a-b-ab=-[(a+22

b2)+

3b42]≤0.

∴ab+bc+ca≤0.培养能力

5.设a+b+c=1,a2+b2+c2=1且a>b>c.求证:-<c<0.31证明:∵a+b+c=1,22∴(a+b)-2ab+c=1.∴2ab=(a+b)2+c2-1=(1-c)2+c2-1=2c2-2c.∴ab=c-c.又∵a+b=1-c,∴a、b是方程x+(c-1)x+c-c=0的两个根,且a>b>c.令f(x)=x2+(c-1)x+c2-c,则

Δ011ccc032f(c)0.222222

6.已知2b2ca=1,求证:方程ax2+bx+c=0有实数根.a2c2证明:由2b2ca=1,∴b=.∴b=(2a2+2c)=

2a22+2ac+2c2=4ac+(a2-2c)2≥4ac.∴方程ax2+bx+c=0有实数根.7.设a、b、c均为实数,求证:证明:∵a、b、c均为实数,∴12121212a+

12b+

12c≥

1bc+

1ca+

1ab.(12b12c12a+12c12b)≥

12bc12ab≥≥≥

11ab,当a=b时等号成立;

((++)≥)≥

bc1ca,当b=c时等号成立; . ≥

1bc12a12ca三个不等式相加即得探究创新

12a+

12b+

12c+

1ca+

1ab,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8.已知a、b、c、d∈R,且a+b=c+d=1,ac+bd>1.求证:a、b、c、d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证明:假设a、b、c、d都是非负数,∵a+b=c+d=1,∴(a+b)(c+d)=1.∴ac+bd+bc+ad=1≥ac+bd.这与ac+bd>1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a、b、c、d中至少有一个负数.●思悟小结

1.综合法就是“由因导果”,从已知不等式出发,不断用必要条件替换前面的不等式,直至推出要证的结论.2.分析法就是“执果索因”,从所证不等式出发,不断用充分条件替换前面的不等式,直至找到成立的不等式.3.探求不等式的证法一般用分析法,叙述证明过程用综合法较简,两法结合在证明不等式中经常遇到.4.构造函数利用单调性证不等式或构造方程利用“Δ≥0”证不等式,充分体现相关知识间的联系.●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

1.在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分析法和综合法是不能分离的,如果使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难以入手时,常用分析法探索证题途径,之后用综合法的形式写出它的证明过程,以适应学生习惯的思维规律.有时问题证明难度较大,常使用分析综合法,实现两头往中间靠以达到证题目的.2.由于高考试题不会出现单一的不等式的证明题,常常与函数、数列、三角、方程综合在一起,所以在教学中,不等式的证明除常用的三种方法外,还需介绍其他方法,如函数的单调性法、判别式法、换元法(特别是三角换元)、放缩法以及数学归纳法等.拓展题例

【例1】 已知a、b为正数,求证:

(1)若a+1>b,则对于任何大于1的正数x,恒有ax+(2)若对于任何大于1的正数x,恒有ax+

xx1xx1>b成立;

>b成立,则a+1>b.分析:对带条件的不等式的证明,条件的利用常有两种方法:①证明过程中代入条件;②由条件变形得出要证的不等式.证明:(1)ax+xx1=a(x-1)+

1x1+1+a≥2a+1+a=(a+1)2.∵a+1>b(b>0),22∴(a+1)>b.(2)∵ax+而ax+xx1xx1>b对于大于1的实数x恒成立,即x>1时,[ax+

1x1xx1]min>b,=a(x-1)+

1+1+a≥2a+1+a=(a+1)2,1a当且仅当a(x-1)=故[ax+xx1x1,即x=1+>1时取等号.]min=(a+1)2.则(a+1)2>b,即a+1>b.评述:条件如何利用取决于要证明的不等式两端的差异如何消除.【例2】 求证:|ab|1|ab|≤

|a|1|a|+

|b|1|b|.x剖析:|a+b|≤|a|+|b|,故可先研究f(x)=证明:令f(x)=

x1x1x(x≥0)的单调性.(x≥0),易证f(x)在[0,+∞)上单调递增.|a+b|≤|a|+|b|,∴f(|a+b|)≤f(|a|+|b|),即|ab|1|ab|≤|a||b|1|a||b|=

|a|1|a||b||b|1|a||b|≤

|a|1|a||b|1|b|.思考讨论

1.本题用分析法直接去证可以吗? 2.本题当|a+b|=0时,不等式成立; 当|a+b|≠0时,原不等式即为

111|ab|≤

|a|1|a||b|1|b|.再利用|a+b|≤|a|+|b|放缩能证吗?读者可以尝试一下!

第四篇:2012高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100讲(含同步练习)1039_不等式证明方法(二)

2012高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100讲 g3.1039 不等式证明方法

(二)一、知识回顾

1、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从而肯定原结论的正确;

2、放缩法:欲证AB,可通过适当放大或缩小,借助一个或多个中间量使得,常用的放缩方式: BB1,B1B2...A(或AA1,A1A2...B)舍去或加上一些项;

12nnn1;12nn1n;111

1;n2n(n1)n2n(n1)

3、换元法:三角换元、代数换元;

4、判别式法

二、基本训练:

1、实数a、b、c不全为零的条件为()

A)a、b、c全不为零

B)a、b、c中至多只有一个为零 C)a、b、c只有一个为零

D)a、b、c中至少有一个不为零

2、已知a、b、c、dR,sabcd,则有()

abcabdcdacdbA)0sB)1s2

C)2s

3D)3s4

3、为已知x2y24,则2x3y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4、设x0、y0,Axyxy,B,则A、B大小关系为________。

1xy1x1y5、实数xxy,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y13

3三、例题分析:

1、x>0,y>0,求证:xy(xy)

2、函数f(x)1x2(ab),求证:|f(a)f(b)||ab|

3、已知:a2b21,x2y21,求证:1axby1(三角换元法)

2232012高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100讲

4、求证:1

5、若a,b,c都是小于1的正数,求证:(1a)b,(1b)c,(1c)a不可能同时大于

6、求证:1

7、设二次函数f(x)ax2bxc(a、b、cR且a0),若函数yf(x)的图象与直线yx和yx均无公共点。x11(判别式法)

x2x131.4(反证法)

1112(nN)(放缩法)2232n2(1)求证:4acb21

(2)求证:对于一切实数x恒有|ax2bxc|

四、课堂小结:

1、凡是“至少”、“唯一”或含有否定词的命题适宜用反证法.2、换元法(主要指三角代换法)多用于条件不等式的证明,此法若运用恰当,可沟通三角与代数的联系,将复杂的代数问题转化成简单的三角问题.3、含有两上字母的不等式,若可化成一边为零,而另一边是关于某字母的二次式时,这时可考虑判别式法,并注意根的取值范围和题目的限制条件.4、有些不等式若恰当地运用放缩法可以很快得证,放缩时要看准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注意放缩适度.4|a|2012高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100讲

五、同步练习g3.1039 不等式证明方法

(二)1、若x2xyy21且x、yR,则nx2y2的取值范围是()

A)0n

1B)2nC)nD)2n2 32、已知a、bR,则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A)acosbsin22ab

B)acosbsin22ab

C)cos2lgasin2lgblg(ab)

D)cos2lgasin2lgblga(b)

3、设,y∈R,且x2+y2=4,则A)2-

24、若f(n)=

2xy的最大值为()

xy2B)2+2 C)-2 D)4 3n21-n,g(n)=n-n21,φ(n)=

1,则f(n),g(n),ф(n)的大小顺序为2n____________.5、设a,b是两个实数,给出下列条件:①a+b>1; ②a+b=2;③a+b>2;④a2+b2>2;⑤ab>1,其中能推出:“a、b中至少有一个实数大于1”的条件是____________.6、a、b、c∈R-,a≠b,求证:|ab|a2abb2a2b

2111 abbcac(提示:换元法,令a-b=m∈R+,b-c=n∈R+)

111112221

8、若nN,且n2,求证:2n123n7、a>b>c,求证:

2012高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100讲

9、已知f(x)x2pxq,求证:|f(1)|,|f(2)|,|f(3)|中至少有一个不少于

10、已知i、m、n是整数且1imn,试证明:

ii(1)niAm; miAn1。2(2)(1m)n(1n)m.答案:DCB

4、g(n)>ф(n)> f(n)

5、③

第五篇:教案-6.3不等式的证明2

6.3 不等式的证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2.了解作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3.提高学生解题时应变能力.教学重点

比较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

常见解题技巧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打出字幕(复习提问),请三位同学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回答.

[字幕]1.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怎样的?

2.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中,依据、手段、目的各是什么?

3.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学了哪些常用的变形方法?对式子的变形还有其它方法吗?

[点评]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步骤中,关键是对差式的变形.在我们所学的知识中,对式子变形的常用方法除了配方、通分,还有因式分解.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积累对差式变形的常用方法和比较法思想的应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已学知识,衔接新知识,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尝试探索,建立新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究解决问题,并点评.

(学生活动)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

1.化简ababab.2.比较35322311与(ab0)的大小. aba

(学生解答问题)

[点评]

①问题1,我们采用了因式分解的方法进行简化.

②通过学习比较法证明不等式,我们不难发现,比较法的思想方法还可用来比较两个式子的大小.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研究问题,建立新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打出字幕(例题),引导、启发学生研究问题,井点评解题过程.

(学生活动)分析,研究问题.

—第1页●共5页—

[字幕]例题3 已知a,b是正数,且ab,求证

a5b5a3b2a2b3.[分析]依题目特点,作差后重新组项,采用因式分解来变形.

证明:(见课本)

[点评]因式分解也是对差式变形的一种常用方法.此例将差式变形为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在确定符号中,表达过程较复杂,如何书写证明过程,例3给出了一个好的示范.

a2b2ab

[字幕]例4试问:2与(a,b0)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abab

[分析]作差通分,对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然后分类讨论确定符号.

a2b2ab(a2b2)(ab)(ab)(a2b2)2ab(ab)解:2 22222abab(ab)(ab)(ab)(ab)

因为a,b0,所以2ab0,ab0,a2b20,(a2b2)(ab)0.若ab0,则ab0,2ab(ab)0

所以

2ab0. 22(ab)(ab)a2b2ab.即2ab2ab若ba0,则ab0,2ab(ab)0 所以

2ab(ab)0. 22(ab)(ab)a2b2ab即2

ab2ab若ab0,则ab0,2ab(ab)0 所以

2ab(ab)0. 22(ab)(ab)a2b2ab即2

ab2aba2b2ab.综上所述:

ab0时,22abab

—第2页●共5页—

a2b2ab

ba0时,2 2ababa2b2ab

ab0时,2

ab2ab

[点评]解这道题在判断符号时用了分类讨论,分类讨论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要理解为什么分类,怎样分类.分类时要不重不漏.

[字幕]例5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同一条路线走到同一地点.甲有一半时间以速度m行走,另一半时间以速度n行走;有一半路程乙以速度m行走,另一半路程以速度n行走,如果mn,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指定地点.

[分析]设从出发地点至指定地点的路程为s,甲、乙两人走完这段路程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要回答题目中的问题,只要比较t1、t2的大小就可以了.

解:(见课本)

[点评]此题是一个实际问题,学习了如何利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思想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要培养自己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品质.

设计意图:巩固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掌握因式分解的变形方法和分类讨论确定符号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教师打出字幕(练习),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请甲、乙两位学生板演;巡视学生的解题情况,对正确的给予肯定,对偏差及时纠正;点评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活动)在笔记本上完成练习,甲、乙两位同学板演.

44223

3[字幕]练习:1.设ab,比较(ab)(ab)与(ab)的大小.

2.已知a,b0,nN,求证(ab)(ab)2(annn1bn1).设计意图:掌握比较法证明不等式及思想方法的应用.灵活掌握因式分解法对差式的变形和分类讨论确定符号.反馈信息,调节课堂教学.

【分析归纳、小结解法】

(教师活动)分析归纳例题的解题过程,小结对差式变形、确定符号的常用方法和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步骤.

(学生活动)与教师一道小结,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1.比较法不仅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基本、重要的方法,也是比较两个式子大小的一种重要方法.

2.对差式变形的常用方法有:配方法,通分法,因式分解法等.

—第3页●共5页—

3.会用分类讨论的方法确定差式的符号.

4.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步骤:①类比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②分析题意,设未知数,找出数量关系(函数关系,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③列出函数关系、等式或不等式,④求解,作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掌握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知识体系.

(三)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小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及数学思想与方法.

(学生活动)与教师一道小结,并记录笔记.

本节课学习了对差式变形的一种常用方法——因式分解法;对符号确定的分类讨论法;应用比较法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比较法证明不等式,要明确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理论依据,理解转化,使问题简化是比较法证明不等式中所蕴含的重要数学思想,掌握求差后对差式变形以及判断符号的重要方法,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积累方法,培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归纳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领会化归、类比、分类讨论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四)布置作业

1.课本作业:P17 7、8。

2,思考题:已知a,b0,求证abab.3.研究性题:对于同样的距离,船在流水中来回行驶一次的时间和船在静水中来回行驶一次的时间是否相等?(假设船在流水中的速度和部在静水中的速度保持不变)

设计意图:思考题让学生了解商值比较法,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研究性题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五)课后点评

1.教学评价、反馈调节措施的构想:本节课采用启发引导,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启发诱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反馈学习信息,调节教学活动.

2.教学措施的设计:由于对差式变形,确定符号是掌握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本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差式变形的方法和符号的确定,例3和例4分别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变形和分类讨论确定符号,例5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会应用.例题设计目的在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会应用.

作业答案

abbaaabbaabba()ab.思考题:证明:baababbaaabaabb1,故ba1.因为a,b0,所以当ab0时,1,ab0()bbab

—第4页●共5页—

又因为ab0,所以abab.baabbaaaabaabb1,即ba1,所以aabbabba.当ba0时,01,ab0,故()bbabaaabaabb1,即ba1,所以aabbabba.当ab0时,1,ab0.故()bbab

综上所述,abab.研究性题:设两地距离为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u,水流速度为v(uv0),则 abbass2s2v2st流t静()0 22uvuvuu(uv)所以船在流水中来回行驶一次的时间比在静水中来回行驶一次的时间长.

—第5页●共5页—

下载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数学 第六章 6.3 不等式的证明(二)(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数学 第六章 6.3 不等式的证明(二)(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总复习方程与不等式专题测试

    201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方程与不等式专题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点 A(m4,12m)在第三象限,那么m值是。 A.mB.m4C.12 m4 D.m42.不等式组 x3的解集是x>a,则a的取值范围是。 xa A.a≥3B.a=3C.a>3D.a 2-......

    XX届高考数学第一轮不等式的证明专项复习教案_1

    XX届高考数学第一轮不等式的证明专项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6.3不等式的证明(二) ●知识梳理 .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

    初三历史总复习第一轮:

    初三历史总复习第一轮: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时(1-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主备课人:符修衡 【学习目标】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

    XX届高考数学第一轮不等式专项复习教案

    XX届高考数学第一轮不等式专项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六章不等式 ●网络体系总览 ●考点目标定位 .理解不等......

    不等式证明方法(二)(大全)

    不等式证明方法(二) 一、知识回顾 1、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从而肯定原结论的正确; 2、放缩法:欲证AB,可通过适当放大或缩小,借助一个或多个中间量使得,常用的......

    高三数学第一轮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金川中学高三数学第一轮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案组长:曹含林组员:丁龙华赵伟何红超杨学峰2020年9月20日第一节直线的的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基本知识体系:1、直线的倾斜角、......

    天津市2013届高三数学总复习之模块专题:21 不等式证明(教师版)

    不等式证明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有:求差(商)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有时用反证法,数学归纳法。均值定理、适度的放缩、恰当的换元是证明不等式的重要技巧。不等式的证明往往与其它知......

    6高三第一轮复习——构造法与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高三第一轮复习——构造法与放缩法证明不等式1.构造法证明不等式在学习过程中,常遇到一些不等式的证明,看似简单,但却无从下手,多种常用证法一一尝试,均难以凑效。这时不妨变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