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业务的审计思考

时间:2019-05-14 12:2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业务的审计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业务的审计思考》。

第一篇: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业务的审计思考

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业务的审计思考

摘 要:随着保险行业快速发展,保险资金的体量越来越大,保险资金的运用对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持也越来越重要,随之而来的资金运用风险也越来越大,监管部门秉着“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原则,相继出台了保险资金运用方面的法规规范。本文根据监管方面的法规规范,对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的形式、特点和主要风险进行了归纳,并对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的审计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保险资金运用;审计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保费收入不断增加,为保险资金的运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保险资金在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也不断提升。目前,保险已经与银行、证券一起成为了中国金融市场的三大支柱,这也为保险资金运用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控制能力和审计水平的提升,本文就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的审计进行初步的探讨。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业务的形式和特点

保险公司的资金包括资本金、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各项准备金及其他资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业务是在遵循稳健、安全的原则下,用于各种形式的投资,以实现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的一种业务。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主要有下列形式:银行存款;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按大类来分有:

1、固定收益类投资。主要包括银行定期存款、协议存款、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可转换债券、债券型基金等固定收益类资产。

2、权益类投资。主要包括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股票投资又分为股票一级市场投资和是股票二级市场投资。基金投资又分债券基金、股票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指数基金、衍生证券投资基金、交易所交易的开放式基金。

3、境外投资。目前,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仅限于香港市场,允许投资的品种有两种:公开发行并在主板上市的股票、主板上市公司以及大型国有企业在港公开发行的债券。

4、债券回购。债券回购是指债券交易的双方在进行债券交易的同时,以契约方式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以约定的价格,由债券的“卖方”(正回购方)向“买方”(逆回购方)再次购回该笔债券的交易行为。

5、不动产投资。保险资金投资的不动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其它附着于土地上的定着物。根据目前的制度规定,保险资金可以投资基础设施类不动产、非基础设施类不动产及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

6、股权投资。投资境内依法设立和注册登记,且未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企业股权或者间接投资企业股权。

7、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指由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等专业管理机构为发行人和投资管理人,向保险机构等合格投资人发售产品份额,募集资金,并选聘商业银行或其他资产托管机构为托管人,为产品份额持有人利益开展投资管理活动的金融工具。

8、金融衍生品投资。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取决于基础金融产品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业务主要风险

保险资金运用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一般经济环境或市场带来的整体风险,不可能通过资产组合分散,如市场风险、政治风险等;非系统性风险主要源于单一保险公司的经营过程,与投资品种类别、资产选择方式、投资运作流程等密切相关,如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

1、市场风险。由于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及金融市场波动而产生市场风险。保险公司应当建立有效的市场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实行市场风险限额管理。

2、信用风险。是指因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约承诺而给保险公司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有时也称为交易对手风险。保险公司应当建立交易对手风险管理体系,防止出现信用风险。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资产不能及时变现以致保险公司发生损失的可能性。管理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方式是将所需资金与资产流动性相匹配。

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过程中由于规章制度存在漏洞、工作流程中有脱节、业务部门操作不当、信息系统或内控机制失灵而造成意外损失的风险。防范操作风险的主要措施在于完善制度建设并强化执行力。

5、违法违规风险。违反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的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违规使用保险资金,如: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从事创业风险投资等。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业务审计思路

保险资金运用审计,是保险机构内部审计人员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审计流程与方法,对保险资金运用相关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实际运作的合规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效率效果等方面,开展检查、评价等工作,以此促进保险资金运用合规、合理、有效。

3.1 审计目标

保险资金运用审计目标:一是掌握公司资金运用的整体经营情况,如近年的资产规模、投资效益等;二是对公司治理、整体业务流程、风险管控等三方面内容做出整体评价;三是对具体投资品种审计,主要目标是查清品种投资项目中是否存在合规性、风险性等问题。

3.2 审计程序

1、了解、测试、评价内部控制制度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由董事会负最终责任、管理层直接领导、内控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内部审计部门检查监督、业务单位负首要责任的分工明确、路线清晰、相互协作、高效执行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保险公司应当建立运营规范、管理高效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体系,制定完善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制度。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在公司的章程和相关制度中明确规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保险资金运用职责,实现保险资金运用决策权、运营权、监督权相互分离、相互制衡。

审计人员通过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内控制度进行调查,采取询问、观察、调查及审查书面文档等方法对内控制度进行了解和测试,并对内部控制的风险做出评价。

2、对保险资金运用情况进行总体分析性复核

根据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价的情况,在总体把握资金运用业务经营状况的基础上,获取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分析资金运用业务的投向、结构、比例、规模、成本和收益情况,对不同投资项目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确定资金运用业务的实质性测试重点。

3、各投资品种的实质性审计

具体投资品种项目审计既包括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等传统领域,又包括股权、不动产、金融衍生品等新领域,主要目标是查清品种投资项目中是否存在合规性、风险性问题。

(1)固定收益类投资(包含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等)。取得固定收益类投资业务的明细账、存单、协议合同、对账单、盘点表等,进行账账、账表、账实核对,检查资产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必要时可以进行函证。检查投资种类、投资比例是否符合监管规定,核实是否达到保监会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评定的、且符合规定要求的信用级别等问题。

(2)权益类投资(包含股票、基金)。取得权益类投资业务的明细账、协议合同、对账单、盘点表等,进行账账、账表、账实核对,检查资产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必要时可以进行函证。核实股票、基金投资方式、投资品种、投资类型、投资比例是否符合中国保监会的相关规定;核实是否存在违规入市等问题。

(3)股权投资。取得保险公司股权投资的合同或协议,查看其股权投资是否符合中国保监会的规定。关注保险公司不得投资不具有稳定现金流回报预期或者资产增值价值、高污染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企业股权和不动产,不得从事创业风险投资等。

(4)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不就动产投资)。取得保险公司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时间、投资计划、受托人、受益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参与投资计划的其他当事人、种类、数量、历史交易明细等信息,查看其投资是否符合中国保监会的规定。

(5)保险公司境外投资。取得保险公司境外投资的时间、被投资单位和项目、种类、数量、利率、历史交易明细等信息,查看其资格条件和账户管理是否符合中国保监会的规定。

(6)债券回购业务投资。取得保险公司债券回购业务投资的时间、名称、种类、数量、利率、历史交易明细等信息。查看其资格条件和账户管理是否符合中国保监会的规定。

(7)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取得保险公司购买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时间、名称、种类、数量、利率、历史交易明细等信息。查看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人、投资管理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中介服务机构是否具备资质条件,查看产品立项申请、审批程序、审核备案、发行是否符合要求,信息披露是否规范。

(8)金融衍生品投资。取得保险公司购买金融衍生品的时间、名称、种类、数量、利率、历史交易明细等信息。查看利率互换业务是否符合监管的要求,是否经过相关的风险评估,是否有投资研究,价格是否合理,是否经过授权审批。审计结果的处理

通过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公司治理结构、经营情况、业务流程、风险管控等内容做出评价,对具体投资品种的合规风险检查,公司管理决策层从审计的角度更深地了解公司资金运用的经营情况,促进公司经营层就审计报告中披露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完善风险内控制度,对涉及严重违法违纪问题,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中国保险监管管理委员会:《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0年第9号)

[2]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试行)》(保监发[2004]43号)

第二篇:对基层央行业务系统审计信息化的思考

对基层央行业务系统审计信息化的思考

随着央行业务信息化的发展,数据信息系统成为内审部门新的必须开展的审计内容,我国中央银行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系统进行审计起步较晚,与业务系统电子化发展相比,审计信息技术的发展很不匹配,存在明显滞后,从实际运用来看,内审部门的信息技术手段仍很落后,特别是基层央行,对业务的审计仍以手工为主,检查的重点还停留在制度执行层面,风险洞察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

一、央行业务系统审计面临的现状与困境

1、业务系统可审性差。随着央行内审功能定位的清晰,内审工作的审计领域逐步拓宽,审计内容也日渐丰富,但对业务系统领域的审计还没有完全展开。目前,所有业务系统几乎都没有预置审计接口与审计用户,连简单的数据查询都需要通过被审计对象才能进行,同时由于信息量大,再加上内审部门缺乏相应的技术审计手段与审计力量,用有限人工的方法查找海量电子化信息,效率太低,要想筛选出有价值的线索无异于“大海捞针”;因没有设置监控点,最大限度保留、记录审计线索,各项违规操作、异常操作无从查找。

2、计算机辅助审计运用不广。由于应用系统开发各自为阵,各个系统由不同的开发单位开发,所采用的开发、应用平台不同、开发语言不同,数据库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数据化接口,加上内审部门没有专用的通用审计软件,使业务系统数据采集、转换、分析困难,另外,数据采集还涉及到数据导出后的保密问题,也成了数据采集困难的因素之一。加之内审部门计算机配备不足,能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及业务知识的人员偏少,计算机辅助审计仅停留在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处理层面,更深层次的数据筛选、数据分析、函数计算、数据统计和图形分析应用不多。

3、审计服务平台搭建不力。目前,央行内审业务尚未搭建起支持信息化审计的高效的服务平台,严重滞后于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发展,成为难以突破的“瓶颈”。主要表现为:一是审计依据的更新不及时,给依据的查找、问题的定性带来极大的不便,许多审计人员反映,在依据查找、问题定性方面投入的工作量占整个工作量的近三分之一。二是审计成果难以利用,没有审计结果电子档案,审计部门难以及时了解、全面掌握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其动态。三是审计分析难以深入,不便掌握内控运行趋势和找出内控薄弱环节轨迹。四是经验交流不实时,在审计实施中容易走弯路、重复审计,增加审计成本。

4、软件开发应用介入缺位。在目前的审计实践中,对业务系统的审计却往往绕过计算机审计,未能实现穿过计算机审计,仅对业务系统的运行环境、操作员控制、制度建设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审计,对业务系统自身的可靠性、可行性审计这一关键环节却无能为力;二是业务系统培训、运用,审计人员缺少参与。各个业务系统在培训推广时,内审人员很少有机会参加,相应的制度及培训资料也难以获取。

四、央行业务系统信息化审计方法与途径探讨

1、深化辅助审计软件的有效应用。在内部审计实施过程中,计算机不能仅作为文字处理工具,而要进一步深化辅助审计软件的有效应用。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库分析管

理和图形分析四个方面,可建立符合基层央行业务特点的审计数学模型,探索开发中央银行通用审计软件。借助通用审计软件中相应的数据接口模块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采集数据,用转换工具,把取得的数据进行转换,从而有效地转换到审计软件中,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以便进一步审计分析。

2、建立业务系统的嵌入式审计窗口。一是对现有的业务系统进行补丁,建立起由内部审计人员登录并提供由系统本身自动产生有操作风险或较严重误操作的记录的嵌入式审计窗口,从而增加对审计对象的介入深度和改进审计方式;二是对今后开发的业务系统,审计部门要提前介入,提供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系统控制、程序控制和风险点控制等方面的需求报告,供开发人员研究设计,未经审计部门介入的业务系统软件,不能擅自推广应用。

4、加快建设信息化审计网络服务平台。信息化审计网络服务平台是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网络系统。网络服务平台可以包括:审计人才资源、审计对象与方法、审计依据法规、风险点及控制、审计成果转化与应用等,形成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立体式的网络服务平台。

5、规避信息化审计风险。规避信息化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面临的新课题。信息化系统所固有的特性,使审计风险再所难免。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只有靠审计人员敏锐的嗅觉、实战经验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水平。在审计实战中,一要运用电子数据易快速分类、排序、统计的特性,对电子数据进行关联、抽样分析等,以发现审计线索;二要检查业务系统的操作员分工、权限设置是否合理、严密,职责是否明确,分析密码管理机制是否安全、有效,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设计是否符合央行内控要求;三要检查业务系统本身是否具有合理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容错性和系统灾难恢复机制等;四要检查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数据资料的真实性、时效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必要时应进行复核;五要采用灵活的审计方式,如可采用就地审计或突击审计的方式,事先不通知被审单位计算机管理员,先取得备份数据,以防操作员将数据篡改、删除等。

6、加快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基层央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人才培养是最大瓶颈。当务之急是要用计算机知识武装审计人员的头脑。首先,要拓宽育人、用人视野,要有目的的选择品学兼优的业务骨干充实到内审岗位。其次,要抓好计算机审计深层次应用培训,如审计业务与通用审计软件相关的针对性培训、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培训、常用的Excel、Access数据库中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加工统计及图形分析培训等。来源:考试大-内审师考试

第三篇:对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对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对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拥有被审查企业的股权或担任其高级职务,不能是企业的主要贷款人、资产受托人或与管理者当局有亲属关系,等等。否则,就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公正地执行业务。

1.2.2 实质上的独立性

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专业判断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的态度。实质上的独立性又称为精神独立性,即认为独立性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自信心以及在判断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的压力和影响。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能袒护任何一方当事人,尤其不应使自己的结论依附或屈从于持反对意见的利益集团或人士。

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无形的,是通过有形的形式上的独立性予以推测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实质上的独立性的载体和重要前提。二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两者的合一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审计的独立性。《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对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对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独立性极为不利。

2.1.4 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混乱

一些事务所在经营过程中搞内部承包、收入分成,把客户、审计收入包给个人,出让事务所公章,事务所的个人收入与被审计单位紧密相连,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及执业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严重丧失。

2.1.5 注册会计师的整体素质不高

经调查,截止2003年6月30日,全国共有注册会计师5.8万人,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的不足10%,50岁以上的占48%,其中60岁以上的近30%;从学历结构来看,大学以上学历的不到30%[6];从技术手段看,当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审计手段日新月异,计算机审计、网络技术越来越普及。而目前多数事务所一方面缺乏技术装备,计算机配备不足,仍习惯于手工操作;另一方面缺乏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审计专业的综合性人才。

2.2 加强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

经过长期的发展,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成为维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中的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起着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在经济中这种重要角色的作用是与其客观、公正、独立的社会形象不可分的,其中,独立性是客观、公正的基础。注册会计师只有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才可能确保高质量的审计执业,并有效承担其对社会公众应负的责任。

然而,从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现状来看,独立性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丧失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就不能做到客观与公正。注册会计师的价值在于消除公司管理当局和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关于财务报告质量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如果注册会计师做不到客观与公正,没有向外部报表使用者发送源于财务报告质量的信号或发送的信号不正确就会出现逆向选择问题,即一方面上市公司敢于造假,另一方面使用者对报告的质量缺乏信任,其结果是财务报告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中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而解决此类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对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对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换句话说,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时形成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前提下产生的,审计关系源于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例如:在上市公司内,财务报表审计中存在着双重委托关系,一方面包括投资者在内的社会公众是委托人,公司管理层是代理人;另一方面,股东作为委托人,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是代理人。但在我国目前的审计关系中,各种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委托代理关系都被扭曲为企业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二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独立审计准则

对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一方面,高额的非审计服务收入可能导致事务所对客户形成财务依赖,进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在与客户发生意见分歧时放弃原则;另一方面,非审计业务管理顾问性质可能将注册会计师置于企业的管理地位,而注册会计师的非审计服务的质量一般要用客户的经营成果来衡量,此时,注册会计师可能难以客观地评价和判断企业的业务活动和交易性质。因此,非审计服务无形中削弱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职业中的独立性。

3.4 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利益的诱惑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中介机构,是一个赢利组织,在国家有关法规和会计职业团体规范约束下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对此,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会计师事务所把“金钱”视为

对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视的一部分,且其比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会计师事务所自然会希望通过扩大非审计业务来增加收入。会计师事务所对非审计业务的期望,以及非审计业务本身的特点均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丧失独立性。为了获取非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往往在审计过程中拿原则与企业管理者做交易,使得审计的独立性丧失殆尽。

3.5 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素质不高

执业素质包括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10]。目前,我国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方面最大的缺陷是知识结构不平衡,在会计、审计方面的认识水平高而在其他方面的认识水平较低。然而,从事审计工作要与各行各业打交道,审计人员必须面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才能适应审计的要求。当注册会计师对一个从未接触过的领域进行审计,由于他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若事先未做准备,他就得依赖客户对其进行指导。这种依赖性势必会削弱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在职业道德方面,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时间不长,缺乏法律诉讼的压力,许多审计人员在追求卓越、正直、对公众负责方面做得不够,满足于现状,屈从客户和上级、贪图客户支持而发表虚假报告,另外,注册会计师为谋求个人私利而丧失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或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着潜在的雇佣关系。

3.6 地方政府的干预

我国作为一个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政府配置经济资源和对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权利依然很大。地方政府对独立审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绝大多数事务所是由政府部门出资设立的,政府部门是事务所的“挂靠”单位,在人、财、物及审计业务等方面与事务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几年前我国各区、各部门、各单位所属的会计师事务所陆续完成了“脱钩改制”工作,但注册会计师在长期行政干预下形成的深刻的独立性缺乏意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难以得到消除;另一方面,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吸引资金、稳定就业、培植税源的重要手段。这样,为了争取尽可能多的上市公司指标或者避免已上市的公司被摘牌,地方政府常常伸出“看得见的手”予以行政支持,甚至对所属单位虚报及虚夸问题采取默许、纵容的态度,或者要求事务所给予配合。因此,注册会计师迫于生存和发展,往往会屈从地方政府的意图,使得审计工作丧失独立性。

对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对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使得具有较强执业能力和较高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受到欢迎。

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将恢复注册会计师真实的独立地位,并借助市场机制的力量赋予公司管理层自觉改善财务报表质量的内在动机,不失为一种针对审计失败和财务舞弊的综合解决方案。因此我认为,这种方法从源头上增强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消除可能导致审计意见失实的制度基础,从而有效遏制公司的造假行为,但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如果缺乏强制性,可能受到上市公司的抵制,所以,要实现这种制度并使其达到加强审计人员独立性的目的,就需要得到国家或专有机构的支持,强制性的实施,以保证其效果。

4.2 将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分开

就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水平而言,我国提供非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多,但尚存在非审计服务损害审计独立性的条件。为避免由于实施非审计服务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应由不同的注册会计师承担。有三种做法可行:

对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册会计师资格,严格注册会计师的年鉴制度,对年鉴不合格者要取消其注册会计师资格。

4.3.2 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与独立性的保持是紧密相关的,所以独立性的缺失都与缺少职业道德有关。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的内在动力,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才能抵制利益的诱惑,自觉抵制利益关系人的压力,保持独立,做到公正、客观对待个利益关系人。受人尊重和受人信赖是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每一位走入审计职业界的人,均应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维护和提高职业声誉。道德行为就其实质而言,它不只是遵守外在的禁令,而应是一种自觉对正直行为的承诺。因此,应建立行之有效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并逐步建立起他律和自律相结合的职业道德规范模式。

4.4 定期轮换主审会计师

在保持审计队伍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以定期轮换主审会计师来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最终实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具体而言,就是签字注册会计师和审计项目负责人为同一被审计客户连续提供审计服务的期限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5年[11]。

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不仅仅是技术失败,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相关主审会计师丧失了审计的独立性。如果主审会计师长期为一家被审计客户提供审计服务,不仅影响其独立性,还有可能由于固有的思维定式,不利于发现一些问题。如果能够定期更换主审会计师,不仅有利于维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后任会计师还可以发现其前任会计师未审计出的问题,从而提高审计质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4.5 发展合伙制事务

由于合伙制的事务所对外承担无限责任,将合伙人个人利益与事务所的业绩和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必然会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增强会计师事务所抵制来自客户不正当要求的压力和动力。针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仍以有限责任制为主的现状,为维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应积极鼓励发展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当然,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在事务所内部都要建立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同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鼓励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强强联合,强弱合并,通过合并重组,不仅客观上增强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而且也增强了抵御来自客户压力的能力、防范风险的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并且也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地域垄断的局面。

对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4.6 加强注协的行业自律监管

职业协会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要从审计收费角度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缩小国内事务所与外资事务所的差距。应当通过适当的法规和监管,积极推进按时间预算收取审计费的进程,防止恶性压价竞争。中注协可以明确规定以压价收费争取客户给予经济处罚。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应联合建立从业人员薪金收入直接与其有效工作量挂钩,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严格要求注册会计师及其他从业人员遵守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做到执业时独立、客观、公正,工作底稿如实反应执业过程与问题;鼓励、支持从业人员拒绝委托人示意其做不实或不当证明的行为,及时中止风险业务。其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行业监管体系,必须赋予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机构惩戒权。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不仅是行业自律组织,而且是受政府委托,代表政府部门监管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机构。因此,应该赋予协会惩戒权,以确保协会管理的权威性。另外,在注协中设立专门的惩戒委员会,调查处理各类违法、违纪案例,对违法、违纪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予以处罚并适当的加大力度,因为,对于合约责任人来说,他在做出决策之前必须考虑并且权衡违约收益和违约成本,违约成本的大小与违约所受处罚力度相关,而违约所受处罚概率又与相对应的监督力度相关,监督力度越大,违约所受处罚概率则越高。注册会计师违反合约的成本大于由此而带来的收益,由此,从利益的最大化出发,注册会计师在违约之前就会慎之又慎,从而起到行业监管的作用。

4.7 加强政府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

为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投资者的信心,政府监管机构必须对不能保持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和负有相应责任的管理当局进行惩处。尤其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司内部对高独立性审计信息的需求动力不足,政府有关部门的外部监管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高提供了外在压力。在“安然”事件后,美国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采用了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模式[12]。对于我国会计师审计的监管,也应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分析,指定监管细则以及有关惩戒办法,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体系。如针对目前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的政府部门有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证券主管部门,为使政府监管部门充分履行其职责,应改变监管职能交叉状况,提高监管效率,建立政府监管行为的社会评价机构等。

对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对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阿尔文·A.艾伦斯,兰得尔·J.埃尔德,马克·S.比兹利.审计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5.[2] 莫玲.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丧失原因之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4,25(7):85-88.[3] 苏建蓉.独立审计现行审计委托模式弊端分析[J].经济师,2005(12):211-213.[4] 贺丽苹.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研究[J].财务与审计,2004(4):59-60.[5] 何劲军.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分析[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18(4): 80-82.[6] 张前.我国独立审计市场失灵的原因探析[J].审计月刊,2005(9):12-13.[7] 张心灵.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4,6(4):35-38.[8] 于海云.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的关系[J].财会月刊.2005(8):49-50.[9] 隋秀娟.提高审计质量的途径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4):79-80.[10] 刘静,刘金星.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对策探讨[J].税务与经济,2005(6):31-32.[11] J.Gregory Jenkins.A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Jouranl of Accountancy , 1999(5):31-33.[12] Allen Craswell.Auditor independence and fee dependence,2002(12):253-275.

第四篇:保险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XXXX保险销售有限公司

业务管理制度

一 总 则

为规范公司保险销售业务开展,严格按照保监会批准的经营范围积极从事保险业务活动,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为公司保险销售业务管理的基本准则。总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和营业部在从事保险销售业务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合规、高效、创新、务实的核心经营理念,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二 业务管理

各分公司和营业部销售团队和销售人员应按照总公司制定的销售政策和销售指引进行业务活动,严格执行保险监管部门有关管理规定,合规经营。

保险销售业务必须在保险公司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同时严格遵守下列原则:

1、可保利益原则。即投保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可保利益,无可保利益的保险业务不得销售。

2、风险评估原则。业务人员必须对投保标的认真进行风险评估,对于风险系数超过规定,处于危险状态的财产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及时上报并获得保险公司的验险评估批复。

3、如实告知原则。展业人员必须就保险条款所列明事项如实告知客户,客户也须尽如实告知义务,不得夸大保险责任,不得带病投保。投保人、被保险人及保险当事人必须亲笔签名(盖章)。

4、严格按照保险公司的承保要求和投保规则进行业务销售。

业务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达到从事保险销售业务服务所要求的素质。对于新业务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严格的业务培训,经考核合格领取《代理人员资格证》、《展业证》后,方可单独上岗开展业务。

展业宣传

1、业务人员必须持有展业证、代理人资格证等证件进行宣传;

2、业务人员必须带有条款等有关业务资料,有理有据,实事求是的进行公关展业宣传,不得搞虚假、欺骗;

3、业务宣传必须围绕条款进行解释,不得偏离、曲解;

4、不得运用不正当方式、手段进行展业。

检验标的

业务对象有投保意向后,要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标的查验;

1、标的坐落的具体位置及相关情况;

2、安全措施、安全保护和安全行驶等情况; 第八条 第九条 第十条

3、经营管理及近期损失情况;

4、进行风险评估;

5、遵照保险公司的核保要求进行标的核保;

6、投保人身保险必须查实年龄、疾病等情况,并根据公司要求决定是否体检。

业务洽谈

1、业务洽谈时必须先给投保人详细解释保险条款;

2、业务人员必须认真、准确的回答投保人提出的询问;

3、确定保险范围、保险责任、保险金额、费率保费、缴费方式、缴费期限和退保风险;

4、其他应该确定的和告知客户的有关事项。

收缴保费

1、财产险原则上要见费出单,一次性缴清保费,不得延期;

2、人寿险按照保险公司规定,对于需要体检的年龄段或大额保单的客户,要先经保险公司核保通过后或体检合格后收取保险费。

3、人寿险保险费严格按转账形式缴纳,严禁收取现金。

保单批改

1、批改保单必须有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书面申请,而且申请理由必须成立;

2、销售人员应积极协助客户到保险公司按规定办理保单批改。

第十一条 无赔款优待

1、无赔款优待仅限于车险;

2、无赔款优待按保险公司的统一规定执行,不得提前支付,更不得截留、挪用。

第十二条 可以协助保险公司进行理赔勘查、收集理赔资料。

三 单证管理

第十三条 为加强XXXX保险销售有限公司各分支机构及各机构网点的单证管理,规范经营,促进业务的健康发展,现根据保监局对专业代理公司的监管规定,依据保险公司对单证管理的要求,制定本管理细则。

第十四条 单证管理的基本要求

a)单证领用采取“领三返一”原则,即领用第三批新单证时必须把第一批领用的相关单证全部回销。b)单证的使用必须按批次从先到后,按序号从小到大,按正确的单证流水号对应使用。单证的使用期限最长不能超过一个月。

c)空白单证回销时必须连同保卡或标志配套回销。作废的标志和保卡应跟随单证同批次回销

d)单证回销前必须按各保险公司的要求规范整理。

第十五条 单证处罚管理办法

a)单证的错号使用会造成保险公司系统里单证实际使用情况与实物不一致,严重影响到客户出险理赔,对错号使用的出单员罚款人民币100元/份。

b)单证套打会造成保险公司系统里数据与实物不一致,严重时会出现假保单现象,对套打保单的出单员罚款人民币500元/份,并记大过处分。

c)在单证的抽检过程中发现机构网点的单证实物与单证岗所发放的单证不一致,如把单证分发给没有向公司报备的网点使用等情况,对相关责任人处罚人民币500元/次,并记大过处分。

d)空白单证遗失处罚。所有的单证遗失必须及时通知单证岗,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在省级报刊上刊登遗失声明,登报挂失的费用由遗失责任人承担。对于遗失保单的负责人,当月内除了按保险公司的规定处罚外,我司还将对该负责人进行处罚,并记大过处分。e)遗失已使用单证处罚。对于遗失已使用的单证同样要在五个工作日内在省级报刊上刊登遗失声明,登报挂失的费用由遗失责任人承担,我司还将对该负责人进行处罚。

四 出单管理

第十六条 出单操作流程

a)出单员接收承保资料,其中包括:填写规范、标准的投保单、行驶证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组织代码证复印件等。

b)根据投保单上的内容准确录入承保系统。由于录入错误产生的经济纠纷由出单员承保,并扣除本月KPI考核分2分/次,罚款50元/次。

c)打印对单资料:将已录入系统的承保资料打印对单通知业务员核对,并要求其在已核对的对单资料上签名确认。

d)修改投保资料:应业务员要求或录入错误需要在承保系统中进行修改的,根据实际情况据实修改后提交核保。

e)核保通过后打印缴费通知单通知业务员刷卡缴费。由于操作不当产生的经济纠纷由操作人员承担并罚款50元/次,扣除当月KPI考核分3分/次。

f)打印正式保单:缴费成功后打印正式保单、发票、保卡、标志,出单员应正确的操作打单系统不可错打、漏打。

g)出单员要严格按照保险公司要求在保单后面装订相应的条款、并加盖骑缝章,检查所有资料齐全后方可交给客户。如不按照要求装订条款等资料,罚款10元/次。

h)接收承保资料到打印正式保单的完成时间最多为一个小时(特殊情况除外),即录入承保系统到核保通过0.5小时;打印正式保单到录入核心业务系统0.5小时。

第十七条 特殊业务处理

a)投保资料不齐全,按照我公司《关于投保资料不齐全的管理办法》,每份投保资料收取100元保证金后接收投保资料录入承保系统并要求业务员在单证回销前、7天内补回资料后退还保证金。

b)按照公司各项规定的非正常业务,将该业务的具体情况上报业管员进行把控,如确实不可操作直接回绝。若业管岗掌握不了上报部门主管或经理得到指示后进行操作。

c)团单报批:与团单报批人联系了解报批所需资料传达业务员,并逐步跟踪此单业务的进度。

d)客户上门业务、特殊车型业务、非正常流程业务上报业管人员,由业管人员处理,若不在业管人员的能力范围上报主管处理。

第十八条 责任划分

1、投保单信息填写正确,出单员录入错误,由出单员承保全部责任;

2、出单资料齐全的情况下,投保单信息填写错误,出单员录入错误,由出单员和投保单填写人承担对等责任;

3、后补出单资料的情况下,投保单信息填写错误,出单员录入错误,由投保单填写人付全部责任;

4、每位业管岗人员对各自网点的出单员正确操作进行监督、协助,若网点出单员操作错误产生经济纠纷,该网点业管岗人员承担1/4责任。

第十九条 保单财务联、业务联的整理与存放

1、按照我公司《单证管理办法》整理各保险公司单证。

2、所有我公司单证不可随意外发,如经发现罚款

200元/次。

3、所有单证应合理存放在安全的位置,不可丢失。若造成单证丢失,根据《单证管理办法》进行处罚。

第二十条

六、批改业务的处理

1、按照各保险公司批改资料要求接收批改资料。

2、有批改权限的承保系统,进行正确的批改操作提交核保,通过后打印批单。

3、没有批改权限的承保系统,与各保险公司批改经办人员联系传真或快递批改资料,并逐步跟踪。

4、批单的打印与存在同保单相同。

五 其它事项

第二十一条 销售业务专用章由业务内勤专人保管使用,不得委托他人代管、代用。

第二十二条 销售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严守公司的秘密,不能虚假欺骗宣传,不能有吃、拿、卡、要和勒索保户行为,更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七条 不能擅自篡改和伪造单证。

六 例 会

本制度所称例会是指定期为销售人员举行各种交流、研讨、促销、激励等会议。

例会工作由市场拓展部人员负责,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每次例会如有需要交流情况和经验的销售人员,必须在市场拓展部人员指导下积极认真的提前做好准备。

市场拓展部人员要在例会结束后,对每次例会进行总结,评估例会成效。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对政府投资审计的思考

政府投资工程的结算还能以“审计”为准吗?

——对政府投资工程结算审计的思考

刘润升

目前,在政府投资审计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认识,说《审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中,审计的目的不是工程结算,而是预算的执行情况。审计结果不能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针对此问题,我觉得应理顺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理顺政府投资项目中的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与项目投资中的工程结算审计之间的关系

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是指各级审计机关依据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财政预算,对本级财政及各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筹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以及组织政府预算收支任务完成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

从预算执行审计的概念中我们不难理解,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资金应该是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财政预算中的资金。

《预算法》第五十三条“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各部门、各单位是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并对执行结果负责”。这理“预算执行”中的“预算”包括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财政预算中的政府投资预算-工程预算。“执行结果”在政府投资的预算中应是工程结算。也就是说,工程结算就是通过预算资金的安排,对完成政府投资的工程产品支付的最终价款,体现的是工程预算的支出。政府投资项目中的工程结算就是工程预算执行的结果,预算执行的过程就是工程预结算的过程。因此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从狭义上来说就是工程的预结算的审计。政府投资项目中的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包括工程结算的审计,工程结算是工程项目预算执行的结果。政府投资项目中,工程结算与政府投资项目中预算执行情况的执行结果在概念上应是一致的,是同一概念的不同称谓。

二、如何正确理解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 《审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这是政府投资审计的法律依据。政府投资项目的计价过程是:1.立项阶段的投资估算;2.设计阶段概算造价;3.施工阶段预算造价;4.招投标阶段合同价;5.合同实施阶段的结算价及竣工阶段的决算价。其中前四个阶段是项目预算的形成阶段。审计必要时应前移,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合同实施阶段阶段就是预算的执行过程,工程结算价是预算执行的结果。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过程中,重点应是预算执行的结果,既工程结算的审计。审查工程结算是否超过工程预算,是否按合同规定完成投资,工程结算是否真实、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虚报工程价款、是否按合同约定进行了施工结算,保证工程结算的真实性。竣工阶段的决算就是在工程结算的基础上的竣工财务决算,从筹集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全部实际费用,是确定项目的总投资的依据。

三、如何理解工程结算与决算

前面说过,在政府投资的项目中,工程结算就预算执行的结果。工程的预算、结算及决算的过程,就是预算执行及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的过程。要正确理解工程结算与决算,必须了解工程财务,仅从工程的方面考虑是片面的,还应从财务方面考虑。那种把工程结算与决算隔离开的做法是错误的。在政府投资的审计过程中,工程结算与决算的审计是政府投资审计的两个重要内容,是确定工程造价、项目投资及结转固定资产的重要依据。那么工程结算与决算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呢。

1.工程结算。(1)工程结算是指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经验收质量合格,并符合合同要求之后,按合同调价范围和调价方法,对实际发生的工程量增减、设备和材料价差等进行调整后计算和确定的价格,反映的是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是最终工程价款结算。工程结算分为单位工程竣工结算、单项工程竣工结算和建设项目竣工总结算。工程结算工程价款等于合同价款加上施工过程中合同价款调整数额。(2)工程结算一般由工程承包单位编制,由工程发包方也就是建设单位审查,政府投资的项目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应由政府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监督,是预算执行审计的一部分。因为,如果政府审计部门不审计,最后的工程决算数审计是无法确定的,审计不承担因工程结算不实造成决算失真的风险。因此工程结算审计是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必经程序。这也就是为什么政府投资要以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竣工结算依据的理由,是《审计法》赋予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的必然。当然,如不是政府投资的,发包方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审查。

2.工程决算。(1)工程决算是工程竣工决算阶段,以实物数量和货币指标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竣工项目从筹建开始到项目竣工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建设费用、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的总结性文件,是竣工验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决算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考核分析投资效果,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依据,是反映建设项目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的文件。工程决算一般由工程建设单位编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审查。(2)工程决算包括从筹集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全部实际费用,即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用及预备费和投资方向调节税等费用。按照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的有关文件规定,工程决算是由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工程竣工图和工程竣工造价对比分析四部分组成。前两部分又称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竣工决算的核心内容。

3.两者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一是工程结算和工程决算两者都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重点内容;二是项目建设单位是工程结算和工程决算共同的主体;三是工程结算是工程决算的组成部分,工程结算是决算的基础,工程结算应按照决算的要求,在相关内容上与决算保持一致。(2)区别。一是范围不同:工程结算确定的是工程建设阶段的工程价款,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等;竣工决算包括从筹集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全部实际费用,即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用及预备费以及监理费、设计费、建设单位管理费等费用。二是主体不同:工程结算是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进行,有两个平等的主体;工程决算是由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分配、汇总编制,只有一个主体。三是时间不同:工程结算发生在工程决算之前,只有工程结算完成后,才能进行工程决算。四是作用不同:工程结算是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索取工程报酬的依据,反映的是项目建设阶段的工作成果;工程决算是正确核算新增固定资产价值,考核分析投资效果,反映的是综合、全面、完整的项目建设的最终成果。五是依据法规不同:目前,工程结算的编制主要依据财政部、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工程决算的编制主要依据财政部发布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六是审计侧重点不同:工程结算审计主要侧重于工程造价审计;工程决算审计包含了对工程及财务等全部建设费用的审计。

总之,工程竣工结算与决算是建设工程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决算“五算”中的最后两个环节,是最终反映建设项目实际工程造价和建设情况的综合体现,工程结算、决算涉及诸多主体、环节与内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正确理解、认识结算、决算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高质量、真实、完整、全面地反映、评价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

四、正确理解《审计法》与《合同法》的“矛盾” 首先从立法的角度来说,《审计法》和《合同法》是调整不同关系的法律,不存在矛盾。审计机关依据《审计法》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属于行政监督,监督对象是使用政府资金的建设单位。是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审计要求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及工程结算时,不得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签订施工合同应符合《合同法》的规定。《审计法》要求审计人员依法办事就是要求审计人员严格遵守《合同法》的规定,损害合同双方的利益审计要承担责任。因此,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法》的过程中也是维护《合同法》的有效执行的过程。

审计是国家对建设单位的一种行政监督,不影响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合同效力。

政府投资工程审计的过程是按照法定的审计程序进行的,审计程序是完全符合《合同法》中的平等、自愿原则的。审计程序中对审计结果除征求建设单位的意见外,为了维护《合同法》的平等自愿原则,还要征求施工单位的意见。

《合同法》规范的是民事法律关系,合同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的合同双方,原则上是政府与施工单位。政府投资项目施工合同中的建设方就是政府委托的代建方。其他监督机关如财政、审计等对建设单位资金的使用等进行内部检查与外部监督,这些监督单位原则上也构成了合同关系中建设单位的一方。审计作为建设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督方,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上报的造价进行审计,没有改变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民事法律关系,审计对建设单位出具的审计结果没有限制施工单位的民事诉求。下面通过审计程序来分析一下政府投资工程结算的过程,进而说明《审计法》与《合同法》之间的关系。

政府投资的项目审计的程序是:

(一)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建设单位上报工程结算书;

(二)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结算书的资料进行检查,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报审计单位对工程结算进行审计。这个过程审计是按《审计法》、《预算法》的规定,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审计代表建设单位对上报的工程结算书进行审计,确保工程结算的真实性、合规性。这一过程,符合施工单位上报,建设单位对其进行审核的程序。在此过程中,审计不是第三方,而是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结算的审计,是合同中的一方,审计没有用行政行为去干涉民事行为。

(三)审计对工程结算书审计完成后先征求建设单位的意见。在此过程中,建设单位对征求意见的审计结果不服,可以进行反馈意见。

(四)由审计单位与建设单位就审计结算书征求施工单位的意见。这一审计程序,是履行《合同法》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的规定。施工单位如对审计结果不服,按规定反馈意见。这一过程中审计没有影响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合同效力及履行,没有限制施工单位的民事诉求,而是按照合同法中平等自愿的原则征求施工单位的意见,力求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达成共同的意见。

(五)审计结算书经双方同意后应在审计结算书上签字盖章,签字盖章的审计结算书具有法律效力。根据《合同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双方当事人签订结算协议并实际履行的行为,亦可视为对合同约定的原结算方式的变更,该变更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拘束力”。这一审计程序,符合《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单项工程竣工结算或建设项目竣工总结算经发、承包人签字盖章后有效”的规定。

(六)审计依据经双方签字的审计结算书出具审计结果。既按照双方签字的审计结算书给建设单位出具审计决定、审计报告。在这一审计程中,如果建设单位对审计结果不服,按照规定可以进行行政诉讼或复议。如果施工单位对审计结果不服,可以按合同约定进行仲裁或民事诉讼。这一过程中审计结果没有限制施工单位的民事诉求。

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的民事诉讼中,审计结算书上如有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签字盖章,审计结算书应作为民事诉讼中建设单位一方的有力的证据应为法院所采用,因为双方签字的工程结算书对双方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他符合《合同法》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的规定及依据《合同法》制定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单项工程竣工结算或建设项目竣工总结算经发、承包人签字盖章后有效”的规定。

如果审计结果没有依据经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签字盖章的审计结算书而出具。既审计结算书上没有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签字盖章,法院对审计结果不予采纳是完全正确的,一是因为,此时的审计结果仅代表建设单位一方,是审计的一种行政监督,是民事合同中的一方的意见,审计和建设单位在此民事诉讼中应为共同的被告(或原告)。法院不可能依据未经另一方认可证据(审计结算书)进行判决。二是因为审计程序是违法的,违反《合同法》中平等、自愿的原则。既审计结果没有按照《合同法》中平等的原则征求施工单位的意见,在民事诉讼中审计结果是建设单位一方提出的,没有经施工单位认可,违反了《合同法》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的规定及依据《合同法》制定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单项工程竣工结算或建设项目竣工总结算经发、承包人签字盖章后有效”的规定。因此法院不会把没有经双方确认审计结果作为判决的依据。

这里我们要明白,法院不把审计结果作为民事诉讼中的判决依据并不是法院判决“审计结果不能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最高院及地方法院相关指导意见认为:审计是国家对建设单位的一种行政监督,不影响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的合同约定及依合同约定进行的工程结算,除非合同双方明确约定结算以政府审计为准,否则发包人不得以审计或财政评审的金额作为合同结算依据。因此审计结果能否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在民事诉讼中是有条件的。一是在民事合同中双方约定,如果在合同中约定以审计结果作为竣工结算依据,那么审计是作为第三方参与的,审计决定会作为法院定案的依据。二是如在民事合同中不约定以审计结果作为竣工结算依据,此时,审计应作为建设单位的监督方与建设单位共同构成了民事主体的一方,那么形成审计结果的工程结算书应作为建设单位一方的证据,法院应对建设单位的举证的合理性进行审判,而这时我们应向法院出示的是工程结算书的证据材料,而不是审计结果,审计结果此时对施工单位没有约束力,法院当然也不会采用。只要证明举证的事实情处,证据真实可靠,不违反合同中的有关约定,即使法院进行司法造价鉴定,鉴定的结果与审计结算书应基本一致,建设单位当然会胜诉的,这样会进一步证明审计结果的正确性,审计结果必然成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

因此法院并没有否定《审计法》第二十二条“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的规定。《审计法》与《合同法》在政府投资工程结算审计中并不矛盾。

我们不能因为法院没有把审计结果作为民事诉讼判决的依据,就说《审计法》与《合同法》存在矛盾,也不能就此说审计结果不能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这些认识是片面的,是形而上学的。而应该认识到《审计法》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单位,在政府投资合同关系中是代表建设单位的一方,而《合同法》就是调整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民事法律关系。合同一方中的建设单位无论以谁的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不是《合同法》规定的内容,《合同法》不决定工程竣工结算由谁审定。在合同中未约定的情况下,即使建设单位的竣工结算是委托社会中介进行审定的,法院也不会以社会中介机构为建设单位出具的审核结果作为判决的依据。只要建设单位的最终审计结果不损害施工方的利益,不损害国家利益,不违反合同的约定,保证合同中平等的原则,由谁审计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审计机关作为政府法定的审计监督者,正确的审计结果理应成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即使工程结算书经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签字认可,审计结果如能证明双方签字认可的工程结算书损害了国家利益,存在虚报工程价款,致使合同无效的情形,审计应给予无情的揭露,追回违规拔付的资金,对违法线索还应及时移送。

只要审计站位正确,明确审计对象,不越位,也不缺位,严格执行《审计法》,严格按审计程序进行政府投资审计,严格维护并遵守《合同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才能在政府投资审计中规避审计风险。才能使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结算的有力依据,维护审计的权威。

在政府投资过程中审计机关人员必须定好位。审计的对象是建设单位,而不是施工单位,审计结果规范的是政府投资的建设单位,是一种行政监督行为。没有对施工单位做出强制规定,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执行。审计结果是按《合同法》中的平等自愿原则征求施工单位的意见。施工单位可以对自己已完工程的结算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核对并审核,对审计机关为建设单位出具的审计结果提出异议。因此审计结果并没有限制施工单位的民事权利。施工单位对审计结果不服,可以按《合同法》的规定进行民事诉讼,要求法院委托的工程造价进行司法鉴定。只要审计结果及审计程序正确并符合合同及相关规定,审计完全可以预防这种诉讼风险。

下载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业务的审计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业务的审计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04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第四章 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形式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外在表现,是指( )在权衡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后认为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项目组成员没有......

    审计业务合同范本

    合同编号: 审计业务约定书 项 目 名 称: 委托方(甲方): 服务方(乙方):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签订地点: 编制及使用说明 1、本示范文本主要适用于聘请有专业资质的审计服务机构对有关......

    审计业务题

    1. ABC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审计Y公司2008年度的会计报表。A注册会计师了解和测试了与应收账款相关的内部控制,并将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A注册会计师取得了2008年12月31日......

    审计业务操作规程(模版)

    审计业务操作规程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业务工作,保证审计业务质量,根据有关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所审计业务工作实际,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是我所及审计业务人员依法办......

    审计业务会议记录

    **市审计局审计业务会议记录 日期:2011年6月27日 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 出席人员:****** 审计项目:**********财政决算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记录人:*** 会议内容:**********......

    审计业务操作程序

    **市审计局审计业务操作程序 (发稿时间:2004-11-12 16:53:14 阅读次数:1487) 为进一步规范审计执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及国......

    财产保险公司业务工作总结精选

    财产保险公司业务工作总结 **年是保险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XX财产保险公司树立形象、打响公司品牌......

    保险公司全年业务发展规划

    保险公司全年业务发展规划 2005年是深入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