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舞考级新二级教学法资料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新二级教学法资料
一、讲解下列词汇的概念
1、规格——动作的方位(教室、自身)、动作的角度、动作的形状以及运行的 路线。
教室的方位——寻找一个教室的中心点确定其中的一个方向为1点,每向右 旋转一个45度是一个点。
自身的方位——分为前、后、上、下、旁、平、斜位。
动作的角度——例“小八字”两脚之间是90度,“旁平位”手身之间90度。
动作的形状——“分晃手”就是在身部上方画了一个弧线,“旁斜上位”就 是V字形。
运行的路线——如上弧线、下弧线、手由肩前推向前平位就是“直线”。
2、要领——用力的方法(用力点,力度的强弱),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方
法以及手眼身法步的配合。
用力点——如推指的用力点在指根,摆臂的用力点在肩。
力度的强弱——如勾绷脚中,手用力向下强,后自然下垂是弱。3.节奏——要求学生找到乐曲中的一拍及半拍,及考生依动作的顺序从头至
尾地数着节拍完成动作。
二、年级教学任务
1、熟记教学任务
(1)、进一步完成第一级年级教学任务的各项要求。(2)、认识教室的8个基本方位。
(3)、初步达到颈立、背直、腿直、脚绷等要求。
(4)、培养幼儿载歌载舞的习惯和舞蹈时愉快的心态。
2、年级的教学任务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1)、根据本系列教材的最终训练目的提出的(明确二级在本系列教材中所
处的阶段)共13级4个阶段,1—3启蒙4——6初级7——10中级11——13高级
(2)、根据本系列教材由浅入深的系统性及本年级承上启下的任务确定的
(3)、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段及这一级的生理、心理特征提出的(明确年龄
段)一级4——5岁二级5——6岁三级6——7岁一次类推
(4)、根据本年级的学时制定的(明确学时)不低于48小时
三、训练的目的及教学步骤
1.训练目的——指每一个组合和每一个动作所承担的对身体素质训练的任务及
本年级应达到的水准。
2.教学步骤——是达到训练目的的阶梯,每一个单一动作或组合的教学步骤均 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是具有科学性的。
3.教学步骤的基本规律——体现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简到繁,由局部到
整体,由单一到组合,由原地到流动用动作速度由
慢到快等方面
4.为什么要设定教学步骤——合理的教学步骤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每个组合不
能一步到位,应拆成单一的动作,分解练习之后
再进行组合
5.如何设定教学步骤——a、熟悉教学对象的舞蹈基础。b、分析动作及动作节
奏,找出主干动作和动作的难点。c、按照教学步骤的规律,灵活运用
四、讲解规格、动作要领、训练目的、教学步骤 [蛙跳步组合] 规格:蛙跳步动作一:大八字位蹦跳,右脚落地时曲膝,同时左脚成“勾脚旁
吸腿”,大腿与小腿成90度垂直角,双手扩指手形,掌 心向前成“顺风旗位”
蛙跳步动作二:大八字位准备,蛙字蹦跳,身体前俯双手扶地曲膝,虎
口相对,后背平直。要领:蹦跳时,膝盖松驰有弹性,保持舞姿。[推指组合] 推指的规格——五指交叉,相握曲臂前平位推出,同时倾头、绕腕、双臂前平 位举起与肩同宽,以腕为轴团手绕腕。
推指的要领——推指时,指根用力向前推到尽头,绕腕时腕主动,肘随动。[鸡走步组合] 鸡走步的训练目的——训练上下身的协调配合,学会“踵步”动作
鸡走步的教学步骤——①让幼儿发现膝盖的曲、直,学会蹲起的基础上,教幼
儿学习曲伸
②让幼儿用脚在地板上用力踏出声音,全脚落地了解这
就是平踏步,在平踏步向前走的同时加上膝盖的曲伸,一起练习
③把“踵步”的舞姿摆给孩子们看,鼓励他们也和教师
做一样的动作
④告诉幼儿连接方法,把曲伸、平踏步、“踵步”连起
来
⑤让幼儿的手在头上做出鸡冠状,看看谁的更形象、更 好,五指并拢、三点平面折腕
⑥学会折腕,让头像小鸡吃米一样点头,手头配合着点。
⑦加上膝盖曲伸做小鸡吃米(点头、折腕)⑧摆出低展 翅、高展翅的手位罢,用边接动作完成整个组合。[蛙跳步组合] 蛙跳步的训练目的——训练腿部的控制能力和膝部的松驰,学会“蛙跳步。” 蛙跳步的教学步骤——蛙跳步分蛙跳
1、蛙跳2和辅助动作
蛙跳1①让幼儿在把杆上做出“勾脚旁吸腿”的舞姿;②在把杆的帮助做双起单落的跳跃动作;③在地面上练习做双起单落加“勾脚旁吸腿”;④双手一个上位,一个旁平位,成随风旗状,掌心向前,肘部微曲;⑤双手在胸前拍手后,由体侧到随风旗位;⑥让幼儿自己练习上下肢配合,整体动作。
第二篇: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新一、二级教学法
(新)中国舞一、二、三级教学法
中国舞等级考试课 第一二级教师教学法试题
1、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2、讲解(边讲边做)下列动作的训练目的、规格、要领、节奏及术语。训练目的:
①平踏步:学会“平踏步”,训练膝部的松弛和灵活。
② 推指、绕腕:学会“推指”和“绕腕”动作,训练手指的柔韧性和腕部的灵活性。动作规格:
① 脚位:
正步位:脚尖、脚跟分别对齐,脚的内侧靠拢。
小八字位:脚跟靠拢,两脚尖分别外开,两脚之间形成90度的直角。大八字位:在“小八字位” 的基础上,一脚向旁横移一步,两脚跟之间的距离约为一脚。
② 旁开腿:“仰卧、正步位绷脚”,双手“旁斜下位”扶地,自髋关节开始向旁开至最大限度,膝、及脚背始终对上方。动作要领:
① 扩指:手掌及手指最大限度伸展,指根最大限度向外扩张。② 勾绷脚:“勾脚”时,脚跟用力,脚跟最大限度延伸。“绷脚”时,脚踝、脚背同时用力,脚趾最大限度延伸。动作节奏:
① 头的动作(一级)② 摆
臂 动作术语:
① 蛙跳步:扩指双托手;双起单落蛙跳步;大八字位蹦跳步。② 头的动作(二级):低头;倾头;点头。
3、什么是教室的方位?
答:教师有8个基本方位(或称8个点);以教师为1点定位,每向右转动45度为1个点,转动一周共8个点。
4、什么是动作的运行路线?举例说明。
答:指动作运行的轨迹。如:直线、弧线、圆线(平圆、立圆)等。
5、什么是动作的用力点?
答:动作时身体主要用力的部位。
6、音乐反应训练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①音乐反应训练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音乐反应训练能促进大脑发育。
③音乐反应训练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中国舞一、二、三级教学法
中国舞等级考试课
第一二级教师教学法试题
7、为什么教节拍从儿歌开始?
答:①儿歌具有鲜明的节拍感。
②儿歌的内容通俗易懂,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
③ 以儿歌作为幼儿学习节拍的切入点。通过说儿歌,同时一个字做一个动作,让孩子直接感受并掌握音乐节拍的一拍及半拍。
8、为什么要严格要求教师的动作必须规范?
答:因为1至2级的学生是以模仿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的动作是否正确关系学生学习的质量。
9、教师教授1至2级课程的方法是什么?
答:主要用示范的方法,示范时应采用镜面教学法。
10、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态学习舞蹈?
答:①教师应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
②授课时有饱满的热情。
③用美丽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同时多鼓励学生。
11、教师除了掌握教材和教学法外还应具有什么品质?
答:爱学生,有责任心。
12、第1至2级学生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好奇心强。
②喜欢模仿。
③喜欢表扬。
④注意力持久性短,易受干扰。
⑤自控能力差。
中国舞等级考试课 第三级教师教学法试题
1、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2、讲解(边讲边做)下列动作的训练目的、规格、要领、节奏及术语。训练目的:
① 踮脚走:学会“踮脚走”动作,训练脚踝的力量和控制能力及身体挺拔向上的感觉。
② 吸跳步和敬礼:学会吸跳步;合上节拍做动作;纠正自然体态。动作规格:
蹦跳步:“正步位”站立。“扩指”手型,双臂屈于肩前,“蹦跳步”同时双臂向前划立圆。动作要领:
弯
腰:
“前弯腰”:脊椎要最大限度伸展。
“旁弯腰”:腰的旁侧肌肉最大限度收缩,另一侧最大限度伸展。手扶地时,肘放松。
“后弯腰”:保持呼吸畅顺。
“转
腰”:以腰为轴,向左或向右最大限度转动。(1至3级转动幅度为2、8点)。动作节奏:
① 踏点步 ② 踮脚走 动作术语:
① 波浪:旁大波浪;前大波浪;胸前小波浪。
② 手位:前平位上翘指;旁平位上翘指;上位;下位;旁按手位(旁斜下位)。
3、什么是自身的方位?
答:围绕自身的上、下、前、后、旁、平、斜位。
4、什么是动作的形状?举例说明。
答:指动作的形象和状态。如:鸡冠状、兔耳状、蛙状等形象,以及上弧、下弧、圆弧形等动作状态。
5、什么是动作的角度?举例说明。
答:是指动作所形成的夹角。如:45度、90度、180度等。
6、第3级课中的组合有哪几种节奏型?举例说明。答:2/4拍、4/3拍、4/4拍。
7、为什么要进行模仿与想象的训练?
答:①模仿与想象的训练是早期教育的最好方法之一。
②模仿与想象的训练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③模仿与想象的训练能促进大脑发育,并有益于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8、如何进行模仿与想象的练习? 答:①引发幼儿的兴趣;
②启发幼儿视觉记忆;
③培养幼儿良好的主动观察能力;
④使模仿与想象进入故事化、拟人化。
中国舞等级考试课 第三级教师教学法试题
9、第1至3级课中的组合被拆成单一动作后,用哪些方法重新组织再教授?
答:将组合拆成单一或局部的动作后,可放在:节拍练习,讲故事或游戏·····等中练习。
10、为什么制定教学计划?
答:教学计划是为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教学规律具有科学性,避免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为确保教师完成本学期所确定的教学任务。
11、教学计划分几个阶段?
答:分为三个阶段:
①恢复课阶段。
②推新课阶段。
③复习、巩固、提高阶段。
12、教学计划中几个阶段的时间如何分配?
答:恢复课。推新课阶段共占3/4课时;巩固、提高阶段占1/4课时。
中国舞考级第一级课
第一堂课授课内容参考:
1、教师自我介绍。
2、让孩子记住自己在教室的位置。
3、培养孩子听口令的习惯。
4、认识身体的部位或左与右。
5、教授一级课中局部或单一动作。
上课提示:
1、以上内容可通过:节拍练习、讲故事、做游戏等有趣的、使学生欢快的方式进行,应吸引孩子乐意来上课。
2、排学生的位置时,要用有趣、快捷的办法。
3、教师不可能通过一次课认识众多学生,应采取一些有趣的方法,逐步的但又尽快的记住的学生的姓名。
4、请考虑一堂课中何时点名是最佳时间。
5、一开始就养成学生说术语的习惯。
6、课程内容要时站、时坐,交替进行。
中国舞考级编委会
2010年9月
第三篇: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新六级教学法资料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新六级教学法资料
(一)年级教学任务
1.扶把动作时能保持身体直立; 2.站立时“重心”正确;
3.腿直、脚绷、腰腿软度基本达标;
4.藏族舞、蒙古族舞的“舞步”和“舞姿”准确; 5.动作谐调,节拍准确; 6.舞蹈时有自娱感,有热情。
(二)教师确保教学质量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1.正确的示范。
2.认识教材的训练目的。3.恰当的教学方法。
(三)年级教学任务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1. 根据本系列教材的最终训练目标提出的(明确六级在本系列教材中所处的阶段,查书,书上有~)。
2. 根据本系列教材由浅入深的系统性及本年级承上启下的任务确定的(结合四、五、六级的年级任务或动作举例说明)。
3. 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段及这一年级的生理、心理特征提出的(明确年龄段)。
(四)什么是教学步骤
是达到训练目的的阶梯,每一个单一动作或组合动作的教学步骤均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是具有科学性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并遵循其客观规律。
(五)为什么要设定教学步骤
合理的教学步骤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第个组合不能一步到位,应拆成单一动作,分解练习之后再进行组合。
(六)如何设定教学步骤
1. 熟悉教学对象的舞蹈基础;
2. 分析组合及动作节奏,找出主干动作和动作难点(组合考题找出主干动作,考官会问的)。3. 按照教学步骤的规律,灵活运用。
(七)讲解规格、动作要领、节奏 [摊推手组合] 主干动作——摊手、推手
摊手的规格——双腿坐盘,双手扶地,掌心向下,经团指绕腕摊开掌心向上,手指外翘。推手的规格——双腿坐盘,双手扶地,掌心向上,经团手绕手掌前推。摊手、推手的要领——以腕为轴,指根用力,指尖延伸。[双手位组合] 主干动作——顺风旗手、托按手、山按手、斜托手 连接动作——双盖手、双晃手、双分手
顺风旗手的规格——一手在托手位,一手在山手位,双手指尖在同一圆线上。托按手的规格——一手在托手位,一手在按手位。山按手的规格——一手在山手位,一手在按手位
斜托手的规格——一手在斜托手位,另一手在旁平位,掌心均向上。
顺风旗手、托按手、山按手、斜托手的要领——沉肩、撑腕、指根用力、指尖延伸、手动眼随。[后弯腰组合] 主干动作——后弯腰、后踢腿 后弯腰的规格——也称“后屈”,双跪立,双臂上举,与肩同宽,手臂带动头、颈、肩、胸、腰依
次向后弯曲,双手扶地,返回直立时则腰、胸、肩、颈、头逐次直起。后弯腰的要领——顶胯、腰椎上挑、呼吸均匀。
后踢腿的规格——双手扶地,单跪后伸腿,绷脚、直腿向后上方踢起超过90度,眼视前方。后踢腿的要领——脚尖带动,用力点在大腿根部,快踢轻落。[前、旁大踢腿组合] 主干动作——前大踢腿、旁大踢腿
前大踢腿的规格——仰卧正步位绷脚,双臂举至头上方,与肩同宽,直膝勾脚或绷脚向前上踢起超过90度,主力腿贴地不动。
旁大踢腿的规格——侧卧,动力腿外转成外开位,直膝勾脚或绷脚向身旁上方踢起超过90度,主力腿贴地不动。
前大踢腿、旁大踢腿的要领——骨盆固定,髋关节松弛,踢起时快速有力,有延伸感,下落时要轻,有控制,绷脚踢腿脚背用力,勾脚踢腿脚跟用力。[擦地组合] 主干动作——前擦地、旁擦地、后擦地
前擦地的规格——小八字位站立,一脚经全脚向前擦地伸出,绷脚点地,脚尖一心力脚跟成一条直线。
旁擦地规格——小八字位站立,一脚向旁擦地伸出,绷脚点地。后擦地规格——小八字位站立,一脚向后擦地伸出,绷脚点地
前擦地、旁擦地、后擦地要领——骨盆固定,双腿外旋,脚尖最大限度延伸,向前擦地,脚跟主动,向后擦地,脚尖主动。[小跳二组合] 小八字位小跳的规格——站“小八字位”经半蹲向上跳起,空中直膝绷脚,身体垂直,经脚掌落地至全脚半蹲。
小八字位小跳的要领——全力点在踝关节,推地绷脚,离地有控制。
(八)组合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步骤 [双脚转] 1.训练目的——通过三种转的练习,学习转的正确方法,初步掌握旋转技巧的基础动作。
2.教学步骤——(1)单一的平步半蹲转,双踮脚转(2)加下摆臂,大八字移动重心的半蹲转,双踮脚转(3)复习并单一的练习点步转(4)完成组合。[蒙古族舞] 1.训练目的——通过吸腿跑马步和手臂、肩部、手部的练习,学会蒙族舞的基本动作,做到上下身协调配合。
2.教学步骤——(1)摆舞姿,找吸腿跳的位置(2)双勒马单一手臂练习(3)上下身配合练习吸跳跑马步(4)行进的吸跳跑马步(5)双勒马平踏步,笑肩+转腰,深蹲扬鞭、甩鞭、绕鞭小跑步(6)分段练习(7)组合。[波浪二] 1.训练目的——通过波浪与碎步的配合练习,训练在流动中手臂和上下身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增强手臂的表现力。
2.教学步骤——(1)复习并单一训练不同位置的大小波浪,重点单一练习前平位、后斜下位小波浪,双手后斜下位小波浪加旁大波浪(2)练习脚下碎步(3)上下身配合,碎步加波浪(4)分组训练①前平位后斜下位小波浪+转腰②双手后斜下位小波浪+旁大波浪③前平位提按手原地碎步转(5)组合完成。[藏族舞] 1.训练目的——较熟练掌握藏族踢踏舞颤膝的基本动律,学会第一基本步,抬踏步,训练上下身的协调配合。
2.教学步骤——(1)复习颤膝、腿踏步(2)分晃手、双盖手扶胯加退踏步(3)单一练习第一基
第四篇: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新一二级教学法资料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新一二级教学法资料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新一二级教学法资料
一二年级教学法
(一)名词及专业术语解释
1.规格——动作的方位(教室、自身);动作的角度;动作的形状以及运行的路线。
教室的方位:首先进入一个教室确定自己的1点,然后在自己脚下想象一个正形后,向右每转一个45度是一个点。
自身的方位:分为前、后、上、下、旁、平、斜位。
动作的角度:例“小八字”两脚之间是90度,“旁平位”手身之间90度。
动作的形状:“分晃手”就是在身部上方画了一个弧线,“旁斜上位”就是V字形。
运行的路线:如上弧线、下弧线、手由肩前推向前平位就是“直线”。
2.要领——用力的方法(用力点,力度的强弱);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方法以及手眼身法步的配合。
用力的方法用力点:如推指的用力点在指根,摆臂的用力点在肩。
用力的力度的强弱:如勾绷脚中,手用力向下强,后自然下垂是弱。
3.节奏——要求学生找到乐曲中的一拍及半拍,及考生依动作的顺序从头至尾地数着节拍完成动作。如一级《摆臂》二级《推指》《绕腕》
训练的目的及教学步骤:
1.训练目的——指每一个组合和每一个动作所承担的对身体素质训练的任务及本年级应达到的水准。
第一级是初步认识身体的部位头、颈、背、腰、臂、手、膝、踝、趾,并对这些部位进行松驰、伸展的灵活运动的初步训练;
认识身体部位的左和右;
认识音乐节拍,培养幼儿按节拍做动作;
培养幼儿带着愉快的心态学习舞蹈,使他们在学习舞蹈中产生对舞蹈的热爱;
进一步完成第一级的教学任务的各项要求;
认识教室的八个方位;
初步达到颈立、背直、腿直、脚绷等要求;
培养幼儿载歌载舞蹈的习惯和舞蹈时愉快的心态,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
2.教学步骤——是达到训练目的的阶梯,每一个单一动作或组合的教学步骤均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是具有科学性的。
3.教学步骤的基本规律——体现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组合,由原地到流动用动作速度由慢到快等方面。
试题A
(一)讲解规格、动作要领
[摆臂组合]
摆臂有单摆臂和双摆臂两种
单摆臂:一臂背手,一臂扩指手形,掌心向前,在上位及旁平位之间摆动。
双摆臂:二手扩指手形,掌心向前,在上位及旁平位之间摆动,摆动时在上位交叉。
要领:手臂延伸,拉长,由肩关节开始整体摆动。
[蛙跳步组合]
蛙跳步动作一:大八字位蹦跳,右脚落地时曲膝,同时左脚成“勾脚旁吸腿”,大腿与小腿成90度垂直角,双手扩指手形,掌心向前成“顺风旗位”。
蛙跳步动作二:大八字位准备,蛙字蹦跳,身体前俯双手扶地曲膝,虎口相对,后背平直。
要领:蹦跳时,膝盖松驰有弹性,保持舞姿。
(二)讲解训练目的和教学步骤 [音乐反应组合]
音乐反应的训练目的——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的同时,进行音乐启蒙教育,通过说唱歌谣时,一个字做一个动作,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节奏感,同时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
音乐反应的教学步骤——给幼儿听音乐而让他们感兴趣,学习里面的歌谣,教师和幼儿一起用最简单的动作表现节拍,教师做一组上肢下肢,或上体的动作,让幼儿在这个基础上发挥创造力、想像力编排动作,让幼儿用自己创造的新动作来表演,让孩子们跟着音乐做自己编排的动作。
[鸡走步组合]
鸡走步的训练目的——训练上下身的协调配合,学会“踵步”动作
鸡走步的教学步骤——①让幼儿发现膝盖的曲、直,学会蹲起的基础上,教幼儿学习曲伸②让幼儿用脚在地板上用力踏出声音,全脚落地了解这就是平踏步,在平踏步向前走的同时加上膝盖的曲伸,一起练习③把“踵步”的舞姿摆给孩子们看,鼓励他们也和教师做一样的动作④告诉幼儿连接方法,把曲伸、平踏步、“踵步”连起来⑤让幼儿的手在头上做出鸡冠状,看看谁的更形象、更好,五指并拢、三点平面折腕⑥学会折腕,让头像小鸡吃米一样点头,手头配合着点。⑦加上膝盖曲伸做小鸡吃米(点头、折腕)⑧摆出低展翅、高展翅的手位罢,用边接动作完成整个组合。
试题B
(一)讲解规格、动作要领、节奏
[推指组合]
推指的规格——五指交叉,相握曲臂前平位推出,同时倾头、绕腕、双臂前平位举起与肩同宽,以腕为轴团手绕腕。
推指的要领——推指时,指根用力向前推到尽头,绕腕时腕主动,肘随动。
[头组合]
头的规格——分为低头、仰头、倾头、点头四种
低头:颈前肌肉收缩,颈后肌肉伸展,颈位最大限度拉长
仰头:颈后肌肉收缩,颈前肌肉伸展,颈位最大限度拉长
倾头:一侧肌肉收缩,另一侧肌肉伸展,颈位最大限度拉长
点头:是低头的连续动作
要领——在做头的动作时,后背直立,双肩平正,固定不动。
(二)讲解训练目的和教学步骤
[音乐反应组合]
音乐反应的训练目的——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的同时,进行音乐启蒙教育,通过说唱歌谣时,一个字做一个动作,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节奏感,同时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
音乐反应的教学步骤——①让幼儿有拍手的简单动作来完成音乐,一边拍一边学唱歌谣②让幼儿自己想一下,音乐中的小动物在舞蹈怎么表现好,要求脚要原地不动,可以用手来表达③教师把小朋友的动作连在一起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在舞蹈中的快乐④让孩子自己表现、自己跳。
[蛙跳步组合]
蛙跳步的训练目的——训练腿部的控制能力和膝部的松驰,学会“蛙跳步。”
蛙跳步的教学步骤——蛙跳步分蛙跳
1、蛙跳2和辅助动作
蛙跳1①让幼儿在把杆上做出“勾脚旁吸腿”的舞姿;②在把杆的帮助做双起单落的跳跃动作;③在地面上练习做双起单落加“勾脚旁吸腿”;④双手一个上位,一个旁平位,成随风旗状,掌心向前,肘部微曲;⑤双手在胸前拍手后,由体侧到随风旗位;⑥让幼儿自己练习上下肢配合,整体动作。
第五篇:2012最新北舞考级一、二级教学法
第一、二级教学法
一、年级教学任务
1、一年级教学任务: ①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头、颈、背、腰、臂、手、膝、踝、趾),并对这些部位进行松弛、伸展和灵活运动的初步训练。②认识身体部位的左与右
③认识音乐节拍、培养幼儿按节拍做动作
④培养幼儿带着愉快的心态学习舞蹈,使他们在学舞蹈的中产生对舞蹈的热爱。
2、二年级教学任务:
①进一步完成第一年级教学任务的各项要求。②认识教室的8个基本方位。
③初步达到颈立、背直、腿直、脚绷等要求。④ 培养幼儿载歌载舞的习惯和舞蹈时愉快的心态。
二、训练目的:
1、平踏步:学会“平踏步”,训练膝部的松弛和灵活。
2、推指、绕腕:学会“推指”和“绕腕”动作,训练手指的柔韧性和腕部的灵活性。
三、规格、要领、节奏、术语 动作规格:
1、脚位:
①正部位:脚尖、脚跟分别对齐,脚的内侧靠拢。
②小八字位:脚跟靠拢,两脚尖分别外开,两脚之间形成90度的直角。
③大八字位:在小八字位基础上,一脚向旁横移一步,两脚跟之间的距离约为一脚。
2、旁开腿:“仰卧、正步位绷脚”,双手“旁斜下位”扶地,自髋关节开始向旁开至最大限度,膝及脚背始终对上方。动作要领:
1、扩指:手掌及手指最大限度伸展,指根最大限度向外扩张。
2、勾绷脚:勾脚时,脚踝用力,脚跟最大限度延伸。绷脚时,脚踝、脚背同时用力,脚趾最大限度延伸。动作节奏:
1、头的动作
2、摆臂 动作术语:
1、蛙跳步:扩指双托手;双起单落蛙跳步;大八字位蹦跳步。
2、头的动作(二级):低头;仰头;倾头;点头。
四、什么是教室的方位?
答:教室有8个基本方位(或称8个点);以教师为1点定位,每向右转动45度为1个点,转动一周共8个点。
五、什么是动作的运行路线? 答:指动作的运行的轨迹。如:直线、弧线、圆线(平圆、立圆)等。
六、什么是动作的用力点?
答:动作时身体主要用力的部位。
七、音乐反应训练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
1、音乐反应训练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能促进大脑发育,3、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为什么教节拍从儿歌开始?
答:
1、儿歌具有鲜明的节拍感。
2、儿歌的内容通俗易懂,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
3、以儿歌作为幼儿学习节拍的切入点。通过说儿歌,同时一个字做一个动作,让孩子直接感受并掌握音乐节拍的一拍和半拍。
八、为什么要严格要求教师的动作必须规范?
答:因为1至2级的学生是以模仿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的动作是否正确关系学生的质量。
九、教师教授1至2级课程的方法是什么?
答:主要是用示范的方法,示范时应采用镜面教学法。
十、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态学习舞蹈?
答:
1、教师应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
2、授课时有饱满的热情。
3、用美丽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同时多鼓励学生。
十一、教师除了掌握教材和教学法外还应具有什么品质?
答:爱学生、有责任心、有耐心
十二、第1至2级学生的特点是什么?
答:
1、好奇心强
2、喜欢模仿
3、喜欢表扬
4、注意力持久性短,易受干扰
5、自控能力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