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仇平贵同志在全区支持开发区发展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仇平贵同志在全区支持开发区发展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www.xiexiebang.com2009-07-02来源:区委办综合科点击数:1163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孝南开发区成立以来召开的涉及开发区和全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第一个全局性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和组织全区上下的力量,充分发挥区直部门的作用,以全新的理念、过硬的措施、务实的作风,全力支持开发区建设,以此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两个乡镇和四个区直部门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我表示同意,希望大家落到实处。下面,我根据区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讲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开发区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开发区是我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15年的艰苦创业、积极探索,开发区历经南大市场、南大小区、南大民营经济开放开发区、孝南开发区四个阶段,从小到大,不断发展,成为省级重点开发区。特别是近几年,开发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经济总量迅速扩张,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开发区已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成为我区引进重大工业项目的承接平台,成为我区对外开放最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形象窗口之一,成为全省县域省级开发区中最具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主要成绩集中体现在“六个不断”上。
一是经济指标不断增长。2008年,开发区招商引进实际到位资金13.4亿元,与2005年比,增长5.8倍;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与2005年比,增长6.7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亿元,与2005年比,增长2.8倍;财政收入1.4亿元,与2005年比,增长3.7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5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3家,与2005年比,分别增加18家、3家、3家。在2007年、2008年全省97家县域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孝南开发区综合排名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三、全市第一,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开发区”。
二是体制机制不断完善。2008年,区委、区政府按照“统一管理、方便快捷、市场运作”的办法,在行政管理体制、领导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授权与委托管理、环境建设等方面,对开发区进行了重大改革。依据“托管区、控管区、指导区”3个类型调整了开发区发展布局,并将毛陈、朋兴、新铺3个乡镇的14个村成建制划归开发区托管,使开发区管辖范围由5平方公里拓展到17平方公里,形成了南北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明确开发区为副县级行政单位,设立“一办一所八局”10个副科级机构。对开发区各部门管理职能进行调整、充实和加强,授予开发区内设单位及区直派出机构审批权限。
三是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利用开发区“一套班子、三块牌子”(管委会、南大批发市场、南大实业公司),坚持“银行贷款搞开发、土地收益搞建设、财政收入保运转、企业税收管长远”的基本取向,创新投融资办法,加大投入,改变了以前过于依赖财政投资和老板垫资搞建设的局面。2008年,开发区共争取省农发行和省开行贷款1.3亿元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引进老板筹资开发兰苑·幸福花城房地产项目6万平方米,走出了一条以土地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再以基础设施推动土地增值的良性循环路子,形成了以工带商、以商促工、工商互补的发展格局,增强了开发区自我“造血”功能和滚动发展能力。
四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在硬环境上,近两年来,开发区累计投资2亿多元,全面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掀起了开发区“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高潮。目前,新华路已全线通车,福广东路延伸、东闸路基本建成,好龙路路基和下水道已全线贯通,仙女湖路在建,东海路即将进场;新华路16条弱电管线集并和3座高压电杆迁移工作已完成,南北两区4公里供水管网工程全面完工。在软环境上,完善“三集中”管理办法,推行项目包保责任制,竭诚为投资商提供高效快捷服务,受到企业好评。
五是开发模式不断创新。按照“五个不变(隶属关系不变、归口管理不变、统计口径不变、纳税属地不变、利润分成不变)”的原则,鼓励乡镇场街道到开发区北区建立“园中园”。目前,广场、车站、书院、新铺、朋兴、陡岗等6个单位已到或正在开发区兴办“园中园”,已吸纳工业企业50多家,引进投资8.62亿元,其中建成投产企业36家。2008年,“园中园”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8亿元,提供税收1000多万元。
六是社会建设不断推进。加强综治体系建设,推行信访办事公开,实现了连续几年无群访、越级上访事件发生。深入推进改水工程,实现了居民生活用水与城区接轨。改善居民出行条件,村级通户水泥路建设以每年20公里速度向前推进。大力加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在全市率先试行土地征用分期补偿办法,保障了失地农民当前基本生活和长远利益。对失地农民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每年发放600元的保障金。每年组织失地农民子女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600多人次,安排失地农民就业500人以上。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外地同类开发区超常规发展的态势相比,孝南开发区仍有一定的差距。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先进开发区针对客商提出的要求,总有创新举措,总能从不同角度寻求能办的理由和解决的办法。相比之下,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研究上级政策时往往过多地考虑我们哪些不能干,而不是哪些能够干。二是基础设施上的差距。近两年,夷陵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7.3亿元,襄阳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10.8亿元,孝南开发区多年来基础设施投入共计不到3亿元,投入不足显而易见。三是财政收入上的差距。就同类开发区而言,2008年省外的苏州吴中开发区财政收入33亿元,省内的宜都开发区财政收入4.7亿元,市内的汉川开发区财政收入3.7亿元,分别是我们的23倍、3.3倍、2.6倍。
总之,孝南开发区自己跟自己比,发展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与同类开发区相比,发展的差距也是明显的。我们要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一事实。看不到成绩,就会丧失信心;看不到差距,就会满足现状。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要正视发展差距,认真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全力解决开发区“发展不够”这一问题。
孝南开发区既是全区的开发区,也是孝南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区。孝南经济发展不够,主要是开发区发展不够。开发区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都只占全区的30%左右,这表明开发区应有的主体地位还未充分体现出来。开发区是建设工业强区的重要载体,是培植财源的希望所在。如何推进孝南开发区的跨越式发展,是摆在同志们面前的一张考卷。我们要站在建设经济强区、构建和谐孝南的高度,务必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推进孝南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孝南开发区面临的机遇是空前的。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开发区已经具备加速发展的基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也是成熟的。我区紧邻特大城市武汉,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的调迁扩张,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全面推进,临空经济区以及汉孝城际铁路、?孝高速、孝汉大道三期等重大项目的动工建设,以及开发区发展空间的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体制机制的完善和重点骨干企业的成长壮大,孝南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正面临大好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坚定不移地抢抓机遇,全力推进开发区跨越式发展,是区委、区政府的坚定决心,是开发区和区直部门、乡镇的共同责任,也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期望。
二、明确工作任务,全力推进开发区跨越式发展
开发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在发展目标上选择新定位,在发展规模上取得新突破,在发展水平上实现新提升。“三新”是区委常委会推动孝南开发区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和要求。
第一,要实现开发区发展目标的新定位。区委、区政府确定,2009年孝南开发区要实现“二超”目标,即超2008年增长水平、超全省同类开发区平均增长水平,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财政收入2亿元。到2012年,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4亿元以上。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财源建设的主要支撑点,建成全省一流的省级开发区。
第二,要实现开发区发展规模的新突破。一是在招商引资上要实现新突破。开发区每年要签约引进项目30个以上,落户开工项目3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二是在项目建设上要实现新突破。每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在2亿元以上,新开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个以上。三是在兴办“园中园”上要实现新突破。要继续鼓励各乡镇场街道到开发区兴办工业园,支持有条件的村、社区、有实力的企业兴办工业园。要加快龙宫工业园、井岗工业园、七一工业园、红卫工业园等村级工业园建设。四是在壮大企业规模上要实现新突破。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要达到50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要达到10家。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达到100家。
第三,要实现开发区发展水平的新提升。要坚持科学发展,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真正把开发区建设成为规划科学、产业新型、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发展一流的工业新城,成为决策科学、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行高效、形象一流的现代新区,成为武汉城市圈中生态最优、服务最好、最有引力、最具活力、环境一流的投资热土。
新定位、新突破、新提升,既是区委、区政府的明确要求,也是孝南开发区自我加压、积极进取的必然选择。开发区要全力追求“三新”,区直各个部门和有关乡镇要全力支持“三新”,共同为实现开发区跨越式发展尽心尽力。
围绕实现“三新”目标,重点要在“六大”上下功夫。
(一)要以大视野推进解放思想。
红金龙公司有一句广告词: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思想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思想的制约是最大的制约。想得到的不一定办得到,但是想不到的永远办不到!当前,开发区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经济发展的试验区,我们更应以大视野推进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开发区的大发展。一是要有全球化眼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扩大开放,走向更远,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有全球化的视野。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虽然2001年才创园,但视野广、起点高,目前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有9家,跨国公司有18家。我们要面向全国、放眼全球,最广泛地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提高开放水平,提升孝南知名度和竞争力。要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开发区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辟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做大做强。二是要有市场化思维。市场经济是法无禁止即自由的经济。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允许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允许中介组织参与开发区招商引进,允许被征地农民和拆迁户参与还建小区建设。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处处寻找能批、能办的办法,能减免、能支持的理由,做到政策跟着项目走、政策跟着企业走。凡是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我们都可以借鉴应用;凡是政策法令没有明文禁止的,我们都可以大胆探索和试行;凡是上级政策有一定弹性幅度的,我们都可以从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千方百计用足用活用好。三是要有现代化理念。开发区不是工业企业的简单叠加,而是集创业、居住、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必须引进更多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和产业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企业,不断提升“开发区制造”,推动“开发区创造”,拓展“开发区服务”。
(二)要以大手笔搞好开发区规划。要充分利用临空经济区、汉孝城际铁路、孝?高速公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高标准、高起点对开发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一是要注重五个结合。坚持与毛陈镇发展、临空经济区发展、孝?高速公路出口、316国道复线外迁、汉孝城际铁路规划建设相结合,迅速调整充实规划内容,划定功能分区,完成开发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要积极向省市国土部门汇报,力争修编后的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尽早通过。二是要规划好重点地段。对107国道复线沿线、316国道复线及外迁线、仙女湖周边、东闸路沿线、汉孝城际铁路槐荫站、立交桥与孝?高速公路联络线重点地段,要按照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居则居的思路进行详细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要统一征地拆迁还建。根据“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今后开发区总体规划范围内(包括托管区、控管区、指导区)征地拆迁都要按照统一规划、小区还建的原则进行,提高农民居住水平,杜绝门面式还建,避免重复拆迁。四是要严格规划管理。对开发区总体规划范围内项目建设及单体设计,规划、建设等部门要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布局,严格把关,依法管理,提升开发区建设档次。严禁在开发区总体规划范围内乱建房、乱植树,对目前已出现的违规问题,要按属地管理原则进行整治。
(三)要以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劣,是决定开发区是否具有投资吸引力的重要标志。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多法并举筹措建设资金。首先要搭建好投融资平台。在目前财政资金吃紧、不可能大规模向开发区注入资金的情况下,要坚持依靠银行贷款作铺垫、土地收益搞建设、项目争取促发展。要抓住国家鼓励投资、扩大内需、支持产业振兴的政策机遇,乘势而上,跑部进省,以“一年顶五年、一年顶十年”的气魄和力度,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扩大投资。在前几天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投资工作会议上,省长李鸿忠指出在项目争取上有一个“击鼓传花”效应,就是说当前项目争取竞争很激烈,谁都不想成为最后一个接棒者。我们一定要增强争项目、扩投资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在项目争取过程中,要做到“二勤一厚”,即嘴要勤、腿要勤、脸要厚,争分夺秒地去抢,夜以继日地去干。要按照“争取国家投资、吸引东部投资、扩大民间投资、做大直接融资、推进公益事业市场化筹资”的思路,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积极申报“两型社会”配套路网、“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等项目,争取国债资金,争取省开行和省农发行贷款,争取供电公司陈八埠变电站及输电线路项目资金和中亚天然气公司管网投资;加大对外推介力度,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开发仙女湖。要及时收贮整理重点地段土地,工业用地要达到2500亩,商业、商住用地要达到500亩。要适时进行商业开发和对外竞拍,收益主要用于提升工业园区配套水平和补贴项目落地建设。要强化南大实业公司运作,规范建设市场、房地产市场经营秩序,将实业公司房地产开发资质管理与民间资本投入相结合、将村湾拆迁集并与还建商住小区相结合,调动拆迁户积极性,探索大规模拆迁还建的新路子。二是要分期组织施工。今年,要确保投资2亿元,重点完成“6个10”的工程建设任务,即10条道路、10公里的天然气管道、10公里的路灯、10公里的自来水主管网、10公里的排水系统建设和10公里的电网改造。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要科学合理安排,分期组织施工。上半年重点抓好新华路、东闸路、仙女湖路、福广东路、好龙路、好龙南路、启龙路建设,下半年重点抓好福龙东路、东海路、长兴北路建设。三是要严格招投标管理。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多,投资规模大,所有工程项目必须到区招投标中心统一招投标,实行阳光操作。对政府投资项目,区审计部门要从程序到实施结果进行全程跟踪审计,确保最佳投资效益。四是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区建设局要安排监理公司,对开发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四)要以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进。
招商引进是开发区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抓紧抓实抓好。一是要集中力量抓招商。区委、区政府决定,组成7个招商小分队,分片外出招商,每个小分队每年至少要引进1个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落户开发区。开发区要强化措施,全力搞好本级招商。要充分发挥落户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实行以商招商、以商带商。要坚持全员招商不动摇,利用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二是要突出重点抓招商。要立足开发区产业、区位、交通等优势,重点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主动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要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企500强和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引进一批见效快、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三是要讲求实效抓招商。要有选择性地招商,优先考虑符合“两型”要求的项目,优先引进绿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优先安排“三新三型”工业项目落户。要注意招商“门槛”,保证招商项目必要的投资强度,切实提高合同履行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投产见效率,把“四率”作为评价招商引资成果的硬指标、考评招商工作的硬标准。
(五)要以大决心优化发展环境。
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加快开发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去年以来,开发区“三乱”、“四霸六强”现象有所反弹,如果再不加以治理,势必会影响孝南形象,影响客商投资信心,影响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动员大会精神要求,站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提升部门执行力,无条件、无阻力、无障碍地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为投资者服务,确保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一是要扎实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家谈”活动,不断强化管理服务。要利用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组织区直部门一把手谈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向社会公开承诺服务发展、服务开发区的举措。区纪委、监察局、区委宣传部要共同抓好这项工作的落实。区直各部门要按照《孝南区2009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强化措施,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扎实推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推行服务公开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效能考评制等制度,大力倡导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的“五办”作风,最大限度地变管制为放开,变收费为服务,切实把环节压到位、收费降到位、承诺兑现到位。要把服务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对企业要多一些帮扶,少一些卡压,多讲怎么办,不讲不能办,切实把服务窗口前移,通过“一站式、跟踪式、保姆式”服务,建立客商与部门、业主与村民、改制企业与原职工的隔离墙,真正把“发展”与“为民”统一在服务之中。二是要认真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评议活动,提高监督效果。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发展环境的意见,并对区直部门行政执法、服务水平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评议排名后三位单位的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此项工作由区人大常委会牵头,区纪委、监察局配合抓好落实。区“三集中”管理办公室对2005年以来我区制定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特别是对“三集中”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通报。三是要加大“四霸六强”打击力度,努力维护项目建设秩序。要营造安全、方便、及时、高效的项目建设环境,依法维护投资业主利益。对项目建设现场出现的矛盾纠纷,要按照稳定优先、项目优先、进度优先的原则,主动介入,依法调处。对阻扰工程建设的、妨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和查处;对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涉恶行为,要坚决查处,严厉打击。四是要进一步严明纪律,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今年,区纪委、监察局要查处1—2起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事件,并予以公开曝光。要注意保护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按照区纪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要求,坚持把推动科学发展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而违纪违法严格区分开来,把国家尚无明确规定时的探索试验与国家明令禁止后的有法不依严格区分开来,把为加快发展无意中触犯纪律与为谋取个人私利故意违纪违法严格区分开来,把联系企业、帮扶企业与“傍大款”、私下交易严格区分开来,把正常的经济活动与行贿受贿、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严格区别开来,把外出招商、争取项目与利用公款旅游严格区别开来,努力营造鼓励创新、褒奖创业、宽容失败、支持发展的浓厚氛围。五是要坚持放开搞活,减轻开发区社会事务压力。要突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功能,区“四大家”领导和区直部门都要注意开发区的独特性,不能把开发区等同于乡镇。区委决定,对开发区今年的综合考核,不与乡镇场街纳入一个系列,而是单独考核,单独奖励。要大量减轻开发区社会事务压力,减少一般性的会议、检查、评比、试点等工作,让开发区集中精力搞建设,聚精会神抓发展。
(六)要以大队伍参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
加快开发区发展,是区委、区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各地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全区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推进开发区的跨越式发展。作为区委、区政府来讲,要作好表率。区委常委会将坚持每季度听取开发区工作汇报,每年召开一次支持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大会。根据新的形势,还将进一步调整充实全区支持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加强对开发区工作的领导。区委、区政府将派一名主要领导,坐镇开发区。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每月要召开一次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开发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区直部门来讲,要搞好服务。区直已派驻到开发区的部门,要围绕“办事不出开发区”,支持开发区办事服务大厅建设。主管单位要让为开发区服务的基层单位敢主事、能干事、说了算,保障开发区内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不能放碗不放筷。要实行联合发文审批、开发区单独编号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职能部门见章(开发区章)盖章(职能部门章);或启用职能部门2号章由开发区有关局专用,以提高工作效率。要建立主要领导与开发区、与企业、与项目联系制度,减少办事环节和中间层次。在办理开发区的事项时,要做到由一把手负责,在第一时间办、往办成事的方向办、又好又快地办。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围绕履行职能,每年为开发区至少办成3件实事,其他部门也要为开发区多办实事。发改、财政、建设、交通、电力、劳动、人事、民政、教育、卫生、科技、水务、林业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优先为开发区提供人才、项目、资金等支持。综治、公安、检察、法院、信访等部门要站在保驾护航角度,竭力维护开发区稳定。宣传部门要组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举措,大力宣传开发区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形成举全区之力支持服务开发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区直各部门支持、服务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平时考核、年终总评,年度目标考核时单独加分、专项奖励。作为乡镇场街道来讲,要抓好配合。开发区控管区、指导区范围内的毛陈、新铺、卧龙、朋兴、肖港、三汊、祝站、闵集、新华、车站、东山头等乡镇场街道,要把好规划关,服从开发区总体规划。区委、区政府将把规划执行情况列入乡镇考核内容,其主要负责人调离时实施规划离任审计。对开发区项目建设用地,涉及到的乡镇要全力配合,协调到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办室要联合行动,把加快开发区建设和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督办内容,每月对区直部门、乡镇场街道支持、服务开发区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确保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三、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开发区管理服务水平
加快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开发区的党组织、离不开开发区的干部群众。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开发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应对复杂局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能力。这里,我对开发区提五点要求。
(一)要围绕“想干事”,进一步振奋精神。开发区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开发区全体人员一定要有争先进位之志,奋发有为之勇,锐意进取之行,不畏困难,“敢”字当头,“干”字为先,按照省委书记罗清泉所说的,以“白加黑”、“5+2”、“星期六一定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一定”的旺盛斗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决战决胜、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扎实苦干、迎难而上,为实现开发区跨越式发展建功立业。
(二)要围绕“会干事”,进一步提高素质。开发区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面对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发区干部职工必须把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作为推动发展、有所作为的直接动力。今年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年,开发区要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精心部署,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达到“四个学会”的目的,即学会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学会用经济手段推动发展,学会用改革成果激发动力,学会用法律规范维护秩序。
(三)要围绕“敢干事”,进一步创新机制。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其生命力和活力在于不断扩大开放、改革创新。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要带头解放思想、敢闯敢干、先行先试,把开发区领导班子建设成为一支开拓创新的优秀团队。要建立适应开发区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百分目标考核,推行绩效挂钩工资制,奖勤罚懒,优胜劣汰。
(四)要围绕“干成事”,进一步搞好服务。服务是开发区的灵魂。要以满足客商需求为工作的努力方向,为客商解决开工、建设、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和问题。做到帮办企业无借口,服务客商无理由,用我们的真心、真情和真诚与客商建立起友谊、友情和友爱,坚定他们在孝南投资创业的信心、决心和恒心。要高度重视对“园中园”建设和发展工作的督促检查,全面掌握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及时研究协调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五)要围绕“不出事”,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开发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集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和经济管理于一身,责任大,风险也大。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一定要记取教训、警钟长鸣,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始终做到清正廉洁、一尘不染。开发区班子要进一步落实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完善廉洁自律工作责任制,强化干部职工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特别要加强对村级资金财务管理和工程的招投标、质量监督、工程变更、工程款结算等重点环节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促进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职责。
同志们,风正济时,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我们一定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发展有我的责任感,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危机中增强信心,团结一致,顽强拼搏,不断开创开发区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奋力谱写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新篇章,为建设经济强区、构建和谐孝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王海平同志在“优化发展环境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特约监察员宋正纯同志和市人事局左局长讲了区县“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情况,我简要的讲讲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简要情况。按照今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的任务的要求,提出了要建立全市三级行政服务中心,一个是市级行政审批大厅,这项工作也正在着手进行,由于“非典”受了一些影响,目前,市里正在拿方案;第二个是巩固、完善18个区县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一站式”服务大厅;还有一个就是健全、完善街道、乡镇的便民服务中心。我今天主要讲讲全市街道、乡镇的便民服务中心。
一、基本情况
近些年来,各区县在完善“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基础上,积极向基层延伸,积极探索在街道、乡镇建立以便民为主的服务中心。到目前为止,全市18区县中,所有街道、乡镇已全部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的有4个区县:怀柔、丰台、石景山、宣武;有三分之二的街道、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的有5个区县:西城、朝阳、崇文、大兴、海淀;有三分之一的街道、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的有4个区县;刚刚试点和还没有开展的有5个区县。主要的形式大体上有三种,一种是今天在怀柔现场会参观的全程办事代理制;第二种是政务服务大厅,比如宣武区牛街街道办事处,他针对办事处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承担的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在大厅内设立了12个窗口集中受理,包括城市管理、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法律咨询、民政优抚、统计报表、综合服务以及办理暂住证等服务内容。大厅有工作人员10名,涵盖了街道办事处23个科、队、站、所和50多项业务,其中审批项目19项,服务类项目34项目;第三种是便民服务中心,如石景山,9个街道都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主要是提供社区劳保、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服务内容的大厅,另外还建立了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主要是提供法律咨询、婚姻登记、家政服务等等方面的服务。把有偿的服务和无偿的服务分开,他的社区服务中心就是有偿服务的。
二、存在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发展不够平衡。从个别区县看,领导还不够重视,尽管今年工作受“非典”的影响,但是有些区县非常重视,认真抓试点,积极拓展,但有些区县没有把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没有认真地抓试点。有三个区县一个试点都没抓,没有启动。
二是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从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还比较狭窄、单一。老百姓需要的就是我们应办的。但是,我们看到很多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领域相对比较窄,基本上只有民政、劳动保障这一块,其他内容都没有。
三是一些工作不够规范,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人员队伍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三、几点要求
1、高度重视、积极推进
各单位要按照市里统一要求,要把推进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具体措施,作为优化发展环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机关作风,树立党政干部良好形象的一项具体措施来抓。街道、乡镇面向着广大群众,尤其是撤乡并镇后,乡镇的范围都比较大,群众办事都比较难,特别是在公共服务方面。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党政干部良好形象的一个最好的体现,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已经建立的要在巩固、完善上下功夫,不断地深化、不断地巩固完善。已经起步的区县要积极推进,加大推进力度,力争年底前完成。刚刚起步或者还没有起步的区县,年底前要积极抓好试点。总结典型经验,力争明年上半年全面推开。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各单位一定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只要是利民、便民,方便群众,提高效能,能够办事就行,要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
3、拓展内容、规范管理
凡是群众需要办理的,都要拓展好服务。继续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健全各项制度,强化监督,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4、上下结合、协调配套
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一方面要和区县“一站式”服务大厅以及区县有关职能部门结合好。另一方面,要积极和社区、农村结合好,远一些的地方,可以向基层延伸,在村里也可以实行代办点、代办站。从工作上,便民服务中心要和街道、乡镇的政务公开,和机关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和推进社区电子政务等各项工作协调配套。
5、总结典型、以点代面
希望各单位能大胆创新,在实践中多总结一些典型经验,包括学习外地的一些典型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大胆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各项工作的发展。
王海平同志在“优化发展环境现场会”上的讲话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Xx同志在全市加快经济发展暨优化经济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Xx同志在全市加快经济发展暨优化经济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进一步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创优环境,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会议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是参观学习,我们组织高规格的党政考察团赴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洛阳市、巩义市、新郑市和漯河市等5个市县区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考察。上午,大家进行了座谈讨论,刚才,几个市直部门和镇办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深刻、很实在。河南之行,大家都应该深受启发。下面,我结合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赴河南学习考察情况,谈几点个人想法和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省内看宜昌,省外看河南,各地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迅猛,咄咄逼人。我们前有标兵,标兵渐行渐远,后有追兵,追兵越追越近。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必须忧危思进,全力以赴加快发展。
学习考察河南,我们应改变过去对河南的印象。前些年,媒体对河南的负面报道很多,后来还出了一本书《河南人招谁惹谁》。但近年来,河南不事张扬,韬光养晦,忍辱负重,实干苦干,在争议中前进,在压力下发展,成就卓尔不凡,令人刮目相看。过去我们认为河南是比较落后的省份,但现在河南已实现了由传统资源大省、农业大省向新型工业大省、经济强省的嬗变。2007年,河南全省GDP居全国第5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居全国第8位。过去我们总误认为河南没有大企业大集团,但现在河南年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超过20家,过300亿元的企业达5家。河南铝业产能达到300万吨,而湖北只有40万吨,巩义回郭镇一家民营企业铝锭产能就有20万吨;河南水泥产量超过9000万吨,居全国第七位,而湖北只有5000万吨,居全国第八位;河南纺锭总量突破2000万锭,而湖北只有800万锭,新郑市引进的一家企业首期就将建设60万平方米厂房,进口2400台世界一流的无梭织机,形成30万纺锭生产规模。我们参观的双汇集团、华德地毯、奥星枣业、华英鸭业生产规模都是位居全国第一,宇通公司生产规模已超过厦门金龙。漯河双汇集团年屠宰生猪达1300万头,每天加工冷鲜肉3000吨、熟制品4000吨,去年完成销售收入303亿元,实现利税26亿元,生产规模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过去我们总误认为河南脏乱差,但现在河南大小城市环境雅致幽美,建筑高雅洋气,马路宽敞气派,到处花草成带,绿树成林,看不见一处占道经营的现象,很难找到一处乱抹乱涂的痕迹。过去我们总误认为河南生态环境不好,现在郑州、洛阳、漯河生态多么秀美,把有限的水资源保护得多么好、利用得多么好。洛浦公园生态宜人,洛河治理如海滨之城。我们考察的每个城市都在创全国文明城市,全省每个县市都在创全国卫生城市,每个县市基本都建成了污水处理厂。过去我们总认为河南没有好城市,现在的郑州、洛阳、新乡、开封、安阳、许昌、平顶山、漯河、驻马店、南阳、信阳各有特色。郑东新区规划实行国际招标,引入生态城市、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和环形城市的先进理念,把道路、河渠、湖泊的绿化建设形成生态回廊,把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相协调,保持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延续性,体现新区与老区、传统与现代、城市与自然、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和谐共生,严格控规,组团开发,板块推进,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保持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之前卫,手笔之大气,令人叹为观止。我们参观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气势恢弘,蔚为壮观,亚洲一流。会议中心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引进香港会展中心的国际标准专业团队管理,具有8种同声翻译功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参观后称可在此召开联合国会议。郑州艺术中心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造型取意中国古代乐器陶埙、排箫和骨笛,上下楼梯一边是《欢乐颂》,一边是《黄河颂》,中西合璧,堪称中原古老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洛阳新区可以媲美大连、青岛。漯河市文化艺术中心在同类地市中也是首屈一指。过去我们认为湖北九省通衢,交通发达,但现在河南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550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21万公里,均已跃居全国首位,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
学习考察河南,我们应改变对县域经济概念的理解。河南的县域经济已经不是传统的县级经济概念,不是小经济、小企业的代言词,而是以大型龙头企业、工业企业为代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层次。这次我们考察的巩义市、新郑市都是全国百强县市,分别列第52位和第100位。巩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8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5.8%,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以上企业达134家,过10亿元企业8家,过20亿企业2家,过百亿元企业1家,上市公司6家,是中西部地区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县市。新郑市仅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就有164家,统一、光明、伊利、蒙牛、康师傅等一大批食品行业龙头企业扎堆发展,俨然一座“中国食品工业品牌博览馆”。
河南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把“米袋子”变成“钱袋子”,把“天下粮仓”变成“国人厨房”。河南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大,品牌好,产业链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比较优势突出。河南全省现有省级龙头企业391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00家,过5亿元的企业有24家。我们考察的双汇集团、奥星实业等企业,都是利用农业资源、发展食品工业的典型代表。华英集团年加工肉鸭能力达到8000万只,号称世界“鸭王”;主产速冻汤圆的三全凌集团和主产速冻水饺的思念集团,年销售收入双双超过20亿元;以加工快餐面和热干面著称的南街集团去年销售收入达14.7亿元。他们说,每10箱方便面中就有3箱出自河南,每10根火腿肠中就有5根出自双汇,每10个汤圆中就有6个出自三全,每10个饺子中就有5个出自思念。完全颠覆了我们印象中县域经济的概念。
学习考察河南,我们应该为河南人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所折服。我们所到之处,处处都呈现出创新创优、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强烈氛围,处处都呈现出竞相发展、率先发展、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河南人有皇家帝王之气魄,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大智若愚,韬光养晦,埋头苦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们提出,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郑东新区规划建设150平方公里,五年来已投入500多亿元开发50平方公里。当时新区规划建设是看准了的事情,不争论、埋头干,先干再说、只干不说,最后干出了成效,赢得了中央的认可。河南人善于挖掘潜在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人文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富,地上文物全国第二,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全国8大古都中河南就占有4席。我们考察的新郑市是黄帝故里,他们充分挖掘历史资源,大搞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近年来连续开展大型拜祖活动,每年吸引投资100多亿元,真正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经济发展优势。漯河市临颖县南街村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扬吃亏为本、奉献为荣的“傻子”精神,勇于创业,敢于坚持,外圆内方,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南街村成为全国闻名的“红色亿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河南发展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的思路,河南城乡建设的大气魄、大手笔,河南人敢想敢干、敢于坚持的开拓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仙桃具有较好的基础,但最近几年发展不够快,发展不持续,根本原因何在呢?学习河南,分析江浙,反思自己,我们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正在浮出水面。一是产业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仙桃没有矿产资源,没有国有大中型企业,我们今天的产业规模完全是靠自己拼杀出来的,确实很不容易。但目前我市的产业结构以非主流型、劳动密集型居多,且产业多处于链条末端,利润率偏低,就像在“针尖上削铁”,随着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产业利润受到严重挤压,完全没有回旋的空间和余地。仙桃必将面临一次深层次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优化布局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要尽可能缩短这一过程和时间。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产业调整升级、企业整合重组的最佳时机,发展顺风顺水时,一些矛盾被掩盖了,结构调整就显得不那么紧迫。现在国家政策调整,一些深层次矛盾暴露出来,必须置之死地而后生,抢抓时机,紧中求活,理性招商,调优结构,真正形成产业强势,以产业强势形成发展优势。二是企业主体不多,规模不大。目前,我市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72家,相比河南而言,我们无论在企业数量上,还是在单个企业规模上都过少过小,明月不亮,繁星不多。企业不多,规模不大,集群不够,经济和产业的带动力就不强,强势产业就难以形成,优势就不会突出。只有企业多才有大企业产生的可能,才有大企业落户的可能。三是管理机制不活,发展后劲不足。河南双汇集团从一个小肉联厂起步,好想你枣业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乡果品厂起家,通过股改打破家族模式,通过上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突破融资瓶颈,在改造中拓展,在调整中提升,现已发展成为行业巨头。河南明泰铝业7个股东,10年时间和衷共济,从50个人、1条生产线起步发展到现在年创产值50亿元,跻身中国有色金属50强。河南恒星公司6个股东,10年时间风雨同舟,企业资产由120万元扩张到10亿元,膨胀了近1000倍。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合作经济,必须树立双赢的理念、合作的意识,不能独划船、吃独食。反观我市本土企业,小财主多一些,大企业家少一些;一些企业核心技术不多,创新能力不强;少数人员过于精明,合作意识不够,导致企业难以做大做强。有的合伙没多长时间,发了点小财,赚了点小钱,就要抽股,就要排斥合作伙伴,这样的企业怎么能长大呢。四是发展环境不优,服务意识不强。有的部门假公济私,拉虎皮做大旗,要么不作为,要么乱作为;有的总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夜郎自大,感觉良好;有的办事效率低下,企业办事非常艰难,致使公共行政成本过高,企业成长环境不优。
河南的省情与湖北大体相似,一些县市的条件与仙桃也十分相近。河南的经验可看可信,可学可用。我们要在比较中真正找到发展的差距和症结,理清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既不要自我感觉良好,也不要妄自菲薄,把学习的经验变成发展的思路,把心灵的震撼变成发展的动力,以永远的危机意识追求永远的发展动力,树雄心、立壮志,自加压力、自强不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二、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继续坚持和全面贯彻“一主三化”的方针。“一主三化”,关键是工业化。工业化上不去,农业产业化激不活,农村城镇化带不动,商贸繁荣也难以持久。沿海先发在于工业先发,河南率先崛起在于工业率先崛起,仙桃发展不够主要在于工业发展不够。这几年我们消化了很多历史包袱,包括改制遗留问题、财政结构调整问题、偿还历史债务问题等等,在转轨调整中,发展速度会放缓一些。但总体上说还是发展不够。必须坚定不移把工业强市作为第一战略、第一重点、第一任务,坚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市场主体、抓主导产业、抓项目建设上来,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上项目,核心增投入,扎扎实实把发展的基础打牢。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是检验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一个单位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标准。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千斤顶、发动机和聚合器,只有大项目才可以承载人才,引来资金和技术。神雾工业园、富迪食品物流园、胡场机械园、彭场无纺布产业园、江汉农贸物流园、团结激光高新园、龙华山服装产业园建设都要加快推进。就下段工作来讲,要突出“三抓”:
1、抓投入主体,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工业强市,首先要有足够数量的市场主体。企业是发展的主体,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抓发展、抓产业,最根本的是要抓企业。有茂密的森林才能长出参天的大树;有足够多的市场主体,工业主导才有力量。正是有了彭场100多家无纺布企业扎堆聚集,我们才能引进浙江光尚集团建设中国无纺布交易城;杜柳农家乐也是有了30多家餐饮店扎堆发展,才有今天生意火爆的局面。所以,市场主体越多越好。现阶段不要过分苛求企业规模大小,项目不论轻重、不论大小、不论高低,只要没有污染,都要大胆招,全力引。我们既要“一轮轮明月”,也要“满天的星斗”,以此丰满仙桃经济的躯体,支撑仙桃工业化骨架。
培育主体,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就是招商引资。当前,沿海产业转移趋势不可阻挡,我们对接武汉、承接沿海,潜力不可限量。要全力以赴,抢抓时机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充分发挥试验区、城市圈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充分利用仙桃区位优势、投资成本优势,深耕珠三角,开发长三角,配套大武汉,加强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扩大招商成果。昆山为了引进IT产业,招商的同志们将笔记本电脑拆成一千多个零部件,逐一进行招商,目前全球十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已有六家落户昆山,年产笔记本电脑1600万台,占世界产量的1/4。产业优势是最大的招商优势,产业集群是最好的投资环境。要加强产业链延伸配套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围绕做大做强高新技术、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医药卫材、纺织服装、商贸流通等六大主导产业,加强板块招商,更加注重引进与现有产业集群相关联的企业,更加注重引进和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节能产业,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去年12月和今年中博会,我们两次在武汉举办投资说明会,共引进项目58个,协议引资50亿元。各镇办要一手抓项目的引进,一手抓项目的开工,会上亲切握手,会后一齐动手,把纸上的合同变成地上的蓝图。6月下旬,我们将开展一次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拉练活动,比谁新上的项目多、在建的项目多、竣工投产的项目多,各地都要拿出自己的代表作,交出满意的“成绩单”。下半年,我们还将陆续开展赴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地招商,还准备安排一次境外招商活动。从现在起,各地都要拿出时间表,列出项目单,做到项目早准备,专班早出动,客商早联络,以高强度、高密度、大力度地招商,引进和培育更多、更强的市场主体。
2、抓扶持服务,全力做强现有企业。经过改革和这些年的发展,我市民营企业正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商城大厦、富迪公司、仙隆化工、仙磷化工、天轮机械、八一机械等一批企业都在不断地扩张规模、裂变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企业都要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不断地加大投入、创新创优,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坚持以增量带存量,以项目促调整,以存量换增量,以产权促发展,积极推进企业改造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一些企业闲置资产很多,要主动走出去招商,引进合作伙伴,盘活存量资产,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中星电子、猴王焊材等优质企业,都要像双汇、华德、明泰一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发展层次,致力于创品牌、当王牌,做单打冠军。我市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规模都还不大,实力都还不够强,要积极靠大船、傍大款,通过兼并重组,挂靠联合,把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把同行冤家变成生意亲家,降低经营风险,加快发展步伐。2003年,宜都把当时全市最大的企业楚星公司,以象征性的1元钱转给宜化集团,之后宜化在楚星的基础上,投资了30多亿元,目前成为宜都的税收大户。武钢兼并鄂钢,拟投资170亿元进行第二期改造,去年鄂钢税收达6亿元。我们有一批很有前景的企业,如九珠、绿生、外婆家、仙隆等,一些大公司非常看好,要么自己迅速做大,要么主动投怀送抱,挂靠联合,兼并重组,借力发展。要努力壮大主导产业,做强骨干企业,提升改制企业,引进实力企业,形成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
3、抓投入载体,全力推进平台建设。园区是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要大招商、大发展,必须构筑大平台。河南新郑市6个园区集聚企业835家,巩义市工业园企业总数达到600多家。相比之下,我们在园区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集聚企业数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去年,市委市政府经反复调查论证,正式启动新区建设,这是仙桃新一轮发展的战略选择、必然选择。我们要学习郑东新区的建设经验,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不宣传、不争论、埋头干。规划要大气不要小气,要洋气不要土气,要雅气不要俗气,要先地下后地上,先规划后建设,抓紧做好新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加快民房拆迁和农民安置小区建设,加快“三纵三横”道路工程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年内拉开新区基本骨架。现在,用地指标十分有限,各个镇办都要注重节约、集约用地,注重保核心、保重点,集中有限资源办几件大事。与此同时,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坚持新区开发与老城改造相结合,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并重,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十大重点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仙洪一级公路、仙南大道刷黑、城区桥梁重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大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力度,增加城市环境容量,增强城市对经济的承载能力。要积极探索运用市场的办法建设园区的新路子,破解资金的瓶颈制约。近几年,开行、农发行、中行对仙桃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功不可没,市委市政府感谢大家,仙桃人民感谢大家。最近,农发行贷款6000万元支持富迪食品园建设,目前厂房主体工程还在建设,就有米老头、嘉士柏等三个亿元项目已经落户。金融部门也是企业,业绩起不来,员工收入就上不去,社会地位也提不高。大家都在仙桃工作,加快仙桃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责任,也是共同的利益所在。金融部门不能仅仅是吸纳储户,要加大对重点企业信贷的投放力度,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在支持地方发展中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实现自身快速发展。三伏潭镇等镇办园自建厂房,自主招商,大家可以有针对性学习借鉴,在城镇和园区总体规划下,引进老板建设园区,形成一批园中园、专业园,以此加快园区建设和发展步伐。
三、全力以赴打造亲商护商的投资环境
加快发展,关键在于解放思想,重点在于招商引资,核心在于培育优质企业,决定因素在于发展环境。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比发展就是比环境。去年以来,我们在优化经济环境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但效果仍不尽人意,反弹现象极为严重,群众有反映,客商有怨言,社会有舆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收费养人、养人收费的怪圈仍未打破。有的部门打着行使执法权利之名,干着谋取部门利益之实,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有个部门涉企收费一年翻了一倍多。有的巧立名目超标收费,搭车收费,同等额度的一桩资产评估,收费却高出宁波五倍多。有的千方百计挑刺找茬,不搞到罚款不罢手,雁过拔毛,杀鸡取卵。
二是人为梗阻、效率低下的问题仍较严重。一些部门看似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窗口,但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只挂号,不看病”,窗口虚设,繁琐故我。有的人为设置障碍,制造麻烦,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一般问题特殊化,小事拖成大事,非要搞到市领导牵头协调,企业来回折腾几次才能解决。我们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就是要实行集中执法,必须坚决做到应进必进,进必授权,在这点上没有任何理由可讲,没有任何条件可谈。
三是粗暴执法、简单从事的现象仍然突出。有的执法人员以管理者自居,高高在上,稍不顺心,就要曝企业的光,停企业的产,封企业的门;有的对企业的投诉和反映,不是虚心整改,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而是千方百计打击报复,导致企业敢怒不敢言。一些小混混、小地霸强揽工程、敲诈勒索、小偷小摸的现象依然存在,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仍然不容乐观。
刚才,我们通报了几个典型案件,确实令人震惊、令人愤慨。身为公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接受企业吃请,又是进餐又是钓鱼,还拖家带口。如此雁过拔毛,竭泽而渔,企业怎么承受得了?仙桃的环境怎么好得起来?一个会计就敢擅自作主,自立名目向企业违规收取所谓城市附加费,谁给的这个权力?相关部门也要认真反思,我们在抓班子带队伍方面是不是还有做得不够的问题。市场经济也是“生态经济”,哪里“阳光雨露”充足,哪里的经济元素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们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级干部都要为企业培土浇水,但要浇“清水”,浇“肥水”,绝不能这样浇“开水”!要下决心整治环境顽症,重塑环境优势,以环境的大提升推动发展的大提速。
下面,我给大家念一则评论文章,叫做《“治理”的歧途》。文章写道:“当初洞庭湖的渔业由渔民们实行自治管理,渔民们推选一位德高望重者当会长,每年每条船交一点费用,年终集中起来购买小鱼苗投放。另外,对网眼的大小也有严格的规定,渔民们相互监督,谁缩小网眼立刻就会被逐出湖区。这样千百年来,洞庭湖一直鱼虾丰茂,从未出现过打不到鱼的现象。可自从有了《渔业法》,洞庭湖边上多了个官家办的„渔政管理委员会‟。起初,管委会还只有8个人,每年虽然要从每条渔船上收„管理费‟,但因为人数不多,渔民们的负担还不算太重。只是管委会对新加入的渔船的控制比自治协会时要松得多,有些人给管委会的人送点东西,一个捕鱼证就批下去了。既有„费‟可收,又有人送东西,还能吃到好鱼好虾,管委会的编制很快被突破,地方上许多官员的七大姑八大姨纷纷进入管委会,这些新入人员的工资待遇皆从渔民头上收取。随着交费的逐年增多,渔民们使用的网眼也越来越小,最后发展到用电捕鱼。此时的渔管会已养了80多人,一边对上级嚷嚷着人手不够,管不过来,要求上级拨付费用;一边对渔民继续提高缴费额,从而使滥捕现象愈演愈烈。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到2000年初,被暗中批准的电捕船就已达20多条,很快,洞庭湖渔业资源陷入枯竭。但起初成立管委会的目的,是发展渔业?!”听了这篇文章,各个部门都要认真反思,反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部门的角色定位到底是什么?部门与企业,谁养活谁,谁是“主”谁是“仆”,只有把这个位置关系摆正了,角色定位搞准了,部门执法的态度、执法的方式才会从根本上转变。我们要打造服务型政府,各个部门都是政府的部门,都要以服务为天职。这次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期间,枝江迅达公司老总伍奕讲了一件小事,他有一次回湖南,枝江厂里停电,他给枝江市三位领导分别发了一条短信,但没想到当天下午三位领导都不约而同赶到了现场。就是这件小事,让迅达把主要的生产基地都放到了枝江。所以,效率比笑脸重要,服务比优惠重要。每个干部都要明白,企业是纳税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帮企业就是帮自己,我们卡企业就是在砸自己的饭碗。希望每个部门都要“正位”,既不“越位”,也不“缺位”,真正从过去那种“管为本”、“官本位”的思想转到“纳税人至上、投资者至上、企业家至上”的观念上来。要在全市上下树立“投资者是亲人,引资者是能人,破坏环境者是罪人”的理念,形成重商、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第二,部门执法管理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执法是为收费养人、养人收费,还是为规范发展、推动发展?评价一个部门执法成绩的大小、执法水平的高低,不是看你这个部门收了多少费、养了多少人,而是要看你为企业做了多少事,为经济发展做了多少贡献。执法就是要帮助企业改正不足,帮助企业规范发展,而不是要等着企业犯错,想方设法罚款。罚款后,一些违法行为也变得合法化,这样既达不到执法的目的,经济又被搞死了,这样的执法单位有存在的必要吗?要这样的执法部门又有何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部门执法都要服从于发展,服务于发展,要为发展让路,而不能为发展设卡。搞活一个企业不容易,需要一两代人努力;搞死一个企业很简单,一两个人就可以了。如果因为执法把企业搞死了,把经济搞垮了,不论我们的执法理由多么充分,执法结果都是失败的,仙桃人民也是不答应的。
第三,采取怎么样的方法进行执法管理?执法也是一门艺术,同样一个执法活动,执法方式不同,执法效果会有天壤之别。我有次在杭州,有急事,司机违了章,警察上去敬个礼,罚5元,很快就近缴了款;而同样在武汉违了章,一名警察上去敲车门,罚50元,问题是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缴款点。同样都是交通违章纠错,前者让人感到尊敬,让人从内心感到是在帮助自己,提醒自己,而后者则让人感到反感。执法要让别人心悦诚服才有水平,达到这种境界,我们的执政能力就体现出来了。我们有的执法人员只听得好话、奉承话,听不得一句逆耳的话,动不动就要显威、抖狠、摆架子,这种执法方式只会令企业反感,只会让企业业主敬而远之。当前,我市企业正处于成长期、规范期,有了问题,各部门都要多讲怎么办,少说不能办;说不能办很简单,理由也有千千万,但说怎么办就很难,就要开动脑筋,不怕麻烦,不怕失利,寻找执法与发展的结合点。要多善意提醒、耐心引导,决不能简单的一罚了之、一封了之。环境整治,要警钟长鸣,建立长效机制。要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综合执法制、委托代办制、“十不准”、“十公开”等制度措施,切实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市行政服务中心要加大检查、落实、通报、曝光的力度,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清除一批“拦路虎”,搬掉一批“绊脚石”,决不能因为少数人而影响仙桃的形象,损害仙桃的发展。我们也希望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注重回报社会,坚持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全方位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加快发展能力。
四、努力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眼前暂时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眼光落后,认识上的差距。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埋头苦干,以求实、务实、扎实的作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1、要敢做敢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我们现在的差距,表面看是一种发展的差距,实质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差距、敢闯善创的差距。我们无法缩小物理空间的距离,但我们可以在思想上缩小差距。有大思路才能有大作为,有大气魄才能有大发展。河南人讲,10年发展看深圳,百年发展看上海,千年发展看北京,五千年发展看河南。郑东新区提出,艰苦创业,五年成规模;开拓进取,十年建新区。气魄之大,胸襟之广,令人震撼。我们也要有这种气魄,这种气度。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雄心壮志,潜心静气,埋头苦干,力争通过3—5年的艰苦努力,使我市规模以上企业翻一番,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城区规模翻一番,把我市工业化率从现在的45%提高到60%以上。要多讲主观,少讲客观,多讲内因,少讲外因,多谋发展思路,少发奇谈怪论;多一些敢闯冒,少一些等靠要;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如果凡事靠上头、看红头、听口头、等点头,就会作茧自缚,丧失机遇。现在我们不惜巨资开发新区,不惜战略牺牲招商引资,都要不争论、埋头干,用发展的事实说服别人、证明自己。
2、要善谋善为。面对宏观调控形势的变化,“守株待兔”等机遇不行,“照方抓药”走老路也不行,必须开动脑筋,创新思路,另辟蹊径。现在各地都面临土地紧缺、资金短缺、农村村级债务沉重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寻找突破口。这些问题,国家不可能为一个地方开闸门、亮绿灯,关键看我们怎么抓。最近,省委省政府把仙洪线作为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来抓,省直相关部门将采取一些支持措施,省国土厅决定加大对仙洪线土地整理力度,这对我们解决土地占补平衡问题、发展农村经济问题,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通过土地整理,一方面解决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综合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整理出的土地可保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同时还可适当留出一部分发展集体经济。各镇办特别是沿线的张沟、沙嘴等地要抓紧项目策划,努力争取更多的土地整理项目。对融资难的问题,要积极开展上市辅导,引导企业上市融资。要积极探索民间融资,浙江、福建、河北等地民间融资规模占15—25%。我市民间资本总量很大,仅银行存款余额就超过100亿元,激活民间资本大有文章可做。要引导企业采取联合担保、协会担保形式,争取银行授信,降低银行风险,调动银行投资积极性,实现银企双赢。农村沟渠淤塞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今年,毛嘴、九合垸等地通过拍卖林权,林水结合,找到了疏挖沟渠的有效途径,既不增加农民负担,又推动植树造林,推动水利建设,还改善农村环境。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开动脑筋,大胆探索,办法总比困难多。各级干部都要想干事、能干事、善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3、要亲历亲为。行动是最有力的命令,实干是最有效的号召。今年以来,我们国家历经了几次重大事件,元月份冰冻雪灾,3月份藏独**,5月份汶川地震,每一次处理重大事件,中央领导都从维护人民的最高利益出发,科学决策,临危不乱,妥善处理,做到人民满意、社会满意。这次四川大地震发生后,温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救灾,胡总书记在最困难的时候奔赴一线指导抗震救灾,慰问受灾群众,国家领导人不顾个人安危、亲临一线抗灾的领袖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赤子之心,形成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抗震救灾活动给予了一致高度评价。中央领导人这种亲历亲为的优良作风,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干部就要摆正位置,摆正心态,不要有吃亏的思想、失落的感觉。党和人民给了我们一个工作平台,我们就要为仙桃发展多作点贡献,为仙桃人民多办点实事。要认真学习河南临颖县南街村党委一班人“吃亏为本、奉献为荣”的“傻子”精神,比奉献不比索取,比业绩不比待遇,真正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用在事业上,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一门心思把职责履行好,把发展搞上去。我们还有些干部比较自负,自我感觉十分良好。做人要有自信,但不能自负。自负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不成熟的思路,实践起来往往就不成功。与此同时,要勤俭节约而不奢华浮躁,大气大方而不大手大脚。前不久报纸发了一则网友文章——《“奢华”的仙桃把我震住》,文章写道,“高品质的生活是每个地区民众应有的追求,可单靠在吃喝玩乐上折腾,是绝不可能生出贵族气息和高品质生活的,而只会消磨一个地区的意志,让那里的人们陷入盲目享乐和自以为是的泥潭。”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深刻反省。我们接待外商客人要大气,让利优势企业要大气,但在生活上要节俭,把有限资金用在项目建设上,用在招商引资上,用在加快发展上。
同志们,当前仙桃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正确面对,对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都要全力解决。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矿产资源、没有国有大中型企业而怨天尤人,不能因为既有区位交通优势有所递减、结构调整面临暂时困难而灰心丧气,也不能因为取得一点成绩、获得一点进步就骄傲自满,要把怨气变志气,把丧气变勇气,把傲气变骨气。仙桃人民是一个特别能干、特别会干的群体,只要我们韬光养晦,大智若愚,潜心静气,埋头苦干,仙桃的发展就一定能再创辉煌,再立潮头。
第四篇:陈文浩同志在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模版]
陈文浩同志在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08-09-22 浏览次数:
356 字号:[ 大 中 小 ]
陈文浩 2004年8月10日
同志们:
前不久,市委召开了四届四次全会,市政府召开了四届二次全会,今天,市委、市政府再次召开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这两个会议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加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促进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去年以来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简要回顾
去年以来,我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全面优化”的要求,狠抓优化经济环境各项工作落实,优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优化网络逐步健全。去年自市优化办率先成立优化经济环境“110”投诉处理中心以来,各区县(市)也相应组建了经济环境“110”投诉机构,全市上下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快速反应网络。经济环境“110”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全天候处置,对损害经济环境突发事件,做到了反应快捷,打击有力,惩治及时。据统计,市县两级优化部门“110”投诉中心已接待来访群众9274人次,受理电话投诉和咨询1298个,完成省、市领导直接交办事项183件,协调经济环境矛盾230多个,较好的处理了一批经济环境突发事件。
2、优化制度逐步完善。市委,市政府在“双辞”,黄牌警告等制度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出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公开承诺等十项制度。市县两级优化部门狠抓了这些制度的落实与配套工作,一方面将这些制度分解细化,落实到单位,抓好督导检查;一方面,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建立了“属地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物质买售和附属工程招投标制”、“企业周边环境责
任奖惩制”等制度。
3、信息渠道得以拓展。在“110”投诉网络的基础上,今年市优化办推出了优化经济环境监督员制度,从一些企业、协会和群众团体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请了33名优化经济环境监督员,赋予其相应的职责职权。上半年,这批监督员反映了40多个有价值的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和建议,已被各级领导和优化
部门采纳。
4、优化意识得到增强。去年年底的优化经济环境公开测评,产生了较好的震动效应,既“震动”了城管、工商、电力部门,也“震动”了其他相关执法部门,由此带动了全面整治、全面优化的好形势,一些部门因为测评,引起了对优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与警觉,开始从“要我优化”到“我要优化”的转变。如全市政法系统开展了全警大轮训,逐人大倒查等“七大”主题活动;市城管支队测评之后评出了压力,评出了动力,今年在全员中开展了以重塑执法形象为主题内容的“城管形象年”活动;市电业局全行业以 “双优”为“龙头”,舞活了各项优化工作;市交通局从优化交通通行、运输市场、交通服务“三个环境”入手,执法形象明显提升。一些没有参加测评的单位或测评分值排在较前的单位,也不放松警觉,自觉整顿执法队伍,提升执法形象。
5、行政提速正在起步。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重点抓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的后续监管工作,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市又清理精简了一批审批事项,组织开展了对中介机构的清理整顿,进一步规范了政务审批程序,政务中心的示范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行政效能监察与建设已经开始起步,也逐步提到了政府的议事日程,行政提速已不再是一句口号。
6、一批案件得到查处。去年以来,市县两级优化部门在纪委、监察、公安、检察、法院及组织、人事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下,分别按照各自的职责,对一批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进行了查处和处理,全市共立案检查经济环境案件740起,先后对903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给予行政警告以上处分194人,辞退或引咎辞职49人,实行治安处罚和刑事处罚709人。
有力的发挥了教育与震慑作用。
从总体上看,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的,全市经济发展的秩序逐步规范。但是,我们也要正视当前“软环境”不优的问题仍然较多,经济发展环境优化远跟不上经济建设的速度与要求,经济环境问题仍是影响和困扰我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根据各方面反映的情况,当前突出表现有以下
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优化工作认识还有偏差。各级领导已把优化工作当着大事,企业、群众也把优化工作当着喜事,但有的单位却把优化工作当作份外事,甚至不少的执法部门与执法人员把优化工作当作“麻烦事”或“坏事”。现实工作中,监督与反监督、优化与反优化的矛盾还较为突出。如《市政府工作报告》推出的“企业联系点”制度,其本意是要求执法部门到企业检查,先到优化部门备案,以避免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并不是阻止依法行政。而某些执法单位根本不当回事,认为这是“剥夺”他们的执法权。中联集团常德灌溪工业园是市委、市政府引进的一家很有影响的大型企业,市政府领导挂牌的第二天,就有部门敢闯园内“检查”。据市优化办摸底,被挂牌联系的20几家企业,几乎家家都存在着不到优化部门办理备案手续被一些部门检查、处罚的情况。如风采超市今年上半年就接待检查次数达17次之多,月均近3次,某一职能部门的检查就达8次。
二是行政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比较突出。据优化办“110”投诉中心反映的情况看,很多执法部门执法不规范,甚至存在严重的违法执法,重复执法、重处重罚、以收代罚、频繁检查、利用年检之机强行收取会费和部门权力有偿向中介服务转化等现象比较普遍。等会,建斌同志将要通报受到查处的这方面几起典型
案件,很能说明这方面的问题的严重性。
三是优化经济环境制度还很不落实。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出了十项优化经济环境制度,这些制度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责任很不落实,制度的作用,没有很好的显现出来。如首查免罚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同虚设。有一家外地企业,刚来常德办理工商登记不到一个月,还没正式营业,一家执法部门看到他展示的产品后,就认定他有非法销售行为,开口要罚1万元。经市优化办协调后,仍还是罚了几千元,罚得这家企业不敢在常德经营.这种例
子很多。
四是优化工作的手段很弱。优化工作量大,矛盾多,协调任务重,但优化工作的手段很不强,工作起来难度很大,调查取证难是常有的事,一些部门和单位不积极配合也很常见,对优化办要求落实的工作,缺少有力的制约措施,处理违
规人员时,遇到说情的多,等等。
二、近期一段时间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将要开展的工作近期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主要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最近分别召开的两个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把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和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当作我市加快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压力和引导产业升级的新动力的指导思想以及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三个坚定不移”来开展工作,切实搞好服务,创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当前应当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工作:
1、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和加强对改革后的后续监管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凡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关于设定行政许可事项条件、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符、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在单位政务栏内公示,并进一步完善审批程序规定,规范操作、公开透明、强化监督、简化程序,缩短行政审批时限.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完善“一站式”、“一个窗口”的服务方式。凡是具有直接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经常性办证收费职能的市县两级直属部门和单位都应在政务中心设立窗口,要依托政务中心,积极探索对行政许可手续实行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新路子,并完善办事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政务中心都要对外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违规处罚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人的自由裁量权,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实行主办部门负责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同一行政审批事项,必须明确一个主办部门,申办人或申办企业只需到主办部门递交相应的申请材料。主办部门要按照“一家受理、转告相关、联动审批、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的要求,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审核、统一回复。
统一发证,避免交叉审批和重复审批。
2、清理和规范收费事项,减轻企业负担。严格禁止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集资行为,切实保护生产经营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和压缩收费项目,凡是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规定企业应缴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今后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没有经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审核批准的,一律视为乱收费.所有依法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指定执收部门负责统一征收。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严格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票款分离方式。坚决禁止任何部门和单位违法到企业收费。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工作机构要依法实行无偿政务服务,严禁收费与行政经费挂钩。积极推行“一家收费”,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所有依法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应向社会公开,增强透明度。未向社会公开的收费项目,企业有权拒绝缴纳,并可向行政监察部门、优化部门和物价部门举报。
3、清理年检事项,改革年检制度,进一步方便企业。对面向企业年检、复核和审验的事项进行全面清理,除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外,其他年检事项,一律予以取消。企业办理年检时,可由法定代表人委托他人办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湘办发[2004]3号文件精神,对遵纪守法连续3年以上无违法违规行为,未受到行政机关处罚、经营状况良好、信誉较高的内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予以免检,批准免检期限为2年。严禁在年检时搭车收费,搭车征订报刊等行为,简化年检手续,积极试行网上年检。
4、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严格规范行政和司法执法行为。各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要正确处理好“处罚”与“保护”的关系,将执法为民,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作为司法和执法工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坚决克服徇私枉法、执法不公和不按程序执法的行为。对企业的执法检查,必须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或法律法规授权管理的原则和程序进行。司法机关和政府执法部门都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防止部门利益驱动引起的乱收乱罚、徇私枉法行为。要正确理解立法宗旨,在不违背法律公正的原则下,尽量推行人性化执法,对执法相对人的首次轻微违法行为的处罚,以教育和限期整改为主,对确需从严处罚的,应出示处罚依据,说明处罚理由,文明执法,避免造成不应有的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后果。坚决查处徇私枉法行为,严格执行错案追究制度,确保司法公平、公正,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5、继续整顿治理重点工程建设环境。严肃查处各种强揽工程、强行阻工、敲诈勒索,强买强卖、偷盗哄抢等干扰破坏行为,打击地痞地霸,协调好周边关系,维护好施工环境,为各类建设工程保驾护航。规范对省,市重点工程建设的执法执纪行为,对不按规定报经主管部门同意,强行到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施工单位检查、罚款、扣车、封账、抓人的,必须严肃查处。
6、严格控制和规范对企业的检查评比。对企业的例行检查,必须经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执法机关负责人签批检查通知书,将检查的内容、时间和人员提前通知企业,并严格控制参加检查的人数和次数.到优化部门挂牌联系单位检查,还应到市优化办办理“备案”手续.企业有权拒绝未经县级以上执法机关负责人签批的任何检查,有权拒绝挂牌联系单位未办“备案”手续的检查;行政执法部门之间要搞好协调和配合,尽量实行行政执法机关联合检查,切实做到同城不搞同项目多级重复检查。对企业的临时性检查,必须经县级以上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必要的检查活动,要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可能地为企业排除各种负面影响。加强对检查人员的纪律约束。严禁到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严禁越位或越权执法,严禁收受企业红包、礼金、有价证券和接受企业宴请、高消费娱乐及健康活动,严禁在企业报销应由本人支付的费用或借用企业钱物,严禁以税(费)抵付应由单位或个人支付的费用,严禁利用职权安排亲戚朋友到企业工作。违者,一律给予辞退。
三、全面做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几项要求
1、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优化工作意识。当前,在一部分地方和一些单位的领导中,优化工作的认识还不高,还存在着许多模糊认识,我认为,当前,尤其要解决三个方面的认识问题。
一是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重要理念。环境是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从根本上来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公平竞争经济,也是一种法治经济,这就要求有良好的环境。实践证明,有了好的环境,没有资金可以引进资金,没有人才可以吸引人才,没有项目可以引进项目。有了好的环境,就能形成“洼地效应”,集聚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等重要生产要素。环境一是种资源,优化经济环境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抓住环境优化不放松,就能抓住机遇,实现常德经济快速发展.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重要理念,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优化投资环境,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优化执法环境和优化市场环境。要通过大力优化经济环境,为创业者提供产业空间,拓展政策空间,构建服务空间,创造公平公正、秩序优良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让常德这方热土成为企业的福地,投资者的乐园。
二是正确认识优化经济环境与部门执法的辨证关系。为了优化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对于规范部门执法提出了要求,有些制度带有某些地方“特点”,但都没有违背国家的政策法规。有的执法部门对此不是十分理解,认为这些规定束缚了手脚,阻碍了他们正常执法,故而表现出对优化工作消极对抗,不热心、不支持,常常出现“内部保护”,对一些违法违纪行为袒护,该查的不查,该处理的不处理,责任追究不到位.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对优化工作思想认识,要深刻认识到优化经济环境工作是当前的“强市之策”,是事关大局的大事。当前,我市正掀起扩大招商引资新的高潮,而招商引资成功与否,经济环境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环境优劣直接影响外商投资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的政策再好、条件再优惠、环境不行,招商引资工作最终还是一句空话。我们一方面是要通过部门正当执法,惩治假冒伪劣,打击不法经营行为,建立公平竞争、合法经营的市场秩序。另一方面要通过查处惩治违规执法行为,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部门执法的积极作用,为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对于优化经济环境工作,我们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都要用科学地、发展地眼光来看,树立正确执法观,转变观念,摆正位置,自觉配合优化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化工作各项政策和规定,为经济环境优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是要着力形成人人参与环境优化的人文格局。环境建设,人人有责,只有参与者,没有旁观者。在环境问题上,政府部门是主导,领导干部是责任人,机关工作人员就是基础,是具体形象的代表。因此,各级领导和普通机关工作人员都必须时刻牢记宗旨,确立公仆意识和群众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增强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发展大局服务的自觉性,坚持深入实际,倾听投资创业者的呼声,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多思利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善于办事,热情办事。
2、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把我市优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前要从
以下几项措施入手,抓好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优化机构建设。近期,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对市优化经济环境领导体制作适度调整,在市纪委监察局内成立行政效能监察室,加挂市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优化办)牌子,专门负责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也就是说,优化工作的领导体制作了些调整,改由政府办牵头为市纪委牵头。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一变化,这不是削弱优化工作,而实则是市委、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也就是由过去的临时机构抓优化转变成专门机构来抓优化,而且是由执法执纪监督部门来专抓优化。这实际上是提高了优化的地位,增强了优化的手段,通过纪检监察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达到为政府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机遇,把优化工作做得更好,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强化优化工作措施。最近,市委、市政府以两办名义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意见的通知》(常办通字[20041 31号),对优化部门、纪委监察局行政效能监察室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措施进行了明确,我们一定要按这个文件要求,把有关精神落实好,充分保障合署后的市优化办、纪委行政效能监察室更好的履行职责,发挥更大的作用。各区县(市)管理区,也要按市里的模式,作相应调整。调整后的优化办,各区县(市)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应继续予以倾斜,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当前,尤其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抓好制度建设.要逐步建立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行政效能监察相适应的制度体系。近期内,市里将出台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绩效考核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度、首查免罚制、联系点制、黄牌警告制、过错追究制等制度,要求各级各地要切实抓好这些制度的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第二、要畅通投诉渠道.在市优化经济环境“110”投诉中心的基础上,为方便群众投诉行政效能的问题,市县两级都要设立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可与优化经济环境“110”投诉中心合署办公,共同履行优化经济环境和行政效能问题的投诉与处理,仍然要保持快速出击,重拳打击的特点,实行24小时全天候受理损害经济环境问题的投诉。第三、要做好基础工作。各地都要根据自身实际迅速建立新体制运行下的有关工作规则和内部工作制度,要完善内部工作程序,严格按规范办事,依法行政,依法优化.第四、各方面都要高度重视。全市各级各单位都要高度重视与加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与行政效能监察和行政效能建设工作,要将其列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要通过开展行政效能建设、行政效能评议与评估等项活动,更好地促进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能,增强行政效益,更好地促进优
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
三是进一步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优化工作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优化办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企业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格局和工作机制。为便于组织领导,市里已对市优化环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作了适度调整。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君文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曹儒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文浩,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维忠,市政协副主席万承贞任市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直行政执法单位均为市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政府党组成员、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敖建斌兼任优化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梁洪峰,市政府副秘书长陈智慧,市监察局副局长熊连初以及市纪委监察局行政效能监察室主任兼任市优化办副主任.由熊连初同志主持市优化办日常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司法机关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项基本职能,党政一把手对本地区、本单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负总责,同时,要把履行这一职责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干部的重要内容。
同志们,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长期优化的思想准备,只要我们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劲往一起使,我相信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将会越来越好,常德的经济建设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就会有保证,常德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将为时不远。
优化环境树形象 争创发展新优势
(2010年7月1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落实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任务。发展环境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优化发展环境优化什么,怎么优化,这绝不是开个会议、发个文件、领导讲个话,发展环境就优化了。优化发展环境,必须作为全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操真心、负全责,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目前,从国际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国与国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从全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从郑州市的发展情况来看,各县(市)区发展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上半年,金水区财政收入完成15.7亿元,我区财政收入完成7.2亿元,中原区完成6.7亿元,管城区财政收入完成7.4亿元,已经超过了中原区和我们,金水区作为第一方阵已经远远把第二方阵甩在了后面。沿海地区为什么发展那么快?关键就是这些地方的发展环境好。郑州市几个县(市)区的发展环境虽然差不多,但是竞争却非常激烈。优化发展环境,是党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广大党员干部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到底怎样优化发展环境?我个人认为这个环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务环境。这是我们优化的重点。所谓政务环境就是指行政服务环境,其主体是各级领导干部、机关干部。能否提供廉政高效的行政服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通俗地说,能否廉洁高效服务,这关系到我区的财政收入能不能快速增长。如果所有项目不落地,企业和企业家一肚子苦水,这能发展吗?尤其对我区来讲,现在我们没有任何外力可借,又加上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如果不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结果必然败下阵来。希望全区所有领导干部、党员干部、机关干部都要记住这一点,必须把政务环境搞上去。二是政策环境。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政策及其他政策是必要条件。区级政府层面,我们的调控能力非常有限,但对郑州市各县(市)区来说,政策环境大体都是一样的。越是这样的情况,我们越是要百倍努力。
三是法制环境。从法律和法规制定的角度看,我国只有全国人大有立法权,省级人大有制定地方法规的权力,各地的法制环境都一样,其差别就在于执法权、执法理念、执法水平是否做到了立法为公、执法为民?这就关系到发展环境。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科室化、科室权力私人化、私人权利利益化”。这种情况在我区个别部门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同志执法或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是站在全区发展的角度考虑,而是站在了部门的角度、个人的角度,这是要不得的。
四是人文环境。一个地方的创业文化、道德水准、老百姓的文明素养,是影响地方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人文环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可以改变,也可以通过政府引导教育提升,但提升也是有难度的。我之所以主张在全区开展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因为想提升全区的人文环境,改善人文环境。
五是生态环境。这个问题,现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客观讲,我们的生态环境不好,城市极度缺水,污染也比较严重,这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六是交通等其他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现在资本流动的特点,就是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流动。沿海地区发展比较快,一个很大原因也是因为资金、人才等资本要素的集中。
那么,如何优化环境?我们必须要明确目标。优化环境的目标就是要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让企业家创业有环境,让企业家创业干事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让企业家社会有地位、人格受尊重。现在一些地方企业办事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破解,有些企业家很无奈,流汗流血又流泪。比如,由于地方政府在城乡建设规划、产业规划、土地规划等方面的严重滞后,导致企业频繁面临搬迁等。下面,根据区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在思想上形成优化发展环境的共识
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展水平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不仅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决定着一个区域的发展前景和后劲。全区上下必须站在推动经济社会大提速、大跨越、大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优化发展环境是“发展所需”。战争年代,我们的任务是夺取政权;和平时期,我们的任务是加快发展。当前二七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提升发展档次和产业层次。年初,区委确定了“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部署,不管是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建设商圈、培育产业集群,还是破解土地短缺、资金不足等发展瓶颈,都要依靠项目、人才、技术的支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的竞争已不单是资源的竞争,更多的是软环境的竞争。要想让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形成聚集效应,关键要有一个吸引力强、适宜投资者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一些大项目、名项目、好项目,不再是简单地盯着土地出让金返还、税收减免等短期利益,而更加看重发展的软环境。所以,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发展环境建设,以优越的软环境赢得生产要素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才能把握资金、项目、人才和技术等要素的流向,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和跨越崛起。
(二)优化发展环境是“形势所迫”。客观地讲,为了二七的发展,绝大多数同志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出了力、流了汗,也取得了瞩目的成效。去年的干部作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区上下全心全意谋发展的氛围逐渐浓厚,各单位服务意识有所增强,办事效率也有提升,奉献二七的热情也激发出来了,也制订了相对成熟的制度体系。但不容忽视的是,我们正面临着内外的双重压力。
1、发展空间不足。身为老城区,在城区面积上本应占有一定优势,但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建成区面积仅占全市的8.9%,就在这仅有的34.7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铁路系统还占去近1/3,并且这1/3的区域都是寸土寸金的黄金发展地段。更加不容乐观的是,在第二次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我区未来10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有8平方公里,在全市各县(市)区中最少。这对于项目用地尤为紧缺、发展严重受限的二七而言,无疑是一个致命的瓶颈。
2、规划滞后。在建成区,本身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发展布局较为混乱,加之郑州市城市框架总体向东、向北扩展,对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投入不足,致使城区承载力每况愈下,商贸服务业的升级空间受限,新兴产业发展难以得到合理摆布。在非建成区,南三环以南区域虽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但目前尚未被列入郑州市城区范围,致使该区域的开发建设无法享受城区规划建设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而重点推进的运河新区、龙栖湖休闲产业集聚区,尽管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但因为上级支持还处于争取的层面,而区级投入力度有限,要想对全区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带动,还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3、环境竞争更加激烈。影响一个区域发展的因素,包含人文、法制、政策、政务等多种环境,但在地方层面尤其是区级层面,政策调控能力有限,对法制环境的影响也只限于扮演“落实”的角色,只能在如何提供高效、廉洁的服务上做文章。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全国各地都在服务、人文环境上下狠功夫,且不说与南方发达城市相比,就是与北方一些城市相比,我们的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仍然是任重道远。上周,张杰锋副书记、曲连文部长我们一同去沈阳参加恒隆广场的开业仪式,顺便考察了沈河区,给人的直观印象是硬环境比我们好得多,往深处追究,人家经济任务比我们砸的死,招商力度、拆迁力度比我们大,思想解放程度比我们高,在跟进一些大项目时,都是“点对点”的服务,并且在招引大商名商的时候,吃亏让利的思想统一、力度很大,在引进恒隆广场项目中,区里让利2.5个亿。由此导致的发展成效、发展主动性也大不一样。从我们看到的以及众多发达地区的实践来看,良好的发展环境,至少能产生三大效应:一是“洼地效应”,能使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汇聚,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二是“连锁效应”,能使环境的受益者成为宣传者,收到“一花引来满园春”的效果;三是“亲和效应”,使人们安居乐业,客商安心生产,各行各业良性互动,形成强大的民心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树品牌、树形象、招大商、招名商以及选商引资所缺少的条件。
(三)优化发展环境是“职责所在”。企业的责任是创造财富、提供税收、推动就业;政府的职责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管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还是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实质上都是在围绕“环境”开展工作。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环境并不宽松,想干成点事情不容易,并且是在帮助我们创造财富、带动就业、促进发展。作为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不抓发展环境,就是失职,抓不好发展环境就是不称职。从这个角度讲,优化发展环境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检验各单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每个领导干部、每个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综合素质和全区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我们经常提转变政府职能,怎么转变?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为企业、为群众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地办一些事情。在建党89周年大会上,我提出“发展在我手中提速、项目在我手中快办、问题在我手中解决、为民在我手中体现、工作不在我手中耽误”。大家扪心自问一下,项目经过自己单位、业务科室之后,到底是快了还是慢了?昨天,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整体上反映很好,但也存在“办事不知道找谁、服务不够精细”等问题,也有可能是有些企业家表述的比较含蓄,或者是不敢直言。这里,我希望同志们经常听听企业家们的创业辛酸,多看看他们面对困难时万般无奈的身影。我们端着纳税人的碗,当我们伤纳税人心的时候,我不问大家党性何在,只问良心在哪里。
二、要在行动上形成优化发展环境的共为
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从宽度上讲,涉及到各个领域、方方面面;从深度上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各单位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中心,突出重点、共识共为,力度再加大、范围再延伸、措施再细化,在全区上下形成“一切为发展服务、一切为发展让路、一切为发展助力”的良好局面。
(一)抓重点,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一抓重点问题。
1、思想观念陈旧。部分同志死抠上级的条文,不敢有丝毫突破,甚至对政策断章取义,只想着怎么解释“为什么不行”,就是不动脑筋想想“怎么才能行”。
2、摆不正位置。个别干部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岗位上到底该做什么,把当官当作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追求,甚至权力不大官瘾大、官不大架子大,或者长期处在一个位置上,就产生厌倦、敷衍情绪。
3、官本位思想相当严重。少数同志信守“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封建教条和“凡事经手三分肥”的“潜规则”,不同程度的存在吃拿卡要现象。
4、过分局限于“职责范围内的事”。只要稍微超过自己的岗位职责,就一推了之,既不主动协调办理,又不告知当事人该去找谁。
5、存在“不告不理”的衙门习气,工作缺乏主动性。仅满足于打击强装强卸、强买强卖等行为,不主动帮助企业研究如何用好、用足上级政策,争取上级支持,等等。各部门、所有工作人员要认真清查梳理在发展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号入座、举一反三,不回避、不掩饰、不护短,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要列出清单,逐项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布,让群众监督。二抓重点部门。这主要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区直各职能委局,特别是直接跟企业、群众打交道,有审批权限、有执法权力的部门,要着力克服“重引进、轻服务,重框框、轻创新,重形式、轻成效,重表象、轻研究”的工作方法,多想怎么办、少说不能办,能快办就快办。第二个层面,是督查部门,要敢于动真碰硬,不怕得罪人。去年以来,三大一促办公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最近一个时期有所放松,一定程度上存在“老好人”思想,一定要克服这种倾向。三抓重点领域。
1、思想领域,要破除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着力推进思想解放和工作创新。我们要提升档次,要当企业的谋士和卫士,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2、党风政风建设领域,要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促进作风转变和效能提升。
3、审批领域,要规范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着力提供便捷服务。
4、市场领域,要整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强装强卸、强包强揽等问题,着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5、治安领域,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狠抓平安二七建设,着力提高平安指数、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四抓重点环节。主要是不屈不挠地帮助企业、项目协调办理规划、土地等手续。
(二)抓落实,塑造务实诚信的政治环境。一要落实好上级政策。认真落实好《郑州市2010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意见》、《郑州市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办法》、《郑州市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等文件,以及中央、省、市扶持企业发展的意见和措施,主动帮助企业用活、用足上级政策,并积极做好对上沟通、协调工作,在重点工程建设、重大项目招商等方面积极争取,寻求上级更多的支持。二要落实好区级制度。严格按照《二七区2010年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二七区优化发展环境八项重点工作》及《二七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30条》等文件要求,细化量化本单位服务企业和项目的方法和手段,真正使各项制度措施转化为对企业和项目实实在的服务和实惠,转化成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果。我们制定的一系列优化环境的制度,一定要落实、落实,再落实。三要落实好各项承诺。与企业签署的《合同》、《开发协议》等合同文本要全面、按时履行;对企业承诺的减税让利等优惠措施要不折不扣的兑现;限时办结、定期上门服务等服务信条要严格执行。区纪委、效能中心、“三大一促”办公室要定期检查。
(三)抓督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在昨天的企业家座谈会上,我给效能中心安排了几项具体的任务。比如:我们要制定编印二七区企业投资经营指南,把涉及到办理各种手续的相关内容一定要一条一条的列出来,同时要用一答一问的形式来编印成册,发给企业。同时,我们还要搞行政审批流程手册,一定要让企业知道怎么办。此外,区纪委、监察局、督查室、效能中心、三大一促办公室及各位监督员,要坚持原则,敢于负责、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对企业和投资者投诉的问题要实行专项督办、一查到底。一要抓“源头”,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二要抓“龙头”,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牵头作用。三要抓“拳头”,加大对破坏发展环境违纪违法案件以及个人的查处力度,重拳出击、绝不姑息迁就,严格规范各类行政行为。四要抓“苗头”,加强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动态调研,通过受理投诉、明察暗访、聘请社会监督员等形式,及时发现问题、搞好预测,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抓典型,为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舆论环境。一方面,要选树正面典型。要善于发现优化发展环境的先进典型,及时宣传拆迁、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等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先进人物,并落实好奖励政策,充分发挥榜样的引导、示范、带动作用,教育引导辖区群众亲商、爱商,自觉做二七良好发展环境的塑造者、维护者、宣传者。另一方面,要抓反面典型。要在政府网站、《魅力二七》、督查通报、机关大屏幕上曝光,将各种影响和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公诸于众。督查部门要提出处理意见,必要时要采取组织手段予以处理。同时,要加强社会面的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商户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努力形成浓厚的舆论监督氛围。
(五)抓根本,建立优化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一是政企沟通常态化。要定期召开座谈会、走访企业,综合运用电子信箱、企业服务卡、企业服务网、短信平台等载体,尽快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交流沟通体系,及时了解企业经营、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第一时间帮助协调解决。二是服务企业机制化。怎么服务企业、重点服务什么、由谁来服务、谁来督导检查、服务不好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效能中心、工信局、各乡镇办以及土地、规划等部门要重点研究,区里要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各乡镇办要专门设立企业服务科、社区要设立企业服务员,努力形成一套责任明确、内容全面的企业服务体系。三是保证服务成效最大化。我理解,有三个标准:一是时间最快;二是成本最低;三是解决问题、办成事。各单位要围绕这三个标准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三、要在推进中形成优化发展环境的合力
全区各乡镇办、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二七发展、我的责任”这一思想,要强化“为企业服务是我的职责”的意识,我们服务一定要首先考虑企业。这里面有几点:
第一、思想要解放。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从心灵深处做好此项工作。我们有很多工作都是面上做得很热闹,实质上没有什么作用,可以说是“上边热热闹闹,中间冷冷清清,下面无动于衷”。我们机关干部一定要带着感情做事,把企业的事情当成自家的事来办,要“快办、净办”。如果企业发展不好,我们的财政收入上不来,我们的工资从何而来?
第二、责任要明确。各乡镇办、各部门的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及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真正做到级级有责任、逐级抓落实。今后,所辖范围内一旦发生破坏发展环境的案件,不仅要严肃查处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单位和所在乡镇办主要领导的责任。各单位务必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找准位置,主动配合,相互支持,齐心协力推进优化环境工作,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环境优化工作领导格局。
第三、标准要精细。各单位要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在工作手段和方法上狠下功夫,把服务标准、服务内容具体化、精细化,逐步养成“效率与效果并重,没有效率的效果等于零”的思维习惯,做到重过程、重效果,更注重效率,把时间、成本、质量有机地加以运筹。
第四、纪律要从严。对那些群众意见集中、反映强烈的部门和单位,要实行重点督查、重点督办。要建立健全优化发展环境投诉举报机制,及时查处群众举报的问题,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果、查必到人、查必严处。对典型案件及处理结果,要实行全程跟踪、全程报道、及时曝光。属于领导不得力、工作不落实影响环境建设的,要坚决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属于个人不作为或乱作为的,坚决实行待岗、离岗,直至撤职或清除出机关,决不能因为少数人而损害二七形象、影响二七发展。
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贵在坚持、贵在深入,贵在长效。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全力支持和参与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不断提升二七的对外形象和区域竞争力,共同为实现二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县委书记宋智富在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06-27 14:50 文章来源:溆浦县商务局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政策
在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宋智富
2008年6月27日
同志们:
这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十分重要。刚才,丽萍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表示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就当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科技是生产力,环境也是生产力。营造一个宽松透明、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有利于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县。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加快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至关重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环境就是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发展。环境好了,客商就愿意来考察、来投资、来生根开花结果。如果环境不优,甚至搞“开门招商、关门打狗”,那么即使有再好的资源、再优惠的政策,客商也不敢来投资兴业。近年来,我县始终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放在重要位置,大胆探索,创新机制,狠抓落实,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周边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与群众和外商及企业的要求相比,我县发展环境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县经济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优化环境工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2、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某种意义上是追求和谐共存共荣。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要求我们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讲诚信、讲和谐。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优化环境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当前,有的部门把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乱收费、吃拿卡要,损害了企业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有的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淡薄,乱作为和不作为现象严重,导致矛盾问题层出不穷,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认识,转变职能,严格依法行政,提升服务水平,以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发展环境,营造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
3、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干部作风好坏与经济发展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干部作风好,经济发展环境就好,干部作风出现问题,经济发展环境就会受到影响。近年来,我县通过深入开展“讲正气、树新风、创和谐”、“一学三带头”、“千名干部下基层送温暖”等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但目前我县干部队伍作风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少数部门仍然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吃拿卡要以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直接影响了干部形象,损害了经济发展环境。因此,我们一定要大力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解放思想、改进作风”活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努力把良好的作风转化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坚持整体推进的同时,必须把握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
第一,要在破除体制障碍上下功夫。体制问题,根由是思想问题;破除体制障碍,首先必须冲破思想束缚。实践证明,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从我县的发展来看,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经济发展速度的差距,但归根到底还是思想观念的差距。当前,我县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就必须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改变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破除小富即安和封闭保守的思想,牢固树立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就敢试敢闯的观念,真正以思想的解放加速创造力的释放,以观念的更新带动工作的创新,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社会环境。
第二,要在提高行政效能上下功夫。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诸要素中,行政效能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关键要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必须把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放在首要位置。一是要转变工作作风。广大干部要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活动为契机,把作风建设成果体现在提高工作效能上,以过硬的作风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二是要完善制度。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能,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和客商。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提高行政行为透明度。要完善工作考核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克服乱作为或不作为,努力营造为民、利民、便民和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三是要加大查处力度。县优化办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严肃查处“四乱”行为,坚决查处推诿扯皮、吃拿卡要、效率低下等行为。要抓大案、抓典型,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谁要断了溆浦的财路,我们就要坚决断他的官路,做到查处一批,震慑一片。
第三,要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上下功夫。服务政府是现代行政的发展方向。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施政理念,切实做到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企之策、常兴服务之举,始终把搞好服务放在工作的首位。要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提高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着力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梗阻”现象。要完善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强政务中心建设,推行“一条龙”服务。要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便民、利民的服务新模式,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三、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仅涉及各级各部,而且涉及广大干部群众,必须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作保障。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就是环境。一个地方、单位的领导能不能以身作则,敢不敢认真负责,直接关系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成败。各级各部门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大事来研究,作为要事来部署,作为难事来突破,真正抓几个典型,真正抓出好的成效。要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协调服务,纪检监察部门督促检查,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县优化办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形成统一组织、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要密切协作配合。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坚决克服部门主义、本位主义和利益驱动。县优化办作为县委、县政府负责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专门机构,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切实发挥组织、协调、督查和指导作用;纪检、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强化行政效能考核,推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政法部门要全力以赴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商务、物价、工商等部门要立足职能,服从大局,切实为优化我县经济发展履好职、服好务;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致力形成人人是环境、人人维护环境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要严格监督考评。加强监督考评是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有效手段。今年,我们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考核评价体系与机制,进行了全面完善和改进,出台了专门的考评方案和考评细则,并改百分制考核为负分累进制考核,使考评体系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考核工作更具客观性和公正性。纪检、组织、优化办等单位要精心组织,严格考评,真正使考核结果客观公正、真实可信。同时,要强化对考评结果的运用,不仅要用考评结果来衡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好坏,而且要把它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提拔使用和公务员考评的重要依据。
同志们,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事关发展大局,关乎溆浦形象。大家一定要按照这次会议的统一部署,深化认识、强化措施,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推动我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关 翠 屏
(2006年12月8日)
同志们:
刚才,县委副书记兰叶子同志、县人大党组书记、县人大副主任江跃同志、县政协主席张绵远同志分别传达了中共萍乡市第十次党代会和萍乡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萍乡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在市“三会”上备受关注,广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坚决贯彻落实市“三会”关于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精神,总结和部署我县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县委副书记、县长吴运波同志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下面,我就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作个简要回顾,并就如何进一步整治和优化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讲几点意见。
一、把握主流,客观分析全县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我们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重点来抓,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加大了工作力度,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和提升,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狠抓宣传教育,营造舆论氛围。各级、各部门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机关作风建设年”和“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广大干部在活动中深受教育,“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发展”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发展是第一要务,环境是第一要素”已逐步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各项制度。成立了芦溪县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县发展环境与机关效能投诉中心。为加大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力度,县委、县政府相继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暂行规定》、《关于芦溪县机关效能建设的八项制度》等规范性文件,为扎实搞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提供了依据。
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开展主题活动。坚持以优化政务环境为重点,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认真开展“双十佳”评议工作。活动中,加大了对全县各级、各部门机关作风和效能的监察力度,督促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推行了首问负责制等效能建设八项制度,加强和改进了执法方式、管理方式,全面提升了机关政务服务水平。
四是认真受理投诉,严查违纪案件。县发展环境与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建立了快捷、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认真受理企业和群众的投诉,严肃查处损害芦溪形象、破坏芦溪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并公开曝光,有效遏制了“懒、散、浮、横”、“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执法、乱中介”、“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切实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2004年以来,全县共受理各类投诉34件,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矛盾和纠纷40余起,立案查处2件典型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
五是实行挂牌服务,为企业发展护航。自1997年至2003年,我们先后三次向全县重点企业授牌,实行挂牌服务,为这些企业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协助这些企业优化外部环境,查纠有关部门对这些企业的违规检查、收费行为,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今天,我们将再次向全县40家重点企业授予“芦溪县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点服务企业”铜牌,未经县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各有关部门不得对这些重点服务企业执法、检查、评比。各企业可根据《关于进一步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精神,拒绝接受未
经审批、备案的执法、检查、评比。
六是建立长效机制,巩固优化成果。县发展环境与机关效能投诉中心每年都就如何进一步整治和优化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广泛听取群众和企业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004年以来,县发展环境与机关效能投诉中心根据群众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向有关部门和单位下达《责成查纠整改通知书》30余份,向县委、县政府提出进一步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30余条,为县委、县政府建立长效机制、巩固优化工作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如:进一步清理并公布了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后全县保留行政许可事项245项,非行政许可事项40项;进一步加强了公共政务服务工作,成立了县公共政务管理局,进一步清理规范了收费项目,县纪委、县监察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编印《芦溪县政务公开指南》。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认为全县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发展环境的主流是好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发展环境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突出,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阻碍我县
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是少数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有的未能树立起为经济、为群众、为企业服务的正确理念;有的责任心不强,态度冷漠,不是从服务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而是习惯于对基层、对企业指手划脚,发号施令;有的在实际工作中求稳怕乱,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的自身素质低,工作能力较差,办事效率低下。这些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经济发展环境。
二是审批程序烦琐,企业办事难度大。目前,我县一些掌握审批权的部门,管的太多,卡得太死,该放开的不放开,审批环节过多,手续烦琐。有些单位虽然在公共政务中心设立了窗口,但是,服务对象在中心“挂号”后,仍然要求服务对象到机关找领导和有关办事人员签字,然后,再回中心办理,经常“两头跑”。这无疑增加了办事程序,降低了办事效率,群众意见很大。
三是“六乱”有禁无止,增加了企业和群众负担。少数部门执法随意性较大,自由裁量权过大,在执行法律法规上,对本部门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执法、乱中介”等六乱现象还时有发生。如,群众反映的个别单位对无证经营的罚款,就是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执行罚款,有的单位执法中存在利益驱动,趋利执法,存在强要赞助现象。有的单位存在强行销售产品、设施工程结算搞人情价等现象。
四是政令不畅,部门本位主义严重。一些部门缺乏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干工作以部门利益为中心,对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工作,有利的就争,麻烦的就推,合口味就办,不合口味就拖,有的表面上答应得很好,就是看不到实际行动,致使许多工作有部署、无落实,特别是“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
人权力利益化”的现象较为突出。
以上这些问题虽然是发生在少数单位和个别人身上,但影响甚广,危害极大,如不认真对待,势必引起基层、企业、群众和投资者的不满,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妨碍经济社会发展,将造成新的企业引不进来,现有的企业留不住。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醒,要以对芦溪的未来发展,对28万芦溪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要在清除影响我县加快发展的思想障碍、体制弊端上下功夫,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狠抓落实,确保全县机关作风有进一步转变,人民群众满意度有进一步提高,投资环境有进一步改善,切实树立起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机关形象。
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扎实开展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
第一,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切实解决服务不规范、效能低下问题。建设一个让群众和投资者满意的服务型机关,是优化环境工作的首要任务。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主要精力转向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构建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公平交易的环境。要按照“下放一切可以下放的权力、取消一切可以取消的收费、简化一切可以简化的程序”的要求,努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要深入开展机关效能监察,进一步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等制度,规范公务行为,简化办事环节,压缩服务时限,推动机关工作提速提效。
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改革重点放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再精简和审批服务再优化上,对涉及企业的服务项目都要作出程序性和时限性规定,缩短工作流程,切实解决审批项目减“瘦”留“肥”、明减暗不减和办事不透明、效率低下、推诿扯皮等问题。继续抓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工作运行方式,实行“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统一收费,集中受理,内部协调,限时办结”的工作模式,优化服务环境,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六乱”问题。“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执法、乱中介”等“六乱”问题一直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必须根据《关于进一步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的精神,采取过硬措施加以解决。要继续开展企业和群众对部门和单位评议的活动(即“双十佳”评议活动),以评促改,促进各级、各部门更加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各项工作措施。要进一步加强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开通“政风行风热线”,推动政风行风建设,促进机关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严格执行《芦溪县政务公开指南》公布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今后凡与《指南》中的项目、标准不符的收费行为,一律视为乱收费,群众和企业可以拒交。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的工作标准、程序,对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作出相应规范;严格执行收费检查培训审批核准制度,提倡实行“提醒告知、首查不罚”制度。要突出解决“重收费轻服务、重检查轻管理”的现象。要对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的中介行为进行认真清理整顿,坚决制止有关部门依托这些机构乱中介、乱收费。要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认真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调整和规范机关奖金、福利、补助、补贴发放行为,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和杜绝“六乱”现象。
第三,加大查处案件力度,从严从快惩办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查办案件是保证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深入开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特别是发展环境与机关效能投诉中心要突出直查快办的特点,要按照“有诉必理,有理必果,快查快结”的要求,认真受理、及时查
处干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
严肃查处一批严重影响发展环境案件,要重点查处严重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搞“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执法、乱中介”、徇私枉法、以权谋私、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以及设置障碍、故意刁难、“吃、拿、卡、要、报”等方面的案件,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理的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切实为优化发展环境提供
纪律保证。要围绕解决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切实保障企业和广大群众切身利益。要集中治理企业周边环境,坚决制止和依法严惩侵害外来投资者利益、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
秩序。
第四,加强教育管理,努力提高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公务人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公务人员的责任和追求就是为人民谋利益。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的工作做得怎样,是否体现执政为民的要求,群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要围绕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对公务人员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牢固树立“人人是发展环境”、“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不断增强公仆意识、大局意识、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
平。
三、精心组织,真抓实干,确保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取得实
效
实现发展环境的根本好转,必须加强领导,强化协调,把软环境当成硬任务,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一,要落实领导责任。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责任大,任务重,时间紧,各乡镇、各部门应当切实重视起来,主要领导同志要投入精力,亲自抓,分管领导同志要具体抓。领导小组要有效地运作起来,担负起具体组织、协调和指导责任。各有关单位也要抓好这次大会的贯彻落实,积极行动起来,拿出具体方案,把责任和任务分解落实到科室和个人,把每项任务、每个环节抓紧抓好。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第二,要搞好舆论宣传。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搞好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县委、县政府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重大决策和规定;宣传和报道各部门、各行业在改善投资环境、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和帮助排忧解难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和具体做法;宣传报道企业和投资者在我县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同时开通“政风行风热线”,及时受理和跟踪报道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在全社会营造持久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以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推动全县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深入开展。
第三,要抓好“三个结合”。一要把优化环境工作与贯彻落实芦溪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和《县发展环境和机关作风评议工作实施方案》两个文件结合起来,并按照要求,逐条逐项抓好落实,防止空对空、走过场,要通过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工作人员诫勉教育、效能告诫,使全县的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二要把开展优化环境,行风政风评议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各部门、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行风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要通过优化环境、行风评议工作,查找各部门、单位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企业利益的问题,并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加强整改、建章立制、完善管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从源头上堵塞漏洞,不断提高机关和各部门依法办事和规范化服务水平。三要建立健全整治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检查考核制。要将各乡镇、部门、单位整治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工作目标考核,纳入科级班子、科级干部考察。对在优化发展环境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领导不得力,工作不落实,出现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案件的地区、单位及责任人,不能评优、评先、提拨、重用,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相关人员,要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切实为经济发展提供纪律保证。
同志们,加快经济发展,环境必须争先,优化经济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意义重大,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我们一定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推进芦溪跨越式发展的高度,以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大打一场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攻坚战,为实现我县十一五规划宏伟蓝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优良的环境保证。(作者系芦溪县
王万鹏同志在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12-18 17:11 文章来源:内乡县纪委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其它
标本兼治
一抓到底
齐心协力打造“开放、文明、效能、和谐”新内乡
(2006年12月6日)
在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省八次党代会精神,以饱满热情加快发展的重要时刻,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大会,足以说明优化发展环境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也充分表明我们强力推进环境建设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刚才,何明海、马良泉同志分别传达了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同时,希望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的几个单位,说到做到,为全县优化发展环境做出表率。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环境问题是我们永远不能回避的现实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科学研究发现,生命起源于海洋。人体内的微量元素种类和海洋中不少元素相似,人体的化学元素组成与地质环境元素组成具有很高的统一性,从而证明了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决定了人类。古语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常言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不难理解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环境对于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区域的极端重要性。所谓经济环境,就是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的综合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政策、法制、观念、风尚等元素,包含基础设施、道德观念、法律制度、干部素质、社会氛围等方面,涉及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各个层面,大到政策法规,小到一言一行,构筑起经济发展的平台。可以说,只要是内乡的人和物,只要是在内乡发生的事,无一不关乎内乡的经济环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内乡形象”。
环境是品牌和形象,环境是竞争力和生产力,环境也是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市场的本质是逐利,而这个竞争过程必须建立在规范有序的基础之上,它决定了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哪里“气候”好,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就往那里跑;市场经济是“生态经济”,哪里“阳光雨露”充足,那里的经济元素就会发酵萌芽、茁壮成长。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一流环境吸纳一流人才和巨大资本的竞争。从国内看,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设立的经济特区,还是江浙近年来涌现出的灿若群星的全国百强县市,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除了先天的地缘优势外,无不得益于那里的环境高度优化,成为创业的天堂,产生了“蚂蚁吃糖”的效应。就连我们周边的县市,争项目、引客商也都在打“环境牌”。有人说,孙耀志、袁中告都是内乡人,到了西峡、淅川都干成了“龙”,这个看法的确发人深思,由此可以观照出我们内乡的创业、成才环境如何。“慢进即退”的危机逼迫着我们,要想推动跨越发展,实现后来居上,最根本的也是最捷径的办法,就是在优化环境上做足文章,大力营造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宽广舞台,使内乡成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动感乐园”。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加强政府管理创新,把政府的主要职能定位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明确提出要建立责任政府、法制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始终围绕“全党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突出抓招商,着力抓环境”的思路,把优化环境作为根本大计抓紧抓好。
二、内乡的环境已经到了不整不行的地步
说我县的发展环境不容乐观,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县纪委、县委办最近分别搞了专项调研,从所反映的问题来看,情节相当严重,性质十分恶劣。这里我举两个例子:原印刷厂破产后引进西峡客商注资重新启动生产,部分下岗职工以养老保险有遗留为由多次上访,这个问题本不与新的投资商有瓜葛,然而就在政府想方设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时,部分人却在个别不法分子的挑唆指使下,三番五次冲击企业,在厂区内到处涂写谩骂攻击的脏话,威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致使签下的订单不得不转给别处,投资者欲哭无泪,产生了抽资转走的念头。我在企业当场表态,从当天起清理被涂污的厂区,谁再胆敢侵扰企业正常生产,立即报告我,坚决依法惩处。县法院某庭工作人员去年在未告知地毯厂的情况下,本为执行一笔尚有争议的2万元资金,却一次性从企业货款中划走8万元,企业多次登门就讨要,这名本应是正义化身的法官,不是说“钱已花了”就是以“等有了钱再还”来搪塞,直到前段纪检机关要对其“双规”,才极不情愿地把“昧心食”吐出来,可见态度是何等蛮横,气焰又是多么嚣张。这些事情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听了会有什么感受?我想只能用“胆大包天”、“触目惊心”、“义愤填膺”三个词来概括。我们不禁要问,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对企业使出“下三滥”手段的人,良知何在?如果我们对此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又将以何颜面面对我们口口声声奉为上帝的客商和全县人民?整个社会被迫发出呐喊:环境整治刻不容缓!会后,纪委监察局要对前段查处破坏环境案件依法依纪处理到位,对涉案的党政人员逐一进行诫免谈话。
当然,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内乡的干部主流是好的,这些年通过不时地敲打,全县上下的环境意识在不断增强,特别是一些职能部门识大体、顾大局,以积极的作为,推动经济环境发生可喜的变化,这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的环境状况,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离内乡发展的需要和广大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水平低下。一些职能部门习惯于把管理与服务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缺乏服务意识,重管理轻服务,以管理代服务,只管理不服务。有的“衙门”作风严重,没有好处不办事,不求几次办不成事,视发展大事为儿戏,慢慢来,不着急,小事拖大,易事拖难,好事拖黄;有的职权异化,大搞“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审查化,审查复杂化”,玩弄权术,为难群众,刁难企业;有的借口依法照章办事,死抠条文,部门之间踢皮球,让客商和基层办事者跑了东家跑西家,眼睁睁看着机遇丧失。
2、行政效能滞后。抱残守缺,画地为牢,行政许可门槛高,审批环节繁多、程序复杂、效率低下,企业办一个手续,要跑若干个部门,到一个部门还要跑几个科室,到一个科室,再来个三回九转,“这个手续不齐,那个日子超期;这个款项未交够,那个领导还未签字审批”,县领导同意了到局长那儿说“再商量商量、研究研究”,局长答应了到股长那儿又说“没有交待”,推诿扯皮,没完没了,名曰履行职责,实为敷衍塞责,“这不中”、“那不行”,极尽制约发展之能事,群众抱怨现在办个事比跑“马拉松”还难,没有个终点。
3、四乱屡禁不止。有的部门唯利是图,只顾小集体利益,利用特权,搭车收费,超标收费,巧立名目收费;以执法为名,行执罚之事,乱检查、乱罚款,还明目张胆说什么“我不管你、我不收费,钱哪里来、工资怎么发”,所有活动的出发点都是收费养人、养人收费,缺钱花就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伸手,吃、拿、卡、要。有的单位对客商雁过拔毛、关门宰客,甚至有个别执法者中饱私囊,走向犯罪。乍岖乡镕鑫石料有限公司开业一个多月,竟有七八个单位上门要这要那,按老百姓的话说是“如狼似虎”,直把企业折腾得几乎要关门,这不是个例。
4、社会氛围失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诚信缺失。有些部门承诺的服务和优惠政策不兑现,口惠而实不至,失信于客商。二是风尚不良。部分群众公德意识差,个人素养低,“口粗”、“动粗”的陋习随处可见,严重损害内乡人的文明开放形象。三是秩序混乱。县城一些重点部位和部分重点集镇管理不到位,乱行、乱停、乱倒等脏乱差现象突出,乱涂乱画的“牛皮癣”泛滥成灾,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四是治安欠佳。偷盗、抢劫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一些带有黑恶势力性质的不法分子欺行霸市,破坏市场秩序,威胁客商人身和财产安全,让投资者担惊受怕,使外商望而生畏。
剔肤见骨找病根,从客观上讲,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上层体制改革不彻底所导致的。就我县而言,尽管经过1999年、2005年两次机构改革,但体制弊端仍未从根本上消除,一是“人太多”,机构臃肿,人满为患,人浮于事,难以走出“收费养人、养人收费”的怪圈;二是“事不顺”,一些部门和单位职能还有交叉,存在着多头管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现象。完全克服体制性障碍固然是我们一时半会儿无能为力的,但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许多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扩大化,是我们主观努力不够所造成的。对环境问题我们几乎是逢会必讲,但对一些人来说却是“油过的雨布”——看着透明就是润不进心里,在领导面前,说起环境比天还大,汇报工作时重视环境比谁都好,可是换换人、错错地,就“躲进小楼成一统”;有的人只认识别人不认识自己,提起破坏环境的人和事来咬牙切齿,埋怨别人破坏环境或者治理环境不力,自己却不尽义务,不履行职责,甚至还在干着破坏环境的勾当。当然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防范、监督和惩处不力。这几年我们出台了一些环境保障措施,但落实不够,对破坏环境的案件查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所谓的“高压线”不通电,所谓的“铁手腕”成软面,致使一些人对我们整治环境的态度和能力表示怀疑和担忧。环境问题已经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威望,成为招商引资的最大“瓶颈”,如果再等闲视之,不但招不来“女婿”,还要气走“儿子”,内乡的发展终将毫无前途可言。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大打一场优化环境的人民战争。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提升软环境标准
环境问题带有普遍性。据统计,我国个体工商户从1999年到2004年,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2005年全国内资企业比上年下降7.9%。这组数字既告诉我们为什么全国各地都在抓环境,也警示我们优化环境任重而道远,同时还启示我们如果在优化环境方面走到了前列,就一定能赢得发展的先机。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瞄准“开放、文明、效能、和谐”这个一流目标。
一是政治环境团结协和。古人说,“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干部是决定一个地方综合环境的关键因素,看见了干部的思想状况、精神面貌和作风水平,就不难知道这个地方的民风、社情和环境好坏。可以说,干部是一个地方最大的环境,领导班子是一个地方最显著的形象。实践证明,哪里的领导干部素质高,那里的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就强,干事创业的氛围就浓,发展的环境也就好。所以我们要大力弘扬“五首歌”精神,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倡导和培育这样一种风尚:忠于使命,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埋头苦干;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发扬民主,团结聚力;廉洁自律,公正无私。每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摆正位子,放开胆子,树好样子,事业面前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评论,用实绩作结论。
二是政策环境开明优惠。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吸引外资的“梧桐树”、激活内资的“孵化器”。我们在制定和执行政策上要做到两点:首先,优惠最大化。坚持“政策跟着项目走”,能放宽的坚决放宽,能优惠的坚决优惠,根据实际情况,允许一些好项目“先上车后买票、先注册后交费、先发展后规范”;对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要在土地征用、厂房建设、子女就学方面给予特殊照顾。政策在人定人用,要真正懂得“舍得”的道理,城关镇虽然为顺天机械承担年租金7万元的差价,却换来了年税利260万元,我们都要学会算这样的大账,如果老是怕吃亏,往往是“贪小钱而吃大亏”。其次,务实灵活化。凡是外地已经采取的做法,我们都可以借鉴和运用;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我们都可以大胆地探索创新;凡是上级政策规定有弹性的,我们都要想方设法用到极致。发展是硬道理,容易的事人人能办,难办的事办成了,才说明你真有本事、有水平,真正把政策用活了、用好了。因此,既要一心一意谋发展,更要千方百计多动脑。我在这里重申,对所有项目,职能部门没有否决权,只有依法“开绿灯”。“上帝不惩罚成功者,历史不嘲笑胜利者”。只要把内乡发展上去了,对上下左右都是一个最好的交待。湍东镇地处城乡结合部,这几年在配合、支持、服务大型项目上做出了积极努力,这种大局意识、中心意识、发展意识,值得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县直单位学习借鉴。
三是政务环境优质高效。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领导就是服务。”政务的本质也就是服务。一要强化服务意识,延伸服务触角。把投资者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寓管理职能于真诚细致的服务之中,由坐等服务、应求服务向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转变,以“立即办、限时办”为准则,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构筑起快捷畅通的服务绿色通道。二要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按照上级要求,政府要抓紧组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尽快运行起来。各执法部门和服务单位都要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有关人员进行整合,使其能顺利实行综合执法和一条龙服务。要建立“项目引进系列化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项目投产经常性服务”三大体系,继续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举办项目座谈会,促使各种问题得以及时有效解决。要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网上行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政务公开。三要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各行政机关都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转变职能,从“越位、缺位、错位”中归位、正位。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决不能再让创业者遭遇制度性冷漠。由纪委监察局牵头,年底前对所有收费项目再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检查。要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重点,严肃服务纪律和责任追究,着力根治“冷、横、硬”等顽疾。
四是人文环境健康向上。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认知等。北京申办奥运的一大理念就是要举办“人文奥运”。内乡要开放发展,必须依靠和发扬积极和谐的人文精神,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好局面。一方面,要形成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价值观念和舆论导向。努力使全民进一步冲破因循守旧等落后思想的束缚,增强发展工业和民营经济的胆略和气魄,把注意力和兴奋点统一到县委政府的战略决策上来,大力营造敬商、亲商、助商的良好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全体公民道德水平。努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形成文明、礼貌、和谐、有序的良好社会风气。这里还要提醒一下我们的企业经营者,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呼唤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依法办企业的基本要求。我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最低工资标准》、《工会法》等法律法规中对企业的相关责任都有明确要求和规定。世上没有只享受权利而不需尽义务的绝对事情,我们的企业享受了县乡的许多优惠政策,保护企业并不等于企业可以逃避义务,比如安全生产、应缴税收和职工的养老保险等,该企业承担的要切实承担起来,这样才能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五是法制环境规范有序。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建设平安社会,是优化环境的基础工程。首先,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广大群众法制观念,增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其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严密的治安网络体系,促进社会治安环境明显好转。再者,有针对性地组织集中整治。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开展整治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市场秩序和“扫黑除恶”等专项活动。公安、工商、城建等有关部门,对欺行霸市、强拉强卖、强装强卸、乱抬价格、敲诈勒索、制假售假、寻衅滋事、侵占公私财物等不法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对充当“保护伞”的单位和个人,要从严从快查处。倡法制、保平安,政法队伍是关键。周恩来总理曾说过:“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内乡的发展环境优劣,政法部门、司法机关、执法单位的责任重大。当过大法官的英国著名学者培根有一句名言:“一次不公正的判决,等于污染了整个水源。”执法不公、司法腐败的危害性极大。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会后,政法委负责,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重点,组织政法系统进行“优化环境我怎么办”集中教育整治活动。
四、整治环境必须抓住关键环节重拳出击
听任环境恶化,就是慢性自杀。不在麻木不仁中死去,就在痛定思痛中新生。按照标本兼治、统筹兼顾、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的原则,优化环境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1、广抓教育,深化思想认识。闪电走在雷鸣之前,思想走在行动之前。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必须首先使环境之痛触及我们的灵魂。我们常说要去“吃财政”的单位,财政的钱从哪里来?还不是要靠创业、创造!“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反之,坐吃山空,终将饿死。如果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真正把企业奉为衣食父母去尽心“服侍”,而不是视为“唐僧肉”变着戏法想咬一口;我们就不会产生角色错觉,形成角色错位,总以管理者自居,趾高气扬,而让真正的财富创造者委屈求全。因此,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优化环境的意义、举措,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要利用多种形式,反映优化环境的工作动态,交流工作经验,以扩大影响、相互促进。监察、工商、公安、质检、环保、土地、规划、城建、安监等所有行政执法和农、林、水、畜、农机等所有涉农服务单位,都要开通行风热线,由负责同志每天轮流值班,解答群众咨询,宣传法律法规及有关优化环境政策。只有当“维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思想真正深入人心时,当“破坏环境必遭到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氛围真正形成时,内乡的环境才真正有希望。
2、细抓制度,巩固长效机制。制度是带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要从内乡发展的大局出发,按照法律不禁止、政策允许、领导认可、业主满意的原则,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以“只设路标,不设路障”、“只体现服务,不彰显管理”为底线,对既有的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逐步建立起具有较强操作性、针对性、合理性的规章制度,真正实现服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和人格化,形成科学配套、链条严密、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使欲破坏环境者“不能为”、“无法为”。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是我县优化环境的总制度,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量化,责任到岗到人。要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违规追究制等制度。由县环境保障组安排,所有执纪执法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都要上电视表态,公布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咨询举报电话,做到家喻户晓,人皆可使。
3、严抓监督,健全防范体系。一是畅通监督渠道。理顺县环境保障组与效能督查中心的职能,今后所有涉及检查、收费、罚款的审批许可和过程监督,由环境保障组统一负责。环境保障组要开通举报电话,专人负责,随时受理案件,切实增强对企业环境状况的监控能力。企业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敢于抵制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对违反规定的收费罚款,坚决拒交,并积极进行举报。二要拓展监督方式。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卡、聘请义务监督员等途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班子要进行专题研究,认真整改。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和群众代表对软环境建设工作进行视察,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向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督办。坚持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发现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及时追踪报道,真正使破坏环境的人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处藏身。三是加大监督力度。人大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依法进行述职评议中,政协对部门和单位进行民主评议中,都要把环境优化指数作为重要内容列入进去。由县环境保障组负责,今后每半年组织一次全县性的行风评议,阳光操作,谁好谁差,拿到桌面上来,连续两次排在后三位的,要采取组织措施。
4、狠抓查处,保持高压态势。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是最应该讲认真的。整治环境的要害在于“动真刀子”,要把查办案件作为整治经济环境的重要手段,摆上位置,重拳出击,铁腕施治,动真碰硬,揪住具体人、具体事不放。一是全面排查,加强正本清源。建立案件协调排查机制,环境保障组牵头,纪委、监察局、效能督查中心等部门密切配合,每月梳理汇总一次,实施重点突破,并且举一反三,在普遍性和规律性上找准切入点,搞好“亡羊补牢”手术。二是整合力量,实施速查快办。环境保障组要切实负起责来,实施“全天候”办公,凡是群众反映的“四乱”问题,能协调解决的,及时督促有关部门尽快解决;需初核的,马上派人核查;应立案的,迅速立案,做到“有报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结、有结必快”。三是严肃纪律,确保惩处到位。对顶风违纪的“害群之马”,特别是造成严重后果的,不管是什么人,都要一追到底,除害务尽,不搞以观后效的从长计议,不搞下不为例的从轻发落,不搞以功抵过的姑息纵容。在严肃查处直接责任人的同时,对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也要依据党纪、政纪和法律作出相应的处理。县委县政府对整治环境严格实行一票否决,环境出了大问题,一律取消单位和个人的评先、评优资格,直至组织处理。
5、长抓作风,加强组织保证。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领导作风、干部作风的集中反映,发展环境与干部作风相辅相承,作风好则环境优,环境优则作风好。当前有三种错误倾向:一是人人都在埋怨环境,人人都在忽视环境。大家都说环境差,这是事实,但口无遮拦,对内对外都是这个说法,表面上好像是关心环境,实质上对环境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抹黑”的效应会无限放大。二是认为整治环境只是县委政府的事,与己无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怕担责任,怕得罪人,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问题低头过,甘当“老好人”。三是对发展环境丧失信心,认为前景一片暗淡,难以起死回生,只有挺倒挨锤,坐以待毙。优化环境的基础在群众,主体在机关,关键在干部,核心在班子,重点在砸死责任、真抓实干。俗话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抓环境首先需要领导抓、抓领导。我们要牢固树立不抓发展环境就是失职,抓不好发展环境就是不称职的政绩观。十二个产业工作组要坚持发展产业、优化环境一齐抓。纪委监察部门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环境治理,在整治环境中抓反腐倡廉,推动党风政风建设。乡镇和县直单位一把手是优化环境的第一责任人,要发扬“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做到守土有责,确保不出环境问题。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克服抓一阵歇一阵、紧一阵松一阵的情绪,始终保持警惕,发现破坏环境的人和事,露头即打,持之以恒抓下去。
五、用项目成果衡量和检验环境建设成效
抓环境,最终目的是为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发展的最大任务和当务之急就是上项目。项目是环境的试金石,项目引不进,引来建不好,建成难运行,你说到天边,还得从环境上找问题。因此,必须坚持环境和项目两手抓,抓环境促项目,抓项目带环境。自项目大会以来,全县上下抓招商、跑项目的热度不断提升,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明显成效,至10月底共招引各类项目259个,其中新落地项目210个,续建项目49个,计划投资14.3亿元,已完成投资7.6亿元,130个项目已竣工投产。仙鹤纸业三期工程总投资16.5亿元,年制浆20万吨、造纸35万吨,年产值21亿元、税利2亿元,已经开工的一期工程投资4.5亿元,年制浆5.1万吨、造纸10万吨,年产值6亿元、税利5000万元;泰隆二期投资1.8亿元,年产值3.2亿元、税利1500万元;还有已经签订合作协议的天瑞水泥,总投资达10.6亿元,可实现年产值9亿元、利税3亿元,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项目建成投产之后,将彻底扭转我县工业落后的被动局面,开创内乡的美好明天指日可待。
最近我和相关领导同志对项目工作进行了调研督查,感受到了上下左右抢抓项目的可喜氛围,也为同志们想项目、跑项目的热情和干劲所鼓舞、所感动,我坚信只要保持和发扬这种良好势头,我们就一定能写好不负内乡老百姓的历史。但是也看到了差距和问题,总体印象是乡镇好于县直,县直好于垂直单位,部分单位对项目重视不够,行动迟缓,措施不力,到目前手上还没有一个项目,基本上处于应付状态。县委县政府对项目工作的立场是鲜明的,态度是坚决的,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坚持既定的项目任务毫不动摇,坚持跟踪问效、加压紧逼的问责制度毫不动摇,坚持赏罚分明、一票否决的奖惩机制毫不动摇。距年终不到两个月时间了,形势逼人,各乡镇各单位要以“倒计时”的办法,集中力量爬坡攻坚,加快进度,确保一举拿下今年的项目任务,同时及早筹划明年的项目工作,加强项目筛选包装和储备,为扩大项目成果打好基础。对已经落户的大项目,要坚持实行领导包扶制度,加强协调服务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建设,早日投产见效。效能督查中心、招商局、发改委要做好项目验收工作。
总之,优化发展环境,事关内乡的对外形象,事关内乡的发展大局,事关内乡的前途命运,事关全县63万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一定要以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勇气,以咬定青山、志在必得的决心,坚决打好整治环境这场硬仗,使发展环境取得根本好转,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第五篇: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01-27 03:42:06
同志们:
根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的部署,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就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进行动员和部署,以环境的大改善促进经济的大发展。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视问题,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始终把优化环境作为促进发展的“生命线”来抓,健全了领导挂包企业、企业评议部门、检查收费审批等一系列制度,成立了行政审批中心、优化环境办公室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有了明显好转。同时,我镇通过推进310国道改线和山化--207道路建设及工业园区申报省级民营科技园区等一系列举措,发展的硬环境也有了一定改善。在与全镇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大家普遍认为,与前几年相比,我镇发展环境有了明显变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各村各职能部门支持发展、服务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力度明显加大,效率明显提高。但是,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特别是有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解决起来比较难,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大家的感触和企业反映的情况看,目前我镇及我市发展环境也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部门服务效能低的问题。一是企业项目审批手续繁杂,职能部门服务效率低下。二是个别单位重复检查,多头收费。三是个别干部滥用职权,故意刁难。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
企业生产经营。
(二)政策效应发挥差的问题。一是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省、市各级政府为加快发展而制定的一些政策、措施和规定,在具体执行中没有落到实处。二是政策待遇不一。企业反映,我市制定的优惠政策大多倾斜于外来企业,对本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支持不多。三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少,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供应缺口大,借贷成本高,中小企业贷款难、寻保难造成融资困难,影响企业发展。此外,缴税不均、税赋不公的问题仍然存在。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造成实际税负增加。部分企业对纳税不公平、税赋不均衡、征徼不规范反映比较强烈。
(三)新上项目进地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镇比较突出,我镇的部分企业由于进不了地出现外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们在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上
做得不细致,不到位,与上级土地主管部门汇报、协调不够。另一方面,也有个别村少数群众个人利益至上,在补偿问题上漫天要价、无理取闹。
(四)企业周边环境乱的问题。因用地、补偿等引发的堵门堵路、阻挠施工、影响生产的工农矛盾、民企纠纷,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秩序、交通秩序,也延误了重点项目建设工期,而且给我镇发展环境及对外形象造成极坏的影响。
以上问题尽管发生在少数单位和极个别地方,但影响很坏。如不解决,不仅会挫伤投资者、经营者的热情和信心,而且会影响全镇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大好局面。一个地区能不能快速发展,关键就看有没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一个让投资者安心创业、放心发展的环境。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的观念,提高对优化经
济发展环境工作的认识:一是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环境决定着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向,谁占据了环境上的比较优势,谁就能拥有和聚集更多的资源,赢得发展的先机。二是抓环境重在抓服务。服务是软环境,但软环境必须有硬措施。抓服务,关键是要改革阻碍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提高服务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全心全意地为投资者排忧解难。三是抓环境要从自身做起。大家都有责任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本单位、本部门和本职岗位做起,切实为优化发展环境尽职尽责。四是抓环境要立足于长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利在千秋的大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尽快实现经济发展环境的明显好转
针对当前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使
我镇成为创业者安心、放心、顺心、舒心的发展热土和生活乐园。
(一)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要进一步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办事难的问题。我们的企业都还处于成长期、规范期,大家一定要善待企业,多一些扶持,少一些卡压,切实把服务窗口前移,实打实、满腔热情地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镇人大、纪检要跟踪督查,对重点服务岗位、直接执法人员进行跟踪评议督查,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行为。二是效能低的问题。要大力倡导雷厉风行、急事急办的作风,努力建设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机关,要继续简化审批、办事程序,对取消的审批事项,要坚决取缔,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能减就减,能免就免。真正让企业得到方便和实惠。三是耍特权的问题。有些企业反映事难办的根本症结就在于具体办事人员难伺候,我们要加大对重要权力岗位干部的督查力度,对刁难企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免职
或建议调离回郭镇。
(二)营造灵活宽松的政策环境。我们一是要抓好政策清理。对那些明令禁止的政策要坚决予以取消,对已经过时的要及时予以废止,在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方面,能放宽的坚决放宽,能优惠的尽量优惠。二是要抓好政策创新。要根据形势变化,在区域权限范围内,围绕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和创新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开拓更大的空间。三是要抓好政策落实,用足、用活上级政策。要加强对上级的沟通、协调,在重点工程建设、重大项目招商等方面积极争取,寻求上级更多的支持。要善于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在不违背国家大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凡是外地成功的做法,都可以大胆引用;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大胆试行;凡是上级政策和规定有一定弹性幅度的,都要从有利于我镇发展出发,千方百计促进发展。
(三)营造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要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一要规范执法行为。在此我强调以下“十个不准”:一是不准乱收费,确需收费的,一律按下限收取。二是不准乱处罚,必须处罚的,按规定请示汇报并按下限处罚。三是不准乱摊派,严禁以任何理由增加企业负担。四是不准乱检查,确需检查的,必须经审批才能实施。五是不准推诿扯皮,对行政许可事项一律实行首受负责。六是不准增加行政许可实施条件和程序,不得指定下属或关系单位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七是不准强迫实行招投标,对企业自筹资金的基本建设、引进设备和各类工程施工等,不提要求,不作干涉。八是不准强迫代理,不得要求或强迫企业接受中介代理服务。九是不准指定供应商,不向企业指定应该由企业自主选择的服务或商品供应。十是不准刁难报复企业,不以任何方式对行政行为提出异议的企
业进行刁难或报复。二要依法查处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以上“十个不准”就是我镇规范执法行为的“十条红线”,谁越过了这“十条红线”,纪检部门要尽快予以查处。三要严厉整治企业周边发展环境。各村党组织要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各项方针政策,正确看待各种利益关系,与驻地企业搞好合作,互惠互利,有问题协商解决,决不允许自作主张,甚至蓄意闹事。要集中整治各种阻碍进地、断水断电、堵门堵路等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对蛮横无理、蓄意滋事的不法分子,依法从重打击,切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当然,企业也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发展经济、造福回郭镇为己任,诚信经营、诚信纳税,对群众的正当利益和合法要求,尽最大可能地给予照顾和考虑,最大限度地赢得周边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一是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社
会氛围。投资者在我镇办企业、上项目,优化的是我镇的经济结构,解决的是我镇的劳动就业,帮助他们就是帮助自己。二是要积极开展“诚信巩义”活动。尽快建立包括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在内的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诚信美德教育,切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和企业、个人的信誉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做诚信之人、办诚信之企、兴诚信之举”的良好风尚。三是要制定失信行为披露制度,适时公布质量低劣、逃避债务、偷税漏税企业名单,严肃惩治失信行为。切实让投资者体会到我们的诚意,坚定投资的信心。四是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抓稳定,关键是要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认真排查调处当前影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抓紧解决各类工农矛盾、民企纠纷、劳资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集体访、越级访和群体性事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始终保持严打整治的高压态势,严厉打
击各种违法犯罪特别是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企业生产经营、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各种垄断恶霸势力。五是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更要主动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完善措施,消除隐患,从源头上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营造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要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努力把我镇建成适宜人居、适宜创业的城市。一是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民营科技园区为契机,以民营科技园区为核心,加快建设步伐。完善一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搭好园区发展的框架。二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彻底改变我镇脏乱差的面貌。三是加强城镇建设,加大绿化、美化力度,塑造我镇良好形象。
优化环境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发展,工作的成效最终也要体现到企业
发展上来。近几年来,我镇的铝加工企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们还都有一定的差距。镇党委、政府为改善环境不遗余力,也希望广大企业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快发展,进一步树立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守摊思想,迅速掀起新一轮加快发展的热潮。要始终保持强劲的投入势头。只要是看准了的项目,就要抓住机遇,大干快上,不能犹豫不决,错失良机。要大胆招商引资,积极开展合资合作、上市融资,引进和利用一切资源发展壮大自己。要加快制度创新,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灵活高效的运营体系。加快管理创新,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生产销售流程,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技术创新,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有一批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的骨干企业,有一批历经磨练、经验丰富的优秀
企业家,只要营造好发展环境,只要树立起发展信心,我们就一定能大有作为,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全面落实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任务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镇党委、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广大群众和投资者的一次庄严承诺。各村、各职能部门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一是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村各单位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单位一把手作为环境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身体力行抓落实,集中力量抓关键,解决好突出矛盾和问题。坚决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说空话、不实干的不良作风。要突出抓好各站所的效能建设、村委的服务环境及区域内的环境综合整治。要按照会议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清查梳理自己在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逐项整改。
二是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要形成党委、政府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组织协调,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各村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全镇“一盘棋”思想,坚决克服部门主义、本位主义,一切为发展放行,为发展让路。
三是要明查暗访,加强监督。镇人大要要围绕优化发展环境组织一些评议、视察活动,提出意见,督促整改。纪检部门作为检查、督促的牵头部门,要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和个体工商户中聘请肯管事、敢碰硬的监督员,定期听取意见,定期组织评议,对那些群众意见集中、反映强烈的部门和单位,实行重点监督,认真受理、及时查处干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举报、投诉案件。
四是要加强考核,严格奖惩。对在优化环境工作中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严重损害我镇形象、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和人员,要严
肃追究责任。是领导不得力,工作不落实,影响环境建设的,坚决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是个人不作为、乱作为的,坚决撤职或清除出机关队伍。在这个问题上,镇党委、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宁可处理几个甚至一批干部,也决不能搞垮一家企业。
同志们,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事关全镇的发展,事关我镇的未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统一思想,服从大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营造一流的环境,树立一流的形象,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完毕,全文共5204字)