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05月23日初中地理复习1
2018年初中地理 中考复习
(满分:92分)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满分:92分)
1.(2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我们需要了解和认识它,更需要保护它.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赤道周长约6371千米
B.从学校操场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就能充分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C.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 D.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
2.(2分)1月,某科学考察队正在南极大陆考察.下列现象科考队员不可能发现或体验到的是()
A.企鹅不会飞 B.大地白茫茫 C.白昼时间短 D.棉衣难御寒
3.(2分)现场转播奥运会开幕式时,伦敦是中午,洛杉矶是凌晨,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地球的公转运动 B.国家间的文化差异 C.通讯手段的落后 D.地球的自转运动
4.(2分)荆州市某球迷2013年6月7日早上9点(北京时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NBA总决赛第一场(热火-马刺)直播比赛,他看见球场夜空星光闪烁,这使他百思不得其解.我们这里是白天,美国为什么还是夜晚呢?下列解释,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由于地球的公转,荆州的时间比美国晚 B.由于地球的公转,荆州的时间比美国早 C.由于地球的自转,荆州的时间比美国晚 D.由于地球的自转,荆州的时间比美国早
5.(2分)甲地高出乙地500米,乙地的海拔是1000米,则甲地的海拔是()
A.1000米 B.1500米 C.500米 D.2000米
6.(2分)在广东省举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期间,地球运行至图所示公转轨道上的()
A.甲附近
B.乙附近C.丙附近D.丁附近
7.(2分)有关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公转产生昼夜现象 B.地球自转和公转都是自西向东 C.地球自转围绕中心是太阳 D.地球公转周期是1天
8.(2分)为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小明收集了以下证据: 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②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③远处的事物无法看清;
④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
请判断其中不能作为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2分)下列四种现象,不能说明地球形状的是()A.日食现象 B.海边望船,先见桅杆 C.月食现象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10.(2分)放寒假了,北京的小明想来内蒙古的包头市看一看包头市的建筑和西北风光,如果你是导游,你会给他推荐哪一种的导游图()
A.世界政区图 B.世界地形图 C.中国人口分布图 D.包头市旅游图
11.(2分)下列四幅图中,代表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2分)小强的爸爸从白银出差到济南,他发现济南天亮的比白银早.回家后小强的解释使爸爸既满意又欣喜.请你判断小强给出的解释应该是()
A.济南的地势较高 B.地球公转的缘故 C.白银的纬度较高 D.地球自转的缘故
13.(2分)读图,教学楼位于升旗台的什么方向()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14.(2分)夏季时南京()
A.低温 B.少雨
C.盛吹东南风 D.盛吹西北风
15.(2分)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公转和自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B.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C.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D.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相反的
16.(2分)小东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有一大片土地是用绿色颜色表示的,请问该颜色代表的是()
A.大片草原 B.高山峻岭 C.浩瀚的大海 D.低平的平原
17.(2分)下图是我国东南部地区七月等温线图,图中A、B两地的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是:()
A.两地气温均高于28℃,主要是由于两地纬度都较低,受纬度因素影响 B.两地气温均高于28℃,主要是由于两地都是山地,海拔较高,受地形因素影响
C.两地气温均低于28℃,主要是由于主要是由于两地都是山地,海拔较高,受地形因素影响
D.两地气温均低于28℃,主要是由于两地纬度都较高,气温较低,受纬度因素影响
18.(2分)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9.(2分)图中是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据图可得台湾岛的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是()
A.气温分布规律:东南高,西北低; B.气温分布规律:中部低,四周高; C.气温分布规律:中部低,四周高; D.气温分布规律:东南高,西北低;
20.(2分)读下图判定河流ab段的流向是:()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21.(2分)读如图,关于经纬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所有经线都相交与南北两极,长度相等
D.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长度相等
22.(2分)2012年6月6日,我国许多地方观察到“金星凌日”现象,人们观察到小黑点般的金星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如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太阳,金星和地球都是恒星
C.太阳会发光,金星和地球不会发光
B.太阳是恒星,金星和地球是行星 D.金星和地球都绕太阳运动
23.(2分)读图经纬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经纬度为(170°E,60°S)
B.甲,乙,丙,丁四地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寒带的是丁 C.地球自转一周时,甲,丙,丁三地中经过距离最长的是丙 D.丙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
24.(2分)将下面直线比例尺改写成数字比例尺,应是()
A.1:100 C.1:100000
B.1:10000 D.1:10000000
25.(2分)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点位于乙点的()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26.(2分)下面四副图按比例尺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27.(2分)在该图中反映的正确的信息是()
A.太阳正好直射在赤道地区 C.北京的天还没亮呢
B.南极地区笼罩在黑夜之中
D.对全球来说,白昼范围大于黑夜范围
28.(2分)如图为某同学所画的一幅地形景观图,其最有可能与图中等高线地形图相对应的是()
A.B.C.D.29.(2分)某班学生计划分成四个登山活动小组,目标是下图等高线所示的山峰,沿图中①,②,③,④虚线方向进行攀登.其中一组想沿坡度较陡的山谷攀登,其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0.(2分)下列关于某村公路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A.公路原在东偏北方,出村后转为西南方向 B.公路原在正东方,出村后为西南方向
C.公路原在东南方向,出村后转向正西方向 D.公路原在东方,后转向西方
31.(2分)甲,乙,丙是三幅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的阳光照射情况(a或b),下列对三座房屋所处地理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C.乙地位于南温带
B.甲地位于赤道附近D.丙地位于北温带
32.(2分)读图判断,图中B和C的经度数分别是)
A.30°E,150°W C.150°E,30°W
33.(2分)如图圆圈a,b,c分别代表赤道,回归线,极圈,图中箭头为从极地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当太阳直射b线时,梅州可能有的现象是()
A.蝉鸣林更幽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草色遥看近却无 D.清明时节雨纷纷
34.(2分)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东北方向 C.④处可能发育河流
B.山峰②的海拔大约是350米 D.⑥处有利于攀岩运动
35.(2分)如图所示为山东某地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夏至日正午时射入窗户的太阳光线,其中代表冬至日的光线是()
A.1
B.2 C.3 D.没有
36.(2分)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如图)召开.下列描述不可信的是()
A.会议在德班召开期间,南非正值冬季
B.德班是南非东部港口城市,位于南温带,濒临印度洋 C.会议期间德班气候湿润,开普敦炎热干燥 D.在好望角可看到有大型油轮经过
37.(2分)图中既没有四季变化,又没有昼夜长短变化的点是()
A.④点
B.③点 C.①点 D.②点
38.(2分)读图,判断下列四位同学说法正确的是()
A.小杰:“沿着任何一条经线一直走都可以回到原地.” B.小琪:“北极点是最短的纬线,也是地球最北的地方.” C.小玲:“图中甲是英国,属于北寒带.”
D.小玮:“图中乙是新加坡,在高纬度,所以气温很高.”
39.(2分)下列四幅图中按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A.西北,正东,西南,西北 B.东南,正西,西南,东北 C.西北,西南,西北,西南
D.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40.(2分)读太阳光照图(赤道周长约为4万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节气是春分))
B.B点看到日出时间比A点早6小时
C.假如AB的弧长为2cm,则该图的比例尺为1:250000000 D.P点关于地球的地心对称的点的地理坐标为(45°W,60°N)
41.(2分)读图,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河流由西向东流 B.林地位于村庄的西南方 C.公路先由是东西向,后是东北---西南D.耕地在村庄的正南方 向
42.(2分)如图所示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海拔:米).沿线可能有河流且流速较快的是()
A.虚线甲处
B.虚线乙处 C.虚线丙处 D.虚线丁处
43.(2分)下列四幅图中按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A.西北,正东,西南,正北 C.东北,西北,正东,西南
B.东北,西南,正西,西南 D.东北,东南,正西,西南
44.(2分)2005年春,世界一些地区爆发了严重的禽流感,某地采取了严格的防御对策:疫情发生地3km内家禽全部扑杀;3~5km内强制免疫;1km内活禽市场必须关闭.读某地禽流感疫情分布图,图中阴影区半径为1厘米.该分布图的比例尺是()
A.1:100000 C.1:300000
B.1:200000 D.1:600000
45.(2分)图2中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46.(2分)“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如下图的图甲(八达岭长城的景观照片),图乙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若图乙所示地区有古长城经过,你认为最可能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8年05月23日初中地理 随机组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运动的概况.
【分析】以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如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盖,圆等,随着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人们才对地球有了正确的认识--地球是一个球体.
【解答】解:A.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故不符合题意.
B.从学校操场的一端走到另一端不能充分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故不符合题意. C.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故符合题意. D.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考点】此题考查的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结合教材理解解答.
【分析】地球上由于地球的运动,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有多有少,根据各地获得热量的多少,划分了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解答】解:结合题意,1月份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结合题意. 故选:C.
3、D
【考点】考查了地方时差形成的原理,属于基础题.
【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答】解: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又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使得地球上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早.伦敦和洛杉矶位于不同的时区,地球自转就造成了时间上的差异. 故选:D.
4、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属基础题.
【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答】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除了昼夜交替之外,还有时间的差异.随着地球的自转,同一纬度地区,东边要早于西边先看到日出,荆州市某球迷2013年6月7日早上9点(东八区时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NBA总决赛第一场(热火-马刺)直播比赛,他看见球场(美国西五区时间),夜空星光闪烁,这是因为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时间差异所致,由于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故北京时间要早于美国的时间. 故选:D.
5、B 【考点】只要熟悉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此类问题即使有些变化也不易出错. 【分析】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一般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据此完成本题.
【解答】解:读题可知甲地比乙地1000米的海拔还要高出500米,故甲地的海拔为:1000+500=1500米. 故选:B.
6、C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分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形成.
【解答】解:从图中看出,当地球公转到乙地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丙地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丁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时间是9月23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甲地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所以当云南省举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期间(6月13日),地球运行至图所示公转轨道上的丙地附近.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状况.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解: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B.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故符合题意. C.地球自转围绕中心是地轴.故不符合题意. D.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考点】地球是个球体人类早已证明,但是也要注意哪些现象可以说明而哪些现象无法证明,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同时还要注意各自然现象的本质.
【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解: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都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等.而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证明月球的形状,远处的事物无法看清,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考点】本题考查证明地球球体形状的现象,理解记忆即可.
【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出海船只的桅杆,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现象等,其中地球的卫星照片最直观的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解答】解:日食现象不能证明地球的形状,该现象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 故选:A.
10、D
【考点】此题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题目,难度不大.
【分析】小明是想去包头旅游,所以该市的旅游图是一定要推荐的.
【解答】解:放寒假了,北京的小明想来内蒙古的包头市看一看包头市的建筑和西北风光,导游应该给他推荐包头市旅游图. 故选:D.
11、B
【考点】在解答该题时,关键是读懂图示,箭头表示方向及判断南北极.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 【解答】解:从图上观察得出:甲图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故不符合题意;乙图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故符合题意;丙图由符号“N”判定该图表示北极,但方向是顺时针,故不符合题意;丁图由符号“S”判定该图表示南极,但方向是逆时针,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说出地球自转还产生什么现象?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地球公转方向相同都为自西向东.
【解答】解: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的地点时间有差异,东边地点的时间早于西边地点的时间.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3、B
【考点】考查了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定方向,难易适中.
【分析】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确定方向.
【解答】解:读图可知,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平移指向标到升旗台上,确定该点的东西南北方向,连接升旗台和教学楼,可知教学楼在升旗台的东北方向. 故选:B.
14、C
【考点】本题考查南京的气候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分析】根据图中风带的风向,判断此图是南半球的.风带1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风带2是南半球的西风带,风带1与风带2之间的气压带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
【解答】解:若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则此时季节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季,南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即高温多雨,盛行东南季风. 故选:C.
15、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比较记忆即可.
【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地球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时间是一年;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四季更替.
【解答】解: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D
【考点】学会根据不同的颜色识别不同的地形,是阅读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
【分析】在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白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答】解: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在不同的等深线之间,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 故选:D.
17、C
【考点】等高线与等值线——等温线的判读 【分析】 【解答】
18、C
【考点】等高线与河流流速的判断 【分析】 【解答】
19、B
【考点】等高线与等值线——等温线判断 【分析】 【解答】 20、B
【考点】等高线与河流流向判断 【分析】 【解答】
21、D
【考点】考查了经纬线的性质,属于较简单的基础题.
【分析】纬线是垂直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的长度不一定相等,最长的是赤道;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解答】解: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指示南北方向;纬线的长度不一定相等,最长的是赤道,指示东西方向.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22、A
【考点】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知道“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的成因.
【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太阳,金星和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金星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解答】解:阅读材料和图示可知,太阳是恒星,金星和地球是行星;太阳会发光,金星和地球不会发光;金星和地球都绕太阳运动.根据题意. 故选:A.
23、B
【考点】本题综合性强,关键是利用读图要领确定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解答】解:从经纬网图看出,甲点的经纬度是(170°W,60°S),A不符合题意;
B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乙地位于150°E,属于东半球,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寒带的是丁,B符合题意;C地球自转一周时,经过距离最长的是纬度最低的甲地,C不符合题意;D丙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表示方式,属基础题.
【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表示为:比例尺=.
【解答】解: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表示为:比例尺=.比例尺可以用: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表示.读图可知,图中直线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100千米=10000000厘米),换算成数字式为1:10000000. 故选:D.
25、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南极地区的地球的自转即两点的位置关系,记忆回答就即可. 【分析】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从北极看为逆时针转动,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转动.
【解答】解:读图可知:本图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旋转,属于南极地区,甲点在乙点的左侧,甲点应顺时针旋转到乙点,和地球的自传方向一致,所示甲点在乙点的西方,甲点离南极点近,乙点离南极点远,甲点在乙点的南方,所以甲点在乙点的西南方向. 故选:B.
26、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大小的关系.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重点内容,请理解记忆.
【分析】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幅图的范围由大到小排列为:②>④>③>①,因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所以四幅图按比例尺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②>④>③>①;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27、B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读图理解解答有效.
【分析】读图可得,图中北极圈内是极昼现象,南极圈内是极夜现象,此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是北回归线,北京位于昼半球范围,对全球来说,昼半球和夜半球的范围是相等的.
【解答】解:读图可得,图中北极圈内是极昼现象,南极圈内是极夜现象,此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是北回归线,北京位于昼半球范围,对全球来说,昼半球和夜半球的范围是相等的,现象AC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A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解答】解:如图1所示是一幅山顶景观图,其右侧陡峭,左侧和缓.
根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可判断,图2中,A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右侧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左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29、B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解答】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②处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适合于攀登. 故选:B. 30、A
【考点】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平移指向标判定.
【分析】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定方向,要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右侧为东方,左侧为西方的方法确定.
【解答】解: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判定,公路原在东北,出村后转为西南方向. 故选:B.
31、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概况.
【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解:甲地南北太阳都能照进屋内,说明位于热带地区;乙地太阳从南面射入,应该位于北温带;丙地太阳从北面射入,位于南温带. 故选:B.
32、A
【考点】本题考查经度的划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经度向东度数越大为东经,度数向西越大为西经,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
【解答】解:读图可得,图中B和C是两条相对的经线,图中所示的经度范围是180°,图中每相邻的两条经线相隔30°,所以图中B和C的经度数分别是30°E,150°W. 故选:A.
33、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概况.说出其他三句诗词出现的季节.
【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解:图中箭头为从极地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方向,应为北半球图,当太阳直射b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所以此时德州为夏季,有蝉鸣林更幽的现象.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34、D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解答】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④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是孕育河流的地方,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⑥陡崖,陡崖处适合攀岩运动.图中等高距是50米,可判定山峰②附近的等高线是250米,则山顶②的海拔在250-300之间.同时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可判定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西北方向. 故选:D.
35、C
【考点】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期性变化,进而形成了四季更替.
【分析】山东属于北半球中纬度,春分,秋分两天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夏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解答】解:3代表的正午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应该是冬至正午太阳光线,故选:C.
36、A
【考点】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地球运动的特征及意义属于难理解的内容.突破难点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教具及课本中的插图,演示自转或公转的过程,明确自转公转的特点,记住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过程.
【分析】地球的公转产生四季,并使昼夜长短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致.
【解答】解:会议期间的11月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因此会议在德班召开期间,南非正值夏季.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37、A
【考点】本题考查赤道的特点,要牢记.
【分析】在地球表面,赤道上的点既没有四季变化,又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答】解:读图可得:④点位于赤道上. 故选:A.
38、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经线的特点.
【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的经线在南北极相交.北极是地球的最北方.
【解答】解: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因此沿着任何一条经线一直走不可以回到原地;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方,是最短的纬线;从图中看出,甲是英国,属于北温带,乙是新加坡,在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 故选:B.
39、B
【考点】根据在经纬网上判定方向和指向标地图判定方向的方法,确定基点B的东西南北方向,不难解答.
【分析】根据在经纬网上判定方向和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图一在有极点的经纬网上判定方向,根据极点确定南北,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西,得出A点在B点的东南;图二中N表示北极,AB在同一纬线上,确定B点的东西南北,可知A点在B点的正西;图三中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判定A点在B点的西南;图四中纬度向北度数增大,表示北半球,确定B点的东西南北,连接AB可知A点在B点的东北. 故选:B. 40、C
【考点】本题考查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读图分析后解答即可.
【分析】读图可得,图中地球自转的时针方向是逆时针,则图中所示的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北半球图,图中所示的北极圈内是极昼现象,故此时的节气是夏至日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解答】解:A,此时节气是夏至日,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B点位于0°经线上,属于中时区,A点位于45°W经线上,位于西三区,B点比A点早3小时,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图中AB的弧长是赤道长度的1/8,则其实际长度是5000千米,假如AB的弧长为2cm,则该图的比例尺是2:500000000即1:250000000,叙述正确,符合题意;D,P点的地理坐标是135°W,60°N,则关于地球的地心对称的点的地理坐标是45°E,60°S,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1、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在地图上方向的判读.需认真观察.
【分析】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有的用经纬网确定方向,有的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解答】解: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确定方向. A.河流自南向北流.故不符合题意.
B.林地位于村庄的东南方向.故不符合题意.
C.公路先由是东西向,后是东北---西南向.故符合题意. D.耕地在村庄的东南方向.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就称之为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就可以看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
【解答】解: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甲,丙两处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乙,丁两处的等高线海拔向高处凸,为山谷,山谷中可能出现河流;又由于乙处的等高线比丁处密集.坡度较陡,因此虚线乙处的可能有河流且流速较快.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43、D
【考点】根据在经纬网上判定方向和指向标地图判定方向的方法,确定基点B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不难解答.
【分析】根据在经纬网上判定方向和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图一中纬度向北度数增大,表示北半球,确定B点的东西南北,连接AB可知A点在B点的东北;图二在有极点的经纬网上判定方向,根据极点确定南北,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西,得出A点在B点的东南;图三中N表示北极,AB在同一纬线上,确定B点的东西南北,可知A点在B点的正西;图四中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判定A点在B点的西南;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4、C
【考点】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应用.
【分析】用尺子量出图上距离,已知实地距离,可以利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本图的比例尺.
【解答】解:已知捕杀区的实际半径为3千米,即300000厘米,量得捕杀区半径的图上距离约为1厘米.则比例尺=故选:C.
45、A
【考点】等高线与瀑布景观问题 【分析】 【解答】
46、D
【考点】等高线与长城地点设计 【分析】 【解答】
=.
第二篇:初中地理复习课流程
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流程
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地理,发展思维能力,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顺次复习,重复旧课,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再如不分主次,学生会做的题做的多,不会做的题不认真讲解,会使学生学无所得,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有把学过的内容罗列堆积不加整理,使学生感到一大片知识茫无头绪……。这样上复习课,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还会得不偿失,我认为上复习课一般要遵循以下流程:
首先,要进行上节课的知识检测,利用提问或者默写的方式来检测并督促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这个环节大约需要10分钟的时间。其次,运用学案进行本节知识网络的构建,这个环节有个前提,要将学案提前发给学生,督促其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知识网络的补充和解答疑难,这个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
第三,进行典型题目的解答:第一步,学生自己根据所复习的知识自己解决该题目,有疑问的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来;第二步,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组内的疑难问题;第三步,进行班级小组间的讨论,有组里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由组长提出,其他小组的同学共同解决,如果难度较大,没有学生能解决,教师再统一引导解决。解决完毕之后,留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查漏补缺,这个环节大约需要10分钟的时间。
最后,基础检测环节。这个环节由学生独立完成,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限定完成时间,之后由学生起来订正答案并讲解,之后留给学生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查漏补缺。这个环节大约需要10分钟的时间。
对于个别章节有能力提升的环节的,鼓励学生自己解决,然后由完成的较好的学生来订正讲解。这样需要的时间可能会多一些,这就需要重新协调各环节的时间安排,争取一节课完成,如果实在完不成,可以鼓励学生课下完成。复习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除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设想周全外,还需要教师灵活的解决,但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的耽误时间。
第三篇:初中地理复习指导纲要
初中地理复习的几点做法
察右中旗二中李儒驿
系统、有效的复习是地理中考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使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进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下面是我在带领初中学生复习地理中的几点做法。
一、研读课标抓方向
《课程标准》是反映课程改革的法规性文件,是教师复习备考的主要依据。地理学业考试是根据〈课标〉确定考查的内容与标准,复习能否取得最佳的效果,要看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的是否透彻,研究的是否深入,把握的是否到位。研究课标就是要对于复习的每一知识点,认真的弄清课标要求:研究课标要求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运用什么样的过程与方法达到,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哪些知识需要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哪些知识需要掌握以及哪些知识需要灵活掌握。
(二)过程性目标的要求:认真分析让学生“经历(感受)”什么,“体验(体会)”什么,“探索”什么。从而真正把握〈课标〉要求。对于不同的要求,复习时要有所侧重,把握好复习方向,避免走弯路。复习要有方向性:复习的方向性直接影响中考成绩的好坏。因此复习时目标一定要明确,找准复习的方向,复习的重点,然后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复习要有计划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较高程度的达到复习效果。复习计划要大小结合,即要有整体、长远的,又要有阶段的、短期的。整体怎样复习,分几个步骤,每一步骤时间多长,依据什么资料,达到什么程度。这些在复习开始时都要做周密的安排,合理的制定出适合自己学生水平的计划和目标要求。且不可具有盲目性,避免“前松后紧”。
二、回归教材抓基础
地理学科的学习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与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记忆和思维的规律也要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时,要有知识的整理和构建过程。地理总复习的重心应该放在指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融合知识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为一体上。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图表等素材,带领学生进行整理系统、概括结构、总结规律、分析联系、比较异同、归纳特征等。这一过程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可以使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网络”,以对各章节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空间结构;可以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和牢固,使零散的认识系统化,为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提供了可能和保障。目前阶段,部分教师存在的问题是贪快冒进,匆匆把课讲完,草草结束复习,早早地进入到强化训练和考试促进阶段,遗留下了学生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隐患。其不良影响为,-1-
容易出现复习到一定程度后,学生出现“知识混淆和成绩停滞不前”的现象。
三、突出重点抓主干
地理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复习时不可能也做不到面面俱到。在全面复习、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应突出学科重点知识,如:地球知识、地图知识、气候知识,中国自然环境知识、我国四大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等。重点知识应反复强调,注重归纳总结,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应用。要围绕主干知识来重点选题、做题。
四、突出特色抓地图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它的信息量大、生动形象的特点,正适合地理复习课的要求。如果没有地图的配合,复习是难以顺利进行的。地理考试中,读图与分析图表的试题比例一直是很大的,而许多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图表的识别和运用却是软肋所在。因此,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地理图、表的教学辅助功能,利用好课本插图、教学挂图、板图、自制的多媒体地图和各种资料创设各种地理表格。把重点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帮助学生掌握总结填绘图表、阅读图表、分析图表的基本方法或规律,使学生能熟练应用图文理解知识、图文相结合记忆、图文互换的技能的方法与操作能力,形成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复习效率。为了能达到上述复习目的,我们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对图表的运用和讲解,侧重于利用和创设各种类型的图表训练题;以学生理解和应用为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快速而准确分析回答图、表问题的能力。复习阶段要把《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和教科书中的插图,作为自己学习上得心应手的辅助工具。“两图”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与教材紧密配合的。而且色调鲜艳悦目,内容生动活泼。如《中国地图册》中《地球》一图,只要看一眼,便会得出地表一片汪洋的结论,而且会掌握大陆分布的基本形势。《地球五带》一图,作者更是用心巧妙,用冷暖颜色显示地带温差,配合以动植物画面,十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地带的特点。学生要掌握不同类型的图,包括分布图、景观图、剖面图、动态过程图、统计图等。这些图会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揭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运动规律,概括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通过读不同类型的图,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就更深了。而对于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图,就要亲自动手画画,这对于增强记忆是很有帮助的。比如你老记不住我国主要的几条铁路线,那你就拿张纸亲自来画,画的时候尽量画准方向,认真画完一次,这样对于铁路线的分布心中就有谱了。
五、讲究方法抓效率
地理学科内容广而复杂,涉及《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乡土地理》。而且学生学习地理学科时空跨度大,学生花在地理科复习上的时间有限,这样,学生就容易产生焦急烦燥心理,甚至畏难情绪,对地理科的学习容易失去信心。因此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复习策略,提高复习的效率,以便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复习讲究实效性:一方面要狠抓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讲究方法,提高效率,认真的设计好每一节课,向45分中要效率。复习课非常重要,它是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巩固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往往有些教师忽视了复习课的这种巩固双基、培养能力的作用;把复习课只看作是“划书活动”,让学生一遍遍的机械记忆。这样,不仅不能得到良好的复习效果,而且会把复习课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这种复习方法,精心设计、避免雷同,使每节复习课不仅具有综合性、针对性,而且富有新颖性,从而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一)“图文结合法”
地图是学生理解、分析和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依托。文字是我们对地图所反映的地理信息的理性认识和思维判断结果的一种描述。“无文之图”是学生难解的“天书”,“无图之文”是苍白无力的说教。只有图文并茂,图文结合,才能使地图变得易懂,文字变得有所依托,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在地理复习课中要注意采用“图文结合法”,以图为点,串点成线,串线成网,逐步使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力体系。让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探究性和自主性。
1、逐步培养学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的基本能力和方法。“以文释图”,即指将图像及图表中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图分析,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以图释文”,是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像,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这对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大有益处的。“以图释图”,即是用另一张图反映这一张图,它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简单地说,地理就是地图上的道理。只有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图”的重要性,同时又能掌握图文结合的基本方法,这样“图文结合法”在复习中才能顺利地贯穿和渗透下去,最终完成复习各项目标。
2、根据复习目标,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提炼教材,精选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图,然后加以巧妙设计和加工,尽可能在“图”的基础上涵盖复习目标所要求的重点内容。以初中地理教材第三册为例,可精选《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一月等温线图》、《中国七月等温线图》、《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图》《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等。通过对图的解读,使学生对各章的重点知识掌握殆尽,地理思维能力,图文转换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如:复习中国地理的省级行政单位、主要高原、平原、盆地、山脉时,让学生自制中国政区版图,并制作主要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的名称的小小文字卡片〖要求在这些文字卡片上着上其相应海拔高度的颜色作为底色〗。复习过程如下:先让学生把打散的各省区拼成完整的中国政区版图,可以分小组进行〖一般2~4人为宜〗,也可以用竞赛的方式进行,看谁拼得又快又好,待拼完后,用自已制好的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的小卡片,一人任意拿一张卡片,一个人回答问题——包括文字卡片上的地理名称的特点、所在的大致位臵、有什么河流流过、位于中国的哪一个阶梯上,目前的地理环境如何等等,另一个人则把卡片放在中国地图的相应位臵上〖填图〗。如果时间有剩余,还可以调换以上这几个人的角色,从头来一遍。这种复习方法形象、直观,学生易接受,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更能够进一步体会到复习内容的精髓。
3、根据图与图之间内在的地理逻辑,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地把各章零散的知识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逐步形成对整本教材的总体性的把握,构建比较系统的知识,能力体系。以初中地理教材第三册为例,可引导学生从《中国地形图》联系到《中国的人口密度图、中华民族的分布图》,中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区,中国的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的偏远山区;从《中国的地形图》联想到《中国的一、七月气温分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夏季气温高的地方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主要是地形因素造成的,以及我国季风影响范围的内容等;
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地理图表的教学,引导学生把知识点落实到地理图表上,并向学生传授和引导总结填绘图表、阅读图表、分析图表的基本方法或规律,使学生能熟练利用图文记忆、图文结合、图文互换的方法,提高复习效率。以简要示意图像为线索进行综合复习,教会学生将地理知识点在示意图上串起来。例如长江干流犹如“L”和“w”两个英文字母连接而成。从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到宜昌的“L”形河道为上游,谷深水急,水能资源丰富,虎跃峡、葛洲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都位于上游。“w”河道则为长江中下游,“w”上端分别是宜昌、武汉市(有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汇人)、上海(为长江的入海口);“w”下方两处转折点是我国两大淡水湖——洞庭湖和鄱阳湖,湖泊众多,航运价值大。复习时可指导学生先画出由“L”和“w”组成的示意图,再把以上的要素填注到相应的位臵上,还可把行政区的内容结合进来。
(二)“对比分析—综合归纳法”
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强调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区域特征是建立在对区域整体性与差异性总结的基础上的,是对一个区域的地理概貌的高度概括。例如,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南方地区的“暖湿”等。这种差异性与区域所处地理位臵、地形、地势等自然地域密切相关。因此,区域所处的地域性(位臵和范围)往往就是造成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的重要原因。复习时要正确分析和把握这种典型的地域性,由地域性引伸出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要通过综合的思维过程,而区域特征的差异性要通过对比分析的思维过程才能得出结论。通过对比分析,概括得出区域地理特征,往往能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例如,中国地理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比较;西北内陆地区和东部季风地区的比较;世界地理中,英国和日本的比较等。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探索环境,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列表对比、观察对比、类比归纳、发散演绎、因果联系等方式获得这些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方法。
(三)“串珠成线法”
在一定范畴内,许多地理概念是相互联系着的,因此,当思考某一地理概念时,应该放到与其他地理概念相互联系的整体上去认识。联系的方法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串珠成线法是联系法的一种,是根据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将零星的地理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它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
分散的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认识地理事象的广度与深度。
例题:根据下面提供的文字信息,请你利用已经学过的地理原理,用恰当的文字,按因果关系将它们连接起来。
要求:连接而成的文段中必须涵盖下面列出的全部词语;必须准确、完整地表达地理原理。
地轴倾斜地球公转白昼四季太阳光热太阳直射
六、关注生活抓应用
在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特点时我们已谈过,近几年的综合试题的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努力做到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考查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功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密切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两耳要闻窗外事”,把课本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瞬息万变世界局势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完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现实生活或生产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如在复习中可以提供印度洋海啸、地震的有关图片或资料,问:苏门答腊岛位于板块,属于,并就如何减少此类灾害的损失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此题既联系了教材,又联系了社会的热点和重大问题)。要在平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基础上把所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类、归纳,并从中找出与课本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熟练地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热点问题作出正确分析、判断和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七、强化训练抓能力
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复习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的“双基”内容的基础上,就应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学会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或规律分析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当然与地理有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适当做一些目的性练习、测试,以了解知识掌握的情况,对有疑问的题目与同学进行讨论或请教老师。提高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知识间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复习的核心任务,而这项任务的落实必须依托于训练这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应选择有价值的、切合学生实际的试题,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解题的习惯;让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点评学生的答题情况;对某些试题进行拓展和迁移等。教师在每一次讲评中应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总结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加强学生能力训练复习:可分为训练读图能力、训练文字材料分析能力、绘图能力、统计数字资料的能力等,(如可训练学生运用资料说明或解决区域地理问题,既给出某区域的相关资料,学生分析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也可提出一些问题或看法,让学生用资料说明。比如日本、资料:进口的主要原料所占的百分比,铝土矿、100,原油、99,煤、90,铁矿石、99。主要出口的工业品占的百分比:电子计算机、80,小汽车、57,船舶、56,电视机、70。由此分析:日本经济的主要特征及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还要搞好中考模拟训练,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
八、讲究技巧抓规范
重视学生考试技能的培养。首先,是阅题和审题能力的训练。现在很多的中学生在考试时,往往缺乏阅题和审题的技能,常常会错误地理解题意,想当然地回答问题,结果错、漏答的地方特别的多,而且马虎失分的情况也非常严重。因此,教师在平时复习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经常变换题型,尤其是多注意在学生容易轻视的知识点上,多做些手脚,防止学生答题时出现的定势现象。其次,是重视答题卡的训练,结合上次中考情况看,学生涂填答案失误或不规范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答题卡的练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复习得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基本能力得到训练,创新意识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中,学生自然满怀信心,以正常的心态审题,构思、组织答案,成功必然在望。
有好的开始,也要有好的结尾,所以任何地理教师必须注重讲授与复习,复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好坏。当然地理课的复习,同样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千万不能千篇一律,也就是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即使是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班级里,还应当根据学生地理知识的基础、接受能力、掌握情况等的各异作出深浅不同、高低有别的解答。
因此,在复习中,我们要时刻注意结构是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注意对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具体复习时,一般先指导学生了解知识的组成要素,然后再探究其相互关系,以要素为线索,深入探究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具体操作时,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把组成要素列在方框内,绘出结构式或关系式来帮助学生归纳。同时,我们要进行知识的扩展,将知识的线索一直延伸到区域地理中,解决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凌乱和无头绪的困惑。
第四篇: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读图题
初中地理总复习读图题专项训练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把下列各地理事物的名称与其相对应的位置,用线连接起来。
A 岛屿
B 海峡
C 半岛
D 大洋
E 大陆
(2)有一艘轮船,急着要把船上的医疗器械从孟加拉湾运到日本,请在图上画出其航行路线,并写出它依次经过的大洋和海峡。
2、读“沿我国中纬地区某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每空1分,共6分)
(1)图中①、③、④分别代表我国地势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级阶梯。(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______高______低,呈__________分布。3.读左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写出大洲和大洋:
大洲: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大洋:(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2)写出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
运河:a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海峡:b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4.读右上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西气东输”是我国四大工程之一,主干线西起A点所示的_____________自治区,东到B点所示的──市,其间三次穿越──河,一次穿越_____________江。
(2)依次写出C、D、E、F、C、H六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有什么好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图回答:(8分)
(1)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注入_____________海,是中国第_______长河。
(2)该图表示的是黄河_____________河段(上、中、下游),被称为“_____________”。
(3)该河段多灾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根治黄河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下边的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
(1)图中各点中在高纬度的是_______,位于中纬度的是__ ___和________。
(2)目中各点中位于既在东半球,又在南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____,既在西半球,又在北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图中各点的相互位置:A点在B点的_________________方,c点在D点的_________________方,B点在C点的D点_________________方,D点在E点的_________________方,E点在A点的_________________方。
(4)赤道穿过的是_________________点,该点应该属于_________________洋。(5)图中各点中位于寒带的是_________________。
7.读世界轮廓图,回答下列各题:(每空格1分,第5小题6分,共22分)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称:
A.__________ B.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__ b.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__(2)填出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岛屿是:__________。
(3)小明居住在A所在的洲北部,正值“千里冰封万里飘雪”,而约翰居住在F所在地,他现在应该穿什么季节的服装? 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从字母ACDE所表示的洲中各举出一个发达国家。A._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_ E.__________(5)海洋被称为“蓝色的宝库”,可小明在电视中看到近海现在越来越变成“黑色”了,小明想到了一些原因,你知道吗?我们又如何把它再变成蓝色的海洋? 8.右图是黄土高原的景观图,读图回答:(每题2分共6分)
(1)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该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
(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请查阅有关资料,说明该高原的黄土是怎样形成的?
(3)目前,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你认为治理的主要办法有哪些?
9.读长江流域图,回答:(每空1分共16分)
(1)长江的发源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海。
(2)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3)主要支流: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4)湖泊:C__________ D__________(5)重要港口城市:E__________ F__________ G__________ H__________(6)重要水利枢纽工程:L__________ K__________
10、读下图,回答:(共12分)(1)填写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邻国: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省区: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山脉:⑤__________ ⑥__________
农业区:⑦__________ ⑧__________
矿产地:⑨__________ ⑩__________
(2)西北地区的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为什么多呈点状或带状?1分(3)西北地区的植被,由西向东变化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1分 11.读下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17分)
(1)A是__________(山脉),它的北侧是__________盆地。
(2)B是__________(山脉),它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_____级阶梯上。(3)C是__________(山脉),它的东侧是__________平原。(4)D是__________(山脉),它的西侧是__________高原。
(5)E是__________(山脉),它是我国地势第__________级阶梯和第__________级阶梯的分界线。
(6)F是__________(山脉),它的走向是__________。(7)G是__________(山峰),它南侧的国家是__________。
(8)H是__________(山脉),它是江西省和__________省之间的山脉。12.读右图回答:(共11分)(1)写出河流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八条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__________,注入印度洋的是__________,注入北冰洋是__________。(填数字)13.看右图,回答问题:(10分)A点位于
经
度,纬
度。B点位于中低高的 纬度。
A在B的 方,C在B的 方,D在B 的 方。A点所处的温度带是
,B点 所处的温度带是。
14、读右图回答问题:(12分)(1)在图上写出七大洲名称:
①,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在图上写出四大洋名称:,⑧
,⑨
,⑩,⑾
。(3)在图上适当位置写出五带名称:
(4)五带中有阳光直射的是________,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既没有阳光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四季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____。15.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图中小河流向是从
方流向
方。(2)水电站在学校的方,医院在学校的方。
(3)图中水电站与农机站间的直线距离有
km。16.读等高线地形图,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5分)
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 ①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______米以上。②图中A处位于B处的___________方向。
③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
地理识图题参考答案:
1、(1)A、大陆B、海峡C、半岛D、大洋 E、岛屿(2)太平洋 马陆甲海峡 印度洋 2.(1)①一 ③二 ④三(2)西(高)东(低)阶梯(分布)3.(1)大洲:A亚洲 B南极洲 C南美洲 D非洲 大洋:(1)印度洋(2)北冰洋(3)太平洋
(2)运河:a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海峡:b白令海峡 d马六甲海峡 4.(1)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B上海市(沪)黄河 长江(2)C新、D青、E川或蜀、F甘或陇、C晋、H陕或秦
(3)便于区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资源调配、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解决东部能源不足的困难等
5.(1)渤(海)二(2)下游 地上河或悬河
(3)地处平原,中游带来的泥沙淤积河底,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4)治沙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意思相同即可)。6.(1)C、A、D(2)C、E(3)西南、南、西北、东北、东北
(4)B、大西洋(5)C 7.(1)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北美洲 E—南美洲
F—大洋洲 b—太平洋 d──印度洋 e—大西洋 f—北冰洋
(2)a—格陵兰岛
(3)夏季服装,因为A所在的洲是北半球冬季,而F所在地是南半球,由此可判断A、F 两地的季节刚好相反。
(4)A──日本 C──-英国等 D──美国等 E──澳大利亚等。
(5)人类排放的废气物太多等;加强人类的环保意识,加大对海洋的治理,建立世界性的公约,各国加大对污染环境的处理等。
8、(1)土壤疏松,沟壑纵横,支离破碎(2)西北的风沙,被秦岭阻挡,于是沉积下来,亿万年过去了,形成了黄土高原。(3)水土流失 育林种草。
第五篇:初中地理总复习策略浅谈
初中地理总复习策略浅谈
白云湖中学 李秋民
每年一度的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之前,教师都要带领学生复习整个初中地理知识,而每年的地理总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如何充分利用最后几个月的复习时间,有效的提高复习效率,是摆在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面前的共同课题。这阶段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突出主干,形成网络;同时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科学习能力,以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总结近几年我自己组织总复习的经验,将具体的做法概括如下: 一:以课本为主,构建知识结构,精讲重、难点
首先,教师按照教材编排的章节顺序给学生进行全面贯通讲解。在这里必须讲究复习策略,调整复习重点,探寻复习方法,把复习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梳理和整理上,使学生对教材知识在前面由薄到厚的基础上,再由厚到薄,以突出主干知识,使学生抓住关键,把握重点。通过对主干知识的梳理,揭示联系,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依据知识网络,把握主干知识,又有利于学生从纵横联系中理解某一知识,以获得更准确、全面、深入的认识,揭示其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还有助于学生将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融会贯通。在这一环节里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对教材中学生普遍掌握的一般性内容点到为止;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近几年结业考试题中多次考查的知识点,一定要讲清、讲深、讲透。如:《地球和地图》里的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部分内容等,都需要精讲。
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到一边讲,一边辅之适宜难度的课堂同步练习题,以章为单元,以讲带练,面面俱到,把讲的知识点通过试题形式加以记忆巩固、转化迁移,使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重点内容的融会贯通落实到实处。让学生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二:以专题形式对初
一、初二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初中地理结业考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可以将初一与初二的有关知识点进行整合,打破4本教材的界限,将地理知识进行重新排列。我主要是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大角度重新分类、归纳、编组成一个个专题知识块,然后以专题形式有序地让学生寻找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地理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汇集吸收、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综合梳理,形成网络化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
我在复习时,把初
一、初二的教材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组成下列几个专题块:专题一
地形
专题二
气候
专题三
河流、湖泊和水资源
专题四
土地资源和农业
专题五
矿产资源和工业
专题六
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专题七
人口、民族和聚落
专题八
读图指导
专题九
乡土地理
通过专题训练这一环节的复习,要求学生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找出联系,分析原因,掌握规律,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把初
一、初二地理内容融合起来,而且使地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利于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减少了过多的死记硬背,同时还掌握了思维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强化地图复习,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这一环节的复习是将地图进行分类,强化有关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地图叠加、读图填图和“看图说话”,甚至达到在无图情况下,可根据题意自绘图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因为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信息独特的表达方式,离开地图,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空间地域概念很难理解,而且地理学科的特点也要求地理教材必须有大量的图像,才能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提高对图像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
(1)将地图进行分类,把握各类图表的特点及判读的关键点、技艺点,以便在读图、析图时找准图表的要点。地图的常见类型:
A、平面分布图(经纬网图,轮廓图,各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多要素复合图等)
B、统计图表(表格,等值线图,柱状图,扇状图,线状图,坐标图等)C、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图,地形类型分布图等)D、景观图(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E、结构框图(反映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F、漫画(以环境、人文等为主题)G、地形剖面图(2)正确灵活运用各种图表
A、培养图表的判读能力。如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坐标图的判读能力。B、图文转换能力。掌握地图语言,用文字表述图表内容,或将文字转换成图表的能力。
C、掌握一些常规的读图方法。可根据图中的点、线、面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帮助读图。
(3)动手绘图能力。将平时所学图形进行转绘,如绘制国家轮廓图、省轮廓图、河流图、地形图中等高线图与剖面图的转换等,以提高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4)熟记一些重要的地理经纬线(如赤道,回归线,极圈等)、地理事物(如秦岭——淮河、长江、黄河等)
分析近几年的地理结业考试题,不难发现读图题占重要地位。虽然不是“题题有图”,但无图考图,图文转换,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考察用意很明显。通过本环节的复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为学生适应考题或进入高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关注社会热点
热爱乡土地理
近几年的地理结业试题里常有反映新闻热点的问题。这类地理知识具有“内容新”、“时效强”、“跨度广”等特点,所以从地理学的角度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也是总复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复习时,就必须培养学生平时多关注全球事实形势,关注社会经济生活实际和自然环境等问题,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对其进行观察、思考、分析,以培养他们关注国家的发展、关注民族的未来、关注自己生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针对试题中出现的有关乡土地理的内容,要求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家乡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点,了解家乡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学生初步懂得如何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以及家乡经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美好前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我在进行这一环节的复习时,每一节课我都要求学生在课后收集最新与地理有关的新闻热点,以及有关自己家乡的信息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先用10—15分钟的时间对个人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对部分需要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答案;对有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讲解。这样既可以引起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