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论文: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音乐教师,在过去十年来的音乐教学中,我深深感到传统的教学方法都存在着重乐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端,从而使许多感性重于理性的小学生对音乐课始爱终弃。所以,我认为要培养学习音乐课的兴趣,必须从调整教学计划,革新教学方法入手。我个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平时音乐课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唤起学生响应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自然而然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乐趣。
例如,我在《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的教学导入时,先是用慈爱的表情、期盼的眼神、温和的语言编讲《游子吟》故事,并配以计算机制作的幻灯片,创设母子情深的意境,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入角色,用心灵去感受、触摸诗歌中妈妈的爱,真正体验歌曲意境中所蕴涵的艺术美。其次,我引导学生回忆想象日常生活中妈妈慈爱的神情、妈妈轻柔的歌声、妈妈温柔的爱抚、妈妈温暖的怀抱对自己的呵护和关爱,达到精神境界上和谐共鸣,进而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我还鼓励学生回家把这首歌唱给妈妈听,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奇,上课注意力持久性差等特点,在教学中我还较多的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把单一的音乐课堂教学提高为
多层次、多方面的教学,寓教于乐,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器乐课教学中,我极力主张学生把自己的头、口、手、脚作为课堂上的教辅工具,通过有节拍的摆头、拍手、跺脚、吹口哨等形式参与课堂活动,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歌曲教学中,歌词记忆一直是低段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切实有效地突破这个难点,我常常采用在黑板上画简笔图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歌词——先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内容设计、构想图画内容,然后由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做到了音乐与美术的整合,使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除此之外,我还常常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记忆歌词,例如在教学《上学歌》、《拉拉钩》等歌曲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手摸演出红太阳、白云彩、花、小鸟、生气、小指头等简单的舞蹈动作来帮助记忆歌词,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枯燥无味的歌词记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3、采用适时的激励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兴趣。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几乎每节课我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那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进步),随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摸摸孩子的头或亲亲他的额头,或在孩子的课本目录上画上红五星。有时侯我还会把受到表扬的学生姓名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并号召其他同学向
他们学习。经验告诉我,使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过程中随时都能体验到被老师关注、喜爱的幸福和快乐,教师自己也会被学生所喜爱和尊敬,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普通的音乐课教师最大的成功和快乐。
第二篇:音乐教学论文:培养小学音乐兴趣
音乐教学论文:培养小学音乐兴趣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一、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极负面的影响。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五育并重”等观点,他提出“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充分说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应该以美助德的主张。随着对外门户的打开,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也流进大门,不少港台通俗流行歌曲虽也不错,但却不适应小学生唱、其中“哥呀”、“妹呀”、“爱呀”等歌词,不少学生唱得津津有味,如果让这种负面影响不受抵制的发展,其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因此,音乐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好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知道适宜唱什么歌,不该唱什么歌。教会他们选择歌曲。一首好歌,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激励一代代人为歌曲中所表现的理想而奋斗献身。如《国际歌》、《国歌》、《队歌》、《我的祖国》等歌曲,不就是通过自身强烈的感染力激励人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吗?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让学生会体验美创造美。
1、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优美的姿式。
有端正的坐姿和规范的站姿是学唱歌的第一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来。如果坐姿、站姿不规范,就不能用好气息呼吸。比如:在发声练习时,学生会出现抬高肩,伸下巴、吸气时会有响声,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不可能出现以上的现象,发声自然会正确。长此以往正确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就会显得端庄而优美。
2、美妙的歌声陶冶人的情操、规范约否人的言行
会发出美妙歌声的人,说话一定不会粗野,乱说乱吼,他的言谈举止一定十分得体,表现出好的修养。热爱音乐的人,他是用歌声去表现生活,表现内心的喜悦,用歌曲的情绪去感染人和教育人。因此,教育学生热爱音乐,也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
三、利用教材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如《幸福的明天美滋滋的哩》是一首彝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曲调热情欢快,又具有幸福、甜美之感,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我在教学中,配以电教片介绍祖国建国前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从绚丽多彩的城市风光到小城镇风情,再介绍彝族山寨的风土人情,配上该歌曲的伴唱录音导入新课,富有彝族特色的热情曲调,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正载歌载舞的欢迎远方的每一位客人,这时学生情感已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时,表出了想学、想唱的欲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找出美的意境,从而达到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四、用唱、打、念、吹的结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全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我利用奥尔夫愉快教学法中高年级学生进行唱、打、念、吹结合的方法,如在训练《母鸡叫格格》这条练习曲时,我先让学生用学过的音乐知识观察分析,找出节奏规律作练习铺垫;然后分声部进行视唱练习,待唱熟练流畅后进行二部合唱,最后进行竖笛合奏练习。达到了和谐的效果。接着归纳这条练习中出现的节奏型和旋律进行方向等,通过这些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模仿练习中的节奏规律自己重新创作、编排节奏、旋律、自打节奏、自唱旋律、自念、自吹竖笛,进而将学生分四组讨论,让学生进行重新合奏。第一组自唱旋律,第二组用竖笛吹旋律,第三组念节奏做动作,第四组用打击乐器配合敲节奏,这样各种声响重新组合,创造出了种美妙的合奏效果。也让学生明白美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并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伟大力量,并从中体会到创美的惊喜。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了这样的实践,他们配合默契,如临其境,增长了音乐知识,同时也滋育了对音乐的喜爱之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使他们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今后学习音乐创作打下了一定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06-07学年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不是短时间所能凑效的,也不是单方面能够达到的,这需要广大的音乐教师抓实课堂教学的诱惑力,抓好课外活动的吸引力,以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才有保证。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其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音乐教育要把培养兴趣爱好作为重要理念”。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爱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兴趣比知识更重要。作为教师该怎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呢?
一、让学生对音乐教师感兴趣。
在每上一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地,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设积极的学习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的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要让学生对音乐教师感兴趣,首先,音乐教师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纯熟的技巧技能,比如:乐理知识,声乐水平,舞蹈及舞蹈编排,乐器演奏等。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专业水平,展现知识技能,完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但是,一定要注意有度的把握,不要把自己的展现变成表演,要是这样,就把教学的真正目的舍弃了;同时还要具备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技能,比如:文学、哲学、心理、历史、地理等等。总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被自己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所折服。
二、让学生对音乐课堂感兴趣。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想学爱学的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程的安排必须合理,课堂操作运行灵活多变,重点、难点要合理搭配,有所侧重点地安排好教学内容,“炒活”音乐课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a、让教学内容有“新鲜”感,使学生兴趣倍增。
b、突出高潮的“华彩乐段”,有个精彩的结尾。
2、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应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动力,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不会自发产生,它有赖于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因此,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地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能收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靠几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国外各种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再根据我国课程标准和教育理念,创造出一些适用的新方法。
三、让学生对音乐活动感兴趣。
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的共同发展。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在校园音乐阵地中,最重要的就是课外音乐活动这个阵地。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以解决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真谛,与教师、同学合作,亲自参与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绚丽多彩的文艺表演活动会使学生从中感受美、鉴赏美。同时,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素质修养。音乐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激起大多数学生参与,这就是为音乐教学的开展注入了活力,为学生的音乐实践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让学生发现和体验课外这个大舞台。
课外也是学习音乐知识、进行音乐实践的途径,它能够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发现音乐人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萌发学习音乐的感召力。课外是个广阔的大课堂。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蕴含着丰富的音乐美。课外教学可以通过许多生动形象,趣味妙生的景物直接影响着学生,去丰富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去发现美,接纳美。配套的媒体设备,如广播、校园电视等,我们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欣赏音乐主要是用音乐去熏陶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音乐的情绪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我们还可以定期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并在橱窗、教室张贴音乐图片。课外教学是学生用音乐知识去实践的环境,去发现和体验课外这个大教室的魅力,陶冶情操,是补充课堂教学欠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展示自我,发展个性。
心理学讲,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音乐课外教学的第一和含义就是组织课外活动,它包括建立文艺队、开展课外辅导等,同样给学生的音乐实践提供了锻炼的环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好时机。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因此,在课外,定期开展歌咏比赛和集体文艺比赛等活动。在各种音乐艺术实践中也可进行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可组织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给他们排练节目,参加校、区演出、比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大庭广众中进行表演,不仅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且还提高学习兴趣,陶治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熏陶和潜移默化,保持对音乐的热情。教师在组织的时候应做到使学生全体、全面、全程、主动、创造性地参与,做到了这几点,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天地,才能让学生喜欢参与,积极参与,从而得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音乐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不仅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要能充分地挖掘校园内其他能有效开展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音乐教育阵地,给他们以乐的感觉,美的感受,培养他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促使他们沿着良性发展的轨道健康成长。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地、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邀翔,驰骋,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的。
第四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新课程标准把这样的课程理念置于十分突出的位置,把“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列为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足见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音乐学习的动力,也将影响儿童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上的表现与发展。新教育体制改革下的音乐教学,要求我们建立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要求我们尊重所有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在无限欢乐中探索音乐天地的奥妙,在音乐美的艺术氛围中感悟人生,在师生和交融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
小学生天生好玩、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肢体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教师应该培养孩子们自由表达的能力与胆量,让他们大胆的“说起来”、“动起来”、“跳起来”。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动脑,愉快的迈进音乐的殿堂,营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乐园,让孩子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二、抓住学生好奇心这个心理特点,创设感兴趣的音乐意境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好奇心是儿童十分宝贵的内在素质,他们天生就有对动听、悦耳音响的好奇心,成人司空见惯的现象,对儿童来说很可能完全是新鲜的。我们教师要通过良好的身体语言,动作语言、神态语言等创设好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情景,在课堂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发挥他们对音乐的美感与兴趣,让他们自然的参与体验,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形成良好的兴趣品质。
三、激趣导课,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
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通向学习新歌的桥梁,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的音乐教学中,我常使用几种教授新课导入方法:故事导入法,猜谜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提问导入法,看图导入法,意境导入法等,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选择吸引学生入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堂好的音乐课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有创作这件艺术品的灵感与愿望,要把整堂课思路清晰地完整地串成一条线,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富于创新精神的音乐意境之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音乐课的质量,还要把音乐与“视、听、唱、奏、动、、创”等要素结合起来。如:游戏、舞蹈、美术、文学、自然等等。让学生当起小小音乐家,奏的奏、跳的跳、演的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拥有愉快的情绪。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和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为活泼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
五、注重通过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
小学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同学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在通常的音乐教育中,我们往往忽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如二年级新课改教材中《幸福拍手歌》,我试着将音乐与舞蹈、音乐与身体的律动结合在一起,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拍肩、耸肩、扭腰等动作。让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使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另外、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拉近师生的距离,做到感情融洽、气氛和谐,善于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把学生当作朋友,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让美的音乐去感染他们的心弦,与孩子的心灵靠近。教师的教态应自然、亲切、有亲和力、吸引力,教学应充满激情、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要丰富多彩。音乐教学是门艺术,它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去不断研究和探索,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兴趣”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五篇:论怎样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论怎样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摘要: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让我们的音乐课堂真正的“动”起来,使音乐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要使小学音乐课堂生动、学生感兴趣却又能够有序的进行,那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事先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及组织管理工作。本文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小学教学实例浅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顺利完成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关键词:教学
音乐
感情体验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能够很好的使学生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师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我们音乐教师要以身育人、循循善诱从而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怎样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一)集中学生注意力
如今的小学生普遍比较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接受能力比较好,但是自我控制的约束能力比较弱、注意集中能力较短暂。如果我们还是采用以往一味要求学生在静态教学中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这肯定是行不通的了,这就好像用绳子捆绑了学生的手脚、用牢笼关住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们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动、静结合,让学生在听觉、视觉中“动”起来。鼓励和引导学生心动不如行动,让学生自己在行动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情感,愉快的自主的学习。
比如在上小学低年级学唱歌曲《洗手绢》这是一首很多小朋友都比较熟悉的歌曲,歌曲简单很快就学会了,这时学生就会不怎么感兴趣,唱起来也很没劲儿,这时就会出现有学生不守纪律的现象。这时再继续上下去不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相互的折磨。当这种情况出现后我们可以把它设计为一堂综合课,从帮助妈妈洗手绢引题,再深化主题以热爱劳动为主线贯穿始终,组织孩子亲身体验劳动并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学生兴致便会很高,接下来的课程进行便会很顺利的完成了。
(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每个小学生的领悟和感知能力是不相同的,比如同样的一首曲子,有些天赋稍好一点的学生可能几分钟就学会了,而有一些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稍弱一点儿的可能一节课甚至很长时间也学不会,这时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差一点的学生不要放弃并且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不然这些差一点的学生就有可能失去学习音乐的信心,在课堂上感到无聊,从而影响课堂纪律。因此作为小学的音乐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时,应该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帮助学生恢复自信,教育学生遇到困难敢于面对。老师在课堂上除了给学生引导之外,还要创造机会,让那些不敢表现自己的学生学会勇于表现自己。大胆的让孩子去做,让孩子们能亲身体验参与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如乐器、舞蹈、表演等,让孩子亲身参与可以使孩子们直接的感受音乐,充分发现孩子们的艺术潜能,让孩子们自己树立起学习音乐的信心。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扩大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拥有自信。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日本的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说过,小学的音乐教育目的并不是有意识的培养一些少数精英和音乐家,而是希望能够通过小学音乐教育培养众多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学生,要把每一个孩子提升到能够拥有一颗纯洁高贵的心灵和完美人格的优秀程度,这也是最理想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全体学生参与到音乐课堂。
记得我实习的时候,我们班来了一个刚转过来的学生,上课总是低着头,也不爱看黑板,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一次偶然机会我听到他在唱《大海啊!故乡》。在有一次上歌曲欣赏与扩展的时候,我特意指明让他来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刚开始他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还很不情愿上台,于是我鼓励他说:没有关系、不用害怕,自己要有信心,来试一试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在我们全班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他走上了讲台,完整的唱完了《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虽然整个过程中他的声音都在颤抖,我们还是认为他就是我们班的小歌星。此后,他在不断地鼓励下,开始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又能够主动的学习,独立的完成作业了。这也为其它学生树立了榜样,使其它不爱表现自己的学生敢于展现自己。所以,在整个音乐教学的课堂上,应该多创造一些让孩子们参与的活动,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角。那些对音乐兴趣不太浓,音乐感知能力也不强的学生,多数对自己音乐潜能不被发觉,长此以往,如果老师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的兴趣不是被其他学科所淹没,就是自己对音乐能力欠缺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应该充分发掘他们的音乐潜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鼓励参与音乐创造,从而增加孩子们的自信心。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
马克思·范梅男教授说“我们也可以看一看课堂氛围是怎样的,师生的关系是否疏远到亲近,学生活动是否由个人活动变成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人际交往活动,通过这样的一些观察可以看出情感教育的一些效果。”曾经有人调查得出结论:游戏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位居各种教学方法之首。上好音乐课堂上的游戏环节有助于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所以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的,做好充分的教学活动准备,这样才能顺利进行游戏教学。
如小学二年级下册的《打花巴掌》,这首歌词源于北京地区的一种传统儿童游戏,是一段非常压韵的顺口溜,很容易就使学生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之上,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相互配合、游戏来学习歌曲。使这一过程贴近生活,也使整个课堂进入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成功地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游戏中,老师要融入到学生的世界成为学生的伙伴,促使学生能够大胆的对音乐教学活动产生兴趣。从而更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营造出欢乐、融洽的氛围,这也就达到了愉快课堂的效果。利用游戏有意无意的特征,使学生在“欢乐中学习,游戏中创造”,愉快课堂的同时也喜爱音乐。
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有利于形成有时兴奋中心,变“苦学”为“乐学”,这就是所谓“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道理。生动活跃的音乐课堂,会让孩子身心愉悦,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使音乐课堂变“要他唱”为“他要唱”的愉快氛围。
三、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
教师上课的语言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学生产生共鸣,那就要看老师上课的时候所使用的语言是否风趣、幽默。风趣幽默的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像是一种调剂品,使人心情愉悦,给人带来无比的放松和欢乐,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如在小学生学唱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时,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会唱了,但是声音却是软绵绵的,没有气势,整个课堂气氛萎靡不振。这时有一位上课老师故做诚恳的说:“在我们这个英勇威武的解放军队伍里,有几位身负重伤的伤病员,他弓着腰,低着头,双目无神,虽然全身无力.但仍强忍巨痛,艰难地迈开双腿,吃力向前挺进”,你们看敌人要是真的打来了看见你们这样岂不是要笑话咱们祖国吗?老师说完便稍带夸张的学唱他们的声音和唱歌状态,整个班的孩子都乐开了花。随后老师又问道我们班的同学是不是伤员?生:“不是”师:“那我们班的同学拿出气势来把敌人赶到后方去好不好”?学生兴致高昂、异口同声的说“好”。这时再让孩子们来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便气势高昂、声音状态有了很大改观。所以说风趣幽默的语言是我们老师一个很好的助手,能够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将知识细化融入到歌曲教学中,让学生在欢乐中接受知识,这正是古人提到“润物细无声”的另一个意思。
四、重视感情体验,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感情体验,培养学生优良的审美感,唤起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使这种学习的热情能转换为学生强烈的求知动力,自己去理解探究。同时在音乐教学实施的课堂中,老师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有效地理解、消化吸收、综合与创新。培养学生兴趣应该重视音乐对于学生的艺术感染,淡化技能的学习,因为小学的音乐课程安排比较少,每周只有1~2节,根本无法操作太多的技能训练,与其如此,倒不如把重点放在音乐的感染力上,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内在美,千万不要因为那些太过繁难的技术技巧练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广西艺术学院陈玉丹老师设计的小学中年级歌曲《云》:在发声练习中让学生唱“u”用启发想象的方法使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变成一朵云彩在天空飘„„教师紧接着展示不同的画面启发学生练声,月光下的云用轻柔的“呜”声,阳光下的云用明亮、流畅的“啦”声,带着夏雨点的云用短促、有弹力的“哒”声。老师在结合歌曲进行发声练习的同时,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产生兴趣,避免了以往单一枯燥的发声练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正确发声练习,通过不同画面感知对自我进行音准、音色、音量等的调控。总之,只有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因此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课后,老师要主动地走进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喜欢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果实,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音乐课程标准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章连启、谭天静、张亚红合著:《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谢嘉辛、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4、曹理、陈琪、何工编著:《音乐教学ABC》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