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重宽容学生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宽容学生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教学中,尊重和宽容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尊重和宽容不仅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的表现,也是教学中实现有效沟通和良好互动的重要前提。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尊重和宽容在教学中的作用: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理解学生的不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给予关注和引导。尊重学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接受信息的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进行教学。在面对一些行为偏差的学生时,教师应该耐心地引导学生,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行为,要理解学生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2.尊重学生的意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和参与,创造一个互动的教学环境。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的意见给予回应和解释。
3.尊重学生的隐私和权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隐私和权利,不要随意公开学生的信息和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和权利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二、宽容学生
宽容学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另一个重要素质。宽容学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理解,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宽容学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宽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错误和存在缺点。教师应该宽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不要过分批评和指责学生,而应该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建议。
2.宽容学生的情感和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情感和情绪可能会出现波动。教师应该宽容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帮助学生排解负面情绪,让学生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学习。
3.宽容学生的学习进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同,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帮助才能掌握知识。教师应该宽容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要强制要求学生跟进班级进度,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和宽容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建立互信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互信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信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发言权,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到成功感和成就感。
3.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让学生和家长随时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从而针对学生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建议。
总之,尊重和宽容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在尊重和宽容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随着教育的日益发展和多元化,建立和维护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强学生的教育意愿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并让学生成长得更加健康和积极。为此,本篇论文将从尊重宽容学生的角度进行探讨,探究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尊重学生的人权和多元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权和多元性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作为老师,我们要认真听取学生的表述和想法,尊重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权利。不仅仅是由于学生们都是人,而且他们从出生以来就被赋予了一些权利和基本自由,而且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应该被更好地关注和尊重。
另外,多元性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点。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家庭和文化背景,他们有不同的意见观点、爱好爱人性格和个性,尊重这种多样性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有些学生比较胆小,不愿意在课堂上表达意见,这时老师可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以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来。有些学生可能母语不是中文,这时我们可以尝试将教学内容更多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在互动沟通中逐步适应中文。
二、以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长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长处和缺点。学生在学校里是增长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但同时也是一个成长为个人的重要阶段。他们不仅会犯错,而且从失败中学会成长。我们不应该过分苛刻地对待学生,而应该因学生的特点和背景来找出最好的途径来帮助他们,让他们更多地了解自己和自己的长处。
另外,面对学生的缺点,我们更应该持宽容态度。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应该很好地理解和接受这种现实,并积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我们应该耐心地和学生交流,仔细听取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感受,以便更好地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三、与学生积极互动
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也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充满互动,并充满热情和活力的课堂氛围可以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应该展示亲切和融洽的态度,并尽最大的努力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和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种互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而且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互相了解和信任。
另外,教师还应该会用一些互动教学的方法。我们不仅应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还应该通过带有互动性的学习形式和活动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小组活动、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
四、塑造榜样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应该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还应该是学生心中的榜样。我们的行为与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和形象,对激发学生积极性和热情充满关键性。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以平稳开朗的态度,来带领和引导学生成长。
作为一种职业,老师应该对于本职所担任的责任心与耐力都应有很好的把握。我们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寻找自我,而不是简单地灌输一些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典范品质的学生,有益于更深层次的发展。
五、建立激励机制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我们也应该建立一些激励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建立对进步和成绩的肯定和鼓励,进行积极引导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值得肯定的机制。
另外,我们也可以建立一些奖励的激励机制,例如班级和学校的荣誉奖,学生的表现评分、基金会的奖项等。这样做既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加油,同时也是对老师的积极激励和鼓励。
六、总结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成长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老师,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人权和多元性,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更好地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的良好关系。我们也需要以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长处,以及与学生积极互动,让学生感受到被关心和被尊重。应该建立激励机制、塑造榜样,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多可能。
第二篇:以人为本 尊重差异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 尊重差异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感谢学校给了这次机会,使我有了与大家分享交流的时刻。
众所周知,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琐碎的、甚至有时候还不被人理解, 然而班主任的工作就更苦更累,但这份工作却又是愉快的、崇高的,这种愉悦和崇高的感受来自我的学生!他们是上天给我派来的一群天使,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他们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因为他们,我变得更成熟、更坚强、更豁达;也因为他们,我才能感受到作为老师的全部幸福!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各位领导、老师谈谈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和孩子们发生的故事,共同分享我在这些真实的故事中体会到的喜悦和幸福。
就拿我带的第一批学生来说吧。那一年我接了个艺术班,记得我实习时候的辅导老师刘老师曾经说过:“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有让自己适应环境,因为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有挑战才会有收获,抱着这样的信念,我挑起了这个班的重任。
开学不久,我就发现有位学生经常迟到,甚至逃学,通过进一步了解我才知道他竟然有做坏事的前科。果然不出所料,小古同学在外面帮小偷望“风”,被警察逮了个正着,因为是未成年人,派出所的同志要求学校配合教育,我当时就想, 他应该是整个班的关键,如果他都信服于我 ,转化好了他,那么整个班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决定立刻去他家走一趟。
记得那天细雨霏霏,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已经接近六点钟了,我踩着自行车,穿过乡间的小路,来到他家,他独自一个人在家,餐桌上放着晚餐:一盘青菜、一盘咸菜和两个馒头。“妈妈呢?”我问。“还没有回来。”“常这样吗?饭谁做的?”“我自己。”他有些自豪地回答,我用赞扬的语气说“不简单呀!”通过交谈,了解到他的父亲因为触犯法律,正在监狱里服刑;母亲为了生活,每天都工作得很晚,他没有得到家庭的温暖,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孩子生性比较好强,为了让更多的人注意到自己,所以他在学校里拉拢了几个“哥们”做他的死党,他们一起吃喝、起哄、捣乱纪律。了解了这些,我不想指出他的问题所在,我只是跟他聊起我的童年故事,谈起人生的道路、谈美好的理想„„说着说着,我发现小古眼睛里流露出异样的光彩,我知道他的内心在激烈的斗争,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不觉时间已经快到七点了,他的母亲仍然没有回来,我便起身告辞,“老师,我送您!”他过来拉着我的手:“路上没有路灯,老师您要当心。”他的手暖暖的,一直把我送到路口,他才放手,“老师,路上一定要小心啊!”他叮嘱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差生吗?突然间,我有了那么一丝感触: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不是也有许多这样他们不熟悉、不平坦的路吗?为什么我就不能主动地握住他的手,告诉他:“这段路不平坦,我们一起走。”孩子太需要爱了,他已经缺少了父爱,作为老师不是应该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吗?为什么我就不能收起冰冷而严肃的面孔,伸出温暖而真挚的手,牵引着他走过崎岖,走向平坦,一路与他同行,使他真正走上正轨呢?
师爱乃师德之魂,无爱则无教育。有多少优秀教师,正是用他们的爱心、他们的师魂诠释着教育的本质和内涵。从那以后我就不仅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心,而且在心理上给予安抚和引导。假日经常把他带回家中,从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真情使他告别了过去,走上了正确的人生轨迹,同时也使他体会到师爱胜似父爱,他觉得自己不再孤独了,学习充满了信心,成绩飞速提高,毕业后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在年前聚会上,他动情地对我说: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如今远在他乡的小古仍然不忘记经常打电话问候我。
如今回想起这么多孩子在我的牵引下成长,走向大学校门,我为他们自豪。几年的教师生涯,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除了爱心还要有耐心、真心、诚心和童心。教师要和学生架起一座心桥,走进学生的心。
回首往昔,我无怨无悔;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时刻在心中默默念着:任凭青春流逝红颜憔悴,我都会坚定教师的信念,以拳拳爱心、以不朽师魂,为学生、为家长、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我会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手牵引学生,牵引着他们走过崎岖,走向平坦,走向美好的未来!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互相尊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互相尊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江苏省昆山中学魏雪虹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才是关键。如何将懵懵懂懂的幼齿小儿培养成优秀的青年才俊?这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今天这个倡导以人为本,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的时代,适时的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什么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笔者认为,和谐师生关系应该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1.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人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获得成就感和生命价值观的体验,使学生的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得到确立。
3、和谐师生关系体现为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感受到相互尊重、体会合作与信任,亲身实践积极的人际关系,从而得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不难看出,“平等、独立人格和互相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师生间的平等前提是维护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人格必然体现为师生间的互相尊重。由此可见,互相尊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师生关系的现状
最近《华商报》针对师生关系状况展开调查,在调查问卷中,当问到“在校期间,你和老师有过冲撞吗?”54.7%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上学期间,和老师有过冲撞”。对于“冲撞”的原因,51.9%被调查学生回答:“我也不知道,一时冲动就跟老师顶撞了”;23.4%的学生觉得是因为“老师做得不对,不理解学生”;只有24.7%的被调查学生坦言“是自己做得不对”。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调查中大部分(54.5%)被调查者认为和谐师生关系需要互相尊重理解。
三、对影响师生间互相尊重因素的分析
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的拓宽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的缩小,这不是危言耸听。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什么师生关系会演变到今天的结果?是什么导致教师失去学生的尊重呢?笔者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
1、传统观念的影响
世界已经迈入二十一世纪,在当今社会民主的氛围下,尊重的前提是双方的互动。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必然要先尊重别人,同样教师希望获得学生的尊重必然要先尊重学生。将每一个学生看成是和自己一样的、平等的人。
但是,“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许多教师头脑中依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忽视学生的人格,导致学生毫无自尊,师生关系紧张。同时“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使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甚至逆反心理。甚至,个别教师会对顶撞自己的学生当众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丝毫不考虑学生的自尊和感受。
2、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低下
韩愈说: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不能写一篇优美的文章,如果一个英语老师不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如果一个数学老师不能解答难题„„,那么,他就不配学生喊他一声“老师”。
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时代,更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补充相关信息。同时,由于网络教育的到来,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从学校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减低。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除了专业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需要与时俱进,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但一些教师陈旧的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望而生厌,教学态度上不负责任,不能平等地善待每一个学生。
3、教学成绩的重压
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不合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一些教师片面强调学习成绩,以学习的优劣为惟一标准去衡量和判断学生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排挤,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逃学。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
4、校园制度建设的薄弱
由于当前校园制度建设薄弱,学校并没有完善的校园法规对学生进行管理,当学生屡教不改的时候,教师无法依照相关制度给予公正的处理,只能一味用道德进行说教,教育效果甚微。时而久之,当前的校园便出现一种怪现象,学生在校园无论出现什么问题,责任便推在教师身上,结果往往导致教师不敢轻易“管”学生,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往往睁一个眼闭一个眼,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导致他们更加放肆,漠视法校园法规,随意顶撞教师的教育。在一些私立“贵族”学校中,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自己是教师的衣食父母,教师只是自己父母雇佣的工人。在这种思想的作祟下,教师如何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有人说: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从教师方面来看,如何赢得学生的尊重?又如何真正尊重学生呢?
四、获得学生尊重的几点建议
1、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使之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水平,认真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真正地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名教师应该坚持平等的原则,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消除偏爱因素,特别是犯了错误的学生和暂时还是后进生的学生,最好是与其朋友似的进行沟通,采取公平交流的方法,不能随意打骂学生,体罚学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往往比强行压制、粗暴独断更为行之有效。
同时,教师应淡化教育者的角色。师生间的关系,不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且应该是朋友、导师的关系。教师必须极力淡化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讲究方法,注重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切不可处处以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妄自尊大,对学生滥用权威。
2、提高自身素质,展现人格魅力
苏联一位教育家说过,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老师学问的怀疑。在知识爆炸、信息猛增的今天,“一本书主义”的教师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才容易与今天眼界更开阔,知识面更宽广的学生交往并取得学生的信任。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宽厚的教育科学理论,最后还要懂得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今天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为学生所厌恶。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今天的课堂属于学生,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何使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可能是我们作为教师更多思考的问题。
3、关爱每个学生,赏识所有学生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学生也是人,也有感情,有思想。而且现在的学生往往是家里的小皇帝,父母眼中的宝贝。在家中,三千宠爱集于一身。可是到了学校,却被淹没在茫茫人海中,除非成绩特别好或者能力特别强的,才会得到教师真正的关爱。实际上,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温柔的目光,慈爱的问候;每个学生都希望在教师心中保有特殊的位置。甚至有些后进生,他们有时调皮捣蛋可能只是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
有的教师自认经常找学生谈话,总是鼓励学生,从不给学生难堪,对学生从怒目相斥,从来都是温言软语。但是,学生却很不喜欢他。实际上,爱不是一味的忍让。今天的孩子,个性复杂,眼界开阔。他们从你的态度、眼神、举止等方面可以感受到你是敷衍了事,做作表面文章还是发自内心真正尊重和关爱。
了解学生是关爱他们的前提。只有知道问题的根结,才能对症下药。一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每天面对学生,如果你问他是否了解自己的学生,或许不少教师觉得是对他的一种侮辱——以自我感觉来说,多数教师会认为自己的学生虽然不一定了如指掌,但总能了解个七七八八。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一般说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不难,要了解学生在学校的一般表现也不难,再细心一点也能基本了解到学生在家庭或社会的表现。但学生的内心世界,譬如学生的学习取向,对所喜爱的老师的选择标准,有烦恼喜欢向谁倾诉、对学校、对社会问题的评价、对各种“流行”的喜恶及原因等等,并非每个教师都那么了解。不少学生反映:老师并不了解我们。主要就是在指教师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教育中必须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他有一句名言:“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又说:“要公正处事,就必须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便是我为什么把未来的教育看作是对每个孩子更深刻了解的缘故!”了解学生就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他们烦恼的事情、犯错的原因、甚至是厌学的根源;才能知道他们真正的需要、兴趣爱好、特长优点。
在对学生真正了解之后,你理解学生了,再去面对学生时,你就能换位思考。公正而且正确地处理学生问题,让学生心服口服。
同时,单单关爱学生是不够的。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十分浓厚。关爱只能使学生与你拉近距离,怎样才能使学生将你的建议奉为金科玉言呢?
中国有一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应该是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无独有偶,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钱致榕先生也曾有过这样一段经历:钱先生上中学时期正处于战乱时期,当时学校从三百名学生中挑选了六十名组成了一个“荣誉班”,钱先生既为其中一人。老师告诉这些学生,之所以挑选他们是因为他们有前途。后来,这个班的学生基本上都上了大学,大多数成了才。但是,直到八十年代,钱先生才从当年的老师口中了解到这六十名学生当时是通过抽签决定的。这样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其实,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孩子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同时这种期待和赏识也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士为知己者死”一般的信赖和真诚。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期待和赏识的积极作用,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等。
4、完善校园制度,加强校园管理
“以人为本”,是21世纪的教育理念。但并不是说:学生就是上帝;成绩好就万事OK。社会、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该教学管理的艺术水平。
同时,学校要完善校园法制建设,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并且在执行是贯彻有力,公平合理。也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实现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使教师在学校中获得相应的尊重。
和谐的社会少不了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离不开和谐的班级,和谐的班级体现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是师生间的互相尊重。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意义之大、责任之重,总有千言万语也难以道尽。作为一名教师,为了心中那一份理想,任重道远,求索而前吧。
第四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祥德路小学 吴建
在践行国家、上海市和虹口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我区教育局确立了以“绿色生态化、特色多样化、教育国际化”为抓手的教育转型新思路。为了落实这“三化”的目标,首先把“师生关系”作为改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途径。
区教育局提出的“三个课堂”建设,即温馨课堂、情趣课堂和有效课堂,为师生关系的构建上积累了许多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资源,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奠定了较高的起点。2012年5月16日,虹口教育和民进虹口区委联合举办举行的首届白玉兰教学论坛,更是把我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活动推向了高潮。此次论坛的主旨,就是要让教育真正与学生个体融为一体,使教学真正的回归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作为基层学校,校领导借着“白玉兰论坛”这股东风,组织全体老师认真观摩了论坛的教育录像,组织全体教师从自身谈起,谈如何践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总结出了新型好老师的关键词:有爱、幽默、公平、创新。新型师生关系最看重:爱心。在白玉兰论坛上,我们第一次认识了史金霞老师,一位漂亮、儒雅的高中女教师,也从而拜读了她的著作《不拘一格教语文》和《重建师生关系》。
提到老师,我们往往会和“严肃”联系在一起。说到现在的师生关系,我只能遗憾地说“惨烈”。我们的老师苦口婆心、声色俱厉,每天起早摸黑。可是我们的学生欢迎吗?喜欢吗?它需要我们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好好想想。史金霞老师的这本《重建师生关系》为我们开启了一盏改善师生关系的明灯。史金霞老师在书的自序部分引用了夏丏尊先生的话,给我印象深刻。他说,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书中史金霞老师用了几个关键词来阐述了如何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一个字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一切。爱是在长期的相互感知中逐渐堆积起来的,类似亲情或者就是亲情的感觉。第二个词就是“理解”,了解是理解的延伸。理解这个词,我们每天都挂在嘴上,但我们能够真正做到理解吗?很难。史金霞老师说,孩子很难理解老师,因为孩子没有老师的生活经历,即使想换位思考,也很难给自己定好位;同样地,老师也很难理解学生,因为教师经常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学生。第三个词就是“对话”,沟通是对话的第一块基石。对话指的就是第四种意义的“谈”。要对话,你就必须对他人抱着“绝对尊重”的态度,发自内心深处地尊重他作为一个人的本质价值。对话有两个核心概念:即关系和理解。第四个词就是“尊重”。而尊重,就体现在爱、理解、对话„„的所有环节之中。对于这几个关键词,史老师还举了许多非常生动丰富的实践案例,大家看了以后可以借鉴和运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下面举一个我校教学过程中的例子。小刘老师每天带着希望和喜悦走进教室,可是却总有一个座位空着。课后去班主任那了解情况,原来这位叫平某的学生害怕上学而谎称肚子疼。接下去的一个月中,她断断续续来了加起来不超过一个星期,每次来都哭着进教室,抹着眼泪上课。通过多方了解,才知道她最害怕的是英语。英语课节奏快,又有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内容,她对自己没信心,更害怕老师批评她。根源找到了,就需要对症下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学得好,是英语教学的内涵。抓住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所在。因此,要达到学好的目的,就必须研究、理解、满足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
一、在课堂教学中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多说”,建立“双向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师生关系是“双向型”。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在课堂中形成“双向型”师生关系教师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教师要清楚哪些内容应“少讲”,确保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一味地对教材上给出的教学事例和过程进行一一解释,那么这只能算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教学,部分学生常常在教师的讲解、分析中处于被动和漠然的境地中。因此,在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
间内,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利用教材创设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情景,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内容少讲、对超越学习要求的知识少讲,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来获取知识、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感。
2.其次教师要清楚哪些地方应让学生多提“为什么”,多说“怎么办”
教师的“少讲”是为了让学生“多说”。教师要研究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多说”,怎样让学生“说”,才能保证教学活动过程的和谐发展。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说”为主线,在“精讲”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在教学的主要环节多说。教师可以在几何证明时多说,帮助学生理清几何证明的思维过程及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在展示思考过程时多说,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让生生间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在评价反馈环节多说,让学生针对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甚至让学生之间进行辩论,以实现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协作精神,达到建立“双向型”师生关系的目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留出充分的时间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关爱每一位学生
尊师爱生,这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显著特点,就是说学生应该尊重老师,老师应当爱护学生,这也是建立良好、协调的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大量实践证明,尊师是爱生的结果,爱生是尊师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真情地投入,一定会得到学生真情的回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赶进度,在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部分时,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这些不起眼的“群众演员”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建立起平等、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最能体现自己教学特色的课呈现给学生
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完善,把自己教学过程的魅力展现给学生,流畅工整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简洁明快的上课节奏,声情并茂的内容讲解,生动和谐的师生互动等等,都可能成为教师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要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课堂经常处于生动活泼的情景之中,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信息化时代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教师就不能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体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要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通过有特色的教学,拉近师生情感上的距离,从而达到彼此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融,这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第五篇: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摘要】本文通过对师生关系的简单分析,从中找出适合我国当前师生关系建设的一些
建议,借此进一步推动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和谐;民主;真诚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当今的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作为教育工作的我,尤其是职中的教师,对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困惑。去年我国有几起教师被杀事件,有一起就在和我同一县城的一所初中……我们教师的教育方法也该改革。
现今不再是应试教育,而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显著的特征之
一。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份,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请看某校的这样一组骇人的数据吧:29.3%的学生被罚过站,18.6%的学生被罚过写作业;一位有15年教龄的教师,在领导和同事的心目中一直是兢兢业业的骨干,而学生的喜欢率却只有9%。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自主能创新吗?这更让我们深切地感觉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多么迫在眉睫!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民主性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尊重学生
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
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
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真诚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当然,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单靠这片言只语是无法详尽的,只能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011----2012学年)
赵屯小学
四年级二班
吴红英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对那些做作业不主动的学生不是大批特批,而是在布置作业时这样讲,我原来想留五道作业题,但考虑到你们的心情,我就留三道题好了。(实际上他只想留三道),学生一听,马上说:老师,您还是留五道吧。老师说,那好吧,我留五道,如果你做三道,也算你完成作业。结果全班大部分同学做完了五道题。事后,老师大加表扬,这更加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做作业的现象大大减少了。1.确保主体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教师问题多,学生思考得少。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客。陶行知先生历来主张:"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反对"死教书,教死书;死读书,读死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这也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2.突显个性化
个性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这块阵地的主人,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教育个性化不是畸形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片面发展。它要求的是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均获得发展。个性化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陶行知深刻地指出:"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加强培养发挥创造力",个性化教育就是要特别注重这种个性差异,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同他们自身相一致的教育,并且在某些领域、在某些方面能得到充分发展。"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给充分地认识和发挖出来,使每一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3.注重情感性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感情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教
学思想和语言的表达,更为主要的是影响着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认识活动以及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实事。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热爱每一个学生。有人提出了一个理念:"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我们还应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可爱之处。即我们不能用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看待去学生,而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这个原则的大前提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才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应在沟通师生情感方面多做文章。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形成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011----2012学年)
赵屯小学
三年级一班
牛延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