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论文

时间:2019-05-14 12:5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学概论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学概论论文》。

第一篇:社会学概论论文

《社会学概论》 课程结课考核论文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指导老师:

题目:浅谈大学生就业困局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局

内容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近年来各界人士争先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感到忧心。随着近年来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困局的加剧,而原来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并不能如高校一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二者的增长不成比例。如何协调大学扩招与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的关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家也针对这些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来缓解大学生就业困局,近年也初具成效。不仅解决社会部分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还为一些不怎么发展的城市输送了一批优质的人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缓解除了国家政策的调节还远远不够,我们的社会、用人单位也因重视这一问题并制定一些相关政策进行人才储备战略——帮助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在就业是也应该注意综合素质的加强,提高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 国家政策 学生素质 原因 建议

国家相关政策:

⑴ 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

⑵ 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

⑶ 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⑷ 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也要进一步扩大招考录用的比例。

(5)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就业促进法》和修改以及完善《劳动法》。

取得的成效:

首先,我国经济将保持又快又好发展,这对社会的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是个有力的拉动。社会劳动人群得到了方向性的流动,减少了劳动人才向东部沿海发展城市的流动造成的人才拥挤,缓解了中西部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扩大了大学生的就业。用人单位本也着“人才储备”的目的,招聘数量不会有太大减少;随着国家鼓励消费、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拓,制造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对于人力资源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进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将有力的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协调、稳定的发展。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不是金融危机,而是正在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势必要有一些企业、一些人在这一轮的更新中被淘汰。但是产业结构更新后,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了,大学生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性工作的铺垫、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兴起,这些工作都是需要高素质的人去做的,大学生的机遇也就来了。

再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工作,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大学生村官,不仅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用武之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我国农村向城镇化的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最后,《劳动合同法》的修改与完善、《就业促进法》的出台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法律保障。法律的完善,用人单位也逐步完善自己的用人制度,以前非法用工、拖欠工资等现象得以从根本上消除。除此之外,不仅使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法制更加的趋于完善,社会也更加的和谐,同时也是和谐社会的构建所必不可所少的。

国家为缓解大学生就业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成绩,我们是不能忽视的。同时我们也要从这些政策中去发现对就业有利的重要信息,轻松就业。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些政策后面所存在的一些弊端,一些仍然困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这些弊端不仅有国家政策的弊端,也有社会弊端以及大学生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一一说明和分析。

存在弊端的原因:

1、国家政策和经济

(1)近年来历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由于各大高校的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待就业时毕业生数目就非常的巨大。在金融浪潮席卷而来,经济持续低迷的今天,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非常艰巨;(2)国家经济增幅放缓,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可能在相当长时间里可能面临经济发展减速、出口减少、财政减收、外汇储备缩水以及待业人员增加等情况;(3)相关就业保障政策的出台,比如《劳动合同法》,虽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雇佣关系各项规范、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但同时也导致了用人单位在雇佣员工的问题上慎之又慎。

2、社会用人单位

(1)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导致许多单位削减甚至取消招聘计划。(2)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学历要求更高。在强调能力决定未来的今天,学历仍然被视为寻找工作的敲门砖。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由于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所以,在招聘一些岗位时,用人单位更倾向于男性。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因此更愿意录用那些有相关工作经验、可以直接投入工作的应聘者。(3)《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出台,增加了单位用人成本,保障了弱势员工的合法权益。这使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谨慎,在情况不明朗,需求不紧迫的时候,一般较少或不考虑增加招聘计划。因为这可能是用人单位提高了资金的投入却得不到相应的利益回报。

3、学校就业指导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因而导致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方面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在指导大学生就业上远远滞后于大学生及企业的对其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毕业生顺利就业。

4、学生自己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自身素质的缺乏。大学毕业了想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硬件”。即学历、成绩、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等但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理论素养不高,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除了过硬的“硬件”外,还必须有足够的“软件”比如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就业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工作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大学生的择业能力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1)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和发展的地方,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偏僻西南地区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或去条件优厚的外资企业做白领,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2)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3)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还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4)职业规划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少有人对自己做出详细的探查,明确自己的素质、实力、个人特点、能力、兴趣和学习、工作方式以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并依此做出决定和计划。

建议: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一、国家政策领导和合理调控

国家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在解决就业地域结构不平衡方面,应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适当把资源向中小城镇倾斜,缩小城市和地区在政治资源上的差异,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向不发达地区、小城镇等地区移动,这样不仅能为小城镇带来人力资源,也能相应缓解大中城市的压力,促进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短时间内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当务之急应该是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消除那些妨碍大学生就业的制度、政策壁垒,尤其是关于户口的流动问题,这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大学生涌向大城市就业难的现状,但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大量学生纷纷积压在大城市求职的状况。

政府提供必要的就业服务,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制度变迁带来的不适应和不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设立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就业介绍所、就业心理教育咨询中心等,免费为毕业生快速提供翔实的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掌握择业技巧等。整合就业服务资源,提供网上就业平台,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做好宏观调控,给大学毕业生打造公平、公正、宽松的就业环境。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碍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协调学校与市场之间的信息沟通。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二、社会应树立正确的用人观

各个用人单位应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一味的追求高学历,忽视本科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而应根据自己的公司实际发展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虽然缺乏实际经验,但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应对他们进行实际工作的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要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学校应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高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当及时捕捉社会需求信息,适时调整专业及专业方向,调整教学计划,尽可能多地开设社会急需的课程,淘汰那些不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课程。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应当特别注意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以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施教、因材施教的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创新意识、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技能的传授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

四、大学生要充实自己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对于大学生来说,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是最重要的途径。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大学生要提高这几个方面的素质:第一,学会做人,这是加强思想道素质的建设;第二,学会生存,这是培养身心健康,提高处世能力的要求;第三,学会学习,这是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四,学会创新,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建设。就目前情况看,并不是没有足够的岗位供大学生占据,而是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不甘心屈就于某些工作岗位。因此,大学生应当主动调整知识结构,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应聘技能技巧以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努力寻找理想就业岗位的同时,主动说服自己,适当降低就业岗位期望值。如果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妨讲些策略,来个“先就业,后择业”。同时注意提高自身能力,主动多方面寻找就业机会和就业渠道。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健发展。尤其对社会的结构和转型有着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人才流动的问题,这必然对社会的正常运转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解决此问题,要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

参考文献:①大学生就业网 ②百度论坛

第二篇:社会学概论论文

对《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的感想

之传统的颠覆

时光飞逝,转眼便期末了,《社会学概论》这门课也接近了尾声,回想这一学期,这门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所呈现给我的样子完全不是我在报课的时候所想的那样,这门课的老师李喆同样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这一切都是传统的颠覆!

记得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一进教室耳旁传来了悠扬的音乐声,一时间我搞不清这是什么状况,因为我从来没遇到这样的课堂。老师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我们的第一堂课,这样的氛围让人放松,瞬间拉近了与老师的距离。另一个让我惊讶的是教室爆满,这还是第一次,我去的相对有点晚(当然是相对于满教室的同学而言,其实也不晚,呵呵),进了教室后几乎找不到座位,实属罕见。上过选修课,但没上过李老师这样的选修课。

从一开始,一切都给人一种震撼,可以说这个老师不一般了,但老师的言论更不一般,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老师说的这些隐藏的社会问题在生活中,在媒体上从来不会听到,老师的观点颠覆了我们头脑中的传统观点,这种特别的观点与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完全不同。老师给我们分析过每位领导人的经典之作,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八荣八耻》,这又是一次传统思想的颠覆,老师的观点、言论我曾经闻所未闻,我不知道还可以这样理解,其实也从未敢这样想过,这有悖于我们接受的教育,从小学校就教导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中国共产党怎么怎么好,我们一直为我们的祖国而自豪着。但现在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我应该用我自己的眼睛去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老师曾给我们放过一组图片,图片里是明星们的各种招牌动作,他们的这种动作暗含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张学友的招牌动作是兰花指,他的这个动作表现出了他的女性心理,他狂炒菲佣三年换21人惨入菲领事馆黑名单,这鲜明地体现出他女性般挑剔的心理。还有 乐坛教父罗大佑,每每当他唱到高潮部分的时候,就一只手握着麦克风,另一只手指着场下观众,从左扫到又,再从右扫到左,一只脚也随着节奏一颠一颠地,这展现出了他乐坛教父的气概,罗大佑是靠着自己的实力走出来的歌手,他有自己的骄傲。人们在做某些日常性动作时,有一些习惯性动作带有很浓厚的个性色彩,这对于我们知人识人,客观评价一个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种情形是我们一天天地逐渐形成的。

一门枯燥无味的课让李老师讲出了新意,有一节课印象特深刻,是关于跳楼事件的,老师从不同于媒体的另一个角度分析了富士康跳楼事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跳楼,难到真像媒体所说的那样只因富士康苦重工资低吗?如果你觉着富士康不好你可以换别的工作呀,为什么非要走上死亡这条路呢?对于这我一直找不到答案,李老师为我解开了疑惑,也许第一个跳楼的人确实是因为承受不了社会的压力而选择了这条路,而其他人呢?就应该有所质疑了。老师的话勾起了我的记忆,我曾经是有过自杀的念头的,我想像过各种各样的自杀方式,那时我是高三,我在担心我的高考,我怕考不上,怕丢父母的脸,真是一种煎熬啊,我只想逃,谁也不见,现在想起来也会有一阵的心酸。老师说如果上了他的课的人还想自杀就不要说是他的学生,我在想我以后还会不会有这样的念头呢?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自杀呢?自杀是亲者痛,仇者快!为了亲人我们要好好的活着!

李老师的课给人一种颠覆产同的感觉,李老师这个人同样地颠覆了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他前卫、另类,他带给人一种震撼,一种活力,我有种想法,大学应该多一些这样的老师,大学就是一个发展人的思维,培养人的能力的地方,我们不该再墨守成规,我们要展现出二十一世纪年轻人的活力,学完这门课我收获颇多,我获得了知识,也获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第三篇: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0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3分)“社会”一词源于()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3分)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3.(3分)中国社会学的创始人是()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千秋 4.(3分)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是指()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 5.(3分)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6.(3分)“镜中自我”是谁提出的()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7.(3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8.(3分)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9.(3分)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A、形式运算 B、具体运算 C、感知运算 D、前运算 10.(3分)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接踵 D、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1.(3分)“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享乐主义 B、权力主义 C、悲观主义 D、乐观主义 12.(3分)“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13.(3分)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来的()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14.(3分)文化是指()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15.(3分)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多选题(共6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6.(5分)根据交往的主体可以把交往分为二种形式即()

A、个人交往

B、群体交往 C、直接交往

D、间接交往

17.(5分)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A、提升

B、生存

C、享受

D、发展

18.(5分)人要进行两种生产即()

A、生活资料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

C、人的自身生产

D、精神财富生产

19.(5分)以下哪几种关系属于初级社会关系()

A、同事关系

B、师生关系

C、血缘关系

D、地缘关系 20.(5分)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是()

A、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B、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

C、人有语言能力

D、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21.(5分)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物质环境

D、经济环境

判断题(共5题,共2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22.(5分)一对夫妻因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无法生活,最后只能以离婚而告终,这在社会学上称为角色中断。()

×

23.(5分)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

24.(5分)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

25.(5分)有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而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进行教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再社会化。()

×

26.(5分)竞争就是指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等相互作用方式。()

×

社会学概论02

试卷总分:100 1 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3分)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交换关系 B、索取关系 C、对立关系 D、奉献关系 2.(3分)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量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 3.(3分)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位社会学家()A、迪尔凯姆 B、米德 C、韦伯 D、吴文藻 4.(3分)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的管理学家是()A、泰罗 B、法约尔 C、麦格雷戈 D、梅奥 5.(3分)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理论()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6.(3分)以下哪种规则属于成文的规范()A、习惯 B、道德 C、伦理 D、章程 7.(3分)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A、规模小 B、人际关系密切 C、存在长久 D、综合性功能 8.(3分)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A、消极的控制 B、外在的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控制 9.(3分)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A、城乡对立 B、缩小城乡差别 C、农村发展为城市 D、城乡协调发展 10.(3分)整合作用是指()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 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 C、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 D、一个社会的稳定 11.(3分)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创新 D、反叛 12.(3分)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 13.(3分)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源于()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当代管理理论 14.(3分)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15.(3分)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多选题(共6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6.(5分)依据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织分为()

A、军事组织

B、正式组织

C、非正式组织 D、文化教育组织

17.(5分)以下群体,哪些属于初级社会群体()

A、组织

B、家庭

C、邻里

D、儿童游戏群体

18.(5分)现代组织的组织过程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A、岗前培训

B、工作过程标准化

C、工作技能标准化

D、成果标准化

19.(5分)社区分析的框架有()

A、巨型社区

B、中型社区

C、微型社区

D、大型社区

20.(5分)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

A、工业

B、畜牧业

C、手工业

D、商业

21.(5分)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为()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体

C、高级社会群体

D、低级社会群体

判断题(共5题,共2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22.(5分)从本质上说,社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索取关系()

×

23.(5分)科层制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只有正功能,没有负功能。()

√ ×

24.(5分)霍桑实验得出的著名结论是“人是社会人”。()

×

25.(5分)兄弟姐妹分别结婚后仍生活在一起组成的家庭是联合家庭()

×

26.(5分)某单位的同一科室同事属于初级群体()

×

社会学概论03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3分)社会趋同论的提出者是()A、弗兰克 B、丁伯根 C、普雷毕什 D、沃勒斯坦 2.(3分)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A、就业 B、失业 C、显性失业 D、不充分失业 3.(3分)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经济学定义 B、政治学定义 C、社会文化的定义 D、环境学定义 4.(3分)“历史三阶段”说的提出者是()A、维科 B、施本格勒 C、汤因比 D、索罗金 5.(3分)以个人或个别家庭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属于()A、团体工作 B、社区工作 C、社会工作 D、个案工作 6.(3分)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A、社会均衡论 B、社会进化论 C、生物有机体说 D、文化类型说 7.(3分)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与核心是()A、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B、政治现代化

C、文化、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8.(3分)《增长的极限》报告是()等人提出的。A、米.朱萨诺维克 B、梅多斯 C、罗.帕斯托尔 D、奈斯比特 9.(3分)一位厂长由于某种原因成为一名工人属于()A、个人流动 B、水平流动 C、向下流动 D、向上流动 10.(3分)社会保险是()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C、社会福利 D、人身、人寿保险 11.(3分)最早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2.(3分)社会工作是指()

A、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 B、本职工作之外的群众服务 C、没有报酬的为群众服务的工作 D、国家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 13.(3分)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A、信息社会论 B、社会趋同论 C、依附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14.(3分)一位工作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为()A、个人流动 B、代内流动 C、向上流动 D、水平流动 15.(3分)《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A、丁伯根 B、托夫勒 C、佩切伊 D、贝尔

多选题(共6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6.(5分)根据社会流动的主体来划分,社会流动方式可分为()

A、个人流动

B、家庭流动

C、群体流动

D、代际流动

17.(5分)失业有两种存在形式是()

A、过度失业

B、不充分就业

C、显性失业

D、隐性失业

18.(5分)未来社会学分为三个学派即()

A、经院学派

B、罗马俱乐部学派

C、赫德森学派

D、纽约大学学派

19.(5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村实施“五保”制度,其保障的重点对象是()

A、少年儿童

B、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老人

C、孤儿

D、残疾人

20.(5分)社会保障的特点是()

A、经济保障

B、社会化

C、合法性

D、人道主义

21.(5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A、依赖关系 B、顺应关系

C、掠夺关系

D、对立关系

判断题(共5题,共2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22.(5分)在就业和失业之间有一个过渡状态即显性失业。()

×

23.(5分)社会保险就是对现实贫困的救济。()

×

24.(5分)贫穷虽然表现在经济、社会福利和文化水平等方面,但其本质特征是经济贫穷。()

×

25.(5分)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

√ ×

26.(5分)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

社会学概论04

试卷总分:100 名词解释(共5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社会交往

答:(限9999字)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2.(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人的社会化

答:(限9999字)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3.(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社会变迁

答:(限9999字)所谓社会变迁,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4.(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需要

答:(限9999字)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社会

答:(限9999字)所谓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问答题(共2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6.(15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社会交往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限99999字)第一,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第二,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第三,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7.(15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简述社会化对形成个性的影响

答:(限99999字)第一,个性的形成有其心理、生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的形成都有影响。

第二,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论述题(共2题,共4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8.(20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试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答:(限99999字)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1)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失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生环境问题,二是次生环境问题。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还表现在于人类对环境的压力过大。(2)社会关系的失调。社会关系的失调还表现在:群众利益的冲突以至对立;群众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

9.(20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试析越轨行为的判定标准。答:(限99999字)答案要点:

越轨行为也称违规行为,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被认为是出轨的行为。

(1)如何判定某一行为是否越轨不但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判定某一行为是否越轨,必须要群体或社会的规范来判定某一行为是否越轨,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何行为规范都有其适应范围,超出这一范围,它就失去了作为评判标准的资格。

(2)判定是否越轨行为,还要看文化类型。由于文化类型不同,它对人们行为的是非标准也不同。

(3)同一社会中对不同群体的不同规定也对越轨行为的判定发生影响,在同一群体被认为是越轨行为,在另一群体则可能被容许。

因此,判定越轨行为的标准是适用于行为者的群体或社会,还要考虑许多具体因素。这样判定标准就是在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情境下行为者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

社会学概论04任务002

试卷总分:100 名词解释(共5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初级社会群体

答:(限999999字)所谓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这种群体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2.(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文化

答:(限999999字)文化有广义和狭义。社会学采用的是广义的。社会学认为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3.(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角色冲突

答:(限999999字)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角色冲突常使他感到左右为难。

4.(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社会工作

答:(限999999字)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5.(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社会组织

答:(限999999字)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问答题(共2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6.(15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简述X理论与Y理论

答:(限999999字)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X理论”的假设是:一般人天生厌恶工作,逃避责任,缺乏抱负,追求安全,因此必须加以强制和控制,并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他们为实现组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Y理论的假设”是一般人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在天生的条件下他们会追求责任,并视参与目标为一种成就和报酬,他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实现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并且多数人具有解决组织中问题的能力。麦格雷戈认为只有“Y理论”才能在管理上取得成功。7.(15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简述社区构成的要素

答:(限999999字)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的地域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其构成共同要素如下:

第一,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相互联系的人群 第二,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 第三,共同的社会生活 第四,有自己的社区文化

第五,社区居民在情感和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论述题(共2题,共4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8.(20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试析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答:(限999999字)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其表现为失业和待业。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隐性失业两个问题。

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第一,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广开就业渠道,改变“重全民、轻集体、鄙视个体”和单纯依靠政府安排就业的观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的大力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就业空间。第三,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第四,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9.(20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试述社会制度的功能

答:(限999999字)第一,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复杂的,而人们每时都在追求需要的满足,由于人们各种需要间的纵横交错,形成了人类满足需要的条理性、秩序性和层次性。这种要求在更大范围内的实现就是制度。即人类创造制度来满足需要。

第二,提供社会化和社会选择机制。人的社会化就是要求通过家庭等社会实体对孩子们进行学习社会规范、认识社会角色,这种要求就是制度规定下来的。同时社会制度又对人们的行为给予约束,实际上是起到社会选择的筛箕作用。第三,对社会起整合作用。由于社会上的各个成员、各个集团都在追求需要的满足,因而很容易形成在实现需要的过程中发生矛盾与冲突。由于社会制度对人们的活动给予了严格的规定,尽管人们的行为不会完全合理,但必须以整体利益为目的。因此制度起到了缓解矛盾、避免冲突的作用。第四,传递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具有历史的连续性。人类文化在其积累、形成过程中,一些有用的东西逐渐被保存下来,并逐渐内化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制度。因而可以说社会制度就是社会文化,是以其规范的形式容纳了文化。

第四篇:社会学概论 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 D、电视

2.中国古代儒家所传说和向往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A、大同社会 3.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B、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4.社会学的创始人是:A、奥古斯特·孔德5.以下哪种方式可以表现社会角色? D、布景与道具 6.中国传统社会网络的核心格局是:D、差序格局

7.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稳定的家庭形式是: A、核心家庭8.人类历史上古老而又重要的地域性共同体是:A、农村社区9.按照社会学的解释„„可以称之为社会问题?D、人口问题 10.下列手段中属于积极的社会控制是:C、教育

11.从调查对象中有目„„发展规律,这种调查方法是:D、抽样调查 12.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帕森斯和默顿13.在现代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D、业缘群体14.社会组织最重要的特征是:D、正式的组织机构

15.有无()反映了社„„的封闭与开放程度。B、垂直流动16.作为中国的一个创„„开始于20世纪()? C、80年代17.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B、19世纪60年代

18.在所有的越轨行为中,对社会的危害最为严重是:D、犯罪行为 19.某些社会学家认为„„业社会,这一观点被称为:B、社会趋同论20.最早提出社会控制概念的是:B、罗斯1.对解释的准确理解: B、由结果找原因

2.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哪一书中?A、《实证哲学教程》3.文化发展和演进的主流应该是:C.文化的融合4.在社会整体的结构中„„两个最基本要素是:B、人口与自然环境 5.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 C、社会关系的总和 6.从广义上说,人的社会化主要指的是:D、终生社会化7.“性善论”是由()提出的。A、孟子

8.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范去活动时就是: C、社会角色的扮演9.初级群体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C、库利10.由一对夫妇及其未„„起而组成的家庭称之为: A.核心家庭 11.霍桑实验提出了:B、“社会人”假设 12.联系社区成员之间的纽带是: B、地缘关系13.社会制度最核心的构成系统是:B、规范系统14.冲突理论认为,影响社会分层最重要的因素是:D、权力 15.当收入不足以支持„„所需要的营养时,即是: A、绝对贫困 16.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A、6月5日

17.世界上第一批现代化国家出现在哪里? D、欧美

18.上个世纪80年代„„和知识浪潮三个阶段。A、《第三次浪潮》19.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指: D.社会弱者

20.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信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是: C、家长制 1.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建立的社会化机构是:C、学校2.邻里群体的结成是以()为基础的。C、地缘

3.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扮演的顺利进行,这是: A、角色冲突 4.社会学创立于()C、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5.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管理机构是:C.民政部门8.组织的灵魂是()A、组织成员B、组织结构

9.价值冲突论的现实基础是: A、美国社会中的种族冲突10.网络社会问题的根源是:C、人们的社会行为11.希望工程属于()D、非政府组织

13.城市社区的社会关系以()为主。C、业缘关系14.下列属于本原性社会制度的有:B、经济制度

15.当代社会分层的首要标准是:A、职业

16.职位升迁属于社会流动中的()。B、垂直流动

19.文化模式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A、鲁思·本尼迪克特20.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较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B、费孝通 1.“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属于()D、非政府组织 4.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 D、1979年3月 6.抽样调查中所说的“总体”是指:B、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 8.交换理论研究的主题是:D、交换关系

10.在社会化的所有场所„„为直接、最为持久的是:A、家庭 12.小群体研究的结果表„„的组合式的规模是: C、五个人 16.“社区”这一概念„„“Community”一词翻译过来的。D、费孝通 18.社会分层的核心在于确定社会成员的()。C、社会地位1.贝尔在他的后工业社会„„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性力量。D、技术 14.同辈群体的影响在()达到最高峰。B、青春期16.对全体调查对象逐个进行调查是:C、普遍调查20.首次提出实证一词的思想家:C、孔德

二、多项选择题

21.社会学研究及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ABCE

A、选题阶段B、设计阶段C、实施阶段E、总结阶段 22.网络社会问题的主要形式有:ABCD

A、网络犯罪B、计算机病毒C、网络黑客D、网络沉溺 23.社会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E24.社会学产生的背景有:ABCD

A、社会背景:适应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社会需要 B、理论背景:法国启蒙时代的社会学说和历史哲学 C、科学背景:自然科学„„科学的方法去考察和认识社会 D、社会调查、统计科学的发展

25.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ABCDE

26.美国社会学家奈斯„„社会发展区分为哪几个阶段?ABC A、农业社会B、工业社会C、信息社会27.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ABC A、权力B、社会声望C、财富28.社会组织调动组织成员的主要手段有:ACE

A、组织权威C、组织规范E、组织资源 29.社会的特点如下:ABCDE

30.中国社会学界杰出的代表人物有:ABCD A、孙本文B、潘光旦C、吴文藻D、费孝通 21.社会现代化的内容应包括:ABCDE 22.构成组织结构的基本元素有:ABCDE 23.我国社会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ABC A、覆盖面比较低B、资金短缺C、社会化程度不高

24.任何一个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过如下哪几个阶段:ADEA、角色期待 D、角色感悟E、角色实践 26.越轨行为的正功能主要有:ABD

A、越轨能促使人们更好地遵从B、越轨能增进群体的团结D、越轨有助于澄清并定义社会规范

27.我国贫困问题的主要特点是: BCD

B、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C、城市贫困与农村贫困并存 D、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文化贫困并存 28.按照陆学艺先生„„需要采取的措施有:ABCD

A、改革现在的户籍制度B、就业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

C、社会保障制度上要实现城乡一体化D、进行土地制度改革

29.初级群体的主要类型有: ACD A、家庭 C、邻里D、儿童游戏群体

30.社会角色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ABD A、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B、社会角色是对某种社会地位上的人的行为期待和行为规范 D、社会角色是对人的社会关系的反映

21.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需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BCEB、角色期待C、角色领悟E、角色实践

22.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等部分构成。ABCD 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救济D、社会优抚 23.以下控制手段中属于外在控制的有()。ABCD A、行政控制B、法律控制C、道德控制D、习俗控制24.社会互动的主要类型有: ABCDE 连线题

名词基 本 功 能

社 会 学 61.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社会制度 52.解决社会问题、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社会控制 13.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有着重大影响。社会保障 24.有利于社会成„„动并有利于社会的开放 初级群体 35.行为导向、社会整合、文化传播。社会流动 46.描述、解释、预测、规范。名词基 本 内 涵

社会群体 51.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社区 12.人们通过交往形„„在一起的共同体。社会组织 23.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而结成的群体。邻里 44.居民在地域上„„助、共同生活的小群体。初级群体 36.就是以共同的物„„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社会学家理论或贡献 孔德41.科层制 韦伯12.结构功能主义 帕森斯 23.平民教育

晏阳初 34社会学的创始人库利65.非正式群体 梅奥56.“镜中我”理论 简答题

1、社会现代化的内容有哪些?P295

(1)经济发展的工业化:是指以现代工业为核心的现代经济体系取代以传统农业为核心的传统经济体系的变革过程。(2)社会空间的城市化:人们活动和居住场所由以农村为中心转变到以城市为中心。(3)政治现代化:其实质是从专制制度向民主政治的转化。(4)管理科层化:管理现代化包括社会组织机构合理化,管理效率与控制能力提高,管理手段先进等。(5)人的现代化的主体:就是素质的现代化,主要有主观态度和客观行为两方面。(6)生活方式现代化:主要表现为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精神文化丰富。

2、举例说明如何确定社会角色?P115

社会角色的确定:在社会舞台上,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扮演任何角色、首先需要对所担当的角色有一个确定的过程,即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

26.社会学的社会功能有:ABCE

A、描述的功能B、解释的功能 C、规范的功能E、预测的功能 27.要做到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代沟问题,就需要:ABCE A、要正确认识代沟问题B、要对代沟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 C、思考如何解决代沟问题E、思考应该把代沟控制在什么范围 28.文化融合的方式主要有:ABCDE 29.初级群体具有如下特征:ABCDE

30.斯宾塞认为,社会就象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三个系统,即:ACD

A、营养系统C、循环系统D、神经系统 22.以下哪些理论侧重研究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ACE

A、增长极限论 C、信息社会论E、后工业社会论 24.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有:ABC

A、社会个案工作B、社会团体工作C、社区工作 26.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有:ABCDE 30.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有:ABCD

A、学习生活技能B、传递社会文化C、完善自我观念D、培养社会角色

29.常见的社会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情况:BCDE

B、角色冲突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 E、角色失败 30.文化主要具备哪些特点:ABCDE3、社会控制的特点有哪些?P250

第一、社会控制的非个人性。就是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

第二、社会控制的约束性。其目的都是为了使社会成员按照社会所认可的方式规范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行动。制的实施主体,都具有多向性特征。

第四、社会控制的规范性。社会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建立社会成员之间积极的合作关系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

4、家庭的功能有哪些?P133

农村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群体,(1)经济功能,包括组织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的功能。(2)人口再生产功能。

(3)婚姻生活功能。(4)社会化的功能。(5)感情交流功能。(6)抚养与赡养的功能。

5、什么是城市社区?它有哪些特点?P173

所谓城市社区是指大量异质居民居住、规模大且人口密度高、以非农职业为主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社会共同体。

第一、居民从事职业以非农业为主,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比较发展,各种设施齐全;第二、人口素质较高,具有高流动性和异质性;第三、社会关系以业缘关系为主,出现匿名性、非个性化、宽容等特点;第四、社会组织机构齐全,类型结构复杂化,组织功能专业化,组织体制科层化。第五、城市社区文化具有多元性倾向。

6、举例说明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115

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角色扮演不仅表现在上述静态上的几个方面,还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比如:教师„„按过程说明。。)

社会65.人们通过间接的联系而结成的群体。第三、社会控制的多向性。无论社会控制的手段、内容,还是社会控

7、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P71 中国传统文化带有如下特点:(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3)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族集体主义文化。(4)尊君重民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5)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6)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

8、我国人口问题的表现有哪些?P222-2241、人口数量庞大。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显示——————————————————————?

2、人口总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文化素质不高,就高等教育看,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30%左右。

3、人口结构不甚合理。主要体现为2个方面:1)性别,男女比例失调。2)年龄,我国现在为老龄化社会。

9、家长制管理方式有哪些特点?P153 家长制管理方式的主要特征是:

第一、组织内部的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里。第二、分工不明,责任不清。

第三、任人唯亲,因人设为。第四、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论述题

1、试述我国社会保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P2782、联系实际说明社会网络的特点。P1163、联系实际说明,社会流动的意义有哪些?P21210、社会保障有哪些功能?P278

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维持既有社会制度的社会稳定是社会障碍的第一功能;(2)在促经和保证经济发展方面,社会保障是一个关键因素;(3)在社会方面,社会保障是减弱贫困,改善生活条件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工具;(4)在经济关系方面,社会保障是实现收入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手段。

11、如何全面理解越轨的含义?P256

对越轨进行全面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越轨行为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第二、越轨行为未必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第三、越轨行为未必总是自愿的;第四、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第五、越轨行为可以是个人干的,也可以是群体和组织所为。此外,越轨行为的后果并不一定仅仅是对他人或社会产生危害,有的越轨行为也会自己产生很大的危害。

12、如何理解“非政府组织”?P153

“非政府组织”,又常直接被称之为NGO或“第三部门”,有时候也用NPO,在管理上我国称之为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在我国比较典型的有希望工程、残疾人基金会、各类帮困基金中心、残疾人联合会等。所具有的相同特征是: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自治性的、非党派性质的,并且具有一定志愿性质的、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

4、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分析说明为了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我国目前急需采取哪些主要措施?P172-17

3解析题

1、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整个社会要从一个以农村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以城市为主的社会,农民工进城反映了这一现象。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大量农民走出土地、走出农村,如汹涌的大潮涌入城市。据统计,2006年我国有流动人口1.5亿,其中以农民工为主体。也就是说占全国人口总数十分之一的人口,在中国各大中城市流动。根据这一事实分析说明,这样大规模社会流动现象产生的原因。(提示:

1、以所学基本原理为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

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上述现象)

参考:社会流动从现实行为主体上来看是个体行为,但是,从流动的根本来看,所有的流动都是社会流动,都离不开社会的引导和塑造。就我国农民工的大批量向城市的流动来看,既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的活力,更折射出我国社会发展的轨迹。造成这种现象是有其深层原因的。主要有:

第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日益增强。社会流动的发生与一个社会的开放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社会越开放,社会流动就越频繁,社会越自由,社会流动的规模也就越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自由度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当前社会流动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

第二,我国文化价值观念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传统中国文化中保守主义色彩太浓厚,人们过于内敛,不愿直面竞争,因此,社会成员的流动就比较小。当今中国,在全球化的洗礼中,竞争、自由、进取的意识不断强化,个体主义逐渐取代了集体主义的统治地位,所以社会流动明显加剧。

第三,社会不平等的存在。如果一个社会存在有社会资源的不平均分配,就必然会导致社会成员向社会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转移。当前,我国社会还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农村人口大面积向城市的转移。

第四,个人因素的影响。对于众多农村人口而言,在一个开放的时代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有更高层次的发展与飞跃,对自己以及对于自己的后代希望着能够走向城市,融入城市,对城市生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追求。这也势必促进了这种社会流动现象的出现。

2、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但是人的这一本质属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当婴儿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除去本能的条件反射以外,不具备任何技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在家人的照顾和抚养下,婴儿逐渐学会说话、走路等一系列的生活技能以及与人交往的技能。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他又逐渐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技能和谋生的技能等,为社会所接受。社会化实际上就是社会把一个“自然人”或者“生物人”逐渐转化为被社会所接受的社会人的过程。请分析说明,每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哪些内容?(提示:

1、以所学基本原理为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

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上述现象)参考:P793、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围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个核心,从农村开始,而后推向城市。这场深刻的改革,不仅是经济方面的改革,同时还有政治、文化教育等全方位的改革。建国初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它的历史合理性。前苏联和中国都曾借助于这种体制,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迅速地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从而以大国姿态傲立于世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权力过分集中、忽视甚至排斥商品和市场作用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传统机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这种深刻而广泛的改革,已经并将继续引起人们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重大转变,也就是说是社会制度的大调整。根据这一事实分析说明,社会制度变革的原因。(提示:

1、以所学基本原理为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

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上述现象)参考:P1884、近几年来“国学热”风靡一时。幼儿园开始学习《三字经》,小学生读《论语》,大学生研究《道德经》已经司空见惯,于丹、易中天等学者更是火遍全国。同时也产生了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西方人让他们的孩子阅读荷马史诗、阅读圣经,中国的孩子难道一定必须忘记诗经、论语,然后才能做一个现代的、文明的、理性的中国人?通过分析上述两种相反观点,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提示:

1、以所学基本原理为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

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上述现象)参考:P67

第五篇:社会学概论

1简述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术成就?1开拓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机构观?社会的基6社区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社区是社会和12政治制度的主要功能?一是规范社会秩19全球化的特征?1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

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是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开创了人文区位学研究的先河3创建符号互动论4加哥学派在社会学研究方法方面有开创性的贡献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在实际研究中定性分析和定量方法是经常配合使用的在定性分析之前,研究者借助定性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在进行定性分析的过程中,研究者又徐借助定量研究确定现象发生质变的数量界限和引起质变的原因.两者的不同的:1找重点不同.定性分析着重事物质的方面;定量分析着重实物量的方面2依据不同.定量分析的依据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分析的依据主要是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资料3手段不同.定量分析主要适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分析则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等方法4学科基础不同.定量分析是以概率论,社会统计学为基础.而定性分析则以逻辑学历史学为基础5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定量分析是为了更准确的定性6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量分析主要以数据.模型.图形来表述,定性分析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3习俗的特征?1习俗根植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2习俗和社会环境有关,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阶级层的人们会有不同的习俗3习俗,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4习俗是比较持续稳定的行为模式,但是它也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变化,习俗也在变4文化冲突的根源?1文化冲突的根源首先来源于民族性。文化原本都是本民族的,具有民族个性的。文化民族性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价值.性格和心理气质特征。当与外来文化接触后,常常会遇到相互排斥,甚至抵制.反抗,发生冲突在所难免2文化冲突的根源除了民族性之外,更有阶级性。由阶级性引发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形态方面5如何理解社会化的内涵?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从内容方面,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6群体的特征?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2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5时间上有一定的持续性

本结构与社会的基本相联系而从在。不同的社会基础产生不同的社会结构。以劳动或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在生产作为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基本结构必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体系。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与自然之间进行交换的实际能力,是不易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既得物质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联系而从在,它只是特定的生产关系中才是活的力量,才能发挥效益7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2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使的钥匙3需要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动力4人类社会发展使一个自然历史过程5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是科学的社会观3社会的基本特征?1社会以人为本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4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每一个人都是这两种的统一。一方面,人是由动物发展而来的,因此人具有与动物类似的自然属性。如人的食、性、休息等在内的生理需求;有遗传和吧变异的等自然生物特征。另一方面,由于人的一切的实践活动和行为都是直接或间接的通过社会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人具有社会的属性,这主要表现在:人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每一个人都是这两种属性的统一。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性,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性,是社会化的客观依据5设会唯名论和为实论的主要观点?社会为名论认为,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从在,而社会只是一个名称,用来方便地称呼构成社会的许多个人,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形式。这个思想渊源与中世纪欧洲经院哲学的唯民论。它否认概念或共相具有客观实在性,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从在的。社会唯实论也称社会实在论,和社会唯民论相反它把社会视为超越个人的客观从在。这个思想源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唯实论。以阿奎那为代表的唯实论认为共相具有实在性,是先于个别事物而从在的精神实体,同时作为事物本质从在于事物之中,只是当其中作为人们认识事物的抽象概念,它才后于个别事物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影响着人的社会化的各个方面。一是通过形形色色的社区人物,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社区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对人文地理环境和时空的了解。三是通过参与社区生活,了解社会的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对个人的约束形式。四是社区为个人提供广阔的社会化场所和社会化服务方式,使社会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式。五是社区为个体提供新的社会角色扮演的机会。六是社区作为社会文化的缩影,能通过多种文化途径传播向人们传授价值标准构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和行为结构7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生产力的高度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推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8合作的类型?1自发性合作2制度化的传统合作3指导性合作4契约式合作9家庭的特征?一是至少有两个不同性别的成年人居住在一起;二是他们之间从在者某种劳动分工,即他们并不都干同样的事;三是他们进行许多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四是他们共享许多事物,如吃饭,性生活等;五是成年人与其子女之间有着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拥有某种权威,但同时有对孩子承担某种保护、合作和抚养的义务,父母与子女相依为命;六是孩子之间从在兄弟姐妹关系,共同分担义务,相互保护,相互帮助9家庭的功能?1规范性行为功能2经济生活功能3精神生活功能4教育功能5抚养、赡养功能10利益群体的特点?1利益关系是利益群体的核心关系2群体规模具有不确定性3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具有多样性11社会制度的层次?一是总体社会制度或者社会形态,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二是社会不同领域或方面的制度,如家庭制度、经济制度、教育科学制度和政治制度;三是社会生活中具体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15社区的功能?1经济生活功能2社会化的功能3社会控制的功能4社会参与的功能5社会保障的功能序。由于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关系的多样性以及利益驱动的多级化,规范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十分必要。政治制度可以同托权力的作用,对社会群体活动实行协调、监督、控制;二是管理各个事物。公共事物是涉及全体社会成员以不同利益要求为基础的共同行动,如何使这些行动目标和行动过程被限制在社会的整体目标和有序的范围内,是政治制度的核心任务13中国爱国宗教组织的基本任务是?1协助人们政府全面准确的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团结广大教徒,发扬本教的优良传统,倡导本教积极进取的思想,热情参与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3帮助和推动宗教教徒认真学习宗教政策和其他有关政策法规4充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维护宗教教徒信仰自由的权利5办好教务,组织好正常的宗教活动,支持宗教教徒管理好宗教活动场所6动员和组织宗教教徒积极参与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7培养和教育教职人员;开展学术研究,协调人们政府保护宗教文物古迹8发展与各国宗教教徒的友好联系,增进中外宗教文化的交流,弘扬民主文化14社区的内涵?所谓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其内涵包括了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1社区是一定的地理区域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共同生活2社区是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它的形成基于人们共同生活中的社会互动3社区是集体认证的一个标志,人们由于共同生活而产生了对社区所在区域或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认同,视自己为社区的一份子16社区发展的目标?社区发展的目标具有双重性。一是社区发展的任务目标。即通过开发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寻求各种援助,以满足社区成员的共同需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二是社区发展的过程目标,即促进社区居民的社会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互助合作精神,提高社区居民自力更生和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17社会控制的内容?1对社会行为的控制2对社会关系的控制3对社会价值的控制18恐怖主义组织的类型?1民族主义恐怖组织2极端宗教恐怖组织3极“左翼”恐怖组织4极“右翼”恐怖组织5黑社会恐怖组织19我国家庭暴力的新特点?1家庭施暴者涉及各个阶层2夫、妻互殴现象增多3家庭暴力的攻击性强,后果严重

史进程2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3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差异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4全球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过程20全球化的表现?1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2交通和通讯的全球化3信息全球化4政治的多极化5文化全球化21我国全球化面临的挑战?1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支配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和“边缘”地位2在政治方面,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动摇了西方霸权的地位,引起他们的恐慌3随着中国对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中国的文化建设受到了两方面的挑战4国家安全方面,目前还从在者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因素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我们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并不乐观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表现在那些方面?1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逐步健全与完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制度规范的不断健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规范化、法律化的制度支撑2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为广大人民群众从事具有开创意义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确立了自主性和能动性的空间3将市场机制引入社会制度体系,引发了社会制度结构的一场重大裂变,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行机制2简述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的区别?古代城市往往具有手工页和商业相结合、皇权和神权相结合的特征。古代城市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之上,受农业文明的约制,城市依附于农村,城市发展比较缓慢。现代城市和工业社会的兴起密切相关,城市孕育了工业革命,工业化也刺激了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3简述拟具论的基本观点?拟具论是用表演和比喻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的达到自己的目的4男女性别的突出区别?1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女性胜于男性2在视觉、平衡能力方面,女性不同男性3在逻辑思维、数学能力方面,男性高于女性4在触觉方面,女性一般比男性敏感5在竞争性、好胜心和合群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性6在记忆力和观察方面,男性较女性逊色

下载社会学概论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学概论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学概论

    1 社会: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 社会互动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包括所有社会行动。 3 科层制指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

    社会学概论

    对科层制的批判 现代科层制是一种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的社会管理的典型方式。他能保证大型组织的稳定性、连续性。普遍性以及公平性,能满足大规模的责任制和协作的需要,从而最......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平时 1、 何为社会角色?它有哪些类型? 答:人与人门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他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 6、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及管理方式。 8、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

    社会学概论(定稿)

    1、奥古斯特·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社会学”以及建立大体设想,标志着社会学的产生,是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法国证实主义社会学的创造人。 作品:《实证哲学教程》、《论......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学的定义:(P2)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社会学概论》

    期末作业考核 《社会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社会运行条件 答: 社会运行条件是指社会有机体运动、变化、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2. 社会角色 答: 社......

    社会学概论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孔德在下列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A) A.《实证哲学教程》B.《社会学研究》C.《社会学原理》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