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养老保险问题的探讨
我国养老保险问题的探讨
一、我国民生财政概况
民生财政以改进民生、提高人民福利水平为目标。近年我国财政支出中各项攸关人民福祉的支出数额不断增多,相关的政策也不断出台。2003-2007年五年间,“农村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使1.5亿学生和7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受益。覆盖城乡、功能比较齐全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五年累计666亿元,基本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万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2007年之后环保和生态支出以一项独立支出在预算中单列出来,这也是民生财政较以往的一个变化。
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走向定型、稳定发展的重要时期,“十二五”尤其关键。这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制度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加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但制度还不稳定,还不完善,存在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抓住“十二五”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优化设计,为长远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显得重要和紧迫。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缺陷
1、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20世纪80年代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试点开始进行改革探索,90年代改革全面展开并不断深化,建立了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确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统筹层次不高,难以发挥社会保险的互济和调剂功能,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而且转移接续困难,影响了劳动者参保的积极性,有的地方允许退还外来务工人员所缴的个人账户部分养老基金,形成“退保潮”,使养老保险制度名存实亡。
2、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出现及意义社会统筹是指依靠国家立法和行政保证,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统一筹集、统一管理、统一支付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形式。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属于社会公共基金,归投保人共同所有;养老金的支付一般采取规定受益的方式,具有很强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性质。
社会统筹表现为养老保险基金的现收现付,主要是使养老基金成为活动基金,加强现金的流通,它正常运行的最重要前提条件是长期相对稳定的人口结构和表现为退休人口占生产性人口比重的经济负担比率;以现收现付为特征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更多强调的是短期尤其是年度内的财政收支平衡;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较好地体现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社会公平。
三、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1、在实践中,社会统筹常常只能顾及当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而无法顾及到未来人口老龄化和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所带来的风险,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平衡是社会统筹的难题。而大数额的人口进入养老金领取者的行列,这无疑会给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带来巨大的压力。
2、机制转轨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从现收现付模式转向“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从财富流动的机制上来看,新制度下的劳动者除了要为自己缴费之外,还必须为退休的上一代再交一次费用。现收现付模式向积累模式的转换过程中,存在着一代人必须养活两代人的难题,即当代劳动者在为自己积累资金、充实自己的“个人帐户”之外,还必须缴纳足够的基金养活上一代人。
3、在社会极度进步的时代,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极不稳定的因素,企业破产导致下岗职工增多,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更加困难。
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经营不景气、频临倒闭或破产的企业很多,同时,下岗职工的人数也因此而增多。虽然企业破产了,职工下岗了,但时间不会停止,由此产生的养老保险基金还得继续交,但下岗的职工拿不出这部分资金,但退休的那部分职工的退休工资还得继续发放,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只出不进,社会统筹的入不敷出就将不可避免。
4、缺乏政府的财政投入。
在1995年的《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中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财政予以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关支持的手段、力度、范围和财政基金的来源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此种支持很难到位。
综上所述,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既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支出需要大幅度增加的现实,又存在着缺乏政府的财源支持、企业和个人缴费已不堪重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养老保险前进的道路是十分曲折、困难的。
四、出现问题的原因
出现以上问题,一部分原因是养老金管理不善造成的。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并没有遵循切合实际的核算原则实施管理,或者说是很多因素导致无法切实遵照国家规定的制度实施,结果是缴费水平不足以支撑养老金的支付;以享受特殊待遇的职工为服务对象的特别养老金制度更是如此。一是多种养老保险办法并行,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二是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差距过大,存在攀比待遇水平的现象;三是基金统筹层次过低,调剂能力弱,少数经济效益不好的地区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四是个人缴费到位的速度慢,个人帐户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五是国家关于基金管理的规定没有得到认真执行,挤占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的问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使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的环境风险和目标风险都在加大。
五、解决养老保险问题的措施:
1、加强养老保险制度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并且经营管理的期限长达数十年,因此应当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分别完善几个层次的立法,如社会保险(障)法、养老保险管理办法等,规范筹资方式,明确管理机构和经办机构,规范资金的运用与投资,加大处理违规行为的力度,统一监管标准,保障资金的安全,促进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发展。
2、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
一般来说,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最终实现目标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能够建立充分的基金储备,以保证国家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顺利运转,实现保险功能,这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制度运行的根本目标。其次,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保证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性,而不能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障碍。第三,通过其特有的财富转移机制,达成社会收入第二次分配的目标,努力做到社会公平。
3、国家对上一代人的债务,可以寻求一定的补偿办法:
一是从现有的国有资产存量中取一部分补充其漏缺。我国在对国有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改组,自然要涉及对国有资产进行重新配置,可以结合这一过程,划出部分国有资产补充到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中去;
二是国家财政应划拨资金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援助。比如为按时按数额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等。因为,养老费用应属于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范畴,这笔费用本来可以作为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发给职工个人支配,职工用这笔费用选择如何进行养老。现在国家从社会安全的需要出发,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企业代替职工个人缴纳了用于职工养老的费用的一部分,即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4、应建立最低养老金制度。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中,社会收入有从下向上、从贫向富流的倾向。对生活困难的企业下岗职工征收社会养老保险费不利于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若对他们免征费用,首先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承受不了,再者不
出力而吃饭的局面会难以控制,而且对缴费者也构成了不公平。因此,建立一个社会最低养老金,维持低收入者养老生活,使人人都有饭吃。
5、确保保险基金的增值。
可以通过把死的那部分资金投入运营的方式来增加基金的收入,利用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购买国债或者存入国有商业银行等。这样一来,国家长期建设需要的资金可以依赖于此而解决一点。
因此,承着金融风险的逐步解决,国内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应积极开拓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市场,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着眼于建设周期较长、有稳定回报的长期投资领域。以真正发挥长期资金的优势,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将直接对国民经济产生良好的影响,同时又间接实现了基金收入的稳步增加。
6、逐步建立并完善农村养老保险。
我国是农业大国,应加大力度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制定出适用于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行,依法监督、管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并确保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六、我国今年两会上对养老保险的具体要求: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强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加强社保服务能力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各类
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整合归并,有些服务可委托银行、商业保险机构代办。加快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
组员:彭云进
邱谦
汪佳
王慧勤
第二篇:我国养老保险主要问题研究
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3)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伴随着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养老保险的需求在加速增长,同时政府在管理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因此,以认真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建立规范、科学的养老保险制度有一定的必要性。这对于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也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养老保险体制
管理漏洞
解决措施
一、重复参保领取双重养老金和冒领养老金的问题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尚未实现全国统筹,养老保险系统信息不能共享,一些企业和退休人员在不同区县重复参保领取双重养老金或者冒领养老金的现象层出不穷。广东省社保部门为了防止养老金被冒领,规定离退人员必须进行生存资格审验,即领养老金要证明自己还活着,这项规定引起了许多公众的不满,但同时也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我国养老保险法律体系仍不健全,立法程序缺乏科学化。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程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的。在我国,先有地方规范性文件、规章制度然后逐步上升到法规、法律的层次。因此,在养老保障法律体系形成和实施的前期阶段,各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仅仅依靠政策性的文件来实施,缺乏整体性、稳固性和可持续性,导致部分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个别社保部门为了方便管理,无视弱者的尊严和权利。
(二)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欺诈、冒领基本养老金的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偏远的山村或农村地区,拥有领取基本养老金的老人死亡后,由于其亲属实行偷埋,或者死亡后仍不向公安部门户籍管理处登记,造成社保部门难以及时掌握具有领取基本养老金人员的生存信息,从而导致基本养老金被频繁的冒领。同时由于社保部门在追查、监督养老金的领取情况时成本过高,掌握线索难,因此会出现监管漏洞,导致养老金的大量流失,加剧了我国养老金收支失衡的严重程度。因此本文认为解决冒领、欺诈养老保险金可采取以下措施:
1、政府应建立健全立法,进一步规范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和程序,扩大宣传,加大冒领养老金的惩罚力度,实施举报奖励制度。
2、针对部分离退人员异地生活,异地支付养老金情况,各地区政府可以联合起来,建立异地协查制度,甚至可以与公安部门和民政部门合作,及时获取迁入和迁出离退人员的信息。
3、针对偏远地区,社保部门可以利用高科技,例如采用指纹确认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或者是也可以采用视频对话的方式和上传最近照片的方式来掌握离退人员的生存状况。
4建立全国县级以上的社保经办机构的信息库,并向社会公布,方便工作人员查询参保人员的基本缴费和生存情况。
4社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时常利用走访、调查、慰问的方式来掌握离退人员的生存情况。
二、农民工群体社保关系异地转移难的问题
2010年1月1日,国务院开始转发并实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这对解决农民工群体社保关系异地转移与接续问题具有标志性意义,甚至对经济社会的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根据近两年的实施效果上来看,这个《暂行办法》也存在着先天的不足。
(一)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目前我国各地养老保险大多只实现了地市级或者县级统筹,同时由于各统筹地区对养老保险管理措施和实施标准各不相同,这又阻碍了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
(二)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东西部二元结构致使养老保险在转移过程中难以衔接,比如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计了有别于农村社会保障和城镇社会保障的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各地的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尽管《暂行办法》规定可转移,但制度的差异性和非普遍性使养老保险关系在转移过程中难以对接。
三、养老金在缩水的问题
养老保险基金是保障养老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随着投保人数的增加与保险待遇水平的提高,如果这些养老保险基金如果不能有效的运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高,原来的基金就难以保值,同时也不能保持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和投保人的利益。所以对于养老金的增值和保值我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基金安全是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最根本的原则,因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任何举动都会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投资一定要慎重。同时政府也必须加强对基金的监督和管制,严格控制安全性的投资比例下限和投资风险的上限。
(二)养老保险相关的管理部门在运营养老保险资金时,必须随时准备一定数量的现金和活期存款,以保证能及时足额地给付各项养老保险基金。另外养老保险资金要能够迅速的融通、变现和周转,以保证及时、足额的给付各项养老保险费用。所以养老保险基金可以投资那些灵活性比较强的股票、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银行存款等项目,并详细的计算投资周期与给付周期,保证两者的相对平衡。
(三)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可以选择组合投资,因为组合投资可以有效地分散投资风险,避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当一些投资项目的收益率降低时,另一些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可能是上升的,这样通过分散投资,运用一些合适的投资组合,养老保险投资基金就可以取得一个较稳定的平均收益率。
(四)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渠道单一,基本都限制在专户储存和购买政府债券,限制十分严格。另外,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违规投资、挤占,挪用的现象严重,这也反映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监管手段的落后。因此我认为我国养老保险机构可以适当允许保险投资公司的参与,主动运用新型的投资工具或者委托投资机构进行投资,从而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李郁芬
社会保障的二元结构分析[ J]1 经济学家, 1996,(4)[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新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7,(6)[3] 董克用.郭开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30年[J],高端视角,2008,(12)[4] 余亚平.正确把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诸种关系[J],社会科学,1998,(6)
作者简介:李浩帅(1987--),男,汉族,河南许昌市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联系地址:河南大学金明校区研究生宿舍楼16栋101室手机:***,邮编:475003
李浩帅收,
第三篇: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及对策(精选)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及对策
【摘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大问题是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养老保险跨省转接困难、覆盖面积小、统筹层次低等问题非常突出。主要分析现阶段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从而更好的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保险。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跨省转接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045-0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养保)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因此要加大对社会养老保险关注并深入研究,尽早发现问题,根据国情制定差异性方案,有效解决养保问题。
一、我国养保现状
21世纪,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职工和农民养保问题越来越突出。所谓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本文研究对象是社会养老保险。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建立多种类型社会养老保险和养老保障制度。如在城镇地区,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制度。但近几十年,我国城市发展程度发生很大变化,发展不平衡使劳动力流速加快,基本养老保险越来越不适应变化,养老保险跨省转接越来越困难。虽然出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但推进过程却非常缓慢。表面我国养保制度很成熟,实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快和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现行养保制度存在很大局限,很多方面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现状和社会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快速进行养老保险改革,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方案并加大力度实施,保证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进行。
二、我国养保存在的问题
(一)跨省养老政策已出台,实施力度不足
目前因劳动力流动导致跨地区养保问题而出台的《暂行办法》,存在实施力度不足问题。《暂行方法》规定农民工基本养保关系可在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在新就业地参保,只须提出转续关系的书面申请,转入和转出地社保经办机构为其协调办理审核、确认和跨地区转续手续。但各地缴费规定不同和实施力度不够、企业为自己利益而变得自利、个人来回在跨地区办理手续等原因阻碍政策实施。①所谓方便跨地区养保变成了一个空想,这时流动工人利益最易受到伤害。②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不同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严重东、西部不平衡,且养保制度具体实施在不同地区也存在差异。由表1知,在不同地区供款比例是一样,但各个城市个人工资、补贴优惠等显然不同。在中国走向“全民养老”背景下,养保发展面临着制度转型等一系列问题。
(三)社会养老保障税不足,统筹层次比较低
养老社会保障税是养老社会保险最有效的养老社会保险筹资手段,而我国还没建立完善的养保制度,经常入不敷出。基本养老保险已初步实现,但统筹层次低。因我国社会保障税制不完善,现行财税体制下,实行全国统筹难度更大。
三、建议与对策
(一)实行全国联网,简化跨省转接
根据《暂行方法》,跨省关键是处理以前和现在的基础养老账户和个人账户问题。面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跨省转接问题,需中央与地方政府合作,养保实行全国联网。针对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政策不同问题,对全国联网的投保人是本地的按照本地政策,在各省份下面设置节点,有效完成基本养老保险跨省转接,别也给补助,但其资金是本地由地方财政支付,中央财政给外区适当支付。配合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借鉴银行系统的技术实行全国联网,向全覆盖范围发展,实现办理手续最简化。③
(二)增强立法体系,加大监督力度
为完善我国社会养保,要提高管理系统,加大监督力度。利用法律强制性、无偿性,规范养保操作方法,实现统一缴费基数、比例、操作和计算,使我国社会养保惠及每个公民。现阶段,我们要根据中国国情,完善地方政府和中央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形成多层次养保制度。
(三)完善现代社会养老保障税,全国统筹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核心,因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税税迟迟不能开征,严重制约我国养保制度完善和发展,我国须立刻完善养老保障税,以完善现代养保制度。④而实现全国统筹、搞好老年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需要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更需要国家财政给予大力支持。为实现由各省份统筹过渡到全国统筹,我们要在扩大养保覆盖范围、完善管理体制等基础上,划清楚国家和企业在养保基金问题上的历史责任,各省各方面都兼顾,打破户籍壁垒,保障每一个公民权利和利益,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四、结论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教育、技术等都迅速发展,但社会养老保险问题非常突出,它影响着我国和谐社会发展。面对我国养保制度挑战不能采取单一保障办法,应采取“多保障”思路,构建一个多元化、范围广的综合型养老保障体系。当前我们要高度重视养老保险跨省转接问题解决,未来向着养保操作统一、全国统筹方向发展。
注释:
①唐晨辰.关于养老保险跨省转移新政策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09(11).②黄必红.养老金制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③陶志勇.农民工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和接续难题求解[J].中外企业家,2009(4).④龙卓舟.养老社会保障税研究[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第四篇: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和问题
袁 津健
社保08—1班 0813060122
1.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1)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
传统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国营企业职工退休金可以达到退休前工资额的70%左右,集体企业职工退休金为退休前工资额的40%-60%,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金为退休前工资额的60%。在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的情况下,领取到的退休金解除了人们在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基本保证人们能够颐养天年。而且当时的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得到切实地贯彻实施,人们能够及时足额地领到自己的退休金。这种立而有信的养老保险制度不仅使得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稳定机制的内在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1]而且极大地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这种完全由国家和企业承担养老保险责任、由单位和企业办养老保险事业的制度安排,不仅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将职工与企业死死地捆在了一起,职工将终身在一个企业工作和在退休以后从这个企业领取退休金。结果,在企业不断吸收新职工的情况下,职工队伍越来越庞大,退休职工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2]使得企业不堪重负,生产成本增加,竞争力减弱,传统养老保险制度的弊端在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以后日益显露出来。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为了推动国企改革,国家必须对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承担养老保险责任的制度。第二,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社会统筹的制度。第三,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第四,养老保险逐步社会化。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分开、1958年的合并、改革开放又分开的调整变化以后,基本固定下来,即使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大刀阔斧改革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没有涉及。
现行退休制度是197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55岁。退休待遇是,离休金为离休时工资的100%;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以后,其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按本人原标准的全额计发,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项之和按规定比例计发,即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88%计发,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2%计发,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75%计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以后,按本人职务工资和津贴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即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这个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实施了20多年的退休制度,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它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第一,覆盖范围
太广,将国家公务员以外的党派团体、事业单位等不应包括在内的人都包括了进来,这无疑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1993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费用高达222亿元;[14]第二,养老金待遇明显高于企业职工,为劳动力合理流动设置了障碍;第三,离退休人员仍由原单位管理,这样在成立比较早、离退休人员数量比较多的单位,增加了单位的工作负担,影响单位工作效率。基于此,也必须进行改革。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出台总体改革方案,只有一些省市按照中央有关精神,进行养老保险改革探索,只能说是为以后的改革积累了一点经验,而且各地进展也不平衡。所以,真正的改革只能在中央有关法规出台以后才能开始。
2.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性变革。它不仅受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价值观念的制约,而且受实施了30多年的、使亿万人民从中受益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它不仅要对国家、单位或企业以及个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进行调整,而且要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尤其是城乡居民所应享有的社会保障待遇进行调整;它不仅要对每一个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而且要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和安排。所以改革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艰难性,[15]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探索,逐步前进。
针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以上问题,改革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须进一步扩大。在新制度实施以后,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虽然从国有企业扩大到了非国有企业,参加保险的人数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全国范围来看,养老保险在非国有企业,尤其是非公有企业中覆盖范围仍然比较小。养老保险金支出的增加,需要有更多的人参加养老保险,才能筹集到比较充足的养老保险基金。在经济成分多元化,非公有企业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养老保险覆盖面过小,将制约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因此,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中,应当把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逐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中来。
(2)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须不断提高。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对于基金的共济性和抵御基金风险功能具有影响。如果实行省级统筹,在一个省内,基金的共济功能就能够得到有效发挥。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目标,但是由于历史责任没有理清,有些负担轻的新企业不愿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所以到2001年底,除了几个直辖市和个别省区以外,绝大多数地区依然停留在县市级统筹层次。2001年7月中央在老工业区辽宁省进行省级统筹试点,为此给予了大力财政支持,但是省级统筹没有建立起来,各地仍按以前费率缴费。所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前提是,划分清楚国家和企业在养老保险基金问题上的历史责任。
(3)规定欠缴养老保险费的法律责任。在目前的缴费比例下,由于国有企业效益不佳,缴费越来越难,征缴率在逐年下降。养老金所具有的赡养性质,决定了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影响到养老金的发放,并直接损害离退休人员的权益,因此需要用法律对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加以规范。对此,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例如,在法国,为了消除雇主对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抵制,地区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处在给雇主发出最后警告以后,可以采取强制征收的办法:①地区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处发出具有执行力的强迫性命令;②地区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处诉诸监督机构(在全国范围为社会保障事务部部长,在地方范围为地区社会保障机构),监督
机构发出执行令,由国家征税机构对欠缴的社会保险费予以征收;③向一般法庭提起诉讼,以判处雇主缴纳其应缴的社会保险费;④不缴社会保险费是一种刑事违法行为,地区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处以民事当事人的身份向刑事法庭提起诉讼。对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刑事惩罚可以是罚款(数额是所雇佣人数的倍数),必要时可以判处监禁。对于逾期(发工资日为缴纳社会保险费日)缴纳者处以滞纳金,滞纳金的数额视拖欠的时间长短而定,没有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缴清的,增缴10%,之后每逾期一个季度再增加3%。只有在雇主能够证明自己的诚意或者有不可抗力,或者向有一审或终审权的社会保障法庭提起诉讼的,雇主才可以请求部分或全部取消逾期滞纳金。法庭只审查减免滞纳金的条件,而减免的数额由地区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处决定。我国可以参照法国的立法经验,在我国的有关法律中作出相关规定,以保障养老保险费的按时足额征收。
(4)建立多元化的养老保障制度。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在有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的企业,退休人员由于能够从国家和企业两方面获得养老待遇而保持与在职期间基本相同的经济地位,而没有被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的就业群体,在有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情况下,也能获得一定保障(据劳动保障部门统计,到2000年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覆盖职工560万人)。1990年福建省莆田地区推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1991年,福建、四川、广西等省自治区在本地区试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但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目前还没有统一规定。深圳市规定,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提取工资总额的10%作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以此计算,工作35年的养老金替代率为35%。但是,补充养老基金的经办机构没有规定。学者们认为,建立统一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必要的,但是具体经办机构应由企业自主选择,合理的做法是,商业化经营并形成竞争机制。在建立多元化养老保障机制方面,法国的经验可供借鉴(迪贝卢书第204页以下)
(5)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营运。如何对养老基金进行管理,目前尚未得到很好解决。有学者指出,国家应建立专门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组织,设立中央与省两级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分担管理责任。还有学者指出,要使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分开,独立进行核算,在个人账户变为实帐以后,再建立独立的个人账户管理机构。在统筹账户不能透支个人账户的情况下,由于历史欠债而形成的资金缺口就显现出来,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心和重视,并寻求解决的途径。在基金的营运上,目前政策规定,养老金在留足两个月的支付需求之后只能购买国债和存银行,不得进行其他投资。在目前资本市场动荡且不成熟的情况下,限制养老金的投资方向,实行准政府管制型投资政策,可以实现养老金保值增殖。但是,也有必要探索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方式与途径,国家可以采取有偿运营额度限制的方式,开展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试点,为养老保险基金商业营运提供示范。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方面,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和基金管理机构要与投资管理机构和投资机构加强沟通与协作,但也要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以确保基金的安全性。
第五篇:我国养老保险调查报告
我国养老保险现状与分析
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它与每个劳动者息息相关,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基金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国家为实施养老保险计划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而预先建立起来的、用于保障受保人养老基本生活需要的专用基金。
一、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
(一)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好养老问题。正是劳动者的劳动和创造,推动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老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尊敬和赡养好老年人,既传承和弘扬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又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老年人曾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建立健全各种保障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文化、医疗、活动场所等服务,确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再次,可以减轻子女赡养的经济负担,在相当程度上避免引发家
庭矛盾,有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二、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逐步建立了多种类型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城镇地区,主要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制度。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覆盖人群不断增多。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890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6597万人,离退休人员5293万人。
在农村地区,主要是民政部1992年推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时召开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制度2009年覆盖10%左右的县,2020年之前覆盖所有农村适龄居民。根据规定,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年满60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民都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如果新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岁,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这是以社会保险与老年福利津贴相结合的制度设计,必将促进老年保障制度的快速发展
三、我国现行养老体制存在的弊端
现行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这对即将进入老龄人口增长高峰期,同时又正值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完成由旧制度向新制度转移的过程,必须首先明确当前中国现行养老保险体制所存在的弊病和问题:
(一)在实践中,社会统筹常常只能顾及当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而无法顾及到未来人口老龄化和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带来的风险。由于积累的个人帐户由于收支平衡的期间过长,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严重影响,养老金个人帐户的贬值风险无法抵御;而且,单纯以个人交纳的保险费数额来决定养老金给付数额的模式下,社会的低收入者或负担重的劳动者往往难以通过自身预提积累的保险金满足维持退休后最基本生活水平的需求。
(二)机制转轨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从现收现付模式转向“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从财富流动的机制上来看,新制度下的劳动者除了要为自己缴费之外,还必须为退休的上一代再交一次费用。
(三)在社会极度进步的时代,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极不稳定的因素,企业破产导致下岗职工增多,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更加困难。不仅如此,一方面企业经营困难,另一方面又需要被迫不断地提高缴费率去应付日益增长的养老金支付压力,不仅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由此也导致收入分配的巨大差距,乃至进一步拉大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五)缺乏政府的财政投入。在1995年的《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中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财政予以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关支持的手段、力度、范围和财政基金的来源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此种支持很难到位。
综上所述,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既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支出需要大幅度增加的现实,又存在着缺乏政府的财源支持、企业和个人缴费已不堪重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养老保险前进的道路是十分曲折、困难的。
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对策
(一)确立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保持其制度上的稳定性应当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注重制度化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以及基金治理、财会制度、审计监督、定期公示等一系列的治理制度,并且在试点中不断完善,强化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的治理。
(二)扩大基金来源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养老金保值增值的能力,实行国有资产变现,发行社保长期债券,进入资本市场等措施,把社保基金做大。
(三)积极发展企业年金计划即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强化个人自保的意识,加强企业和个人对养老保险的责任与义务。使得养老保险的各个支柱都得以发展和完善,为建立多层次的保
障体系打好基础,为降低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促进个人账户实账运行创造足够大的活动空间。
(四)逐步做实个人账户,解决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1)建立账户分立制,建立个人账户专管体系。将个人账户从社会统筹金中分离出来,实行账户分立,从而避免社会统筹向个人账户“借”的风险。(2)建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来负责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与营运,以确保其保值增值。
(五)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障体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养老保险应逐步全面覆盖所有与城市化、工业化过程有密切联系的群体,而农民工正是这一过程中非常庞大而且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应该立即建立有关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框架之内的法律法规,将其纳入养老保险的范围之内。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社保尤其是养老保险的基金来源;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危机,因为一旦农民工为社保网络所覆盖,他们才会有“精力”去考虑如何提高父母辈老人的福利水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