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绍兴一中2018年5月高考模拟语文答案
绍兴一中2018年4月高考模拟
语文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 答案:B(A “嘻戏” 应为“嬉戏”,C应为“谬误”,D“申明”应为“声明”)2. 答案:D(“延长” 和“疑古思潮”不搭,应为“延续”)
3.答案:C(“捍卫儒家传统”是对前文“卫道”的解释说明,括号及其内容应紧跟在“卫道”后面)4.答案:A(B中途易辙,应为“在朝鲜……后”;C搭配不当,应为“无论善良的还是作恶的”D主语不对,应为“罗俊院士提出的天琴计划”)
5.答案:①异地多活 ②分布多个数据中心 ③故障无感知
6.答案:(示例)夏日的夜晚,微风轻拂,窗外的竹林在月光下袅娜着身姿,那竹叶如裙裾般轻轻摇曳,点点露水从竹叶上滑落,发出滴滴嗒嗒的脆响,更显出夜的幽深宁静。微风过处,送来竹的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7、B 解析:A项,“只需要晶状体和角膜”说法错误,原文只说在水里因为缺少空气,光线不会恰到好处地投射到视网膜上。D项,不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的看法,而是有的科学家的看法;是“单个感光细胞在生物表面出现”,而不是“出现了单个感光细胞的生物体”。E项,去掉了原文的“经保守计算”,表述变得不严谨。
8、B
9、约5亿4千万年前的寒武纪出现单个感光细胞→出现感光蛋白→出现眼窝→出现能将猎物与敌手分清的晶状体。10.答案:(1)①以声衬静,环境安静。②岁月静好,内心平和。(2)①在这样安静的环境里正适合静下心来读书,读《庄子》。②这种田园牧歌式的自然、恬静的生活正契合《庄子》自然、清净、淡泊的境界。(每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丰富含意的体会和对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能力。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必须把它放到具体语境中来分析。(1)“安静”首先是指当时的整个环境——田园里非常安静,小孩的歌声正反衬了环境的静。其次,这个安静是指因为田园生活,因为田园牧歌带来的心境的平和。(2)“合适”首先是指安静的环境正适合静静地读书。其次是指这种自然、恬淡的生活与《庄子》所追求的清静、淡泊的境界是一致的。这道题应该从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两方面去理解。)
11.答案:①运用“盖、醒、拧开、翻”等动作、细节描写表现老杨随性、旷达、看淡得失的心境。②也借老杨展现当时知识分子面对生活的窘迫超然率性、坦然乐观的品格。(每点2分。解析:赏析题应以表现手法为切入点进行答题。画线部分运用了动作和细节描写来表现老杨这个人物特点。结合上下文,老杨是学校教员的代表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所以文章也以这样一个人来写当时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精神特质。)
12.答案:①热爱绘画,具有绘画天赋,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画作自有一种自然的天真可爱。②生活在社会底层,身体残缺但依然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美。③哑巴表现了执着坚忍、乐天知命、乐观旷达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每点2分。解析:评价人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二是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所以解答本题应分为两步,首先找到文中有关哑巴形象的语句,进行归纳总结,如文中写到哑巴在茶馆的墙上画茶花,在粪桶的桶口处画莲花,可以看出哑巴热爱绘画,有天赋,画作有一种自然之美。然后根据作者和其他人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作者对哑巴所画的茶花、莲花这些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景物的描写,和文末对哑巴的记忆可以看出哑巴对艺术,对美,对生活的热爱,而在这个人物身上也承载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13.答案:①结构看似平淡、松散,但娓娓道来,以白马庙串起全文,以白马庙的人事景,以小见大,表现白马庙以至整个中国的人情和人文精神。②内容平常普通,多是普通人的生活琐事,但表现了一种世俗生活中的真善美。白马庙就展现了一幅充满人间烟火气而又和谐纯净的人生画卷。③从主旨看,人生态度是淡泊、超然的,思想是自然旷达的,而这正表现出一种健康优美的人性,对生命的深情和热爱。④语言平实简约,平常朴素,但气韵生动,真实有情。文中对粪桶近桶口处串枝莲的描写语言很普通,但充分表现了自然和谐之美,对生命、生活的柔情。(每点2分。任写出其中三点给满分。解析:汪曾祺散文的“淡而有味”应该从结构、内容、语言与思想情感三个角度考虑,然后再结合文章具体分析。从结构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写的都是白马庙的一些普通、琐碎的人事,看似没有什么关联,很平淡,没有经过苦心经营,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梳理一下文脉会发现汪曾祺从象牙塔写到市井集市,从知识分子写到底层百姓,以小见大,正体现了白马庙以至真个中国的人情美,人性美,人文美。从语言上看,很平实朴素,但这种平实朴素其实包含了一种真实和真情。比如对“串枝莲”的白描,我们能充分感受到莲洁净、淡雅的美,感受到和谐的自然之美,感受到哑巴对生命、生活的那份柔情。从思想上看,文中的人物比如老杨对生活的态度是淡泊、超然的,但这不等于汪曾祺超然得无心世事,没有社会责任感和对世人的关怀,这种超脱达观正是一种对生命的深情和热爱,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译文:去年的今天,曾经把湖水画在图里。今年是闰六月了,多了一个观莲节。踏着旧径,芳草平铺.走过竹林。才经新雨。只见深深淡淡的荷花,同去年游览时一样。我们朋友的分离合并,已和前一次不同了。感触着四时的新陈代谢,珍惜贤主嘉宾的重得相聚。好的聚会不能常常有,美的宴席应该再摆设。
这时早凉还不很热,残暑快要收了,绿水涨着茱萸湾,清风吹着绿杨城郭。船预先停在堤边,寺钟忽然在城北响起来。老僧前来欢迎,许多嘉宾都来了。那是从惠因寺前面出发呀。停一会,解缆慢慢前行,到了虹桥。桥亭一晃而过,天空和水面一下子显得空阔了。走进香海慈云.有琅玕别馆。绿波泛着游客,好像乘着太乙星。白莲飘出芳香,好像慧远的莲社。那是在净香园稍事休息呀。
于是过了莲性寺,沿着筱园的堤岸走,有座高楼,很适宜吟咏。旁边有三栋屋子.前面有一方小池。微微的凉风送来香气,才升起的太陽散发着光芒。排了绮丽的宴席,摆设着美味佳肴,喝着荷叶酒,吃着华峰藕。吟咏着元遗山的歌词.朗诵着谢灵运的诗句。那是在高咏楼饮酒呀。
随后,余下的酒已经喝完,我们清雅的兴致却还没有消散。将要回来的时候,又闻到阵阵荷香。经过远而通幽的别港,清磬的声音悠远地在水里荡漾。一座庵一半遮蔽着,许多树枝条交 错留下浓陰。竹林里喝茶,凉露还没干。林风吹来,酒也醒了。那是归路上寻访桃花庵呀。
唉!哪里没有水,哪里没有花?或者因为人事的不如意,不免胜游稀少。只有这大江 南北,天时调和,年岁丰熟,政简刑清,官吏有空余时间,百姓没有騷动的事情。我能够跟在诸君的后面,重开去年的宴席。可以娱乐嘉宾,容纳拙吏,岂不是大幸?所以应该把此次游湖的情形记下来。于是有了像董源、巨然这样的山水名家,徐熙、黄筌这样的丹青圣手,分开来各人写一种胜景,合起来则各有所长。那画慧因寺的,是钱塘人钱玉鱼。画净香园的,是长洲的袁竹室。.画桃花庵的,是如皋的陈肖生。画高吟楼的,是全椒的吴山尊。图中的客人,共有十八人,各人都写了诗,我就做了这篇序。
14.A/ C已:停止。
15.D指示代词,那、那个(A承接/转折;B介词,跟,同/介词,向;C连词,相当于“而”/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16.D并非“给诗集作的序文”。应是“题画序”
17.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18.(1)(3分)游船预先停在堤边拐弯的地方,寺庙里的钟声忽然在城北敲响。(得分点:“倏”(“忽然”)“动”(“敲响”),译对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共3分。说明:句中的“阴”,通常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也可泛指“北面”)
(2)(4分)他们分别各画了一幅美景图,合起来看都各具特色。(得分点:“写”(“画”);“胜”(“美景图”);“千秋”(“各具特色”),译对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共4分)
19.七言律诗,对比。
20.尾联引用(化用)愚公移山的典故,表面上嘲笑愚公不自量力,其实自嘲像愚公一样年事已高、一事无成却仍“意气轩昂”,幽默风趣之中充满了无奈与悲凉。总括全诗,点题,深化自嘲主题。(化用典故、幽默风趣、自嘲、无奈悲凉、总括深化、点题,每点1分。,每点1分。)21求学要精进不已、坚持不懈。
22同:两则材料都认为学习须“知行合一”,所学知识必须付诸实践。异:《荀子》将实践视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强调实践对于学习来说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庸》将“行”(实践)视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与“学”“问”“思”“辨”并列,但并未明确突出“行”在学习中的根本作用、终极地位。两者相比,前者对“行”的重视程度胜过后者。参考译文
(对待学问道理,)没有听说不如听说过,听说过不如眼见为实,眼见为实不如明晓事理,明晓事理不如亲自实践。学习的功夫到实践这一层次也就停止了……圣人以仁义为本,明辨是非,言行一致,判断没有毫厘之差,这并没有其他的窍门,就在于他能把学到的东西付诸行动罢了。
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专注地实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
23.(1)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季氏将伐颛臾》)(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杜牧《阿房宫赋》)
(4)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5)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王实甫《长亭送别》)
第二篇:模拟高考语文答案
襄阳四中2014届高三年级模拟高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A移徙(xǐ)C摭(zhí)拾D敷衍(yǎn))2.C(A 缔造B博彩D茸毛)3.A(“推荐”有推广和介绍之意,指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被任用或接受。所以用在此处最合适。“推荐”:介绍、建议。“发布”:思想、观点、文章和意见等通过报纸、书刊或者公众演讲等形式公之于众。“宣传”:向人讲解说明;进行教育传播;宣扬。“震撼”与“震动”、“感动”、“感伤”相比,程度更深、更能表现出作品给人的冲击。“极致”:达到最高的境界。与“极品”、“极著”相比,程度和意思更加贴切。“极端”含有贬义。“孕育”:比喻酝酿着新事物。“蕴含”、“含有”、“暗含”都只强调“含有”,没有酝酿之意。)4.B(A项是缺少介词,“源源不断地”后面加上介词“把”。C、句式杂糅,“宗旨”和“以......为目的”杂糅。D、成分残缺,在“关系”后面加“的联合声明”。)
5.B(母亲不是对儿子的溺爱,而是维护了儿子的最后尊严,表现了伟大的母爱。)6.B(“诸子百家”存在于先秦时期,而不是“秦汉以后”。同时,将原文中的“各个时代各家各派”表述为“诸
子百家”是偷换了概念)7.D(“和谐的文化传统”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因为“和谐”只是中国的文化传统)8.C(“和合”思想并不是主张彻底化解矛盾和冲突,原文第4自然段的信息是:“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
在,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9.A(别名:区别。)
10.C(③句说英和雄的作用,④句说“英分”的重要性,据此两句排除。)11.B(“只有通过为将者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错,按文意“英”“雄”“各济其所长”,为相者兼有为将者的胆
力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12.(1)因此人类中文才武功优异超众者,由此而命名。(“文武茂异”、“取名于此”状语后置句、句义。“人之
文武茂异”也可译为定语后置句。)(2)所以,“英材”用智慧谋划于开始,用明察发现事物的微小动向,又通过“雄材”的胆略去实施它。(是故、见机、句义)
(3)但是却不能听取奇异的计谋,有一范增而不能重用,因此陈平等人也就逃跑归顺了刘邦。(听采奇异、亡归、句义)
13.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
亦在御之而已。(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断句译文】
大凡要建立不平凡的功业,必须靠不平凡的人才。所以,马有狂奔踢人但能日行千里的;士有受世俗所讥笑的毛病但能立功扬名的。那种不循轨辙的骏马,行为放荡不羁的士人,只在于善于驾驭和使用罢了。命令:各州郡考察吏民中才能优秀和出类拔萃的,可以担任将相和出使绝远国家的人才。【文言文译文】
草木的精华称为英,禽兽中超群者称为雄。那些文才武略卓越者称为英雄,就是由此得名的。所以具有远见卓识的叫做英,胆力超群的叫做雄,这是英和雄大概的区别。如果考察分析人所禀赋的英与雄的区分配置,就会发现英和雄是互相配合、互相依赖着的。如果把英与雄各自一分为二,然后交错搭配组合,在一个整体中“英”与“雄”各占一份,这样的人材能成就功业。
为什么这样说呢?聪明智慧是英材的天赋,不具备雄材的胆略,正确的观点就不能推行。胆识力量是雄材的天赋,不具备英材的智慧,事业也不能成功。所以,“英材”用智慧谋划于开始,用明察发现事物的微小动向,又通过“雄材”的胆略决断而付诸实施。“雄材”用力量制服大众,用勇敢排除困难,又通过“英材”的智慧而成就功业。这样,英材和雄材就能够互相用对方的长处补足自己的短处。
聪慧能够谋划事情的开始,明智能够洞察事物的动向,但勇气不足以去实行,(这样的人)可以遵循常道,而不能应付变故。力量超过众人,又具备勇敢的禀性,而没有判断事理的智慧,这样的人,可以是先锋,但不能够做统帅。一定要智慧足以谋始,明察足以见微,胆略足以决断,这样的人材算是英材,张良就是这类人。力气足以超过他人,勇敢足以敢作敢为,智慧足以谋断事理,这样的人材算是雄材,韩信就是这类人。所以英材可以为相,雄材可以为将。如果一个人身上兼备英材和雄材,就能够功高盖世,称雄一时,刘邦、项羽就是这样的人。
然而英分和雄分相比较,英分更显得不能缺少。缺少英分,英材一定会离开他。所以项羽力能拔山,气概盖世,也有顺时应变的明智,但是却不能听取奇异的计谋,有一奇士范增而不能重用,陈平等人也就逃亡归顺了刘邦。英分多的人,雄材服从他,英材归顺他,两得其用,所以刘邦能够吞并强秦,击破西楚,统一天下。
这样说来,英分和雄分的多少,是决定自身成败的关键。只具备英分而没有雄分,那么雄材不会服从;只具备雄分而没有英分,那么英材也不会归顺。所以只具备雄分的人能得到雄材,不能得到英材;只具备英分的人能得到英材,不能得到雄材。因此,一人之身兼有英分和雄分,才能够统率英材和雄材,成就伟大的事业。
14.(1)王诗主要运用了比拟和想象的手法。“清风无力屠得热”中的“屠”字意为“屠杀”,用拟人手法表达了
清风对酷热的有心无力;“落日着翅飞上山”用比拟手法把太阳当做有翅膀的鸟儿来写,表达对太阳不肯下
山的无奈,以此突出日照之长,天气之热。(王诗还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天岂不惜河汉干”想象银河也会
因天热而干涸,想象奇特,独到地表现了天气的热)戴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天地比作制陶瓷的窑,把太阳比作炭火,形象地写出了热的程度之深。(戴诗还运用了夸张手法。“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夸
张地写出了田中水的温度像沸水一样滚烫,农夫背上的汗水像瓢泼一样,淋漓尽致地突出了温度之高,天气之热)。
(2)同: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天下百姓的关注和同情。异:王诗更多的表达了与天下人共苦难,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博大胸襟和济世情怀,戴诗更侧重于表达对农民在酷热天气中辛苦劳作的同情。15.(1)乾坤日夜浮(2)金块珠砾(3)言笑晏晏
(4)而御六气之辩(5)马作的卢飞快(6)景翳翳以将入(7)猥自枉屈(8)君子不齿
16.A B(A项“我们都难逃两种疼痛”没有总括全文,而且文章的感情基调也不是抑郁消极的。B项“像痒一
样让人难耐”“像针扎和锥刺一样剜心”运用的是比较而不是比喻。
17.①文章标题巧妙,语意双关:既指文中沉香的形成,又指痛苦对人的磨砺。(2分)②具有象征意味,揭示了
主题。(2分)
18.①把“痛”与“香”联系起来,由上文写心痛超过身体的痛转入下文“痛是一种香”。(1分)②照应了题
目,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分)③为文章末尾揭示“疼得越深,才香得越久”的主题做铺垫。(1分)
19.①含义:人生的沉重和疼痛能让人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能使生活充实。(2分)
②因为人生就需要经历痛苦和磨砺,只有这样才能像文中的沉香树一样完成自身的蜕变,而且,痛得越深,人生的香味才会愈发清幽持久。大卫·科波菲尔能够从一个柔弱单纯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善良正直的青年,正是因为他饱受生活的磨砺。所以,珍惜生命中的“痛”。(6分)
(如不同意作者的看法,能从人生的沉重和疼痛会让人意志消沉、自信心受打击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也
可酌情给分。)
20.运用神态描写(细节描写),通过反复强调刘和珍的微笑以及为母校前途黯然神伤的细节,表现了刘和珍性
情的温和以及对母校的深情,以此来反衬执政府的凶残和卑鄙。
21.《本草纲目》在刊行400多年后由湖北专家领衔首次全面修订 22.(1)画面上有一桌丰盛的宴席,中间是一整只骆驼,桌旁一个领导正交代下属要用骆驼回请曾用
一头牛招待他们的人。(骆驼宴1分,对话1分);(2)讽刺了攀比、浪费的不良社会风气。
23.作文写作提示:“立着”是“站着”“自立”“独立”的意思,“靠着”,是“依赖”“依靠”的意思,“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指的是要独立,不要依赖。
立意可以有多个角度:君子善假于物,适时、适度依靠(外力或外物);善于“靠着”;“不靠方能立”;男儿当自立;说说“靠着的一代”(“啃老族”“官二代”“富二代”);论述“立着”和“靠着”的关系;阐述如何正确对待“立着”和“靠着”。
B卷选择题答案:
1.D2.A3.C4.A5.D6.D7.B8.C9.B10.D11.B
第三篇: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语文是一门集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基础性学科,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高规格的考试,自然对语文这门基础学科要进行考察,而且要求也更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仅供大家参考阅读!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如下: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小学而大遗,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5)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答案(1)言笑晏晏(2)同是宦游人(3)吾未见其明也(4)茕茕孑立(5)而后人哀之(6)心远地自偏
二、语言文字运用(13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在一个以征服和改造大自然为主流价值观的背景下,在日益喧嚣浮燥的年代里,要想在理想与现实间铺上一条回乡的路,那就只有去追寻丰________(yú)生命律动的大地风物,去探求给养内在情性的源头。甲乙在他的最新散文集《鲜花地》中就做了这样的追寻与探索。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答:答案(1)腴(2)“燥”改为“躁”
解析(1)题是根据拼音写汉字,联系前后的字进行推敲,错误率会大大降低。应填“腴”字。(2)题要对成语的含义有正确的理解,“燥”指缺少水分,“躁”指不冷静,根据词语及句子意思,应是“浮躁”。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1)当一方将权力赋予另一方时,必须建立一种机制来________权力接受方能够按照权力授予方的意志行使权力,对其决策和行动负责,这种机制就是问责。
(2)模式引进________包括名称和节目模式,还包括节目制作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这就“强迫”中国电视制作从各个环节弥补不足,从作坊式走向工业化流水线。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永恒的时间和空间相比,人不过是________,我只是中国这个大家庭里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但我愿做有价值的那一个。
A.保障 不只 九牛一毛
B.确保 不止 九牛一毛
C.确保 不只 沧海一粟
D.保障 不止 沧海一粟
答案 C
解析 确保:确实地保持或保证。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1)句不存在“受侵犯和破坏”这层意思,应选“确保”。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不但,不仅,表递进。根据(2)句的“还”,应选用“不只”。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3)句侧重说人的渺小,应用“沧海一粟”。
4.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
①大漆,是漆树树皮中分泌的汁液,又名生漆、土漆、国漆,有“漆中之王”的美誉。②中国漆树产量大,质量佳,在远古时期便已使用大漆、认识大漆,并用大漆制作器物。③目前中国发现的现存年代最久的漆器,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________
修改:答案 ② “使用大漆”与“认识大漆”位置互换。
解析 通过分析,在②句中,“使用大漆、认识大漆”语序不当,不符合认知规律,应是先认识后使用,二者应该互换位置。
5.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7分)
在厦门海沧野生动物园的非洲草食区,游客总能看到。遗憾的是,园方昨天传出坏消息:有一只雄性,而它的“爱人”,另一只雌性。
究竟是谁害了它们?园方兽医为雄性,赫然发现它的胃中囤积着重达4公斤的塑料垃圾袋!虽然垃圾袋上的字体已模糊,但依稀能辨出是各种食品的包装袋。
据园方介绍,鹿属于反刍动物,误食塑料包装袋后,法把这些异物反刍到口中吐出,也无法将它从胃肠中排出,日积月累,而垃圾袋也无法排出体外,最终被堵死。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答:(2)请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答案(1)厦门一野生动物园中黇鹿因误食塑料垃圾丧命。
(2)要点:这一事件反映了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在景区游玩时,随手扔垃圾,可能会给野生动物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为此,我们应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从身边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具体略。
解析 在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时候,我们需要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几个方面对新闻进行分析,然后对其进行整合概括。在谈自己的看法时,可先对新闻事件进行评析,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再指出正确的做法。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2014·龙岩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城镇化应直面文化命题
杨平
①在讨论城市文化问题时,还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自发参与,否则城市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构造,文化就不可能多样。
②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城镇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③新型城镇化应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然而,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文化在其中应发挥何种作用?如何避免城镇化浪潮出现“去历史、去文化”现象?
④“千城一面”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广受诟病的一种现象。在相似的城市面孔中,看不到历史和文化对城市性格的塑造。城市有产业而无生活,有生活而无品质;传统的共同体日益瓦解,邻里生活渐趋消失,进而导致人际隔膜、阶层隔膜、人心隔膜,社会信任难以建立;青年人缺乏信仰支撑,社会缺乏共同伦理。这些现象与工业化和市场化相伴而生,成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副产品。
⑤关注城镇化,不仅要关注产业增长,土地制度变迁,户籍制度改革,更要关注城市文化在城市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直面文化命题。因为说到底,人们聚集于城市是为了追求幸福生活,而城市文化,则是一个城市能否赋予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
⑥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迅速进入工业社会,但成熟的工业社会的城市形态和文化形态却并未随之确立。中国人正在寻找工业化时代适合自身生存的文化形态和价值形态,这其中的种种矛盾和不适,深刻地反映在我们居住的城市格局之中。与此同时,新工业文明正悄然袭来,信息化、全球化正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与这种新型文明相适应的城市文明,更是中国人所不熟悉的,为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带来更大的挑战。应对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双重挑战,将为我们未来的城镇化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⑦如何涵养城市文化?在传统中国,政治和行政力量占主导地位;在当代市场经济社会,市场力量业已无处不在;而在未来,社会力量的生长将对城市文化产生日益明显的塑造作用。因此,在讨论城市文化问题时,政府的规划与行政能力十分重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也十分重要。但仅有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自发参与,否则城市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构造,文化就不可能多样,城市文化就缺乏生命力。
⑧一座城市的文化精神最终形成,必然有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及互动的过程,靠简单的行政命令无法形成城市精神,靠市场的无形之手也无法建构健康的城市文化。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社会力量在介入重大灾害事件进而塑造公民精神的过程中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及其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协调,是城市文化塑造过程中的一个新命题。
⑨所谓城市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可以体现为美轮美奂的城市建筑,也可以体现为传统遗存的保护和文化产业的生长,但归根结底,它体现的应是一个城市的价值和精神。如此,城市才可宜居,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才可和谐,一代又一代的居民才可扎根,经济发展才可能借此获得自己的文化面孔。
(选自2013年12月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大推动了中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引起了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关注和讨论。
B.涵养城市文化,以往是政治和行政力量占主导地位;现在是市场力量为主力军;但将来,社会力量将后来居上,成为主体。
C.目前,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正面临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考验,但只要认真应对,就可能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良好影响和积极作用。
D.城市文化的表现形式呈多样化,既可以是能看见的美丽建筑,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既可以是传统遗存的物品,也可以是未来创造出的文化产业。
答案 B
解析 “现在是市场力量为主力军;但将来,社会力量将后来居上,成为主体”错,原文为:“在当代市场经济社会,市场力量业已无处不在;而在未来,社会力量的生长将对城市文化产生日益明显的塑造作用。”
7.“这其中的种种矛盾和不适,深刻地反映在我们居住的城市格局之中”中的“种种矛盾和不适”具体指什么?(3分)
答:答案(1)当今城市缺乏有品质的生活。(2)传统的共同体日益瓦解,邻里生活渐趋消失,形成各种隔膜,社会信任难以建立。(3)青年人缺乏信仰支撑,社会缺乏共同伦理。
解析 首先要找出设题句在文中的位置,然后由此句向前搜索,找到与之相照应的内容,即文章第④段,最后对用分号隔开的第④段第三句话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8.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提出城镇化应直面文化命题这一问题。(3分)
答:答案(1)过去和当今的城镇化建设缺乏历史和文化建设,城市缺乏有品质的生活。(2)城市有了文化,才能赋予居民幸福生活。(3)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它体现了城市的价值和精神。
解析 从全文的角度考虑,逐段阅读,分析其与文化命题的关系,凡涉及文化命题的存在问题、意义、实质等的内容都可作为答案要素。如第④段是文化命题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第⑤段是文化命题与人们幸福生活的关系,第⑨段是文化命题的实质,筛选其中相关的语句,整合答案即可。
第四篇:2018高考语文模拟答案
【答案】1.C 2.B 3.B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缩小范围,原文中“尤其是”数据信息只是部分内容。B项,曲解文意,“大大”表明不是全部,“从而”前后因果颠倒。D项,未然已然混淆,原文是“正在走向分享型经济”。
2.试题分析:对论据的使用理解错误。不能有效论证出亦无论证“分享经济不分国界”的观点。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选项B对论据的使用理解错误。
3.试题分析:以偏概全的错误。分工是在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分工已不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答案】4.A 5.(1)“木然”表现了剃头匠因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和得不到儿子的尊重而内心感到不快乐。“欣慰的神色”表现了他因生意有了进项而感到满意、宽慰。(2)表现了剃头匠因为儿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承认自己并在自己受人欺负时出面护卫的激动和欣慰之情。
6.不矛盾。“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剃头匠”是剃头匠的儿子作为学生时虚荣心的表现;“我告诉你,他是我爸爸”是他面对外人欺负父亲时,作为儿子,承担起保护父亲责任的表现。这反映了剃头匠的儿子思想的变化,他从打零工的生活体验中,理解到了父亲赚钱的不易和工作的辛苦,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并克服了虚荣心,懂得了尊重父亲。这样安排更好地表现了儿女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是父母最大的快乐的主旨。【解析】
4.试题分析:B项,“就是因为他理出的发型传统,比较符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分析不全面,还有一个原因是对剃头匠生意冷淡的同情。C项,“‘我’对他的歧视”错误,“我”对剃头匠没有歧视。D项“全知视角”错误,文中的“我”是一个有限的视角,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句子表现的心情的题目,答题分关键是根据句子中的动作、神态描写分析,如(1)中,根据“木然”“欣慰的神色”分析“不快乐”“满意、宽慰”的心情。
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分内容的合理性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分析这种转变的合理性,前面的表现是“虚荣心”后面的表现是“责任感”,然后分析原因是自己的生活的经历。
点睛:小说的解读注意五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首先答情节的内容是相辅相成,还是矛盾的对立,然后这些情节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再现、主旨的表达以及和标题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分析儿子态度变化的原因。【答案】7.C 8.BE
9.(1)我国的城镇化率呈现由低到高的稳步、快速提升的特点。①从材料二图表数据看,2011年到2015年间,都在由低到高稳步提升。②综合材料看,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每年将有1300万以上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化率增长的速度快。(2)通过政府行为有计划地提升城镇化率。2014年3月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解析】
7.试题分析:材料一中的63%,指的是报告“我国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的比例)。材料二中的45%。指的是“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者的概念不同。
8.试题分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按行政区的统计方式来统计城镇化率”就会导致“已达到城镇化的标准与水平的城镇,却没有被统计进去”这一结果,尽管存在“没有被统计进去”的情况。但也只是“有些地方”。C项,材料二中“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指的是户籍迁移中的种种障碍应该破除,而不是“不能存在城乡区域间的户籍壁垒”。D项,“但我国各地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错误,原文中有“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说法,但这只是提出要求,并不是说我国已经这样做了。
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的题目,三则材料都分析了我国城镇化率提高的问题,材料一总体概括,材料二以图表的方式概括,材料三列举具体的文件答题时注意各则材料概括。如根据图表概括2011年到2015年间,都在由低到高稳步提升。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答案】10.C 11.D 12.B
13.(1)王安国和范祖禹关系亲密,曾告诉范祖禹王安石的好意,(范祖禹)最终没有去拜见王安石。(2)皇帝打算要重用范祖禹,但朝廷内外阻挠的人很多,于是凭着龙图阁学士的身份担任陕州知州。【解析】
10.试题分析:原文“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11.试题分析:“纪传体”应为“编年体”,“专门记录某一皇帝的言行”不准确,应是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
12.试题分析:“他因司马光推荐而被王安石看重”错,因果关系不成立。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此题选项B事件错误。
13.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谕:告诉,竟:最终,谒:拜见,且:将要,梗:阻挠,以:凭借,知:担任。
参考译文:范祖禹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人。从小成为孤儿,叔祖父范镇抚育他像自己的儿子。祖禹自己认为幼失怙恃,身世孤单,每过年时亲戚宾客庆集,他却忧伤好像无所容身,闭门读书,从没有参预应酬请托。不久以后到达京城,所有与他交游的,都是一时著名人物。范镇器重他说:“这个孩子,是天下士人。”中进士甲科。跟随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阳十五年,不事职位的升迁。书修成,司马光推荐他任秘书省正字。当时王安石当权,尤其爱重他。王安国与祖禹友善,曾告诉王安石看重他的意思,祖禹终没有前去拜见。富弼致仕后居住在洛阳,向来严肃刚毅,杜门很少与人交接,惟独厚待祖禹;病情加重,召见祖禹授以密疏,大致是议论王安石误国以及新法的危害,言辞极为愤慨中肯。富弼去世,人们都认为不可以上奏,祖禹最终上奏了此事。
吴地发大水,诏令拿出百万斛米、二十万缗钱赈济救灾。谏官认为报告灾情的人是妄言,请求加以验证考实。祖禹封回其奏章,说:“国家根本,仰给于东南。现在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向上要吃,以解脱朝夕之急。上奏灾情即使稍有夸大,正当略而不问。如果稍加惩责,恐怕今后没有人敢说话了。”宣仁太后去世,中外议论纷纷,人人怀着观望的心情,在职位的人害怕恐惧,没人敢说话。祖禹担心小人乘机危害政治,于是上奏。
起初,苏轼约祖禹一同上奏章论列,谏书已经写好,见到祖禹的奏疏,就附名同奏,说“:您的文章,是经世之文。”终不再拿出他的稿子。当时继承神宗所实行的新法的议论已兴起,有以章惇为宰相的意思。祖禹极力说章惇不可以任用,没被同意,于是请求外任。哲宗且打算大加任用祖禹,但内外阻止的人很多,就以他为龙图阁学士知陕州。言官论祖禹修《神宗实录》诋毁诬陷,又摘取他劝谏禁中雇请奶妈的事,连续贬逐为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指定在永州、贺州居住,又移居宾州、化州而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祖禹平常谦恭谨慎,不讲别人的过错。到遇到事情,则辨别是非,一点不隐瞒。在迩英殿守经据正,献纳尤多。曾讲《尚书》至“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六句话,拱手再次朗读,站着说“:希望陛下留意听讲。”皇帝再三点头,才退下。每次当要侍讲的前天晚上,必定端正衣服帽子,好像在皇帝的侧边,命子弟侍读,预先研求讲解的学说。开列古义,参考时事,语言简练而且适当,没有一句长话,义理明白,文采鲜艳成文。苏轼称他是讲官第一。
【答案】14.AE 15.表达了诗人对遭逢唐末战乱的一位孤苦无依的老人深切的同情,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控诉以及对封建官吏不知体恤百姓的谴责。村叟这一形象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他的遭遇正是当时千家万户遭遇的一个缩影,村落萧疏,生计无着,赋税繁重,官员盘剥,典型的反映出连年战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解析】
14.试题分析:A项,“诗中写战乱发生后村子遭受战争破坏的场景”与诗的内容不符,也不能说标题有铺垫作用。E项,“战乱给广大民众带来的无尽的伤痛”。可以通过本诗去联想,但不是本诗直接反映出来的。
15.试题分析:注意根据文中的具体的词语“居破村”“伤魂”“无桑柘”“绝子孙”“鸡犬”“皆星散”分析“对老人深切的同情,对战乱的谴责”,然后分析“村叟”的形象特征,结合诗句分析“战乱”的原因。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根据文中的具体的词语“居破村”“伤魂”“无桑柘”“绝子孙”“鸡犬”“皆星散”分析情感。
16【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2).泣孤舟之嫠妇(3).飞湍瀑流争喧豗(4).砯崖转石万壑雷(5).骈死于槽枥之间 17【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后来泛指乐而忘返。②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辆等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此处不合语境。③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地教导。④引而不发:比喻善于引导或控制,也比喻做好准备,待机行动。此处不合语境。⑤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与此句形容对象“10•5湄公河跨国大案”不合。⑥暴殄天物:原来指灭绝各种自然生物,后来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18【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项,成分赘余,“破天荒”指从来未曾有过或者是第一次,应删去“第一次”。C项,搭配不当,秉持„„的工作作风。D项,不合逻辑,“不日” 指要不了几天,指将来,“吸引了”指过去。可以把“不日”改为“日前”。
点睛: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实。句子中出现“和”“等”或顿号注意查找因并列不当或不能包含等因素引起的逻辑错误。见到否定词语,反问句及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查找因否定不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见到“被”“受”“对”“对于”等表示主客关系的词语注意查找因主客倒置而引起的逻辑错误。此题答案D时态矛盾。19【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C项,聊表寸心:略微表达一下小小的心意。多用于对别人表示感谢。D项,“您真是好样的!”太口语化,不合场合;“我代表全国人民向您表示衷心祝贺!”口气太大,不合身份。
20【答案】(1).①他们就是青年网络意见人士(2).②不再受身份、社会地位的限制(3).③传统意见人士代表大部分人的利益
21【答案】(1).②发现了语言的美,不一定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性。(2).③用“国骂”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不一定是语言贫乏惹的祸。(答对一处给2分,答对两处给5分)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孩子们一旦发现了语言的美,就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这都是语言贫乏惹的祸”。【答案】丝路驼铃 驶向和平
漠北之雪带来朔方的问候,江南的风吹来南方的祝福,这是我站立的黄土,这是我自信的中国。此刻,这个高速发展加速快进的中国,在驼铃的轻响中,在高铁的轰鸣中,载着无数国人的荣光和梦想,驶向和平远方。依我所认识的中国,让我为她赋上21世纪的关键词——一带一路、高铁奔驰!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英国“脱欧”昭示着全球旧秩序的岌岌可危,特朗普的新政则拉开了新时代不确定性的帷幕。而就在此时,远古的丝绸之路上再次响起清脆的驼铃。中国携手沿线伙伴,为干旱的大漠汇入一缕缕甘泉,各国积水成渊,汇聚成一条和平与发展之河,为热浪侵蚀的沙漠送去清凉。一带一路,是中国21世纪战略中的重要一步,我们背负着“复兴中华”这一沉重却坚定的理想,在国家棋局上走出“新丝路”这至关重要的一子,这体现了中国作为有责任有担当大国的和平崛起,更是对“永不扩张”诺言的庄严履行。一带一路,惠及的不仅仅是中国,更多发展中国家从中获益。发展本国。兼顾他国,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一带一路是中国战略,而高铁则是承载一带一路计划的载体。中国高铁,是“中国创造”技术“走出去”的世界名片。极高的速度、可靠的安全性、尖端的高新技术,都彰显了中国不再受困于“国际流水线”的决心,以及为国攀登“微笑曲线”上游的斗志。一带一路的基本办法是通过扶持周边及沿线国家,大力兴办基础设施来促进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高铁正是兴办基础设施的不二之选!于是,一条条钢铁巨龙在非洲、亚洲的版图中飞驰,在新丝路上行驶„„这一条条高铁,带动的不仅是各国经济的飞跃,更是各国文化的交流、政治的互信。一支支铁轨,让远在天边的人们握手拥抱,一个个“子弹头”列车,划过黎明的曙光,为沿线的人们带来新的机遇。新丝路上飞驰的高铁、华夏版图内交错的高铁,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我所认识的中国,是拥有千年文明的华夏古国,而这个古老的国家,正躬逢着属于她的大时代。这是她艰难转型的困难时期,却也是她高速发展的飞跃时期。我所认识的中国,由每一个国民个体所构成,我们为高铁经过的每一段路程而骄傲,为新丝路上每一次中国担当而倍感荣光。这是自信的中国,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和平高铁,驶向发展未来;丝路驼铃,摇响自信中国。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呈现你你对高中生活的认识”要求大处着眼,十四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学习”“合作”讲讲学习中合作的重要性,由“迷茫”“青春”谈谈高中生青春的迷茫,由“合作”“创新”说说高中生活学习中,应该如何在学习中创新由“独立”“青春”聊聊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独立的重要性。不论如何立意行文,都要注意:从所给的关键词中选二至三个关键词来呈现所写内容,且选用的关键词间是有机联系的,文章的主题要明确。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对高中生活的认识”,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
第五篇:2013湖北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考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模拟题语文 出题人;刘安琪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泥(ní)古
觊(jì)觎
豇(jiāng)豆
饕(tāo)餮 ....B.龃龉(yǔ)
镌(juān)刻
赧(nǎn)颜
咫(zhǐ)尺天涯
...C.鄱(bó)阳湖
狡黠(xiá)
档(dàng)案
榫(sǔn)头
....D.逡(qūn)巡
畏葸(sǐ)不前
瞭(liào)望
僭(jiàn)越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羸弱
泊来品
熏陶
远见卓识
B.因缘
臆想
分庭抗礼
言简意赅
C.靓妆
痉挛
帏幕拉开
世态人情
D.戊守
交结
左右逢源
英雄辈出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而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A.文学是艺术,它必须要有精神含量,要能净化心灵;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能让人欣赏优美的文字、从故事中找到快乐之外,还能启迪、教育、引导人。
B.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记录了探索救国真理和强国之路,展示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与美好前景。
C.本来是想帮你一把的,可是没想到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真是我当初始料未及的。
D.巴基斯坦政府自从对塔利班采取强硬措施以来,包括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在内的许多城市已遭受了数十起爆炸袭击,造成逾百人死亡。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莫言2011年凭长篇小说《红高粱》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B.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C.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由于沉重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压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它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孤独感与陌生感,即人与人之间,竞争激化、感情淡化、关系恶化,也就是说这种关系既荒谬又难以沟通。
D.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人。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而“利居”任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情感性,说明环境与人的内在心理的关系。文化性,说明乐居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真正体现了家园感。
家园感的实现离不开对环境进行建设。环境建设有两种指导理念:一是功利的原则,二是审美的原则。两个原则必须是统一的,且应以审美原则为主导,也就是说可以将工程建设转行为景观建设,让工程既有利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又有利于人类的审美。此外,家园感的实现也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是需要科学技术,二是需要理念。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环境作为人的家园,既是空间的,也是历史的。我们应该适度开发自然资源,高度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并努力建造乐居的环境。
(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
6.下列有关“环境”和“资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环境的自然与作为资源的自然都是人的价值物,参与到人的价值创造中。但二者又有所不同。
B.自然作为环境,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家园。这种情况下,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C.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D.自然作为资源,可以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人掠夺的对象,而不加限制地掠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7.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想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人类对家的居住功能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宜居、利居、乐居,其中宜居是基础。
B.利居,任然把环境作为利用的对象,即重视自然作为资源的价值,忽略自然作为环境的价值。
C.乐居既要体现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又要满足居住者对环境的情感认同,还要体现深厚的文化感,三者缺一不可。
D.环境对人的亲和性与人对环境的依恋感是家园感的表现。乐居满足了人在环境方面的全面需要,因而乐居是环境建设的最高目标。
8.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资源的枯竭会危及人的生存,所以人类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但与此同时,适度开发自然资源的工作也不能停。
B.湖岸植树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保护环境的做法,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空间,而且也让家园感具有了持续性。
C.环境建设的指导原则应强调功利与审美的统一。例如,可以将工程建设转行成景观建设,也就是将审美理念融入工程规划中。
D.“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工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战马记
[明]罗洪先
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遣。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之,公大奋骂。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载箦上,令不深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髮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而王意在马,①不偿直,竞徒手得之。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王疑秣者绐已,自起视枥。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翌日,呕血数升死。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②[注]①莝(cuõ):铡碎的草。ò②绐(dài):欺骗。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部:部署
B.与王素党结避祸 党:勾结 .C.商稔公,知贼不敌 稔:熟悉 .D.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 为:因为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
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
③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④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
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吏曹能、柴成却不敢出兵。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犬吠之警兵击贼,壮烈牺牲。
C.王桢遇难后,朋胡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
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三百多里夔州府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鸣不已,最后将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
1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3分)
②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4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
(《伊川易传》卷二《大蓄传》)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鹧鸪天预报
[金]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2)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3)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4)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5)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6)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7)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8)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了有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父亲就像一颗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大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
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了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
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旁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19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
五、语言文学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根据下列句子提供的信息,写一段介绍“飞行板”的文字,不超过70个字(含标点符号)。(5分)
①“飞行板”是由水上运动爱好者、法国的费兰基〃萨帕塔研制而成的。
②在“飞行板”的帮助下,人么可以像海豚那样在水中快活玩耍。③这种装置需使用者将双脚绑在一双特殊的鞋子里。④这一双鞋附有一个很大的喷水器,可以提供上升力。⑤使用时,双手要拿着用以稳定飞行的喷嘴。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画横线处补出得体的话语。
小张和小李住在不同宿舍楼,相约次日天一亮就到操场回合,一起练球。小李睡过了头,迟到了好一会儿。
小张含蓄的批评说:是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李幽默的回应说:不是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2分)
22.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以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这就犹如______。(2分)
① 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② 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③ 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④ 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渐渐地,脑袋、肩膀都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一个小女孩看到了,问:“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雕刻家说:“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我是用心在雕刻。”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A.nì,C.pó,D.xǐ)2.B(A.舶来品;C.帷幕拉开;D.戍守)
3.答案:(D)解析:与“也”匹配,选“即使”,递进关系选“”甚至,后解释原因用“因为”,最后作出假设,谈相反情况。
4.A(B.成分残缺,缺宾语,在“强国之路”后加上“的历程”;C.“当初”与“始料未及”重复;D.语序不当,将“巴基斯坦政府”放到“自从”后面。
5.A(获奖的作品是《蛙》。)
6.C
7.A 8.D 9.A
10.B解析:①为引出话题,未表现“义”; ③对象错误,说的是“王公”。11.答案:(A)解析:“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是对“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的误读。
12.⑴翻译:王桢十分愤怒地当面指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掌管什么事务,忍心把黎民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中吗?”(加点字为得分关键点)⑵翻译:这天(商人)将要离开,听见有东西在山中长啸,商人很惊骇地祷告说:“为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啸三声后停下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加点字为得分关键点)
13.断句: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每断对两处得1分,断错一处扣1分)
14.(1)解析:运用比拟写出山水的变化。(1分)“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1分)暗含着晓云弥散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雨之后水面的宽阔(1分),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狭窄。(未答出“暗含义”扣1分)(2)解析: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1分)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1分),所以如此说。15.略 16.ABE 17.心态:反映出爷爷在产业被抵债之后内心的痛苦、失落和气愤。分析:①“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是因为内心痛苦,没兴趣嚼黄豆了;②“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寓意其守成的失败,也表达了对儿子败家的气愤。18.①生动揭示了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着和顽强的性格特征;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③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是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
19.寓意:一是爷爷通过一生奋斗留给我的物质遗产,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二是爷爷留给我的人生教训,启发我对物质有清醒认识,是精神财富。启示一:就人生追求而言,单纯的物质追求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启示二:就亲缘情感而言,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是帮助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启示三:就传承而言,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
20.飞行版是水上运动装置,使用者将脚绑在特殊的鞋里,借附在鞋上的喷水器提供的升力,双手拿着用以稳定飞行的喷嘴,就可以在水中玩耍。21.示例
小张含蓄的批评说:是不是昨夜想到练球就失眠了?(2分)小李幽默的回应说:不是失眠了,是梦到咱们在一起练球呢。(2分)解析:注意“含蓄批评”“幽默”表达。
22.解析:②
瞻前顾后,扣住“无意伤害”“宽容”。①强调执著;②强调宽容;③强调默默奉献,无怨无悔;④强调自强。23.略
参考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