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连云港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闲适和散漫都是从俗务中抽身出来的状态,心境却迥异。闲适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里,悠然自得,内心是 而澄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里东抓西摸,内心是烦乱而浑浊的。
A.踯躅 静谧 无所适从
B.徜徉 静谧 不知所措 C.踯躅 宁静 不知所措
D.徜徉 宁静 无所适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踯躅”指徘徊不进;“徜徉”指安闲自在地步行。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结合 “闲适者”分析应选“徜徉”;“宁静”是指心情安静平和;“静谧”是指环境寂静。结合“内心”应选“宁静”;“无所适从”指不知依从谁才好,也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强调“听从”;“不知所措”指不“内心是烦乱而浑浊的”分析应选“无所适从”。知该怎么对付,形容惊慌、窘迫。结合“散漫者找不到自我”、综合D项恰当。
2.下列歌词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山是山,水是水,往事恍然如云烟,流浪心已憔悴,谁在乎?英雄泪。(《英雄泪》)
B.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划着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光阴的故事》)C.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暖暖的眼泪跟寒雨混成一块,眼前的色彩忽然被掩盖,你的影子无情在身边徘徊。(《冰雨》)
D.爱是漫长的旅途,梦有快乐梦有痛苦,悲欢离合人间路,我可以缝缝补补。(《风雨无阻》)【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题干要求“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C项“你的影子无情在身边徘徊”是拟人;A项“往事恍然如云烟”是比喻;B项“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可是终究是一阵烟”两句都是比喻;D项“爱是漫长的旅途”是比喻。故选C项。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今日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光临,蓬荜生辉,请开怀畅饮!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B.拙著新近出版,敬赠阁下拜读,如获赐正,荣幸之至。C.因身体抱恙,不能到会,坐失学习良机,深表遗憾。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小狗呆萌可爱,惟妙惟肖。【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解答该题要特别注意谦敬词的用法,平时要熟记积累一些常用的谦敬词,B项“拜读”,谦敬词用错。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博览群书的文坛名宿冯亦代赞美说:“宗璞有丰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自己又是个小说家、诗人,;,这是我辈凡人所不能企及的。她的文章看来平平淡淡,。” ①因此她能把中西古典文学的含义尽化为诗 ②但其中跌宕迂回又不是粗心之人所能把握的 ③从而以之入文
④只有在读者的细心体会中豁然开朗 ⑤加之她的敏慧 ⑥而捕捉到她命意之所在
A.③⑥①④②⑤
B.③⑤②⑥①④
C.①②⑥③⑤④
D.①③⑤②④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解答该题要把握所给文段的基本内容,然后找所给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据上文“小说家”和“诗人”,首句只能选①,体现因果关系;③句中的“之”指代①句中的内容;⑤句应在“这是我辈凡人……”之前,与前文构成并列关系;“她的文章看来平平淡淡”,暗示后文有转折,故选②句;④句中“只有”与⑥句中的“而”相承。故选D.点睛:本题以排序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握所给文段的基本内容,将所给需要排序的句子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5.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色依时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②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③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①句根据“迟日”判断为春,③句根据“小荷翻,榴花开”判断为夏,②根据“西风”“人比黄花瘦。”判断为秋,④根据“六出飞花”“青竹变琼枝”判断为冬。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先生传
蔡先生者,讳霁。生而端慧,进止如成人。大父授之经,退务刺其大义。家贫,父自食永春掾史。公.内自念:“吾父虽安此,然赵景真闻父叱牛声而泣,岂必其父之不安于耕乎?致身显亲,子职尔。”遂慨然欲以经术自奋。
遂从入永春。父携公请令。令试而奇之,曰:“勿以俗学没之!”具束脩,令学于傅君。乙亥,出就试,邑令首拔之,补诸生。举万历己卯乡试。丙戌,上春官不第。己丑,始得补玉田县教谕。抵延津,父讣至,一痛几绝。
服除,补闽之长泰谕。凡孝廉为此职者,得题其衔曰“署”,明其非守官也,外资其禄而心厌薄之。..公曰:“否。有禄即官也,何署为?且署独不得有所事事乎?”其立教依经行,而以宽栗剂之。每出私钱.具食讲艺,所拔识多显者。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某生持进谢,辞遣之。
乙未,迁蜀之乐至令。会有采木之役,木所产,人兽绝迹,官给镪①募民役,悬格②啖之耳。约事竣而.给之。民先出钱,所给多不能雠其直。桀黠者多相规卸免,单朴者始承其末,流官竟不得其要领。公下车,....卒出不意,征父老数辈,人给笔札,令疏注堪应募者姓名,各以所臆疾书。书已,即收之。为之稽粮册,以知其赋之高下;证甲牌,以验其廛之多寡。然后榜示占役者于门。丁弱赋强,则出金助往募者。扉屦不任者,始得自诉。汰其实者,而抶其诬报及妄求免者。乃更为立补助之条,定番休之规,信给发之约。用大义谕遣之,民始劝往矣。采木罢,寻有旱疫之眚,多方勤抚之,然于豪猾无所错贷,犯科者壹以三尺终..始之。
先生自为孝廉至官归,二十余年,僦屋而居,瘠田十余亩,义不以贫告人。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其子借得邮符,为公归途计,匣之不用。
(选自明·钟惺《隐秀轩集》,有删改)
③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注]①镪:成串的钱。②悬格:公布标准。③扉屦:草鞋。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务刺其大义 刺:批评 .B.有禄即官也,何署为 署:代理 .C.约事竣而给之 竣:完成 .D.僦屋而居 僦:租赁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文中称蔡先生为孝廉,是明清时对进士的雅称。B.流官:明代在云贵川等少数民族地区任职的官吏,他们有一定的任期,不同于世袭的土官。C.下车:从车上下来。古代被封官员坐驿车去上任,后用“下车”指官员初上任。
D.三尺:法律。古代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2)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9.根据第四段,概括蔡先生为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6.A
7.A
8.(1)郡里学校有个学生被和他有仇怨的人中伤,蔡公查访清楚他被人诬陷的事实,向督学说清楚这件事。(2)将要卸任离开时,有人贿赂他二百两银子,他没有把赃银放入口袋里,只是登记并放在那里罢了。
9.①查清实情,张榜公示;②区别对待;③完善制度;④晓以大义。【解析】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考A项“退务刺其大义”的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意思 是“他回来一定要探求其中的深义。”所以此处“刺”是指“探求” 的意思。
7.试题分析:A项“文中称蔡先生为孝廉,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平时要注意积累。是明清时对进士的雅称。”表述错误,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在具体语境中翻译句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中”,中伤;“廉”,动词,查访;“白”,动词,说;“为怨家所中”被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贿赂;动句式,“被和他有仇怨的人中伤”。第二句得分点:“解”,卸任;“赇”,“污”,赃银;“籍”,动词,登记。
点睛: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根据第四段,概括蔡先生为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解答此类题目,要先明确答题区域,如“文章第四段”、“ 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然后到文章的第四段,通读全段,筛选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的相关内容。根据文本阅读分析,相关内容应该在“公下车,卒出不意,征父老数辈,人给笔札,……用大义谕遣之,民始劝往矣。”根据内容分条概括,如“公下车,卒出不意,征父老数辈,人给笔札,令疏注堪应募者姓名,各以所臆疾书。书已,即收之。为之稽粮册,以知其赋之高下;证甲牌,以验其廛之多寡。然后榜示占役者于门。”为一层写蔡公了解实情,张榜公示;“丁弱赋强,则出金助往募者。扉屦③不任者,始得自诉。汰其实者,而抶其诬报及妄求免者。”为一层写蔡公区别对待应募者;“乃更为立补助之条,定番休之规,信给发之约。”为一层写完善制度;“用大义谕遣之,民始劝往矣。”为一层写蔡公对百姓晓以大义。参考译文:
蔡先生,名霁。天生端正聪慧,举止和成年人一样。祖父教授他经书,他回来一定要探求其中的深义。家里很贫穷,父亲做永春县掾史来谋生。蔡先生心里想:“我的父亲虽然安于这样的生活,然而就像赵景真听到父亲吆喝牛声就难过而泣一样,难道是他的父亲不安心于耕种吗?献身出仕,使父母富贵荣耀,是做人子的职责。”于是意气激昂,想通过经术来自我发奋。
于是跟随父亲到永春。父亲带着他拜见县令。县令试探一下他的才能,认为他很不一般,说:“不要用俗务埋没他!”于是准备了礼物,让他向傅君学习。乙亥年,出来考试,县令首先选中了他,补为诸生。后来万历己卯年乡试中举。丙戌年,参加礼部会试,没有考中。己丑年,才得以补任玉田县教谕。他刚到延津,父亲去世的消息就到了,他悲痛欲绝。
服丧期满,补任福建长泰县教谕。凡是举人做这个官职的,都会注明他的职衔为代理,表明不是正式官职,县里表面上提供俸禄,但实际上心里讨厌轻视。蔡公说:“这是不对的,有俸禄就是官员,为什么是代理呢?况且代理的官员难道就不能做实事吗?”他依据经书来教学,宽严相济。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准备饭食讲学,所选拔赏识的人大多后来声名显扬。郡里学校有个学生被和他有仇怨的人中伤,蔡公查访清楚他被人诬陷的事实,向督学说清楚这件事。这个学生拿着财物来感谢,蔡公拒绝并打发他离开。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乙未年,调任四川乐至县令。适逢有伐木的差役,而木材的产地,人兽绝迹,官府出钱招募百姓从事这个差役,其实就是公布出来以利诱人罢了。约定事情完成后付钱。百姓先拿出钱,而官府所给的钱大多不能抵得上百姓拿出的钱。凶悍而狡猾的人相互谋划免于服役,淳朴敦厚的人也紧跟着他们这样做,到任的官员始终不知如何处置应对。蔡公一到任,出其不意,征召来几位有名望的老人,给他们笔纸,让他们分别写清能应募者的姓名,让他们按心里所想快速写下。写完,立刻收上来。为他们查考粮册,来知道他赋税的多少;查验户牌,来查明他田地的多少。然后在府门张榜公示应该服役的人。男丁弱赋税多,出钱帮助前去服役的人。家庭特别贫困的人,才能自我申诉(免除差役)。去除那些符合事实的,责打那些虚报以及胡乱申请免除差役的。于是更改确立补助的条例,定下轮流休息的规定,明确给付报酬的约定。晓以大义,派他们前往,百姓才受到鼓舞,乐于前往。伐木结束,不久遭遇干旱的疾苦,蔡先生对百姓多方慰劳安抚,然而他对于奸猾之人没有宽恕,对于犯法的人一律依法处置。
先生从中举人到卸任,二十多年,一直租赁房子居住,只有十几亩薄田,讲究节义,不因贫穷求人。将要卸任离开时,有人贿赂他二百两银子,他没有把赃银放入口袋里,只是登记并放在那里罢了。其子借来驿站供应食宿车马的凭证,为蔡公回来途中打算,蔡公把它放在匣子里不用。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月下呈章秀才 刘长卿
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夜蛩偏傍枕,寒鸟数移柯。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①过。
[注]①子猷:王徽之,东晋名士。10.简要赏析第二联的表达效果。11.结合全诗,概括作者“百感”的内容。
10.①视听结合、【答案】借景抒情;②借蟋蟀鸣叫和寒鸟跳动,写自己难以入眠的愁苦;③承接开头的“摇落”和“奈此何”,引出下文的身世感慨。
11.①草木凋零的无奈;②人生向老的忧伤;③被贬他乡的哀怨;④家贫无以招待好友的愧疚;⑤对章秀才的赞美(赞美章秀才有魏晋名士的风度)。【解析】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表达效果,实际考查的是诗句的手法以及它的作用,解答该题要注意提干要求是“第二联”,然后理解这一联的意思,第二联描写“夜深人静,听到蟋蟀鸣叫,看到寒鸟在树间飞来飞去,”的景象,借这样的景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作者难以入眠的愁苦。从表达技巧来看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同时上句是从听觉角度写蟋蟀鸣叫,下句从视觉角度写寒鸟跳动,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结合第二联的位置还要考虑它在结构上的作用,第二联是“承”,所以承接开头的“摇落”和“奈此何”,引出下文的身世感慨。
11.试题分析:本题为概括内容要点题,指向明确具体,从诗中先找出有关“百感”诗句,然后结合要求归纳概括即可。解答该题抓住本诗中表达情感或有关作者遭遇的关键词。如首联中的“悲”和“奈”表达了草木凋零的悲伤无奈;颈联中的“向老”“三年谪”表达的是人生向老,贬谪他乡的苦闷哀怨;尾联中的“好”“愧”表达对好友的愧疚之情;用东晋名士王徽之来指代章秀才表达对章秀才的赞美(赞美章秀才有魏晋名士的风度)等等。因为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就能很好地把握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点睛:概括内容要点的题一定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根据要求进行筛选概括,解答该题要理解“百感”的意思,实际上考查的也是对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抓住本诗中表达情感或有关作者遭遇的关键词,就能很好地把握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2)___________,何不改此度?(屈原《离骚》)(3)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4)___________,多于机上之工女。(杜牧《阿房宫赋》)(5)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___________。(《礼记》)(8)子曰:“自古皆有死,_____________。”(《论语》)
【答案】
(1).(1)而后乃今培风
(2).(2)不抚壮而弃秽兮
(3).(3)荡胸生曾(层)云
(4).(4)架梁之椽
(5).(5)佳木秀而繁阴
(6).(6)赢得仓皇北顾
(7).(7)知耻近乎勇
(8).(8)民无信不立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写法,如“培”、“秽”、“阴”、“椽”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老谈的江湖 张虎生
与老谈的结识,场面有点另类。一日路过古董市场,信步斜入,不料晚了,唯见边角处还剩一中年男子,守着个报纸大的小摊,孤零零的模样。倒是他的头发,象牙一样的白,半尺那么长,在八月黄昏的热风中,一阵阵地扬起,有点意外的醒目。
我向前时,他突然叫住我,声音很轻,有点含混:“买下这串念珠吧,就20。”他悄然竖起两根指头,同时隐隐约约的,一丝酒气飘了过来。细聊起来,得知眼前这位衣着有点落拓的谈先生,并不是做买卖的熟手,那串念珠,他花了15块的本钱,熬了一整天,也没卖掉。举着一个酒瓶,老谈讪笑道,“就挣顿酒钱”。那个扁扁的酒瓶是装二两五二锅头的,当时也就三五块钱。我收下念珠后,老谈顿时松快了许多,“还有点东西,有兴趣,你就看看,买不买没关系”。他抬起身,打开当作小凳的木盒,木盒一尺见方,塞得满满的,竟然全是印章。“你刻的?”我有些惊异,老谈轻声“嗯”了下,脸上浮起些许红晕。带着疑惑,我一枚枚地端详。印文镌篆的功力相当不俗,布局走刀,既守着端庄矜持,又稳中求变,疏密收放,甚是老到。
后来成了朋友,方知老谈篆刻的资历很是高深,是南京印社的早期会员,与他同期的,不乏响当当的大名家。人家的行情,一方印,硬是5000起步。反观老谈,就便宜到家了,开价二三百,机灵的买主,当然还得杀杀价。我问他是否搞这个专业,老谈眉眼微蹙,依旧低声悄语地说,“副业,副业,”然后又添上一句,“专业也是操刀,不过是把大刀”。听了这话,再瞧瞧眼前这位神态弱弱的老夫子,我一时惊诧莫名。被我催逼,老谈断断续续地道来:念初中时,父亲亡故,他十几岁就顶职进了肉联厂,一直到下岗,始终专业杀猪匠一名。说起这些,老谈慢悠悠的,云淡风轻的坦然。
老谈的中餐,一律就在摊前。惹人注目的,是老谈与酒菜之间那种难言的微妙。一个中午,摊子跟前,老谈照例摆出一壶一盅,几个小菜,抿上一口,细细地嚼着,渐渐的,面颊微酡了,话头也密了起来:你们插队吃不上肉吧,我倒是整天泡在肉窝子里。实在饿了,刚出锅的油渣,又酥又软,抓一把,三口两口大嚼一番,那才叫个油水……我还沉浸在他描摹的胜景中,他又连连自嘲道:“油渣青春,油渣青春,根本不值一提。”
确实,虽油水丰厚,老谈却不甘肉食,早早迷上了篆刻。乔布斯说,“你须寻所爱”,而这位杀猪的老谈,早就践行了一步。他秉性勤奋,又拜得名师,一块冷硬的石头,一番心思过后,古老的艺术之花,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就在手指间,一朵接一朵地绽放开来。在那文化贫瘠的年岁里,这无疑是一份精神的膏腴,老谈的心,因此而愈加柔软,愈加丰厚。
世事难料,他50岁时,肉联厂被卖掉,老谈猛地跌入下岗大潮。空荡荡的手里,只剩一把刻字刀了。可他迂腐,奉行着艺术至上的圭臬,羞于卖印换钱,只好到处找些零工做,又无法专心治印。我一再劝他放下:“人家齐白石能卖画,你为什么不能卖印?以一己之长挣钱,你的艺术才有可能续命存活。”
又几年过去,现在老谈的印章,已经成了古董市场的一大卖点,生意不错,价格却一直没涨。遇到懂行且对他的道行啧啧称赏的,老谈就会喜不自禁,当场开上一堂洋洋洒洒的篆刻课。也有喜欢然而缺钱的穷学生,期期艾艾地舍不得走,老谈见状,爽快对折,半卖半送,附赠若干小窍门。资本当道,难免有心人把老谈当作潜力股,提出诸如工作室之类的待遇包装,老谈却从没应承。也许,大凡遭遇过失业的人,心里不免还留着隐痛,但我想,年届耳顺,尘埃落定,老谈已经寻得了那份手是自己手脚是自己脚、自己领导自己的自由自在。一天两遍酒,一日一方印。不求闻达,但愿无忧。江湖深阔,老谈仅取方寸;刻印换钱,老谈从不逾矩。
老谈的江湖,就这么大。
(选自2017年3月《新华日报》,有删改)
1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14.文中画线句表达了“老谈”什么样的心理?(1)老谈轻声“嗯”了下,脸上浮起些许红晕。
(2)老谈眉眼微蹙,依旧低声悄语地说,“副业,副业,”然后又添上一句,“专业也是操刀,不过是把大刀”。
15.文中为什么多处写到老谈刻的印章?请简要分析。16.请探究最后一段的意蕴。
【答案】13.①运用场面和肖像描写,突出了老谈的另类;②为下文具体叙写老谈的另类作铺垫;③照应标题。
14.(1)①自得(自豪);②不好意思(害羞);(2)①谦逊(自嘲);②酸楚。
15.①“印章”贯穿全篇,前后呼应,体现文章的整体性;②业余治印,表现老谈的另类;③体现老谈对艺
术的坚守,对精神生活的追求;④老谈的印章成了市场的卖点,老谈却宠辱不惊,体现了老谈的人格魅力。16.①老谈的生活圈子小,生活方式简单;②老谈的生活态度坦然豁达,活出了自我;③暗含作者对老谈的肯定与欣赏。【解析】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体会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注意本题题干中关键词“第一段的作用”。因为段落所处的位置决定了所起的作用不同。第一段的作用一般要根据它的内容,从与标题的关系,对下文或全文的作用来考虑,即从内容表达、行文结构来作答。第一节写了两个内容,“与老谈的结识,场面有点另类。一日路过古董市场,信步斜入,不料晚了,唯见边角处还剩一中年男子,守着个报纸大的小摊,孤零零的模样。”这是写与老谈的相识的场面;“倒是他的头发,象牙一样的白,半尺那么长,在八月黄昏的热风中,一阵阵地扬起,有点意外的醒目。”这是写他的外貌,“头发,象牙一样的白,半尺那么长”,“醒目”这些词写出了老谈的另类,为下文写老谈为下文具体叙写老谈的另类作铺垫同时又和标题照应。1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本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对人物心理的把握要立足大语境把握,小角度揣摩,立足文本,立足人物的精神特质,从细节处入手揣摩。理解第一个句子看语境“他抬起身,打开当作小凳的木盒,木盒一尺见方,塞得满满的,竟然全是印章。“你刻的?”我有些惊异,”我的惊异让老谈很自豪,同时抓句子中“脸上浮起些许红晕。”说明他又有点害羞;第二个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句子所在段落主要写了老谈作为南京印社的早期会员方资历很是高深,与他同期的,人家的行情,一方印,硬是5000起步。而老谈,就便宜到家了;“专业也是操刀,不过是把大刀”通过后文可知老谈下岗前,始终是专业杀猪匠一名,写了老谈的处境,所以这句话既有自嘲又有酸楚无奈的情感。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物象的作用,从文章结构、内容主旨、人物形象、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看是否有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为下文作铺垫(伏笔)作用;衬托人物,寄托人物情感;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本题题干问“印章”的作用,先到文中找有关印章的描写,文中多次写到“印章”,贯穿全篇,这是结构上的作用 ;“印章”对人物形象想、塑造上的作用可通过文中这些描写概括出来:“我一枚枚地端详。印文镌篆的功力相当不俗,布局走刀,既守着端庄矜持,又稳中求变,疏密收放,甚是老到。”,“油水丰厚,老谈却不甘肉食,早早迷上了篆刻。乔布斯说,“你须寻所爱”,而这位杀猪的老谈,早就践行了一步。他秉性勤奋,又拜得名师,一块冷硬的石头,一番心思过后,古老的艺术之花,就在手指间,一朵接一朵地绽放开来。在那文化贫瘠的年岁里,这无疑是一份精神的膏腴,老谈的心,因此而愈加柔软,愈加丰厚。”这些句子体现老谈对艺术的坚守,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文中结尾“现在老谈的印章,已经成了古董市场的一大卖点,……一天两遍酒,一日一方印。不求闻达,但愿无忧。江湖深阔,老谈仅取方寸;刻印换钱,老谈从不逾矩。”老谈的印章成了市场的卖点,资本当道面对各种机遇和诱惑老谈却宠辱不惊,坚守着自己对艺术的追求体现了老谈的人格魅力。
16.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探究最后一段的意蕴,解答该题可以从老谈的生活态度,生活状态及生活方式的感受这几个角度来答题。最后一段“老谈的江湖,就这么大。”中的“江湖”指老谈生活的圈子,“这么大”指他生活的简单;既然是最后一段还要联系文中主旨,本文写老谈业余治印,表现老谈的另类的特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点,即使是在下岗后生活处境不好时也活得坦然,对艺术执着的坚守着,追求精神生活;老谈的印章成了市场的卖点,资本当道面对各种机遇和诱惑老谈却宠辱不惊,坚守着自己对艺术的追求体现了老谈的人格魅力。结合以上内容再从生活态度,生活状态概括,同时这句话也暗含了作者对老谈赞赏的情感。点睛:对于探究题要指导学生做题要立足于文本解读,不能脱离文本内容,解题时要教会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挖掘文本,由表入里,由具体到抽象,会审题,弄清意蕴和情感题的区别,它们之间有交叉,但不等同。
六、现代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
庞朴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简明的概念,来概括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中国文化。有一位学者指出,中国文化的深层特质在于“忧患意识”;另一位学者声言,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
忧乐这两种精神,有时分别统领了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如西汉的雄浑与魏晋的清远。有时又常常分别代表着不同人士的神韵情采,如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飘逸。甚至同一个人,在一个时期里会意气风发,受“忧”的精神鼓舞,“猛志固常在”;到另一个时期里又超然物外,本“乐”的精神为怀,“悠然见南山”。以上种种忧乐杂陈的状况,不能归结为我们的文化传统不具完整的性格,相反它们恰好表明了中国文化同时兼备这两种精神。这两种精神的理想地结合,便构成了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
在这方面说得最为深入浅出的,大概要推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了。第一句“发愤忘食”是忧,第二句“乐以忘忧”是乐,第三句有从忘食忘忧而到达忘我的意思,便又无忧无乐可言,世界同一而无特定情感了。
孟子称伊尹为“圣之任者”,因为他能以天下为己任;称伯夷为“圣之清者”,因为他洁身自好;称柳下惠为“圣之和者”,因为他“不羞污君,不辞小官”。但三人都不及孔子集三人之大成,成为“圣之时者”。所谓“时”,是进退、出处、远近、迟速,都能因其所宜而为之,这是统摄忧乐而又超越忧乐的境界。
在庄子谈到人格类型时,我们也看到了任、清、和、时的影子。在《应帝王》篇中,有一位壶子,能显四种相,其一是“地文”,相当于孟子的“圣之清”;其次是“天壤”,相当于“圣之任”;再次是“太冲莫胜”,相当于“圣之和”;最后也是最高的相叫“未始出吾宗”,相当于“圣之时”。
佛学有所谓四门诀——无门、有门、亦有亦无门、非有非无门,与孟子的四圣、庄子的四相,完全是一个套路。这一切又都可以化约为忧和乐,归之于忧乐的圆融。
圆融既被推为儒道各自学说的最后一言和人格的最高境界,恰好成了检验他们的学说能否贯彻到底和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考验他们的人格能否臻于至上的试金之石。所以,他们走了“仇必和而解”的光明大道,互相圆融起来建成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圆融也成为一种优势,使得中国文化能顺利迎接外来的佛学,不盲从和自馁,相反却以圆融去容纳和包涵,并终于汇成了源远流长的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
这个人文精神作为文化传统,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它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变异,呈现为不同的时代精神。但在近代以前,变化是不大的。时至今日,它正迎接着新的挑战。
我们久已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
(选自《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有删改)
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
18.根据第二段,概括“忧乐杂陈的状况”表现在哪些方面。19.为什么“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
【答案】17.首先,提出本文观点:忧乐精神构成了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其次,从儒道佛三个角度,阐述中国文化具有忧乐圆融的特点;最后,阐述圆融的作用,并号召人们要敬重和发扬圆融精神。
18.①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风貌;②不同人士有不同的神韵情采;③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人生态度。
19.①检验各派学说能否一以贯之;②考验人格能否臻于至上;③建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④能容纳和包涵外来文化;⑤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解析】
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题干要求“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我们还可以从各小段内容人手,弄清每一段的意思。作答时按照“首先”“接着”“最后”顺序进行概括。本文第一、二段落提出了忧乐精神构成了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的观点;第三节写孔子所说的内容具有“圆融精神”,第四节写孟子学说也有“忧乐圆融”的精神,第五节写道家文化具有“圆融精神”,第六节从佛家角度写佛家文化具有“圆融精神”,这几个段落是并列关系因此归为一部分;第七、八、九节阐述圆融的作用,并号召人们要敬重和发扬圆融精神。
点睛:概述论述层次是就文本本身特点设题,出题的形式上有两种:局部段落论述层次概括和整体文章论述层次概括两种。梳理论证思路:(1)阅读。要强化阅读,要深入细致地读,勾画圈点地读。整体把握全文论证思路的阅读要这样走:第一步粗读全文,看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什么事,以把握文章全貌;第二步以段为单位仔细读,用简明的一句话把段意标示出来,将全文缩成几句话;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清晰的层次。局部段落论证思路的阅读在把握全文思路的前提下更需要细读:看看全段有几个句子,每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有什么联系,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合并。就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是合并段落(句子)。论证思路题从表面上看是“分”的问题,其实是“合并” 的问题。文章中哪几段可以并为一层,段落中哪几个句子可以归为一类。“并”说到底是文章中间两三个段落的合并问题,具体段落也是如此。是把有共同意思的内容归到一起,像中间段落如果是并列或递进关系完全可以“并”为一层。18.试题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题干要求“根据第二段,概括“忧乐杂陈的状况”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主要在第二节,“忧乐这两种精神,有时分别统领了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有时又常常分别代表着不同人士的神韵情采,”,“甚至同一个人,在一个时期里会意气风发,受“忧”的精神鼓舞,“猛志固常在”;到另一个时期里又超然物外,本“乐”的精神为怀,‘悠然见南山’。”,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就可以了。
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有关“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第7自然段,“恰好成了检验他们的学说能否贯彻到底和考验他们的人格能否臻于至上的试金石”“互相圆融起来建成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容纳和包涵”。第8自然段,“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就可以了。
七、作文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唯一的集体项目。以队为单位,每队四人,每人跑相同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答案】新时代需要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的‘新时代’,已成为一个热词。请问您怎样理解‘新时代’?” 连日来,党的十九大代表、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杜建录已为高校师生们作了多场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学生们纷纷与杜建录进行交流互动。
作为我区高校系统的十九大代表,杜建录从北京参加党的十九大回来后,就迅速进入忙碌的“备课”状态——除了准备日常教案,更多的是反复研读报告,列提纲、划重点,精心为宣讲十九大报告备好课。杜建录根据高校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高校教师、大学生、市县级干部等不同层次的对象,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确定了不同的宣讲侧重点。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十九大报告也讲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通过不断学习,杜建录对十九大报告的理解日渐加深。宣讲中,他向广大师生传递着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满满信心、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更为明确的使命担当。
“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精神和新时代的奋斗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流’。没有‘源’,我们的文化就断了根脉,就不会强大;没有‘流’我们的文化就迷失了方向,就会走向歧途。”杜建录说,新时代,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让教育、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需要青年师生的共同努力。
“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青年人,我们不仅要志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沉下身、静下心,扎扎实实做好当下的学术研究,这样才能继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宁夏大学硕士研究生马万梅说。
杜建录勉励青年学子:我们赶上了新时代、好时代,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都应是奋斗者。希望每一位青年学子要倍加珍惜,不负这个伟大时代,用责任、担当诠释青春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自己的人生华章。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组合的作文题。两则材料的核心词是“接力”,分别来自于两个方面:体育运动项目术语、时政要闻。第一则材料,是“百度百科”对“接力跑”的定义,明确了这一运动项目的性质和规则:集体合作完成,个人明确分工。第二则材料,出自十九大报告,是从一代代中国青年的使命角度提出任务和要求:中国梦光辉灿烂任重道远,青年人责无旁贷接力实现。综合审题,必须紧扣核心词“接力”,可从以下角度立意:要重视传承;既要个人努力,又要集体合作;目标明确,坚持不懈;既要拼搏,又要守规则;连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远大目标;做好自己,承前启后。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语 文 附 加 题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 致 夷 狄 处 上 中 原 处下 一 时 君 相 犹 然 处 堂 燕 鹊 纳 币 称 臣 甘 心 屈 膝 于 犬 羊 已 矣。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敢问泄愤者谁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节选自李贽《忠义水浒传序》,有删改)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处).4..22.文中的“施、罗二公”分别指______、_____(姓名)。23.结合文段,简要说明施、罗二公“以忠义名其传”的原因。
【答案】21.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
22.(1).施耐庵(施彦端,施肇瑞,施子安)
(2).罗贯中(罗本)
23.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有忠义之心;啸聚水浒的强人破辽、灭方腊是忠义之举。【解析】
2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意思是“渐使外族处于强势,宋室处于弱势,当时皇帝大臣却像堂上燕鹊安然悠闲,甘心向外族纳币称臣,屈膝跪拜。”,前面两处可通过相似的结构判断,“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个“处上”,一个“处下”,第三处主语是“君相”,“犹然”表示“像……一样”因此在“燕鹊”后断开,而第四处又是大家相对熟悉,与现代汉语吻和度较高的“纳币称臣”。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具体方法有:(1)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2)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的句首的发语词、句尾的语气词、复音虚词、疑问语气词、复句中的关联词等。(3)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4)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5)修辞方法断句法。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2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家、称号、官职及其变动、历法等,“罗”指罗贯中(罗本)。文学常识。本题中的“施”指施耐庵(施彦端,施肇瑞,施子安)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概括,题干要求“说明施、罗二公“以忠义名其传”的原因。”首先通读文段,理解大意,找到文中的句子进行概括,“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是故愤二帝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据此可概括出答案。参考译文:
自从宋朝廷不强劲,本末倒置,贤能的人身处下位,无德无才的人身居高位。渐使外族处于强势,宋室处于弱势,当时皇帝大臣却像堂上燕鹊安然悠闲,甘心向外族纳币称臣,屈膝跪拜。施耐庵、罗贯中二人,身在元,心系宋,虽然生活在元朝,但对宋室衰亡,心存愤恨,因此对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愤恨不已,就在《水浒传》中描写大破辽国以发泄愤恨;对宋室南渡苟安心存愤恨,就描写水浒众将灭方腊以泄愤恨。敢问借以发泄不平之愤的是什么人呢?那是以前啸聚水浒的强人,想不称他们忠义之人也不行啊。因此施、罗二位先生写了《水浒传》,又以忠义二字命名它。
二、名著阅读题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张飞常因嗜酒败事,如他在安喜县鞭督邮致使刘备逃匿,在徐州痛打曹豹被吕布打败,在瓦口隘险被张岱生擒,在阆中鞭打末将遭杀害。
B.爷爷离世,傩送离家,翠翠内心十分痛苦,但她并没有倒下;她拒绝船总的帮助,继续守着渡船,等待傩送归来,这表现了她柔中有刚的一面。
C.《呐喊》里的“看客”,既有统治者及其帮凶如赵太爷、红眼睛阿义等,也有处于被统治地位的酒客、未庄男女等,鲁迅借此揭示国民普遍存在的劣根性。
D.《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独自一人在海上钓鱼以及钓到那条大鱼后返回港口的几天里,虽然带的食物足够,但极度缺乏淡水。
E.《哈姆莱特》中,年轻美丽的奥菲利亚深爱着哈姆莱特,却因哈姆莱特的出走和父亲被杀死的双重打击而精神失常,后来失足落水而死。【答案】AD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25.简答题
(1)《红楼梦》“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一回中,平儿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表现得细致周全。请联系她对不同人的不同做法,分析她的形象特征。
(2)“‘想不到爷爷这样狠心!一个死了,还要把另一个送出去。人家好好的女儿,为什么要这样地摧残?’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觉民愤怒地说。”(《家》)
上述引文中“死了”的人是谁?请简述与引文相关的情节。
【答案】(1)①对五儿和探春细心体察:心地善良。②对彩云暗示提醒:聪慧眼明。③对凤姐好言劝慰:忠心事主。
(2)鸣凤。鸣凤是高公馆的丫头,被高老太爷作为礼物送给年已花甲的冯乐山做姨太太,最后绝望,投湖而死。后来高老太爷又用丫头婉儿来代替鸣凤出嫁。
【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是名著阅读简答题,第(1)题题干要求“平儿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表现得细致周全。请联系她对不同人的不同做法,分析她的形象特征。”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由于本题涉及《红楼梦》第六十一回,所以要熟知这一回的内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要联系她对不同人的不同做法,分析她的形象特征,第六十一回主要内容写了平儿她在处理“茯苓霜失窃”一案,当水落石出时,她仍能瞻前顾后,既诫饬了窃者,宽容了窝主,又保护了好人,没有辜负宝玉的一片苦心。在这场茯苓霜和玫瑰露事件中,她对五儿和探春细心体察反映她心地善良;她对窃者彩云暗示提醒反映她的聪慧眼明;她甚至主动劝熙凤“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呢?说明她对主子的忠心。第(2)题考查的是巴金小说《家》关于“鸣凤之死”情节的简述,问题由觉民说的话引出,这样的题目才是考查名著题的好题目,只要是用心读了名著,都能得到分数,同时又要关注审题,分析人物说的话才能得到满分。书中关于这一情节主要是 :鸣凤与觉慧相爱,然而高老太爷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冯四老爷)做妾,鸣凤与觉慧诀别,可是觉慧忙着读书写文章,未能体会她的心情。鸣凤为了逃脱魔爪,最后投湖而死。后来高老太爷又用丫头婉儿代替鸣凤出嫁。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关于名著阅读题要认真阅读原著,高考题千变万化,阅读原著才能做到以百变应万变。学生阅读时应静下心,投入到原著中,认真领会有关人物和情节。加强阅读指导,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原著中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让学生自己概括整理,有助于记忆。反复阅读,平时阅读中,学生反映,过一段时间,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会变得模糊,教师可以给出相关的话题或任务让学生有目的的重复阅读。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旧体诗的补课 肖复兴
旧体诗的写作是一种游戏。这种游戏的快乐,首先便在于其严谨的格律。格律,让平仄和对仗有了音乐般的韵律,有了词与词、字和字之间细致入微、紧密非凡而奇特无比的关系。这种韵律和关系,则为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所独有,有旧体诗自成一体的语言系统、美学系统和价值系统。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在这里,可以真切地触摸到、并可以学习到,对于世事沧桑与人生况味,古人是如何体味、追寻、处理和表达的。由此观照现今的社会和自己,那种流失的古典情怀以及它们的表达方式,常让我在这些旧体诗里面生发感喟,甚至羞愧。
面对现今纷繁变化的世界,我们需要这样带有古典情怀的诗性的营养。同样,现今存在的一切,以及我们内心所思悟和情感所需要的一切,在旧体诗中都可以找到诗性的对应,非常的奇特,而且,非常的准确,又非常的含蓄蕴藉和浓缩。
阅读和写作旧体诗,寻找这种韵律和关系,寻找这种古今心思与表达与抒发之间的奥妙与微妙,则大有曲径通幽之乐趣。而且,它特别适合独自一人的思索、品味和探寻,可以不必打扰任何人,将自己的心情和感情、一瞬即飞的回忆、擦肩而过的思绪,在中国独有的方块字,而且是有限的方块字之间,其实也是在无限的想象天地之间,逐渐显影。在这有限和无限之间,在节制和限制之中,有着众里寻他千百度、有着咫尺应须论万里的魅力和诱惑。我称之为我自己的智慧体操,是我常常操习的八段锦。....正如布罗茨基所说:“除了少数例外,近代几乎所有有些名气的作家都交过诗歌的学费。”我没有多少名气,却一样也是在交诗歌的学费,在为自己补课。26.为什么格律能让写旧体诗充满乐趣? 27.文中的“智慧体操”指的是什么? 28.根据材料,概述如何补旧体诗的课。
【答案】26.让平仄和对仗有了音乐般的韵律;让人体会到中国文化特有的语言、美学、价值系统。
27.阅读和写作旧体诗,寻找平仄对仗的韵律和关系,寻找这种古今心思与表达与抒发之间的奥妙与微妙。
28.①学习格律知识,感受音乐般的韵律和字词间奇特的关系;②学习古人的表达,观照现今的社会和自己;③吸取古典情怀的诗性营养;④经常阅读和写作旧 【解析】
2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题目问:“为什么格律能让写旧体诗充满乐趣?”这是一篇论述文材料分析题,答案就在文本的第一段。“格律,让平仄和对仗有了音乐般的韵律,有了词与词、字和字之间细致入微、紧密非凡而奇特无比的关系。这种韵律和关系,则为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所独有,有旧体诗自成一体的语言系统、美学系统和价值系统。”根据这几句话思考回答即可。点睛:如何获取信息进行筛选概括,基本上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1.从文本的基本概念获取信息,文本的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本题目的主要信息;2.从文本中集中表述作者观点态度的、反应文章主旨等重要句子中获取信息;3.从引用的材料中明示或隐含的信息中来获取。注意答题技巧:1.审题认真,看准要求;2.整体把握,找准信息所在区域;3.借助分层,圈画关键句;4.取干去枝,摘录整合。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27.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的“智慧体操”指的是什么”,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时先通读文本,然后带着问题到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本题答案主要在第四节,“阅读和写作旧体诗,寻找这种韵律和关系,寻找这种古今心思与表达与抒发之间的奥妙与微妙,则大有曲径通幽之乐趣。” 抓住这些句子来回答概括即可。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第二篇:2018届高三年级联考作文解析
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四校联考作文解析
高映东、葛福安 2017年10月3日
一、原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 题目要求是“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一对联的源、流演变中的选择,选出自己“最喜欢”,其实,内在是在选择中看出考生对“担当”的理解。可以说,选择是表面的任务要求,选择理由的深层阐发是内在的任务要求。
因此,“如何担当,怎样担当”是这首作文题的写作思维及运笔的重点。这道作文题目不妨称之为“内窥式”写作,既然考生择一“最”,就要内窥入深,否则就有浅尝辄止之嫌。当然,“内窥”为最用力的功夫,还要有“外延”的能力。考生要引得进去,爬得出来,在咬文嚼字上用足力道,既能言出所选择的内在深意,又能结合此联中传达的历史内涵、文化意义以及当下的时代需求,当然,如果能深知材料中所涉及的前因后果和时代背景,写出文章,有书卷气而无书呆子气,则可能为佳作。
题目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也是有着相当难度。应该说,这道作文题是向着高难度去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每个人对儒家文化内在逻辑的不同侧重的理解,却又是借一对联入题,切口小,入口小,又不可绕道而行。不需要回答要不要“担当”,这个无需回答,而是要“担当”,只不过,在选择某一版本的对联后,需要回答“需要这样的担当”,“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担当”。
在此前提下见仁见智,考生可以从杨继盛、李大钊、杨联陞、钱穆四先生拟联中任选一联来理解,但不要超过一个,否则违背要求。考生需要阐述“最喜欢”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若泛泛而谈、蜻蜓点水,则难以出高分。
三、材料解析及立意阐释
(一)材料解析
1.杨继盛“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铁肩”比喻勇于承担重任的强者。“辣手”本意是毒辣的手段,引申义是能手,对某方面熟悉的人。“铁肩”与“辣手”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强势而霸道的形象,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事业型人才,是一个狂飙突进、横冲直撞的子路般的担当者。这则材料的“担当”有一股子路见不平的“愤”。
(备注: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无疑,依然慷慨而行。„„而在西方人的眼中,这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违反逻辑的行为。而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中,这种行为有着一个恰如其当的名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深信,这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魂魄。——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谈及杨继盛。)
2.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妙手”常见组词是“妙手回春”,一个“妙”在技艺和能力方面相对于“辣”的机械和激进,要婉曲和精明不少。“妙手”指精妙的手艺,手法,用“妙手”来写文章,可见人在传道受业方面需要有点受众意识,要让受众能接受你的道义。然而在勇于担当方面,在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还是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
3.杨联陞“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担道义”何尝是英雄豪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平民的肩膀也能或多或少的分担一点,哪怕是为自己的成长和幸福承担责任。“庸手犹当勉著文章”降低了自我过高定位所带来的负累和压力,意在强调,无论你资质平庸还是天资聪颖,都应该勤勉地“著文章”。在倦于学之际,在愿有所息一念之间时能警醒自己:生无所息。钱穆是国学大师,学生杨联陞是海外汉学的先驱者,师生二人在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诸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挽救并匡扶了中华文脉(1967年的历史背景与师生二人的身份不言自明)。此外,杨教授还曾任赵元任先生助手,与胡适论学谈诗二十年,谊兼师友,被称为“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汉学界的检察官”。
4.钱穆“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化用傅尃(bù)《夜吟寄钝剑》:“风云只手开天地,道义双肩并古今。”钱穆作为老师,往往有更深层的意蕴,他不但肯定了杨联陞的自勉,而且赋予“双肩”和“只手”一个最直观的意思,即“简单”或“单薄”。人人有“双肩”,人人有“只手”,无需吹得天花烂坠,我们担当,无非就是举手投足之间。“担当”不是暴虎冯河,更多的是无所谓、有所为。钱杨师生对这幅对联的改动(窜改),各有深意,而钱的改动,更是一种升华。
(二)核心概念阐发:“道义”与“文章” 我们发现,四则对联都有“道义”和“文章”。道与义在古代是各自独立的两个问题,《论语》对“道”与“义”都有论及。关于“道”,《论语•学而》中记载有子提出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思想,最具本质意义。《论语•学而》中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似乎更具现实意义。“道义”在当下可以粗略地阐释为道德义理,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为人处世的约束和规范,每个公民都要承担与其年龄段和身份相适应的“道义”,“道义”具有映射特点,让他人承担过高的“道义”是一种精神绑架,反之,则是无原则无底线的迁就。“道义”是相对的,其本身就是用来维系和调整人与人关系的或明朗或潜伏之准则。在本题中,“道义”可视为一个整体来看,不需要分开。
“文章”不单是古人表情达意、互相应酬的必需,而且儒家信奉“述而不著”,古人不刻意追求严谨性较强的论文和专著,而是在论述类文章中娓娓道来自己的思想,或者说是言传身教,那么广义的“文章”就是人思想的载体、结晶。中国文人追求“君子不器”:君子的目标,不是要成为一个有特定用途的器具。
则形而下的“器”比不上一个人的修身养性之“道”,这样看来,率性而为的文章,在自由度上要远大于成体系的理论。文章抑或道的传承靠人,靠一篇文章来点化和改变人。这样看来,上下联的关键词“道义”和“文章”可以互文,可以统一为做人、做事和影响人。
(三)立意建议 综上,立意的逻辑起点建议如下:选杨继盛“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侧重在“担当之勇”——敢于挑战的勇气,大无畏的精神;选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侧重“担当之妙”——道义担当,妙手为文,勇于担当,自信而为;选杨联陞“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的,侧重于“低调自视,不弃担当”,可以谈匹夫有责,虽平庸却不弃担当之责任;选钱穆“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的,侧重于“平实担当”,强调为人、处世、治学等的脚踏实地作风,担当无可弃,担当自在寻常时,为人为学均要有社会责任感。
四、其他说明
题目驱动要求如下: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最”具有排他性,因此考生最佳四选一;
明确你的选择,要求考生迅速承题,不得大段复述题目,搞版面拖延战术;
2.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这里观点先行,进而是态度,文字驾驭能力高的考生,可以针对其他三联的一些不同词汇表态,即“不承认,但不否认”。“理由”是写得深刻的主要评分依据。作文的发展等级,主要看理由是否有完整严密的逻辑链,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3.自拟标题,则不许抄袭四则对联中任何上联或下联,至多化用关键词诸如“只手”“双肩”等。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生可能窄化理解“文章”,而倾向“道义”,诸如“文天祥”“魏征”“荆轲”等渲染所谓“道义”事迹可能频现。
五、阅卷层次(拟)一档卷(55-60):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逻辑严谨,结构整饬;有新意,有文采。例如:(1)开篇亮观点,甚至题目中彰显观点,有明确选择或明确肯否的;(2)能旗帜鲜明地扬善弃恶、能逻辑清晰地阐述“如何担当,怎样担当”的;(3)能从材料中引发深刻的道理,文采优美的;(4)能从材料中引发深刻的道理,语言朴实无华却有一定功力的;(5)在文体应用、立意、构思等某一方面有创新的。
二档卷(48-54):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例如:(1)能从所选对联中引出有深度的道理,但为文章法或语言等方面略有瑕疵的;(2)在立意、结构、文体某一方面有创新,但在说理逻辑、语言表达等方面略有瑕疵的;(3)有灵气、有新意,能从材料中引出有意义的道理,但素材或史料运用方面略显稚嫩和机械的。
三档卷(43-47):基本符合题意,立意—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例如:(1)新意不够,主要围绕“我们要担当”,而在“如何担当,怎样担当”方面少有涉及的;(2)能从所选对联中引出一定的道理,但在内容、结构、语言方面较平庸的;(3)能大致说一些道理,但道理空泛,语言有华而不实之处的。
四档卷(37-42):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例如:(1)大致符合标准,但没有就事论事而是高谈阔论的,全文读起来昂扬过度,有故意拔高(升华不自然)之感;(2)罗列现象、泛泛而谈、穿靴戴帽、生搬硬套,全文读起来为“百科全书”“素材列锦”之感;(3)基本没有读懂题目,脱离材料中心意涵或仅是沾边一笔带过“担当”,全文读起来缺乏思考、认识肤浅,展现出考生较低的社会认知程度;(4)内容乏善可陈,语言实在稚嫩,语病较多。读起来和初中水平无异的。
五档卷(31-36):脱离题意,另起炉灶,文理不通。五类卷都是没有答题或根本不按照要求答题的,例如:(1)几乎没有完成“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这一任务驱动,硬凑了800字;(2)或许是来不及写了,夺路而逃,反复在公理性质的问题“我们要担当”缠绕陈述,乞求阅卷者能给一个交代得过去的分数;(3)内容单薄空洞,完篇仅限于涂满答题卡,文理不通、不知所云,有文章之形,而无文章之实的。
残卷:全文不足400字按残卷给分,400字以上每少50字扣一分。20字以下,写1个字给1分。
套作和抄袭:套作问题经阅卷现场统一意见后酌情裁判;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按15分以下赋分;反动文章(含玩世不恭地游戏考试的,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按0分处理并报送相关单位备案。
其他:无题文扣2分;错别字(随意楷化草书成不规范的简化字、二简字也算)1个扣1分,重复不计但上不封顶(的地得用错统一算1分);标点错误多至多扣3分(一逗逗到底扣1分);卷面涂改混乱不堪影响识别效果的酌情扣1—2分。
第三篇:08届高三年级政治第一次联考试题
08届高三年级政治第一次联考试题
政 治 试 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新华网报道,英国执政党工党的新任领袖布朗于2007年6月27日应英国女王伊丽莎
白二世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御玺,正
式就任英国首相。在英国政治生活中
()
A.英国女王在政治生活中拥有实权,有权决定内阁人选
B.英国首相由女王任命产生,对女王负责
C.英国女王是礼仪性和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
D.英国首相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
2.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于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在全国各
地陆续开展,涉及选民约9亿,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这表明()
A.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实行直接选举
B.我国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广泛性
C.我国民主是全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D.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3.近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表示,2007我国将加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试点范围
将扩大到全国80%的县(市、区)。我国政府正在加快建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在这里,政府履行了
()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文化职能
D.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007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了认真的审议,根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对报告进行了修改后获得通过。据此回答4—6题。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
A.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
B.国家政权机关
C.通过选民选举产生其组成人员
D.我国的国体 5.上述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大具有
()
①最高立法权
②最高任免权
③最高决定权
④最高监督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关于人民政协,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人民政协委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B.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一起对国家重大事务进行科学决策
C.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D.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的重要国家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7.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总理签署第437号令,决定任命曾荫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特别行政长官,2007年7月1日,胡锦涛主席在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大会暨香港特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在胡锦涛主席监誓下,曾荫权带领香港特区第三届政府主要官员先后宣誓就职。这表明
()
A.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B.“一国两制”下设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D.“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具体内容是“两制” 8.关于国务院和国家主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国家主席不单独决定国家重大事务
B.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C.国务院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D.我国国家主席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9.97香港回归之际,正值亚洲金融风暴,在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下,香港度过了金融危机,至今人们仍记忆犹新。10年来,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支持与帮助,是香港不断走向繁荣的重要保障。这告诉我们
()
A.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离不开整体
B.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局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整体的性质
D.当局部以合理、有序结构形成整体时,其功能之和就大于整体功能之和
2007年6月1日有关媒体报道的山西运城,临汾、晋城等地的黑砖窖刑事犯罪和非法用工行为,侵犯了农民工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6月2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组成联合工作组来到山西协助和指导当地政府搞好处理工作,山西省长于幼军表示山西将从多方入手,严查失职、渎职,开层专项整治,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据此回答l0—13题。
10.黑砖窖包工头采用诱骗、胁迫、暴力等非法手段限制民工自由,强迫民工超时间工作,一些民工因“不听话”、“工作不好”被打伤甚至打死。经过媒体披露后,这些民工终被警方解救。这表明
()
①国家应加强执法监管工作
②经营者必须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⑧劳动者要提高职业技能
④我国劳动者不再具有主人翁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1.山西省有关部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和全国总工会迅速对全省砖窖及用工问
题进行专项整治,妥善安置受害民工,给予相关责任人及违法分子相应惩罚。这些举措
表明
()
①政府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②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④政府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2.“关心农民工,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这一切都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哲学依据是
()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认识的来源
C.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D.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
13.目前,中央在城市中清理各种歧视农民工的法律和法规,维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这主要体现了
()
A.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B.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D.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原则
从2007年1月开始,美国正式进入残酷的政治竞选季节,民主与共和两党围绕白宫的 一张入场券展开激战。据此回答14—15题。
14.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能否上台执政的关键在于
()
A.能否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
B.能否拥有司法权
C.能否在总统选举中获胜
D.能否获得大财团支持 15.下列对政党认识正确的是
()
①政党都致力于掌握或干预政权
②任何政党都可以领导国家政权
③政党都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
④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从2006年11月开始到2007年6月底结束。中组部负责人介绍,党的十七大代表名额共2220名,在代表选举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充分走群众路线,坚持差额选举,提高差额比率,实行这一措施有利于()
A.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B.保证党对国家机关的监督和领导
C.从根本上消除党内腐败的思想根源
D.中国共产党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17.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培训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
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核心是为人民掌好政,掌好权,在为人民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发展党的先进性。党要依法执政的原因是()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党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④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任命无党派人士陈竺为卫生部部长,陈竺成为今年继科技部部长万钢致公党成员之后,第二位担任国家部委正职的非中共人士。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一起构成我国的执政党,共同执政
B.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党的常设机构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D.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和政治地位发生改变
19.对中共,人大,政协三者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共和政协所作的决定必须征得人大的许可方能实施
B.人大同中共和政协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人大和政协都必须坚持中共的领导
D.人大在中共、政协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0.2006年,我国反腐倡廉成绩斐然,中央纪委修订起草了《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
关事项的规定》,处理了大大小小二三十万的“问题官员”。这些举措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赞赏。上述材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具有立法权
B.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
C.加强司法工作,才能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D.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有利于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
21.历时两年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圆满结束。这次全国经济普查进一步摸清了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基本情况,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十一五”规划等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信息。材料体现了
()
A.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同时又要搞好局部
B.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C.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
D.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其哲学寓意是
()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C.杰出人物决定历史发展方向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3.下列说法,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24.下图:《聪明人》中的三个“聪明人”,将米袋里的米漏到兜里,以期减负。“聪明人”的做法
()
A.体现了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本质 B.把握了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否认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D.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25.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都以他们不平凡的事迹感动了中国,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敬佩。这说明
()
A.人生价值是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
B.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C.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D.“感动中国”杰出人物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起决定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材料一:2007年夏季,受强热带风暴影响,湖南、湖北、福建、安徽、广东、广西、江西、浙江等地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广大干部、武警部队官兵奋战在抗洪第一线,极力抢救受伤人员和群众财产。各级民政部门紧急调度救灾物资,卫生防疫部门在灾区组织防疫工作。当地政府组织群众进行灾后重建工作,抢种补种经济作 物,尽量将农民经济损失减小到最小程度。温家宝总理高度赞扬了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的党员干部和解放军官兵。要求他们进步发扬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夺取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
材料二:近年来,褚如流行性疾病,洪涝及地质灾害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有增多趋势。国务院有关部门在认真总结我国历史经验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编制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预案凝泵了几代人的经验,既是对客观规律的理性总结,也是一项制度创新,是指导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1)上述材料一反映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8分)
(2)试分析材料二中编制应急预案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6分)
27.互联网的虚拟性带来了网络世界的公开与自由,但是,虚拟性在扩大公民言论自由的同
时,也释放了人性中的丑恶。网络文化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的,但网络不是滥用自由的天堂。
辨析: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体现在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上。(10分)
28.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2007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2007年3月2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参加俄罗斯“中国年”活动,将中俄“国家年”活动推向高潮,中国与北方邻国俄罗斯正走得越来越近。中俄关系达到历史上最好水平。我们回顾历史,中俄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的五个“十年”。头十年是“中苏同盟”,但双方并不平等,继而是十年“论战”,争吵得不可开交;接着是十年武装对峙,双方关系极度恶化;随着是十年谈判。直到1989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从“睦邻友好关系”、“建设性伙伴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结合材料,从辩证法角度说明应如何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10分)
29.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奏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强音。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坚强政治保证。
(1)从政治常识角度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的认识。(9分)
(2)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7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A 5.B 6.C 7.A 8.C 9.A 10.A 11.D 12.A
13.C 14.C 15.B 6.A 17.B 18.C 19.C 20.D 21.D 22.B 23。B 24.D 25.B
二、非选择题 26.(1)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②政府在抗洪救灾过程中,履行了国家职能,帮助群众灾后生产自救.履行了经济职能,搞好防汛救灾工作。履行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深化发展中外历史经验后,基础形成并不断创新发展。②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应急预案作为规范性文化,必将有效指导全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工作。27.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享有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它们是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体现。
②在我国,人民不仅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而且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也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它们也是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体现.③人民当家作主地位是由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构成通过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现出来,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只有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题中观点具有片面性。
28.①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要个方面,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处理中俄关系,应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应把握中俄关系的大局和主流,求同存异、促合作、谋发展。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应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断“开辟未来’’建立和完善“战略协作合伴关系”。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两国关系的发展充满曲折,应该在曲折中求发展,对中俄关系的前途充满信心。29.(1)①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坚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可以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证。②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保证。③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2)复杂的事物存在诸多矛盾有主次之分,其中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和支配地位,这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一事无成。上述观点体现了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哲学道理。
第四篇: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年级2017年2月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年级二月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17.2
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王维晚年虽寄情佛禅,专写自然的田园诗篇,但在他的 ▲ 深处,则有一颗敏感深情、▲ 的心,他的绘画不能光以 ▲ 写景观之,里面不可免的有抒情和寄意。A.心灵 愁肠百结 写生 B.心灵 悲天悯人 写生 C.性灵 愁肠百结 写实 D.性灵 悲天悯人 写实 2.下列诗句与“残雪压枝犹有橘”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鸿雁悲鸣红蓼风 B.蛛网添丝屋角晴 C.田园荒尽尚征苗 D.冻雷惊笋欲抽芽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2016年9月28日,国家图书馆发布新闻,同时启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与“中华古籍资源库”两个客户端,服务于大众阅览与学术研究。
B.“飞花令”是本季中国诗词大会新增的特色答题模式,它原本是古人的一种酒令,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C.作为一名历史学者,40年的学术生涯,周新国承继了祁龙威等先师在史学上的精研笃道,同时也观照现实,秉持着中国传统儒者士人的经世济用精神。
D.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要听从老师的指引意见,同时也不能不发挥学习计划在统筹学习时间、分配学习任务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您的管见让我获益良多,在此谨表谢意。B.昨天心浮气躁,有唐突处万望海涵。C.鄙意以为此事宜慎重,不可草率行之。D.前月所借之书已读讫,不日璧还。
5.下列诗词的作者或内容都与江苏地域无关的一项是(3分)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C.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孔坦字君平,少方直,有雅望,通左氏传,解属文。元帝为晋王,以坦为世子文学。东宫建,补太子舍人,迁尚书郎。
咸和初,迁尚书左丞,深为台中之所敬惮。寻属苏峻反,坦与司徒司马陶回白王导曰:“及峻未至,宜急断阜陵之界,守江西当利诸口,彼少我众,一战决矣。若峻未至,可往逼其城。今不先往,峻必先至。先人有夺人之功,时不可失。”导然之。庾亮以为峻脱径来,是袭朝廷虚也,.故计不行。峻遂破姑熟,取盐米,亮方悔之。坦谓人曰:“观峻之势,必破台城。自非战士,不须戎服。”既而台城陷,戎服者多死,白衣者无他,时人称其先见。及峻挟天子幸石头,坦奔陶侃,侃引为长史。时侃等夜筑白石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咸惧来攻。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动,决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果如所筹。时郗鉴镇京口,侃等各以兵会。既至,坦议以为本不应须召郗公,遂使东门无限。今.宜遣还,虽晚,犹胜不也。侃等犹疑,坦固争甚切,始令鉴还据京口,遣郭默屯大业,又令骁将.李闳、曹统、周光与默并力,贼遂势分,卒如坦计。
及峻平,以坦为吴郡太守。自陈吴多贤豪,而坦年少,未宜临之。王导、庾亮并欲用坦为丹杨尹。时乱离之后,百姓凋弊,坦固辞之。导等犹未之许。坦慨然曰:“昔肃祖临崩,诸君亲据御床,共奉遗诏。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限。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由俎上肉,任人脍截耳!”乃拂衣而去。导等亦止。于是迁吴兴内史,封晋陵男,加建威将军。以岁饥,运家米以振穷乏,百姓赖之。
坦在职数年,迁侍中。及帝既加元服,犹委政王导,坦每发愤,以国事为己忧,尝从容言于帝曰:“陛下春秋以长,圣敬日跻,宜博纳朝臣,咨诹善道。”由是忤导,出为廷尉,怏怏不悦,..以疾去职。
疾笃,庾冰省之,乃流涕。坦慨然曰:“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邪!”冰深谢焉。俄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八》)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庾亮以为峻脱径来 脱:失去 . B.遂使东门无限 限:险阻 . C.遣郭默屯大业 屯:驻守 . D.陛下春秋以长 春秋:年龄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坦少年时就端方正直,有美好的名声,精通《左传》,会写文章。
B.与苏峻作战的过程中,孔坦通过观察天象而料敌动向,并分析敌情作出正确筹划。C.平定苏峻后,孔坦慷慨陈词,讲述自己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最终当上了丹杨尹。D.孔坦认为皇帝不应只委政王导,而应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从而违逆了王导。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观峻之势,必破台城。自非战士,不须戎服。⑵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邪!9.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孔坦任职时有哪些特点。(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水调歌头 李光
过桐江,经严濑,慨然有感。予方力丐宫祠,有终焉之志,因和致道《水调歌头》,呈子我、行简。
兵气暗吴楚,江汉久凄凉。当年俊杰安在?酌酒酹严光。南顾豺狼吞噬,北望中原板荡,矫首讯穹苍。归去谢宾友,客路饱风霜。
闭柴扉,窥千载,考三皇。兰亭胜处,依旧流水绕修篁。傍有湖光千顷,时泛扁舟一叶,啸傲水云乡。寄语骑鲸客,何事返南荒?
注:①李光:南宋词人,时忤秦桧,意乞去。②严濑:严光,与汉光武刘秀同学,后刘秀做皇帝,他隐居富春山耕钓,后人把他钓鱼的地方叫“严陵濑”。10.本词上阕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概括。(5分)
11.下阕写词人归去后的读书生活,其中“兰亭修篁”、“湖光扁舟”两幅图景有什么样的文化含义?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⑵春冬之时,则_______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⑶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⑷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⑸人间如梦,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⑹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⑺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庄子·养生主》)⑻刑天舞干戚,__________。(陶潜《读山海经》)②
①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森 林 李娟
①我们在森林里循着声音找到一只啄木鸟。
②森林里荡漾的气息是海的气息——亿万支澎湃的细流汇成了它的平静与沉寂。我们走在其中,根本是陷在其中,上不见天日,下不辨东西;脚下厚厚的苔藓浓裹的汁水,是这空间中所有透明黏稠的事物一层一层液化下来的沉淀。我踩上去一脚,瞬间陷入深渊。
③这森林,用一个没有尽头的地方等候着我们。隔着千重枝叶,目不转睛地注视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迷路了,我们背靠着一棵巨大的朽木喘息。然后安静,直到沉静。森林开始用一分钟向我们展示一万年。我们站起身继续向前。忽有遥远的叩门声,如心脏搏动般一声声传来,并且一声声让一切沉下去,寂下去。我们回头望向那处,仓促间绊了一跤,等踉跄着站起身来,恍恍惚惚什么都乱了——血脉搏动与视线混淆在一起,触觉与味觉难舍难分,疼痛逼入了呼吸。巨大的孤独从我们的脸庞抚摸到心灵——我看着这森林,惧骇深处全是忧伤。我想到了故乡,又想起了其实我没有故乡……我们这是闯入了谁的命运?陷入了谁的痛苦……环顾四周,发现这四下里居然只剩我一人,不知什么时候走散了。
④我大声喊着妈妈。我的声音四处穿梭,寻找,再空空地回来。回到我面前问我:“妈妈?”我跑了起来,弓着身子,在枝条下、灌木丛中飞快穿行。头发和裸露的手臂被挂痛的感觉从远处暧昧不清地传来。那痛感更像是谁努着嘴唇向脑子里呵气。我扒开一丛灌木跳下去。爬起来,一抬头,妈妈正站在不远的空地上,看着我,竖一根食指在唇前。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就曾渴望有一天能够找到这森林的精灵。但是我们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后,我们仍然还得这样平凡地生活——当我们站在河边的沼泽上,遥望横亘在眼前的蓝绿色森林蜿蜒到天边。
⑤我们想,这自然界中恐怕再也没有什么力量会比森林更为强大吧?只有森林蕴藏着熊熊燃烧的火焰,只有森林是天地间最饥渴、最庞大的火种。它在自己的梦中是一片火海,它醒来就灼灼看着在梦中已经被它毁去的世界。它四季常青,它没有迸出火焰却迸发出簇簇四射的枝条。它死去后仍没有忘记留下一片片橘黄,赭红——尽是被焚烤后才会呈现的颜色。枯枝败叶的最后一笔激情便是极端的枯干凋残,便是等待,更为无边际的等待。
⑥我们湿漉漉地走出森林,像是从大海中被浪潮推上沙滩。我们筋疲力尽。我们最爱的那首歌,那首热烈、高亢、激越的歌,它什么也没能点燃,它一出口便被打得湿透,一句一句沉重,一句一句坠落。我们唱出一句,就忍不住泪水长流。妈妈……我们的歌声多么单薄,而世界多么强大……这森林是火焰与海洋交汇的产物,是被天空抛弃的那一部分——当火焰与海洋交汇,排山倒海,激烈壮阔,相互毁灭。天空便清悠悠地冉冉升起,以音乐的神情静止在我们抬头终日寻
找的地方。而那些剩下的残骸渣滓,便绝望地在大地上向上方伸展着手臂,努力地想要够着什么……终于长到一棵树那样的高度,便开始凋零。
⑦我们在说这森林。说了海洋又说火焰,唯独没有说这森林中一棵平凡的树木。于是我们离开时,它便在我们身后轰然倒塌。妈妈……这是这森林所能制造出的最大声响。这一声响彻山野后,剩下更为广袤的寂静。这一声不同于山风林籁的任何一声,这一声只喊一声,终生只喊一声。这一声之后,广袤的寂静中回荡“笃、笃、笃”的叩门声。妈妈,那又是哪一棵树呢?我们找不到。我们找到的时候,森林将它的咫尺之遥隐藏到千里之外。
⑧我们在森林里目送一只啄木鸟远去。
13.森林带给刚进入其中的两个人什么样的感受?请结合②③④段的内容概括。(6分)14.请解释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5.文章开头和结尾(第①段和第⑧段)使用了相似却又不同的句子,请分析它们的作用。(4分)16.请探究第⑦段画线句子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忽然想到(其二)
鲁迅
校着《苦闷的象征》的排印样本时,想到一些琐事——
我于书的形式上有一种偏见,就是在书的开头和每个题目前后,总喜欢留些空白,所以付印的时候,一定明白地注明。但待排出寄来,却大抵一篇一篇挤得很紧,并不依所注的办。查看别的书,也一样,多是行行挤得极紧的。
较好的中国书和西洋书,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上下的天地头也很宽。而近来中国的排印的新书则大抵没有副页,天地头又都很短,想要写上一点意见或别的什么,也无地可容,翻开书来,满本是密密层层的黑字;加以油臭扑鼻,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不特很少“读书之乐”,且觉得仿佛人生已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
或者也许以这样的为质朴罢。但质朴是开始的“陋”,精力弥满,不惜物力的。现在的却是复归于陋,而质朴的精神已失,所以只能算窳败,算堕落,也就是常谈之所谓“因陋就简”。在这样“不留余地”空气的围绕里,人们的精神大抵要被挤小的。
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但中国的有些译本,却将这些删去,单留下艰难的讲学语,使他复近于教科书。这正如折花者,除尽枝叶,单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气却灭尽了。人们到了失去余裕心,或不自觉地满抱了不留余地心时,这民族的将来恐怕就可虑。上述的那两样,固然是比牛毛还细小的事,但究竟是时代精神表现之一端,所以也可以类推到别样。例如现在器
具之轻薄草率(世间误以为灵便),建筑之偷工减料,办事之敷衍一时,不要“好看”,不想“持久”,就都是出于同一病源的。即再用这来类推更大的事,我以为也行。17.请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18.请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19.请概括鲁迅在文中想到的问题所带来的坏处。(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7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1月正式发布,语文科目将《红楼梦》等6部经典作品纳入必考范围。而此前,从2008年开始,江苏省语文高考也将中外十部文学名著列入文科加试内容。
有人说,高考考名著,有助于促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经典作品进行阅读。也有人说,用试题的方式考查同学们的名著阅读,只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有人说,如果双赢的局面能够出现,那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扬州中学高三年级二月质量检测参考 2071.2 1.D(“心灵”是思想和感情,泛指心;性灵是心智和性情,泛指精神。原句已有“则有一颗„„的心”,再写“心灵”就重复了。“愁肠百结”指忧愁无法排解,针对个人言;“悲天悯人”指哀叹时世艰辛,怜惜人民疾苦,针对大众言。根据原句的转折意应填“悲天悯人”。“写生”强调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写实”则强调绘画的内容为真实,从下文“抒情和寄意”的对举来看,“写实”更适合。)
2.D(结合语境和词性、短语结构来看)
3.B(A歧义,是“发布新闻的同时启用”还是“同时启用两个客户端”,不明;C成分残缺,应为“在40年的学术生涯中”;D结构混乱,“发挥„„的作用”和“在„„方面起到作用”两者取其一。)
4.A(“管见”是谦辞,用于自己,指自己见识浅陋。)
5.C(A《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是扬州人;B张继的《枫桥夜泊》写的是苏州;C柳永的《望海潮》写的是杭州;D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在镇江北固山登临时写的作品。)
6.A(脱,轻率。)7.C(最终迁任吴兴内史。)
8.⑴看苏峻的势头,一定会攻破台城。所以假如不是战士,都不要穿军服。(“势”、“必”各1分,“自非”1分,“戎服”译作动词1分)
⑵大丈夫将死时不问使国家安宁的方法,却做出妇孺之辈相互问候的样子吗?(“将终”1分,“安国宁家”使动1分,“相问”1分,反问语气1分)
9.料敌之先(或有先见之明),爱护百姓,忠言直谏,忧国思君。每点1分。参考译文:
孔坦字君平,从小端方正直,有美好的声望,精通《左氏传》,会写文章。元帝当晋王时,任孔坦为世子文学。东宫建立以后,补任太子舍人,迁任尚书郎。
咸和初年,迁任尚书左丞,深受禁中官员敬畏。不久碰上苏峻造反,孔坦和司徒司马陶回对王导说:“趁苏峻没到,应赶紧切断阜陵边界,守住江西当利各渡口,贼少我众,可以一战决胜。如果苏峻没来,可以进逼他城下。现在不先进兵,苏峻一定会先来。先人一步,就会有强取敌军的功劳,时机不可坐失。”王导认为他说得对。庾亮认为苏峻轻率地直来,意在袭击朝廷的空虚之处,所以计策没有施行。于是苏峻攻破姑熟,掠取盐米,庾亮才后悔了。孔坦对人说:“看苏峻的势头,一定会攻破台城。所以假如不是战士,都不要穿军服。”不久台城陷落,穿军服的多被杀死,穿白衣的都没有受到伤害,当时人都称他有先见。等到苏峻挟持天子到石头,孔坦投奔陶侃,陶侃引荐他为长史。当时陶侃等连夜筑白石垒,到天亮就筑成了。听说苏峻军队威严整肃的声势,众人都怕他来进攻。孔坦说:“不会。如果苏峻要攻垒,必须是东北风很急,让我们的水军没法前去救援。今天天气清静,贼军一定不会动手,必定派兵出江乘,去攻掠京口以东了。”果然像他所谋划的那样。当时郗鉴镇守京口,陶侃等都帅兵会合。到达后,孔坦议论认为本不应召郗公来,使得东门没有了险阻。现在应派他回去,虽然晚了些,还是胜过不回。陶侃等犹豫迟疑,孔坦非常急切地坚持争辩,才让郗鉴返回据守京口,派遣郭默在大业驻守,又令骁将李闳、曹统、周光与郭默合力,贼军于是被分散了力量,最终如孔坦谋算的那样。
苏峻被平定后,任孔坦为吴郡太守。自己陈说吴郡贤人豪杰多,而坦年轻,不适合任太守。王导、庾亮都想用孔坦当丹杨尹。当时处于战乱之后,百姓困苦,孔坦再三推辞。王导等还是不同意。孔坦慷慨说道:“从前肃祖临崩时,诸君亲守御床,共奉遗诏。孔坦疏远微贱,不在接受临终遗命之列。到有了艰难的时候,却以微臣当先。现在就如同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罢了!”于是拂袖而去。王导等也就作罢。于是迁任吴兴内史,封晋陵男,被授予建威将军。因为年成不足,运来家里的米赈济穷人,百姓依赖他存活。
孔坦任职数年,迁任侍中。到了皇帝加冠成年之后,还是把政事都交给王导,孔坦常常心中
愤懑,把国事当作自己的忧患,曾不慌不忙地对皇帝说:“陛下已经长大成年了,圣明端肃的威仪日益增长,应当广泛听取朝中大臣的意见,咨询采纳善道。”由此忤逆了王导,外任为廷尉,怏怏不乐托病去职。
病重了,庾冰去探望他时流泪。孔坦慷慨激昂地说:“大丈夫将死时不问使国家安宁的方法,却做出妇孺之辈相互问候的样子吗?”庾冰深深地谢罪。不久就去世了,时年五十一岁。10.慨叹吴楚兵乱、江汉凄凉,追思隐者严光,痛惜国土沦亡,萌生去意。(每点1分,结合文本1分)
11.兰亭:东晋王羲之和其他文人于兰亭修禊,感受自然的美好;湖光:文人归隐,有扁舟一叶,渔樵江渚的愿望。寄寓了作者远离官场、寄情山水的理想。(每点2分)
12.⑴夙兴夜寐 ⑵素湍绿潭 ⑶感时花溅泪 ⑷江州司马青衫湿 ⑸一尊还酹江月 ⑹气吞万里如虎 ⑺而知也无涯 ⑻猛志固常在
13.安静沉寂的空间(或深陷其中难以行走);邈远的心理时间;身体的疼痛;内心的孤独、恐惧、忧伤;宿命感和乡愁;人类的平凡和渺小。(每点1分)
14.森林由众多树木构成,易于燃烧,所以说是“庞大的火种”;森林的常态是生命(四季常青),但死去以后,不仅色彩与火焰相似(橘黄、赭红),而且留下枯枝败叶等待燃烧,所以说“蕴藏”火焰而“饥渴”。(火种、蕴藏、饥渴的解释各1分,结合文本1分)
15.结构上:首尾呼应,用啄木鸟贯穿全篇,显得整一;内容上:以小见大,用一只啄木鸟作为森林的代表;开头用“找到一只啄木鸟”提示读者两人刚进入森林,结尾用“目送啄木鸟远去”收束由森林引发的感兴。(结构1分,内容3分)
16.树木是组成森林的最根本的生命体,它的倒塌声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因而不同于山风林籁;树木的生命只有一次,终其一生才有从开始到完结的全过程;在领会了森林伟大的力量之后,作者借这句话提醒我们个体生命的价值和重要性。(每点2分)
17.首先从近来中国人印书不留空白说起,指出这样使得人生没有余裕;接着论述这样做并非“质朴”,而是堕落,人的精神会被挤小;最后由书的翻译类推至其他领域的忧患。(每层2分)18.“折花”喻指读书的过程,“枝叶”喻指书中的闲话笑谈,“花朵”喻指书中的知识;中国有些译本翻译时只留讲学语,删去闲话笑谈,最后使得读者毫无阅读和求知的兴趣(或使书失去原本的活气和有趣),也就是“灭尽花枝的活气”。(四个喻体还原每个1分,整体句意阐释2分)19.少读书之乐;质朴缺失、窳败堕落;人的精神会被挤小;失去学习的兴趣;时代精神轻薄草率;民族将来可虑。(每点1分)20.略
附加题参考答案
21.及道之既喻而理之既明/亦不恋着于象/舍象也可/到岸舍筱/见月忽指(1处1分,共4分)22.得鱼忘筌(1分)《庄子》(1分)
23.象本身不是道,而是喻道的手段;为了明道不必拘泥于象;明道之后可以舍弃象。(第一点2分,其余每点1分)
24.B E(B.《头发的故事》里没有写到围观群众;E.《哈姆莱特》中弘扬人的觉醒,而非臣服于命运。)
25.(1)《西厢记》(1分)。嗔怒、哭泣并破涕为笑(2分),表现了她敏感、自尊、天真的性格(2分)。
(2)用形象化的说法说明翠翠长大了(1分);勾连上文两年前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情节(2分),也由翠翠的反应写出了她对傩送二老最初印象的转变和暗生的情愫(2分)。
26.唐末五代以来,词人写享乐生活而与《离骚》比兴暗合(2分);北宋词人别有喻托,但写得似有似无(2分);贺铸在词中首次自觉使用《离骚》的比兴手法(2分)。
27.“似花”指《芳心苦》一词咏荷花(2分);“非花”指词人用了拟人手法,将荷花转化为一位洁身自好、不慕荣华的美人(2分)。
28.继承了《离骚》的香草美人传统,表达个人心志(2分);符合歌词传统的审美特征(1分);为南宋词人开创“有寄托”的创作道路(2分)。
第五篇:四川省成都市高三语文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试题(含解析)
语 文
【试卷综析】本次试题为成都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作为诊断性检测试题,该卷有以下特色:⑴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作为诊断性检测试题,一些题目完全来自同步教材,如默写题,涵盖面较广,引领考生平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积累。⑵题型稳定。词语、病句等常规题型依然存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常规题型与高考接轨。⑶ 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我们的身体需要变“碱”吗?》,内容较常见,学生又不是很了解,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了梁实秋的《论散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论文,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文化情感熏陶。⑷作文题“人生的意义”,作文难度不大,考生易于下笔,但要写出好文章需要考生有较深的生活积累。
作为高三诊断性检测试题,题目难度不大,题目有一定的梯度。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1至4页,第Ⅱ卷(非单 项选择题)5至8页,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题文】A0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招募/蓦然 轧钢/倾轧 星辰/妊娠 应许/应接不暇 ........ B.粗犷/旷野 经纶/纶巾 隽永/镌刻 接种/刀耕火种 ........ C.颓圮/枸杞 勉强/强求 刍议/胡诌 畜牧/六畜兴旺 ........ D.舷梯/弦歌 复辟/辟谣 寺庙/仗恃 解数/解甲归田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答案解析】A 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mù/mî, zhá/yà, chã/shēn, yīng/yìng”;B项,读音分别为“guǎng/kuàng, lún/guān,juàn/juān,zhîng”;C项,读音分别为“pǐ/qǐ,qiǎng,chú/zhōu,xù/chù;D.xián,bì/pì,sì/shì,xiâ/jiě”。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一字多音,考生可按以下方法答题:
一、通过以字义辨音法。多数多音多义字,字义不同,其读音也就不同。因此,判断字音可以从字义的角度入手。
二、通过以词性辨音法。有些多音字是因词性和搭配习惯不同而造成的,词性不同,字音也可能不同。
三、通过以语体辨音法。有些多音字,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尽管意思差不多,但读音却不同。如“露”,“露脸”中读lîu;“原形毕露”中读lù,前者是口语,后者是书面语。再如“翘”,“翘尾巴”中读qiào;“翘首以待”中读qiáo。也是因前者是口语,后者是书面语而读音有所不同的。
四、通过以构词功能辨音法。有些多音字作单音词和构成复合词时读音不同。如“否”, 在“否极泰来”中读pǐ,在“否定”“是否”中读fǒu。前者是单用,“坏”的意思;后者是合成词中的一个语素,“不同意”的意思。
五、通过以来源辨音法。成语中的多音字,是通假和古今异读或一字多义、古今异读造成的。如“博闻强识”的“识”读zhì,是通假造成的;“虚与委蛇”的“委蛇”读wēi yí,是“敷衍”的意思。
六、通过强记某些字的特殊读音。一些汉字用作姓氏、人名、地名、国家名、称谓等专有名词时,读音也与平时不一样。如金庸的原名查良镛,“查”读Zhā,是姓氏;“会稽”的“会”读Kuài,是地名。【题文】B0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临摹 忙不迭 事必躬亲 立椎之地 B.频律 并蒂莲 见风使舵 德高望重 C.禀赋 众生相 寥若晨星 相辅相成 D.惊诧 一遛烟 文过饰非 剑拔弩张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答案解析】C 解析:A项,“立椎之地”应为“立锥之地”;B项,“频律”应为“频率”;D项,“一遛烟”应为“一溜烟”。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考生可按以下方法答题:①形辨法。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②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如“抵掌而谈”中的“抵”为错字,应为“扺掌而谈”,“抵”与“扺”字形太相近了,但读音却明显不同,如果我们知道这个成语读“扺(zhǐ)掌而谈”而不是“抵(dǐ)掌而谈”,这两个字也就容易区分了。因此,平时养成读准字音的习惯也是辨析字形正误的方法之一。③义辨法。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④联想法。有些字形相近,意思也相近的一组成语,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记住其固定搭配。【题文】D0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充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题文】
二、(9分,每小题3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我们的身体需要变“碱”吗?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身体酸碱性”的理论传播开来,感冒发烧甚至癌症的源头被认为是身体变酸。有专家表示,60%的中国人的身体正在变酸。在这个概念下,每个人都惴惴不安,舍碱的保健品也成为了灵丹妙药,人们都希望通过中和自己找回健康。事情是这样吗?
人们通常用pH值来衡量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在正常状态下,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为弱碱性。这个pH值也是人体细胞完成生理功能的最佳酸碱度。
“恐酸”说认为,在人代谢过程中,细胞将体内的营养物经氧化分解获得能量时,会释放出各种酸性代谢物。人体体液变酸就意味着内环境的改变,使细胞各种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酸于是成了万恶之源,可导致骨质疏松、糖尿病、肾炎、动脉硬化、痛风甚至皮肤松弛。酸性体质导致癌症的主要依据是日本医学博士用实验证明100%的癌症患者是酸性体质。但更多实验也证实血液酸化和疾病之间是互为因果。即虽然血液偏酸可能导致疾病,但多种疾病也会导致血液变酸,所以很可能你身体的多种不适先来自于疾病,然后才开始变酸。美国科学家张健经论证后表示:“酸性体质这概念纯属于虚乌有!”
其实酸碱度不光不能决定我们的健康,甚至很难被改变。酸并非从口入,虽然“恐酸”说一再强调,保持人体弱碱性的基石是合理膳食。并将凡在体内分解的最终代谢产物是酸性的,像红肉、面粉、油脂、糖类等称为酸性食物,反之,像蔬菜、水果、豆制品等被称为碱性食物。但即使你天天撮入所谓的酸性食物,也不可能把pH变成6 8。因为人的体液具有很强的中和缓冲功能,其自身就能够维持酸碱度平衡,无论你摄入的食物是酸性、碱性,人体的pH值基本不变。
人体从消化到排泄再到呼吸系统都精密地控制着酸碱平衡。就拿小肠说,它会根据食物的成分来调节对胰液中碱的再吸收,无论何种食物,到了胃里被强胃酸混合后变成酸性,到了肠道又被碱性的胆汁等混合变成碱性。而且,我们的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等几大缓冲系统,也使酸和碱无法引起血液pH值的急剧变化。当血液带着代谢产物经过肾脏时,肾脏会将酸性物质排出体外,并回收碱性物质,同时还控制和调整酸碱物质排出的比例,以保持机体pH值恒定。我们吃进去食物经过代谢后的最终产物之一为二氧化碳,能与水结合生
病、肾炎、动脉硬化、痛风甚至癌症等多种疾病。
C.要保持人体的酸碱平衡,并不需要盲日服用碱性保健品或碱性药物,而主要应该控制膳食,调整饮食习惯,要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
D.人们所称的“酸中毒”其实不会发生,因为即使天天摄人酸性物质也不能降低PH值,人体的酸碱度是由人体自身系统严密监控着。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A 解析:B项,这是本文否定的观点;C项,本文认为膳食状况不能影响人体的酸碱平衡;D项,“酸中毒”也有可能出现。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要先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7.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身体酸碱性理论在最近一段时间广为传播,人人皆知,这导致含碱的保健品十分抢手,在社会上,服用苏打水盛行一时。
B现在人们大量食用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糖类食物,造成6o%的中国人正在变为酸性体质,这足人们罹患众多疾病的主要原因。
C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红肉类物质之所以被认为是酸性物质,是因为有人认为它们在体内分解后.最终会产生酸性代谢物。
D消化、排泄和呼吸系统能控制人体酸碱度,消化系统增加酸性,排泄系统增加碱性,呼吸系统则通过排出二氧化碳来调节酸碱性。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C 解析:A项,“人人皆知”“苏打水也盛行一时”属无中生有;B项,“变成酸性体质”一说不符合作者观点,前后也无因果关系;D项,消化、排泄和呼吸系统在酸碱控制上都是综合性的,不能简单归为“增加酸性”或“增加碱性”。
【思路点拨】内容概括题是考查考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能力。解题时,应先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然后明确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或选项对照原文的相关信息,对文本内容进行正确的概括和判断。
【题文】
三、(6分,每小题3分)
【题文】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以本官充集贤院学士 .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 B.且其地险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C.边寇奔冲,难于固守 .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 D.深为戍将推服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A 解析:A项,都是介词,凭借。B项,前一个是“连词,况且”,后一个是“连词,尚且”;C项,前一个是“介词,在”,后一个是“介词,比”;D项,前一个是“介词,被”,后一个是“介词,替”。
【思路点拨】本题的答题步骤是:第一步,审读题干,确定选择答案的方向,即选相同还是不相同的一组。第二步,首先确定选自教材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上下文来推断材料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最后判断每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时,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语法分析、句位分析、代入检验等方法,以确保判断的正确性。第三步,综合检查,确定答案。
10.把第I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复诣阙面陈其事,上嘉纳之,遂罢役。(4分)
答:
(2)数月,始赴朝谒,因与僚友会食僧舍,假寝而卒。(4分)
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理解)。
【答案解析】(1)(4分)(钱若水)又到朝廷当面陈述这件事,皇上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停止招募劳役。(2)(4分)几月后,(钱若水)才前往(京师)入朝拜见,于是与僚友们在僧舍聚餐,和衣打盹就去世了。解析:(1)“诣”,拜见;“纳”,采纳;各1分,大意通
旨意,第二天改任方员外郎、翰林学士,和张洎同时受命。曾经草拟赐赵保忠诏,有“不斩继迁,开狡兔之三穴。”的话,太宗认为非常恰当。
真宗即位,加官工部侍郎。几个月后,因为母亲年老上奏章,请求解除枢密院职务,下诏不允许。钱若水请求更加坚决,于是就以本官充任集贤院学士。不久,下诏编修《太宗实录》,写成八十卷。真宗看到书流泪,赏赐各有不等。
不久担任开封府知府。当时北部边境还不平静,皇帝从宫中发出亲笔信向若水询问策略。钱若水陈述边疆备战的要点有五条:一是选择知州,二是招募乡兵,三是积聚粮草,四是调整将帅,五是赏罚分明。
不久,出朝担任天雄军知军兼兵马部署。当时言事的人请求在绥州筑城,驻兵积粮以防备党项。边境各城将领的说法利弊不一,先后派遣数名使臣巡视,不能决断。当时已经大规模征发民夫,即将兴建这项工程,下诏钱若水从大名快马前去视察。钱若水进言:“绥州刚入内地,百姓赋税繁多,还需要其他州转运粮饷。自从赐地给赵保忠以来,人口户数大减,如果又重新在那里筑城,就必须增加守军。粮草的供应,全部依赖河东。那个地方隔着黄河和铁、碣两座山,无定河在其城下,发生紧急情况作战时,运输物资道路艰难。而且那里地势险要,如果修葺尚未完成,敌人迅速冲击,难以固守。何况城邑被烧毁,片瓦不存,所经过的山林,材木匮乏。筑城非常难,没有什么益处。”又到朝廷面见皇帝陈述此事,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免去了这项工程。起初,钱若水率领人马渡过黄河,分布军队,都能调度有方,深为守将推崇信服。皇上对身边的人说:“钱若水是文官中通晓军事的。”这年秋天,又派他巡视安抚陕西沿线边境各州,命令他根据情况自行处理边境事务。返回后授予邓州观察使、并代经略使、知并州事。
六年春,因病针灸两脚穴位,伤口破裂流血数斗,从此身体羸弱憔悴,皇帝亲笔书写诏书慰问他,让他返回京城。几个月之后,才上朝拜见,与同僚朋友在佛寺聚会用餐,小睡时去世。享年四十四岁。赠官户部尚书,赏赐他的母亲白银五百两。对他的死,文人君子尤其惋惜。
12.请用(/)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划8处)(4分)
以通览古今、秘隐传记无所不记为贤乎?是则儒者之次也。才高好事勤学不舍若专成之苗裔有世祖遗文得成其篇业观览讽诵若典官文书若太史公及刘子政之徒有主领书记之职,则有博览通达之名矣。(王充《论衡》)
【知识点】本题考查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及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0在池边望月思念友人,是实写(1分)。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心灵的相通(1分)。丰富了诗歌内容,拓宽了诗的意境(1分)。(意思相近即可)解析:先理解第三联的意思;再根据题干要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虚写的是想象友人夜晚在江边思念自己,实写的是自己同时也在池边望月思念友人;最后说说效果即可。
【思路点拨】考查表现手法的题型一般为主观表述题,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描摹景象、抒发感情的手段和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命题方式和答题要领。答题要领:(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题文】L0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句作答)(6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4),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6),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7)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家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
【答案解析】(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周公吐哺(3)齐彭殇为妄作(4)征蓬出汉塞(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6)舞幽壑之潜蛟(7)揾英雄泪(8)山河表里潼关路(每空1分,共6分)解析:注意“衡”“哺”“殇”“蓬”“幽”“壑”“揾”的写法,不要漏了“而”“之”等字。
【思路点拨】八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考到学习态度、感伤情怀、崇高爱国思想、优美意境、对历史的思考、各家学派进步思想等。平时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题文】
五、(22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论散文
⑥散文的美妙多端,然而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早而已。散文的艺术中之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割爱”。散文的美,不在乎你能写出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亦不在多少典丽的辞句,而在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散文的美,美在适当。不肯割爱的人,在文章的大体上是要失败的。希腊的批评家戴奥尼索斯批评柏拉图的文调说:“当他用浅显简单的辞句的时候,他的文调是很令人欢喜的。因为他的文调可以处处看出是光明透亮,好像是最晶莹的泉水一般,并且特别的确切深妙。他只用平常的字,务求明白,不喜欢勉强粉饰的装点。他的古典的文字带着一种古老的斑烂,古香古色充满字里行间,显着一种欢畅的神情,美而有力;好像一阵和风从芬芳的草茵上吹嘘过来一般„„”简单的散文可以美得到这个地步。
⑦散文绝不仅是历史哲学及一般学识上的工具。怎样才能得到文学的高超性,这完全要看在文调上有没有艺术的纪律。有上帝开天辟地的创造,又有《圣经》那样庄严简练的文字。所以我们才有空前绝后的《圣经》文学。高超的文调,一方面是挟着感情的魔力,另一方面是要避免种种的卑陋的语气和粗俗的辞句。近来写散文的人,不知是过分的要求自然,抑是过分的忽略艺术,常常地沦于粗陋之一连,无论写的是什么样的题目,类皆出之以嘻笑怒骂,引车卖浆之流的语气和村妇骂街的口吻,都成为散文的正则。像这样恣肆的文字,里面有的是感情,但是文调,没有!
(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篇将柏拉图和陶渊明的文字加以对比,表明散文和诗既有不同处又不能截然分开。
B.第②段承上启下,既肯定散文形式自由不讲韵律的特点,也指出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性。
C末段以“引车卖浆之流”和“村妇骂街”为例,批评了只重感情不重艺术表现的创作倾向。
D.粱实秋认为散文各具特色,气象万千,读者只能感受其美而不能对散文的风格进行鉴赏。
E.本文探讨散文的艺术特性和创作规律,既具审美性,又不乏真知灼见,是典型的学者随笔。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AD 解析:A项,“对比”手法理解错误;D项,“不能对散文的风格进行鉴赏”
4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
18.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谈谈你对梁实秋散文风格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6分)
①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节选自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②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另另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磷磷,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节选自粱实秋《雅舍小品》)
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观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答案示例1:
梁实秋的散文简洁、雅致而内蕴丰厚。他认为散文贵在“简单”而有“文调”。写梁任公,他抓住人物出场时的两句开场白,几个简单的动作,就活画出任公先生谦逊而自负、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可谓言简而意丰;写曾经居住的“雅舍”,三言两语之间,既突出其简陋而不能避风雨的破旧,又表现其妙趣横生,别具个性的意味。简单中的丰厚,雅洁中的趣味,使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风采独具。
答案示例2:
梁实秋的散文文调高超,幽默风趣。他认为好的散文不仅要有丰富的感情,而且要避免语言的粗陋,追求艺术的美。写梁任公,他着意表现其“一扫”“一翻”“点一下头”的动作,既谦逊而又自负的语言,饶有情趣;写雅舍,他一方面极言其“孤另另”“单薄”“不能蔽风雨”的破陋,一方面表现其“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的“个性”,豁达平和,颇有意味。幽默高雅的散文艺术,闪耀着梁实秋智慧的光芒。
解析:能合理指出梁实秋的散文风格,1分;能联系本文及两则材料合理评析,3分;阐述有说服力,2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均可。
【思路点拨】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运用文本知识解决问题的
要求:①内容应突出所选作家的主要特点。②用一个统领全段内容的句子开头。③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④不少于100字。
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和使用修辞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示例:杜甫历经艰难,却将苦难锤炼成为了一首首感人至深的诗歌。安史之乱,国破家亡,杜甫亲友离散,四处漂泊。他用诗歌记录了国家衰败的惨状,百姓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心怀社稷,悲悯众生的情怀。“三吏三别”表现了他对底层百姓的深深同情,<春望》抒发了他于国破家亡时的深沉忧伤,《登高》展现了他流离他乡中无尽的感慨。杜甫的诗,忧国忧民,沉郁顿挫,不愧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解析:能自选角度,结合作品,准确评介作家,(3分)结构完整且符合要求,修辞运用得当,表达简洁流畅。(3分)。【思路点拨】拟写“点评”的注意点:①要读懂原文。认真阅读,准确理解原文内容,明确应当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把握好点评的中心。②要评在点上。点评的篇幅很小,但要选好角度,提炼观点,一语中的,目标要集中、准确,不可分散。③要评得有理。好的点评应做到依理依法阐释,导向鲜明,事理清晰,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切不可无理取闹,凭空漫说。④要评得生动。点评要讲究艺术性,言简意赅,干净利落,力求新颖、鲜明,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语言上还要尽量做到生动、形象、有文采,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避免死板、陈旧。
【题文】
七、作文(60分)【题文】Q3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学生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老师答:“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可以不断地询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人生的意义”是一个传统话题,要写好这篇作文,除了理解“人生的意义”的内涵,还有认真分析作文材料的师生对话,抓住“可以”“不断”“询问”等关键词。“人生的意义”,这个话题很“大”,也很“虚”,写作时,我们需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为此,我们可以围绕下列话题展开而谈“人生的意义”。1.坚持。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的询问。
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