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
开 题 报 告
大足区季家镇中心小学
大足区季家镇中心小学于2012年4月向大足区教育委员会申报立项,承担大足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今年9月获得正式立项,今天,我们正式开题。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受经济浪潮的诱惑,大批农民工涌向经济发达区,劳务输出已成为我镇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农民外出务工时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家中,由此而形成了一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同时,随着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不断深入, 撤并了一大批农村村级小学,实行集中办学,这造成了一部分中小学生的家庭住址远离学校,来往不便。为了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方便农村边远地区孩子上学,一大批农村寄宿制小学应运而生。农村寄宿制小学更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办学效益;更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源减少、学生上学半径过大、家长接送不方便等实际问题。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有的可能还不到十岁,离开了父母,周一至周五都要在校园中学习、生活。他们在常规的教学时间里和其他学校的孩子一样,在学校、教师的组织带领下学习。但一到了放学后的时间,学生的课余生活单一枯燥、精神生活较为贫乏的情况就凸显出来。一般来说,农村小学放下午学的时间为16点左右,而就寝时间为21点左右,这期间的空档长达5小时,加之早晨从起床到上课有1个多小时的空余时间,这漫长的课余时间孩子们该如何度过?有的学校不论学生年龄大小、年级高低统一安排上自习,低年级不到10岁的孩子,一两个小时坐下来特别难受,他们还不懂得怎么去自习;有的学校把学生交给生活老师照料,生活老师的编制和精力有限,不可能给孩子们组织大量适宜的活动,一般就是由他们散着玩儿,安全又成了一个大问题。由此,寄宿生课余生活成为困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一大难题。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这一实践研究,并提出课题立项申请,旨在通过研究探索一种较为成功的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寄宿。
2.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以儿童心理学、管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等为理论依据。(1)基础教育的新观念:为人性的终身发展奠基。
基础教育的任务主要不再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掌握,而是必须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重要的任务。基础教育应该教会儿童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理解、学会共生,为他们奠定一生持续发展的基础。
(2)新课程教育理念:
新课程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人性。“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均衡教育观,为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管理指明了方向。(3)现代教育理论: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4)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开始进入学校从事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其心理发展主要特点是: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自控力很低);
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思维形式过渡期);
逐渐形成具体意识和较稳定的个性(个性还不稳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国外研究现状
日本学者石角完尔曾在《美国的超级精英教育》一书中分析了美国人才辈出的秘密,认为“美国实力的源泉在于寄宿学校”,美国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有着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而且管理严格,从小养成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开发了学生的能力。美国寄宿制学校之所以能够造就大批精英,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用学生放学后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如果说“美国实力的源泉在于寄宿制学校”,那么美国寄宿制学校成功的秘密就是优秀的课余生活。
国外的一些学者、专家对小学生的课外活动研究得比较多,也有很多较为成熟的作法,但是仅针对小学生课余生活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特别是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课余生活管理研究就更不系统了。
2.国内研究现状 课余生活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大多数人在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时,常常对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自由地与小伙伴跳绳、飘洋牌、扔沙包、打陀螺、玩官兵抓强盗等各种形式的玩法津津乐道,人人都有一肚子的经验和美好回忆。而对当下的儿童来说,这些无忧无虑的玩耍形式已经离他们很遥远。各项研究表明现在的小学生课余生活单一,仍以学习为主,自由活动时间较少,同伴间的互动也较少。而寄宿制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校园这片天地里,应该如何让他们的课余生活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很值得去研究和探索。
当前,国内对寄宿学校和寄宿生的研究非常多,但主要是期刊论文,没有专著。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寄宿生生活状况的研究。寄宿生健康卫生情况研究,还有对寄宿制学校肥胖儿童的调查研究,以及寄宿制学校学生合理膳食研究等,这些研究都肯定寄宿制学校课余时间应该有所作为,寄宿制学校应该改善学生的寄宿生活质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研究发现:学校不能开展学生所期望的课余活动;寄宿学生课余活动形式单调;教师对寄宿学生课余活动开展情况评价不高;教师工作量大、待遇低,开展学生课余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寄宿学生心理慰藉凸显真空。②寄宿制学校办学研究。在寄宿制学校普遍建立后,许多学者提出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的变革,如张传武(2006)提出构建“三功能一主体”的寄宿制办学模式,该学者试图指出寄宿制学校办学的必要性及出路,但是没有从课余生活这个角度来论证这个办学模式。③对农村寄宿制学校课余生活的研究才露尖尖角。随着我国西部农村大批寄宿制学校的落成,寄宿制学校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线;出现了许多关于寄宿制学校利弊、寄宿生生活、寄宿制学校办学形式等方面的研究,但对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的研究较少,而且多是现状的描述,对原因分析和对策建构的研究少之又少。总的来说,涉及课余生活研究寄宿制小学管理模式研究较少,也没有形成理论体系,是研究的一个新的趋势。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都认为课余生活的多样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个性和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发展,这就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学术界对课余生活的功能、内容、类型作了详细的阐释,对本研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国内对外课余生活研究共同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始终不敢离开课程和教学这两个母体,视之为课程和教学的延续,而忽视课余生活本身具有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从而限制了学生课余生活理论探索。我们认为课余生活应该是独立于课程的,是与课程并驾齐驱的学校教育的两个系统。
经查证,到目前国内外系统地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校课余生活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国内只有青岛某小学在尝试研究,这表明此课题还是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背景中探讨学生的课余生活,希望能够推进课余生活研究本身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学术意义在于,通过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的研究促进课余生活研究本土化、理论化;弥补农村寄宿制小学课余生活研究不足的现实;深化课余生活的内涵和拓展课余生活的功能。
实用意义在于,了解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现状做出分析并运用教育理论提出对策和建议,有助于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正确认识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开发、组织和实施寄宿制小学课余生活,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丰富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农村小学寄宿生的课余时间得到有效管理。
2.强化农村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课余时间有效管理的意识。
3.撰写以“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时间的有效管理”等方面内容的论文。
(二)研究内容
1.调研农村小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分析原因,找准问题。2.丰富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的研究。
3.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我校全体寄宿学生。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寄宿生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查阅有关评价对象的文献,以获取评价资料。
(2)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教育实践中寄宿生的行为。(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问卷、测量等方法进行。(4)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5)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以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典型的教育叙事、教育案例。
五、课题的组织管理
1.领导小组:
组长:杨雪军
成员:刘宽珍 刘大敏 吴中涛 王恒荣 2.课题小组:
课题主持人:杨雪军
课题成员:刘宽珍 李珍 陈徐静 王恒荣 吴中涛 李道东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2.4--2012.6)完成课题申报和论证,成立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撰写研究方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该阶段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掌握课题的发展动态,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
2.实施阶段(2012.9--2014.1)第一阶段(2012.9--2012.11)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的现状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目前我校寄宿生课余生活现状及成因,课余生活对他们的成长的影响和他们希望获得什么样的课余生活? 第二阶段(2012.12—2014.1)
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的管理策略和具体模式研究。
该阶段主要通过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探索丰富我校寄宿生的课余生活的方法和措施,构建寄宿生课余生活的管理策略,形成寄宿生课余生活管理具体模式
3、结题阶段(2014.3—2014.6)汇集各种资料,进行课题总结,完成研究报告。该阶段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将在课题实施阶段中积累的点滴的、零散的、片面的感性认识、经验和教训,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
七、研究预期成果
(一)教师个人的教研论文、典型案例。
(二)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三)探索出适合我校和寄宿制小学学生课外生活的管理策略和具体模式。
(四)改变我校学生课余生活现状,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
八、经费预算
业务培训:1000元; 购置相关资料:1000元; 各项活动经费:15000元; 日常办公经费:5000元;
我们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一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学习先进学校的教研教改经验,积极投身本课题的研究活动,开展调查研究、探索管理方法、构建管理策略、形成管理模式。最后,祝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大足区季家镇中心小学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组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日
第二篇: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模式研究心得体会
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模式研究心得体会
潘家坝小学 刘成波
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模式是基于农村小学学生家离学校太远、教学点分散的一种集中办学的模式,这一模式能很好地适应现在农村小学的资源共享大趋势,并能很好地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根据我十多年从事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学及管理的实践,简单地谈点自身的体会。
农村寄宿制小学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在我所从教的地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了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但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寄宿制小学无论从学生的补贴人数、补助金额、师资力量以及学校硬件设施等方面都明显不足,导致该住校的学生不能住校,已住校的学生由于补助资金不足伙食较差,吃不饱,往不好成为当时的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普遍现象。甚至于有个别学校虽名为农村寄宿制小学,但由于校舍不足等等多方面原因而学生无法住校。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重视。无论从管理、资金投入、师资力量以及学校硬件建设都向这类学校侧重。现今,农村寄宿制小学可根据实际学生人数领取生活费,新建了学生宿舍、食堂,创建了勤工俭学基地。困难宿
舍学生生活补助费已提高到了每个学生每月100.00元,加上每月60.00元的营养餐生活补助费,已达到每生每月160.00元,基本满足学生吃饱、吃好的要求。学校新建了学生宿舍,使所有学生都能住校,连学前班的都已住校,便于学校的统一管理。新建了学生食堂、餐厅,使学生的食物安全得到了保障,有了固定统一的就餐地点,也方便了学校以学生的安全管理。
有了这些保障,现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安全工作管理已上了一个新台阶,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新型化的管理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已得到稳步提高。
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河北联合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工程管理班级:程管3班姓名:学号:2010110301指导教师:
2014年 3月 13日
第四篇:农村寄宿制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农村寄宿制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摘要】
农村寄宿制小学大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给班主任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他们的父母大部分在外务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及外婆外公抚养,造成亲情缺失,这种爱的缺失致使孩子养成了自卑、拖拉、不讲卫生等不良习惯,给班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本人结合自己的管理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关键词】
班级管理人人有事做生活实际
班级是学生体验人与人的尊严、地位、社会价值之不同的初始场所。作为山区的关联小学,生源大部分属本镇经济欠发达村的儿童,有些是毗邻乡镇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大部分在外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及外婆外公养大,造成亲情缺失,甚至有些家庭根本就得不到父爱或母爱。这种爱的缺失致使孩子养成了自卑、拖拉、不讲卫生等不良习惯给班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如何尽快地让学生自力,自强、养成良好习惯,做班级小主人,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关联小学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
本人在关联小学二年级担任班主任,就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新的尝试,采用了一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我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在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人人有事管,大家都争着为班级争光。现将此做法阐述如下:
一、还学生民主,创设职位。
摒弃“金字塔式”的班干部结构。所谓“金字塔式”是指第一层是班主任角色,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服务三种重要责任,其工作琐碎,工作 1
量很大;第二层是班级管理角色,即班委会成员,班主任授予他们干部身份,负责管理好班级日常秩序;第三层是“群众”角色,即班级中的一般成员,他们通常是被管理的主要对象。
我在班上设立各种职位,争取每个人都有事管,做到人人都是班干部。我在班上设立了学习部、纪律部、卫生部、生活部、安全部。学习部下设讨论组织员(即小组长)、作业检查员、文艺员、体育员、领诵员;纪律部下设学生教师考勤员、课堂纪律管理员;卫生部下设清扫员、保持员、个人卫生检查员;生活部下设蛋奶领取员、蛋奶发放员、蛋奶纪律维持员、宿舍管理员;安全部下设课间安全员、矛盾调解员、班级钥匙管理员、财产保护员等。这些小“员”的产生并非老师指定,而是大家毛遂自荐。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各个“职位”后,同学们便争先恐后地投报自己想要当的“职务”。有的岗位报名的人超标,有的则可能还有缺位,这时候,老师会用一种最公平的方法解决这一矛盾――“包剪锤”猜拳。这样,赢了的同学自然庆幸无比,输了的人只能怨自己运气不好,再去找还有空缺的位子。这一切都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孩子的一种平等的意识、劳动的习惯和责任心,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细化职责,建立考核制度。
(一)制定岗位职责
为了能使此班级管理模式顺利开展,并且真正能达到实效,我在设立好各职位后,制定了岗位职责表。
当然,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班级还需要一个总的负责人来监督大家的执行情况,同时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事务。因此,在班级中,我设立了值日班长。每节课开始之前或下课时,值日班长负责叫起立,并检查其他同学的工作情况,有时还要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一些会议、检查等工作,在我班受奖励时负责领取奖状。值日班长是每天按座位依次轮换的。这样做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一下“班长”的感觉,培养管理能力,体验一种责任感。
(二)定期考核
我对担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学生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的方式为:建立考核表,每一个月考核一次,采用集体决议,匿名表决来评定学生的工作情况。考核成绩分为三个等级:良好、一般、不合格。
(三)奖励
此班级管理模式参与的对象毕竟只是孩子,他们还没有形成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在实践一段时间后要及时总结,表扬工作表现突出的学生,鼓励还要努力的学生。奖励采用精神奖励为主,可以与班级和大队部的奖励制度相结合,物质奖励为辅,时间上可以分为期中和期末两次。
(四)注意事项
通过这样做是为了消除学生没当过班干部的自卑心理,建立孩子平等的意识、劳动的习惯和责任心。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竞选岗位时,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和认真负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自己的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2、承担班级职责后,每位同学一定要按照具体的管理细则,开展所在岗位的工作。由于这些管理细则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在执行中学生都较为自觉地遵守。
3、要根据管理细则建立一整套学生自查自纠、值日班干部督促检查的自主
管理的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学生自主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
4、班级的管理是长期、复杂的过程,学生的自主管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班主任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在工作上给学生指点和帮助,使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不偏离正确轨道。
三、成效
自从我们班实行“人人参与管理”模式后,得到了全班学生和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班级管理的实效也日见体现。比如:我们班的刘露同学乐于为学生服务,他就竞选了“蛋奶发放员”,陈娇娇同学主动承担了讲桌物品摆放工作,为班级尽份力。万世名同学平时纪律不好,上课很爱讲话,但爱好抱打不平,他就当上了矛盾调解员,自从有了他很少有学生到老师办公室告状,给老师减轻了很多的麻烦。同时上课也爱表现了,上课时很少讲闲话了。
其实这种管理方式不仅给这几位学生带来了希望,我们班好多同学也改变了很多,学习变得更认真,责任心变的更强,也更有集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漓江出版社
[2] 魏书生《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漓江出版社
[3] 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6月7日
第五篇:农村寄宿制小学课余活动初探
农村寄宿制小学课余活动初探
—赤峰市 翁旗 白音套海中心小学学生课余活动有特色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阶段生源的减少,农村学校开始实施布局调整,学校的服务半径大大提高,在学校附近的学生要求寄宿的明显增多;也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的增多,他们往往把学校作为寄宿孩子的首选场所。此外,部分家长的观念也在逐渐转变,他们认识到在学校寄宿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可以更多地接受学校正规的教育,还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国家“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使大部分农村小学建成了寄宿制学校。白音套海中心小学,就是2007年4月由7所村小学合并建成的一所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有学生660人。白音套海中心小学建校后学校的食、宿、学、娱管理,包括学生餐厅、学生宿舍、晚自习的管理和组织学生开展课余生活,成了学校的难题,尤其是寄宿学生的课余生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学生学生年龄小,独生子女多,留守儿童多,离家最近的十几里,最远的七八十里远,且大多数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实际。由于这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自控能力都非常差,稍加放松,便出现问题。如何对寄宿制学生课余进行有效管理,如何尊重学生生命主体,使学生在离开家庭生活后,能较快地融入学校生活,探索以人为本理念在寄宿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方面的新突破,是学校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白音套海中心小学从以下环节入手,不强化管理、1
科学管理,取得了可以的成绩,受到了教育主管理部门、社会、和家长的普遍好评。
一、统一认识、精心设计、科学实施课余活动
学校经过反复研究、研讨,制订了周密具体的学校课余活动实施方案,并通过班主任会、科任教师会、音、体、美教师会等使全体教师达成广泛共识。从学生起床、午饭后,到晚上时间较科学详细明确地安排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内容。做到了活动内容、活动场地、活动组织人员、活动要求“四明确”,为了加强对课余活动的管理,学校要制定课余活动计划和管理制度,要求做到:
1、定人员: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愿报名参加某类活动,或统一组织开展某项活动,每个小组选派两名具有各方面特长的教师为指导教师,保证小组活动的时效性。
2、定场地:根据小组的活动特点,每类活动都安排有固定的场地或教室。如果分阶段进行活动,场地也可一室多用。这样保证了小组活动有阵地。
3、定时间:对各类活动的开展时间,进行周密、合理的安排。根据各类活动的特点,科学安排时间。时间有长有短,也可将时间分成几个阶段。
4、定内容:各类活动的内容以自编自选为主。要求每类活动的指导老师要根据活动的目的,灵活设计具体内容,提出活动设计方案。学校在学期末,结合活动实际效果,评选一批最佳活动设计方案
5、定奖励:为了提高教师对课余活动指导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学校每学期,对活动的开展进行评估和考评,对组织好、措施得力、学生提高快的活动的指导教师和取得显著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
全校教职员工思想统一了,目标明确了,措施得力了,有力促进了学校课余活动的开展。
二、根据课余时间段,安排不同内容,既丰富学生生活,又增强 吸引力和凝聚力
如:每天早晨起床后,由生活教师组织学生叠被、搞宿舍和担卫 生、洗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组织上早操等。午饭后,生活教师组织活动等。
下午学生放学后的时间最长,有好几个小时,为让寄宿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学校成立了写作、朗读、绘画、音乐、棋类、体育、科技、书法、英语等兴趣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参加,没个兴趣小组都配备几名教师作指导,每天活动一小时,从下午4:30到5:30开展活动,让学生都有时间和空间得到锻炼,充分发挥特长。晚上从6:50分到7:40分,老师组织学生到图书阅览室图书,看电视,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兴趣。由此培养起儿童喜欢校园,热爱学习的情感。
每天上、下午的间操课时间,除了左眼保健操、国颁操外,还大力开展了区域活动,成立了秧歌队、歌舞队、武术队、百人合唱队、演唱队,每到活动时间,各个活动队在相应的的区域,开展各自的活动,整的校园里,人声鼎沸,歌声、欢笑声、音乐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秧歌队的“东北大秧歌”、“欢庆锣鼓”等节目受到了总校的表奖;歌舞队的大型歌舞“欢庆六一”“好日子”、“小白船”、“新疆舞”、“小燕子 ”等节目获得了总校和上级的好评; 武术队的“中华功夫”、“武术操”等得到了广泛的好评。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课余时间里,孩子们个个心情舒畅、开心快乐、积极踊跃、精神饱满,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张扬个性,发展特长,不断提高学生个人素质。
在开展课余活动过程中,活动形式做到大统一,小自由,以激化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将寄宿制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融为一体,使其学习成为一种娱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素质。
学校为了不断提高课余学生效果,定期举行各种比赛活动,定期进行总结、表奖,使活动成为学校的一种长效机制。几年来,学校对各种活动表奖人数达1500多人次。2009年学校体育队在全旗体育远动会上获得获得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写作组有38名同学的作文在赤峰市《文苑报》发表,有20多人在全国作文竞赛中获奖,绘画组有106多名同学的作品在各种竞赛中获奖。
四、培养良好习惯,配合教学,促进学生学科学习
白音套海中心小学科学有效地实施学生课余活动,养成了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了配合教学工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校创办了校内刊物《七彩生活》,学生非常高兴,积极写稿,学校不定期出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共有200多篇学
生作品在校刊上发表,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有促进了语文学科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