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审计’的些许思考 审计调研

时间:2019-05-15 01:0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新时期‘审计’的些许思考 审计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新时期‘审计’的些许思考 审计调研》。

第一篇:对新时期‘审计’的些许思考 审计调研

对新时期‘审计’的些许思考

审计,古时是以勾考账簿和考核官吏经济方面的治绩为主;审计,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审计机关,实行了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的制度;审计,进入中国经济大发展阶段,于1994年颁布实施《审计法》……时代在变革,审计也在变革;时代在发展,审计更在发展—实践证明只有顺融于时代之涌流,才能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即:‚只有把审计臵于恰当的位臵上,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宰夫(官职名)‛源于西周最早的审计人,‚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宰夫‛这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恰恰证明 ‚任何主流意识的产生人必先行其步,人的思想必先行其变‛之礼,先进的思想文化必始于人类在发展社会中的求变。因此要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审计人必先融于时代之涌流,审计人必先把自己思想臵于恰当的位臵……

今朝之审计人,选择了审计则选择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必需将忠诚一词臵入心底,此忠诚不仅仅是为人处事的诚信、热忱,而更多的是对法律的信仰、对职业的敬仰、对事实的追求、对人民的深情、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因为它彰显着审计人应有的职业品格,蕴含着审计人特有的价值取向。

今朝之审计人,选择了审计则选择了刚直和坚毅。因为只有拥有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拳拳之心,拥有刚直不阿、不徇私情、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品格,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

今朝之审计人,选择了审计则选择对知识的不断求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自身的高素质,就没有审计的高质量,没有一双火眼金睛,就无法洞察秋毫。正所谓‚基础在账里,功夫在账外‛。所以,要以‚路漫漫‛而‚求索‛不止的执着,以‚积跬步,汇小流‛的豪情而自警、自砺,提高素养,增长才干,最终‚至千里,成江海‛。

今朝之审计人,选择了审计则选择今生的艰苦和清贫。然,在艰苦和清贫中,却要坚守一方经济运行的规范和健康,捍卫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尊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比部‛源于隋、唐时期我国最早的审计机构。又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职(宰夫)到机构的演变,恰恰证明‚审计‛的时代特征性。因此要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必须不断完善和改进审计的体制、机制,即为审计的与时俱进的本质……

谈及新时期的审计,笔者也认为审计模式应得到合适的转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审计事业的深入发展,日益丰富的审计实践对搞好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应该不难看

出,现行的行政模式审计的独立性还有不足之处,它具有较浓厚的内部监督色彩,因此,从长远角度分析,审计由行政模式转为立法模式势在必行。但是,建立立法型国家审计模式需要具备几个前提:一是有一个强势的立法机关、权力机构;二是保证审计最高行政长官的任免不受来自外力的干涉;三是保证审计人员和业务经费由立法机关单列等。这几个前提,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同时,从审计为政府服务所发挥的作用看,审计目前仍承担了大量的政府交办任务,审计作为行政执法的一个部门仍起着其它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审计隶属于政府,在现阶段仍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因此,审计模式的转变尚且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目前,审计只能在现有模式下,既服务于政府,又服务于人大,发挥其双重作用。这也是审计模式处于转型社会而呈现出的过渡性的特点。当审计模式转变为立法型时,审计的行政执法作用将自然消失,只是向人大报告审计结果,由人大对各政府部门进行质询,审计监督就呈现出一种间接的态势。审计尽管失去了行政权力,但审计结果不仅要向人大报告,而且要向公众公开,它对行政权力的制衡大大增强,即有利于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和公民个人监督作用,也有利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建立,最终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立。审计机关的行政体系结构也应得到合理化改进。当前审计署力量较分散,当地方审计机关与地方政府利益不一致时,多导致审计监督效力降低,笔者也认为审计机关应全部收归审计署直管,审计署直接对国务院负责,实现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各级政府的有效监督。

再述:‚只有把审计臵于‘恰当’的位臵上,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坚信,当代审计人必将会走出一条具有共和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之路。

笔落于此,作为一名边疆审计人,借此为共和国将至的六十华诞献礼——甘做审计忠诚卫士,祝祖国繁荣昌盛!我骄傲,我是一名共和国审计人。

第二篇:国有企业审计调研思考

加强国有企业审计的几点思考

现阶段,国有企业在组织形式和规模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适应国有企业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是企业审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人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强化对企业经常性财务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形成长效监督机制

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是国

有企业审计监督的重要方面。国家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要求国有企业提供可靠、完整、准确的信息。审计职能部门必须对国有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其次,弄清家底、明晰产权,既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也是法律赋予审计的重要职责。同时,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现象在个别企业依然存在。我们必须把审计国有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作为重点,并形成长效监督机制,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有效地运营。

加强和深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要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企业领导干部监督中的职能作用。通过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企业领导人树立正确的权立观和政绩观,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在审计的基础上,查清企业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目标责任有关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的情况,界定企业领导人员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不真实,投资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企业领导人员个人有无侵占国有资产,违反与财务收支有关的廉政纪律和其它违纪的问题。

开展效益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促进国有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要认真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效益审计之路。效益审计是对企业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是现代审计的主流,也是审计的任务之一。近几年,审计不断探索企业效益审计的路子,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企业提高效益、持续发展、深化改期的意见和建议。今后应继续加强效益审计,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效益的提高。另外,要加强对企业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其它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利用审计调查发现并解决企业行业甚至整个国有企业内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站在宏观的角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体制机制上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为促进国有企业全面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积极采用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

企业组织形式和经济活动迅速发展促使审计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加大审计风险评估、审计抽样、内控测评、分析性复核等现代审计方法的运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此外,随着企业电算化的普及,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将完全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导致传统审计也将迅速发展为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审计;二是建立审计信息系统,实现审计工作的办公自动化。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保证企业审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强对审计成果的开发运用

对企业审计的成果进行深加工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部分企业审计撑握的情况、发现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分析、研究、来预测、判断、联系当前更多的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既要分析表层原因,又要分析深层原因,注重揭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方面问题,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改进和加强国有企业的管理,完善有关方面的政策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企业审计在更大范围、更广层面上取得有效成果。

第三篇:对新时期民警维权工作的些许思考

对新时期民警维权工作的些许思考

2010-11-10

近期,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发生暴力抗法和暴力袭警案件,就连诸多警种之中更为温性的交警在执勤执法中遭遇不法份子袭击的案件也频频发生。民警在依法履行公务活动中遭遇不法侵害严重侵害了民警的合法权益,危害着人民警察的身心健康,危及到人民警察的生命安全。袭警、遇袭事件发生后,如若不能很好的依法维权,给民警以安慰,将严重影响民警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和对组织的信赖,民警会感到很寒心、很无奈、很无助,将挫伤民警斗志,丧失执法尊严,损毁警察形象,侵蚀队伍肌体。针对当前执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笔者就如何在辱警、袭警、暴力抗法事件处理过程中更好的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作了以下思考。

一、当前民警遇袭的特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警遇袭及合法权益受侵害等事件呈现出一下特点:一是侵害民警权益、暴力袭警抗法事件逐渐呈现出主动性、挑衅性、侵略性,民警处于冲突的被动地位,由原来的强势群体弱化为弱势群体;二是侵害程度不断增加,由口头谩骂、侮辱发展为直接持凶器甚至有预谋、有组织的侵害执法执勤民警;三是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暴力抗法行为不断增多,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过程当中,群众及上访人群将维护秩序的警察置于对立面,将怨气撒在警察身上;四是诬告陷害、恶意伤害执法民警的投诉不断增多,部分群众法制意识淡漠,在受到合法的处罚后,不认真自我反省,反而捏造事实诬告、中伤民警。

二、民警遇袭的原因:

1、社会急剧发展,矛盾日益凸显,执法环境恶化。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加速转型,由于企业破产、改制,征地拆迁,物价上涨,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等原因造成社会各阶层、群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人群在逐渐多元的社会现实下性格扭曲、心理变态:社会低收入、无保障等弱势群体由于文化层次低引发心理失衡,由仇富心理逐渐演化为仇官心理,将“穿制服、当公差”的人民警察置于对立面,引发矛盾和冲突;社会地位高、资产丰盈的一些大款老板由于财大气粗,自恃高人一等,在法律面前嚣张张狂,更无视法律法规的守护者--人民警察,面对秉公执法的民警,他们更是侮辱挑衅,引发矛盾和冲突。此外,在社会管理日益靠近法制轨道的社会转型期,政府部分职能部门的一些职能过失,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频频发生,在处理此类事件的过程中,有些地区党委政府不注重查找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不注重倾听上访群众的合法诉求、不注重追根溯源修正过失的行政行为,而是滥用警力,将警察置于矛盾的一线,引发警民对立、导致警民矛盾日益突出。

2、公共媒体多元,缺乏正确引导,执法舆论欠佳。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是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进入新时期后人们交流、往来的手段和新媒体不断更新变化:媒体由以传统的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为主变为以网站网络、移动媒体居多;人们之间的交流往来由以往的见面聊天演变为以论坛、QQ、MSN、手机短信等方式为主。新的传播方式与新媒体的出现及广泛引用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快捷便利,随时随地,使得新闻消息的传播无处不达,遍地开花。但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对舆情、社情、民意及多元化媒体的督导及监管却未及时更进,文化导向及舆论监督偏离了积极向上、正面引导的方向。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为满足发行量、点击量的需要,迎合部分人群猎奇斗艳、八卦牢骚的心理,对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牺牲自我坚守岗位、守护社会秩序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正面形象及先进事迹轻描淡写,但对一些地区发生的警民冲突事件却明显的站在警方的对立面,有失偏颇的给予大肆报道及宣扬,加之此类偏差报道出现后,有些地区警方不注重及时公布信息,正确引导舆情,致使警方权威受损,警察形象倒地,导致警民对立,警民矛盾凸显。

3、制度落实不力,法制意识淡漠,维权意识不强。《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城市人民警察巡逻规定》等法律法规对民警在外出执勤执法过程中的武器警械配备有着明确的规定,但多数地区由于各类原因,在警务勤务过程中民警的武器及警械的携带及应用未能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刚性执行,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法制观念落后的地区,这种执法过程中的有待改善的现象极为普遍;民警法制意识淡漠,维权意识不强,这方面原因很多:在执法执勤过程中忙于公务,对受到的不法侵害难以或未能及时取证;在遭遇不法侵害后,忙于岗位职责,没时间、无精力去正名维权;部分地方警政领导未能重视民警安抚与维权工作,甚至是做民警的思想工作,淡化处理等等。

二、切实维护民警权益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加强对警察执法权益的保护,是维护法律的尊严,是恢复公共法律秩序的必然要求,更是维护公共利益的客观需要。人民警察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有效保障,否则将挫伤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极大削弱公安队伍的战斗力,严重阻碍各项公安工作的开展。以己之见,要有效保障人民警察的合法权益,从立法修制方面需要的工作诸如:修改刑法,增设“袭警罪”,加大对袭警及妨害警务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暴力袭警的犯罪成本,起到刑法的惩戒功能;适当扩大警察权并进行细化,《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城市人民警察巡逻规定》等法律法规中虽然规定了“人民警察执行任务受法律保护”、“以暴力方式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公务的,袭击人民警察的,危害公共安全、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需要当场制止的,可以使用警械和武器”等,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细化,在具体问题上不具有可操作性,对此,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立法经验,在法律中适当扩大警察权并进行细化。这样有利于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执法行为更加有法可依。以上的措施和做法虽然效果明显,但是涉及面广、影响人群众多、立法依据和论证时间漫长,操作实施难度大,对于我们基层警队来说,很难实施并改善,对于我们身处执法一线的基层单位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民警的维权工作:

对于民警在正常警务活动中遇袭受侵害等事件

1、严格界定警务行为,限制非警务活动。公安机关应严格依照《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各项警务活动,严格限制或减少非警务活动。根据现行法律,无论是刑法所确定的妨害公务罪,还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所规定的“拒绝、妨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政违法行为,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构成要件中必须是警察在依法履行公务,该公务应当是属于人民警察法所规定的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因此,各级公安机关要善于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协调,对于职责范围内开展的警务和公务活动,各级组织和全体民警当严格履行职责,对于不应出警、处警的非警务活动要不断争取和获得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理解,减少非警务活动中与民众的正面对抗。

2、开展公共关系公关,争创正面舆论环境。要加大普法力度,特别是加大对民警卫权扞法的法律知识和正面典型事例。与多元化媒体联系沟通,多宣传民警真实的一面,并给予公正的评价,加强对民警正当合法权益保护的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要建立信息通报制度,确立新闻发言机制,积极主动与各类媒体沟通,引导媒体关注警察权的保障问题,大张旗鼓地宣传公安民警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和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先进事迹,弘扬正气,树立公安民警执法的良好形象和权威;要引导媒体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公安机关应该改变以前不善于通过媒体树立公安机关形象的状况,注重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努力改善警察的形象,以赢得媒体和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唤醒社会公众的法制意识,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认识到民警维权的实质是社会问题,公安机关虽然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主要职能部门,但社会和人民永远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主力军,每个公民都应以维护社会治安为己任,和民警携手,良性互助,共同打造维护社会治安的铜墙铁壁。

3、加大打击力度,维护警察执法权威。以辱骂、诽谤及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民警依法执行公务,损害的是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的是社会的公共秩序,妨害的是国家机关对社会的正常管理,各级组织要增强安全防护意识,进一步加强自身执法规范,充分用足法律武器,会同检察、审判机关依法惩罚侵害民警合法权益、暴力阻碍执行公务、袭警的犯罪者,通过依法严查严办,形成有力震慑,打击对抗法律法规份子的嚣张气焰,渭河警察权威与形象。

4、改善警用防护装备,充分行使合法权限。各级公安机关应按照公安部的有关要求,制定警察安全防护标准,确保民警在执法中携带必备的武器、警械和防护装备;各级公安机关要下功夫提高民警自身素质和查缉战术的方法、技能,强化对民警的培训训练,提高警务技能,将查缉战术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民警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处乱不惊,面对危险情况也能够游刃有余,以改善队伍自身素质不高,培训机制明显滞后的现状。

5、建立民警受侵维权机制,加强民警安抚优待工作。各级公安机关的纪委、政工、监察、督察、法制部门应该切实履行职责,查明事实真相,严格依法支持、保护受到袭击、伤害的民警的合法权益,落实对民警的刚性维权,引导广大群众以成熟、理性的心态对待民警的管理、纠章和处罚,对于民警依法当场发出的合法指令,当事人有义务服从,并应对作为执法者的民警予以充分的尊重;依托纪检、政工部门架构,成立专门的警察权益保障机构,敦促有关部门及时打击处理暴力袭警人员,接受受害民警或受害公安机关的委托,办理民事诉讼、自诉、或附带民事诉讼事宜,同时建立关爱型、人性化的维权预警机制,制定民警受到伤害时合法、规范的处理程序,实行维护民警合法权益的正名制度,制作《维护民警合法权益正名通知书》,消除民警的后顾之忧,为民警公正、严格、文明执法提供了有利保障。

党和政府领导下的人民警察,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警察,是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警察,执法权威不容挑衅,法律的尊严不容亵渎。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机关对侵害民警合法权益的行为要“零容忍”,对胆敢藐视法律尊严,挑战执法权威,妨碍民警执行公务,侵害民警合法权益的违反份子要依法严厉查处和打击;对在公务过程当中遭受不法侵害的民警要悉心关怀,政治、奖惩、福利待遇方面给与优待,做好民警的心理安抚和慰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警队凝心聚力,提升队伍战斗力与荣誉感、责任感,才能更好的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第四篇:关于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个重要手段。面对国家治理中的新问题、新形势,经济责任审计有了新变化、新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做好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值得我们审计人深思。

一、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新变化

审计对象全方位覆盖。XX年《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实施,审计对象进一步拓展,实现审计功能各经济领域全方位覆盖。实施细则,新增政府设立的开发区、新区等的主要领导干部,履行政府职能的政府派出机关的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履行政府职能的政府派出机关的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对国有和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中不担任法定代表人但实际行使相应职权的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根据地方党委、政府的要求,审计机关可以对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绩效评价提出新要求。一方面审计评价由关注单位财政 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转向关注领导干部职能的履行,重点评价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以及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和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关注任期内举借债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等重要事项,关注领导干部应承担直接责任的问题,突显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科学性、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责任认定进一步规范。实施细则提出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审计机关应当按照权责一致原则,根据领导干部的职责分工,充分考虑相关事项的历史背景、决策程序等要求和实际决策过程,以及是否签批文件、是否分管、是否参与特定事项的管理等情况,依法依规认定其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首次对哪些行为应承担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作出了十一条明确的界定标准,规范领导干部应负责任的认定。

结果运用建立新机制。实施细则强化了审计成果的运用,确立各级联席会议和相关部门应当逐步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责任追究、整改落实、结果公告等制度,明确了组织、纪检、人社以及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和单位主管部门八个部门在审计结果运用方面各自职责;强调各单位在审计结果的运用上应负有的责任,各相关部门对审计结果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升了经 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层次。

审计技术提出高标准。随着经济责任审计事业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干部监督管理及腐败预防治理的作用日益凸显,审计范围的拓展、审计评价的新要求、审计结果运用的新机制都对审计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需要审计部门进一步完善审计管理,提高审计技术水平,增强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素质。

二、当前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的了解不够、认识不高。有的被审计单位认为审计报告中没有反应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就默认正确了,这是一个误区;有的则将纪委与审计的职能混淆,在审计发现问题的时候,以“纪委检查了都说没有问题”来辩解;还有的则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以各种现实困难来推脱逃避整改,常常导致审计发现的问题被现实情况弱化,整改不力,是真的就无法整改了吗?说到底,这些问题都是被审计单位和人员缺乏对审计的深入了解。二是部分审计干部的思想意识不高,未能充分理解新时期、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作用,不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和被审计单位,趋于颜面和感情关系,向审计发现的问题妥协低头。

问题层出不穷,审计风险大。一直以来,经济责任审计 中发现的问题多而杂,尤其是在八项规定等新规出台后,被审计单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将弄虚作假发挥到了“极致”,原始凭证“失真”现象较为明显,假发票入账、更换原始凭证、虚假经济事项、转移资金、虚增支出等等问题层出不穷,有的甚至可以通过做资料将虚构的经济事项支出很规范的入账,咋一看,还真的很规范,资料齐全、程序规范,其实不然。这样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大大增加了审计人员对真实性的审查,给审计核实带来很大难度,增加了审计风险,也降低了审计效率。

评价体系不完善,审计轻评价重问题。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多,各种评价模式不能简单套用,审计人员在不断的做着探索和创新,但目前审计评价体系还尚需完善。实施细则明确了领导干部应负责任的十一条界定标准,规范了领导干部应负责任的认定,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提出了新要求,但在实际审计中,部分资料和证据难以取得、职责权限不够明确、评价范围难以界定、评价标准难以取舍等问题都给审计评价带来难度,常常是轻评价重问题。而组工人事干部因为对经济责任审计缺乏认识及工作的一贯性思维又加剧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轻评价重问题的情形。

审计资源有限,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组织人事变动频繁,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的批量下达与有限的审计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缺乏审计人员,尤其是缺乏跨行 业的审计多面手和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审计等现代先进审计技术的年轻审计人员;二是无法承受压力之重,现有审计人员正在流失,目前,基层审计人员的常态是一个人干着3个人的事儿,没日没夜的加班却领着普通公务员的薪水,干着“得罪人”的事儿还要承受被审计单位、领导、亲戚朋友等多方面压力和非议,甚至常常遭遇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挑战、思想和心灵的煎熬;三是审计人员习惯性陷入财务收支审计模式,审计理念陈旧,审计技术落后,尤其对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探索性试验,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责任审计。

三、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宣传,树立经济责任审计形象。一是积极利用党校培训、法制宣传、新闻媒体、基层学习培训等平台宣传审计法、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问责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将审计法及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纳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科级干部党校培训内容、普法学法内容,进行重点培训;三是审计部门利用重点部门和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结果公告、结果运用情况通报等进行宣传,增加领导干部和群众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了解,树立经济责任审计形象。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交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一是探索性的使用交叉审的模式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审计人 员业务交流,同时维护经济责任审计独立性;二是加强审计部门的沟通交流,适当将数据量大、资金量大、内部控制较为相似的同行业进行统一组织审计,集百家之长探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三是审计部门、审计组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要主动跳出财务收支审计模式,自觉增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探索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探索和试验。

壮大审计力量,提高业务素质。一是逐步增加审计人员,壮大审计队伍;二是加强对审计队伍的业务培训,重点加强计算机审计等现代审计技术手段的培训,不断促进审计方式转变,提高审计效率;加强审计法规及各项财经法纪的学习和运用,准确把握审计处理处罚权的自由裁量,降低审计风险;加强跨行业相关业务的学习,科学评价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合理划分经济责任;三是关爱审计人员,积极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使审计人员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四是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适度提高审计人员待遇,为更好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提供物资保障。

严格结果运用,强化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新机制,但关键在执行和落实,执行就是要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律法规,严肃进行处理处罚,严惩贪污腐败,同时要加强部门联动,强化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问责,逐步完善审计结果运用单位的责任追究,严惩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不作为和包庇行为;落实就要根据基层的实际情 况不断完善和细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程序和运用方式,同时还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查找政策的缺陷与漏洞,及时纠正和制止灾难性的腐败。

第五篇: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现状思考

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现状思考

2008级党建专业学员屈敬选

众所周知,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和内部审计是构成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三大主体,而内部审计作为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阶段我国管理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将内部审计定义为部门或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采取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查明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从开放搞活初期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既服务于微观经济又服务于宏观经济。由于能贴近管理,熟悉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同时审计时间、方法、方式灵活,成本较低加之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针对性强等特点,多年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日渐确立,内部审计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起的职能作用也在逐步扩大,越来越成为企业进行内部有效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方式。主要表现为:

1、制约作用。即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经营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工作规范,揭示企业的违法乱纪行为,维护企

业的经济秩序。1)、制止违法、违规、违纪现象,保护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通过检查监督被审计单位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纪律情况,制止违法乱纪行为,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2)、披露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的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事实上不少单位的信息资料不仅存在错误,而且,存在着具有造假性质的“账外账”和“两本账”及私设小金库现象,因此,有必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查错防弊,提高会计和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3)、配合司法、纪检监察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发现问题,查明损失浪费、贪污腐化行为,及时向司法或纪检监察部门提供证据和信息,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审计的“经济警察”的特殊作用。

2、促进作用。即内部审计在执行监督职能中,对加强内部管理,降本增效和促进资产保值增值起到保障作用。1)、为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力保证。为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内部审计通过开展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揭示并建议改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2)、通过开展企业资产、负责和所有者权益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等审计,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3)、通过有效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投入产出审计等,促进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保护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

然而,由于内部审计在我国开展的比较晚,受各种主客观

因素影响较多,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存在诸多问题,既影响到作用的发挥又影响到监督的质量和效果,主要表现为:

(一)对内部审计的作用认识不够。

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是肤浅的,认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限制了他们的职权,限制了他们的自由权;有些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内部审计没有外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客观性强,没有权威的评价、鉴定作用,因而不屑内部审计的作用,忽视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与后续教育,后果是内部审计的发展滞后于企业的发展。

(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限制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客观性的基础,是审计内容、范围、方法、技术及报告不受干扰的前提。尽管《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工作规定》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职权、工作范围、法律保护措施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实际上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且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同时,我国的企业实行的是厂长经理负责制,内部审计机构不可能独立于厂长经理之外,这使内部审计部门为经营者服务,在厂长经理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审计工作,其独立性受到限制。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被认为是服务于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工具。同时,我国原有审计制度规定,对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审计时,若发现有关重大事项,可向被审计单位的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反映,这是造成内部审计发育不良的重要原因。鉴于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做

出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监督、评价和鉴证。特别是当面对企业领导参与违法违纪时,内部审计往往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的内审部门,如若服从于长官意志,很难对企业的财务、业务等进行有效监控,更谈不上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

(三)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存在局限性

我国内部审计目前多数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审计,很少涉及业务审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等,这使大部分的内部审计隶属于财务性质,从而归属财务部门领导。虽然法规和制度要求财务与审计分立,但大多数企业目前仍是一班人马,这使多数的内部审计成为财务审计的自审过程,其公证性就可能受到质疑。现阶段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例如,当对某一销售收入进行审计时,往往审核其合同金额与客户付款金额是否相同,所附票据是否齐全,而不管其价格是否合理,认为那是经营部门的事,与财务无关。再如,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忽略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照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准确的会计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方案一般不去深入分析。

(四)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是以国家行政命令的方式自上而下组建起来的,其工作一方面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检查,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

又要受本单位行政领导,工资福利由本单位解决。实际上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内部审计人员都没有正确认识、充分重视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未认识到建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以致有一些单位出现随意撤销已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精简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还有不少企业的领导认为内部审计机构是在国家有关审计制度规定下设立的,把内部审计机构当作是一种异己力量,从而排斥它,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许多企业对内部审计所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还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一个增加经济效益的巨大潜力,从心理上也存在排斥加强内部审计的观念。另外,国家审计机关对企业内部审计疏于关心、指导和支持也是内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的原因之一。

(五)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单位经营和管理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复杂化态势,如企业的并购、分设、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和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参与到企业的各种经济行为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的知识专业化和多元化,即不仅要能懂财务和审计知识,而且还要精通企业的各项相关业务。另外,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也成为开展高层次审计监督的关键所在(如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等)。而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绝大多数是从会计岗位转过来的,知识面较单一,缺乏与经营、管理、生产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使得内审从凭证和账面找问题,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也难以拓展新的审计领域。

(六)执行内部审计的工作存在偏差

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大多数是事中、事后的查错补漏,而

内部审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通过事前的预测,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促进经营者改善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而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则根据内部审计人员提供的资料信息,参考内部审计人员的意见制定经营决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不断壮大和发展。但事实上无论管理者、经营者还是内部审计人员目前很少能做到。

针对内部审计存在的上述问题,现阶段在实际工作中急需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无论是执行何种审计,关键在于必须具有独立性,因此保持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要求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应超然独立于企业的其他管理部门。一般来说,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所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大。针对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不同现状,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模式时,一方面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经营特点、管理体制模式、人员素质、企业经营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另一方面要考虑其在实际中的可操作性,这样才便于在实际中推广和运用。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较晚,在借鉴国外经验方面不尽一致,所以出现了以下两种模式:一是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二是由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以上模式不包括老的国有企业)。这两种组织模式各有利弊:(1)监事会领导的模式:由于监事不能兼任公司的经营管理职务,即没有经营管理权,而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审计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这种方式的最大不足是内部审计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定,难以实现其主要任务和目的。(2)总经理领导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它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独

立的监督和评价。要使内部审计真正起到监督经营者资本营运、维护资产安全完整、达到协助管理当局有效地履行职责和责任,就必须明确产权主体,建立产权监督体制,将内部审计置于产权主体的领导之下,代表产权主体的利益进行工作,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改变以往内审无力的现象。现代企业制度就是现代公司制度,《公司法》提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其中,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组织领导制度的重要特征和内容,其表现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总经理所构成的组织框架。当前世界各国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各有利弊,其中以董事会领导型、监事会领导型的内部审计机构,机构设置层次高,地位超脱,相对来说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现代企业内审计较为理想的机构模式。

(二)逐步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律规范

目前我国还缺乏完整的内审法律保障,现有的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依据主要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其法律级次明显偏低,内部审计的准则和工作规范等目前尚未制定。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注册会计师法》,政府审计有《审计法》,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审计准则也已陆续颁布了三批,政府审计工作规范也已颁布实施。相比之下,内部审计这方面的建设明显滞后,因此制定企业内审的法规,保证内审的合法身份,使内审工作有法可依,内审人员有章可循,这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企业内部审计建立和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加强各级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特别是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

抓审计,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布置审计任务,处理审计查出的问题,这是对审计工作的最大支持,也是企业审计工作的关键。内部审计工作应围绕企业经济效益和领导关心的问题大胆开展工作,及时提出改进经营、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好建议,并积极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汇报情况,主动争取领导支持。内部审计部门要大力开拓审计领域,做出审计业绩,用审计的成果来赢得领导的支持重视,提高审计权威性。作为企业高层领导应从管理的角度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为内部审计配置适宜的人力、技术、经济资源,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作为内部审计部门,也应按照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所确定的政策认真履行其职责,正确处理好与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关系,尤其是内部审计部门经理应经常保持与其直接领导的关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协调好与其他职能部门、外部审计组织的关系,以便与被审计者达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力争将内部审计部门的宗旨、权限和职责以书面的形式形成章程得到高级管理层的批准和董事会的认可,及时将审计中发现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普遍问题向直接领导汇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赢得企业管理当局的重视和信赖,以保障审计权利和职责的有效执行。

(四)加强自身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内审机构要结合本企业特点,制订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如内部牵制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控制制度、效益考核制度等。被审查的基层单位也要建立相关的制度,以配合内审工作。内审人员经过对有关制度的审计,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以促进内审工作规范化。

(五)拓展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日益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及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合规性审计目标或效益性审计目标将上升为主要的审计目标,有条件的企业在有效开展或恰当委托外部从事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内部审计部门应重点向下列领域拓展其作业:一是内部控制审计;二是管理(经营)审计;三是经济责任审计;四是合同(合约)审计;五是工程项目审计;六是环境内部审计;七是质量控制审计;八是风险管理审计;九是战略管理审计;十是管理舞弊审计。

首先,就目前而言,财务审计仍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但要注重由合法性的审查转向强调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内部审计也将注意力集中在低效率和不经济的制度上。另一方面,为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内部审计活动的范围已涉及到企业活动的每一个方面,成为直接服务管理活动的一项工作,客观上要求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以便及时防范和发现威胁,消除单纯事后监督的时滞效应,将可能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其次,内部审计要转向以经营审计为主导的管理审计。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依赖智力资源和知识创新,知识正作为一种关键性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发展过程,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远远超过有形资产。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侧重于无形资产,突出对技术资产、人力资源等知识资本的审查,做到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现状。与此同时,内部审计还要注重评价和鉴证职能。由于现阶段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内审人员要先行评价活动的风险,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根据获得的新情况修正最初的评价,即将评价、鉴

证贯穿于企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以确保企业经营者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将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降至最低,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评价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否有效地利用了各种物力、财力及人力资源,资本的适当性,预算及战略计划,各级管理人员的能力;鉴证主要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某一经济事实或经济活动某一方面的审核检查,对其反映和说明经济情况的资料进行鉴定,确定其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可以信赖,并作出书面证明。

(六)改善内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好内部审计工作,除了要有独立的审计机构以外,还要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首先要求内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必须对内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国家财经法纪和企业规章制度,才能对企业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审计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其次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内审人员必须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外贸、金融、基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再次,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快,因此要求抓好现有内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更新知识,提高应变能力和队伍的总体素质,使之适应高层次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因此企业要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录用和工作奖惩,经常进行有关业务培训,使整个内审队伍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从而提高内审质量。

(七)内部审计工作重点的转移。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逐步建立,企业的性质和所有权结构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产权制度发生了变化,国家不再扮演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而完全成为投资者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而企业则完全做为经营者。在这种体制下,传统的财务审计只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已不适应经营者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审计,重点在于审计和评价企业的有效性,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的内部审计监督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内控制度和经济效益上,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另外,在审计方法上,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方法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而效益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设性上,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控制质量,是现代审计解决的问题。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广泛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总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不断加强,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已引起越来越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重视。现代企业要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管理,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换言之,只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才能更好地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现代审计原理与实务 作者:张得明》、《实用商业审计 作者:刘世杰、王世武》

2015年7月30日

下载对新时期‘审计’的些许思考 审计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新时期‘审计’的些许思考 审计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论新时期审计文化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升到党的性质、宗旨的高度,作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这充分体现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审计文......

    关于审计承诺制的调研思考

    审计承诺制是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就其提供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真实和完整作出保证的制度,审计法第三十一条作出了明确的规......

    关于审计承诺制的调研思考

    关于审计承诺制的调研思考 审计承诺制是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就其提供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真实和完整作出保证的制度,审......

    对政府投资审计的思考

    政府投资工程的结算还能以“审计”为准吗? ——对政府投资工程结算审计的思考 刘润升 目前,在政府投资审计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认识,说《审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审计机关对......

    对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对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独立、客观、公正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赖以存在并得以发展的信条和灵魂。其中,独立性又是灵魂中的灵魂。众所周知,审计的本质是具有......

    审计系统思考

    [摘要]本文就如何将系统的理论引入审计质量控制这一课题,试图从系统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构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审计作业过程控制、人员素质控制以及审计后续工作的控制作一些探......

    审计调研提纲

    审计工作调研提纲 一、调研范围 1.集团公司所属的企业集团,包括:XXX 2.集团公司所属的其他各单位,包括:XXX 二、调研内容 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工作亮点、好的做法;......

    抓好新时期审计廉政文化建设

    抓好新时期审计廉政文化建设 是促进审计科学转型的重要保证 今年审计署提出了‚着力提高审计队伍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努力打造一支能够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