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文化建设:树品牌形象,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
银行文化建设:树品牌形象,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 自总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以来,##市分行着力构建符合“建设新农村银行”品牌形象要求、具有鲜明的农发行特色和丰富管理内涵的企业文化,为全行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和创新服务,全行企业文化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绩优”的良好局面,不断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1年总行评定“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年省分行授予“先进职工之家”称号、##1年总行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年至##年连续五年被总行授予该行客户服务部“青年文明号”称号,该行营业室##年被省分行授予“女职工文明示范岗”称号,##年总行、省分行相继在该行召开“青年文明号”现场会对该行现场观摩,听取经验介绍。
一、把握核心理念,着力构建发展型企业文化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领导班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该行以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为目标,牢牢把握农发行核心理念,着力构建以谋发展促和谐的企业文化。一是强化组织机构,成立以各级行“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大力推进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并积极营造团结、互助、友爱的和谐人际环境。二是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培养员工树立“立足本地、创新实干、跨越发展、构建和谐”的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单位“一把手”更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靠前指挥,甘当客户营销员,在政策制度范围内带领员工创造性地开展业务营销工作,营造了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氛围。同时,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制定了《辖内支行经营绩效考评办法》、《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业务发展专项奖励办法》等考评考核办法,激励员工在岗位上发掘自身潜力,为发展出谋划策,构建了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了中心工作的开展,又使该行保持了建行以来“四无”的良好记录。在两年时间里,该行人均贷款、人均存款、人均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经营绩效考评在全省综合排名从##年的第16位跃升至##年的第2位。##1年被省分行授予“金融服务先进集体”,##年被总行授予“支持新农村建设贷款工作优秀团队”。##年##市政府授予该行“支持##经济发展综合奖”、授予该行行长姚伟军同志“##市劳动模范”称号。三是加强民主监督,落实职代会和行务公开制度,努力打造职工知情的“阳光工程”。除以职代会作为行务公开的基本载体外,会议纪要、工作简报、宣传栏以及内部网络等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行务公开网络,极大地增强了处理“热点”问题的透明度,充分发挥员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提高队伍素质,着力构建学习型企业文化
培养和造就一支业务精良、技能过硬的员工队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能之一。
该行建立由办公室、人力资源、工会共青团等部门共同参与、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为员工素质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让员工的学习有条不紊、健康有序地进行。一是制订《党委
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年度培训计划等制度,有效地指导市分行系统的教育培训学习工作,采取以会代训、部室集中学习、党支部学习、党委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工会十五大和共青团十六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办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信心,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员工学习的工作意见》,明确学习内容,建立定期学习、学习辅导员、考勤登记、定期汇报(每周小结、每月总结)、检查考核“五制度”,确保学习时间、内容、人员的三落实。三是每周出一期《经济金融信息周刊》供员工学习,注重培养职工学习金融经济知识和农发行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和办法,扩大知识的储存量,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四是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制定了《员工学习制度》、《员工学习奖励办法》,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知识更新和学历教育,鼓励员工参加各类社会考试,并对取得学历、从业资格证书的员工给予奖励,提高了员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该市分行机关现有员工38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100%,其中硕士学历1人,占2.6%;本科学历26人,占68.4%,大专学历11人,占29%。近两年,取得银行业从业资格证书11人,48人次通过了信贷及财务专业持证上岗考试。通过一系列加强员工学习培训和提高综合能力的培养教育,逐步形成了比学习、比进步的良好氛围,一批年轻业务骨干走上了副科级以上管理和业务岗位,培养出总行级“青年岗位能手”、“青年营销能手”、“优秀粮油客户经理”各1名,省级青年岗位能手1名。##1年被中国金
融工会授予“第四届全国金融系统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称号,##年先后被省行、总行评为“学习型银行标兵单位”。
三、优化服务措施,着力构建和谐型企业文化
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关心员工,真正为员工办实事、办成事、解难事,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标准。
该行以努力构建和谐型企业文化为目标,不断积极优化措施,为职工提供贴心的服务。一是加强凝聚力工程建设。分行机关坚持开展职工生日、员工生病住院、婚丧大事等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每年为全体员工体检,确保员工身体健康,防病于未然;每年开展“送温暖”活动,建立困难职工档案;深入开展“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和“女职工文明示范岗”等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和团队意识;制定《退休人员活动方案》、《中层干部联系退休人员实施方案》,设立特困救助资金等,真心实意帮助解决员工实际困难。二是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硬件设施的投入。改善员工办公环境,建起阅览室和乒乓球室,为分行机关添置健身设施和娱乐设施,为积极推动健身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不断完善客户服务设施,设立客户贵宾室,增设客用电脑、休息室、饮水机等“便客设施”,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了对客户的吸引力,促使了银企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三是营造良好和谐的内外氛围。该行秉持社会责任,每年组织员工义务献血活动,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抗灾救灾等献爱心活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德风尚,近三年捐款金额累计12万多元;组织开展普及金融知识、义务咨询、政策业务宣传等活动,配合党政与地方有关部门、企业开展共建活动,与企业举行联欢、友谊球赛等活动;##年5月在地方多家媒体对该行有关政策进行了4期广泛的宣传报道,收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四是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建设快乐的“精神家园”。近两年来,为丰富员工业余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开展了文明健康、活跃向上的员工文体活动,举行了交谊舞蹈培训、太极拳培训、礼仪培训、节日登山比赛、演讲比赛、体育竞技比赛等活动,举办全系统春节联欢晚会,积极派出员工代表参加全省系统文艺汇演、##金融系统文艺表演、青年风采大赛、红歌会等,陶冶了员工情操,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使员工在轻松中活跃思想,增进和谐,带动和影响了全行干部职工的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形成了分工协作、奋发向上的良好和谐氛围,大大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归属感、自豪感和对基层农发行大家庭的热爱。
第二篇:品牌形象:保证涂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品牌形象:保证涂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涂料企业销售渠道可以分为零售和工程,在精装修和个性化同步发展的今天,各涂料企业纷纷开始调整营销策略,工程型涂料企业希望在生产空闲时接零售单,零售型涂料企业希望在淡季接工程单,都在想方设法扩大市场份额。但是零售和工程毕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销售渠道,想要工程单和零售单同时做,需要涂料企业各方面实力支撑,对于现在的涂料行业来说能够支撑两种销售渠道的企业并不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其销售定位必定是偏重一方的,销售定位的不同决定了生产能力,资金实力以及管理模式的不尽相同。
涂料企业在选择销售定位的时候首先要精准的了解到企业自身的实力和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对于我国众多中小型涂料企业来说,由于实力有限,无法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所以还是应该把销售重心放在零售市场上,在做好零售市场、回笼一定资金,具备相当的规模之后在适时做工程单,才能稳步促进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中小型涂料企业在做终端零售时,应该控制经销商或者直营店的数量和质量。应该合理布局,规划管理,注重店面形象和终端销售人员素质的提升,注重服务品质,在专注做好旗舰店的同时有计划的增加经销商数量,达到高销量增加企业综合实力的目标,为企业下一步走向工程单发展做好准备。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品牌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他们在装修时对各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很多消费者在交房后对房屋相关配套电器、涂料等产品都抱着怀疑的态度,其中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会重新购置,这样无论是对装饰公司还是对涂料企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做工装类销售渠道应该着力塑造品牌形象,做大品牌影响力,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同时在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尽量满足不同户型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才能让消费者放心使用自己的产品。总的来说,对于任何涂料企业来说,无论是做工程还是零售,都要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不断提升企业涂料品牌形象,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是涂料企业转变销售定位的基础。
第三篇:企业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员工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员工文化建设
──关于宝钢股份企业文化建设的点评
徐正初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连续两期刊登了宝钢股份公司开展员工文化建设的做法,读来颇有感触。
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文化的新一轮热潮已经掀起,但相当多的单位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重理念”、“轻人文”的现象,只重视企业理念的创新,求新奇、求美感、求震撼,而忽视了理念背后的人文支撑,看不到一个理念离开了具体的队伍、具体的人员,离开了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进程,就不成其为理念,只是一个空洞的文字堆砌和语音组合之物。就我个人的考察而言,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这种倾向。分析其原因,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真谛”缺乏科学认识。
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建设“建”的是什么?在新一轮企业文化建设高潮掀起之时,搞清楚这些基本概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一般用四句话来概括对企业文化概念的把握: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是一种以团队人为本的管理理论,是一种以团队人价值共识为本的管理理论。就我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而言,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企业员工文化,因此搞文化建设,员工队伍(包括经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是重中之重。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将企业提炼概括的理念,运用包括管理和制度在内的各种途径方法,使之最终转化为员工在岗位上的自觉行动。理念推出重在员工的共识,员工共识的目的是形成共同行动,这就是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功能,也是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标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真谛”。
重视企业团队建设,形成企业团队合力,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也是中外企业文化建设共同遵循的基本要求。前两年,上海工业系统为了提升企业经营者的思路和眼界,邀请一部分国际著名企业家到上海作报告,一位国外大企业的董事长在回答“您每天做的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的提问时,直截了当地回答:是协调,上下左右人际关系的协调,就是你们讲的企业文化。这个回答出乎在场人的预料,董事长不是领导决策的吗?怎么会把协调作为第一位的工作?然而,当我们从本原的角度思考企业管理的时候,就会明了其内在的道理。管理企业简单地概述就是对企业的各类要素──人财物等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其中人在各生产要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什么时候企业把员工的价值追求真正统一起来了,把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真正调动起来了,把人力资源开发真正落到实处,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就有了基本保证和内在动力。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之所以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和积极推广,其原因就在于抓住了企业管理中人这个重要因素,抓住了企业管理的第一环节,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宝钢股份把企业文化建设定位于员工文化建设,以人力资源──企业的第一资源开发作为抓手,创新建设思路,设计建设载体,推进建设进程,体现了宝钢股份文化建设的特色,也反映出宝钢人敢于迎着困难上的精神风貌。把文化建设定位于员工文化,这不是捷径,而是一条漫漫长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有许多,可以从形成理念系统着手,也可以从建立形象标识入手,或从改善硬件条件做起,一系列的载体途径中,唯有以抓队伍为切入点的难度系数最高。一方面,员工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群体性建设,工作对象面广量大,工作内容丰富多样,工作难度很高;另一方面,员工队伍建设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企业发展、改革深化而不断推出新的内容和要求,具有与时俱进性。因此,抓员工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投资”,来不得半点的浮躁冒进和急功近利。然而,这项投资又是回报最为
丰厚的投资。只要坚持数年,始终不渝地抓好素质工程建设,统一员工的价值理念,规范队伍的基本行为,提升各个岗位的操作技能,有效调动各级各层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企业在文化层面的积累和沉淀,就一定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要发扬知难而上、敢为人先、永攀高峰的精神;反之,只会降低文化建设的层次。
宝钢股份的员工文化建设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思路,也为我们提供了开展员工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比如,以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一流目标吸引员工,用参与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鼓励员工,建立“赛马”型用人机制激励员工,搭建良好的学习培训平台服务员工,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环境氛围熏陶员工,等等。但最引起我关注的是宝钢股份员工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理念:员工文化建设不是扼杀员工个体的理想和追求,而是要把这种个体的价值追求融合到集体的事业之中。这是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中需要认真对待和处理的一对基本范畴,也是新世纪新一轮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理念共识,不能解释和理解为听话与顺从;深化员工文化建设也不是为了造就一支失缺个性和缺乏理想信念的队伍。在一个企业中,员工队伍越具有个性,其个性的释放越有空间,预示着这支队伍越具有战斗力。很难想象一支墨守成规、暮气沉沉、缺乏情趣和想象力的队伍能创造奇迹。为此,企业在加强严格管理的同时,一定要推行民主管理,体现人文关怀,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到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之中,让他们在享受成功和喜悦中,增强信心和决心,团结一致,协调步骤,群力而为,共同把企业的事情做好,在实现集体的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展示个体的精神风貌和人生风采。
徐正初(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市思研会秘书长、市企业文化促进会秘书长)
摘自《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2003年第12期
第四篇:整合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整合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凝结、积淀起来的文化氛围、精神力量、经营境界和员工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赋予企业生机与活力,会为企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为企业发展指引方向。
一、进一步认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企业不仅担负着发展经济,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任务,还承担着推动文化进步,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使命。不可否认,企业的中心任务是生产经营,其出发点与立足点就是实现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取最大的净利润。企业文化建设只有扎根于生产经营活动,才有生机和活力,才有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显示出促进企业发展的独特效能。企业在以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在创造着、传达着 1 新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形式。以价值观的培育为核心,以文化引导为主要管理方式,顺应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变革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客观要求,把文化发展战略落实到企业这一微观经济组织之中,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
如公司2009年年中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全员参与、重在建设’的要求,全面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四统一”的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分散、品质不高、文化多级等现象。当前,公司在贯彻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和部署的基础上,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加快电网发展,强化经营管理,确保安全稳定,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实施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在此关键时期,加快推进“两个转变”,深化“四化”工作,加强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统一的优秀企业文 2 化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因此,开展企业文化“四统一”建设,势在必行。
目前,公司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推进公司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的进程中,多途径开展增供扩销、基建生产、信息化建设等。以企业文化“四统一”建设为契机,公司认真分析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准确把握形势和机遇,加深对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调适功能作用,促进队伍观念的转变,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加快制度建设,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鼓舞士气,积极开展优秀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在建立完善电网建设、公司管理、安全生产、营销服务、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制度体系和保障制度执行的良性机制,不断增强“软实力”建设。
二、在推动实现“两个转变”的过程中整合企业文化
开展企业文化“四统一”建设,是适应“四化”要求和实现“两个转变”的需要。公司实施电网发展方式与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把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开展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把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作为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以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为要求,在转变电网发展方式上,公司大力推动“一特四大”战略实施,着力构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在转变公司发展方式上,公司继续大力推进以集团化运作为核心、以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为关键的“四化”工作,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公司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
开展企业文化“四统一”建设,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公司作为国家能源支柱企业,担负着国家能源命脉与经济命脉,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引领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将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因此,开展企业文化“四统一”建设,以优秀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创新,以优秀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把企业文化的创新活力贯穿于企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各个环节,是实现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改革过程中,通过企业制度建设、组织重构、流程再造,为企业技术等各方面的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障。以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经营机 5 制的转换,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融于企业的各项管理之中,调动职工参与企业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秀的管理文化促进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为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开展企业文化“四统一”建设,是符合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基本规律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的整体经营战略,其各个要素的确认、分析、调整、规划、选择,涉及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和各个侧面,公司企业文化“四统一”建设,实质上就是借文化的力量强化生产经营中生产力诸因素的协调、组织和管理工作,目的是运用企业的文化观念凝聚全体员工的思想,塑造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激发全体员工的劳动和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和人际氛围,以此促进企业获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实 6 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也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
开展企业文化“四统一”建设,不断提升发展品牌。公司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市场开拓、创新发展中逐渐凝结、形成和积淀起来的,因此在被认同、信奉和时间的过程中,要树立统一品牌战略意识,提升品牌价值,为增强企业生命力提供文化支撑。公司提出企业文化“四统一”,正是将品牌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尝试,有利于增强企业文化的穿透力、影响力、传播力,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软实力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根据公司发展要求,公司提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就是对统一品牌战略的进一步诠释,即对内提高安全素质、质量素质、效益素质、科技素质、队伍素质。对外塑造认真负责的国企形象、真诚规范的服务形象、严格高效的管理形象、公平诚信的市场形象、团结进取的团队形象。
三、实施“四统一”,彰显企业核心价值
公司开展“四统一”主题实践活动,就是以企业文化的润、容、凝、聚的作用,让企业软实力通过统一的活动使员工认知、践行、认同,使社会接受、传播,使“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公司的使命就是“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促使发展更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作为责任央企,不仅要承担能源供应的责任,更要承担社会进步、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责任,因此,企业的持续发展不是靠效益指标,而是追求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为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提供服务支撑。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就需要提供更高效的服务实践企业宗旨,倡导“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知名度、美誉度。
在公司基本价值体系中,确定了公司的奋斗方向是“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在此前提下,公司积极通过实施电网、科技、人才与国家化战略,逐步向这一目标迈进。在电网发展上,公司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的,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可再生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实施更大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在科技发展上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强化公司科技支撑的关键和推动电网技术升级的中心环节,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实施大科技、创造大成果、培育大产业、实现大推广。同时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抓住培养、吸引、使用等关键环节,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增加教育培训投入,大力开展全员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高水平的经营管理者队伍、管理人才队伍、技术人才队伍和技 9 能人才队伍。大力培养科研学术带头人、积极引进专家型、复合型高水平人才。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国际化活动,全面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具有国际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在引进国外能源资源、参与国际电力和能源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公司通过实施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实现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的,实现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并提出以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主要内容的“三抓一创”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公司发展为目标,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依法经营企业,严格管理企业,勤俭办企业,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公司效率和效益的全面提高。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 10 重点,以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以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为导向,以同业对标为手段,以内质外形建设为载体,促进公司创新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
第五篇:企业文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当谈到某个人个性的时候,我们说他热情、富有创新精神、活泼或是保守;说起某企业的个性,我们讲这便是这家企业的文化。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它对员工的工作、生活及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
它是企业领导倡导、培植并身体力行的结果,通过各种方式灌输于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日积月累地逐步形成。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即使领导人更换,也会代代相传。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二战时期德国投降后,设于柏林的英特来公司的厂房被炸得只剩下残垣断壁,一片荒凉。战后余生的公司总经理走到一片瓦砾前,精神绝望,眼噙泪水,工厂毁了,人没有了,一切都完了。可是奇迹出现了,连续几天,公司职员陆续来到工厂废址前,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几乎全部来了。他们围着总经理说:“我们人回来了,一切东西也会回来的,我们开始干吧!”不到五年,英特来公司便恢复到战前水平,十年后便成了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这便是企业文化的力量。在一定意义上说,文化是最重要的,高于一切的,人有所思才有所动,企业同样是先有文化理念才有行为。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就有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如“鞍钢宪法”、大庆“铁人精神”等,当时虽未冠之以企业文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后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激励作用的客观认识和对物质激励手段的运用,人们迅速从精神控制的桎梏中觉醒过来,这些“企业文化”也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逐渐衰落。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又被引入我国的企业中。一时间,许多企业都风起云涌地搞起了企业文化,在全国掀起了企业文化的热潮。有些企业模仿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如热衷于搞文艺活动、喊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标志,有些企业还直接请广告公司做CI形象设计,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固然这些都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般做法,但是由于多数企业忽略了在这些形式下面的内涵和基础,因此就给人一种误导,似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开展的文化活动或企业形象设计。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许多在当时企业文化热中涌现出来的明星企业纷纷如辰星坠落,中国的企业文化热才逐渐降温。
企业文化并不是喊口号、贴标语,也不是做形象、定标志,企业文
化是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是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企业哲学、行为规范、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以及规章制度等的总和,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其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强调对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的塑造,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和谐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以发挥群体的优势,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企业建设由技术中心、制度中心、产品中心等向文化中心的战略转移,是当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灵魂。
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共性,即出发点是为企业提供实现其目标的土壤,侧重在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经济组织,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员工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又有个性,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中,企业文化的特征又不相同。如有的企业重市场开拓,有的重产品创新,有的重售后服务,有的重经营绩效,有的重竞争意识,有的重团结合作。国有企业要博采众长,因企制宜,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成功的企业各不相同,而失败的企业总是相似。优秀的企业文化不可“克隆”。
企业文化建设要特别注重个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赋予个性的文化才有生命力。企业文化个性在企业文化整体中虽然只占少数,但鲜亮、耀眼,是企业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企业的活力源泉所在。
每一个企业都有各自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比如长虹集团的“产业报国,振兴民族工业”,海尔集团的“先造人才,再造名牌”,联想集团的“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平安保险公司的“举手投足,莫不遵于君子之道”,等等。
贵州邮政根据行业的性质,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重点,提炼出自己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确立了包含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这七个要素在内的贵州邮政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其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成就客户”,其服务理念是“将心比心,用户称心”,充分反映了企业发展共有的规律,又反映了邮政企业发展的不同特点。相应地,贵州邮政服务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企业得以迅速发展。
企业文化建塑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文化力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头脑和灵魂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发展的目标性、方向性和战略性,也失去了立足于现代市场竞争的前瞻性、能动性和适应性。分析国内外先进企业成功的因素,突出企业的文化管理,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调动人的积极性,具有完整的文化体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重要的保证条件。基于此认识,贵州邮政将打造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规划实施。也正是省邮政确
立的以“以人为本,成就客户”这一核心价值观为主的贵州邮政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体系,为全省邮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文化支撑,全省邮政摆脱了邮电分营之初的尴尬境地,呈现出企业快速发展、员工士气高昂的可喜局面。独立运营7年多来,邮政业务收入翻了一番多,年均增幅达11%以上,超过了同期全国邮政平均增幅和贵州GDP(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共减亏4亿多元。特别是2005年,全省邮政储蓄新增余额超过邮电分营前12年余额的总和,全省邮政业务收入增幅在全国名列第七,2006年上半年又升至第五,在西部地区名列第一。时代在发展,企业文化的价值追求也在不断完善更新。企业追求的高境界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热心公益、共享双赢、科学发展的文化,这种文化超越企业狭隘的利益观,追求企业可持续发展,肩负社会责任,谋求与社会和谐共进。这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也是企业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